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平凡情人
混亂社會背景下普通人的一段生活剪影,演員從輪廓到穿搭都很有魅力;劇情其實如流水沒什么意思,導演或許也只是想拍一段自己腦海中的影像,留下那份稍縱即逝的沒頭沒尾的一閃靈光男主和每個熱愛革命的年輕人一樣,嘴上說得厲害,行動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日復一日吸大麻。女主和每個熱愛革命青年的少女一樣,被他吸引,享受純粹念詩畫畫無產(chǎn)階級日子,然而很快重新回到資本主義物質(zhì)美好的懷抱。
2 ) 平凡情人
他們不工作。
他們寫詩,畫畫,跳舞,搖滾。
他們拒絕服兵役。
他們認為粉刷房子更有意義些。
他們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他們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法國巴黎。影片里始終暗色調(diào)的街道上總有這么一群穿白色襯衣,套著黑色制服的年輕人,有著可以開始一切完成一切的青春。
178分鐘的電影,導演菲利普加瑞爾很自然的用了分段的手法講述他們的青春。換作別人或許會成就新的殘酷青春抑或是垮掉的一代什么的,可在菲利普加瑞爾的鏡頭下,他們很普通,甚至平淡的沒了戲劇需要的沖突。
一. 希望之火。
年輕人總是認為,法律都是針對他們而存在的。
比如兵役,于是他們煩透了大街上步伐永遠一致的警察們。他們總是喜歡說“要是你們都怎么怎么,那會變成怎樣則樣?”這種話,讓多么讓人生厭。
自然的他們有了組織,有了集會,有了焚燒和扔石子。(有趣的這種習慣延續(xù)到現(xiàn)在的巴黎年輕人當中。從前學法國大革命那會就深有體會,巴黎人民頑強的可以。)
然而3個警察的催淚瓦斯就瓦解了他們的精心策劃,政府作出的稍微退讓年輕人們的“革命游戲”落幕。滿臉的穢跡和纏著紗布的手帶來的只是短暫高潮后的巨大心里跌落,如同做愛到高潮時對方突然想要上廁所那樣,是再也難以彌補的不滿足。
其實他們享受的只是那個過程―――他們要讓那些站在不遠的對面的成年人,那些前半個腦袋禿掉的“資產(chǎn)階級”看著自己的車被燒毀卻無能為力。至于結果,燒毀多少輛車,占領多少個教堂,那并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他們的希望之火漸弱成清晨街角忽明忽暗的燈光,愈來愈小。
可他們?nèi)钥梢哉J為自己沒有失敗。年輕的“革命者們”總是這樣。
他們的父親們――曾經(jīng)的革命者,卻已經(jīng)安于祈禱和玩些刀片與紙片的小把戲。
他們想:哦,革命什么的太久遠了,到成功他們都不在了。
二. 悠著點,這很貴。
年輕的革命者們抽著大煙,火焰灼熱的煙霧彌散,那后面是模糊了的骷髏頭骨。
沒錯你別懷疑,這確實是電影里他們的作為。
畢竟這是巴黎,不是中國。他們是英俊的年輕小伙子,不是毛澤東朱德。
悠著點,這很貴???0多歲,青春也很貴。
三. 揮霍的希望。
開始有了愛情。電影也終于開始悠了背景音樂。
其實憤青們,小資們,哲人們,你們的愛情都一樣。
和搖滾一樣,先挑逗后安撫的固定程式,糾結于真假,懷疑,愛情。只是越自命不凡的人群越容易得到心理滿足。
搖滾,都是一樣。
戀愛也終究回歸到感官上的刺激,從小心的試探進而深入。
愛情,都是一樣。
誰也無法滿足用詩歌和僅限于精神交流的愛情,人們還是想要些更實在的什么。
做愛。還有工作。
接著無論多么特別的人,都回和那些禿頂?shù)哪腥耍逝值闹鲖D一樣,進入了生活。
不同的是,起初的一段時間,他們還會保持一會兒姿態(tài)。
低音鋼琴的配樂貫穿這一章節(jié),讓人心生絕望。
愛情,和理想,怎么都是沖突的。
四. 非痛苦的宣泄。
革命者們?nèi)⒒飪毫恕?革命呢,依然會有人繼續(xù)著。失敗著。
五. 正義的睡眠。
毒品過量之后,他終于有了深長的睡眠,足夠給他帶來一個王子與公主的夢境。自給自足的生活以及在灌木叢中和愛人相擁睡去。
只能在夢境中醒來,身著王子服裝以革命者的姿態(tài)醒來,并意識到――犯了錯誤。
他們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他們放棄了理想,他們沒有錢。
3 ) 在愛情里,任何事都是被允許的
Les amants réguliers有很多個中文譯名:規(guī)則戀人,合格戀人,平凡情人,制服戀人。其實除了“制服戀人”不甚靠譜之外,其它三個倒是各有千秋,也很難揀出一個最合適的譯名來。難以定義這個譯名,正如難以定義Philippe Garrel的電影。
不算至今還未流出的《拂曉岸》的話,Les amants réguliers是Philippe Garrel最新的一部影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以來時長最長的一部作品。將近三小時的影片,充斥長鏡頭且對白也不算多,很容易就會令人悶掉進而生厭。而我第一次看此片時,竟然一口氣把這三小時看了下來,絲毫不覺得悶,反而愛不釋手。這是一部充滿魔力的私人化影片,只有對味的人才能不需理性思維徹底愛上它。
影片的時代背景設定在Garrel最偏愛的1968年五月風暴前后,那一年Garrel剛滿20歲,卻已拍攝了幾部短片和兩部長片。片中男主角弗朗索瓦(由Philippe Garrel的兒子Louis Garrel飾演)是一個詩人,他逃避服兵役、不去找固定工作,每天和一幫同樣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廝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力圖革命以求平等自由,但統(tǒng)統(tǒng)歸為紙上談兵。雖然他們也曾趁學生運動之際上街示威,但在與警察發(fā)生沖突逃散之后便再沒有繼續(xù)發(fā)起運動。吸食大麻,縱情跳舞,繪畫寫詩,談情說愛,他們的生活其實與世界上所有青春少年無異。弗朗索瓦在一次宴會上結識了從事雕塑工作的莉莉,兩人互相傾慕墜入愛河。莉莉受父親影響,認為不該執(zhí)念于藝術,而應先找固定工作維持生活,這與弗朗索瓦的思想顯然不同;但兩人仍被對方吸引,無法分開。Philippe Garrel曾說他深深記得父親對他說過的一句話:“在愛情里,任何事都是被允許的?!庇谑瞧械哪信鹘潜闶沁@樣靠愛情消釋了彼此間的一切矛盾。直到有天,莉莉得到了去美國繼續(xù)雕塑生涯的機會,兩人分隔異國他鄉(xiāng)。影片的最后十分鐘,弗朗索瓦不斷收到莉莉的來信,得知她的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而隨后弗朗索瓦選擇了服藥自殺。
沒有情感起伏的交代,Philippe Garrel的鏡頭只是執(zhí)著的拍著片中人物一成不變的面容和表情,這樣的處理卻也令最后男主角的自殺看上去那么的不可置疑。也許你回過頭去看Garrel在99年拍攝的《夜風》一片,末尾塞爾吉的自殺有點突兀,那需要你非常代入那個角色才能體會到1968年對他后來的生活持續(xù)造成的惡性影響。而在《規(guī)則戀人》中,弗朗索瓦是個與塞爾吉對立立場的角色設定,他的自殺之所以不顯突兀,只是因為在經(jīng)過了漫長的鋪陳之后,自殺對他來說如同吸大麻寫詩做愛一樣稀松平?!撬畹囊徊糠?,只不過是僅有的無法反復去做的那一部分。
其實這部電影沒什么大道理好講,Garrel只是又一次展示了他作為“電影蘭波”的詩人天賦。他是注定無法成為大師的導演,但他有別人無法企及的才華,那種天生對于電影的掌控力和表現(xiàn)力。影片末尾,弗朗索瓦服藥睡去后,Garrel安排了一場兩分鐘不到的夢境。Garrel說過,他的很多電影都用到了他夢中夢到的場面與對白,正因為如此這些場面與對白便是不容置疑的,演員無法對其進行修改。所以不用去深究Garrel影片中某些令人費解的段落,他只是如實地反射自己內(nèi)心的景色。同時作為早年Zanzibar的成員,Garrel也極富實驗精神。早年作品如《處女的床》和《內(nèi)心的傷痕》糅合了長鏡頭、超現(xiàn)實和極簡主義,后期雖轉拍文藝片但依然不忘實驗,比如《秘密的孩子》一片中嘗試用過度曝光的黑白膠片配合人名念白來模仿散文詩分段。我一直認為,形式美才是真正衡量一個導演才華的標準,而思想性卻是另一個層面。那些縝密布局精心剪輯的影片永遠比不上憑天賦組合形式的影片。Garrel毫無疑問是上帝的寵兒。
Garrel轉入文藝片創(chuàng)作之后,態(tài)度一直是溫和而悲觀的,很多影片都以死亡或類死亡結局?!兑?guī)則戀人》和《夜風》前文已經(jīng)提過,再如紀念Nico突然辭世的《我再也聽不見吉他聲》以及《狂野天真》。尋找其共同點,似乎正如《規(guī)則戀人》片中女主角莉莉所說,她父親因為太過追求藝術反而身受藝術所害。而Garrel本人回憶起Nico的死時也說過類似的話。可以說這種情緒主導了Garrel后來大部分的文藝片,他從別人為藝術殞命中認清了自己的前途,于是揮別了晦澀的實驗電影轉投文藝片的懷抱并不斷表達這同一主題。你很難說他是為生活所困因此妥協(xié),還是執(zhí)意要通過自己的作品為那些英年早逝的故友鳴不平?!峨娪笆謨裕何覀儠r代的電影》系列紀錄片中也曾采訪過Garrel,采訪中他自始至終保持一副溫柔的表情但仍然可以明確感受到他的心事重重,他說他不明白為什么一部電影籌集資金會這么困難,他說他時至今日都會在拍攝遇到瓶頸時想起Jean Seberg甚至在《20年后所見的巴黎》系列劇《噴泉街》一集中直接把Jean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他說他身為演員的父親對他影響頗深而他每隔幾年就要拍一部有他父親參演的影片(《瑪麗為了回憶》《自由之夜》等)。往事持續(xù)對他造成著影響,他背負著千愁萬緒只有通過影片里各色人物表達出來。他才是“作者電影”最最偉大的代表。
說回影片,一些tips:
1.影片分成五部分,除序曲外其它四部分都是有標題的,這幾個標題有助于理解每部分內(nèi)容。
2.《規(guī)則戀人》為Philippe Garrel帶來了第二座銀獅獎,上一次是1991年《我再也聽不見吉他聲》。
3.前面說到Garrel每隔幾年就要讓父親參演一部影片,《規(guī)則戀人》中Garrel的父親Maurice Garrel也有演出,飾演男主角的祖父。
4.影片中一段舞會里用到了British Invasion時期著名樂隊The Kinks的一首不算著名的歌曲《This Time Tomorrow》,2007年Wes Anderson在《穿越大吉嶺》一片中也將此曲收入原聲大碟。
5.還是《This Time Tomorrow》這首歌,此曲是在1970年發(fā)行的,顯然影片1968年-1969年的時間設定與此不符。
6.影片結束時打出“獻給Daniel Pommereulle”,Daniel Pommereulle是位法國演員但演出電影并不多。他曾出演過Philippe Garrel的《內(nèi)心的傷痕》和《夜風》,也曾為侯麥的“六個道德故事”中《收集男人的女人》一片編寫對話,更重要的是他是Zanzibar主要成員之一。2003年12月,Daniel Pommereulle因癌癥病逝于巴黎,享年66歲。
4 ) 平凡情人
1968年,五月風暴席卷法國,學生運動風生水起。年輕的詩人弗朗西斯逃避兵役,沉湎于大麻、詩歌和愛情之中,與好友安東尼一起,自由揮霍混亂時期的青春。不久一名叫莉莉的女孩出現(xiàn)在弗朗西斯面前,她是個雕塑師,在鑄件廠工作。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一年后,弗朗西斯依然過著頹廢自由的生活,而機緣之巧合卻使莉莉開始認真思考兩人的將來……
5 ) x世代來,反叛精神走
文藝卦比起其他人應該對同一性存在更深的誤解。作為個體才是自由的。街上軍官踏步時,神態(tài)同一化了,聲音動作也同一化了,讓人不得不想起《浪潮》中重現(xiàn)的行為實驗。這時,個體不存在了,而崇拜個體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群反抗了。這種情況在亞洲國家很難發(fā)生。亞洲人主體是求同的,存的那個異,也不能太異。所以亞洲文化的反叛精神,基礎是物質(zhì)---沒有錢,要造反。而當小帥哥louis garrel發(fā)問說,是只有窮人才革命嗎?答案也是可見的。要知道近代歐洲國家改革呼聲最大、為民眾爭取人權最強烈的那群,就是貴族。
美麗的女友說是什么促使感覺上升為思想。20歲的小p孩們圍在一起讀毛語錄,是毛寫的,歸成思想了。
女人好像總比男人更能適應社會(當然也特指有所堅持的男人,好比牯嶺街里張震的爸爸)穿白襯衫黑西裝不合身牛仔褲仍那么好看的女朋友,為了錢,需要找工作,盡管她不喜歡那樣。
這片被人詬病不少。主要說整個繁冗拖沓的影片其實都是導演私人的經(jīng)歷,好難分享,更難代入。不過我很認同這樣的說法:看一個作家優(yōu)秀與否,是看他有否寫出自己時代的特性。導演亦如此。若五月風暴這時期不拍,恐怕就要被時代淹沒的看不到。好像40、50年代里那些很潮很美很個性和不怎么潮不怎么美也很個性的人,到了21世紀,只不過被我們視作龍鐘老人而已。
而反叛精神,到了21世紀,卻變成了啃老族!
6 ) 解構重建抑或摧毀
我們的靈魂被束縛在這具軀體里被世俗教化馴服 逐漸喪失對生命真相的敏感
我們的靈性墮落成了詩意 又從詩意墮落成了對快感的盲從
Our birth is but a sleep and a forgetting:The Soul that rises with us, our life's Star—William Wordswoth
平凡的日子里 每天都想革自己的命 解構重建抑或摧毀
Louis Garrel太美了
菲利浦加瑞爾跳脫出90分鐘的片長就仿佛漫無目的地游走 攝影機如同浪蕩子本人 游蕩在城市空間和人物關系之中//年輕人呆在一起揮霍時間加上點性沖動 大概就是愛情了 而總有人要先長大 關系看不到未來必然結束 能混亂揮霍到什么時候
又是以法國五月風暴為背景,男神貌似偏愛這種題材(?),可能是因為這當導演的爹吧??雌饋泶_實很費力,黑白,三個多小時,長鏡頭,臺詞少,只有男女主角是支撐下去的動力。男神穿著白襯衫真是太美啦~
mi
在愛情里,任何事都是被允許的。
【4】結構散漫、狀態(tài)卻又凝煉始終,在日常的復調(diào)中投射青年一代的情感。183min略長,激情的律動被放緩,的確是精簡的加瑞爾才更有魅力。
兩人合作了三次了,揣測為炮友無誤
水到渠成。
漫不經(jīng)心地看看 貴族氣質(zhì)
note:反而還好,太淡太慢長太拖沓了,沒有Sauvage innocence那種催眠般深遂的況味,可能自己的故事還是有執(zhí)行上的困難。
壓抑
如果影片沒有看進去的話,很可能就會把此片僅當成路易斯·加瑞爾的個人秀。但本片對于五月風暴的探討真的很深入,黑白片拍攝手法的光影設計以及構圖都很棒。
69年,巴黎,年輕人,革命、愛情、藝術、毒品......(這片子可真長)
其實是這樣個悖論 他所想改變的生活是為什么 如何區(qū)分一個復合原因的貢獻 這個形同道林格雷的故事
青春總是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吧,想起曉陽了~ 他的嘴巴和眼神跟Louis Garrel 實在很像。
太長了……第一個小時可以剪掉30分鐘么?
從這里開愛上Louis Garrel.
好長...
這姑娘我喜歡/路易斯他爹怎么老拍黑白片
看得不甚明了 不過Louis Garrel真的很美不禁聯(lián)想到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
父子作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