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人公歐陽翎,是一個純情女孩,對愛情堅韌執(zhí)著,同時也比較保守,堅持要把自己的第一次留在新婚之夜。她有個男朋友,兩人已經訂婚,可歐陽翎還在猶豫要不要嫁給他。閨蜜問她,沒想好為什么就答應求婚,歐陽翎說是因為寂寞。
寂寞,是每個人的一種感覺,大概就是寂寥,有些落寞吧。寂寥,是因為孤單,身邊沒人陪伴,落寞是沒人在意,特別是自己喜歡的人的在意。
因為寂寞,有人選擇結婚。這樣的婚姻是不牢靠的。當有一天,寂寞不在,或者說,有了更好的解決寂寞的方法,人們就會背離婚姻,或逃避婚姻,就會對彼此不負責任。
婚姻就像一座大廈,愛情就是地基。地基可以不是很深,但是一定要有。有了愛情這個地基,兩人一起努力建設,婚姻才會越來越牢固。
故事的男主人公周銘遠,是一家公司老板,有妻有子,生活富足。兩人初次相遇是因為一場大雨。周銘遠匆忙中將歐陽翎撞倒,并冒雨為其買藥包扎,細心負責的態(tài)度,歐陽翎有些感動。 兩人再次相遇是在一個島上。周銘遠去出差,歐陽翎是去散心,兩人入住同一家酒店。湊巧的是,兩人先后去了酒店樓下的酒吧,并在鄰桌就坐。一點小意外,歐陽翎的衣服濕了,周銘遠用手絹幫她擦干。兩人回到各自房間,歐陽翎把手絹洗好給周銘遠送過來,恰好周銘遠因為無聊點了一瓶酒。兩杯過后,歐陽翎提出要回房間。走到門口時,歐陽翎對周銘遠說,只要你說一聲,我就留下來。周銘遠抬手撫摸歐陽翎的臉,她們擁抱在一起,周銘遠對歐陽翎說,我愛你。 這一句“我愛你”,有多少真心,包含多少責任,我不得而知。不過,這太草率了。簡直成了上床的完美借口。 可把愛當借口,是對愛的褻瀆。 愛,是對一個人或物很強烈的、深刻的情感。愛就要付出,愛就要負責任。那一晚,周銘遠想到這些了嗎,作為一個成熟的中年男人,怎么就能這么輕易的把“愛”字說出口呢?大概是酒精的迷醉,加上寂寞,愛字脫口而出,似乎這樣,后面的事情就能順理成章,事后自己也能心安理得了。 歐陽翎呢,也許是被周銘遠的成熟魅力所吸引,瞬間愛上了他,心甘情愿的交出了自己的第一次。 故事中的兩人在一起,只是因為寂寞,和愛情基本無關。如果一定要扯到“愛”上,那就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不負責任。愛,太沉重,它象征著某種承諾,也意味著要付出。 寂寞就直說寂寞好了,何必非要說愛呢?
片名錯了。應為:從欲望到偏執(zhí)
楊若兮在里面演的就是一變態(tài),無語~
優(yōu)先
還行,陳建斌挺帥的
中學租碟看的,很現實的情感劇,尺度在國產劇里算比較大的,記得有個角色(好像是還珠里演簫劍的那個?)患勃起障礙。
情節(jié)劇模式,很普通,但也沒什么槽點,就是意外和偶然事件太多,編織痕跡重,這是情節(jié)劇通病。那十年,我覺得國產劇是有個小高峰的,兼顧了一部分藝術性和社會性,表演也都很在線,對觀眾負責,沒什么可指摘的。電視劇應該承擔社會倫理功能,也需要有價值判斷,最好有點教育作用。這三點,這部劇還是達到了。今天價值觀念更加多元,但也非常混亂,時下的國產劇沒能在這一點上有更多作為,我覺得甚至有倒退趨勢。
這部劇簡介很長
估計能看下去的人還是蠻少的
最近刷到,和自己的故事很像。就是女人不能太偏執(zhí),一旦偏執(zhí)就失去理智走火入魔。男人就那么回事吧,認識現實,放棄幻想。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
好像是膠片機拍的,表達人物心態(tài),比現在平均水平高很多??偙г宫F在主人公沒個性,這戲太火大,未婚夫真的白死了,女主太爛,道德感極致缺失,一邊跟朋友說要去死,一邊跟有家庭的男主說愛他別無所求。至少男主有糾結過程,但也是出軌,就這女主嘔了,所有的事都怪別人,還搞著備胎。當初也挺捧楊若兮,沒紅跟觀眾緣有關,她演的還不錯,但演技很一般尤其是哭戲很費勁
這部劇太寫實了。那時候的陳建斌老師好青澀,但是演技已經不俗了。把婚外情對家庭的傷害演繹得真實仿佛真的經歷過一樣,16集里中年喪子之痛的那種崩潰,一夜情的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找到了自己父母家里來鬧的那種羞恥感熱辣辣的男人掛不住面了的感覺,陳建斌老師演繹了一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渣男"周銘遠!
愛情是要用我們的一生去體驗
這是一個一夜情引發(fā)的悲劇。男人可以在這件事上收放自如,女人很難,很容易把上床時男人逢場作戲說的我愛你當了真。即便有了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雄性的那種征服欲也無可阻擋的讓他出軌了。總之,他玩兒假的,她當真了,這就是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