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日小記:5號發(fā)的影評到現(xiàn)在剛好10天,這個花木蘭可以說是寄托著太多太多人的期待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個電影都本該是最值得去電影院看最火爆最好的,可惜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而且是完全徹底的失望,甚至可以說是太“無情”了!對我們從小到大在心目中所熟知的花木蘭簡直是所能做到的最大的篡改和侮辱!這個電影僅僅是借用了花木蘭這個人名以及里面的建筑,服裝,化妝,道具和取景也是總體上借用了我們的,然后編造了一個美國人想象出來的花木蘭,電影里除了那些借用了我們的之外,我們所能看到聽到的任何東西都跟我們沒有一點關系,就相當于是在看一群黃皮膚的人用我們的東西在演一個本該是由白種人來演的屬于他們自己的歷史傳說人物的電影!我一看到開頭的語言竟然是英語的時候就惡心的想吐就不想看了,然后跳著只看了開頭和中間的雪崩戰(zhàn)斗以及鞏俐死,連結尾我都不想看!然后寫下了這個影評,后來根據(jù)大家的回復又做了幾次修改才成為了下面那樣的評論,因為是跳著看的,前后劇情不連貫,所以我的影評可能有些地方說的不對。現(xiàn)在想來,當初我本該把這個電影從頭到尾看完給大家寫一個有理有據(jù)的影評。另外聲明一下,在我看來,這個電影被大家黑的這么狠,評分這么低,這是電影制作方的問題,是電影本身的問題。跟劉亦菲,鞏俐,李連杰和甄子丹沒有關系,并不是他們的錯!我是從小到大看著甄子丹和李連杰的電影長大的80后,對于他們的演技我是沒有任何懷疑的!劉亦菲我最喜歡她的《仙劍奇?zhèn)b傳》和《天龍八部》,神仙姐姐當之無愧!鞏俐就算我們不看具體的電影,只看海報和電影圖片就是霸氣御姐范,非常的有氣質(zhì),所以一般情況下不管電影怎么爛,就算是僅僅為了看劉亦菲和鞏皇也是值得去電影院看的!但是這個花木蘭我個人認為還是算了吧,不管是為了看演員還是劇情,都不值得花錢去電影院,自己在網(wǎng)上看一看養(yǎng)養(yǎng)眼就行了。如果沒有劉亦菲,這個電影根本就不會有人去電影院看!如果沒有劉亦菲,評分別說4點幾了,還可能是0點幾呢!哎,以后幾乎不會再有外國拍的這種類型的電影了,很想外國再拍一個這種電影,我就可以彌補這次沒寫出完整的有理有據(jù)的影評的遺憾了!????????如果在從頭寫影評,會花費很多時間,而且電影熱度已經(jīng)沒有了,9重新寫就沒啥意義了。好了,就這樣吧。如果大家有啥想說的在下面回復,或者關注我私信我都可以。另外,10月1號的姜子牙和花木蘭動畫,我已經(jīng)看過他們的預告和海報了,哎,在我個人看來,絕對的是爛片毀經(jīng)典毀歷史小說的形象,就跟之前的哪吒魔童降世一樣,全方位無死角的脫離傳統(tǒng)歷史文化向外國靠攏!但是呢因為是國產(chǎn)所以票房也許會很高吧。這個花木蘭是明目張膽的在意圖改變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而且在歐美國家的和平演變之下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逐漸的在撕裂,這個花木蘭算是個很好的效果檢驗!而且結果也讓美國人很滿意!我很少寫影評的,以后有緣再見了。(下面是影評)
先說我的看法, 首先98年動畫版花木蘭拍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也是最喜歡的看的。
其次,這個花木蘭從開頭第一個畫面直到最后結尾,全程讓人尷尬的不想看,我是直接快進看完了,只用了幾分鐘。至于讓人尷尬的細節(jié)我就不說了,直接說毛病。只說我快進看到的,沒看到的就不說了。下面這個地址是國外從劇情和人物設定上吐槽這個電影的,你們一定要看一看,把所有不合理的劇情和人設全部吐槽了一遍微博國際版 weibo.com
為了避免誤解,在你們看影評之前我先聲明一下,里面的四個大伽(李連杰,劉亦菲,甄子丹和鞏俐)都是我最喜歡的,而且他們的演技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這個電影之所以這么爛我覺得并不是因為演員們的問題,而是電影本身!這是一些小細節(jié):
1.鞏俐的造型是美國印第安人的獨行俠!
2.鄭佩佩的鬼妝,是故意這么畫的吧!不說嚴重夸大史實,就算歷史上真的是這樣的妝容也不能就真的就這么化吧!既然對妝容要求這么嚴格要符合史實,那為什么其他方面就不符合史實呢?導演,請問這是為什么呢?
3.怎么會有那么傻的反派,一二十個騎兵就想要打敗對方的一個軍隊?
4.打仗追擊敵人只派十來個騎兵?送死都不夠!
5.打仗的場面看著像是兩個黑社會聚眾斗毆!
6.正反派雙方的人數(shù)忽多忽少,難道是打仗打累了都去一邊歇去了?
7.花木蘭哪里來的自信敢脫掉盔甲?以為自己是鋼鐵之軀嗎?
8.那么寬廣又沒有任何遮擋物的戰(zhàn)場,木蘭是怎么跑到反派背后的,難道木蘭是披了哈利·波特的隱形斗篷嗎?
9.反派只帶了一二十個人就打進了對方國家的皇宮還捉住了皇帝?從邊境打到皇宮,如入無人之境,是天神下凡嗎?竟然這么厲害。
10.木蘭全程開掛,鞏俐NPC輔助木蘭,瞬間就讓反派沒有了存在感,導演,你好歹也給反派一點面子??!畢竟人家在建筑工地累死累活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夠了,不說這些細節(jié)了。這個電影真是全方位無死角的爛片!從頭到尾都是噴點!簡單噴一些最基本的吧,下面是正式影評:
1,一兩個土樓就代替了一個村落,太過扯蛋!不知道的進到里面一看還以為是群租房呢!就算是改編動畫也不能瞎改??!隨便上網(wǎng)搜一搜也能知道古代中國北方的建筑是什么樣的吧!偏偏弄個穿越的還是南方的土樓,導演,你這是在故意的南土北調(diào)吧!
2,木蘭她爹開頭竟然說“NO”,就沖這一個“NO”我就不想看了!還覺得特別的惡心想吐!導演,你連漢語都拋棄了,難道是想要拋棄正在準備給票房做貢獻的內(nèi)地的寶寶們了嗎?
3.當我聽到木蘭她爹說出氣這個字的時候我就震驚了!這是在拍星球大戰(zhàn)嗎?
接著所有人全程都在說木蘭有強大的氣,慢慢的木蘭還真的覺醒了自己的氣,這不就是木蘭體內(nèi)的原力覺醒了嗎!瞬間我就尷尬的想吐!照這個思路,導演,你應該把電影名字改成《星球大戰(zhàn):原力覺醒之花木蘭》啊,正好順便蹭個知名度,而且還可以再拍個第二部,讓絕地武士蕾伊旅行到了一個叫做華夏的星球,然后用氣感覺到了木蘭,然后她倆再相遇相知,最后日久生情產(chǎn)生了愛情,然后她倆一起用氣讓自己懷孕,各懷一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最后他們的孩子把絕地武士再次開枝散葉發(fā)揚光大!然后再輪回一次星球大戰(zhàn)!
4,那個洪什么輝發(fā)現(xiàn)了木蘭每晚都束胸,再從平時的閑談里,他一定懷疑并且認定了木蘭就是女扮男裝,所以每晚他都是等到木蘭睡了之后他才睡,以便伺機偷看木蘭。有一天木蘭偷偷去洗澡,他聽到了動靜馬上就去尾隨了,在木蘭洗澡脫衣服的過程中,他一定躲在了暗處全程在偷看,把木蘭看個光光光了,然后他想和木蘭來個鴛鴦戲水,可能的話順便再打個野戰(zhàn)!可惜在軍營里他沒有撩動木蘭,所以木蘭直接對他不來電,他的壞心思沒得逞,最終他悻悻而歸,等待機會,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拿下木蘭,所以我們才會在電影里看到他那全程猥瑣欲為的表情。(這一段算是我對電影的解說,不算影評)
5,雪崩這一段,首先,山頭與山下的比例明顯不協(xié)調(diào)!一看就很假!其次,山上常年有積雪,最起碼也得千米以上的大山吧!如果不是常年積雪,山下都快曬成沙漠了,太陽那么火辣,這么小的山上竟然還有雪!而且就那一點雪,連山都蓋不?。∩窖虚g雪稍微厚一點,而且坡度非常平緩,完全不可能會發(fā)生雪崩~!最后是雪崩,那是石頭,不是會爆炸的炸彈!投了一塊石頭就能在那么平緩的坡度上引發(fā)雪崩?而且就那一點雪怎么能造成那么大的雪崩范圍?難道是木蘭的鳳凰之力加持了嗎!
6,投石機,這純粹的是在扯蛋!如果是攻城戰(zhàn)你用投石機還能說的過去,但這是野戰(zhàn)?。‰y道反派是嫌野外蚊子太多,想用投石機打蚊子嗎?
7,李連杰的皇帝,那不就是標準的傅滿洲嗎!一點皇帝的氣質(zhì)都沒有,完全的一個反派相!在看的時候,很怕皇帝會突然從背后捅木蘭一刀!
8,土樓人民和皇帝的三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榮譽觀,這完全的就是歐美的!導演,你的這一招偷梁換柱好陰險?。?/p>
9,鞏皇那么強大的法術,竟然被一支箭射死了?所以鞏皇存在的意義是啥?難道就是專門指引木蘭做任務的NPC嗎?
10,還有那個劍上的刻字忠勇真,中國人信奉的是儒家文化,不是單純的單個字!這是歐美人的習慣!
11,甄子丹軍營打太極,花木蘭河邊耍太極,太極拳最早是起源于明朝的吧!這比宋朝的土樓更加離譜!
12,最可恨的是反派首領的軍營大帳竟然在山上,反派軍隊的兵營在山下!萬一被偷襲了直接一鍋端了!還打個錘子!這不是明擺著把觀眾當弱智嗎!
13,這個花木蘭之所以這么爛,很明顯是導演壓根就沒想要拍好,目的還是丑化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形象,投資那么大連一個小小的村莊都舍不得弄,最起碼從民間或攝影棚或影視基地暫時租用一個村莊也行啊,雪崩取景也舍不得找個雪多的地方,整個的劇情交代如此倉促潦草和畫蛇添足還有弱智化正反兩派,足以說明并不是導演不行沒有拍好,而是壓根就不想拍好,因為拍好了就能美化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形象,美國人會這么好心嗎?要政治正確,外國拍其他國家的電影都能成為經(jīng)典大片并且得到各種大獎,一旦拍中國那就全部都只有一個相反的結果,爛片和丑化中國!
在回復別人的評論的時候為了確認噴點的正確性,慢慢的我反復的又看了好幾次噴點的片段,沒想到不看不打緊,越看竟然對劉亦菲的花木蘭越怦然心動??????現(xiàn)在我竟然覺得花木蘭的相親妝不那么丑了,反而非常的可愛性感,動人心扉??????然后男扮女裝也覺得好像是一個需要人保護的小女生??????然后恢復女裝也是那么的成熟美麗,不茍言笑一臉肅然的表情反而有種說不出的灑脫美麗!而且越看越覺得有吸引力??????不知道怎么我竟然會轉(zhuǎn)變了自己想法??????現(xiàn)在我覺得劉亦菲的花木蘭并沒失敗,而是非常成功。只可惜這個電影毀在了導演手里,真是可惜了劉亦菲!真是鳳凰落在了雞圈里(哈哈,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比喻跟片頭的土樓真是太貼切了??)!
新片《花木蘭》制作人的辱華伎倆 360doc.cn 《西方一脈相承的反華文化》—從黃禍論,杰克倫敦,傅滿洲,呂超然到上氣……從未停過 qq.com
預告片出好幾版了,從最開始的女性意識覺醒到現(xiàn)在終于開始替父從軍,但是一部電影拍完了就是拍完了,預告片怎么改電影總體內(nèi)容是不會大改的,或許是幾個月前反響不好讓迪士尼重新補拍了一些內(nèi)容,但是我相信內(nèi)在核心依舊不變,依舊是女權主義搭配個人英雄主義的慣有路子!
可是問題來了,這個路子用在花木蘭上,國內(nèi)會吃這一套嗎?
我們想說一下迪士尼過往的動畫改編電影,國內(nèi)票房一般但是口碑還不錯,這其中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好奇心!
對于國內(nèi)觀眾來說,無論是美女野獸還是阿拉丁,無論是歐美童話還是中東阿拉伯故事,其實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正如同白人和黑人在我們眼里都是外國人,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對于不同于中國文化的其他文化都有好奇心但是都不熟悉,
可是花木蘭不同!
即便改編于迪士尼動畫片,那也不能改變花木蘭來自于中國古典詩歌的事實!
我們對其他文化可以不熟悉,但是對自己文化難道還不熟悉?
你拍了一部花木蘭,內(nèi)里的核心價值觀完全歐美化,替父從軍的孝道成了逃婚從軍的女性意識覺醒,你還想告訴大家:看,這才是你應該贊揚的花木蘭精神!你這是在侮辱誰呢?
這種極其背離原著和國內(nèi)觀眾的既往認知的電影口碑會好?我不敢相信!
當然,如果迪士尼完全理解并尊重花木蘭原本的精神那就另當別論!不過,這么多年了,我不認為迪士尼會改變風格!
因此,我認為花木蘭的國內(nèi)票房和口碑真的有極大撲街可能!
另外說一下主演劉亦菲,她是真的不抗票房的,雖然社交軟件她的粉絲聲音很大,但是絕對數(shù)量真的沒有那么多,否則她的電影也不可能部部撲街了,論粉絲戰(zhàn)斗力很厲害,但是票房是需要用錢投票的,是看電影口碑的,鹿晗大流量,上海堡壘又怎樣了呢?
2020年9月3日,提前猜票房,總票房2.5億到3億上下,首日票房8000萬到1.2億!如果口碑極差,首日票房5000萬上下,總票房不過2億!
2020年9月4號,我看完了全片,我決定改一下票房預測,首日票房5000萬,全部票房1.2億!
2020年9月6號,沒想到口碑蹦么這么快,11號是周五,花木蘭首日票房很難超過信條了,預測首日收3500萬,次日2500萬,首周票房7000萬到8000萬,總票房過不了一億……
接下來公關的整體思路:大力抨擊看盜版的行為,將看盜版和電影質(zhì)量掛鉤并模糊重點,宣傳不看正版沒資格評價電影!進一步刺激粉絲護主的心態(tài),爭取在上映之日能多圈一點是一點!
聲明一下,我沒有看過正版,所以沒資格評價正版花木蘭,也不清楚質(zhì)量怎么樣!我只是看過了盜版,盜版是真的爛!
另外,劉亦菲本人不討厭,但是她的部分粉絲和她背后的公關團隊是真的討厭!
粉絲群體一定要多動腦,反擊要打?qū)σc,你們要分清楚合理分析預測和黑之間的區(qū)別,盲目罵別人黑,恰好給自己樹立了更多對立目標,對電影對劉亦菲都不是好事!pg one和肖戰(zhàn)的前車之鑒如同昨日呀!
9月7號,最后更新:從公關思路來看,口碑已經(jīng)徹底沒希望了,那么接下來重點就在首映票房了,團隊很清楚這是一部后繼乏力的電影,首映和次日票房幾乎就是全部票房,那么目前營銷的重點就是如何引誘或者忽悠更多觀眾去看,所以接下來就是重點抨擊盜版,宣揚看盜版道德有問題,道德有問題的人評分自然不公正,爭取盡量蒙蔽更多觀眾,通過好奇心驅(qū)使觀眾走進影院一探究竟,口碑不要了,票房不能放棄!
其實對于一個明星來說,演技呀人設呀口碑呀,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一個明星存在的價值是她的商業(yè)價值,電影明星商業(yè)價值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電影票房號召力,所以明星背后的營銷團隊可以不要口碑,但是票房不敢放棄,一個明星一旦商業(yè)價值被質(zhì)疑了,那她離被市場拋棄也很近了!
剛開始我們會疑問,營銷團隊為什么不讓劉亦菲跟迪士尼切割呢?現(xiàn)在從這個角度考慮,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不切割,而是不能切割,想保人就必須保電影!
粉絲或許只是想單純?yōu)閻鄱拱l(fā)生,而明星背后的團隊卻深知利害關系!
想明白了這些,自然就理解了公關團隊所做的努力!都是生意呀!
真人版《花木蘭》的口碑呈現(xiàn)明顯的中西方差異。西方影評人多數(shù)予以正面評價,該片在爛番茄的新鮮度為75%(平均分6.85/10),Metacritic評分為67,雖然不算出彩,但在迪士尼近年的真人改編電影中排名靠前。至于代表西方觀眾口碑的IMDb和爆米花指數(shù),由于摻雜了太多與電影無關的政治因素,暫時無法作為參考。而在中國,無論豆瓣(4.9)、貓眼(7.6)、淘票票(7.6)觀眾評分還有微博大V推薦度(50%),當然也包括該片目前的票房形勢,都無一例外地表明它的口碑已經(jīng)撲街。 一部電影在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口碑差異實屬正常,但差異大到出現(xiàn)爭議的也并不多見。我的一貫主張是,一部電影的主體反映的是什么文化,則該文化中的影評人和觀眾的整體意見更值得參考。比如,對于李安的《雙子殺手》、全亞裔美國人陣容的《摘金奇緣》的評價,我就跟美國人站一頭;對于張藝謀的《十面埋伏》還有本片的評價,我就跟中國人站一頭。 懷著對西方影評人到底覺得它好在哪里的好奇,我認真瀏覽了Metacritic上的十多篇影評,大致的總結是:第一,認為較之于以往迪士尼的真人改編電影對動畫片的忠實復刻,本片對動畫片進行了大膽改編,值得贊美;第二,認為本片的風光優(yōu)美,可以做屏保,認為武打動作精彩,戰(zhàn)爭場面壯觀,史詩氣質(zhì)十足,而不再是動畫片那樣的小兒科;第三,認為新增的女巫角色(鞏俐)加分,造型也不錯,兩位女主的互動提升了故事內(nèi)涵。我倒是也讀到一篇跟我的看法頗為相近的差評,來自《好萊塢報道者》的Inkoo Kang,這是一位韓裔美國影評人,由此可見,對于本片切實存在的種種問題,西方影評人還是可以抓住的,但前提可能是要先去掉東方主義的濾鏡和對中國文化多一點了解。
在我看來,真人版《花木蘭》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劇情上的荒腔走板,把原本動畫版合情合理的一個故事結構改得漏洞百出。在主線劇情上,動畫版的木蘭本是一名性格活潑的弱女子,是從軍之后通過嚴格訓練才逐漸變得強大,這個過程構成了人物成長的弧度。真人版卻改成她是從小天賦異稟擁有“氣”的奇女子,宛如蘊含原力的天行者。于是她不需要成長,天選之子遲早要發(fā)光,她只需要克服自己的心魔,向同袍承認自己的性別身份,為此一天到晚糾結于求“真”,整個一工具人。
新增的女巫角色也是個反復向觀眾宣講價值觀的工具人,同樣擁有“氣”的她跟花木蘭其實是一體兩面。明明身懷神奇的“黑魔法”,卻被精神控制而聽命于可汗,明明具備強大的超能力,最后卻被一箭射死,這樣的劇情實在離譜。而無論從造型上還是人設上,女巫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下的產(chǎn)物,放在一個中國故事里非常違和,可謂敗筆中的敗筆。
副線劇情同樣問題山大。在動畫版中,故事背景設定為國與國的戰(zhàn)爭,外族入侵,造成生靈涂炭(雪崩大戰(zhàn)之前有個場景特寫了村莊盡毀),皇帝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子民而戰(zhàn),花木蘭們則是在保家衛(wèi)國,最后的決斗也發(fā)生在皇城百姓的圍觀之中,于是保家衛(wèi)國、保護百姓與保護皇帝的目標是三位一體的。到了真人版,國與國的戰(zhàn)爭仿佛降格為兩個君主之間的私人恩怨(殺父之仇),最后整個皇城更是空無一人,只剩下幾個主角決斗,這樣視覺上與劇情上皆空洞的戲碼連家國情懷都談不上,花木蘭們的英勇不過是為了保護一個皇帝,而與天下蒼生無關。
第二,是價值觀的腐朽不堪,迪士尼顯然是為了迎合中國觀眾而大量植入忠、勇、真、孝、氣這些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或概念。不客氣地說,迪士尼就是為了賺錢而不恥于向第三世界傳播腐朽價值觀,典型后殖民主義的騷操作。當年動畫版主要面向的是美國觀眾,并未販賣過上述價值觀,全是真人版主動加進來的。你販賣也就罷了,可一向講究潤物細無聲地輸送價值觀的迪士尼(乃至好萊塢)啥時候?qū)W得跟中國某些主旋律電影一樣,靠在講故事過程中直白地反復宣傳這些價值觀來做戲了?那幾個大詞無數(shù)次地出現(xiàn)在臺詞中,就差直接拿個大喇叭沖觀眾喊了;又生怕中國觀眾被臺詞教育得不夠,還要通過在道具上刻出漢字、在結尾字幕里寫成大字來加強學習,這幾個斗大漢字顯然不是給美國觀眾看的啊。這樣的諂媚令我不適。
我尤其反感的“孝”,動畫版幾乎感受不到,在真人版中竟然升格為了主題。動畫版除了見媒人之前那首Honor to Us All中提到“obediant”(這首歌只是對古時“好妻子”價值觀的客觀描述,不反映主創(chuàng)立場),臺詞從未出現(xiàn)過“孝”或與之相近的中英文表述,劇情對父女感情著墨也不多。當木蘭被發(fā)現(xiàn)是女兒身趕出軍隊后,她給木須龍說道:“也許我并不是為了爹爹,也許這么做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這樣往后再照鏡子,就會看見一個巾幗英雄?!边@一句臺詞,就把《木蘭辭》替父從軍的核心動機“孝”轉(zhuǎn)換成了個體的自我實現(xiàn)。反觀真人版,除了大量增加父女感情戲份,全程臺詞多次提及“devotion to family”,還通過故事開頭父親的玉佩刻“孝”和故事結尾皇帝的寶劍刻“孝”來首尾呼應地灌輸,從現(xiàn)代中國人的角度看,這是隱喻父權加皇權兩座忠孝大山壓著木蘭不得翻身?。?/p>
同樣地,如之前已經(jīng)分析過的,原本在動畫版中并非劇情重點的“?;省保徽嫒税嫒サ魟∏橹β蠹右酝癸@。動畫版里設定的宏觀意義上的“保家衛(wèi)國”,到真人版里只剩下“?;省边@樣一個狹隘符號。真人版一心“?;省币簿土T了,竟然還宣揚“忠君”?!赌咎m辭》的結局眾所周知,木蘭解甲歸田,動畫版也遵循了這個結局,到了真人版里她居然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去給皇帝當侍衛(wèi)(又是字面意義的“?;省保?!不僅如此,動畫版里皇帝有當著全城百姓的面向木蘭鞠躬答謝救命之恩,接著木蘭還跟皇帝來了一次擁抱,這些處理都在有意消解所謂的君臣關系。到了真人版,皇帝從始至終都高高在上,君君臣臣的界線分明。這種關系上的區(qū)別,從兩版皇帝的造型也可看出,前者和藹可親,后者威嚴陰郁。
無論是從西方影評還是媒體報道中,都無人提及和討論本片的“忠孝”價值觀,也不關心“?;省钡脑O定。沒有經(jīng)歷過幾千年君主專制的美國人大概完全意識不到“?;省边@樣的設定何其腐朽,當年張藝謀的《英雄》,在國內(nèi)被詬病最多的就是它宣揚的?;手髁x,但到了美國都是好評,反正這樣的價值觀又沒有壓迫過他們。在這一點上,需要成長進步的是美國人,不然,就趕緊讓川普登個基吧!
第三,是審美上的東方主義。這一點跟價值觀問題類似,美國主創(chuàng)和美國觀眾在英語文化和語境里不覺得本片的價值觀有什么問題,但我作為一個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荼毒的中國人,對此是敏感的。同樣地,片中那些美國人喜歡的奇觀美景和華美服飾,中國人未必受用。
所謂東方主義,最早是西方藝術史在19世紀出現(xiàn)的一種風格,一群法國學院派藝術家到中東和西亞旅行之后,通過繪畫反映當?shù)氐娘L土人情,實際上是刻板印象的大雜燴,主顧自然是喜歡獵奇的法國貴族,無論是這種創(chuàng)作還是觀賞,都帶著濃濃的殖民主義味道(下圖是其代表畫家Jean-Léon Gér?me的一幅作品)。如果說本片中西域小城五顏六色的布景多少還符合點實際,到了福建土樓還把當時中國百姓穿的粗布衣服搞出大紅大綠,這就完全是強加的東方主義審美了,是穿給西方觀眾看的。
本片置景方面最大的一處槽點甚至不是東方主義,而是比它更早的“中國風”。在西方藝術史18世紀的洛可可時期,正值啟蒙運動,那時西方知識分子不滿于歐洲政治現(xiàn)狀,對遙遠東方的中華帝國充滿了美好的臆想,由此誕生了藝術上的“中國風”,以各種道聽途說的中國風土人情入畫,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中不西的畫作。本片中一群后宮嬪妃在金鑾殿前大搖大擺散步的場景,像極了洛可可時期的中國風畫作,徑直把凡爾賽宮花園里的景象移植到了中國廟堂。何以18世紀歐洲人的臆造,還會出現(xiàn)在21世紀美國人的電影中?難道藝術指導的家里還沒通網(wǎng)嗎?需要何等的無知或輕慢,才會造就這樣的貽笑大方?
除了服飾,風景也不遑多讓。本片在中國大江南北取景,雜糅到一塊兒帶給中國觀眾的是地理上的錯位感,不僅如此,本片集郵式地展現(xiàn)了地球上各種各樣的地貌景觀(包括在新西蘭取景),這種獵奇思路反而造成了審美疲勞,其實中國人對于意境美的追求并不需要過多實景的渲染。張藝謀在《十面埋伏》里已經(jīng)犯過同樣的錯誤,但老外就是吃寫實主義這一套。
本來我對真人版這三方面的批評,完全不涉及對演員的評價,連鞏俐都成了被導演和編劇操縱的工具人,還談啥演技啊。沒曾想,有些劉亦菲的粉絲,或是認為我說這部電影不好就等同于說劉亦菲不行,或是覺得自己愛豆主演的電影就容不得說不好,他們紛紛告訴我,本片是改編自動畫版,它如果有問題也該算到動畫片頭上。我這才特地找來動畫片看了,看完發(fā)現(xiàn)動畫片劇情沒硬傷,價值觀沒灌湯,審美也沒偏方向,我感覺還頗爽。反過來愈發(fā)坐實真人版的荒唐,如此走樣變形迂腐過時的“中國文化”,真要是走向了世界,非但不會帶來驕傲,反倒可能徒增誤解。
總結陳詞,動畫版《花木蘭》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挪用。從片頭采用了文人畫的寫意筆法,就折射出它研習和尊重中國文化的誠意。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場景設定,都充分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而沒有任何獵奇心態(tài)。除去形式上大量運用中國元素,動畫版的精神內(nèi)核仍然是個西方故事,豆瓣上的高贊短評浪漫化地表達了這一點:“想象一個經(jīng)歷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古典中華,就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夢。”它把中式的表與西式的里來了個有機嫁接,可謂“西體中用”,讓中國觀眾與西方觀眾都能欣然接受。
真人版《花木蘭》則是一次失敗的文化雜交。它想讓西方觀眾接受的同時還特別想迎合中國觀眾,不僅引入天南地北的中國視覺奇觀,還塞進腐朽沒落的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結果,偏向傳統(tǒng)價值觀的中國觀眾會不滿于它的不倫不類不地道,偏向現(xiàn)代價值觀的中國觀眾會不滿于它宣揚忠孝。從動畫版到真人版的改編,該保留的沒保留,不該改的卻瞎改,這樣的畸形怪物,應該扔進張藝謀的《長城》里,被中西聯(lián)軍活活打死才好呢。
有獨特美術風格的服化道,有武打鏡頭感在國內(nèi)難尋敵手的攝影,有年薪百萬的超贊調(diào)色師,有中國大美的實地取景,更有強大的卡司來做陪襯?!痘咎m》沒有不好看的理由???!
然而令人難過的是,這部花木蘭爛的完全垮掉。
你一個中國故事完全套用外國文化內(nèi)核?
阿謀老師,我錯怪你了,你的《長城》相比之下還是不錯的。
大甜甜我,我錯怪你了,好萊塢欠你一個大女主。
當年我們數(shù)落《長城》的那些詞語,只要都?上個plus就可以直接用在《花木蘭》上了。
鞏俐究竟是敵國的女巫法師還是木蘭的人生導師?
皇帝剛出場穿的公公衣服服是不是美術指導拿錯了衣服?
他身旁的那兩條龍那般呆萌是不是帝國吉祥物?
游牧騎兵野外打仗為何會帶著投石車?他們是何時掌握了如此犀利的爆炸技術?
為何攻擊他人一炮一大片,打木蘭卻直接打飛機?
為何蔚為壯觀的帝國首都竟然被幾十個刺客搞的天翻地覆?
皇帝明知道手下叛變?yōu)楹芜€進入建筑工地單挑埋伏?
為何皇帝將一丈紅布用出流星錘的感覺還是打不過反派?
大家喜歡徒手接箭是不是抗R神劇看多了?為什么你們都可以接我鞏皇就不行?她難道不是武力值最高的那個嗎?
為何甄子丹兵還沒練好就上了戰(zhàn)場結果他們都可以反手背后射箭?
氣究竟是什么超能力?
槽點實在太多三天三夜都吐不完。
劉亦菲本來想拋下宅男女神的包袱,來一個完美的蛻變,結果終究是錯付了。
我的視覺體驗正爽著,你就把我的智商踩在腳下使勁兒摩擦?
以前喜歡這么干的導演拍了長城,可惜,這部連長城都不如。
申明(為避免雙方心情不好):
1. 我并沒看過原動畫作品,下面一切討論基于記憶里對《花木蘭》故事的解讀。這也是我相較于其他觀眾有更低的心理預期的原因。
2. 我從未贊揚過西方電影曲解中國文化這種現(xiàn)象,只是想表達我們有自己的花木蘭,我們的文化足夠堅毅,不需為這件事氣急敗壞。
3. 我給這部片高分的最主要原因是鞏俐飾演的巫師,這個角色的加入讓我看到了女性之間的扶持。
4. 我把這部片當童話看,不當歷史劇看,不贊同這個觀點的請繞道。
5. 致那些說我收了錢的人:是不是世界上只要有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樣,就是收了錢?我就不一一回復你們了,我只回復講道理的人。
————————————
截圖一段發(fā)條張在電影最Top公號里的話。
這就是我的態(tài)度,扭曲了我們的文化,是他們無知,不是他們傲慢。所以,大家樂呵樂呵,不用為這個事兒著急上火。
打低分的情理之中,覺得不錯的朋友也不需要藏著掖著。每次我都看各種相關評論里會有人“怯生生”地問,“為啥我覺得還行?”
我就想問,為啥不能覺得還行呢?各有各的想法不是嗎?
———————————
一. 故事
這部電影的改編,起承轉(zhuǎn)合完成得很好。
從被排擠,到逐漸成長,再到初試牛刀,拯救王朝,最終衣錦還鄉(xiāng)??梢钥闯稣侩娪暗墓?jié)奏掌握得挺好,她的成長史伴隨著迭起的高潮。
期間,有許多點都足以打動人心。
這里重點提兩個木蘭心理上的轉(zhuǎn)折點,而這兩個轉(zhuǎn)折點都與鞏俐飾演的巫師有關。
巫師與木蘭其實是同類,她們都天賦異稟而不被人理解。木蘭選擇了隱藏自我,巫師選擇了釋放卻被流放。而當巫師找到了同類,她想帶木蘭找到歸宿。這里,我甚至愿意把巫師的引誘當成對木蘭的保護,她不止是希望木蘭歸順于她,也希望木蘭免受流放之苦。
第一次巫師與木蘭相見,巫師希望她不要隱藏自我。而木蘭了悟,于是選擇了“真”,勇于面對自己身為女人的事實,最終選擇用女人的身份去戰(zhàn)斗。
第二次,是在木蘭被驅(qū)逐之后。巫師看到了她的痛苦,真誠之人反遭背叛,于是巫師更進一步希望她們站在一起。可木蘭還是選擇了——“忠真勇”,冒死回到了軍營。
所以,木蘭的兩次心靈上的轉(zhuǎn)變都因為巫師。而巫師最終也被木蘭征服,已經(jīng)坐上龍椅的她,看到自己木蘭走上了自己曾經(jīng)渴望的道路,于是選擇走下神壇,引領木蘭到達終點。
不得不說,這是這部電影很符合現(xiàn)代女性的一次改編。男主被拋在一邊,而巫師——另一名女性,成為了木蘭真正的領路人。同時,伴隨著貫穿全篇的“忠真勇”三個字,花木蘭也成為了一名勇于面對自我的女性,而非以男性的身份取得勝利。
另外,男主的戲份也處理得當,不多不少,最終留給大家一點意猶未盡的曖昧。
這也是我給了這部電影高分的原因,作為女性,我更希望在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能有自強自立的,互相扶持的一面。
二. 場景動作
這里要夸劉亦菲!可以說不僅外貌氣質(zhì)完美符合,可美可帥,而且全程演技、動作無一掉鏈子。男性時,臉部線條便俊朗起來;女性時,臉部便柔和起來。真真難得!
電影也適當?shù)乇憩F(xiàn)了一下木蘭被放逐后柔弱的一面;以及,面對愛情時,試探著碰觸了一下對方的手。不是牽不是握,更不是像兄弟一樣擊掌。只是輕輕搭上他的掌心,淺笑著收回,然后決然上馬離去。
另外,大制作的場景值得大吹特吹,咱大中國的壯美也值得大書特書(雖然好像是在新西蘭取景哈哈哈)。但重點是,整個畫面很有中國的留白意境,頗有山水畫的味道,令整個電影的中國氣質(zhì)更盛。
但戰(zhàn)爭場面還是太小家子氣,一兩百人的械斗根本無法彰顯我們中國古代的戰(zhàn)爭了。以迪士尼的資本,完全可以做出更恢宏的氣勢來。
三. 西方視角
這個部分來談談,這部外國人制作的中國電影哪些部分是通過西方視角構成的。
首先,“氣”的設定明顯是一個外國人對中國武術武俠的誤解。我們的那些飛檐走壁行俠仗義的“超能力”都是哪里來的呢?于是,這里把它歸結為“氣”。同時,把它作為天賦異稟的存在,有氣的人,可正義可妖魔。
服化道方面也值得吐槽!為啥中國的場景里永遠有日本元素的存在???從將士頭上的羽毛,到丞相的衣服,乍一看都是日本風格。分不清中日文化的毛病,外國人算是落下了。
另外,不斷出現(xiàn)的“忠真勇”三個字,更像是導演為了強調(diào)中國文化而故意放大的。可以想象,當我們在拍攝一部關于忠孝勇敢的電影時,很少會反復強調(diào)我們心照不宣的文化積淀。但這終究是一部拍給全球同胞的電影,這樣的處理必不可少。
同時,電影對皇帝的刻畫也頗為奇怪。他的龍椅是在一捧金光里,常??床磺迕嫒?。當敵人來臨時,他毅然選擇親自與對手決斗。瞬間有西部牛仔決斗的味道了!
而事實上,在我們的故事里,皇帝怎么會和誰單獨決斗呢?太離譜了。而此時,花木蘭也被刻畫成超級英雄電影里,那個只身上陣的英雄,解救了只身的皇帝,殺死了只身的部落首領。其實哪一點,都不太符合我們的傳統(tǒng)。
這一段高潮,滿滿的西方文化味道,藏在了東方美學的表皮之下。
但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失有趣,畢竟這就是一部妥妥地通過西方濾鏡看到的東方電影。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毫不血腥,適合小女生看完后振奮人心的童話電影。但如果你要把它當歷史劇看,實在有失水準。
可能誰也不會想到3月初《木蘭》首映禮會是好萊塢上半年的最后一場盛宴。
我記得那天星光大道從上午就開始封街,周圍堵得水泄不通。紅毯從每年承辦奧斯卡的杜比劇院由內(nèi)往外鋪開來,道路兩邊扎起類似軍營造型的帳篷,一字排開中國古代的兵器鎧甲,今晚的好萊塢要以最隆重的姿態(tài)迎接一位東方公主,她是女兒,是戰(zhàn)士,是領袖,她是花木蘭。
結束白天的工作之后,換了件紅色真絲襯衫就匆匆趕到首映式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穿了點紅在身上,還有白人女孩一身旗袍,攏著披肩或團扇,三三兩兩在木蘭的巨幅海報前自拍,也十分賞心悅目。進場時,遇到木蘭父親的扮演者,華裔老戲骨馬泰,牽著兩個可愛女兒的陳可辛導演,還有《硅谷》中扮演Jing Yang的喜劇明星歐陽萬成,總之業(yè)內(nèi)跟中華文化沾親帶故的幕前幕后全來了,大家的表情都是滿懷期待,衷心希望電影能好。
首映慣例,一進劇院就人人上交手機上鎖。坐在位置上等待時,想起曾經(jīng)為《環(huán)球銀幕》寫過一篇專題,從黃柳霜到花木蘭,細數(shù)大半個世紀以來華人演員在好萊塢的風風雨雨。終于,《花木蘭》要上映了。這部電影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又超越了兩年前引起行業(yè)熱議的全亞裔陣容浪漫喜劇片《摘金奇緣》。更恢宏的制片規(guī)模,好萊塢最大廠牌的真人公主系列;更深厚的文化淵源,中華民族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故事;更中國的演員陣容,齊齊站上奧斯卡杜比劇院的舞臺。在開場前我就有些心潮澎湃,很難不帶有個人情感觀影。
以下的隨感可能會有一點涉及劇情的部分,不過《花木蘭》的故事和關鍵情節(jié)我們都太熟悉了,只是提醒一下對劇透非常介意的人不必往下:
1.《花木蘭》電影整體是偏青少年向。這不是關于《木蘭辭》的戰(zhàn)爭史詩片,還是非常迪士尼動畫改真人的風格,整體劇情上比較低齡化,也在意料之中。除此之外,視覺效果、打斗設計、戰(zhàn)爭場面均在線,演員除了老戲骨們穩(wěn)定軍心,童年小木蘭格外可愛,總的來說完成度算高。
2.“忠、勇、真”是貫穿全片的三字真言,代表這一版花木蘭的精神,最后還加上了一個字——“孝”。英文用的是devotion to family,含義比“孝”字要更廣闊一些,既有家族的榮耀又有戰(zhàn)士的屬性,我覺得更好。電影中還盡可能使了點中國古代文化,比如《木蘭辭》里的“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兩撥千斤”之類的。
3.和98年動畫電影相比,有兩處比較大的改編。一是把李將軍拆分成兩個角色,一個是甄子丹飾演的將軍,一個是和木蘭有感情線的同僚新兵宏輝??隙ㄓ腥艘棺h政治正確了,但我覺得改得不錯,擺脫了又是軍旅上下級又要談戀愛的復合關系。甄子丹負責師長的部分,他看木蘭就是欣賞有為后輩,甚至悄悄納入準女婿的名單,還能制造笑點。宏輝跟木蘭的情感線更加青澀單純,一起入營訓練,同寢同食,有過矛盾和誤解,也有悄然心動,舍生忘死,他們是伙伴,是戰(zhàn)友,是戰(zhàn)場上可以交給對方的后背,兩位演員也演出了這種情竇初開的清澈剔透。
4. 另一條新故事線是鞏俐飾演的敵軍女巫。去掉了動畫片里的小龍木須,魔法的部分由女巫承擔。其實這條線的想法非常好,同樣是天賦異稟的女人,都受到現(xiàn)實社會的壓抑,分屬不同的陣營。我理解導演和編劇是想要的在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一個女性與女性之間的交流,大女人對年輕女孩的引導和關照,只是魔法的部分有點過多,以至于最后的轉(zhuǎn)折略顯突兀,可惜了鞏皇的氣度萬千。如果要能再好好構建一下這條線,一定會讓電影更上一層。
5. 劉亦菲的表演在我看過的她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中可以算是最優(yōu)秀的一次。不論文戲武戲,還是全英文對白,都可以感受到她百分之百的勤奮,而且并沒有過度用力。在與鞏俐、甄子丹等前輩對陣的時候毫不怯讓,活脫脫一位初出茅廬卻天賦過人的戰(zhàn)士,演情感對手戲時又回到小女兒神態(tài),像是從南北朝民歌里走出來的一樣,古樸純真。我相信她唯有把自己身心完完全全交給了這個角色,才能有如此表現(xiàn)。而且,真美啊。Niki Caro把劉亦菲拍得很美,是一種女導演才會捕捉的天然美,與她之前影視作品高濃度“男性凝視”(male gaze)下的美非常不同。木蘭散開云鬢,掙脫鎧甲,素顏紅衣,仗劍縱馬,一往無前殺入敵陣,奧斯卡杜比劇院四層樓觀眾掌聲雷動,我的思想從銀幕內(nèi)外聯(lián)通古今,啊大好中華女兒,忍不住有點淚目。
6. 電影最后,花木蘭回到家園,和家人團聚,與父親和解。將軍帶著皇上的賞賜而來,并再次傳口諭,請她出任御林軍軍官。木蘭心動了,她抬起頭,只見家族圖騰的七彩鳳凰自由翱翔于天際,故事停在這里。這一筆讓我有些意外,它比所有以前的木蘭故事都要更進一步,“A girl became a soldier, a soldier became a leader, and a leader became a legend.”女孩先成了戰(zhàn)士,然后成為領袖,最后成就一段傳奇。既然天生我材,何必卸甲歸田,這可能也是更契合時代精神的表達。這就是此刻的木蘭。
7. 首映式上還有一個動人的瞬間。在電影放映前,導演上臺依次喚出全體演員亮相,大家站成一排,最后出場的李連杰站到左邊,甄子丹站到右邊,然后,劉亦菲一身鳳凰刺繡曳地長裙,波光粼粼的女孩昂然走到最中間。導演驕傲地說,這就是我們的木蘭,現(xiàn)在也屬于你們了。
=====================
稍微補充一下:這篇是3月份首映后就寫下的即時感受,只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檔期延后到現(xiàn)在才發(fā)出。如果讓我現(xiàn)在打分,大概會打在3.5。流媒體網(wǎng)站觀影和大銀幕呈現(xiàn)是一定會有差距的,而且杜比劇院首映時的氛圍確實很有感染力。
其實前幾條基本上都談到了本片的局限和缺陷(定位青少年向,故事低齡化,”孝“字不恰當,鞏俐線很可惜等等),但我不同意喊一句爛片拉倒。作為一個好漂青年,我更愿意見好,點出電影在迪士尼真人公主系列電影中表現(xiàn)不錯的地方,和華人女星領銜2億美金成本全球發(fā)行大片本身的意義所在。
就像《黑豹》不是專拍給非洲觀眾,《阿拉丁》不是專拍給阿拉伯觀眾,會有新一代的小朋友在世界不同角落認識和記住這一版Mulan,你我都不是target audiences。
一切都在過程之中,沒有當年的黃柳霜,就沒有后來的喜福會,有了這一版花木蘭,也許未來就多一些機產(chǎn)生讓華語觀眾和全球觀眾都能更享受的富含中國元素的電影,我是這么期待的。
對劇情和設定感到hmmm的朋友可以把氣理解為原力,木蘭理解為天資聰慧的原力少女蕾婭,鞏皇理解為墮入黑暗面被放逐的黑武士,這樣一來故事就通順多了
多了一個星給神仙姐姐?。。∵@電影很迪士尼童話風格了,符合我的預期,當時不能用普通電影的尺度來衡量!記住這是迪士尼童話系列就完事兒
……o.k.(錢德勒初見莫妮卡式ok)
【C+】比較失望,看得出野心很大,想做出一種有別于此前迪士尼風格的歷史史詩感,但受限于童話風格,戰(zhàn)爭場面看起來像兒戲(也和導演動作戲調(diào)度水準不佳有關)。其次,花木蘭的人物刻畫也不夠好,這個角色明明塑造空間很大,但無論是花木蘭選擇面對自己的動機,還是軍隊們接納花木蘭女性身份的過程,都處理的太過于簡單潦草,使得影片核心情感濃度大大減弱。最后,劉亦菲也不行,她太柔了,身上缺少戰(zhàn)士的狠勁兒和不屈,面對復雜情緒的場景,其單薄的演技也無法撐住人物,以至于我看完全片,竟都覺得花木蘭全無魅力。
是很一般,但分低了??吹鲜磕峋拖窨赐捁适?,不能太較真細節(jié),童話故事若較真細節(jié),都是假,但小孩子們就是會信會喜歡。同樣道理,花木蘭這類故事,如果真的去較真的話,你說一個女人,長期女扮男裝混跡在一幫男人當中,卻能不被認出,難道周圍人都瞎嗎?我覺得只有一種可能,該女子長得五大三粗、膚黑貌丑,所以,意淫花木蘭、祝英臺這些能夠女扮男裝,卻又長得很漂亮的人,可以休矣。最后,啥叫文化輸出,這就叫文化輸出,能讓別的民族,去拍你民族的故事。這方面,我們常年輸入,偶爾輸出,值得鼓勵。
水土不服+演員表演形如枯槁
今天Disney+首發(fā),198大洋線上看,伴隨著English cc字幕,別提有多爽了。3分獻給我的198塊!
劉亦菲怎么做到一個表情演完整部電影的 鞏俐的角色完全沒必要 我最喜歡的木須也沒有 小時候最震撼的全京城百姓下跪感謝木蘭也沒有 迪士尼擅長的電影配樂也沒有 難看至極
仙女姐姐好美,歌好聽
1.皇帝要讓花木蘭做將領的時候,花木蘭卻拒絕了,因為她要回家向家人賠罪。父母沒有因為對她催婚而向她道歉,她為什么要因為展示了自己的“氣”而道歉?花木蘭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她不應該覺得女性有“氣”是一種罪,她應該覺得這是她的天賦。她也不應該覺得女性不能帶兵打仗,她應該覺得男性能做的事,女性也能做。2.本以為電影最后人們不會再覺得有“氣”的女性是女巫,結果電影壓根就沒提這件事。似乎這個問題根本不重要,只要電影最后花木蘭取得成功了就行了,其它女性過得好不好不重要。但是花木蘭一個人不再受到歧視,并不代表所有女性都不會受到歧視。3.中國的故事被美國人拍成電影,演員都是中國人,說的卻是英文,這讓我感覺很魔幻。假如中國的電影公司把美國的故事拍成電影,演員都是美國人,說的卻是中文,估計會噴死吧。
垮得蠻徹底的。。所有人物都很臉譜化,包括反派,劇情不出意外地乏善可陳,沒有誰演技在線
1.0 全方位的爛,不必苛責人盡皆知的劉亦菲的差演技,她真不是最差的那個,導演比劉亦菲差得多,調(diào)度根本是胡來,鏡頭設計,分鏡,剪輯全部都有很多莫名其妙,越軸胡亂用,攝影機旋轉(zhuǎn)胡亂用,劇本沿襲迪士尼動改真的一貫套路,幾乎沒改,如果說動畫我還能以給小孩子看為借口去接受劇情的邏輯問題,那么真人電影還那么胡來,我絕對接受不了,到處都是bug,更不要談人物了,最后我也不知道這片的投資花在哪了,真的用在了特效上?完全的網(wǎng)大質(zhì)感,游戲質(zhì)感。我真的沒有在這部電影身上找到哪怕一絲的優(yōu)點
我的電影票錢
前面部分總感覺在看亞洲地區(qū)的電影,不過在說別人為什么說英語的同時也得想想自己的IP為什么不能自己拍。迪士尼還是牛,自家的風格仍然保留也沒有太嚴重的水土不服。
西方人誤讀東方文化集大成之作
真香失敗……劇情渙散,表演僵硬,打戲還是十幾年前國產(chǎn)古裝劇的水平,鞏俐這個女巫的角色加得實在是太失敗了,最后那個射大雕差點把我笑死……
30美金的超前點播...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 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的一版花木蘭 優(yōu)點當然是武術編排和畫面 雪崩那場戲尤為突出 缺點則是我沒有看到木蘭的成長 她對自我身份的認同過程太潦草了 我完全無法和她共情 最后被剪掉的動畫版橋段的確對劇情有影響 7/10
又有鳳又有龍,真可謂龍鳳呈祥,花木蘭在這里向全世界人民拜個早年。
突出了女性獨立自主的想法,不能用美貌來定義女性,應該用品格來定義。
2.5 果不其然地滑入兒戲式的東方學想象、“成為一種生意”式的偽女性主義表達。之前始終沒怎么關心過這個片的新聞,看正片才發(fā)現(xiàn)竟然是沒有歌舞片段的。其實高水平的歡脫歌舞、油膩但活靈活現(xiàn)的表演方式(比如去年的《阿拉丁》),幾乎是解除迪士尼如同僵尸般敘事模板的唯一出路了。而這部電影卻做著把僵尸進一步僵化的努力,創(chuàng)作地越認真,效果越可怕,直叫人懷念動畫版的一場場歌舞秀。迪士尼“公主真人版”電影一貫的問題都是故步自封、毫無想象力,但至少在高投資、正向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保證下,能做好“花瓶電影”的本分,這部同樣差不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