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受不了那么些亂七八遭的影評了,于是自己抽空寫了一篇最客觀的)
首先,兇手絕對不是一個人,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作案手法是有變化的,我們可以先來梳理梳理六個受害者:
1.第一個受害者:樸寶姬——臭水溝(紅衣服 絲襪勒死 手綁在后面 嘴里沒東西 內(nèi)衣被小孩拿去玩耍)
2.第二個受害者:李香淑——谷堆旁(紅衣服 絲襪勒死 手綁在后面 嘴是用襪子裝石頭從腦后綁的 內(nèi)褲套在頭上)
3.第三個受害者:董和蘇——腐爛的(紅衣服 絲襪勒死 手綁在前面 嘴只是被塞住 內(nèi)褲套在頭上)
4.第四個受害者:樸明子——工廠邊(脫掉紅衣服 胸罩勒死 手綁在后面 嘴是用襪子裝石頭從腦后綁的)
5.第五個幸存者:瘋女人——去年9月(內(nèi)褲套在頭上、嘴是用襪子裝石頭從腦后綁的)
6.第六個受害者:安美善——稻田里(陰道里面有9片桃子、內(nèi)褲不在頭上、胸罩也在一邊)
7.第七個受害者:女學生——樹林里(陰道里面有原子筆、湯匙、內(nèi)衣完整、腿部被綁)
通過總結以上受害者的情況我們可以明顯地發(fā)現(xiàn),作案手法是有變化的,而且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模仿地有些拙劣甚至開始走樣,前兩個相似度較高,但到第三個,手綁在前面、嘴也沒有用襪子裝石頭來繞頭綁住,僅是被衣物塞住,捆綁手法發(fā)生了流變;第四個受害者專門脫掉了紅衣服仍然被殺害,而且從后面的審訊可知,她是被胸罩勒死的,不是絲襪,作案目標和作案工具都發(fā)生了流變;第五個幸存者其實是最早的一個,所以與前兩個相似;第六個受害者內(nèi)褲不在頭上,胸罩也在一邊,陰道里面還有9片桃子,其嫌疑人性別都值得懷疑,同時也開啟了塞物品進去的先河;第七個受害女學生,陰道里面有原子筆、湯匙便是對上一個的模仿,更值得的懷疑的是,她的內(nèi)衣完整,腿部被綁,有可能根本沒有被強奸,純粹只是為了進行報復性的殺害。
以上種種,以最直接的證據(jù)否定了兇手是同一人所為,真相是模仿作案,其實在片頭導演就刻意安排了一個小男孩,莫名其妙地一直模仿警察,不僅模仿他說話,還模仿他的語氣及動作,“模仿”早就被暗示出來。那么兇手都是誰呢?很多觀眾其實被影片最后小女孩的話所迷惑,以為兇手是某一具體的人,且仍然逍遙法外。
其實,兇手是誰并不重要,小女孩在描述那個人的外貌時,用到的詞語是“平凡”,而當警察再次追問時,小女孩說:“就是很普通的那種”,形容一個特定的人的外貌總能找到適合的詞匯,然而小女孩描述這個人時用到的都是“普通”,為什么一定是“普通”?
因為兇手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誰都可能是......
他可能是鍋爐修理工(因為他修理時聽到了審訊室里的所有作案細節(jié))
也可能是森林里的警衛(wèi)(因為他在崗哨的墻上畫了張開腿的女人下體、并色瞇瞇地看女警察的屁股)
還可能是傻子的父親(因為他是采花大盜、警察烤肉時他在門外緊張的偷聽、傻子看到其實就是他父親,而且還有三次)
而被當做頭號嫌疑人的樸賢奎,起先可能真的是無辜的,唯一的幸存者說他手嫩就以此確認,簡直荒謬,我都忍不住替他說一句“手嫩的人那么多,為什么偏偏是我?”,而且在下雨天向電臺點首歌又怎么了,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你反而會覺得他浪漫,但即便如此,我覺得最后一個女學生就是他殺的,但是不為強奸,而是為報復,被警察這么一鬧,全鎮(zhèn)都覺得他是變態(tài),他坐在小飯館里喝酒,路人皆投以議論的目光,換做任何人,都會為這個事而憤怒,更何況還是在那個憤怒的年代,于是他決定報復,四個點佐證:
1、他有十分吻合的作案時間,帥警察剛跟丟就案發(fā),就像他自己說的,怎么可能這么巧;
2、選擇目標時搖擺不定,且最終挑女學生下手,我猜啊,他作為一個柔弱的男人,單挑成年女性可能心里還是有些沒底,萬一對方反抗過猛沒打贏就尷尬了,還是女學生勝算比較大;
3、他作案時將文具、湯匙整齊擺放,這與他整齊的房間擺設形成性格上的呼應,而且那雙手的相似度很高;
4、女學生內(nèi)衣完整,腿部被綁,那種體位下強奸還是有難度的,而他只是將原子筆、湯匙塞進去,并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強奸,這種做法一方面帶有明顯的報復性,符合他的動機,另一方面他可能是同性戀,胖警察翻看他房間相冊時,里面很多兩個男生的合影,有穿軍裝的,還有半裸的,要知道導演安排道具的時候不會平白無故。 所以他殺害最后一個女學生的可能性很大。
我會永遠記得宋康昊最后的那張臉,那張臉告訴我兇手遠不止一個,影片當時在韓國上映的時候兇手可能就坐在電影院看著這部電影,宋康昊盯著的就是觀眾,而兇手可能就在觀眾之中...(影片的上映時間是2003、影片最后的時間點也是2003)
其實,這個片子最值得品味的,并不在于真相的懸而未決,而在于人性的挖掘(那個原本冷靜理性的正義警官終究變成了暴戾憤怒的私刑者),更在于個體命運的悲劇和動蕩不安的時局所共構的社會圖景,案件背景正值韓國由軍事獨裁走向民主政治的轉型期,社會動蕩,人心惶惶,而警察作為鎮(zhèn)壓示威游行的幫兇,本身就引起民眾的不滿,再加上辦案無能、暴力執(zhí)法,警察的公信力喪失,淪入了塔西佗陷阱,再加上媒體新聞的過度報道、作案手法的眾人皆知,最初的個案終究演變成了連環(huán)案、謎案......
所以,真正的兇手其實是“那個時代”吧。
回憶的驅魔 從處女作《綁架門口狗》(2000)到《殺人回憶》(2003)中間對于奉俊昊的導演生涯是決定性的三年,他實現(xiàn)了從一位耽于幻想的藝術片導演到有著成熟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理念的商業(yè)片導演的轉變。1994年他從韓國電影研究院畢業(yè)的短片作品《支離破碎》名噪一時,接到了大他六歲的樸贊郁前輩的仰慕電話。接下來的五年,奉俊昊卻一事無成、長期失業(yè),還因結婚生子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首部長片《綁架門口狗》幾經(jīng)磨難終于上映,片中不善人際交往而無晉升機會的大學講師幾乎就是奉俊昊本人的寫照,當時的他對忠武路的商業(yè)電影制作體系感到無所適從。奉俊昊回憶當時首映的情形,結束打出字幕而影院燈亮起之前,他就逃離了座位?!堕T口狗》票房慘敗,也沒有引起評論界的關注。奉俊昊問自己,究竟為何要拍攝這樣一部影片?他犯了新人導演通常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為自己而拍電影而不是觀眾想看的電影。這時,奉俊昊想到了自己從童年起最喜歡看的一類電影,那就是懸疑犯罪片。 為什么不呢?奉俊昊回憶起兒時一家人圍坐在電視前收看警匪劇《搜查班長》的情形。1978年,9歲的他在大邱的影院里觀看《音樂之聲》,和別的孩子不同,他對這部風景優(yōu)美的歌舞片最深刻的印象來自片尾躲避納粹追蹤的驚險戲碼。在《門口狗》失敗之后,奉俊昊開始為構思一部犯罪片尋找素材,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80年代轟動韓國上下的京畿道華城郡連環(huán)奸殺案。這是韓國現(xiàn)代史上第一樁連環(huán)殺人案,兇手手段殘忍,不留一點人性,作案人至今未破。奉俊昊走訪了當時的受害者、發(fā)生地的居民以及負責案件的警官,查閱了大量的警方記錄和報紙,積累起足夠三十集電視片分量的素材。然而從中理出一條劇本的線索并不容易,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同樣改編自這一案件的舞臺劇《來看我》(金光林編劇)的神助攻。這部劇將焦點集中在了三位主要嫌疑人身上,并想出通過廣播播音找到線索的點子,這些都被沿用到了奉俊昊的劇本中。然而電影中的時代氛圍卻是舞臺劇中并未觸及的。 奉俊昊還查閱了大量外國關于連環(huán)殺手的書籍,其中一本令他有茅塞頓開之感,這就是由英國漫畫家阿蘭·摩爾創(chuàng)作,講述19世紀末倫敦“開膛手杰克”案件的《來自地獄》。一直到今天,奉俊昊都經(jīng)常在采訪中提起摩爾的名字?!秮碜缘鬲z》從皇室陰謀論的角度解讀開膛手杰克,把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案件聯(lián)系起來,通過呈現(xiàn)整個時代的風貌來考證兇手的身份和動機。在漫畫的每一頁下面,摩爾都留下了大量考據(jù)和理論的注腳。結尾處,開膛手杰克道出了那句名言,“這僅僅是開始,不管好壞,二十世紀馬上就要降生了。我接生了它”。阿蘭·摩爾的整體論歷史觀——認為時代的潮流是不可抗拒的,而個人不過是順應潮流,這種將個體的罪惡轉化時代的罪惡,注重故事的社會隱喻性的創(chuàng)作手法給了當時奉俊昊直接的靈感。 回首80年代,奉俊昊嗅到的是宵禁的日子街道上死寂的味道。研究資料時,他注意到華城最后一位女學生的死亡日期是11月15日,“在我們那代人的生活中,每個月15號是軍事演習的日子,家家戶戶和公共場所全都一片黑燈瞎火。我一想到那個女孩就是在這樣一片黑暗中死去,心中就充滿了憤怒?!薄稓⑷嘶貞洝返墓适轮攸c并不在兇手身上,他只是一個“麥格芬”。殺死女孩的不是兇手,也不是像小丑一樣辦事效率低下,所到之處雞飛狗跳的鄉(xiāng)村警察,而是時代的黑暗。奉俊昊通過《殺人回憶》所做的是揭開韓國人集體記憶的瘡疤,進行的一次精神分析意味的驅魔行動。 影片的結尾轉到2003年,宋康昊的角色放棄了警察的行當轉而從商,搬進了首爾的公寓過上小康生活。然而路過當初那一片稻田時,他忍不住俯下身來朝著當初發(fā)現(xiàn)受害者的石板下觀望。從1986到2003年,韓國發(fā)生了經(jīng)濟騰飛社會巨變,一代人對于軍事獨裁時期民主運動的流血記憶被掩埋和沖刷得無影無蹤,然而在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件鬧鬼的房屋。正如同片中最終承認案件無解的斗滿(宋康昊飾)那句“我不知道”充滿了挫敗無力感,個體除了被歷史的滾滾車輪席卷前行之外別無選擇。當《殺人回憶》這樣一部電影披著類型片的外衣出現(xiàn)時,韓國觀眾猝不及防被它的豐富隱喻所擊中了,它不僅最終沒能抓住兇手,甚至從頭到尾都是對于混亂、錯誤和挫敗感的不斷重復,然而重要的是那段歷史如同那些死去的女孩——被后人“提及”了。在《殺人回憶》的結尾,這種揭瘡疤的行為有了一絲弗洛伊德學說解救與升華的意味。甚至當年投身學運并遭受過牢獄之災的熱血青年奉俊昊,也對片中的勇固(金羅河飾)失去的右腿——曾經(jīng)用來踐踏嫌疑人和示威民眾的右腿展示了同情,歷史和它的民眾得到了憂郁的和解。 奉俊昊的影片中混雜了表現(xiàn)主義的夸張情緒表達與寫實主義的鏡頭風格,深受薩姆·佩金帕、約翰·弗里金德以及約翰·卡朋特這些七八十年代好萊塢類型片大師的影響,同時他影片又有一股韓國氣質令人無法忽視?!稓⑷嘶貞洝纺嵌沃姆缸铿F(xiàn)場的長鏡頭中,進入畫面的人物不停地滑到的滑稽形象,與警察們?nèi)踔强尚Φ牟榘甘侄蜗嗟靡嬲茫钊巳炭〔唤?。到了后來的《漢江怪物》,法國《電影手冊》特地給這種主人公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喜劇效果起了個名字叫做“piksari的藝術”(piksari韓文意為“破音”)。 關注底層和社會殘破面的世界觀可以是后天形成的,這與奉俊昊大學時期參與民主運動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然而他將現(xiàn)實和概念轉換為構圖語言的能力卻是天然的。成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后來成了首爾一所藝術設計院的院長,母親是韓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意識流文學大家樸泰遠的女兒(樸泰遠在韓國戰(zhàn)爭后去了平壤而與韓國的家人失去了聯(lián)系)。年少的奉俊昊與書本為友(他曾經(jīng)熟讀父親書房里的20卷韓文版大英百科全書),并且很早展示出了繪畫的天賦。觀看電視上的外國電影,他總是將片中被剪掉的暴力色情場面在腦中演繹出來。當時的韓美軍電視臺會播放大量沒有韓文字幕的英文電影,奉俊昊同樣如癡如醉,雖然他純粹是在看畫面,情節(jié)靠腦補。在準備電影中關鍵場景時,奉俊昊事先會在大腦中精確地設計,并能繪出令人驚嘆的分鏡草圖,拍攝時很少做出修改。他也總是將關于希區(qū)柯克鏡頭創(chuàng)作的書籍帶在身邊,琢磨著如何能將一個普通的過渡場景也變得充滿戲劇性。 在《殺人回憶》最后描述嫌疑人“長相很普通”的女學生,斗滿反復強調(diào)自己能夠通過和嫌疑人對視來判斷兇手,這些情節(jié)都是一些精心設計的雙關和對主題的呼應,而地下室、水溝和隧道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又有些神秘的意象,成了奉俊昊影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元素,并被賦予了隱喻的價值。盡管沒有像父親、哥哥姐姐那樣走上藝術設計的道路,但奉俊昊他在影片所做的將零碎影像素材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組織起來,從而達到一種“言此意彼”的諷喻效果,同樣是一種高超的設計藝術。 結語 《殺人回憶》讓奉俊昊作為故事講述者的能力獲得了極大的肯定,時至今日它依然被韓國媒體公認為是本國影史佳片之首。這部影片的成功對于奉俊昊本人的心理也是一次驅魔,由此他終于擺脫了出道時期的自我懷疑(他甚至懷疑自己沒有能力寫出一部長片劇本,或者一輩子只能當約翰·卡薩維茨那樣的獨立電影導演),并且在作者風格和大眾心理、商業(yè)手段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平衡點,而之后他在《怪物》和《雪國列車》等作品中對類型片的探索更加大膽,對商業(yè)的追求也更加堅定。(原載《大眾電影》)
2019年9月18日,從黃海另一端傳來的消息排上了國內(nèi)熱搜。韓國三大懸案之一“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有了新的進展。這起案件之所以能夠跨越大洋被世界各地廣為周知,起因是2003年“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影片展示了1986年至1991年間,發(fā)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泰安邑一帶的連環(huán)強奸謀殺案。自首映以來陸續(xù)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發(fā)行,無數(shù)人由此開始關注這起案件,同時因為懸而未解的結局,也令很多人在一段時間里都覺得郁結在心??删驮诮裉旖?jīng)過33年的長跑,案件總算要有了結果。
韓國警方通過DNA個人識別技術,在近日一次對比查驗中鎖定了“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真兇——現(xiàn)關押于釜山監(jiān)獄內(nèi)的56歲罪犯“李春才”①。而隨著“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重啟后的深入調(diào)查,更多的被害人和細節(jié)被發(fā)掘出來,從眾所周知的10人連環(huán)謀殺慘案,演變成了15起謀殺、30余起強奸的駭人事件。
截至發(fā)稿時事件最新進展:
①其他音譯名:李春宰、李春材、李春載、李春在
警示:以下涉及部分劇透內(nèi)容
1986年初秋,72歲的老太李完任帶著自家種的蔬菜,如往常一樣前往水原市公車站附近售賣,之后去探望生活在泰安邑的女兒并留宿了一夜。次日清晨天未亮透,急著務農(nóng)的她拒絕了女兒的挽留,踏上了回家的鄉(xiāng)間小道。未曾想到的是,消失在晨霧中的佝僂身影,成了母女最后的告別。
5日后當?shù)卮迕袷崭钅敛輹r,發(fā)現(xiàn)了李完任的尸體,案發(fā)地離女兒家僅僅十分鐘的路程。在勘查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性侵犯痕跡,但是被害人的褲子已被脫掉,現(xiàn)場除了死者遺物外未能找到嫌犯物證。后經(jīng)韓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所⑤(以下簡稱“國科搜”)鑒定結果顯示,死因為縊殺⑥,在現(xiàn)場采集到的檢材和遺體中都未能找到精液,據(jù)此推測死者并未遭受性侵犯。
調(diào)查初期警方對此案的重視度并不高,未能預見一場橫跨30多年的連環(huán)殺人案自此開始……
30多年間,隨著韓國整體經(jīng)濟的增長,當時案發(fā)地已是高樓迭起。殘酷的事實也被大部分人所淡忘,但經(jīng)歷過其中的人卻無一不是痛苦的,被害人的遺屬,有的已故有的背井離鄉(xiāng);偵辦案件的刑警,有的離任有的癱瘓在床;受到調(diào)查的嫌疑人,有的慘死有的蒙冤入獄。當事人們心中的積郁就像影片中的陰霾遲遲不散,這樣的痛苦即便在今天可能還將持續(xù)下去……
如果想了解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始末,首先需要了解案發(fā)地的背景,事發(fā)地點經(jīng)過時代變遷很多具體地址雖已無法考證,但是經(jīng)過查閱相關資料后可以確定,案件集中發(fā)生在今京畿道華城市東部餅店站一帶。
發(fā)生案件的泰安邑地區(qū)當時遠遠落后于其他周邊城鎮(zhèn),但是由于工業(yè)道路貫穿東西方,所以一直有許多車輛通過,東部有水原,西部有華城和烏山,西南有始華工業(yè)園區(qū)和半月工業(yè)園區(qū),北部是一些村莊,除此以外全部是稻田和野山,零星的幾座工廠坐落其中。
在上世紀70年代,案發(fā)地是典型的農(nóng)村地區(qū),但是在進入80年代后隨著經(jīng)濟增長,附近工廠日益增多,并且?guī)恿舜罅咳丝诹魅?,間接導致了該地區(qū)高發(fā)的強奸事件,經(jīng)地方統(tǒng)計大約每年要發(fā)生20余起,一度變成了當時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嚴峻問題。
李完任遇害的1個月后,發(fā)生了第二起案件。當?shù)剞r(nóng)民在為耕地供水的混凝土水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全身赤裸的女性尸體,胸部和背部有多處穿刺傷。
后經(jīng)調(diào)查,死者是獨自居住在松炭市新井洞的美麗姑娘樸賢淑。遇害當天她的養(yǎng)母許英順(45歲)讓她回家一趟,說要給她介紹一個很不錯的男朋友,為此樸賢淑打扮的格外漂亮,她換了新的襯衫和裙子還化了淡妝,而過程似乎也很順利。一直進行到晚上結束后,許英順才像平時一樣將養(yǎng)女送到村口,之后一個人回家的樸賢淑在路上失蹤了,直到3天后才被發(fā)現(xiàn)。
警察在現(xiàn)場勘查中收集到了精液、煙頭、毛發(fā)等物證。雖因精液受到污染無法檢測出血型①,但從現(xiàn)場毛發(fā)中還是獲得了O、B兩種血型信息,對比排除被害人血型后,可以認定現(xiàn)場另外一人是B型血,不過無法斷定是否為嫌犯遺留。
有村民唏噓稱“人們在上邊來來往往,卻想不到下邊躺著一具尸體?!?/p>
電影中主演的真實原型河勝均,在現(xiàn)實中也是由此案件以后才加入到偵察工作中。不過調(diào)查工作一直沒有進展,1988年初一名嫌犯在調(diào)查后死亡,3名負責調(diào)查的刑警被捕,其中就有他的部下,他也因此被停職3個月。同年秋天,另一名下屬在調(diào)查中突發(fā)腦出血,時至今日依然癱瘓在床。
①在80年代末期,萊斯特大學的Alec Jeffreys教授(爵士)發(fā)現(xiàn)DNA可以用來做個人識別,并嘗試幫助英國警方最終鑒定罪犯的唯一性后,基因鑒定與毛發(fā)收集之類的法證研究工作才開始興起。事實上當時的韓國在案件偵破中還沒有這樣的調(diào)查系統(tǒng),因此即使掌握了大量的證據(jù),兇手依然逍遙法外持續(xù)作案。
第三名受害人是糕點廠女工權正紛,她一下班就搭上了去水原的公車探望丈夫金鐘民(化名27歲),由于新婚不久,處在蜜月期的兩人忘卻了時間,幾近深夜才相互分開。因為丈夫需要值班權正文不得不獨自回家,也因此再沒了音訊。
4個多月后,做田埂修繕工作的金吉元(化名29歲)在處理沙袋堆時,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高度腐敗的尸體,死者的褲子被脫掉,嘴里塞著絲襪,沾了血的內(nèi)褲被戴在頭上。警察抵達現(xiàn)場后通過木印章很快查明了尸源的信息,正是失蹤了130天的權正紛,遺體因腐敗嚴重已難以進行尸檢?,F(xiàn)場未找到任何有關兇犯的證物,雖然回收了部分毛發(fā),但是經(jīng)國科搜鑒定后屬于被害者本人,其他搜集的檢材也沒能找到明確證物。
第四名受害人李桂淑從凈水纖維公司①下班后,直接去了水原市咖啡店赴約相親,因為是附近出了名的美女,對方十分滿意,暢談到很晚兩人才分開。漆黑的雨夜中獨自搭上末班車的李桂淑,被目擊到消失在了官項里的一條幽深鄉(xiāng)道中。
一周后在官項川旁的田地里發(fā)現(xiàn)了李桂淑,尸體被堆埋在蘇子草捆中,雙手被雪紡衫綁在背后,身上穿著紅色的外套,現(xiàn)場遺落的雨傘手柄上沾著血跡,后經(jīng)查驗血跡來自受害人下體。在物證手絹中檢到了精液,但因案發(fā)當日下雨加上長時間暴露在周圍環(huán)境中,已無法準確判定血型,雖然最后測定為B型血,但是李桂淑也是B型血。而此時,警察們還未察覺,第3案件受害人權正紛的尸體就躺在不遠處。
① 位于泰安邑安寧里的一家工廠,案件3的被害人,遇害當天的途徑地點
李桂淑遇害不到一個月又發(fā)生了一起命案。18歲的女高中生洪真英即將畢業(yè),家境貧困的她10日一早給水原市一家公司投遞了簡歷,之后和朋友在北門相約見面,因為是假期所以逗留了較長時間,直至晚飯后才跟朋友告別,坐上返家的公共汽車,下車后不久遇害了。
次日在稻草捆中發(fā)現(xiàn)了洪真英的尸體,雙手被胸罩反綁,嘴巴里塞著襪子,脖子上纏繞著圍巾,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頭發(fā)、陰毛、碎布片等,通過對比陰毛和布片上的檢材發(fā)現(xiàn)同屬B型血。
3個月后第三受害人權正紛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流出的消息令整個泰安邑的居民惶恐不安、人人自危。連續(xù)5名女性因相同手法被強奸殺害,警方也開始逐漸對該案重視了起來,為了盡快解決案件警方擴大了警力,并撤換了原華城警察署長委任當時的京畿地方警察廳部長(警務官)進行調(diào)查。據(jù)當?shù)匾粠У木用窕貞洝澳菚r警察比人還多”
第六案當晚下著很大的雨,久不見停,主婦樸恩珠擔心未帶傘的晚歸丈夫,躊躇半晌拿上雨傘出了家門,在車站等了很久始終沒見丈夫的身影,雨也開始越下越大……
樸恩珠的丈夫于晚22:30從水原乘坐公車,23:00左右下車,冒雨一路跑回家中,卻不見妻子的身影。
一周以后一群從學?;丶业男『⒃谔┌采缴蠅災古园l(fā)現(xiàn)了樸某的尸體,現(xiàn)場勘查顯示尸體上身赤裸,雙手反綁身后,脖子上掛著雪紡衫和胸罩,現(xiàn)場四周散落著兩把雨傘還有女人的上衣和內(nèi)褲,并且出現(xiàn)了255mm大小的鞋印。之后的鑒定里,在上衣中發(fā)現(xiàn)了精液,鑒定血型A型,與其丈夫血型相同,無法斷定兇手。
接連的強奸殺人事件,終于在樸恩珠被害后爆發(fā)了,媒體集中抨擊警方的無能辦案不力,一時間案件轟動全國。公眾以為因此威嚇到了兇犯,之后沉靜了很長一段時間未添新案,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夕,恐慌又彌漫開來。
值得注意的是,據(jù)李春才對案件的自述中,華城警方就此案對他進行過調(diào)查,而所謂的中止犯罪并未持續(xù)多久。
時值年底,令警方的神經(jīng)又緊繃了起來。平安夜里的華西洞發(fā)生了一起命案,18歲的女高中生金賢淑因為和母親吵架離家出走。10天后在華西站附近的田地中被人發(fā)現(xiàn),尸體藏在稻草中,雙手被反綁,褲子被脫下,口腔內(nèi)塞著內(nèi)褲,作案手法和“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十分相似。不久警方就抓捕了一名17歲少年(明某),他之后被警方刑訊拷問致死,這起事件引發(fā)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三名刑警被拘捕判刑。
80年代是韓國近代歷史上的黑暗時期,以全斗煥為領袖的獨裁政府不斷的抓捕、迫害人權組織和異見人士,對游行示威進行慘無人道的鎮(zhèn)壓和屠殺。警察經(jīng)常被臨時征召入暴力鎮(zhèn)壓行動當中,以至于基層辦案警力長期不足,導致很多案件錯失了最佳的偵破時期。而長期浸染在硝煙和鮮血中的警察更是隨意濫用權力,使得拷問刑訊成為辦案的主要手段。甚至有部分警察迷戀酷刑,對物證和復雜的科學調(diào)查手段嗤之以鼻,唯相信以自己的拳頭和刑具才能帶來真相。
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就有前警官——李根安,他以嚴刑逼供的手法而出名,獨創(chuàng)了很多令人聞風喪膽的殘酷刑罰,水刑、電刑、毒打都是家常便飯,發(fā)狠時甚至會在受刑者的尿道中插入圓珠筆芯,當時的人們聽到他的名字都害怕的顫抖不已,因被他拷問而患上殘疾和創(chuàng)傷后遺癥的不計其數(shù),當中更有不堪壓力而結束自己生命的青年學生。而匪夷所思的是,李根安在當時不僅沒有被問責甚至還因拷問技術受到表彰和升職,這份“榮譽”也成了某些基層警察的目標。側面的反應出了當時時期警隊中為何會出現(xiàn)諸多的李根安們。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夕又發(fā)生了惡性案件,安基順的長子在水原市經(jīng)營一家小吃店,她平時就在店里幫忙。當日工作結束后,于水原劇場公交站乘車返家,途中消失了蹤跡。之后在華城郡八灘面附近的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尸體,尸檢時法醫(yī)從下體取出了9塊桃子的碎塊以及被害人的襪子。
在調(diào)查中,當時開往華城和水原的城際公車司機姜某(43歲)和巴姐嚴某(22歲)表示,事件當日的案發(fā)現(xiàn)場400米左右有一名年齡在24-27歲,身高165-170cm的可疑男子乘坐了公交車。
這個描述很快讓刑警們想起了第2和第3案期間,有一件相同犯案手法的案件,但未被歸并在“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內(nèi)。
1986年11月的最后一天,晚上獨自前往教堂的金某,在離家300米左右時,被人從后邊突然鎖住了脖子,并用兇器抵住她的肋下,將她從主路上拖拽至稻田中,挾持著向田地深處走了大約200米,直到看不見村子的燈火,才威脅她脫下襪子把雙手反綁背后,又將內(nèi)褲塞在口中,腹帶蒙在頭上,然后實施了性侵。
之后兇手威脅她交出財物,金某稱手袋在剛才被劫持時遺落了,惱怒的兇手在咒罵和警告后按著原路折返尋找,而金某趁著空擋朝著村子的方向逃去,最后聽聞呼救聲趕來的村民救下了她。
因為金某并未報案,警方知道這起事件時已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①因此未能找到任何物證,只剩下金某對兇犯的一些體貌特征描述“頭發(fā)很短、臉很長,個頭在160~170cm左右,聲音低沉,像是20多歲”
①案件后期警方因為調(diào)查毫無進展,只能開始擴大搜查范圍,在走訪某個村莊時,才發(fā)現(xiàn)有女人被強奸的傳聞。
通過對比三人②的描述,發(fā)現(xiàn)嫌疑人特征高度一致,警方立即發(fā)布了懸賞通緝令,并對周邊20-30周歲男性進行全面的取證調(diào)查,不久就收集到了5萬多張附近居民的照片。由于辦案人手緊缺加之上層督辦和輿論導向所造成的巨大壓力,調(diào)查組不得不帶著姜某、嚴某晝夜不休的在旅館房間進行對比工作。而在工作中有刑警因過勞突發(fā)腦淤血,至今仍然半身不遂。
②姜某、嚴某、金某
在這里大致分析一下500萬韓元的懸賞,在當時是一個什么概念,因為80年代中后期韓國整體經(jīng)濟增速,所以分析結果可能和當時的具體現(xiàn)實情況有部分出入,不保證完全正確。
根據(jù)1980年韓國公務員薪資表,從中可以看到9級5類和8級7類的薪資分別是87500韓元和104000韓元,500萬韓元相當于是初級公務員4-5年的薪水。而1980年職業(yè)棒球運動員的平均年薪為1215萬韓元,首爾公寓的價格是1200萬韓元,烤肉是3500韓元,一碗炸醬面大概是500韓元,一瓶燒酒或者泡菜是200韓元,拉面是100韓元。所以500萬懸賞對于當時的民眾來說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對于不了解韓國公務員級別的,可以參考“韓國政府廳舍獲取及配置面積標準”其中展示了6級以下皆為基層事務人員。)
1988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前夜,13歲的樸相熙躺在自己的床上再也沒能起來。次日早上母親呼喚她起床時只發(fā)現(xiàn)了一具冰冷的尸體。
這次案件的手法有些不同,既沒有捆綁也沒有在口腔、體腔內(nèi)塞入異物。現(xiàn)場勘查中發(fā)現(xiàn)了遺留的陰毛和形似波浪狀底紋的模糊足跡。在陰毛中檢測到超標300倍以上鈦元素殘留,如此高含量的殘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做焊接或油漆等工作的人身上。
這個重大發(fā)現(xiàn)讓整個搜查部活躍了起來,所有人都覺得馬上就能抓住犯人了。刑警們以此為突破口,將華城一帶32家工廠的員工逐個登記采集毛發(fā)。不過在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因提取陰毛而引發(fā)的沖突,當時因為調(diào)查人數(shù)眾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對比的手段又跟不上,隨著調(diào)查周期變長,部分刑警出現(xiàn)流動,新的刑警加入偵察后,因為手續(xù)交接不全面或是物證遺失,就有了把采集過的人又叫來采集一遍的情況,有的甚至采取了暴力手段。
整個過程漫長而混亂,警方的士氣也逐漸變得低迷,在搜集了1500多名男性毛發(fā)后,終于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農(nóng)機修理中心工作的尹英澤(22歲)被鎖定為嫌疑人,審訊中他一直堅稱自己無罪,但最終還是屈服了。1989年7月尹英澤被判無期徒刑,那時離案發(fā)已過去1年。后來由于服刑期間表現(xiàn)良好獲得減刑,于2009年獲釋。
2019年10月04日,李春才稱此案也是自己所為,現(xiàn)警方正在核實其真實性。不排除李春才為了不讓更多的罪證被發(fā)現(xiàn)而選擇誘使警方結案。
1989年7月在水原市梧木川洞生活的高二女生鄭仁淑,從學校自習后回家途中失蹤,直到一周后被農(nóng)民京某(69歲)在自家田地中發(fā)現(xiàn),京某在地里干活聞到一股強烈惡臭,循著源頭找到了已經(jīng)腐敗的女學生尸體,而此處離第5被害人李桂淑的案發(fā)地僅3公里。
刑警們捂著鼻子勘查現(xiàn)場,尸體全裸,前胸和背部有利器穿刺傷,胸部的一邊被剜下來,但是沒有被束縛捆綁,和“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手法略有不同。之后警方雖未將此列入“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但是因事發(fā)地處華城附近,加上報紙媒體的大力報道,讓周邊的居民更加恐慌。
梧木川洞女高中生殺人事件發(fā)生不久,住在餅店5里的小學生金某中午放學回家的途中失蹤,同年12月找到了金某失蹤時所穿的裙子和書包。警方在對其父親進行了兩次調(diào)查后,將此當作了單純的走失案件,直到2019年10月2日李春才公開承認此案后,經(jīng)過30多年又重新進入調(diào)查的環(huán)節(jié),但時至今日還是未能找到金某的尸體。
1989年9月李春才闖入了位于水原市勸善區(qū)的一戶人家,被抓后辯稱被人追逐慌不擇路才闖到了民宅里。但警方并未聽信他的話,于1990年2月7日在水原地方法院一審判處一年六個月有期徒刑。之后李春才不服判決提出上訴,在4月19日二次審判中,法院首先認定了李春才有罪,但是考慮到受害人受到損害輕微,故判處一年六個月有期徒刑,緩刑兩年。被釋放后,李春才并未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對司法毫無敬畏使他更加肆無忌憚的犯罪。后經(jīng)分析,李春才的闖入目的應該是為了搶劫殺人但卻被中止了犯罪,因此警方也并未能將他和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聯(lián)系起來。
第九起案件受害人是居住在華城郡泰安邑的女學生金美貞。事發(fā)當日金美貞家中有人慶生,準備好了飯菜卻不見她回來,次日在三星石材廠背后的山上發(fā)現(xiàn)了金美貞,半裸的尸體靜靜的躺在一棵松樹下,下身穿著白色襯褲,上身蓋著校服。現(xiàn)場搜集到了大量毛發(fā),上衣和襪子中檢到了精液,尸體胸部被割38刀,下體找到筷子、叉子、圓珠筆等器物侵入的痕跡,并且在便當盒中采集到了可識別的指紋。
事件不久,警方就逮捕了一名嫌疑人尹某俊,在一系列的審訊、調(diào)查后,因為DNA檢測不符尹某俊立即被釋放了,他數(shù)年后死于肝癌。
1991年1月27日,一名巡邏中的警察在排污管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女尸,死者是附近紡紗廠職工樸小姐。26日晚回家的樸小姐在路過工地時,被罪犯綁架并拖到100米外的空地上遭到強奸和謀殺。
“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最后一名被害人權順相,于1991年4月3日在長女家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晚飯后從水原坐公交車回家下車之后遇害,次日路過的卡車司機樸某(30歲)在樹林內(nèi)小便時發(fā)現(xiàn)了尸體。
權順申在離家不到200米的松林內(nèi)被殺害,根據(jù)尸檢結果下體中被塞入了襪子(和第8案件中安基順的遭遇相同),現(xiàn)場獲得的檢材測得了B型血的結果。
自權順相遇害后,近30年來再沒有了兇犯的消息,直到最近這起案件又有機會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而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以為“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瘋狂兇手止步于此……
1991年6月24日清州的一名家庭主婦金某在家被電話線勒死。據(jù)一名目擊者稱,案發(fā)現(xiàn)場有一名20多歲的青年男子離開。但是調(diào)查一直不順利,之后一度陷入僵局,直到李春才承認該案件,才重新有了眉目,現(xiàn)在警方正在核實李春才所供述的案件事實。
1994年1月13日下午,李春才給小姨子打電話讓她來拿面包機,并準備了一杯放置了安眠藥的飲料,見面后誘騙小姨子喝下然后實施了強奸。為了不使罪行暴漏李春才用鈍器擊打她的頭部將其殺害,并在深夜時將尸體運至1公里外的五金店附近遺棄。殺人后的李春才還若無其事的去拜訪了他的岳父,問他有什么可以幫忙或者跟他一塊去警局報告失蹤。
兩天后,尸體被五金店老板的妻子發(fā)現(xiàn)。警察為了調(diào)查探訪了死者家屬,其間發(fā)現(xiàn)李春才身上有諸多疑點,而一貫善于狡辯的他,面對審問還在眉飛色舞的表演著,以為自己依然能夠逃脫制裁,但隔壁的鄰居提供了決定性的證詞。事發(fā)第二天,聽到李春才家早上六點浴室一直有水聲,并且晾曬了很多衣物。警方循跡勘查了李春才家的洗手間,并成功的在洗衣機底座上,找到了殘留的血跡,得到了受害人的DNA。
在鐵證下李春才依然不斷詭辯,企圖逃脫法律的制裁,但是最終沒能成功。法院一審對李春才判處死刑,理由為“這些罪行是蓄意謀劃的,且并沒有悔意”。李春才隨即提起上訴,上訴法院核查后并未改判。但最后死刑決定被最高法院駁回,理由是“未有詳實證據(jù)證明襲擊發(fā)生是有計劃的”。
同年罪犯李春才被判無期徒刑,雖然他在此案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遺憾的是當時并沒有人將他和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關聯(lián)起來,也使得他在2006年以后成功的逃脫了十多條命案的刑事制裁。
時至今日,當年的案發(fā)地早已今非昔比,隨著近30年韓國整體經(jīng)濟的巨量增長,土地價值翻了不知幾何。李春才家族也因反復收購農(nóng)田囤積大量土地而受益,據(jù)韓國媒體報道稱,現(xiàn)已坐擁上百億韓元的財富。李春才本人也為了盡早獲釋在監(jiān)獄中積極表現(xiàn),但是現(xiàn)在看來,因“華城連環(huán)殺人案”的爆出,假釋的愿望可能破滅。
后記
其實這樣的連環(huán)殺人案在當時也并非是少數(shù)個例,只是大多數(shù)案件并未被曝光到公眾視野中。幾乎同期,忠清南道公州市也發(fā)生過連環(huán)殺人事件,兇犯姜昌九從1983年到1987年間共殺害6名女性,幸而最后被逮捕沒有更多人被害。
而在今天韓國政府也在變革上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努力,早年韓國法律對殺人案件的追訴時效為15年,經(jīng)2007年重新修訂《刑事訴訟法》后,將期限增至25年,且適用于2000年后發(fā)生的所有殺人案件。又因1999年在韓國大邱發(fā)生的“泰完案”不斷發(fā)酵,2015年7月24日韓國國會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廢除了25年的殺人追訴時效,這意味著從今往后韓國對于惡性犯罪不再寬容,犯罪分子將為自己的犯罪行為終身背負上應有的代價。
然而在漫長的法案修正道路上,根據(jù)韓國警察廳的統(tǒng)計資料,每年都有數(shù)萬起案件,因為超出訴訟時效使警方不得不停止調(diào)查銷毀案宗。也令這些“隱形”的罪犯順利的逃脫了法律的制裁。起初追訴時效的立法,是將罪犯因通緝抓捕四處逃匿時,身體和心理上受到的影響作為一種變相懲罰,在超過時限后視為對其犯罪行為懲罰完成,從法律上不再追究。
這樣基于人道主義的立法,卻成了罪犯們的免死金牌,有多少人因此受害,又有多少人逍遙法外,僥幸逃脫懲罰的罪犯,真的能從內(nèi)心深處改過自新?放下屠刀?
相比韓國《刑事訴訟法》的幾經(jīng)波折,在追訴時效上,我國刑法顯得謹慎、嚴明的多。根據(jù)1997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章,第八節(jié):時效,對關于追訴時效的法律規(guī)定有以下三條:
第八十七條:犯罪經(jīng)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jīng)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第八十八條: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nèi)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xù)或者繼續(xù)狀態(tài)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nèi)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后罪之日起計算。
而我國在2016年告破的“白銀市連環(huán)謀殺案”,其兇手高承勇在今年的1月3日被依法執(zhí)行死刑。這起案件的追查、告破、判決、執(zhí)行就是對祖國追訴時效法的最好印證。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在今天,中國早已走出落后的歷史,不光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上的崛起,還來自于人民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不僅來源于基層干警,也來源于科技化的手段。
多年以來終于有機會放出這張合照了,當時不發(fā)是覺得案子未破,完滿的全家福稍有違和,如今罪犯雖未受到懲罰,也可能永遠不會受到法律懲罰,但是故事里未能演繹的結局,沒能捕獲的遺憾,憤慨的情緒現(xiàn)在都有了交代。也希望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向遺屬們最大化的展示司法公正,以遲到的正義,聊以告慰逝去的亡魂,撫平遺屬的內(nèi)心。
(照片中,韓國國旗邊的肖像就是韓國第11屆總統(tǒng)——全斗煥)
記于,2019.10.29
所有資料搜集來源于韓國網(wǎng)絡
文:王韋
圖:王韋
文中有誤之處歡迎各位留言指出
網(wǎng)上的對此片的高度評論到了夸張的地步,摘錄幾位電影界人士的觀后感: “史上最好看的韓國電影” “毫無破綻的完美電影” “這樣的影片,放眼中國,無一導演有實力拍出?!?“看過這個片子,中國電影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在一流的商業(yè)技法中又能加載沉痛的集體反思,這也是韓國電影崛起并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 觀影是見仁見智的,每人的角度和體會都不會一樣,怎樣的高度莫衷一是,不過至少可以肯定一點,這確實是部難得的經(jīng)典佳片。 下著雨的夜 紅衣女子 電臺緩緩播放著哀傷情歌 這樣安靜的夜—— 一雙柔滑細膩的手 導演出一場場變態(tài)的奸殺慘象 雨停了,尸體暴露在陽光下 兇手混跡于人群之中,消逝~~ 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直到—— 下一個雨夜,歌聲又響起…… 玄而又玄,迷霧重重。 影片開始20分鐘,秉承經(jīng)典韓片風格,節(jié)奏緩慢,用悠揚的音樂把人們帶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背景中。 閑適的田間風光,大片金黃的稻田,細膩的不厭其煩的場景描寫,甚至包括胖探員的家庭生活細節(jié),來往農(nóng)田的拖拉機,樸實的小鎮(zhèn)人民,時有時無的游行示威,軍政時期頻繁的防空演習,像極了一部反映八十年代南韓軍政統(tǒng)治時期的民眾生活畫卷,讓初看的人很難聯(lián)想到驚悚的連環(huán)殺人案。 小鎮(zhèn)的2個探員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嚴格的司法訓練,憑直覺和暴力刑訊逼供,原始笨拙的斷案方式又好笑又可氣,影片開始便彌漫著黑色幽默之風。直到漢城專業(yè)的蘇探員到來,大學畢業(yè)的蘇探員滿懷著自信與理想,伴隨兩種沖突的辦案風格相互碰撞,案情開始有所突破—— 雨夜被害的紅衣女子、女子學校的神秘傳說、電臺播放的悲傷情歌、匿名的點歌人……終于有線索可循,證據(jù)環(huán)環(huán)相扣,剝絲抽繭步步接近真相。觀眾的呼吸已經(jīng)被導演控制,甚至到最后,若干巧合已經(jīng)足以讓所有人確鑿不疑地相信那個英俊的點歌人就是兇手,雖然要靠證據(jù)說話,所以必須等待DNA化驗結果,然而此案的真相似乎已呼之欲出。 這時,案情急轉直下,高明的導演掌握了觀眾此時緊張、壓抑的情緒,使出一招讓情節(jié)跌宕起伏,使所有人從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希望中,又重重地跌入到沉寂的絕望之谷里。 最后一個犧牲者是高中少女,選擇青春和死亡這樣鮮明的對比,實在來的殘酷。少女凋零的生命,令人作嘔的死狀,未閉合的雙眼,和蘇探員不久前親手為少女貼上的創(chuàng)口貼,如今附在一具毫無生氣的尸體上,罪惡之手不放過青春的生命,大雨瓢潑而下。 理智冷靜的蘇探員終于崩潰了,他聽到骯臟躲在黑暗中偷偷地冷笑,正義之手毫無力量。他寧愿相信久等的DNA報告只是一紙謊言,他要靠自己終結眼前的罪惡——掏出手槍憤怒的射向疑犯…… 十七年后 2003年,成功轉型為民主社會的韓國,田間寧靜祥和,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 昔日的警官已經(jīng)成為商人,養(yǎng)兒育女,但當他路過當年的稻田時,又經(jīng)不住走到當年發(fā)現(xiàn)第一具尸體的田墾排水管前。 從一個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兇手不久前來過此地。 再繼續(xù)追問,答案讓所有人都為之絕望——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影片以中年樸探員閃著淚光、透著驚愕與茫然的復雜眼神結尾,留給觀眾的是一個沒有答案的結局。 這幾秒,被韓國影帝宋康昊詮釋的非常精彩。 如果沒有最后的十分鐘,這部電影也許就沒有這么出色。 很多人還是會追問誰是兇手,然而導演此片的重點不在于揭露真相,而給予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兇手就在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普通人之中,人人都有可能——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而繼續(xù)行走;而有一些真相注定無法大白于天下,被黑暗吞沒。 如同那個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火車隧道,黑暗冗長,誰也看不到盡頭是什么。 【壓抑的時代?扭曲的人性?缺失的法律】 影片的特殊政治背景是不容被忽視的,真實的案件發(fā)生在1986年,時值韓國軍政統(tǒng)治時期,歷史上的韓國正在經(jīng)歷轉型,處于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 因此,影片充斥著時代鮮明的符號: 大街上的示威游行不斷;無休止的防空警報;學校的救護演習;軍警被拉去鎮(zhèn)壓游行;司法體系混亂,刑訊逼供濫用,證據(jù)保護不當…… 樸探員和他的搭檔從沒有去過漢城,對小鎮(zhèn)以外的世界概念模糊,在那個時代,他們視野狹隘,接受的知識有限,導演用調(diào)侃幽默的手法表現(xiàn)他們的無知和無奈: 比如,樸探員在偵破遇到瓶頸是去求神問卜,出言“美國太大所以他們偵探要用頭腦破案,韓國很小,所以只需用腳破案”。搭擋2人坐在田頭互相吹噓聽說來的大學校園生活,坦言彼此只上過高中,迂腐的官僚體制,現(xiàn)有條件的局限讓他們暴力的審訊、敷衍的偵查態(tài)度成為時代的必然。 時代的創(chuàng)傷,從上到下,壓抑的社會孕育扭曲的群體。 影片的疑犯從弱智少年到性變態(tài)的工人,再到冷靜怪異的退伍軍人,他們成了社會弱勢群體的縮影,個人的命運背負上時代的陰影。 再看影像中反映出的法律問題,片中多次出現(xiàn)現(xiàn)場勘驗場景,但遺憾的是對刑事犯罪現(xiàn)場保護力度不夠,比如第一起案件中明顯的腳印卻被拖拉機一輾而過,喪失了很多取證的機會;當然,案發(fā)總在雨夜,雨水的沖刷也給證據(jù)的收集增加了難度。 其次,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小鎮(zhèn)落后的審訊條件和探員的低素質,一味地追求破案率,加大了探員對口供的依賴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訊問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詢問方式,并且沒有連續(xù)的錄音,證據(jù)在定案過程中顯得完全不重要; 更不用說,“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jù)”——這一當代普遍承認的非法證據(jù)排除原則在當時得以有效適用。 并不完全糟糕的是,最后應用到了DNA鑒定,可惜案發(fā)于1986年的韓國,而國際上首次報道DNA技術應用于刑偵鑒定也不過在1985年,取樣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或者后期保存不善都有可能導致DNA鑒定失敗,即使是科學證據(jù),其結論也有可能出現(xiàn)誤差。 沒有民主憲政,健全的法治環(huán)境無從建立,缺乏保障的整個社會都處于潛在的不安定狀態(tài)。悲劇發(fā)生的原因遠不止一樣,貫穿全片的淅瀝不斷的雨,夜空呼嘯而過的防空警報,大局的動蕩,微弱的人力,使每次與真相都失之交臂,若說兇手的變態(tài)行徑是扭曲的人性,那么在此案中被害的人們也未嘗不是韓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犧牲品。 【什么是“殺人的回憶”】 《Memories of Murder》很奇怪的名字——缺少主語,或是探員,或是兇手本身。 至于前者,片中2位主角性格迥異。 漢城來的蘇探員,思維縝密,善于推理,接受過良好的司法教育,相信靠證據(jù)說話。 小鎮(zhèn)本土的樸探員,生性魯莽,暴力逼供,敷衍斷案,善于誘供,相信自己的直覺。 他們的情緒卻都隨著案情推進發(fā)生了轉變: 當其拍檔終因莽撞而被截肢,他凝視那剩下的空蕩鞋子與鞋套之后; 當親眼目睹關鍵證人被飛馳的火車撞死,他雙手濺滿鮮血之后; 原先只想草草結案,敷衍誘供的辦案心態(tài)開始發(fā)生變化,開始接受蘇探員的科學方式,學習理性教化與相信科學證據(jù)。 直到最后,大雨中的蘇探員浸透了無助與絕望,舉槍的瞬間,樸探員阻止了他。 這時,巧妙的—— 二者的性格發(fā)生了戲劇化的調(diào)換。 所以,最后的視線落在轉行從商的樸探員身上,年輕時的他善于為犯罪嫌疑人編造“殺人的回憶”,以取得口供得以破案,一場經(jīng)歷之后,他變換身份又回故地,十七年前的回憶永遠不會抹去,同逍遙法外的兇手一起,保存著那些無法消逝的記憶。 這樣說來,我便更傾向于后一種說法,即導演在幫助兇手陳述其回憶。 以這樣的方式向安然坐于電影院里看這部片子的兇手挑戰(zhàn),來吧,來回憶你的殺人經(jīng)歷,就算你忘了十幾年前那些被殺的人,我們沒有忘記,更不會允許你忘記。 這部風格接近《黑色大麗花》的影片,同樣是取材于真實案例,同樣現(xiàn)實找不到真兇的懸案,不同的是,《黑》劇的導演編排了兇手,交待給觀眾。 真相, 只有擁有完整殺人回憶的兇手本人, 只有他知道—— 那年雨夜他做了什么。
—————十二年后的時間分割線———
補記
2007年6月的一天下午,刑事訴訟法課堂上“男神”張建偉教授放給全班同學看,沒見過世面的我頭回被韓國電影震撼到。
沒有寫作技巧,沒有電影學理論支撐,甚是現(xiàn)在看來,用詞淺薄與不當處處可顯。
唯不可再現(xiàn)的是:
彼時年少澎湃的我,一股腦沖回宿舍抑制不住腦海中洶涌而來的文字和畫面,在悶熱的夏夜,兩小時敲出了這篇樸素的觀后感。
十幾年過,學生變阿姨,話癆變啞巴,
謝謝各位指正。
——2019.9.20 德國
拍得非常好,是不是傳說里的評價太好了,我竟然有點小失望,一直到片尾也沒滿足。
那種抓不到、還被調(diào)戲的無力感
不單只是殺人案,韓國在那個時代的回憶也都融在其中,化成了一幅背景
嗨兇手,你也在看這部片嗎?送給你的,殺人回憶
真實事件玩了全世界,電影玩了你,總覺得離真相很近了,而真相卻是沒有真相。★★★★★
兇手不是某個人,而是那個社會。
偏向于多人效仿作案,兇手不止一個。最后女學生是小白臉殺的可能性很大!言行逼供了三個人,只有小白臉最態(tài)度反抗、眼神一直有特寫是充滿恨意的,因為他并沒有殺人還要被誣陷。出來后在酒館喝酒,女學生從窗前走過也對他指點議論,讓他覺得自己的名聲已經(jīng)徹底毀了洗不清了。所以最后警察媳婦和女學生同時出現(xiàn)他選了女學生。還有下手之前扶著樹干的細嫩的手的特寫??赡苷娴氖浅鲇趫髲汀热荒銈兌加X得我是兇手那我就真殺個給你們看看。DNA對不上是因為之前那個真不是他殺的。還有開頭第一個案件發(fā)生后男主抓了很多個“嫌疑犯”,這里有個細節(jié),幾乎每個人都是面目可憎兇神惡煞的。因為男主潛意識認為殺人犯就應該長成這樣的氣質和模樣。然而結尾小女孩說兇手“就是個普通人啊”是個記不住長相過目就忘的路人。每個平平無奇的人背地里都可能是兇手。
在一個法制混亂的年代里,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有可能成為罪犯和惡魔。
生銹的鐵釘斬斷穿軍靴的腿,切塊的桃子奪取穿紅裙的命。沾泥土的符咒能夠顯現(xiàn)犯人的輪廓,巫師般的法眼能夠看穿惡人的真容。電臺里的歌是靡靡的安魂曲,夜幕中的雨是淅瀝的生死符,捉不到的兇手是人性的傳染病,無休止的警報是時代的創(chuàng)可貼。擁有一雙能夠看穿犯人特殊的眼,卻看不穿普通,普通最致命。
當整個警察局為扣押的是否是嫌犯而陷入一片爭吵,那首每次殺人前都會被點播的情歌輕柔的響起,原來外面又開始下雨了——那一刻真是驚悚到無形。
還好柯南最后沒出來
盡了一切努力的人們,除了忍受過程中的一切痛苦,還必須忍受“事情可能是沒有答案”的這一事實。
配樂用絕了~現(xiàn)實中不了了之的案子實在太多,可電影中幾乎很少看到。
剛看了這部傳說中的神作,為電影極富層次感和寓意的攝影,超強的故事張力和節(jié)奏所癡迷,沒有結局的故事或許不適合很多人,但電影的故事就是告訴你,如何在自己最熟悉的環(huán)境中迷失。。。
這片給我的陰影才是史無前例好么?5年前大學拉片課上看的,看完了已經(jīng)半夜12點,我走回寢室腿都抖的站不起來,一年中再也沒吃過桃子。奉俊昊和宋康昊聯(lián)手,真不是鬧著玩的,經(jīng)典至極。
一部很普通的電影。
又看了一遍,想當年第一次看這片時,我還恍惚覺得案子都沒破就結束,什么玩意兒?!可多年過去,每一次重看,都更堅定地確定它的完美。一個沒有找到兇手的故事,編導把它拍得懸疑跌宕而富有深意,看似普通實則卓爾不群,作為熱愛電影的人,從這片里會深感電影的魅力
這并非一個尋求真相的故事,而是關于真到底相如何被整沒了……
想到真兇可能會若無其事坐在電影院里面,與電影最后一個鏡頭里宋康昊含淚的雙眼四目相對就覺得好驚悚
總之一句話,一部讓人窒息卻欲罷不能的作品,喜歡所有演員的表演,韓國電影的顛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