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OM觀影團第11周】Zen 09
【影片】《魔法阿媽》
1998年 8.9分 79min
【關(guān)鍵詞】
“迷信” 驅(qū)魔 三代親情
【影評】
熊孩子太可怕?不如一同驅(qū)魔
小時候看過的動畫,對里面被壓扁的蛇?? 、天上游的鯨魚?? 和裝眼淚的瓶子印象深刻。一直想重溫,終于找到并看了一遍。
來自臺灣的喜劇動畫,閩南語+普通話兩種。畫質(zhì)那些雖不能和吉卜力那些比,但內(nèi)容還是可圈可點。
小男孩豆豆的爸爸出車禍,媽媽需要照顧他但不想讓豆豆看到受傷的他,所以帶豆豆到阿媽(姥姥)家暫住一陣子。
阿媽是驅(qū)魔師,片名“魔法”實為為鬼魂?? 做法事。片中有鬼魂陶罐,中元節(jié),餓鬼等的場景。豆豆因誤開鬼魂陶罐而引發(fā)的事件貫穿全片——逃出的鬼魂作惡變強、豆豆擦上阿媽眼淚獲得看見鬼魂的能力、與小狗變身的奶奶戰(zhàn)勝鬼魂。
然鵝正因為這些民俗文化和“迷信”內(nèi)容,本片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片,卻“因被金馬獎評審指為’倡導迷信’,因此與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無緣”。
個人想說雖這是故事主線,但其更想表達的應是穿插其間的親情、教育和一些友情、利他、莫作惡的價值觀。
① 媽媽認為阿媽所為是迷信,阿媽也不停止所為,故兩代之間有代溝。后來阿媽回憶曾反對女兒婚事和豆豆剛出生時的場景,且受傷之前和豆豆加深感情,母女之間都更加有話題和理解了。
老一輩的人或許常會做一些年輕輩不理解的事物,若非影響很大(被推銷老年產(chǎn)品欺騙之類)年輕輩或可更多點寬容和理解。
更多時候可能是老人無所事事,太過關(guān)注孩子導致矛盾多發(fā),如若有事做或能避免。小時候看作文,作者的叔叔弄一些手工給奶奶做,說能換零錢結(jié)果偷偷倒掉。那時很不理解,現(xiàn)在看他是為了讓老人家生活中有事可做,體現(xiàn)價值貢獻吧。
② 豆豆原本太戀家、太想念父母而難以獨立,而后和阿媽“共事(驅(qū)魔)”以及其他經(jīng)歷讓自己有所成長。
豆豆一開始并不情愿去阿媽家,說阿媽家破舊、對阿媽假牙感到恐懼等;阿媽做法事也不會帶上他,但后來與阿媽“共事”后卻提升了感情。長輩常認為孩子“還小”,不適宜“知道太多”,乃至“大人說話別插嘴”。而這些觀念常會扼制不利于小孩的思想與成長。如若可以,或應平等對待,多與之溝通讓其理解甚至參與,可能能夠增進感情并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打翻鬼魂陶罐的熊孩子表面固然可惡,實則父母之責任(未能照顧周到);然而由之產(chǎn)生的問題,卻不可單純棍棒教育,更應循循善誘。
最后分享童話大師鄭淵潔在成年童話《我是錢》的一段話——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只杯子。10元鈔有點兒為孩子擔心。沒想到相聲演員對孩子說:“沒關(guān)系,爸爸小時候也干過這事?!焙⒆有α?,笑得極其幸福,極其享受。不小心摔了個杯子,得到的是愛。這個杯子摔得太值了。一個杯子頂多幾元錢,花幾元錢給孩子一次愛,再吝嗇的家長也不應該心疼。”
前不久在找電影的過程中很意外地在土豆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了一部小時候非常喜歡的臺灣動畫《魔法阿媽》,還記得那時我還在讀小學,暑假一個人窩在六樓的家里,膽戰(zhàn)心驚地看著租來的VCD碟,外面是強到刺眼的陽光和知了的叫聲,故事看完后卻覺得意猶未盡。外婆浸在水杯里的一張一合的假牙,豆豆充斥了阿拉丁神燈、玩具和電玩的光怪陸離的夢,丑巴巴又兇悍的怪娃娃,用尾鰭一步步學走路、隨后在大街上游動的鯨魚,還有Q版的牛頭馬面跟彈簧一樣的青蛇小扁(話說這名字確實很搞笑,而且上大學后還有另一種意義了,哈哈),這一切若非真具有童心,恐怕是根本想象不出來的吧。也就是這些東西將鬼故事的背景設定和天真的童話題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F(xiàn)在再回頭看看這部片子,單從畫面上恐怕可以列舉出一大堆超過它的日本動漫,但是內(nèi)容天真到這么純粹這么親切的童話題材卻很少再見到了。阿媽和一幫老太太的臺灣方言,還有那些夸張到跟唯美不搭架卻貼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各種各樣的鬼怪形象,總會讓我想起小時候長輩為了讓小孩子聽話,連哄帶騙的各種說法,從嚇到不行,到將信將疑,再到如今想起那些甚至還會傻笑著覺得有點溫暖,這就是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吧。 而且即便是現(xiàn)在這么大了,看到這部片子仍會感到似有所悟。濃濃的祖孫情貫穿了整個片子,當放到豆豆回家前不久,阿媽帶著豆豆騎腳踏車的場景,背景音樂里用阿媽口吻唱出的歌詞讓我都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外婆,突然覺得很難過。故事的結(jié)尾還是傳統(tǒng)的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喜劇收場,逃出去作祟的小鬼給抓了回來,不過更讓觀眾開心的應該是阿媽和豆豆媽媽這對母女間誤會的消逝,而豆豆也從未從謀面到深深喜歡上自己的阿媽吧。 最后附上腳踏車場景的歌詞吧: 一個個離去 帶著成長的歡喜 你有美麗羽翼和自己的主意 人生有聚有離 我也懂得這道理 只是你給我這輩子最美的回憶 我只怕不能把最好的都給你 風不停地吹呀吹呀吹 像你的手輕拍我 輕地讓我心痛覺得好寂寞 我慢慢閉上眼睛等你 等你跑進我懷抱 睜開眼,你卻說再見
中元節(jié),放水燈,吃普渡。是《魔法阿嬤》教給我的第一個有關(guān)中元節(jié)的習俗。
這是一部和《阿郎的故事》一樣成為我童年記憶的電影,每次看都眼淚汪汪。這次也一樣,前十幾分鐘的情節(jié)有笑有鬧,而我已經(jīng)淚流滿面。
同樣的夏天、同樣被寄養(yǎng)在外婆家、同樣因為想要回家離家出走、同樣對自由的渴望……住在外婆家是一件無聊又放肆的事。沒有什么事可以做,沒有同齡人可以玩,卻又可以肆無忌憚的賴床、看電視、等外婆把飯做好。
外婆很努力的照顧我,也很努力的在叫我吃飯我不愿意回家時候,拿著苕帚追著我跑。我被慣壞了,沒有對任勞任怨的外婆有過一絲感恩,總是覺得這是他們應該的。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很討厭主角小男孩豆豆,他自私、無知、不尊重人、遇到事情只會哭、只想要爸媽買禮物給自己……但豆豆也很善良,樂于助人。劇情的矛盾點,也在這里。
后來我才意識到,其實我討厭的也是這樣的自己。
因為“好奇心”,豆豆闖進了阿嬤不讓進的小房間,在里面闖了禍,讓孤魂野鬼附身了阿嬤養(yǎng)的黑貓。
在黑貓的誘騙下,豆豆和黑貓做了交易——把阿嬤“賣掉”,就可以有很多錢,有了錢就能讓自己回家,還能給爸爸媽媽買大房子。豆豆想念爸媽的心,就這樣被利用了。
“賣掉”的意思是什么,小時候的我并不知道,看到結(jié)尾知道阿嬤要死了,我和豆豆一樣懊悔,為自己無知犯下的錯誤,好像我和豆豆一樣在經(jīng)歷這一切。
動畫里阿嬤的臉和我外婆的臉一樣,黑黃色,布滿了皺褶,明明不是很瘦的外婆,并沒有因為這些脂肪顯得圓潤,贅肉掛在身上,毫無美感,脾氣也兇兇的,讓小時候的我對外婆沒有什么好感。
豆豆要收集阿嬤的三滴眼淚,才能賣掉阿嬤。為了盡快完成交易,豆豆開始主動幫阿嬤做事。這讓本來以為和豆豆有代溝的阿嬤很是感動,兩人的距離也在互動中慢慢拉近。
豆豆在阿嬤家交到了新朋友,阿嬤村莊的小男孩阿民哥、還有他們的共同好友——因為擱淺死去的鯨魚、被車壓扁的小蛇。
為了滿足大鯨魚坐水燈的愿望,豆豆和阿民為它做了一個水燈,這里是整個劇情有笑有淚的情節(jié),目送亡靈乘燈遠去的人們不停叮囑著:“要按時回來哦,不然就投不了胎了?!倍苟挂苍谶@時收集到了第一滴眼淚。
一邊是歡笑拌嘴的親情友情,一邊是黑貓在暗處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豆豆的好朋友小蛇和大鯨魚也在滿足自己的愿望后,被黑貓吃掉成為了自己力量的一部分。
小蛇那一聲虛弱的呼救,沒人聽到。
豆豆也因為思念爸媽,一邊收留因為害怕牛頭馬面不敢投胎的小鬼朋友Apple,一邊努力地收集眼淚。在一日日的相處中,和阿嬤的關(guān)系,也愈發(fā)升溫。
阿嬤陪豆豆騎腳踏車的那天,Apple被黑貓吃了。回到家找不到Apple的豆豆以為是阿嬤趕走了她,和阿嬤爆發(fā)了沖突。
為了讓豆豆開心,阿嬤夜里一個人帶著狗子騎著腳踏車去找Apple,卻被黑貓推下臺階,失控的阿嬤和腳踏車一起沖下臺階,闖進馬路,迎面而來的貨車撞了過來……
愛是世界永恒的主題,愛總要與強大的黑暗對抗,哪怕只剩最后一點微弱的光也在所不惜。在愛的力量最迸發(fā)的時候,也是黑暗實力最強的時候。
阿嬤知道豆豆和阿民的小伙伴們都被黑貓吃掉了,只有在鬼門關(guān)之前打敗它,讓靈魂們釋放出來,才能得救,否則就永遠不能超生。
躺在病床上的阿嬤,已經(jīng)不能動了。要怎么打敗實力強大的黑貓呢?阿嬤把自己的靈魂轉(zhuǎn)移到了白狗身上,隨著靈魂轉(zhuǎn)移的成功,病房心電圖也變成一條直線。面對“死去”的阿嬤,豆豆第一次接觸了死亡。
其實在此之前,至親的死亡差一點就在豆豆身邊發(fā)生,那就是豆豆爸爸的車禍。只是出于媽媽的庇護,豆豆一只不知情,阿嬤也只能按照媽媽的想法,將豆豆蒙在鼓里。
也正是因為一直活在爸爸出國賺錢了,賺錢回來要買大房子的成人謊言里,豆豆才對那些永無歸期的幸福一直渴望著。
大人們只想孩子永遠停留在天真爛漫的兒童時期,可孩子終將長大,在無法避免的長大中,缺失了該有的教育,成長就會成為一件困難的事,甚至到成人以后,還要繼續(xù)解決童年的問題。
豆豆第一次有了“生死觀”,面對沒有心跳的阿嬤,豆豆一邊哭一邊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不該去小房間碰那些罐子、承認自己不該答應把阿嬤賣掉……也在此時,豆豆看到了阿嬤的力量,再次拿出勇氣和阿嬤一起戰(zhàn)斗,遵從阿嬤的教導,打敗黑貓。
電影終于進入高潮階段。
結(jié)局我想大家都能猜到吧。皆大歡喜。
這部電影用笑聲與眼淚為孩子們詮釋了生死觀和善惡觀。是一部可以嘗試讓孩子去看的“鬼怪片”。
死去的亡靈并不可怕,他們生前是好人,死后也一樣可愛。他們生前是愛你的人,死后也會愛著你,會在你的眼淚中依依不舍的離開。只因它們曾經(jīng)生而為人。
P.S.黑貓說自己并不想投胎,想要做自由的大妖怪,小時候的我只是單純的覺得做壞事就該死。
可現(xiàn)在再看,我也感受到了黑貓在沒有被解除封印時的怨恨和對自由的向往,才不斷使用詭計,養(yǎng)精蓄銳,壯大自己……
它的向往很好,可是它的行為劣跡斑斑,以犧牲它人為代價的行為我不能接受。
但是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似乎隨處可見這樣的人,用小陰小謀來實現(xiàn)自己的小目標小滿足,卻被認可,覺得理所應當。是否也該反思一下呢。
看過的電影不多。但也不算少。關(guān)于這一部,套用別人評論的一個標題:不顧一切為你落淚。
鄉(xiāng)土民俗,祖孫親情,怪力亂神,回歸童心。落腳在”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結(jié),好玩驚險又對小朋友有教育意義。與香港徐克97年的《小倩》,都涉及到死后鬼魂在投胎路上遇到麻煩,而鬼魂飄忽不定的形象確實適合用動畫來表現(xiàn)。
氣質(zhì)和畫風特別像日本動畫電影,用小清新之風來講驅(qū)魔鬼怪的故事,雖然題材對于動畫來講有點超綱,卻很溫情。喜歡文英阿姨的聲音。
特別可以夠難得!暑假!鬼神傳說!趕上下大雨的鄉(xiāng)下!讓你覺得身邊一切事情 都開始出現(xiàn)些不尋常的端倪 。誰小時候都有個怪里怪氣的老頭老太太 讓你覺得特別怕~都是真情淚!
電視上看了好幾次,童年印象很好,鬼節(jié)可以很溫暖也很治愈
#資料館留影#修復版,非常特別的夸張畫風,邪典動畫有點cult(現(xiàn)場有小盆友受到驚嚇cry了),有890年代神鬼老港片的影子,特別適合放暑假欣賞——就像《夏目友人帳》,除極少數(shù)以外,鬼怪們大都友好無害,而且主創(chuàng)有些白化白狗黑化黑貓之嫌……最喜歡的角色是小扁和大鯨魚,小男孩的人設有點蠢而且很吵,文英阿姨的配音一下就聽出來了,阿媽和善可親又很勇敢,話說閩南地區(qū)的阿媽就像是我們的外婆吧?嗯,看完竟然想起了外婆,還蠻感動的。
臺灣的動畫片, 有點日本的風格,但故事很棒,真的很好看,好感動,好感動,真的是 。太好了
好溫柔的鬼故事。
要是我小時候我一定會很愛看 現(xiàn)在雖然長大了 覺得劇情幼稚 但電影本身還是傳承了 尊老愛幼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公平的理念 其實動畫片對于兒童來說 這種教育意義不是大于劇情本身嗎?
寄魔幻驚悚元素于臺灣鄉(xiāng)土民俗,在小朋友與阿嫲的日常瑣事之間種下英雄主義的萌芽,奇思妙想,有著宮崎駿動畫的純真童趣,內(nèi)核是基于本土民俗風情的塑造,最后是合家歡的美好寓意,簡單有趣又有意義但絕非說教意味。那些鄉(xiāng)土、海邊、民俗元素繁復,虛構(gòu)幻想倒是簡單直接,看得出來原畫制作就非常專業(yè)。阿嫲的臺語配音太有意思了,還有不少喜劇情節(jié),滿是童真趣味。推薦這樣的兒童片親子主題,孩子不想看、覺得不好看都難。8.5
這種動畫就算是微笑的眼淚,可愛有趣中又帶一絲酸楚,與之前預想不太一樣,雖然是滿滿的民俗鄉(xiāng)土氣息,但卻沒有在驚悚駭人上下筆墨,反而是祖孫兩代人的親情交流為重點,通過種種事件消除代購隔閡,一切溫情自然,尤其是到放水燈時達到高潮,一個看似簡單故事能包含種種,那當然就是滿分作文了!
【中國電影資料館兩岸影展展映】TFAI最新4K修復版。修復效果很棒。是老少咸宜的動畫佳作。既有溫暖的祖孫情誼,也有怪力亂神紛紛登場的臺灣民俗。又接地氣又“封建迷信”。有毛骨悚然的恐怖橋段,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點,也有讓人淚奔的感人場面。很好地從孩童視角表現(xiàn)與父母分離的孤獨,與外婆相處的任性和對正義善良、“樂于助鬼”的堅守。鯨魚在空中飛舞,水燈在海中燃燒,阿媽在幫助逝者完成超度,魂魄在走向投胎的鬼門。人和鬼在通靈的作用下和諧相處,守望相助。種種奇幻的神奇意象通過精美的動畫呈現(xiàn)在銀幕上,無比美妙。融合臺灣民俗呈現(xiàn)對逝者世界的豐富美好的想象,十分療愈。從主角阿媽、豆豆到配角小扁、阿民、小妹妹、西羅狗、媽媽,都刻畫得異常生動。文英阿姨領(lǐng)銜的配音演員功不可沒。臺詞中還有些許諷刺元素。真是精彩好看!
儘管畫工有限、儘管當年金馬獎評審說怪力亂神,我們卻覺得很溫暖感人。我們這一代TW人,都是看文英的劇跟廣告長大的,她的聲音一出來就加了分。
童趣不輸宮崎駿,搞笑很中國特色、很臺灣味道。迷信在影片中已化為天真的幻想,美妙動人,完全消解了其負面因素。
小學的時候看的,印象中覺得很好看,現(xiàn)在沒有再去看一遍的勇氣,還是保留回憶中的美好吧=v=
小扁的聲音實在太古錘了。給阿嬤配音的文英阿姨去世了,愿阿嬤在天國安息
大故事很不錯,小細節(jié)卻不太圓潤。配音的優(yōu)異是一大亮點。很意外,很驚喜,臺灣曾出過這樣一個魔幻又富有鄉(xiāng)土情懷的故事。我不禁聯(lián)想起同樣富有地方特色韻味的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我都很喜愛~~~ —— 二刷,感覺這真是一部值得推薦給身邊聽得懂閩南語的小伙伴們觀看的動畫電影。-2013.10.06 —— 2015.02.21:果然,我們擁有類似習俗風俗的閩南地區(qū)的小朋友們還挺適合看這部動畫電影?!?2015.08.28:還有什么特殊的日子能比得上【中元節(jié)/七月半】更適合放映《魔法阿媽》的呢?
太棒了!因為往生兩界的世界觀以及親子元素,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具有類似設定的Coco和千尋,但相比之下,道理講得比Coco深,又比千尋更好懂,會讓人想到旺旺仙貝上的廣告語:老少咸宜??此苹齑畹漠嬶L,配上真實日常的臺詞毫無違和感,南方的民俗,孩童的夢境,穿插著一些對岸文化背景下特有的幽默和諷刺,好看極了。
紅厝阿嬤家,童年多陰影,閩南鬼神天,空中鯨魚飛
還蠻可愛的一個故事吧,年代雖久但畫風老少咸宜,想說還挺適合放給小朋友看的,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很好的親子教育+死亡教育,結(jié)果沒想到后面直接嚇哭現(xiàn)場一位小朋友,也是太好笑了。資料館4K修復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