總結(jié):低成本特效差的悲劇童話電影。
看著像給小孩子看的奇幻電影,結(jié)果是個黑暗悲劇,還硬生生拉扯出一個好像結(jié)局是喜劇的一個happy ending…… 觀影體驗極差。
先說說所謂的政治正確。明明就是白人的童話,你非要把它變成黑人的,就是政治正確了嗎?這就好像黑人或者土著人的故事你讓白人去拍,合理嗎?這不是政治正確,這叫尊重原著好嗎?人家愛麗絲就是白人小女孩,用黑人去演你自己不覺得辣眼睛嗎?這跟你用白人去演茉莉公主,或者Pocahontas,又或者Diana,都一樣可笑。所謂的政治正確讓我看了一部可笑的黑皮版白人童話。呵呵。
講一下觀影過程吧,過一下我到底看了個啥。
開頭看了半個多小時都不知道這部電影究竟要講啥,完全沒有劇情走向,像是看一家人的紀錄片一樣(在這里我開始放兩倍的)。好吧,小孩子愛做夢,父母及其恩愛,幸福的一家子,挺好。你沒劇情我就看看你到底要做啥。結(jié)果,突如其來地,David就掉水里了。我當時還想不會這樣下線吧,結(jié)果天上雷一轟我才明白這就是閻王要你三更死…… 然后幸福的一家子出現(xiàn)了隔閡,母親沉浸在自己的悲傷里,父親沉迷賭博,兩小孩除了保姆就沒人管。哇,原來是這么個悲劇。真的沒想到??粗约旱哪赣H和姨媽,可愛的小女孩居然滿腦子想的都是她們要砍她的頭("off with your head"?。炷?,好端端的一個女孩子,給弄出神經(jīng)不正常來了。不過小男孩好像受到了激勵開始向上變好了啊,又是學習考高分又是幫老爸還債。誒還不錯嘛,看來劇情是往好的方向發(fā)展了?畫面一轉(zhuǎn),兩小孩被騙了,一袋子的金幣變廢鐵。哇,這個反轉(zhuǎn),雖然有點可笑,但也是意料之中吧。再一轉(zhuǎn),騙小孩的居然是他們爸爸的弟弟,這是親叔叔騙了自家人。有點悲涼啊。真沒想到這故事居然還能更悲涼,畫面再一轉(zhuǎn),弟弟把自己親哥哥的手就這樣砍掉了??粗翘邸@是啥黑暗凄慘的童話啊??旖Y(jié)束時我就想著,這都那么悲劇了,還怎么變回童話???這適合給小孩看不?結(jié)果它再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彼得潘的故事突然變成真的了,小男孩跟一堆小鬼頭跑了,還突然變得特別厲害,搶了一堆錢送給家人,再也不會長大。愛麗絲的故事也變成真的了,小女孩掉下了兔子洞進入了仙境,回來之后和媽媽和好了。一家人開開心心的,the end。哇。哇……哇…… 我還沒回過神來。所以這個故事展示完現(xiàn)實黑暗和凄慘那面之后,就告訴觀眾,童話都會成真的,悲劇過后魔法就會來拯救你啦~~ 哈哈。太搞笑了。兩個小時拍了這么個破電影。
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我要拍一部黑皮的悲劇奇幻童話電影,然后在結(jié)尾硬生生在一個沒魔法的世界里湊出魔法。這樣可以省一整部電影的特效錢,還能happy ending,我這個想法是不是絕妙!”
這破電影別給小孩看,不知道看出個什么東西來。大人也別看,浪費時間。認真我就輸了。
童年充滿夢想,可終歸人會長大。少年的夢再離奇再玄幻卻也終究脫離不了現(xiàn)實的影子。愛麗絲為什么要進入兔子洞,彼得潘為什么要成為俠盜,這部電影告訴了你我,為父還債,逃避悲傷,等等。黑皇后,白皇后,都有了原型人物,都有了她們獨特個性的現(xiàn)實淵源。
年少時聽/看童話故事,充滿了向往,讓夢想插上了翅膀,上了年紀,再閱讀再回味,卻充滿了苦澀,區(qū)別在于,經(jīng)歷過了生活。夢還在,只是它不會再來,夢依舊,人卻不再少年。
童話故事里頭,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主角,其實背后都有一個相當“豪華”的背景。
這個現(xiàn)象也真奇了怪了。
故事告訴我們的是要反抗,可是反抗的卻偏偏是自己的本身。
往深了說,這是個相當哲學的問題。
如果淺了說,大概還是骨子里頭對“深惡痛絕”的享受的向往吧。
我們一方面對“成功”的標志嗤之以鼻,一方面又對“成功”充滿著渴望。
人就是這么矛盾。
朱莉在故事里頭也是一樣。
她選擇了一種平淡的生活。
對于有背景的人而言,這種選擇是一種姿態(tài)。
億萬富翁穿個破衣服,一樣能穿出品味來,寫的字再爛,也一樣有人趨之若鶩。
價值體系始終在左右著人們的生活,這一點從來沒有變過。
可是,選擇這樣的生活,注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由想起前一陣子香港的一檔節(jié)目。
富翁們想體驗一下香港底層人民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這有什么呢,想當年,俺也是吃過“苦”的。
可惜的是,結(jié)局很尷尬。
大部分的富翁,連一天也沒能挺過去。挺過去的,再也不想嘗試。
《甲方乙方》里頭的有錢人,憋著勁兒的想吃苦,到大西北溜達了一圈,整個人就服帖了。
這或許是童話故事里頭沒有預料到的諷刺吧。
還是當做童話故事來看吧,至少可以快活一點。
童年充滿夢想,可終歸人會長大。少年的夢再離奇再玄幻卻也終究脫離不了現(xiàn)實的影子。愛麗絲為什么要進入兔子洞,彼得潘為什么要成為俠盜,這部電影告訴了你我,為父還債,逃避悲傷,等等。黑皇后,白皇后,都有了原型人物,都有了她們獨特個性的現(xiàn)實淵源。
年少時聽/看童話故事,充滿了向往,讓夢想插上了翅膀,上了年紀,再閱讀再回味,卻充滿了苦澀,區(qū)別在于,經(jīng)歷過了生活。夢還在,只是它不會再來,夢依舊,人卻不再少年。
愛麗絲前往兔子洞以及彼得潘成為小飛俠之前。看到這句簡介還覺得挺想看的,結(jié)果。。。
看完之后覺得無比迷惑,所以這是一個黑白家庭的哥哥一個意外去世一個成仙的奇幻故事?這種兒童片(?)的困局就在于太深太淺都不行,媽媽角色換成海倫娜或穆里根演會不會更好(好像在現(xiàn)存劇情下也不行)感覺2014之后朱莉的電影就對異性戀沒興趣只愛養(yǎng)娃了……
大借鑒混拼,演員也違和了點
很難相信,明明故事還可以而且還有朱莉。但是卻被拍得那么難看。
愛麗絲是黑人就離譜,朱莉拍這個還不如拍沉睡3
20211118臺灣片名|《愛麗絲與夢幻島》
除了朱莉少的可憐的鏡頭之外毫無可看性
看著招貼仨黑人就煩躁。。。就這兩年,無腦正確的方式就是黑人各種角色。
也許幾年以后的好萊塢電影里都只有黑人演員了,所有的角色都是黑人
當數(shù)個經(jīng)典故事已經(jīng)被各種形式的改編和翻拍得沒有任何打動人的效果后,所選擇的方向是雜糅和拼貼兩個被熟知到不行的故事,再賦予別樣的意義—其實很新鮮,因為構(gòu)筑填充故事下的“新世界”也很考驗功底。只可惜這種大膽的嘗試反而讓兩個故事交織在一起出離得如此矛盾,一會兒是仙境下的夢幻,一會兒是海盜世界的風浪。佐以聽到耳繭的“大氣配樂”,又是如常的死亡學習等主題,浪費了兩名好演員,也全然沒了更出彩的部分。
劇情什么的就不說了 只想吼一句:要真想玩政治正確 那就把印第安人弄上去
真就政治正確走到黑唄!有意思嗎?干脆以后拍片全部黑人,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全都弄成黑人,朱莉也趕緊去換身皮,成為黑人吧。這些西方人在抨擊蘇聯(lián)、共產(chǎn)主義等對個人意愿的壓制時大義凜然,一到自己就又開始找借口了,是,你們喜歡政治正確,愛好什么“黑鬼的命也是命”,可是就是有人討厭這種政治正確,你們該怎么做?是強迫他/她還是以理服人,說服不了后不強求?白左最可笑的就是沒讀過幾本書,對民生社會完全不了解(以歐美演藝圈演員為代表),反而覺得自己的理論推之四海皆然,任何反對他/她們的都是反動分子。
零星
委屈了音樂與風景
四不像
當電影公司為了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那些八歲的黑皮膚小女孩圓夢的時候,所有18歲,28歲,38歲,48歲的女孩們,她們童年的夢為此而破碎了。
英國作家寫的英國故事,然后變成了黑人?wtf zzzq請有個限度
這是強逼著人討厭黑人的節(jié)奏
朱莉不夠黑,快去染黑你就夠正確了!
這他媽才是真正的“高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