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美好的回憶
其實按我現(xiàn)在的標(biāo)準(zhǔn),這部戲應(yīng)該沒那么高的評價,比較一般的劇情,但是是我童年最喜歡看的電影,真奇怪的人,年紀小小喜歡看一個夜總會的變遷~~
泰迪羅賓我一直覺得他是挺搞笑的,在這部戲我感受到一個過氣歌手延續(xù)自己的演藝事業(yè),培養(yǎng)自己的接班人,那首《不枉此生》,忘不了那個寂寞的背影~~
鄭嘉穎在里面最先不起眼,我最開始也覺得曹永廉比他搶眼,但他真的慢慢綻放自己的光芒,他在里面是一個十分完美的角色,對師傅的孝順,忠誠,對女孩子的專一深情,至今里面的那首《只愛你》仍是我的最愛之一(哈哈,最愛可以多個的)
鄭嘉穎-《只愛你》
長夜里剩我獨對,又是無盡空虛
心里此際暗淌淚,只怕增添你的困累
長夜里剩我獨唱,這未完成的歌
手里的吉它低和,高唱生命的交錯
想你知,心里有些感覺,是多么真摯,但不懂怎說出口
想你知,此生可碰上遇上,從未去妄想,能夢見已足夠
你是我,迷路里的方向,此身軀可替你受傷
還愿意樂意為你做世上一切事,心里感激你,但偏偏你未知
你是我,能面對的真相,笑聲于心里再回響
唯獨最害怕望見是你亮晶的眼淚,想你一生快樂想給你幸福,在我心深處……只愛你
最最喜歡的是場景是鄭嘉穎在最后的表白和搶唱,有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那件深藍色的毛衣,很好看~~~
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也許很少人看過,但在我的記憶里,就是那種很美好的感覺,夜總會的變遷,里面不同時代的歌曲也是一種感覺,似水年華,多少歲月輕描淡寫~~~
2 ) 像家穎一樣努力,感恩
一直覺得看電影是需要緣分的。就跟人一樣,剛好在那個moment遇見,就會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從初中開始就喜歡在晚上看電影,就算是沒有聲音,也看得津津有味!今晚,機緣巧合之下,剛好遇見這一部95年老作品,就被吸引了。第一個原因是泰迪羅賓,上一次重看了他的《奪寶奇兵》就對他的演技有深刻印象,像極了小惡魔,身高的缺陷掩蓋不了他身上的光芒!那種自信,得意,飽滿的人格氣質(zhì)!第二是鄭嘉穎,年輕的時候真好看,小鮮肉一枚,第三是故事背景,80-90年代的歌唱明星更替,特感興趣。第四故事本身,當(dāng)男主角讓愛給男二,男主角之后會怎樣。雖然沒有走出我想到的那個套路,但是對于男主角由不善言辭到打破自己,改變重生,甚至在公眾面前公開含蓄示愛。也很精彩??!最后一串氣球升上落下一大堆氣球很讓人驚喜,法子不怕舊,好一樣受。哈哈,看了一部好味的電影??,夠我回味很久了!
李蕙敏-梅艷芳,王馨平-鄧麗君,黎瑞恩-徐小鳳
時代曲、香江情。。。Teddy Robin當(dāng)年捧了一把還在做歌手的鄭嘉穎,可惜沒大紅,曹永康也是帥胚子(*^__^*)
由于聽到原聲帶,找來看的電影。大時代的故事交待得很清晰,卻過于倉促。不過,好歹也是個娛樂史的淺顯回顧。
我會說我小時候看過么…………
當(dāng)年看這部戲的時候,超愛鄭嘉穎
用三角戀講述了香港樂壇的幕后往事。 陳藝鳴適合走梁詠琪的路線,可惜很快銷聲匿跡。 曹永廉也不差,結(jié)果后面都沒有交代。
麗花皇宮的故事線,但是有歷史負擔(dān),開篇67,中間大家圍坐看電視上北京新聞抹眼淚,也是香港特色。對話調(diào)度和單人彈琴跳切現(xiàn)在看很簡陋。舞臺表演還是激動人心的,石榴姐真是帥帥帥帥!男女主角相擁的旋轉(zhuǎn)鏡頭,不知道是不是偷師92年的《保鏢》
香港樂壇小縮影,那時候覺得鄭嘉穎很帥,女主跟他差太多了
那個細路女就是將來的徐小鳳吧
鄭嘉穎和陳藝鳴真的很不錯哦,泰迪羅賓花心血捧他們了,鄭嘉穎連名字都沒換~ 想不到十五年前和現(xiàn)在的他看起來都那么帥,也算大器晚成了~ 劇情不錯,嘉穎也真的從丑小鴨完成蛻變,深情款款的演唱和告白迷死人了~ 歌曲也很不錯。港片也是九十年代真正出過精品啊。
泰迪羅賓導(dǎo)演的作品,鄭嘉穎與曹永聯(lián)主演,中間有一堆老戲骨客串!故事很流暢,鏡頭運用很熟練,唯一遺憾的是女主角不太亮,整個故事表達的元素太大,氣場未形成!
成套戲全係夜總會發(fā)生,泰迪羅賓不愧泰山北斗,節(jié)約成本方便拍攝,都驚觀眾悶噶,藝高人膽大,而串燒各時代金曲係背景下順理成章,聽出耳油,乘機串星-羅蘭姐鄭則士苑瓊丹大傻黎瑞恩李蕙敏文雋潘源良白露明谷德昭張堅庭陳輝虹楚原黃美祺王馨平朱威廉陳秀珠林華全陳國新U.RAY祖利亞白頭佬-只唱譚詠麟張學(xué)友黎明
《只愛你》蠻好聽的
仍是我最懷念的一曲舊情歌
拍的挺好的,應(yīng)該是從事娛樂圈的都應(yīng)該看看,不過不是我的口味
哈哈哈哈哈鄭嘉穎好帥,我小時候臉盲還以為他是李克勤
【百老匯香港影展】陰差陽錯看到了這部本不能在北京放映的影片。劇情跨度達30年,以香港一個夜總會的視角折射港樂發(fā)展時代變遷。段落轉(zhuǎn)場和兩男一女、忘恩負義的角色設(shè)定以當(dāng)今眼光看未免顯得稚嫩,但港樂情懷濃厚。(不知臺灣有沒有導(dǎo)演把現(xiàn)已沒落的“紅包場”歌廳拍成電影)畫面修復(fù)得不錯,能在北京銀幕上看到那5秒內(nèi)容,已是賺了
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恒。
2011.10.22總覺得香港的七八十年代和美國的五六十年代一樣,有種特別的魅力——純情的世俗,傷感的甜蜜,亂糟糟卻又滿是希望,世界那么不完美,他們卻如此快樂。電影本身的技巧也許現(xiàn)在已很難入人眼,但我喜歡這種味道。2014.02.02又看一遍。
歌算懷舊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