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是我小時候看的第1部動畫,印象也是最深刻的。每當各滴各滴各滴,聽到音樂響起,就準時的搬著小凳子,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最早的時候記得好像還是黑白彩電開始看的。第1次看一休的時候,我就想他怎么這么聰明,不過他的媽媽為什么每天那么悲傷,長大后我才明白,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一休皇子的身份為什么不被承認,他的媽媽為什么只能在小小的寸土之地生活,母子也不能相認。即便生活如此,一休面對別人的冷眼,壞人的刁難,遇到困難,他也永遠都會勇敢的面對。現(xiàn)在看來,他能作為我的童年的記憶,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了。
小的時候看一休,喜歡的是歡騰的OP,各滴各滴各滴各滴我們愛~你,那個。ED一響立刻換臺,因為片頭是中文版,片尾是日文版,完全聽不懂,毫無興趣。
后來不曉得準確是什么時候,反正是已經(jīng)長大了,有次聽到了片尾這首ははうえさま,突然之間被擊中心臟,感動得想哭。
下面是她的歌詞——
母親大人:
您好嗎?
昨晚我在杉樹的枝頭邊
看到了一顆明亮的星星。
星星凝視著我,
就像媽媽一樣,
非常的溫柔。
我對星星說:
不能沮喪哦,因為是男孩子。
如果寂寞的話,我再來找你說話……
什么時候呢?大概…吧。
就寫到這里吧,期待您的回信,母親大人。
一休。
母親大人:
您好嗎?
昨天,寺里的小貓
被鄰村的人帶走了。
小貓哭了,緊緊抱著貓媽媽不放。
我說:
乖,別哭了,你不會寂寞的。
你是個男孩子對吧?
會再見到媽媽的。
什么時候呢?一定會…吧。
就寫到這里吧,期待您的回信,母親大人。
一休。
這是模擬一休的口吻寫得兩封家書,具體是不是歷史真人所寫我沒有搜索到,姑且認為不是。
不過歷史上的一休,思念母親的感情,大抵也就是這樣了。
也是在搜索之后才有了解,一休身世并不普通,他那位在動畫里出場不多,每次出場都欲言又止冷淡疏離的漂亮媽媽,實際上曾經(jīng)是天皇的妃子,而一休正是天皇的兒子。媽媽被皇后迫害逃出宮去,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讓他出家做了和尚,并且為了不引人懷疑而不能和他經(jīng)常相見。
這就是動畫的背景,一點也不像小時候感覺的那樣輕松,尤其前段時間才得知那位傻氣得可愛的新佑衛(wèi)門也是將軍派來監(jiān)視一休的而已。
簡直顛覆童年啊天啊。
我印象里的那部動畫,所有人都過得平安和樂,即使有煩惱,也是很瑣碎的小煩惱,而這些煩惱都被定格在“休息,休息一下”的小沙彌輕輕松松的解決了。身邊的大家也許各自有各自的小計較,始終都無關(guān)大雅,連桔梗店家的彌生小姐,和蠢蠢的任性的將軍大人,都變得可愛起來了。
現(xiàn)在情節(jié)基本都忘光了,只有模糊記得有一集,似乎是有人出題讓一休一筆寫一個字,然后他寫了一個死字,讓我印象深刻到現(xiàn)在還記得“死”在日語里是し這樣的。今天仔細想,這未必不是藏著一種禪意。
即使在這些溫暖的回憶中,母親大人的出場都是冷淡的色調(diào),這想必是沒有辦法用輕松愉快的手法來緩和的緣故。依稀記得一休想見母親,但母親避而不見的畫面,不知道換成現(xiàn)在的我來重看,會不會多愁善感地幫忙掉眼淚。此時倒有些慶幸,沒有看到傳說中母親禁止一休再去看她,一休傷心想要投湖自盡的片段,沒有給記憶留下更濃重的悲劇色彩。
一晃已經(jīng)十多年過去了,這么久,足夠一休從小孩子長成一個游戲人間的高僧了。這一首并不歡樂,并不深刻,只是絮絮寫給母親的歌,卻神奇地留在了記憶里。
它寫得真美啊。
“你是個男孩子對吧?會再見到媽媽的?!?/div>
5 ) 人生是一條不能逆行的路
記得小時候,曾經(jīng)有一個同桌,比我們都年長一歲,生的高而壯,濃眉星目,隱隱有連鬢的樣子。當時電視上還在重播著一休哥的故事,大家都說他長得像新佑衛(wèi)門。
一晃將十幾年不見,前不久街上偶遇,彼此莞爾,畢竟是年幼時相處過的故人,相逢總是有驚喜的。然而歲月已經(jīng)將當年初生牛犢的棱角磨平,屬于我們兒時的“新佑衛(wèi)門”高了胖了,眼睛里已沒有少年時的神采飛揚。泯然眾人矣。
其實,我連一休和新佑衛(wèi)門發(fā)生過什么樣的故事,都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雖然兒時癡迷如許,我曾經(jīng)以為一休哥是我的最愛,唯一怨念他居然是日本的出品。然而年紀漸長,童年始終要塵封入記憶。
一休和小葉子都是幸福的,正如野比和機器貓,他們永遠不長大,他們永遠在一起。他們心里有一個晴天娃娃,他們可以在鄉(xiāng)間小道跑著跳著,笑著唱著,鐘聲當當響,烏鴉嘎嘎叫。
而我們只能隔著歲月煙塵,杳渺回望,人生是一條不能逆行的路。幸好在路上,我們有過般般快樂。
6 ) (ZT知乎)童年的那些動畫,沒有哪部能比《聰明的一休》含義更深刻
對我人生意義最為重大的一部動畫片,是一部非主流勵志劇,《聰明的一休》。
是的,這個名字已經(jīng)太久遠了,但你要明白,童年時的動畫片,沒有哪部,能夠比這部動畫的深層含義更為深刻。
閑話不說,說說對我的影響:
1. 小孩子一定要聰明。這是我最初的感想,大約是5-10歲的時候,那時候致力于變得聰明。
一休絕對是聰明絕頂,什么問題都難不倒他,大人們都很拿他沒轍。他是我那個時候的偶像。我想,大多數(shù)看過這部巨作的人,都應(yīng)該是這個印象。
(一副馬上要倒霉的德行...)
2. 太聰明了沒好果子吃,這是我第二階段所明白的,大概是10-12歲的時候。一休太聰明了,結(jié)果長老經(jīng)常教訓(xùn)他,桔梗屋和彌生經(jīng)常刁難他,將軍也時不時為難他,甚至同門師兄弟的秀念等人也利用他。這一時期我也學(xué)會了幾句話,“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但可惜為時已晚。
3. 再后來我更是明白了,其實很多看起來友善的人,并不是出自真心,這就是13歲以后的事情了。悟出的原因是重新開始看一休,發(fā)現(xiàn)蜷川新右衛(wèi)門,竟然是將軍的臥底。而將軍給他的命令,卻是“當一休露出野心的時候,除掉他”。
4. 之后有機會接觸了日文原版的一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故事竟然有主線劇情。換句話說,核心劇情,我國根本沒放...
劇情中曾經(jīng)交代過,一休是南朝的皇子。他外公戰(zhàn)敗被殺,媽媽被囚禁。他身為皇子,雖不能輕易殺掉,但為了防止他傳下禍根,因此被迫出家為僧。
而主要劇情是,(劇透請小心?。?
第20集,一休偷偷跑出去見媽媽,但是被媽媽訓(xùn)斥,說“還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孩子,完全沒有身為皇子的氣度,辜負了媽媽的期望”,還被永遠禁止見面,于是一休投湖自盡。(這段前半集我國有播放,但后半段被剪)。
第21集開頭,一休被哲齊救起。
哲齊(寺里面唯一一個看去來是正面人物的小和尚)其實是南朝忠臣新田家派來的武士,身負保護一休的任務(wù)。(配音井上和彥,三國志里的劉備,火影的卡卡西)
從左往右:哲梅(除秀念大師兄外另一個經(jīng)常欺負一休的人),哲齊(號稱安國寺最強),陳念(最能吃的一位),默念(存在感0)。
從這集起,哲齊就把稱呼換為了“一休大人”。之后他伙同其他南朝武士(千早六藏,小谷田,五郎座)一起推舉一休為大將,舉兵造反。但是一休不愿卷入戰(zhàn)爭于是臨陣脫逃,千早六藏與新右衛(wèi)門單挑被殺,小谷田死于亂軍,五郎座被俘處以死刑,哲齊回到安國寺。
而一休隨后雖耍小聰明,但明顯更多的時間開始思索生存和死亡的故事,這一點,小時候看電視,竟然完全沒體會到...
=======================
再說說一休的最后一集。
和很多單集故事系列一樣(比如機器貓、柯南這一類),系列的結(jié)局往往是不了了之。同時這也是無數(shù)不靠譜傳說的發(fā)源地:據(jù)我所知,目前所有關(guān)于《機器貓》結(jié)局的傳言都是謠言,實際上是該系列因為著作權(quán)問題導(dǎo)致在藤子不二雄本人過世后,無法繼續(xù)制作TV版,所以目前僅僅是每年制作劇場版而已。
而一休不一樣,這是一個真正有結(jié)尾的動畫片。
是的,如果你靈光一閃或者出現(xiàn)了Deja Vu,那么恭喜你,你是有幸看過一休結(jié)局的人。
(啊,如果你沒看過而又充滿了致命的求知欲的話,乖乖每天來刷這個答案吧 LOL )
=========================
還有 小葉子 的結(jié)局如何呢?
是的,最后一休和小葉子沒能在一起,不過兩個人在最終回可是真真正正地演了一把感情戲。(待續(xù)哦?。?br>
原文鏈接
http://daily.zhihu.com/story/774867
小時候老喜歡看一休了,將軍蠢得死,新右衛(wèi)門是我的理想型??
如果可以看全。。。是不是很帥。。。如果能叫人開動腦筋。。。阿彌陀佛。。。
小時候老喜歡了,歌曲也很好聽!
小時候的夢想就是長大了嫁給一休哥,或者成為小葉子……
美好的回憶,“一休哥”“休息一下吧”,現(xiàn)在想起很溫馨。
童年最愛的動畫之一,又有趣還能長知識。只是沒想到是1975年制作的,真厲害啊。
一休哥,永遠的童年啊,永遠都記得一休哥的大光頭,但是好可愛,還有那句休息一下吧
哥幾哥幾哥幾哥幾哥幾個幾,阿姨洗大路
印象最深刻的是抱著有一根廣式臘腸配辣椒醬的飯碗坐在電視機前看一休的那刻,時間過得太快了,想到這眼淚都要掉下來。
休息休息一下,馬上回來哦
比較適合小孩子 呵呵 現(xiàn)在看就沒意思了```````````
格嘰格嘰格嘰格嘰……
格嘰格嘰格嘰格嘰格嘰……一休哥,小時候把他當?shù)浞丁?/p>
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至今給印象最沉的還是這個情節(jié):一休一動腦筋思考就是一個特別清脆的木魚敲打聲做背景音樂,而一到新右衛(wèi)門動腦筋思考就是一個特別粗悶的木魚擊打做背景音樂,兩人的雙商一下就生動的呈現(xiàn)出來啦。
作為時代性IP,這個在國內(nèi)也算大名鼎鼎了,小時候聽得很多看得很少,只記得些小片段——畢竟不是喜歡的類型,也就沒怎么去留意它,不過主題曲記得倒是相當清晰。其實個人是很欣賞那個時代幕后人員的樸實的,要知道劇中一休并非絕對的智商碾壓,他有大聰明,也有小聰明,編劇并沒有為了主角光環(huán)而刻意削弱其他人,每個人物的智商基本保持在線,心思還很細膩,有時一休出于好意、不得不使一些投機取巧的“聰明”時,他們也看得出來。而人情冷暖的故事背后,也側(cè)面表現(xiàn)出一些恒久的社會矛盾,尤其面對資本與權(quán)勢,似乎真只有智慧能與其抗爭了(當然這種沖突表現(xiàn)是柔和的)。雖說單元劇情適合茶余飯后吧,但內(nèi)容很實在,好玩的同時教些簡單道理,做成教育片后的不俗成效,也符合它自己的定位。慢慢理解出這種日常番的魅力之后,許多回味也逐漸在心頭盤旋開來
各幾各幾各幾各幾各幾各幾……
童年的意思就是,很熟悉但是也從來沒完完整整看過。
小時候不敢看新右衛(wèi)門的雙下巴……
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愛說:休息一下吧~
格機格機格機格機~一休哥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