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實而深刻,一曲獻給生命的悲歌
“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在人們的一生中,失去的總是毫無來由地備顯珍貴與美好,過往的記憶也是很多人活著的精神支柱。而當一個人失去所有往日回憶又會怎樣呢?
對此,電影《明日的記憶》便將這種人生境況真實地展現(xiàn)了出來。片中男主事業(yè)有成,妻子高貴溫柔,女兒也擁有幸福的歸宿,但男主卻在某天被確診為早發(fā)性阿茲海默癥。隨著男主記憶力日漸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也慢慢下降。為此,他曾幾度陷入崩潰絕望的邊緣。
《明日的記憶》改編自著名小說家荻原浩的同名小說。該片上映后票房十分可觀,并且在隨后也斬獲得了不少獎項。單就制作層面來看,本片無論是敘事技巧還是攝影上都表現(xiàn)平平,從頭至尾并沒有太多深刻的記憶點,但它卻憑借流淌其中細膩且真摯的情感打動了國內(nèi)外成千上萬的影迷。
總的來說,本片依舊是一部典型的日本電影。細膩的情感表達,平淡卻真實的鏡頭語言,看似冗長瑣碎,卻總在最后時刻讓觀眾的情感防線在瞬間決堤。同時,影片也通過男主佐伯的痛苦遭遇,透露出了日本國家的婚姻生活圖景與對生命的獨特理解。這也因此讓本片呈現(xiàn)出清晰可辨的日影風(fēng)格。
當然,影片的看點也并不止于它的情感表達。在片中,演員渡邊謙貢獻了令人十分信服的表演。
比如佐伯在醫(yī)院被確診的片段,他在了解自己的病情后,神情先是僵住了一般,隨后眉頭緊促,緊接著在醫(yī)生平靜的語調(diào)下,他心中的憤怒漸漸溢于言表。這些極富層次的表情,都為他奪門而出的鏡頭積聚了相當?shù)那楦辛α俊?/p>
當佐伯離開公司部門同事為他送別時,只在短短的幾秒里,他那百感交集的心情便被充分展現(xiàn)了出來。當其中一個下屬對佐伯說出鼓勵的話語時,他本想體面地道別,但心中無法抑制的悲傷卻讓眼淚再次掉落下來。這里的每一幀畫面,渡邊謙都生動且精確地將男主的復(fù)雜內(nèi)心表現(xiàn)了出來。
隨著病情的加重,他的記憶力衰退癥狀愈發(fā)嚴重,神情變得呆滯,對妻子枝實子的依賴越來越強,被拋棄的不安、猜忌心與愧疚感也由此滋生。為了擺脫這種折磨與痛苦,佐伯決定主動入住養(yǎng)老院。
在片末,當佐伯從與枝實子初識的深山中走出時,恰好碰到迎面而來的妻子。但他對眼前人卻感到十分陌生,在迷茫地看了一眼枝實子后,他像面對陌生人般從枝實子的身旁若無其事地走了過去。那一刻妻子把他叫住,佐伯更是滿臉疑惑。良久,他打量了枝實子一番,最終仍未能想起眼前人就是妻子。接下來佐伯十分客氣禮貌地回應(yīng)著枝實子,倆人返回車站的路上,依稀可見他眉頭緊鎖,努力回想著自己的名字并再次向枝實子介紹了自己。
這一片段,渡邊謙所演繹出的迷茫、困惑、沮喪、無助,都令人在不知不覺間深陷其中,一種辛酸與悲情感也不斷從熒幕間流溢出來。而渡邊謙之所以能夠真實而深刻地再現(xiàn)一個阿茲海默癥患者的生活情狀與所面對的精神困境,也許與他個人曾經(jīng)長期與病魔搏斗的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吧。
相比起演員的表現(xiàn)來說,導(dǎo)演堤幸彥對于此片的功與過似乎都不怎么明顯,敘事手法和鏡頭語言都略顯中庸。然而,不得不承認,雖然本片并無太多拍攝技巧,但細膩的鏡頭與自然流暢的敘事,都與本片的內(nèi)容主題相當契合,而影片最終所表達出的情感以及所蘊含的人生意味殺傷力都非同一般。
當然,好的劇本也是一部電影成功的關(guān)鍵。電影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感染力,也少不了劇情精妙的設(shè)計。片中佐伯患病后的職場境遇,新生兒的降生,四季的快速流轉(zhuǎn),疏離的父女關(guān)系,夫妻間早已變質(zhì)的感情以及枝實子在婚姻中的隱忍與犧牲,都為電影的終極主題做了恰到好處的鋪墊與補充,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元的解讀空間。
因而,盡管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阿茲海默癥患者所經(jīng)歷的折磨與痛苦,但其中留給觀眾的記憶流失、人情冷暖、背叛、新生、失去、衰老等相關(guān)的人生況味,都遠比患病男主所表現(xiàn)出的困頓和痛楚更為深入人心。
另外,于201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依然愛麗絲》,也是一部講述阿茲海默癥患者的劇情片。它在故事框架上與《明日的記憶》有其相似之處,同樣以患者角度拍攝,通過描述患者平淡而瑣碎的生活點滴來刻畫主題。但相比之下,《明日的記憶》在視覺呈現(xiàn)或者整體藝術(shù)效果上,流露著一種特有的東方意境之美,對于生命里的各種境況更有著詩意的表達,因此也更能讓國內(nèi)觀眾代入其中。
2 ) 患者的主觀視點
文/ Steven
這部日本電影描述罹患阿茲海默癥的男子所面臨的心靈掙扎,細膩的攝影和剪接,穿梭過去和現(xiàn)在相反色調(diào)的矛盾映照,表現(xiàn)出導(dǎo)演對於阿茲海默癥患者心靈世界的獨特觀點。整部片以流暢的敘事步調(diào),緩緩道出男主角的生活狀況。本片帶有淡淡哀傷卻又帶有溫暖氣息的雙簧管配樂,更將本片原本就相當細膩的敘事手法拉到相當有感染力的境界。
本片導(dǎo)演用相當有層次的細膩拍攝手法來逐一呈現(xiàn)出阿茲海默癥患者從正常的狀態(tài)緩緩進入失憶狀態(tài)的過程,筆者看過《記得我愛你》和《長路將盡》以及《你的微笑》三部描述阿茲海默癥患者的電影,和上述三部電影相比,《明日的記憶》所詮釋的心靈層次最為細膩。
導(dǎo)演運用了相當多主觀鏡頭來呈現(xiàn)患者腦中所感受到的怪異影像和恍然失措迷離感受,這一點是上述三部片所從未呈現(xiàn)過的患者主觀視點。從第一人稱主觀的角度來感受患者的真實感受,更能讓觀眾真實體會到阿茲海默癥患者的深刻挫折感和知道自己即將失去記憶的悲傷。
佐伯在事業(yè)上開始要起飛的時候,突然遇上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癥的打擊,導(dǎo)演將佐伯對此的感受轉(zhuǎn)變呈現(xiàn)的相當細膩,從一開始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到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在佐伯的生活中,工作是他生活的重心,得知罹病的那一刻,他想要極力隱瞞自己的病情,卻無法隱瞞失憶對他工作所造成的衝擊,觀眾從佐伯的主觀視點來看他所看到的世界,來感受他在面臨犯錯邊緣所承受的慌張和錯愕
本片主觀鏡頭呈現(xiàn)比客觀鏡頭的呈現(xiàn)要來的有心靈感染力,不過客觀的拍攝手法也是有其特殊的感染力,只是從主觀的角度來看主角的心理狀態(tài),更能使觀眾體會到主角的真實心靈狀態(tài)。
佐伯在面臨即將失去一切有意義事物的心靈崩潰狀態(tài),身處狗急跳牆卻又無能為力的絕望境界,導(dǎo)演將佐伯的反應(yīng)拍攝的相當人性化。如果身旁無人支撐著他最後的一絲希望,他只能活在那種記憶慢慢流失的無助狀態(tài)之下。
本片所呈現(xiàn)出來的面臨絕望境界的所抓住的一顆顆身旁親友的扶持和祝福,佐伯所表現(xiàn)出來對他們的感動,導(dǎo)演將這種觸動人心的真實感動,拍的相當有感染力。
佐伯的妻子無論佐伯面臨什麼樣的困境都在旁邊陪伴著他的無私付出,實在讓人感動萬分,感動的情節(jié)配合出色的演技,真的讓筆者深受感動。從身邊的同事對佐伯的無限祝福以及佐伯妻子無論如何都在一旁陪著他的付出,在在都可以感受到佐伯在面臨眼前絕望處境的同時,有著感動和愛來陪伴著他走過最後一段記憶之路,淡淡的劇情卻有著相當有力的演技支撐著整部片的張力。
導(dǎo)演將阿茲海默癥失憶的各種不同的階段細膩呈現(xiàn)出來,運用一些超現(xiàn)實的手法來呈現(xiàn)出佐伯將回憶和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和人物交融在一起的心靈狀態(tài),拍出佐伯在回憶逐漸褪去的同時,追尋著自己年輕時期的美好回憶,追尋的同時也逐漸慢慢逝去,從各種不同的階段之中,觀者可以細細體會患者不同的情感流動。
導(dǎo)演在開頭和結(jié)尾描述已經(jīng)全然失憶的時期的時候,用的是棕色彷彿是已經(jīng)褪色的記憶,卻用正常的明亮色調(diào)來敘述之前發(fā)生的過去,筆者認為導(dǎo)演首尾呼應(yīng)所運用的色調(diào)相當有特殊意涵。
本片表現(xiàn)最出色的就是男主角渡邊謙所詮釋的阿茲海默癥患者,將患者的各種情感層面都細膩詮釋出來,多層次的情感演技加上細膩的情感流露,輕易就打動觀眾的心,實在是成就本片出色感染力的主要功臣。
全然失憶的狀態(tài)的確像是褪色的照片緩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慢慢凋零,不過溫暖的色調(diào)卻又讓人感受到不離不棄的真摯情感,描述過去所用的明亮色調(diào),也表達出刻苦銘心的記憶歷歷在目,和一般敘述過去所用的棕色調(diào),有著不一樣的呈現(xiàn)手法,筆者認為相當特別。淡淡的故事卻有著出乎意外的感染力,推薦給喜歡感人片的朋友囉。
原文鏈接: http://focus.lib.ntu.edu.tw/?q=zh-hant/node/154
3 ) 記憶蟄睡了,再也不醒來
日本的影視和動漫總體來說大多是著重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溫暖美好的特質(zhì),他們笑容溫煦言語體貼,陌生人之間舉止謙卑有禮;亦或是表情語氣夸張逗趣,而由此體現(xiàn)出的人情氛圍卻愈加親密感人,且毫不讓人感覺做作。即使是一些刻畫黑暗面的作品,也總是會在冷酷慘烈中透出些許柔軟和溫情。那些話語和細節(jié)擁有輕易打動和溫暖人心的力量,無關(guān)民族高度,這一點始終是我最欣賞日本影象作品的地方。這部“明日的記憶”也是如此。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是不時地想起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四十九歲的佐伯雅行被告知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初步癥狀,無法治療,甚至連延緩都很困難。記憶一點點地流失,開始是熟悉的街道,然后是共事多年的同事的面孔,接著是朋友和家人……他不得不向工作了26年的公司辭職,留在家中。照顧他的,是他的妻子。她擁有一個動人的名字——枝實子,在他們最初相戀時他便贊過“好名字”。原本在家做全職太太的她突然就成了家中的支柱。她開始出去工作,回家后還要照顧記憶力和神智日益變差的丈夫。家里的一切地方都被她貼上了標簽和說明,但佐伯仍是漸漸無法獨自照料自己了。《眼淚》中,鏡頭所指的外部環(huán)境幾乎都是“好”的部分,家人無條件的關(guān)愛和支持,麻生的鼓勵和陪伴,醫(yī)生的耐心看護,大多數(shù)外人也都是善良體貼。而在《明日》里,有與他不和而向其上司報告他的病情的下屬,有想借著他的易忘多收他錢的陶坊老板,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會有忍受不了而和他激烈爭吵的時候。所幸,這些陰暗的背后也還是有著光明的尾巴。
佐伯在山里度過的那一夜,他見到的老師到底是真實發(fā)生過還是病痛帶來的幻覺?我不知道,但從那天清晨后,他便遺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妻子。在山道上,他對著尋來的她露出友好的微笑,陌生人之間的微笑。她明白了什么,神情痛楚。他對她說:“我叫佐伯雅行。你是?”她對著她的丈夫說:“我叫…枝實子?!薄昂妹?。”他贊道。枝實子再也忍不住地停在原地掩面痛哭,而當她再抬頭看見停留在她前方、帶著些困惑和無措望著她的佐伯時,她又再次露出了笑容,跟了上去。一前一后,一前一后。他的手里握著刻有她名字的陶制杯子,然而所有有關(guān)她的記憶已經(jīng)全部消失了。再也不會回來。
因為畢竟是電影,對情感的鋪陳和刻畫沒有《眼淚》那樣細致,但也許正因為此,使得那種隱忍的悲傷具有了一種安靜的張力。加上渡邊謙的精湛演技和個人魅力,這的確是部好片子。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jīng)寫過,他很少對什么事情完全沒有信心,但唯獨對遺忘這件事十分無奈,因為只有失去多和失去少的區(qū)別。那么,如果是這種病魔帶來的對記憶的凌遲呢?當寫在紙上的一切都無法挽留迅速流失的回憶,當所有試圖做出的努力都在病痛的面前化為烏有,一個人還能憑借什么來確知自己的存在呢?當站在攜手半生的愛人面前,得到的卻是陌生的目光和微笑,還能依靠什么支撐著活下去呢?不需要面對,只要想象一下,就覺得痛徹心扉,無法忍受……本應(yīng)該是最親密的兩個人,然而此刻橫亙在他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也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的距離,而完全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很無力的,再也無法跨越的溝壑。曾經(jīng)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在親密無間之后又回到相識之前的距離?,F(xiàn)在,他們正是這種距離。如若,真要是兩相無意也就罷了,但偏偏是一人毫無知覺,另一人獨自承擔(dān)。被自己的愛人完全忘記,承擔(dān)這個需要多大的勇氣,我難以想象,只有靜靜地哭泣……
4 ) 這一生的緣,怎么珍惜都不足夠。
看完后其實很難過。受不了至親至愛的人生病,甚至連自己都不認識。
奶奶過世的前幾年,也會健忘。奶奶的弟弟來看她時,她把他完全當陌生人來看待,表情里一片茫然。當時我舅爺失落得潸然淚下,我也很揪心。
外婆生前的時候,一直生病不斷,外公雖然每天都罵罵咧咧,但每天都盡職盡責(zé)的照顧外婆,舉辦外婆喪禮的時候,外公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在禮堂上——“九旬離去白頭流淚少人知,六十年前糟糠夫妻多恩愛。”就是這一幅對聯(lián),感動著到場的無數(shù)年輕人。
我想我也會這樣對待未來的丈夫,無論生老病死,都堅強的像枝實子那樣樂觀,勇敢的面對一切。這是愛啊。要多有緣分的人才能組成一個家,這份緣要怎么珍惜都覺得不足夠。
5 ) 有個場景每次看都哭的稀里嘩啦
在渡邊謙最后一次離開公司時,所有人包括那位告密的后輩都來和他說再見,依次擁抱告別,當水川哽咽著把寫有姓名的照片遞給他,讓他不要忘了我們,想不起來時就看看照片。。。一位為了公司奮斗大半輩子的渡邊以這種方式離開公司,水川的自然表演一直很打動人心??這段每次看都讓人心里一緊,淚水不自覺流下來,好演員成就好電影,真的是這樣,用心的一部電影
6 ) 《明日記憶》:不可抗拒的消亡
(芷寧寫于2007年10月31日)
有朋友于去年11月觀摩了在北京舉辦的日本電影周,其中有一部渡邊謙主演的影片《明日記憶》被數(shù)次提起,獲悉該片講述的是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故事后,又產(chǎn)生了觀影猶豫,因為至少能或多或少地預(yù)見此類題材影片的悲傷基調(diào)和沉痛氛圍。
不過,前一陣子看了加拿大影片《Away from Her》,這是部探討嚴肅而殘酷社會話題——老年癡呆癥患者與家庭、他人之間該如何繼續(xù)保有愛與關(guān)懷的影片,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發(fā)覺本人已被零七八碎的生活打磨得頗堅強了,所以再聊聊《明日記憶》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也沒心理負擔(dān)。
有人說,該片是韓片《腦海中的橡皮擦》的熟齡版,看后本人卻不這么認為,在《腦海中的橡皮擦》里,阿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只是推動浪漫悲情劇情的點綴和工具,而《明日記憶》則相對深遠而現(xiàn)實的多,它細膩深刻地再現(xiàn)了阿茲海默癥對病患生活、家庭、工作、習(xí)性等各方面復(fù)雜而多重的毀滅性抹殺和不可抗拒的影響。
時間會溜掉,記憶也會如此,一旦患病,阿茲海默癥病人的記憶會逐漸消退無蹤,腦海中切身生活的軌跡也會消亡殆盡,會忘記朋友、親人、甚至忘記自己是誰……一種可怕而目前人類尚束手無策的病!事業(yè)有成的佐伯雅行(渡邊謙飾演)正值盛年(49歲),是某廣告公司營業(yè)部部長,干練勤勉的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料到會有記憶喪失的那一天。他的家庭美滿幸福,和妻子枝實子(樋口可南子飾演)自學(xué)生時代就相識相戀,經(jīng)歷歲月感情彌堅,24歲的獨女梨惠不久將結(jié)婚,腹內(nèi)還孕育著小生命。貌似佐伯的一切都處于人生的巔峰期和收獲期。然而,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的他開始有了健忘、失眠、頭痛、眩暈等癥狀,起初他自以為得了抑郁癥,隨著狀況日益嚴重,經(jīng)醫(yī)生診斷確定,他已然患了老年癡呆癥。
佐伯的世界在不斷縮小,每天他手持提示卡片,奔波在上下班路上和工作中,可無論他如何努力,記憶都在不斷丟失,以往熟知的事物開始變得陌生,甚至不認得下屬的臉,也不記得上班的路,忘記工作會議時間更是容易至極,于是,有個等不及他退休就想取代他職位的下屬開始活動心眼了,于是,佐伯26年的勤懇工作最終換得了被迫離職的待遇。
這個講求實際的世界不需要患有這種病癥的人,哪怕你曾為公司立下多少汗馬功勞。佐伯仿佛被遺棄了,而妻子枝實子卻始終對他不離不棄,溫柔而堅強地支持并鼓勵著絕望迷惘中的丈夫,并外出工作以養(yǎng)家用。每天清早,她都會給丈夫留下日程提示,家中更是貼滿了溫暖的小貼示,晚上歸來,又忙著做飯、照顧丈夫。然而,佐伯的病情依舊越來越嚴重,記憶衰退、思維混沌、疑心病重,甚至出手打了枝實子……一天,被幻覺迷惑的他來到了年輕時來過的奧多摩山中,當枝實子前來找他時,他已不記得她了……
向來都欣賞的渡邊謙再次展現(xiàn)了他精湛的演技,他的表演很有層次感,分寸拿捏得火候剛好,特別是心理戲份,隨著佐伯的患病和日益加重,渡邊謙將一位飽受病痛折磨的男人刻畫得入木三分,不論內(nèi)心還是身體。從2004年到2010年,從患病初期到愈發(fā)嚴重,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場景的轉(zhuǎn)換,觀眾看到了那位原來意氣風(fēng)發(fā)、屢創(chuàng)佳績的營業(yè)部長在逐漸變得木訥膽小、老態(tài)遲緩,眼神也由明亮犀利睿智逐漸變得黯淡呆滯空洞。
片中渡邊謙有幾處表演片段十分出彩,如,乍聽到醫(yī)生診斷結(jié)果時的難以置信、思緒如潮和瞬間爆發(fā),在醫(yī)院頂樓上,佐伯絕望地俯視著腳下的世界,內(nèi)心悲憤而掙扎;如,找不到公司所在寫字樓的佐伯驚慌失措,手握的記事紙張寫滿了各種提示,卻找不到那個最需要的,倉皇間,紙張散落一地,恰有車輛駛來,佐伯狼狽爬起,趔趄著跑開,打手機向同事求助,那一刻他仿佛嬰孩般恐慌無助、呼吸急促,那組眩暈且充滿密集的緊迫感的鏡頭、渡邊謙扎實而精彩的演出,令觀者有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再如,當佐伯離職時,空曠肅靜的大樓前突然奔出幾個青年,他們曾是佐伯的屬下,各個拿出寫有自己名字的照片,細心地再三叮囑佐伯,千萬別忘了他們,佐伯百感交集,對著他們深深鞠躬。
影片沒有一味地給人悲傷,當傷感還沒來得及徹底迸發(fā)的時候,又轉(zhuǎn)為較明亮的一面,如佐伯告別屬下的感人場景之后,便是外孫女芽吹的出生,新生命的誕生給了佐伯空前的快樂,他抱著嬰兒像抱著希望。又如之前女兒婚禮的戲份,需要發(fā)表演說的佐伯因緊張不僅弄丟了原稿,還忘記了原稿內(nèi)容,此時枝實子悄悄握住佐伯的手說:“沒關(guān)系,有我在。”佐伯漸漸安下心來,講出了個人相信比原稿更為出色更為感人的話。
當然,樋口可南子的枝實子塑造的也比較成功,有幾場戲令人影響深刻:因丈夫患病,原本幸福的家突然失去了依靠和經(jīng)濟支柱,枝實子必須讓自己成為佐伯的依靠,也必須撐起這個家,雖然她久已脫離社會,返回工作是困難且不易被認可的,但也是必須的,她請求朋友幫忙安排工作,朋友起先打趣一直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她,而她則鎮(zhèn)定而直白地說,“我需要錢。”遭遇不幸時,男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平復(fù)心態(tài),而女人則比男人更理智也更能接受現(xiàn)實,并且努力尋找解決途徑。在枝實子身上這點得到了應(yīng)證,她白天工作,晚上照顧丈夫,盡量以寬容理解來忍受佐伯越來越怪的脾氣。
片尾,當枝實子去奧多摩山尋找走失一天的佐伯時,佐伯向迎面走來和他打招呼的枝實子做自我介紹:“我叫佐伯雅行。”枝實子愣了愣,說:“我叫枝實子。”佐伯感嘆:“枝實子,好名字??!”聞言枝實子悲從心中生,眼中涌出了淚,在朝夕相處的丈夫眼中,她已經(jīng)只是一個有著好名字的陌路人了。當佐伯奇怪這個陌生女子的悲傷時,枝實子又慌忙強做禮貌的笑臉,兩人一前一后走出山去,長長的吊橋上,佐伯在前,枝實子緊隨其后,如同在漫漫人生路上的追隨。
看到最后的這組鏡頭,不免想起了片頭的場景:2010年,枝實子將貼滿照片的板子置于坐在輪椅上目光呆滯的佐伯面前,不厭其煩地訴說著照片上的人和事,而佐伯卻毫無反應(yīng)。接著,鏡頭拉遠,窗外夕陽已去,火燒云正云蒸霞蔚般地散發(fā)著絢爛又不忍消退的色彩,窗內(nèi),靜坐著兩個人,已經(jīng)完全癡呆了的佐伯和他的妻子枝實子,靜謐而安靜的仿佛一副畫。
另外,影片的配樂十分到位,在配合演員表演和內(nèi)心波動的同時,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和觀眾情緒的醞釀,即動聽悅耳,又發(fā)人深省,意味綿長。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4223380_d.html)
老。生病。死亡..全部都是宿命..除了最初的十幾年..之后就是毀滅..緩慢的毀滅..或者突如其來的爆炸....
央視的配音很老火。。。但是片子本身很不錯,哭著把它看完。
導(dǎo)演制造的“切身感”讓我覺得自己也離老年癡呆不遠了。。
555
催淚,細膩。醫(yī)學(xué)上需要的產(chǎn)品設(shè)計師匱乏
中年版初戀五十次,樋口可南子可真是女神一樣的存在呀
夫妻倆初聞噩耗抱頭痛哭是我最中意的橋段...因爲夠軟弱,夠真實......渡邊謙你好嘢
看得好難過啊。癡呆癥真可怕,無論對得病的人還是照料他的家人都是種漫長而折磨的煎熬。你看著記憶一點點消失,先是對不上人臉和名字、迷失于曾經(jīng)熟悉的物理空間、接著忘記物品的使用方法,直到漸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期間狂躁易怒,傷人也自傷。除了死亡,唯一的解脫只能是等記憶徹底消失...太可怕了
悲歌
真實感綿綿密密
同樣題材,比away from her好。雖然不太喜歡渡邊謙的表演。
老年癡呆 柳暗花未明
又是關(guān)于老年癡呆的片子。渡邊謙演得很好,最后在青山綠水間遺忘了自己的妻子,無盡哀傷。
雖然只給了四星,但結(jié)尾部分確實哭得稀里嘩啦,因為我已經(jīng)是阿茲海默癥的早期了。
細膩,讓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這份真實,看似平淡卻能深深的打動每一個人?;蛟S有那么一天,生命并未停止但腦中的記憶卻不再累積添加,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場景變成陌生的風(fēng)景?;蛟S不會怕死,但會不會害怕活下去呢?★★★★
百度后發(fā)現(xiàn)阿茲海默無法預(yù)防,完完全全的是命中注定,恐慌!老天保佑我全家都不要得這個病。
明日的記憶里,早已沒有你的存在,可是你依舊愛著這個再也不能喚起你的名字,不能給予你同樣溫暖的我。愛,有時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是。請你因著我愛你而走開吧,也不需要帶著我們的記憶。我會漸漸遺忘,然后死去,不悲不喜。
這導(dǎo)演估計是拍電視劇的。
這種題材很容易打動人,也很容易流于俗套。還好有度邊謙的表演可以看。
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