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種花一樣,花期不一樣。一個院子,春天一個景,夏天一個景,三月份是三月份的花開,四月份是四月份的花開,那個永遠不開花的是棵樹,有些花開的很燦爛,它是個草花,一年生,來年都不知道去哪里了,它可能就是一年蓬,你也別小看它,一年生的一年蓬,它是先鋒之物,哪里有荒地,它就去占領哪里,所以它會在這一年的生命里,它勇往直前。但是,那一棵不開花的樹呢,它也有它其他的方式,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大樹之間都是樹銀秀蔽,他們之間都知道是相互的,你讓我,我讓你,你看到越高的樹,他有一個特點,它的下面都很禿,它只有在頂端,有一些枝葉,越大的樹,它就越有可能獲得更多的養(yǎng)分和光照,那如果它要懂得舍棄下面的空間,給那些地被植物,矮一些的植物,那這就是會有一個叢林,它有了階段,這些地被植物可以幫助它涵養(yǎng)土地。
1如釋重負。上午完成了碩士畢業(yè)論文答辯。再往前倒34個小時,我還近乎絕望地坐在導師辦公室里,一口接一口地喝水掩飾自己的局促。不是論文還有什么大問題,而是意識到答辯之后,人生便沒有了目之所及的確定性。人生即將開啟漫長的未知,像一列永不抵達的列車,嗚咽向前,疾風驟雨。
2“所以,困擾你的只是一種感覺,你描述不出具體的一件事,是你做不到或者做錯的?!蔽覍б回灷渚?,臨近畢業(yè),他也沒打算提供心靈雞湯。我和他說,自己對offer談不上滿意,但也沒得選了,“昨晚我有一瞬間擔心,會不會之前拒掉的offer更好一些,會不會那才是我的本命。然后想著想著就失眠了”。說完,他聽笑了,說我“只有假設,沒有證偽”,沒有一點搞過研究的樣子。他拋給我一個問題:“老師當年同宿舍有四個人,一個出國深造,一個回了家鄉(xiāng)的高校,一個考了公務員,還有留校的我??烊赀^去了,你能說,誰比誰更好嗎?或者誰去過誰的人生,會更好過嗎?”我回答不出來。
3后面聊開了。他說我這種狀態(tài)其實正常,面對重要的分叉路口,人難免會擔心走錯了。他說,不要躺在床上憑空想象另一種人生,比較合適的方法,是參考某段具體的人生,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選的,怎么回看的。所以他一直很喜歡看傳記、看人物訪談。他舉了個例子,說他前段時間創(chuàng)作中自我批評有點嚴重,碰巧看了蔡康永和汪峰的一個對話,他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問題,搞創(chuàng)作的人都會遇到,而且學到了怎么拿得起,放得下。
4我知道導師說的是這個節(jié)目。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發(fā)過,但因為忙著搞論文,一直還沒看。晚上回宿舍吃外賣的時候,我決定找出來看看。眾聲喧嘩,說不定,里面有一個我需要的聲音。巧的是,看的是蔡康永對話阿那亞創(chuàng)始人馬寅。五一剛去了趟阿那亞。只是不知道,原來那里的獨特氣質,是因為背后站著一個同樣中文系出身的,單薄的卻又天真的人。
5交談中可以發(fā)現(xiàn),馬寅很少糾結選擇:學生時代并不喜歡文學,但考上中文系就上了;拿下阿那亞項目初期并沒有成熟的規(guī)劃,但接手了就親手做好它......“我的所有目標都是眼下目標,我這輩子沒有過理想這件事,我們公司都是走到哪是哪,我就是腿勤腦子懶?!边@是一番幾近赤裸的內(nèi)心袒露,也像一記重錘,把我心頭那根扎眼的釘子,平整了下去。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去尋找理想,但真的所有人都能找到嗎?沒有理想的人生,就不值得好好過嗎?“腿勤腦子懶”雖然乍一聽粗糙,但這不就是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嗎。這五個字,和剛入學時,導師送
可以忽略我的劇評
表達能力還在加強中,這里只當作是備忘錄
1.孫儷
一直都很喜歡孫儷,她有別于大部分明星,對她的印象除了她的作品以外,還有書法、養(yǎng)生、育兒等等。大概是這樣一個豐富立體的人物,讓我對她多了幾分喜愛。
孫儷在訪談的時候,談到關于“機遇”以及她的一些“迷?!?,讓我對現(xiàn)階段的生活有了些啟發(fā)。
首先是機遇。
當我們在談論努力這個可控因素的重要性時,往往忽略了很多外在因素。蔡康永舉例了經(jīng)典電影,經(jīng)典電影之所以經(jīng)典,離不開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等條件因素的影響。孫儷則談到她第一次跳舞的事情,因為她努力了,所以被看見,從而才有后面的機會讓她站上更大的舞臺。
這也給了我一些啟發(fā),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充分的準備,自己那關盡力地做好最好,剩下的就看外在因素了。
當然,蔡康永還問了孫儷,如果向孫儷請教這個問題的人,一直都不成功,你會勸她放棄嗎?孫儷的答案是,不會,只有他嘗試過失敗了,心甘情愿地放棄了,他才會真正的放棄。
聽到孫儷說的這番話,我真的快哭出來了。(._.)真的是我近一兩年的生活寫照,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人生。只有碰了壁,掉了坑,才后知后覺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此,我也嘗嘗思考,我到底還要經(jīng)歷多少,才能成為像同齡人一樣“精明”的人。除了生活上,還有這兩年的備考生活,我總是一遍遍不死心地備考,不死心地去考試,大家都勸我放棄,總說命里沒有的,很難成。只不過我還沒找到心甘情愿放棄的理由罷了。
但總的來說,也許我應該早做好更充分的準備,而不是每次都臨陣磨槍。唉,討厭自己的懶惰。
除了“機遇”,還有孫儷談到的迷茫。這個我沒有資格去討論,總覺得她的迷茫,是因為前期的“成功”給她造成了現(xiàn)在不容許“失敗”的落差感。目前我的人生階段,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過,所以很難理解關于她的迷茫之處。但是能知道就算她已經(jīng)有了很多成就,人生也會有迷茫的階段,我會感到更多的“平等”,也恰恰說明她是有在思考人生意義的。這也是她一直給我的立體又豐富的形象,是她的魅力所在,也是我欣賞她的點。
2.新海誠
印象深刻一:他說到邀請家人去看他的電影,但好像不太理解他作品在講什么。他的家人之前一直都不太認可他的工作吧,直到被日本一個廣播電視臺采訪,通過這種外人的肯定,他的家人才確信他有在做正事,才認可他是有所為的。
蔡康永說他爸爸也是如此,一直都以為他的采訪是不正派的工作,直到他訪問了大人物,他爸爸才開始覺得康永哥是有在做正事的。
(深有感觸 我落淚了 我的家人也是這樣 總是需要聽到外界對我有夸獎的聲音 他們才會覺得我是“好”的
印象深刻二:他的觀察力使他總能發(fā)現(xiàn)一些生活的細節(jié),然后引發(fā)他的思考,從而他才有了很多創(chuàng)作的想法。
他已經(jīng)50歲了,仍然還保留創(chuàng)作的熱情,一部動畫片要3年左右完成,他覺得自己生命剩下的時間,只能做多幾部作品而已。
看到這我又淚下,想到坂本龍一生命最后幾個月,依然在創(chuàng)作,他們都只為了留下更多的作品。
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反觀內(nèi)娛??!在文化輸出方面真的不如霓虹國,明明大有人在,但是在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的建樹真的令人堪憂。
真的沒有想到過了這些年,汪峰竟然還愿意對著鏡頭袒露自我:
“你所有的心血眼淚都會變成不相信的人的酒資談資,就是一個笑話”
“過氣不是因為你可怕就好的”
“你罵別人,如果你還不如他,那這有什么道理呢”
在眾聲大段自述中,汪峰講述了許多對家人的細微感受,不管是他父親的意外離世給他的沖擊,他母親去世前仍然想要寫一個萬字長文讓公眾明白汪峰并不是外界所說的那樣,他都只能苦笑著拒絕。
提到“汪峰定律”這四個字的時候,是不是就想到了“只要汪峰一發(fā)新歌就會有別的爆炸新聞?chuàng)屪咚念^條”,以至于根本想不到汪峰近幾年在干什么。大家一方面苦于內(nèi)娛沒有活人,一方面又在不了解一個人的基礎上跟風玩梗。
當一個搖滾歌手被碰巧選中,就成為某種玩梗的對象,或者嘲笑說他已經(jīng)過氣,“江郎才盡”,提到他就是“皮褲”,“爹味”,也許我們從來沒有了解過汪峰,把一個人的半生,濃縮成某種符號,省略了他身在其中發(fā)生的所有故事情節(jié)。
從鮑家街時期,到十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春天里》,再是后來他結婚生子,寫給章子怡的《無處安放》。一個創(chuàng)作型搖滾歌手不被談論他的創(chuàng)作,編曲,歌詞,舞臺,被討論的全是一個個被濃縮的梗。
也許他努力著想調(diào)節(jié)自己不去在意這些,但其實這些年很多人對他的“惡評”,還是傷害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自尊心。從這方面講,這個部分其實是他的修行,也是我們很多觀眾的修行。
蔡康永說:“我們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娛樂產(chǎn)業(yè)是一個靠人來完成的產(chǎn)業(yè),然而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似乎認為娛樂內(nèi)容是自動生成的時代了。”我們好像忘了,這些人也是一個個真實的、會愛會恨、會喜悅會感動會傷心的人
我不知道大家對于蔡康永的印象是不是和我一樣,還停留在那檔至今也會被大家回味的「康熙」,所以蔡康永現(xiàn)在有一檔新的節(jié)目,我還挺意外的。
當然,還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談話對象會是孫儷。
孫儷,一位「大女主」,我為什么說她是大女主,因為在我印象中的她一直是大女主的角色,甄嬛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連我爸這種不常看電視劇的人,都把《甄嬛傳》看了三遍,在與蔡康永的對話中也聊到了這部劇。
但孫儷給到的回復有點出乎意料:我覺得是在捧我場。
她甚至說直到去年才意識到這部劇真的很火。我想了想,這可能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謙遜感吧。
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她曾因為自己的放松差點丟掉來之不易的機會,那次“到現(xiàn)在想起來還會冒冷汗”的經(jīng)歷,依舊能讓自己“患得患失”。
我在這次的對話中感受到孫儷所擁有的能量,是很多演員所沒有的,生活中的煙火氣。她可以是宮中的娘娘,也可以是照顧等等和小花的孫儷。蹲著聞留蘭香薄荷,用菜園子代表自己,這會是我們想象中的她來形容自己的方式嗎?并不會。
孫儷給我一種雖然我已經(jīng)是二孩媽了,但也正是這樣,我更需要活成我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時代所賦予的形象。
她說自己會在孩子面前崩潰大哭,孩子甚至還會遞上紙巾,這段好笑但也溫馨。成年人也會有情緒,不是當你步入社會就該為自己戴上面具,成為一個冷感的人。孫儷會在世俗所給予的條條框框中突破,女性心中真正的自由,直面自己年齡的衰老,如何定義世俗意義的好……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她,甚至可以說,孫儷還保持著對于這個世界的熱情與探索欲。
時代的齒輪不曾停止轉動,當“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我們是不是也很久沒有想過自己還會做什么了?是不是很久沒有去嘗試新鮮事物了?
孫儷喚起了我的過去,在這個“喪”文化盛行的時代,我們的想法都是被自己掩藏的,我們總想著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解,而忘記了自己還擁有去嘗試的勇氣。
所以如果我認識孫儷,我也會跟蔡康永一樣,逃難的時候帶上她
怎么不去訪訪市井小民,手工業(yè)者,孩子絕癥的父母,他們才是活對了。拍個戲種個菜就是活對了嗎。老蔡這種小眾,注定只能在小范圍活動,就像書架上的文藝區(qū)小品。更何況女人心海底針,蔡公主的心思怎樣,隔著一條海峽。內(nèi)娛還沒有覺醒,也不要被這樣的人假意深挖,賺的不過那點流量錢,別來騙我們的品味了。
實在太愛蔡康永,敏銳的觀察和高效的表達
孫儷和蔡康永的談話氛圍好輕松啊,這才是訪談節(jié)目該有的樣子
看了孫儷的一期 感覺鏡頭的切換有點晃 效果不是很好。就內(nèi)容而言,有點想挖的深刻一些,但是并沒有表達到那個深度,欠點火候的感覺。記住了兩個關鍵句,機遇真的很重要,還有生活的無常。還可以,做節(jié)目的初衷和挖潛的本意是比較正能量的。
挑著看了幾集。蔡康永竟然被許知遠比下去了,嘉賓有意思的就不多,訪談深度也欠缺,都是隨便聊聊,團隊的后期制作也不夠精細。
訪談該有的樣子,氣氛好,不尬聊,很松弛,喜歡這樣的康永哥和孫儷,談話中和孫儷有一些共鳴,比如吃健康的食物、直接溝通、表達情緒……康永的提問有深度,不做作,情商確實高,剛看一集,感覺很不錯,會追下去。
S唯粉表示,真的不用再說沒了蔡康永之后S只剩三板斧,事實證明沒了S蔡真的一無所有,選擇的幾個訪談對象都是自以為活得很正確很體面的人,問的問題都干干巴巴,還要不時插入蔡康永問問題的緣由和想法(觀眾真的不想聽),一副端著的知識分子相,看個電視還要被教育,真不如S麻辣犀利來得爽快,《姐姐好餓》《熙娣想聊》《小姐不熙娣》哪個不比這個好啊。
蔡康永與眾生的對話,水哥家太酷炫狂拽了。
看孫儷這集就打五星了。孫儷原來這么厲害哦,種菜,教孩子珍惜!這境界簡直了。太真實了,好喜歡。我們上海女人哈哈!
好好選嘉賓啊,要真誠、洞察、言之有物的藝人!
真誠,真實,真心
蔡康永的訪談水平參差不齊,采新海誠就很官方,沒什么代入感;采林志玲因為是熟人的關系,問出的問題水準高,有針對性,而且非常有趣;采水哥又是另一番樣子。不過整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一檔談話類綜藝。
聽康永哥說話真的太舒服了,孫儷的狀態(tài)也很自在,感覺大家都走到了人生新的階段有了不同的變化和體悟,非常喜歡這樣聊起來有趣的深度訪談節(jié)目。
一般般
蔡康永真的很會問問題,但是攝影風格真的讓人頭暈惡心。
主持人歷經(jīng)多年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了,他確實很適合這種節(jié)目,沒想到汪峰那期節(jié)目挺有內(nèi)容的,被娛樂化的汪峰卻是最游刃有余在創(chuàng)作與家庭方面出神入化地游走,從談話中感覺汪峰是有高級情商的人。
康永哥的風格就是很讓人舒服??發(fā)型不邋遢也不穿拖鞋,訪談有深度也接地氣,很睿智卻不會讓人有種“哦你是知識分子”的反感
主要聊普通人會遇到的困惑版十三邀
蔡康永不會講什么大道理,他真正做到了深深的話淺淺地說
i人狂喜的訪談類節(jié)目。鏡頭真的很暈哈。
尋找 活在當下的人 的立意不錯,但呈現(xiàn)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