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齊齊,吃一餐飯。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以鐮倉為舞臺,由一場葬禮出發(fā),以一場葬禮結束,頗像侯孝賢臺式鄉(xiāng)愁片的處理手法。舞臺的主人公,是四位性格鮮明,卻各自散髮著良善光輝的可愛女性。連接起四姐妹的ダメ爸爸,雖未在劇中出現,卻又無處不在。
<圖片1>
四姐妹的戲難拍,吃飯的戲難拍,要拍多人吃飯的戲,那就更見功力。從事過影視製作的人都知道,監(jiān)視器可是個毫不客氣的傢伙。演員的表情在框框里被放大了,那些好的表演自然是不用說,但若是有一絲瑕疵,在監(jiān)視器中看起來,就像是放大了好幾倍那樣難堪。
<圖片2>
是枝挑戰(zhàn)「拍吃的」,在片中,用15場飲食的戲,串聯起了四姐妹的感情脈絡。
No.1 香田家 大姐 二姐 三姐 早餐
由二姐夜不歸宿為全片開場,一上來就將長澤所飾演的二姐大咧咧的真性情展露無遺(嗯,身材也是展露無遺)?;氐郊抑?,第一場的早餐戲,三姐妹的性格從各自的吃相、口白及姿態(tài)中展現。承擔了家裡實際上是「母親」角色的大姐,自然是一本正經的端著飯碗,一板一眼的認真進食。三姐是左撇子重口味(選男友口味也是蠻重的),吃飯喜歡扒飯。二姐則是在姐姐面前稍微收斂了一點,但又有著姐妹的微妙緊張感。
<圖片3>
No.2 去山形參加父親葬禮的火車上 二姐和三姐 隨車便當
交代了父母離異,父親有不倫戀情的劇情背景。
No.3 香田家 四姐妹 蕎麥麵
小妹すず搬來和三位同父異母的姐姐,新生活就要開始了。大姐堅持要現煮蕎麥面,在日本,吃蕎麥面往往有著祝福的含義,像是新年、喬遷等等,大姐用行動默默表示著自己對妹妹的歡迎。(三姐的怪咖男友在這場戲中也有出現)而初來乍到的小妹すず,則略顯得拘束。
<圖片5>
No.4 香田家 大姐和姨婆(樹木希林)牡丹餅
姨婆為了家中的新成員前來到訪,卻選擇了單獨和大姐交談。大姐在姨婆面前,才表現的像個晚輩那樣,賭氣的一口吃掉大半個牡丹餅。
<圖片6>
No.5 海貓食堂 小妹すず和二姐(還有一群足球隊的小夥伴) 定食
海貓食堂見證了街道的人事變化,經歷了香田家的變故,如今也接納了小妹すず。而すず也在慢慢融入新的環(huán)境,結交新的朋友,第一次擁有了除爸爸之外真正的家人。
<圖片7>
No.6 海邊餐廳 二姐和渣男友 米飯可樂殼
渣男心機婊,二姐傻白甜咯
<圖片8>
No.7 香田家 四姐妹 早餐
二姐睡過頭,急急忙忙加入了早餐,這樣的一天再平常不過了。すず漸漸在香田家真正「住」了下來,舉手投足都有「在家」的姿態(tài)。大姐還是一如既往的家教嚴苛。二姐出門前忘帶錢包折返後,又發(fā)現錢包已經在包中的小細節(jié),真實感(可愛感)爆棚。
<圖片9>
No. 8 椎名住所 大姐和戀人椎名 土豆色拉
大姐愛上了同在一間醫(yī)院工作的醫(yī)師椎名,對方不僅是個有婦之夫,還是個像淺野先生那樣沒用的ダメ男。處理兩性關係不夠決絕,但卻為人溫厚老實。大姐在為這頓晚餐買食材的時候,若有所思的神情,想必也是在為這段「不倫」關係困擾吧。
<圖片10>
No. 9 香田家 四姐妹 早餐
又到了香田家的早餐時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姐妹也吃了好多頓飯了,感情自然加深了不少。小妹すず已經開始幫忙佈置飯桌,和三位姐姐的相處也更加自然,小表情的流露也豐富了。
這場戲中,すず的撒謊,其實也是交代了她心中一直存在著的「爸爸的事情不太能和姐姐們說吧」困擾。
<圖片11>
No. 10 海貓食堂 二姐和課長(亮哥) 午餐定食
鋪墊了之後海貓食堂決定結束營業(yè)的故事背景,加上二宮阿姨的病已經初露端倪。二宮阿姨和弟弟之間的經濟糾紛,卻也反映出課長為人耿直的性格特點。二姐這次終於遇到了靠譜男!
<圖片12>
No. 11 山貓亭咖啡 すず和足球隊小夥伴(還有小男友) 沙丁魚幼子吐司
山貓亭咖啡是爸爸常去的店,沙丁魚幼子吐司也是すず和爸爸共同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塊記憶拼圖。這裡看出すず對爸爸的感情,平時在姐姐們面前其實是壓抑著的不敢表露。
No. 12 香田家(不算吃飯的)四姐妹 收梅子
香田家的家傳梅酒,串起了香田家的母系羈絆。
每年採摘梅子釀梅酒的活動,すず成為了今年的主力。無酒精的梅子飲料,是すず作為家裡一份子的表徵。
<圖片14>
No. 13 香田家(不算吃飯的)四姐妹 姨婆 離家出走多年的母親 冷飲時間
當年出走多年的母親重回家中,大姐自然是針鋒相對。吃個冷飲消消火吧。
<圖片15>
No. 14 香田家 すず和三姐 魚糕(魚竹輪)咖喱飯
ダメ媽媽為了省時間,開發(fā)出了海鮮咖喱飯(因為海鮮比較容易熟)。而外婆的版本,則是非常old school的魚竹輪海鮮飯。這裡すず向三姐坦言自己之前的謊言,第一次在香田三姐妹面前直抒胸臆。三姐作為三姐妹中,對ダメ爸爸印象最淺的女兒,也許也是讓すず略增安全感的傾訴對象吧。
<圖片16>
No. 15 香田家 (不算吃飯的)大姐和すず 梅酒時間
大姐多年來一直在家承擔「母親」的角色,照顧妹妹的飲食起居,負責承擔妹妹們教養(yǎng)的義務,大姐的童年,其實也是被「奪走了」。すず這邊,在父親臨終前盡心照顧,面對繼母的冷漠「被長大」,讓人心疼的兩姐妹,在香田家的緣廊下,逗趣打笑,徬彿找回了生命中缺失了的童真。
<圖片17>
劇中還有許多小細節(jié),像是二宮阿姨特地準備了的「竹夾魚南蠻燒」(南蠻燒是一種類似糖醋的調料手法)。各種配合季節(jié)更迭出現的「旬物」:紫陽花(花語是背叛喔)、櫻花、浴衣和花火等等?;仡^看片名,海街Diary(海街日記),想起幼時稚拙的暑假日記里,記錄的無非也是這些細碎的吃喝小事吧。
<圖片18>
家人,就是一起吃很多頓飯的人啊。
2 ) 《海街日記》有哪些有趣的設定?
影片中四姐妹的父親因為出軌,而造成家庭悲劇,讓大姐和小妹都失去了本該擁有的明媚童年。這是在影片中默認應該被譴責的行為。
有趣的是,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發(fā)現被父親出軌傷害最深的大姐,居然陷入了與已婚男同事的情感糾葛里。已婚男同事在感情上的當斷不斷,被二姐諷刺為和爸爸一樣懦弱無能的男人。而道德感超強的大姐,在一陣糾結過后也選擇了分手。
從這個情節(jié)中,我們不禁開始聯想,其實當年出軌的父親,也許并沒有那么十惡不赦,他也許也只是一個多情而軟弱的男人,在愛情的欲海里忘記了家庭和責任。
畢竟,是愛情啊~,是每個人都在憧憬的東西呢。
3 ) 原來梅子成熟多時,只是為了你的一醉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movie432,文末有二維碼噢~
在日本,有一個說法叫“物哀”,意思是為外部世界的萬事萬物,致上最深的感受。
它贊美了逝去生命的哀愁,比起枝頭的綠葉,更欣賞落葉的美。靈魂的哀傷,就像是對事物美感的表達。
Instagram 被墻了一年多,年輕人卻大致還記得,關于那些方格子照片,有種調色參數,叫日系風格。畫面干凈,簡潔,美好,以冷調,褪色和輕微過曝為主打。這類照片,與小清新保持了時間和心理上的距離,在濾鏡強度上,也不會侵犯到觀看者。
看到 《海街日記》 的青綠背景,你會聯系到這種色調,更會感慨,是枝裕和還是那個是枝裕和。這部電影繼續(xù)大咖配角亂入,過去作品的影子不斷重現。是枝自己的 《步履不?!?到 《奇跡》 ,河瀨直美到橋口亮輔。
日本到底有多少關于四姐妹的影視劇呢?從1965年西河克己《四姐妹的故事》開始,還有1983年市川昆《細雪》、1985年大林宣彥《姊妹坡》、1995年本田昌廣《四姐妹物語》,2003年森田芳光《宛如阿修羅》、2015年是枝裕和《海街日記》,日劇《四姐妹偵探團》《華和家四姐妹》,還有動畫片《若草四姐妹》……
從山形的森林到鐮倉的大海, 《海街日記》 講述一個關于接納、包容和生命恩澤的故事。閃閃發(fā)亮的,是少女的明眸,是灑進老房子的牛奶光,是性情不同但心心相印的姐妹情深,更是侯孝賢口中無從名之也難以歸類的吉光片羽。這種靈光閃爍,也被引申成聲音,像輕盈細碎的風鈴,炸天婦羅的滋滋聲,周而復始的列車經過,假裝敲門的咚咚咚。還有重逢的沙丁魚刺身味道,很久沒有體驗過的梅時雨,甚至是故意被隱去表現的一樹櫻花。
是枝裕和的影像世界,它不僅打通自己,也連接了同時代的導演,延續(xù)黃金時代的大師印記。更神奇的還有,對如今的中國影迷來說,他的電影,就是日本或日本的想象——你很難找到其他的替代者。
老房子生輝,靠的是人氣。四姐妹的出出入入,張羅收拾,令影像得以呼吸和流動,也讓這出少女漫畫加攝影寫真的家族故事真正成立。實際上,要把綾瀨遙、長澤雅美和夏帆拍得美,那很簡單。就像她們拍過的電影,再不然像開頭,就讓長澤雅美穿 bra ,秀個長腿。但在多數時候,尤其是那些近景特寫,是枝故意把她們拍得“沒有那么美”,淡妝,隨性還有些顯老。選角上,四人的年齡階差是完全成立的,如同那些標記身高的刻度,她們的生命,也成了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的現實存證。
《海街日記》 的鐮倉,看上去人很少,生活節(jié)奏緩慢,自帶了生活流逝和時間駐留的意味。十五年不見的父親,二十年前的一道菜式,五十五年的梅子樹。它們借助某種獨特的記憶形式,被留存了下來,寄托著后來者對先人的思慕與懷念。
青春明麗的調性,瑣碎日記的編排,電影想讓人物吵個架,都變成很難的一件事。要么迅速被打斷,要么事后被沖淡。連海貓食堂的老板娘,她對無賴弟弟的行為,沒有一句怨言,只是擱在心里頭,隨他去吧。
真要說這部片子有什么缺點,那大概是太輕太慢了,近乎理想,與世無爭。它用云淡風輕的方式,來講述悠然自得的故事。換前作 《如父如子》 ,故事太狗血。 《空氣人偶》 ,太重口。它是去了童趣的 《奇跡》 ,是抽身得更遠的 《步履不?!?。再往更早的,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又苦又沉,跟今天“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的模樣,全然不同。
不難想象 《海街日記》 的黑暗版本或中國版本。也許,并不是電影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離生活的樂趣太遠。一個剛被允許二胎和熱衷打小三的國度,如何去進入一個存在于電影當中的東方理想國。未婚,姐妹成群,不與父母居住,甚至還重復了上一輩的蹉跎故事。她們也會問大自然索取,但索取的東西,少之又少。待人處事都懂得感謝,愿意回報。就像有數據分析的,外國網友更喜歡在 Instagram 上給陌生人熱情點贊。這是禮貌,也是平凡的美德,太容易做到,卻好像是我們身邊所缺失的。
你大可說,就像小津的電影,從未發(fā)生于真實的日本社會。是枝裕和的故事,同樣不屬于今天的日本現實。但電影總有一種魔力,能夠帶我們審視周圍,遠離丑陋,去追求美好事物,向往新生活。
滿枝的青梅,如果你不摘它,就落在地上,自個腐爛。如果你貪圖嘗鮮,吃完了,恐怕也就吃完了。但在 《海街日記》 ,姐妹們的處理方式,延續(xù)了老一輩的做法。分給親鄰,用來釀酒。原來梅子成熟多時,只是為了你的一醉。
電影還多次出現葬禮儀式,這在日本電影里很常見。 《海街日記》 盡量去除了與悲慟有關的細節(jié),而是希望所有人能感謝生活,感受平凡事物的美好。總之就是,活著真好。至于死,我都記住了樹木希林勸架的那句話: 姐姐死了,真是太好了。
如果不是生死兩隔,對父親的記憶,以及家族的信念,小妹不會被接納,老房子也不會被保留。再說煙花和櫻花,這些東西確實短暫,但它們會重復出現,年復一年,出現在幾代人的生命當中,作為被延長和傳承的記憶,代代相傳,久存不逝。就像一組照片,就像這部電影。【刊于《中國新聞周刊》】
-------------------------------------------------------------------------------------------------
截圖掃碼,關注:MOViE木衛(wèi)(movie432)
4 ) 是枝裕和的短板
找時間看了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海街日記》,第一印象,對男人而言,這部電影簡直功德無量:演員涵蓋各階段美女,成熟女神凌賴瑤,長腿傻白甜美女長澤雅美,還有個中學生少女蘿莉。各種食品的特寫。日本的精致,山川河流海灘,美不勝收。食色都有了。故事也非常溫暖感人。姐妹情深啦,生死感悟啦,青春煩惱啦,熟女的煩惱啦.....不在話下。
然而這部電影看完,整體上讓人覺得失之煽情。和當年看《禮儀師奏鳴曲》一樣,當年《禮儀師奏鳴曲》拿了最佳外語片獎,然而那部片也是有點煽情過度的,但它選擇了一個取巧的題材。非常出彩。
在我看過的幾部是枝裕和里,最精彩的要數《步履不?!罚绦【?,看上去無甚意義,但卻回味悠長,如果以小津和山田洋次為參考,這算是枝裕和最接近大師們的一部作品,而《如父如子》和這部《海街日記》一樣,是成功的商業(yè)電影。
《步履不?!返木适怯跓o聲處聽驚雷,對西方而言,東方女人對自己感情的壓抑與釋放都是非常驚人的。夫妻之間,父子之間的矛盾與表現形式,既具世界性,又有東方特色。父親年輕時背妻出軌,妻子為了家庭和睦團員,隱忍負重,藏著這個秘密過了幾十年,壓抑了幾十年,直到兒女長大成人,丈夫已垂垂老矣,才曲折隱晦的發(fā)泄出來。而兒子對父親的叛逆,一直沒有得到和解。寥寥幾句的對白,張力十足。婆媳之間,母女之間,父子之間,是兩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選擇以及截然不同的生活。兒媳是一個離婚再嫁(并且?guī)е鴥鹤釉偌蓿┑呐?,女兒是個有點兒懶散,有點兒貪心的小市民。還有一個因為救人溺水身亡的未出場的長子。這其實是一個反映兩代沖突的電影,而日本的傳統文化在這種沖突中,緩慢的向前發(fā)展。
與之相比,山田洋次重拍的《東京家族》更高一籌。《海街日記》則因為故事設置太過TVB而令表現結果大打折扣,會令人覺得美好的不夠真實。如果說電影是造夢的,那這是一個美好的夢,無論生者還是死者,每個人都那么完美、自洽,姐妹一起看月亮,釀梅酒,炸天婦羅做咖喱飯,一起海灘漫步,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但生活不是美夢,如果我相信它是真實的因而被打動,那怎么解釋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并不是每個死亡都像櫻花凋謝一樣美好而令人惋惜。
未出場的父親因為善良,不能拒絕而出軌,導致了家庭破裂,而承擔起整個家的大姐,也愛上已婚的同事。不可否認,這種設置和《步履不?!芬粯忧擅疃挥猩钜猓侵υ:偷膶а葜?,似乎朝著一個平庸的方向越走越遠了。
然而,我還是強烈推薦這部《海街日記》,原因只有一個:實在是太好看啦,大姐凌賴瑤的堅韌,二姐,長-直-雅-美 (sorry,長澤雅美)的單純,善良,宅女老三,還有小妹妹,每個都不同,每個都是不同年齡段的美。日本的櫻花美景自然不在話下,那間溫暖古樸的傳統老屋(和《步履不?!分谐霈F的那個家好像)。
事實上,你很少在日本電影里看到,或者,感到骯臟和丑陋,哪怕是像《新宿事件》這種開幕就發(fā)生在下水道,以大城市為背景,包含黑幫火拼的血腥電影中。也是滿目整潔。更無須說那些日本的鄉(xiāng)村,真是隨意舉鏡,滿目美景,一點也不夸張。這部電影中,鐮倉這個海邊的小鎮(zhèn),幽靜恬然,每天一班,只有一節(jié)車廂的火車隆隆開過來,上落一兩個乘客,再卡塔卡塔的開走。陽光灑滿了窄窄的鐵路滿山的綠樹和飛舞的櫻花。
5 ) 不需要男人的天堂
臨海古都鐮倉,順山而成的小鎮(zhèn),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干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外婆去世后,外孫女們繼承了這棟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房子。過早擔負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綾瀨遙 飾),盡心盡力的照顧著兩個妹妹佳乃(長澤雅美 飾)、千佳(夏帆 飾)健康成長。這一天,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到姐妹手中。她們結伴而行參加了父親的葬禮,并且結識了從未謀面的異母妹妹淺野鈴(廣瀨絲絲 飾)。許是血緣中的親近之感,幸在臨行前邀請鈴搬來鐮倉同住。未過多久,抱著對姐姐們的憧憬,鈴邁入了父親曾經生活過的房子。四季流轉,姐妹們的故事悄然上演……
本質上還是一個狗血到完全不感冒的故事,但僅這三個鏡頭就想給四星,畫面細膩唯美!
奮力上坡迎面而來的櫻花,沾在少女的頭發(fā)上然后吹走;把海上小船照得忽明忽暗的花火;庭院里四個穿浴衣的姑娘組成整個夏天。攝影美,四季美,日常美,女性美。四個姐妹,一棟老屋,這是不需要男人的烏托邦。
6 ) 只需要一個字,美
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想法的,我覺得最美的一個場景就是玲坐在自行車后座上,閉著眼在櫻花“隧道”穿行的那段,景美人美心情美~
同樣還很美的就是最后四個人在海邊,聊著天,打打鬧鬧。
還有四個人穿著浴衣在院子里放煙花那段也很美~
另外綾瀨遙和長澤雅美是之前就覺得很美了,這部影片讓我又發(fā)現了廣瀨絲絲的美,特別耐看,而且不管是穿開頭的校服,日常的衣服,浴衣,甚至球服,都有一種特別好看的感覺~
推薦在平靜的心境下看~
一開始以為是個《飲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兩部電影的三姐妹還真有點性格的對應性。但看到后來,我認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根本不是講家庭,而是講時間的綿延。外婆釀下的梅子酒、外公種下的梅子樹、外婆的咖喱魚餅、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貓食堂的竹莢魚菜譜、爸爸的沙丁魚蓋飯,人對于綿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于這些穿透了時間的味道、氣味。人都會長大、都會老去、都會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會成為五十歲的老太婆,再溫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樓空的一天。但因為我們還能感知到這種時間的綿延,所以人生才沒那么孤獨和冰冷。
舒服貼心,又一次洗心洗肺的日式熏陶,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舍得不結束,希望溫煦克制的家長里短連續(xù)劇一樣演下去,像鐮倉的風物,憑海臨風百年不變。四姐妹,四千金,大姐沉穩(wěn)傳統,二姐活潑開放,三姐怪咖自在,小妹靈動早慧,融洽呼吸,各得其美。起始于葬禮,有點回到《步履不?!窔庀⒘?。
平庸?!遠了的先不說,就是和被捧上天的上一部《如父如子》比,這部也明明更有味道,根本舍不得它結束。年度十佳
我簡直沒有辦法不給五顆星
太棒啦,看得心都徹底軟掉了。放入復刷名單。
在這部電影里你能找到所有你喜歡日本原因:美食、美景、美人、溫情人際等。但正因此,電影里所搭建那個終將逝去世界是與真正現實缺乏關聯的。以那個社會觀察家的高度來要求是枝裕和,這部作品無疑是甜膩而又平庸,堆砌日本情調式商業(yè)元素。但好在是枝細膩筆法都在,所以一定舒心好看。
“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工夫的” 淡淡的日本家庭片。只需微笑和淡然,便可解開心結。
是枝裕和永遠我的菜啊,暖暖慢慢的,有點悲傷有點小高潮卻不會改變太多,攝影臺詞配樂節(jié)奏都扎實的要命,沒見過寫異母姐妹寫的這么棒的,夏帆的咖喱,MA醬的長腿啤酒,奶遙的情婦輪回與母性逆轉,當然還有小妹,那個最像成人的人,看得人數次落淚。#戛納電影節(jié)#
簡單、干凈、溫暖、治愈,海邊的風與陽光,又一部是枝裕和親情劇。難得的大牌云集,雖然在導演最近幾部作品里,算平庸的,卻也足夠感人與回味,何況,還有一群養(yǎng)眼的妹子
“有些電影驚心動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電影,而有些電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訴你這是生活?!?/p>
實在太喜歡這類一條直線的日本電影了,沒有棱角,連偶爾的小矛盾看起來都很溫情,但卻足以讓人回味。平淡的講述生活,又美好的不像現實生活。ps.日本姑娘吃東西的鏡頭可以治療心情抑郁~
把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拍得美,是一件太簡單的事——譬如開頭。但在多數時候,是枝裕和故意讓她們顯得沒有那么美,與那座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緊密粘合。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反正打開二十秒,后面就停不下來,不想快進不想暫停更不會想關掉。說很平淡很無聊的,開什么國際玩笑啊。
不能以過去的眼光去看是枝裕和了,發(fā)行從藝術院線到東寶,五十多歲的是枝裕和才第一次拍攝人氣女優(yōu)主演映畫,一來還是四個,“壓力”確實不小。電影雖然劇本和剪輯上都有些問題,但“女優(yōu)美,長腿美,鐮倉美,日料美,生活美”可以掩蓋了這些問題。四姐妹幾乎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年度推薦!
總覺得一種日式情趣壓倒了電影本身
多么溫柔的海浪,都舍不得打濕衣襟。
美好生活的范本,即便父母離異工作受挫感情不順,回到小小的家依然灑掃庭除洗衣做飯,把日子過得云淡風輕波瀾不驚。該爬山爬山,該騎車騎車,該賞花賞花,看春櫻夏帆秋楓冬雪,保持房間窗明幾凈內心清潔澄澈。舍不得結束的一部電影,想看著四姐妹一起繼續(xù)生活下去。
人世間沒有比女孩子更美好的了 以前想來世要當個男孩 可以沒有拘束 現在想來 無論來幾世 永遠想做女孩子 一切的溫柔美好都為女孩子留下
是枝裕和依舊干凈細膩的日?;L格。仲夏,煙火,梅子酒,沙丁魚,貼窗花的推拉門,四人的暖爐桌,櫻花匯成的隧道,火車經過的小鎮(zhèn),梅雨時節(jié)走過的階梯,沙灘上的腳印,最后所有溫柔雋永的情感都堆積成隨著海風輕輕拍打過來的海浪。真想也這樣過好自己的生活。
波瀾不驚的生活表面,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洶涌的。即使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依然能感到美麗的東西是美的。大和民族深入骨髓的物哀情結,在大熒幕上絮絮叨叨上演了這么多年,還是能一次又一次讓人莫名其妙地落淚。
是枝裕和真是快夠到了小津的境界了啊…各種一招一式都是滿滿的小津味道(所以這次干脆在鐮倉了么)…這個故事明明是個甜美版/長大版的[無人知曉],就是沒黑化,大叔拍治愈系糖水片都這么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