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村里電影院的RBG首映,這是一部講述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的紀錄片,觀眾多為女性,也有一些白發(fā)蒼蒼的伴侶相伴而來?;匚逗蟾杏|有三。
1) 在一個公司可以因為女人懷孕而合法解雇之、女人貸款必須有老公簽字的年代,RBG和那個年代的女性們一起身體力行,推進女性的生育自主權、投票權、男女同工同酬的法案,推動了????的平權運動,進而將女性從男性附屬品的身份解放出來。其中一個鰥夫vs美國社保局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一個男子失去老婆后,想領取過去只有單身媽媽才能拿到的養(yǎng)孩補助金,卻遭社保局以他為男性為由拒絕。RBG幫助這位男子打贏了官司,也闡述了在社會中以性別為區(qū)別對待的理由,不僅會對女人造成傷害,也對同樣對男人造成了傷害,進一步為廢除含性別歧視的法案法規(guī)提供了先例支持。聯(lián)想到《東京女子圖鑒》中女主在Gucci的女上司安奈所言“我們這一代收了多少苦才換來男女平等的!”,我們今天可以握在手中的開明與自由,皆離不開如今或已人至中年、或已白發(fā)蒼蒼的先輩們之對抗與爭取????。
2) RBG有個很支持她的老公Martin,兩人大學相識畢業(yè)是同行。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他:你會給她什么建議嗎?注意這里其實是挖了一個坑:作為當年大學法律專業(yè)里唯一一枚女性,RBG不僅在找工作的時候面對了很多艱難,也要面對外人對其業(yè)務水準是否不如男性的質(zhì)疑。這時候亦為名律師的她老公想了一下微微一笑:正如她不會給我如何做飯的建議,我也不會給她如何做一個律師的建議。
開始并不理解一個有女權傾向的紀錄片,為何把如此多的鏡頭給了Martin,后來影片以多個例子詮釋了此用意。Martin于家庭中共同分擔撫育子女的任務,于公眾場合上多次言語維護,最后于她身后的法庭聽眾席上見證了RBG坐上大法官的位置。RBG的成功離不開個人學霸式的努力、順應社會思潮的選擇,更離不開她老公于內(nèi)心對她的理解與尊重,于行動上對她事業(yè)的支持,于靈魂上的真誠守護。RBG的成功離不開Martin——不是來自一個男人給予一個女人,因所處社會環(huán)境而余出的性別優(yōu)勢上的“引導”和“庇護”,而是源于兩個勢均力敵、心靈平等的人的彼此扶持與成就。
3) RBG現(xiàn)今已快90歲了,一生中戰(zhàn)勝過兩次癌癥,從不缺席一天的工作。紀錄片中她還在健身房里積極鍛煉(器械與非器械),言語風趣幽默,她看到電視臺里對自己的模仿秀后哈哈大笑;她戴著標志性nerdy圓框眼鏡和各種收藏的假領子的樣子,登上了T恤衫的印花、替換了臉的流行元素、以及人們身上的tattoo。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媒體與年輕人捧她為superhero般的icon不僅是因為她先驅(qū)者的身份,大概也因為她給出了一個女人,或者說一個人這輩子可以如何活的新定義吧。
看到豆瓣短評里,有人說紀錄片拍得比較簡短,如果想了解rbg的偉大之處應該看「紐約客」寫的那篇profile。但是短評里附上的鏈接已經(jīng)失效,文章也是15年寫的太久遠了。于是在網(wǎng)上找到原文搬運到影評里了,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
轉(zhuǎn)載自《紐約客》//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3/03/11/heavyweight-ruth-bader-ginsburg作者:Jeffrey Toobin | 翻譯:淡豹
這個月,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就要滿八十歲了(文章作于2013年3月)。金斯伯格以斟酌寡言著稱,但這其實有點令人意外,因為在目前的最高法院諸位法官中,她恰巧在訴訟方面最有成就。首席大法官小約翰·格洛佛·羅伯茨在成為法官前,比金斯伯格辯護過更多最高法院的案子,但他所處理的案件的重要性遠不及金斯伯格。在七十年代,金斯伯格辯護過最高法院歷史上幾個最重要的女性權利方面的案子,她私下里略帶躊躇的慎思作風并未阻止她面對最高法院的法官席,奮力推動女性權利。在那些日子里,金斯伯格就是先鋒。1976年,43歲,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的她,在最高法院作完整辯護,當時的首席法官沃倫·厄爾·伯格介紹她時,因為搞不清稱呼方式而結(jié)巴了——“巴德夫人?還是金斯伯格夫人?”女性律師在那個時代還是稀罕事,更不必說冠雙姓的女律師了。也是這同一個案件中,在辯護后期,波特·斯圖爾特法官犯了類似的錯誤,稱她為“巴德夫人”。
在那個階段,當她有一次與女學生同去法庭時,她們極力主張她該堅持讓法官們用“女士”而不是“夫人”稱呼她。這個不以婚姻狀態(tài)稱呼女性的方式在當時剛出現(xiàn)不久。金斯伯格告訴我她對學生的回答:“我決定不在稱呼方式上大驚小怪。就稱呼方式辯論,那并非我出庭的原因?!彼回炞院烙谧约簩Α澳膱稣谈摯颉钡呐袛嗔?。(她贏得了1976年那個案子,她在最高法院辯護還辯護了另外五個案件,并贏了其中四個)積極推動變革的她當時占據(jù)了天時,她將關于女性權利的案件帶到最高法院面前時,最高法院恰恰愿意作出對她那一方有利的裁決。
作為法官,她面對的時機則不是太好。今年是她在克林頓總統(tǒng)提名下獲得最高法院法官職位的第二十年。這期間最高法院始終由保守派控制,這種情況下,她在很多最重要的案件中都是異議分子,少數(shù)派。在2010年約翰·保羅·史蒂文斯大法官退休后,金斯伯格已成為法院自由派四人幫中最年長的一位(另外三位分別是斯蒂芬·布雷耶、索尼婭·索托馬約爾、和艾蕾娜·卡根)。她比史蒂文斯大法官更有力地將四位法官團結(jié)在一起,讓自由派發(fā)出一致的聲音,尤其在他們持異議時。去年,金斯伯格為最高法院對《平價醫(yī)療法案》的歷史性判決,寫下了恐怕是她職業(yè)生涯中最有力量的一份意見書。她認為該法案符合憲法,是國會在憲法的貿(mào)易條款下合理行使權力;她的解釋和贊成是響亮的辯護,讓這一任政府獲得權威依據(jù),得以在社會福利問題上立法。
然而,如今公眾最關心的是金斯伯格的年紀。在她即將八十歲的這一年(2013年),每個人都在猜她預備什么時候從最高法院退休。
一
最高法院法官可以從史密森尼博物館的藝術品收藏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擺放在辦公室。大多數(shù)法官的藝術選擇都安全、容易預見,例如選往屆法官的肖像,不然就是風景畫。吉爾伯特·斯圖爾特為喬治·華盛頓畫的一副肖像最近從安東寧·斯卡利亞大法官的房間轉(zhuǎn)移到了約翰·羅伯茨大法官那里。金斯伯格則不然。她喜好簡潔的現(xiàn)代派藝術,例如上世紀中葉美國畫家本·卡寧漢和馬克斯·韋伯的作品。她最喜歡的一幅來自于約瑟夫·艾伯斯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向正方形致敬》,幾年前,史密森尼博物館收回她辦公室中那幅去巡展,她就從同一系列中又挑了另外一幅。
魯斯·巴德并不是在精致的藝術品味中長大的。她在大蕭條最深重的時候生于紐約的布魯克林,父親是個毛皮販子(你能想像,大蕭條時買毛皮的人相當有限),母親西莉亞·巴德則因癌癥一直纏綿病榻,去世于魯斯高中畢業(yè)的前夜。魯斯讀了康奈爾大學,在那里遇見了比她年長一歲的馬丁·金斯伯格(朋友稱他為馬蒂),二人在她大學畢業(yè)后結(jié)婚,那是1954年。
結(jié)婚五十年時,金斯伯格法官在最高法院為她各個階段的法律助理辦了一場聚會。當眾人聚緊,她丈夫走向她,雙臂將她擁起,在她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在她后背上粘上一張紙,上書“女王殿下”。和魯斯不同,去世于2010年的馬蒂愛社交,好開玩笑,很擅長烹飪。他也是位很有成就的律師?!巴ǔ6颊J為他是這個國家最優(yōu)秀的稅務律師”,哥倫比亞特區(qū)巡回法庭法官勞倫斯·西伯曼表示。馬蒂常常將自己的職業(yè)角色形容為,“我將職業(yè)生涯中不成比例的巨大部分,貢獻給了幫助理應富有的人免于將財產(chǎn)交至窮人和受欺壓者手中這項事業(yè)?!痹诙嘶槎Y前,未來婆婆給了魯斯下面這項建議,她后來經(jīng)常向別人講起,“每個好婚姻的前提都是,你得偶爾裝聾賣傻?!敝v起這段軼事時,魯斯有時會加上一句,“在最高法院,也是一樣?!?/p>
離開康奈爾后——對馬蒂來說,也包括離開軍隊后,他就是在俄克拉荷馬的一個軍事基地,跟著烹飪指南書學會做法國菜的——兩人一起入讀哈佛法學院。那幾年相當艱苦。他們邊完成要求極高的學業(yè),邊照顧襁褓中的女兒簡(主要是魯斯),之后馬蒂又診斷出睪丸癌。他康復了,畢業(yè)了,兩人搬去紐約,他加入Weil Gotshal & Manges事務所。第二個孩子詹姆斯于1965年出生。
魯斯的法學院第三年學業(yè)是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完成的。哈佛時任法學院院長拒絕授予她學位,雖然她大多數(shù)課程完成于哈佛,因此她算作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yè)生。此后的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包括金斯伯格目前在最高法院的同事艾蕾娜·卡根法官,曾提出希望糾正這一錯誤?!榜R蒂總建議我拒絕,”金斯伯格告訴我,“不如等學校授予我榮譽學位?!边@在2011年成為現(xiàn)實,和她同時接受榮譽學位的另一位是普拉西多·多明戈。金斯伯格對歌劇的熱愛幾乎和對法律的熱愛一樣深厚。在學位授予儀式上,多明戈為法官驟然高歌一支夜曲,記錄這一幕的照片至今都擺在金斯伯格辦公室的壁爐架上?!澳鞘俏疑凶蠲篮玫臅r刻之一”,她說。
雖然于1959年畢業(yè)時,金斯伯格在同年法學院學生中成績最優(yōu)秀,她卻連一項工作機會都沒有得到。七年后,同為女性的桑德拉·戴·奧康納大法官在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畢業(yè)時,也面臨同樣的處境。金斯伯格拼命找工作,一位欣賞她的教授杰拉德·岡瑟幾乎是逼迫曼哈頓一位聯(lián)邦法官愛德華·帕米瑞雇傭了她?!皩嬖V那位法官,假如他不給我一次機會,他就再也不會把任何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生推薦給他了”,金斯伯格回憶。之后,金斯伯格開始為第一個工作項目學習瑞典的民事訴訟法,為此她學會了瑞典語。她在紐瓦克的羅格斯大學法學院教訴訟法,于1969年獲得終身教職。
二
在流行文化想象中,六十年代是自由派的年月,尤其在厄爾·沃倫擔任首席大法官的高等法院。在這種想象里,“反動勢力”是到七十年代才掌握大勢的,以沃倫·伯格在1969年成為首席大法官為開端。但是,假如將女性主義問題納入考慮,趨勢則恰好相反。沃倫法庭在民權問題上持自由主義立場,卻對女性權利充滿敵意。在1961年,佛羅里達州立法,使參與陪審團成為男性公民的法定義務,卻不包括女性公民。那年的晚些時候,在Hoyt v. Florida一案中,最高法院的法官們?nèi)w通過了一個全部由男性組成的陪審團作出的裁決,宣判一個被控謀殺她丈夫的佛羅里達女人有罪。根據(jù)這些法官的說法,佛羅里達州對女性公民的陪審團義務作區(qū)別對待,是因為“女性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我認為,他們在歧視女性時,根本不覺得自己在歧視女性,”金斯伯格這樣評價沃倫時代的法庭?!澳切┤苏J為自己是好丈夫好父親,他們不認為女性遇到的那些障礙算是歧視。他們真的打心眼里相信那種‘保護性觀念’,也就是說,對男性和女性的區(qū)別對待是一種對女性的福利,是保護女性的舉措。當時的社會進步還沒有巨大到足夠撼動最高法院立場的程度?!敝?,是社會進步帶來了最高法院的進步?!澳钦橇甏c七十年代之交時發(fā)生的事?!?/p>
這個觀點看起來普通,其實卻充滿爭議。在金斯伯格服務于最高法院的這些年中,占主導地位的法律理論是原旨主義,這種理論認為應當按《憲法》在18世紀制訂時的涵義來理解它。斯卡利亞大法官是這一派別的主要理論家,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憲法》已死”,也就是說,它的涵義不應當隨時間改變。
我問金斯伯格是否真有人認為《憲法》只具備它于1787年時的涵義。
“沒有人真的徹底那樣認為——沒有人,即使是我親愛的同事,你知道,”她這樣指代斯卡利亞大法官?!跋胂霘埲痰摹⒉怀R姷男塘P吧,去威廉斯堡的監(jiān)牢看看。我們再也不把人囚禁在畜棚里了。對今天任何人來說,抽誰二十鞭子、或者因為哪個人偷了一匹馬就吊死他,這都算是殘忍的、不常見的刑罰?!彼^續(xù)說,“我認為在一個意義上,我也可以算作是原旨主義者:我認為憲法應當保持制訂它的那些偉人的期望,即它應當能隨時間流逝,始終葆有治理的效力。當年,那些偉人所期望的正是如此,他們希望它可以為政府提供一個能夠長期存續(xù)的工具?!?/p>
我問,她的這一取向是否會給予法官隨當下政治的時局變幻來解釋憲法的權力。
“《獨立宣言》的作者本人蓄奴,然而這篇宣言是最偉大的呼吁平等的作品,”金斯伯格回答。她相信,在今天,托馬斯·杰斐遜會說,“平等觀念需要隨社會變遷而逐步進步,我們屬于普通法傳統(tǒng)。就像正當法律程序的觀念隨商法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之后便出現(xiàn)了人人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的觀念?!?/p>
三
在七十年代,作為教授和律師的金斯伯格將精力奉獻于證明“《憲法》根本未死”。她努力勸說坐在最高法院審判席上的那九位男性,在歷史上第一次認定應依據(jù)第十四修正案中的下述條款,禁止基于性別的歧視,而不僅是禁止種族歧視:“沒有任何一州可以否認... 人人都有平等地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為達到這一目標,她首先從薩莉·瑞德的案件入手。
瑞德生活在愛達荷州,是位以照料殘疾人為業(yè)的單身母親。在1967年3月29日,她十多歲的兒子斯基普在探訪他父親西斯爾時,用一把來福槍開槍自殺。薩莉?qū)λ劳鲈蛴兴鶓岩?,因為西斯爾申請獲得兒子的保險政策賠付。斯基普死后,薩莉申請由自己而非西斯爾成為他財產(chǎn)的管理人。愛達荷法院否決了她的要求,基于一條州法律的規(guī)定:在此類爭端處理中,“必須男性優(yōu)先,而非女性?!?/p>
這時,金斯伯格是女性運動在法律領域內(nèi)的領袖,尤其當她于1972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第一位獲得終身教職的女性之后。她聯(lián)合她人,創(chuàng)辦了第一份探討女性問題的法律評論雜志《女性權利法律報道》,并合作編纂了關于這一問題的第一本案例書。同樣在1972年,她在美國公民自由聯(lián)盟聯(lián)合創(chuàng)立了女性權利項目。當薩莉·瑞德的案件到達最高法院時,金斯伯格主動要求為此案寫案情摘要。
“近年來,在美國產(chǎn)生了一種對女性地位的新的評價,”這份摘要陳明,“在兼由男女兩性別組成的女性主義者推動下,法庭和立法部門已經(jīng)開始認可女性的如下要求:她們要求在“人”的類別中獲得完整成員權,有資格獲得正當法律程序所保證的生命與自由權利,以及平等的法律保護?!弊罡叻ㄔ喝w法官在瑞德案中立場一致,首席大法官代表全體法官為案件寫下意見,推翻了愛達荷法條,認為其“正是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所禁止的那種武斷的法律選擇。”換言之,性別歧視是違憲的。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的教授蘇珊·德勒·羅斯也曾在那一時期作為律師參與性別歧視案件,她如此評價金斯伯格,“她使最高法院有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從對性別歧視毫不插手——而且還帶著種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性別問題——到一種新的最高法院,一項接著一項地否定對兩性作出區(qū)別對待的法律”。
從瑞德案的先例開始,金斯伯格開始以對兩性作出區(qū)別對待的政府條例為靶子,處理一系列案件。這個過程很符合金斯伯格的個性:審慎、一步接一步。金斯伯格認為,與其一次性地要求最高法院判處一切區(qū)別對待男女兩性的法律法規(guī)為違法,不如一項項地輪流處理這些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金斯伯格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秘書當時負責為她用打字機打出案情摘要,這位秘書給了她重要的建議?!澳菚r,我在處理這些性歧視案件(sex-discrimination),我的秘書說,‘我看到所有這些一頁一頁的案情,看到的就是性,性,性的字眼。那些法官都是男人,他們讀到這些案情時的聯(lián)想,恐怕不會是你希望他們所想到的。’”金斯伯格回憶道。因此,她把使用的術語從“性歧視”改成了“性別歧視”(gender discrimination)。
金斯伯格的當事人也經(jīng)常是男性。她盡量挑選那些事實驚人,甚至帶有一定悲劇性的判例案件。斯蒂芬·維森菲爾德是一位鰥夫,他做教師的妻子死于難產(chǎn),而孩子存活下來。斯蒂芬希望獨力撫養(yǎng)兒子長大,因此申請了他妻子社會安全政策下的“幸存方福利”。寡婦自動獲得此項福利,但鰥夫則不然,他們必須充分說明,在妻子在世時,他們的生活依賴于妻子的收入。斯蒂芬無法證明這一點。金斯伯格將斯蒂芬的案件帶去最高法院,于1975年又贏得了一次全體一致通過的勝利。
在整個七十年代,最高法院從未像對待種族歧視那樣,將所有金斯伯格代理的性別歧視案例總結(jié)到一起作出裁決,一次性地禁止性別歧視。在1982年,金斯伯格支持的“平等權利修正案”未獲通過。在實用的意義上,尤其是從現(xiàn)在回望,缺乏這“最終一擊”并沒有造成太大區(qū)別。“她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令立法者意識到,他們再也不可以制訂任何在男女兩性之間劃出差異的法律。”蘇珊·德勒·羅斯說。
1980年,金斯伯格受吉米·卡特總統(tǒng)任命,成為哥倫比亞特區(qū)巡回法院法官,丈夫馬蒂也前往華盛頓,擔任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教授,同時在華盛頓的Fried Frank事務所執(zhí)業(yè)?!拔业母改赶嗷浹a,”詹姆斯·金斯伯格告訴我,“父親是外向的那位,派對上挑起活躍氣氛的那位,負責下廚的那位。母親明顯安靜很多,更少表露感情。他們在一起真是合適。在這樣一個家庭中長大,令我小時候沒有意識到在那時父母雙方都工作還是很少見的事。人們總會問我父親的職業(yè),我那時很疑惑為什么他們不問我我母親的職業(yè)又是什么。在他們婚姻的初期,母親因父親而去了紐約,后來,則是父親隨她去了華盛頓?!闭材匪埂そ鹚共裨谥ゼ痈鐒?chuàng)立并運營一個非盈利性的古典音樂廠牌,簡·金斯伯格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任法學教授(她與約翰·羅伯茨法官曾是《哈佛法律評論》編輯同事)。
“是否生育孩子的決定是女性生命的中心議題,事關她的幸福和尊嚴?!?/p>
人們大多認為,金斯伯格走馬上任成為法官后,會成為自由派的吹鼓手,尤其因為,她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qū)巡回法院其時正在兩極分化的意識形態(tài)下激烈爭斗。但結(jié)果并非如此。在她任職于特區(qū)巡回法院的十三年間,她與斯卡利亞法官、羅伯特·博克等保守派同事關系親睦?!疤貐^(qū)巡回法院令我驚異的一點就在于,她與其它法官相互往來、保持友誼,雖然她與他們明顯有難以相互同意之處?!彼沟傥摹たɡ剂兴颊f。如今已是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的他,在金斯伯格任特區(qū)巡回法院法官時,擔任她的法律助理,他當時參與創(chuàng)立了一個保守派律師組織“聯(lián)邦黨人協(xié)會”。更重要的是,金斯伯格在特區(qū)巡回法院時發(fā)表的法律意見,并不是一系列強烈的自由派看法?!八且晃黄胀ǚǖ牧椫髁x者”,卡拉布列思表示,“她認為在任何情況下,法院都不應該走得太極端?!?/p>
金斯伯格作為法官的審慎,在她1992年在紐約大學法學院著名的麥迪遜演講中,表達得頗為清楚。演講中她質(zhì)疑了美國法律史中一個具有婦女權利問題上里程碑式意義的案件,Roe v. Wade案。這一案件于1973年判決,當時正是金斯伯格經(jīng)常將案件帶到最高法院法官面前之時。雖然她支持墮胎權,但她對法院判決Roe v. Wade案的方式有極大保留意見。
Roe案的案情關鍵在于判定一項得克薩斯州法律究竟是否違憲。這項法律禁止一切除母親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之外的墮胎。哈里·布萊克門法官代表最高法院給出的判決意見大大超出了德州法律的范圍,基本相當于宣布一切禁止孕早期墮胎的法律為違憲。金斯伯格在演講中說,這一判決制造了“一個涵蓋同類問題的體系,用一套法則替換了其時生效的每一個州的法律。”
金斯伯格認為,只有那條德州法律應當被取消?!八謱徤鳎菒鄣旅伞げ四莻€意義上的保守派,絕不是威廉·布倫南或瑟古德·馬歇爾的風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亞馬爾·格林說,“她從根本上不相信大規(guī)模的社會變革應當來自于法庭。”
她堅持,Roe v. Wade案中法官本不應頒布概括性的判決,而應像法官對待她呈堂的有關女性權利的案件那樣處理。金斯伯格這樣評價法官對待后類案件的方式的意義:“法院實質(zhì)上開啟了一個與政府的政治分支的對話。從本質(zhì)上講,法庭指導了國會和國家立法——想想古代人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吧?!痹谒约旱陌讣?,“最高法院的意見謹慎,它沒有去推進宏大的哲學立論。你或許可以說,法官把球踢了回去,踢到立法者那一側(cè)場地,讓其時的政治力量可以在另一側(cè)球場施展力量,處理問題?!毕喾?,Roe v. Wade案的處理方式“無法開啟與立法者的對話”。
四
本月晚些時候【注:指2013年三月】,最高法院將聽證兩起與同性婚姻有關的案件。在第一起中,法官需要考察《婚姻保護法案》是否符合憲法,正是該法案使即便在宣布同性婚姻合法的州,聯(lián)邦政府都不能認可同性婚姻。在第二起中,法官將裁決加里福尼亞州禁止同性婚姻的“第八號提案”。這些案件為最高法院提供了一系列不同尋常地寬廣的選擇可能性,使它可以決定是否要回避憲法性的問題,但是,加州提案問題尤其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裁決可能會令婚姻平等在美國每一個州實現(xiàn)。
金斯伯格在麥迪遜演講中表達出的對Roe v. Wade案處理方式的意見,明顯表示她沒有興趣作出一個使對同性婚姻的權利對五十個州皆能適用的裁決。就像七十年代美國在墮胎權問題上的進步一樣,同性婚姻問題在各州的政治過程中都正在取得堅實進展。目前已有九個州允許同性結(jié)婚,今年年內(nèi)有更多州可望加入這一行列。在金斯伯格看來,Roe v. Wade案的判決反而阻止了各州在墮胎權問題上取得的堅實的逐步政治勝利,為反對墮胎權的斗士打了強心針。她在演講中說,“圍繞著那一驚人的裁決,反墮胎運動反而更有組織性地聯(lián)合,聲音也更大,取得了相當程度的勝利,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將立法趨勢推向了相反的方向?!鳖愃频兀谕曰橐錾细爬ㄐ赃^強的統(tǒng)一裁決也可能反而會給同性婚姻者的反對者強射一支腎上腺素。但是,假若沒有這樣的統(tǒng)一裁決,不少州確實也可能永遠都不允許同性婚姻。實際上,若不是Roe v. Wade案,有些州到今天都可能會堅持禁止墮胎。
作為法官,金斯伯格有義務在像同性婚姻或同性戀權利問題這樣的公共事務上不采取一般的公開立場。當我詢問她,作為法官的她是否批準過具體的同性婚姻婚禮時,她回答“沒有”,但解釋了原因:“我想沒有人會來邀請我們批準,恰恰因為我們處理那些案件;同性戀平權運動中沒有人想讓最高法院的法官冒可能會受到批評或面臨公眾要求撤換法官的風險——我想這是沒有人來問過我的原因?!?/p>
那么,如果有人來問你,你會主持一場同性婚禮嗎?
“為什么不?”
五
最高法院的法官獲得影響力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是因為運氣好,屬于正贏得關鍵案件勝利的意識形態(tài)陣營;如今,塞繆爾·艾里托法官符合這一情況。也有人屬于多數(shù)派,但利用這一位置寫下單獨的法律意見,以敦促法院在類似的情形下將步子邁得更大;如今,斯卡利亞法官與克拉倫斯·托馬斯法官是這種角色。也有人堅決地持有異議,布倫南與馬歇爾兩位法官在他們職業(yè)生涯的末期正是這樣的少數(shù)派?;蛟S最值得向往的是“搖擺法官”的角色,這個人可以控制案件的結(jié)果,獲得寫下關鍵的多數(shù)派意見的機會。奧康納法官,以及后來的安東尼·肯尼迪法官都是熱忱的搖擺一族。
所有這些標簽,沒有一個能拿來注解金斯伯格。實際上,她作為“女權運動中的瑟古德·馬歇爾法官”的名聲比她作為最高法院法官的名聲還要響。馬歇爾在進入最高法院后,也面對著和如今的金斯伯格相同的問題——這里的成員太多保守派。但是,與馬歇爾不同,金斯伯格是以克制而非憤怒來應對這一難題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亞馬爾·格林認為,“她將自己視為法院一員,一個有特定的治理功能的機構(gòu)中的成員,而不是像斯卡利亞或托馬斯兩位法官那樣在任何案件中都將自己當成自由的行動者。”
但是金斯伯格的挫敗感每一年都更加強烈。她與已去世的前任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很合得來。在1996年的United States v. Virginia一案中,倫奎斯特邀請她寫下了她法官生涯中最重要的多數(shù)派意見,她在意見中要求弗吉尼亞軍校招收女生,再一次確認她在二十年前作為律師時的論點?!拔沂窒矚g前首席大法官”,金斯伯格告訴我。而至于他的繼任者,羅伯茨首席大法官,金斯伯格則給出了一個相當模糊的肯定:“在面對公眾問題上,我認為目前的首席大法官非常擅長與公眾建立關系,他需要在不同的公開場合發(fā)表五到十分鐘的演說,而在這些場合,他的發(fā)言總是正確的。”
法官之間友誼的深淺可能是個不太重要的問題。他們各自獨立作出判斷。他們并不對投票作交易。他們在相互表示尊敬的問題上幾乎向來毫無紕漏。他們很少在法庭之外一起度過私人時間。金斯伯格和斯卡利亞兩位法官都是歌劇愛好者,很多人將這兩位法官當成親密好友,二人的家庭也經(jīng)常一起慶祝新年夜。但實際上,在最高法院的崇高廳堂之外,這兩位法官的關系也只能稱得上友好。
金斯伯格用一種溫暖的語氣談起與她經(jīng)歷了同一代女性斗爭的奧康納法官。其實,金斯伯格視奧康納的離開(以及艾里托法官的上任)為如今這個最高法院的轉(zhuǎn)折點?!白詮奈业竭_最高法院,最大的變化就是奧康納的離去,”她告訴我?!凹偃缒憧纯此x開后我們的選票情況,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五:四的情況下,當我是那四分之一時,我都本應是五分之一——假如她沒有離開?!?/p>
金斯伯格在最高法院的影響力也可能受到她與肯尼迪法官目前不太和諧的關系的限制,肯尼迪恰好在當下影響力巨大。他意見書的寫作風格花團錦簇,略嫌散漫,修辭性極強;而金斯伯格的風格精確、論斷窄而具體、有時甚至流于枯燥。像她的前同事戴維·蘇特爾法官一樣,她也驕傲于自己即使在異議情況下都能禮貌地對待同事,但是肯尼迪的意見有時能讓她至為憤怒。在Gonzales v. Carhart (2007)中,最高法院以5:4維持了聯(lián)邦對所謂“部分生產(chǎn)”墮胎的禁止令。肯尼迪在意見書中寫道,“雖然我們未能找到衡量此現(xiàn)象的可靠數(shù)據(jù),但以下看法看來無懈可擊,即,在決定對她們曾創(chuàng)造并維持其生存的嬰兒作墮胎后,一些女性會為此決定而后悔?!痹谒漠愖h中,金斯伯格寫下她的看法,她認為肯尼迪援引了“一個陳舊過時又顯然毫無根據(jù)的說法:實施墮胎的女性會后悔自己的決定,因此會經(jīng)歷‘嚴重抑郁和自尊喪失感’。這種思維方式展現(xiàn)的是關于女性在家庭中和憲法下的地位的一種古老觀念,這種觀念早應垮臺?!痹谒c我的一次談話中,金斯伯格說她認為肯尼迪在此案中的意見簡直是“恐怖”。
即便如此,金斯伯格也沒能贏得大部分同事的支持。在過去五年中,她寫下的異議意見比任何其它法官都多。想到這一點,下面的情況或許就理所當然——她作為法官取得的最大勝利,是來自于一起她輸?shù)舻陌讣?/p>
六
莉莉·萊德貝特1938年生,在阿拉巴馬一個沒有自來水的房子中長大。快要40歲時,她在固特異輪胎廠位于阿拉巴馬加茲登市的工廠中獲得了一份工作。一年年過去,她逐漸提升為區(qū)域經(jīng)理,這是一個大多都由男性持有的職位。1998年,她快要退休了,然而她收到一個匿名條子,從中得知原來她一直以來的工資都低于同等職位的男性。萊德貝特每月收入3727美元,而收入最低的男性區(qū)域經(jīng)理都能拿到4286美元,最高收入的男性區(qū)域經(jīng)理每個月能有5236美元。
“這是她那一代有工作的女性幾乎每一位都經(jīng)歷過的故事,我離那一代也并不遠,”金斯伯格告訴我。“她擔任的是在她之前基本由男性獨享的職務。她得到了工作,經(jīng)常在工作中受到各種各樣的攻擊。但是她總是盡量不把船撞沉,努力維護大局?!比R德貝特最終還是把船撞沉了——她起訴了固特異公司。在官司之后,陪審團判決她應當收到三百八十萬美元的賠償。固特異上訴,案件一路到達最高法院。
2007年5月,在5:4的投票下,最高法院否決了萊德貝特的案件。依據(jù)1964年通過的《公民權利法案》第七條,對薪酬歧視的索賠需要在侵害發(fā)生之日180天內(nèi)上訴。萊德貝特的索賠則可以回溯到許多年前。艾里托法官為最高法院寫的意見稱,因為萊德貝特沒有在收到每一張工資支票的180天內(nèi)要求索賠,她的案件受限于成文法的條例。
金斯伯格代表自由派四人組寫下了異議意見,認為在萊德貝特甚至不知道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薪水的情況下,她無法在180天內(nèi)提交申請?!胺ㄍ纯躺暾埖膱猿质呛雎粤诵匠昶缫曋械某R娨兀汗べY差別經(jīng)常以小數(shù)額累積的形式發(fā)生,正如萊德貝特案件中這樣,這使得對歧視存在的懷疑,只有經(jīng)歷相當?shù)臅r間后,才逐漸增長;更何況,雇主往往向雇員隱瞞雇員薪酬與他人薪酬的比較的信息?!泵苄髮W法學院教授塞繆爾·巴根斯托思在萊德貝特案件前曾為金斯伯格擔任法律助理,他說,“所有人都說這是個有關性別歧視的案件,那確實是金斯伯格法律生涯的重心,但是,對她而言這也是一個有關訴訟時效問題的案件——關于聯(lián)邦訴訟規(guī)則的案件,她對這方面的關注不比對性別歧視的關注少?!?/p>
金斯伯格沒有停留在這里。她知道只有一個方法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對萊德貝特的不公正對待上,而那個方法絕不是晦澀的法律分析。在大多數(shù)案件中,持異議的法官只將自己的異議意見成文,交由法律秘書存檔。而當大法官希望人們注意其抗議時,大法官則在庭上將異議意見宣讀出來。金斯伯格很少這樣做,一年她都未必會這樣做一次。但是在萊德貝特案件中,她作出了甚至更特殊的回應。她不僅在庭上宣讀異議意見,而且用非專業(yè)的日常語言重寫了她的意見。她說,“隨著法庭宣讀出《公民權利法案》第七條,萊德貝特過去每一張數(shù)額不夠的薪水支票都得到了原諒,更別提所有那些累積起來導致她的薪水比其它所有男性區(qū)域經(jīng)理都低的一系列決定?!?/p>
之后,金斯伯格采用了她最關鍵的抗議策略。她認為,在國會已經(jīng)通過了《法案》第七條的情況下,最高法院在萊德貝特案件中對這條法律作的法律解釋是拙劣的。這在歷史上也曾經(jīng)發(fā)生過——金斯伯格說,“在1991年,國會通過了一條公民權利法案,實質(zhì)上宣布這一最高法院此前類似關于該問題的限制為無效?!?1991年的法案中,國會彌補了最高法院在一系列判斷錯誤的決議中造成的損失。如今,國會需要再次挽回最高法院的錯誤了?!敖裉?,球又被踢回了國會那邊,”金斯伯格總結(jié)道,“正如在1991年,立法機構(gòu)有理由去注意到并修正本法院對第七條法案過分狹窄的讀解一樣?!?/p>
這恰恰正是她十五年前在麥迪遜講座中所倡導的那種法官與立法者之間的對話。這次,是國會,而不是法院,需要領導政治變革領域內(nèi)的斗爭。
在那時,萊德貝特案件還幾乎沒有知名度。但是金斯伯格通過戲劇性地邀請國會來推翻她同事的決定,將這一問題放置在了國家議程上。此時,民主黨人剛剛再度獲得國會控制權,民主黨內(nèi)的總統(tǒng)提名也熱烈地戰(zhàn)事初起。民主黨內(nèi)的總統(tǒng)候選人們贊成金斯伯格改變法律的想法。共和黨人在布什任期的最后階段試圖阻礙這一改變,但是當巴拉克·奧巴馬成為總統(tǒng),新國會通過了使萊德貝特案件判決實質(zhì)上為無效的立法,該法律成為奧巴馬擔任總統(tǒng)后簽署的第一條法律。金斯伯格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裝裱起來的2009年《莉莉·萊德貝特公平酬勞法》的復制品。這是一份來自總統(tǒng)的禮物,奧巴馬在上面寫了這樣一句話:“感謝您為創(chuàng)造一個更平等、更公平的社會而做的工作?!?/p>
七
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的教授與一些受邀的客人一起,在今年早些時候舉辦了一場聚會,慶賀首位“馬丁·D·金斯伯格稅法教授講席”教授人選就職。聚會時,同樣在喬治城大學教授稅法的史蒂芬·B·庫恩教授在介紹中,稱金斯伯格為“公司稅務方面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專家”,并說他對稅務規(guī)則的闡釋“恐怕比美國最高法院的聲明還要權威——在此向他妻子金斯伯格法官致以歉意?!?/p>
首位持有此教授席位的是丹尼爾·哈爾波因。在他講話后,金斯伯格法官作了一場事前未經(jīng)安排的發(fā)言,解釋這一教授席位設立的過程。她首先說明,馬蒂他自己一定不會像當天的諸位發(fā)言人那么高地評價自己的成就?!叭绻约簛碇v,他大概會說他在康奈爾讀大學時專修高爾夫球,而且是他那一年級成績最差的學生之一。之后他進了哈佛法學院,在那里他成績好得多了,因為哈佛沒有高爾夫球隊?!?/p>
金斯伯格解釋道,商人羅斯·佩羅曾是和馬蒂關系最好的客戶之一。她回憶,為紀念她丈夫的長期服務,“羅斯說,我想捐贈一個馬丁·D·金斯伯格教授講席。你來挑所學校吧?!倍煞蝰R蒂回答,“噢羅斯,你要知道,在我們的宗教里,命名這件事只能等人死之后。”
馬蒂和魯斯拖拖拉拉,總決定不下來應該在哪所學校設立這一由佩羅捐資的教授講席?!拔覀冇X得有一點點難辦,直到羅斯說,‘你們花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那算了,我去奧羅-羅伯特大學設一個得了?!沁@刺激了馬蒂,他不假思索地喊了出來,‘喬治城!我希望馬丁·D·金斯伯格教授講席設在喬治城大學!”
“馬蒂是個極為優(yōu)秀的人,持有最高的道德和倫理標準,”佩羅告訴我。在佩羅將他的公司電子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公司(EDS)賣給通用電器的過程中,馬蒂給了他重要的建議,在其后幫助佩羅脫離不愉快的公司合并時,馬蒂也幫助他省下了一大筆錢。多年來,佩羅也逐漸地對魯斯·金斯伯格十分了解。佩羅說,“他們實在是驚人的一對,當你想想他們各自有怎樣的才智。但是他們真正的獻身是對彼此?!?/p>
馬丁的私人執(zhí)業(yè)十分成功。金斯伯格是目前所有最高法院法官中最富有的,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丈夫。根據(jù)她2011年公開披露的財產(chǎn)報表,她的身價在一千萬美元到四百五十萬美元之間。在二人位于水門的寓所,他們經(jīng)常舉辦晚宴,馬蒂負責烹調(diào)。他以一位稅務律師的精確對待廚藝。他撰寫過一份法式面包的食譜,長達1300多字,包括這樣的描述“面團的自分解有發(fā)生的可能,這將使面團吸收水分,并使正處于膨脹過程中的面筋松解,此過程完成后,則應開始揉面流程?!倍a(chǎn)品則是... “三只較小的法棍”。
馬蒂不可思議的快樂性格貫穿了他一生中與各式各樣健康問題的不斷搏斗。在2005年前后,他感覺到越來越難以忍受的后背疼痛。最終,醫(yī)生在他脊柱旁發(fā)現(xiàn)了腫瘤。2010年六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院,醫(yī)生告訴魯斯他們已束手無策。她告訴我,“我到達醫(yī)院,領他回家的那天,我拉開他病床旁邊的一個抽屜,那里有個黃色便箋本?!瘪R蒂在本子上給她寫了一封信:
“2010年,六月十七日
我最親愛的魯斯,
你是我一生中愛的惟一的人。除了(也許吧)父母,孩子,孩子的孩子以外。幾乎自從五十六年前我們在康奈爾第一次相遇的那天起,我就一直佩服你,愛你。
能夠看著你一路在法律世界中走到最高峰,這是我怎樣的幸運!
從現(xiàn)在開始到六月二十五日,我都會在約翰·霍普金斯醫(yī)療中心。我想,從現(xiàn)在到那時之間,我將很努力地思考我剩余的健康和人生,去想一想,是否總地來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我應該作出決定的時候:是繼續(xù)堅持,還是承認在生命質(zhì)量的損失下,我不如從生命中告退。我希望假如我消極怠工,你仍能支持我,但我也懂得你可能不會支持我的決定。我對你的愛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減少。
馬蒂”
馬蒂于六月二十七日在家中去世,那是個星期天。次日早晨,金斯伯格法官回到了最高法院審判席上,在法庭開庭期限的最后一天宣讀了法律意見?!澳鞘且驗轳R蒂也會希望我那樣做,”她告訴我。
八
“父親死后,我們很為母親擔憂。她可能會只以果醬和奶酪維生。你想,過去做菜的人一直是他?!焙啞そ鹚共窀嬖V我們。因此,現(xiàn)在她每月回華盛頓一次,為母親烹飪好足夠吃幾個星期的食物,把食物分在每頓一份的小盒里,塞滿母親的冰箱。自馬蒂去世以來,金斯伯格的社交和旅行日程表也幾乎填滿了。“她和馬蒂在一起時,他總是更有活力的那個。她通常坐在一旁,”美國國家廣播電臺法律事務通訊員妮娜·圖登堡從七十年代起就認識金斯伯格,以她為采訪對象,也成為了她的朋友:“她在心里一定知道自己不能光依賴他,她現(xiàn)在更需要積極地參與社交。她比以前更主動了。假如你邀請她一起吃晚餐,她會來的。她比以前更多參與和法律無關的談話?!?/p>
上個月,金斯伯格的“半母?!惫鸫髮W法學院為她舉辦了一場長達一天的活動,其高潮是為她舉行的晚餐典禮。(菜譜來自于馬蒂的食譜編纂成的一本書,《最高廚師》,它是在他去世后由最高法院法官的配偶們在安·艾里托夫人的領導下編成的。)金斯伯格照舊向?qū)W生們談起事業(yè)與家庭兩全的生活的諸多好處。
“人們常說,如果你要爬到樹的最頂端就必須犧牲家庭,聽到這種話時我總是很煩,”她對我說?!八麄冋f你看艾蕾娜·卡根法官,索妮婭·索托馬約爾法官?!保ㄟ@兩位法官未婚、無子)“那么,奧康納法官可怎么講?她有三個兒子。而我有簡和詹姆斯?!痹诠疬@全天的慶?;顒又?,法學院院長瑪莎·米諾謹慎地談起金斯伯格在最高法院任職的這二十年。很明顯,金斯伯格不希望這個場合成為她的告別辭。但是,她的年齡仍然是個問題,她何時離開最高法院成了隱然回蕩于整個儀式的一個問號,就像她最近出席一切公眾場合時那樣。
因為金斯伯格的清瘦和嬌小,她長期以來都看起來略顯虛弱。上下樓時,她通常需要他人攙扶。在最高法院的公眾活動中,她通常扶著斯蒂芬·布雷耶法官的手臂。1999年,金斯伯格因結(jié)腸癌接受治療。(奧康納法官在八十年代曾患乳腺癌,她根據(jù)經(jīng)驗建議金斯伯格將化療都安排在星期五,這樣就來得及用周末時間休整,準備下一周的口頭辯論。兩位女法官都從未告假過一天。)2009年,金斯伯格又因早期胰腺癌接受了手術,這次,她照樣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辯論。
話雖這樣講,金斯伯格衰弱的外表以及她的病史,或許不能表現(xiàn)她實際的健康情況?!霸谖一冀Y(jié)腸癌后,馬蒂說,‘你必須找個私人教練’。他說我當時就像剛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放出來一樣,”她告訴我。因此,過去這十多年間,她在最高法院小小的底樓健身房隨健身教練訓練。最近,布雷耶法官也開始使用金斯伯格用的一臺健身儀器,她可以調(diào)到第六檔,而他只能用第五檔??ǜü俸徒鹚共竦慕∩斫叹毷峭晃?,當年輕的卡根法官艱難地與15磅啞鈴作戰(zhàn)時,教練會說,“加油!金斯伯格法官輕輕松松就可以舉15磅!”
在口頭辯論中,金斯伯格仍然是最活躍的提問者之一。實際上,根據(jù)喬治城大學厄夫·戈斯坦恩收集的數(shù)據(jù),在22%的的情況下,第一個問題都是由金斯伯格問出的,這比她任何一位同事都多。她也有辦公效率極高的聲譽。每一年,最高法院最先公布的幾乎都是她的意見。
但是,她的退休時間仍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她還會任職多久?“只要我還可以全副馬力工作,”她告訴我?!澳莻€時刻總會到來的,但不會是今年。我這個年齡的人永遠都沒法預測未來。但是,只要我覺得我還能足夠發(fā)光發(fā)熱,我就會工作。我想明年也沒問題。在那之后,誰知道?”
有時候,金斯伯格會表明她愿意與她的法律偶像路易斯·布蘭戴斯服務相同的時間。布蘭戴斯是在82歲退休的,“對,有時候我會說,布蘭戴斯接受任命的年紀和我差不多,他六十歲進入法院,待了大約二十二三年。所以我說,我期待至少也工作那么久?;蛘呶視f,至少得等約瑟夫·艾伯斯那幅畫回來?!?/p>
金斯伯格在退休時間上謹慎地不愿給出細節(jié)(艾伯斯那幅畫最近已經(jīng)歸還給她了),這掩蔽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今,最高法院的力量由五位共和黨總統(tǒng)任命的法官和四位民主黨法官分割。在共和黨法官中,肯尼迪是惟一一位支持墮胎權的。哈佛法學院教授蘭道爾·肯尼迪(他并未參加那場哈佛為金斯伯格舉辦的典禮),在《新共和》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尖銳而讀者極廣的文章,在其中他敦促金斯伯格(以及74歲的布雷耶法官)在奧巴馬仍持有總統(tǒng)職務時退休。“我非常尊敬這二位法官”,肯尼迪告訴我,“但最高法院法官的職位如此重要,又是一項政治職位。法官必須對目前的政治情況極其敏感,才能使自己的法律遺產(chǎn)得到完整保留。冒險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都是生命有限的人類,而最高法院法官必須對此有充分意識?!?/p>
我問金斯伯格,對她來說,當政總統(tǒng)所屬的黨派是否是她決定退休時間的一項因素。“我想,對我們每個人,這都是因素,”她回答。
金斯伯格對奧巴馬明顯的好感似乎在她的考量中有其權重。詹姆斯·金斯伯格早在奧巴馬還在芝加哥時就關注著他,甚至在奧巴馬于2004年成為參議員之前,詹姆斯就提醒母親注意奧巴馬的政治事業(yè)。當最高法院為參議員舉辦晚宴時,金斯伯格提出希望安排奧巴馬與她坐在同一張餐桌。(米歇爾·奧巴馬也參加了那場宴會,當時她告訴金斯伯格,她同意丈夫參選議員的條件是,“那他得戒煙”。)自那時起,總統(tǒng)就經(jīng)常對金斯伯格有特別對待。當他在2009年就職典禮前禮節(jié)性地拜訪最高法院時,安東尼·肯尼迪法官邀請他在法院最高一層的健身房一起打籃球,奧巴馬回答,“我不知道我成不成,我聽說金斯伯格法官投籃技巧高超?!痹?011年白宮舉辦的年度光明節(jié)慶祝活動中,奧巴馬提到,“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在這里,我們對她的到來極為激動。她是我最喜愛的人之一。我在心中為金斯伯格法官留有一個小小的柔軟角落?!痹诮鹚共褶k公室里,她在自己與多明戈的合影旁擺放的是一幅奧巴馬在一次國情咨文演講上擁抱她的照片。
在哈佛那場漫長的全天慶?;顒雍螅鹚共瘳F(xiàn)出明顯的倦意。她當天一早從華盛頓飛去哈佛,參加了一堂民權課程后,與法學院的女性教授共進午餐,其后在五百個學生與教授面前作答問(其間她不得不暫時告退一次,去接一個最高法院打來的緊急電話)。之后是那場晚宴,包括一位年輕歌劇演員的表演,法學院院長米諾的演講,以及四位她的前法律助理的講話。最后是金斯伯格自己發(fā)言。慶典結(jié)束,她還有工作要做。
據(jù)美聯(lián)社24日報道,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有關墮胎權的裁決,結(jié)束了近50年來對墮胎的憲法保護。
當?shù)貢r間6月2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南?!づ迓逦鳎∟ancy Pelosi)發(fā)布措辭激烈的聲明,她在聲明中:“民主黨人會繼續(xù)為將‘羅伊訴韋德案’(的裁決)寫入法律而進行不懈斗爭。”她說:“由于特朗普、米奇·麥康奈爾、共和黨和他們在最高法院的絕對多數(shù),今天的美國婦女比他們的母親擁有更少的自由?!迸迓逦鬟€強調(diào):“但不要忘記,婦女和所有美國人的權利將在今年11月的投票中被決定?!?/p>
這里是2022年6月25日,魔幻的世界,各種魔幻的事情在上演。
“臭名昭著”的ruth bader rinsberg何以使得有人愿意為她撰寫書籍與拍攝紀錄片。作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她到底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為什么她成為了美國法律的象征與精神,這些問題的答案無法僅僅從一部紀錄片中予以獲取,但是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在關于女權、法律的價值與家庭的意義方面產(chǎn)生了一些思考。 RBG作為康奈爾大學畢業(yè)的女性,在她那個年代是非常特殊而了不起的,在她們的學院里加上她一共有九名女性,其他一百多人全部是男性,除了人數(shù)上的劣勢,在獎學金、就業(yè)等各個領域她處處受限,然而作為女權斗士她從來沒有放棄。僅僅從外表來看,她很溫柔并且安靜,但她的內(nèi)核卻是強大的,作為推動美國女性法律地位不斷上升的女法官,她用自己的專業(yè)、堅持、權威為美國女性開辟出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毫不夸張的說,沒有她的努力和勇氣,美國女性的平權之路不會走得這么順利。時至今日,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nèi),女權運動一直在進行,包括譴責性侵女性的運動me too也在做著各類宣傳,然而,在平權的路上女性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至于女權的概念,我個人的理解是,它并不是要徹底顛覆男權社會,而是要顛覆人們的認知,從而使女性可以擁有與男性一樣的社會地位,并不是只有女性才可以投身女權運動,可以說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男性也加入了女權運動。人類的文明走到了一定階段,它要求或者它必然帶來人與人之間追求平等的欲望,所以未來女性的地位會進一步得到提升。RBG不僅僅為女權而斗爭,她也為任何一個不公平的、不公正的案件中的受害人而斗爭,并且八十多歲的她為了繼續(xù)在美國最高院任職而進行健身活動,這是令人倍受鼓舞的事情。 作為法律人,RBG用法律的手段,通過深刻而準確闡釋法律的價值來為每一個她經(jīng)手的案件的弱勢一方(受損失一方)爭取權力。法律的核心價值就在于追求公平與正義,這兩個是最為重要的,至于其他價值必須為公平正義讓步。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如果為了追求效率而犧牲了公平正義,這斷然是得不償失的。法律條款雖然不能輕易變更,但法官卻必須用公平正義作為價值取向從而去解釋法律,運用法律。法官與法律條款之間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關系,要是誰以為法官只是生搬硬套法律條款的人,那顯然他不了解法官的工作。一個法官,她不僅僅是專業(yè)法律人,同時她也應該是了解人性并且懷有憐憫之心的人,法律雖然總是帶著無情的面具,然而法官卻應該以公平正義為導向,帶著悲憫之心去維護弱勢一方的權利。當然,我明白,在這個階段,追求這樣的效果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我相信未來在法治思維與法律權威的引領下,我們會迎來更加公平與正義的社會。 RBG最幸運的不是成為美國最高院法官,而是在康奈爾大學時遇到她的終身伴侶。她的丈夫,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稅務律師,不僅僅愛她,并且把她當做與自己一樣出色的法律人來看待,他接受她所有的一切,并且始終以她為榮。在她被任命為大法官時,他為了支持她的事業(yè)而主動辭去紐約的工作隨她搬遷到了華盛頓。他們互相尊重與愛護,彼此價值觀一致,并且都全心全意為家庭付出,這種家庭理念使得他們的孩子也擁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我個人認為大多數(shù)出色的人物背后必然有一個或者強大或者緊密團結(jié)的家庭作為支撐,并且家庭的價值觀念對于一個人的人格的塑造是至關重要的。父母能夠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錢或者房產(chǎn),而是教育與思想。
編者按:我們對DAVID FEAR所撰寫的影評進行翻譯,她描述這部影片為一部“絕對的必看影片”。金斯伯格大法官用她的堅毅與冷靜溫柔地推翻種種成見,不管對她評價如何,金斯伯格發(fā)揮的影響令人無法忽略。本影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將在本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節(jié)“女性主義精神“單元放映。
雖說其對于這位傳奇律政狂人和女權主義模范的描繪也許過于可愛,但它依然是一部絕對的必看影片。
她是蕾切爾瑪多眼中的“自由主義英雄”,她也是右翼電臺評論中的“大惡人、女巫、女魔頭”。在孫女們口中她是友善的“布比”,而對于她兒時的伙伴們,她仍然是那個從小就活力四射的女孩。布魯克林親切的稱她是自己人,她也是康奈爾和哈佛大學榜上有名的法學校友。她在學生面前是“金斯堡教授”,而在美國的最高法庭上,人們尊她為“金斯堡大法官”。在粉絲們中,她是“聲名狼藉的RBG”,如果你要是不正經(jīng)的話,估計會叫她“金斯堡小姐”。而不管你愛她或者恨她,誹謗她又或是尊崇她,你必須承認的是,魯斯·巴德·金斯堡給美國的國家體制帶來了無以計數(shù)又無法衡量的影響。
至少,朱莉科恩和貝茲韋斯特為這位婦女性權益先鋒、女權主義偶像所拍攝的人物傳記片,向我們刻畫了這么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美國英雄,一位85歲的最高法院法官。當影片在一開始快速地回顧她早期的執(zhí)教歲月時,我們發(fā)現(xiàn)了正是在教授性別和法律的課程中,她最初意識到了需要有人為體制不平等發(fā)聲。在對她早期的幾宗經(jīng)典案件的回顧當中,我們不禁被金斯堡力證一切性別歧視錯誤時的口才折服了。女性當然更需要她這種法律上的能力,此片更是給我們上了一堂20世紀性別歧視主義的歷史課,其中金斯堡引用的那一句19世紀廢奴主義者的話——“我只求我的同胞們把他們踩著我們脖子的腳挪開”,則回響在1960至1990間數(shù)十年的漫漫歲月中。
正因如此,2018年的局勢顯得反而尤為倒退分裂,混沌不清。為了使影片多些人情味,科恩和韋斯特還在影片中加入了一段大法官和小她多歲的丈夫的愛情故事(2010年逝去),他是那個一直在幕后支持她的男人。而即使影片并沒有強調(diào)是卡特總統(tǒng)讓她坐入了聯(lián)邦法院、克林頓總統(tǒng)則看著她宣誓入了最高法院,不把金斯堡看作一個過于政治化的人物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她的形象要么是圣人、要么是禍害,同時還永遠是一個斯卡利亞法官的意識形態(tài)敵人。不管共和黨議員哈契有沒有咆哮,金斯堡終將被所有陣營的人看作是一個左翼的英雄。然而這遠遠不止這些,金斯堡的故事給人帶來的激勵超越了政治黨派的劃分,她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和雄心壯志(她曾是常春藤法學課上那唯九個女生之一,在照片中,這個24歲猶太女孩幾乎淹沒在了那些艾森豪威爾時代的高大的白人哥們中),純真高尚且令人尊敬,她猶如唐吉柯德一般,堅毅地試圖推倒體制的大廈。
RBG是一場令人大開眼界的精彩旅程,它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同時它又沒有令人尷尬的雞湯敘事,也沒有意圖把金斯堡刻畫為身居高位的厲害的女性掌權者來讓人模仿。魯斯的形象并不需要讓人們來崇拜拔高。恰恰相反,在當今這個我們最需要偶像模范的時刻,一個擅于挑釁的最高法院法官、一個囂張的八旬老太比一個流行作品中討大眾歡心的糖衣炮彈難能可貴太多了。雖然你只能希望這部影片也能像它的主人公一樣迷人,沒有動不動就煽情濫觴或放大利用老年朋友的天真爛漫。但不管怎樣,這部電影都做了一件益事——如果哪天某個少男少女在看過之后,也拿起了一本法律書、一柄木槌,獲得了提出異議的勇氣,這部電影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了我們膜拜它的意義。
撰文|DAVIDFEAR
翻譯|周子涵
排版|LIKE 王施澳
校對|馮媛 孫勝男
原文鏈接:
購票鏈接請點擊:公布 | 2019山一排片單及搶票攻略
“非凡女性”單元 | 反抗、遺忘和死亡:三位女導演的傳奇電影人生
特別鳴謝
官方特約合作伙伴
Chengdu Food Tours
官方網(wǎng)站:www.oneiwff.com 官方郵箱:contact@oneiwff.com 官方微博: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官方微店: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版權說明:所有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所有,感謝喜歡的朋友轉(zhuǎn)發(fā),轉(zhuǎn)發(fā)時請注明出處。用于商業(yè)用途時,請務必聯(lián)系我們。
這是85歲的美國第一網(wǎng)紅——獨立女性的開掛人生!
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家庭幸福、受人愛戴、接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得十分完美,不是戲劇故事標配的主人公原型,卻成就了一部高分紀錄片——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豆瓣評分9.0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獲獎情況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15強(提名)
第9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 最佳紀錄片
第24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最佳歌曲(提名)
第23屆金衛(wèi)星獎 電影部門 最佳紀錄片(提名)
第17屆華盛頓影評人協(xié)會獎 最佳紀錄片(提名)
華盛頓特區(qū)最佳寫照(提名)
沒錯,她就是這部紀錄片的主人公,美國司法部門的最高掌權人,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她是繼桑德拉·戴·奧康納之后,第二位被提名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女性。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1933年的美國籠罩在「經(jīng)濟危機」里,舉國蕭條,社會關系脆弱且敏感。
魯斯同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她的家境一般,但母親的精神教育很富足。
母親是魯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對她的教育造就了她日后堅韌的品質(zhì),“女孩要成為淑女,保持獨立?!?/p>
“成為淑女”意思是不要讓無謂的憤怒等負面情緒占據(jù)你的心靈。
“保持獨立”:如果你能遇見白馬王子并與其度過余生,這當然很好,但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
這兩句警言一直伴隨著魯斯的成長。
為了讓魯斯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母親沒有將自己罹患癌癥的消息告訴她,魯斯17歲那年,母親離世。
母親的離開,對魯斯的打擊很大,但并沒有擊垮她,高中畢業(yè)后,魯斯考取了康奈爾大學。憑借自己出色的成績,畢業(yè)后的魯斯考入了哈佛大學法學院,在哈佛的學習,改變了魯斯今后的道路。
有一次,魯斯要去哈佛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學習,卻被門口的保安攔住不讓進,一臉疑惑的魯斯詢問原因,保安說:“因為你是女的?!?/span>
魯斯以為自己聽力出了問題,這種話怎么會從最高學府的校園里傳出來。
漸漸地,魯斯開始感受到周圍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
她所在的年級200個人,只有9個女性,稍一不注意,丟的是所有女性的臉。
學校領導為魯斯所在的年級舉辦晚宴,領導問:如何解釋,你們占據(jù)了一個本應屬于男性的法學院席位?
不僅如此,上課的時候,教授也有意不讓女生回答問題,理由是覺得她們壓根就聽不懂內(nèi)容。
學校的教授都有這種輕視女性的想法,就不難解釋為何圖書館的保安會對魯斯說出那樣的話。
「因為你是女的」,這句話一直為難著魯斯。
魯斯想要去哈佛校刊《哈佛法律評論》里當編輯,被周圍的男同學嘲笑,“這怎么可能?你知道什么人才能進去嗎?”,學術成績,得在540名學生中,排到前25位。
大學時期的魯斯
成績考到前25名對魯斯來說,并不是難事,第二學期的她就成了《哈佛法律評論》的編輯,魯斯的男同學說:僅僅這一項成就,就彰顯了她的與眾不同。也正是這件事,讓周圍的人看到了魯斯的力量。
哈佛大學花了200年時間才成立了男女比例平等的班級。
當她從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畢業(yè)時,1959年,紐約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愿意聘請她,只因她是女的。
女性在法律中無法獲得平等的認同,無法擁有平等的權利。
社會普遍認知停留在,“男人負責賺錢養(yǎng)家,女人不過是攢點零用錢?!?/p>
那時,沒人意識到,性別歧視是個問題。美國當時的法律,對女性充滿了束縛、打壓、歧視。
比如,在美國的大部分州,雇主能以懷孕為由,解雇懷孕的員工;女性在申請貸款時,銀行要她們提供丈夫的共同簽名;妻子不能以強奸的罪名,起訴丈夫……
打破先例,成為律師的魯斯,受人冷眼、誹謗。
邁克·薩維奇說她是:“這個人是女巫、是惡棍是女魔頭?!瘪R克·勒文:“她完全不尊重我們的憲法傳統(tǒng)?!碧萍{德·特朗普:“她是最高法院里的恥辱?!?/span>
為了幫助女性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待遇,魯斯接手的案件大多與性別歧視相關。
1973年,魯斯開始了在最高法院的第一次辯護。
本次案件的原告是一個名叫薩朗的空軍少尉,她在服役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男性同僚能獲得住房津貼,而她卻得不到相同的待遇。
薩朗
于是,她跑到財務室爭論,對方卻說:你能獲得參軍的機會,已經(jīng)三生有幸了。 最初,她們的案子在州法院進行,敗訴。然后她們上訴到最高法院。
在最高法院,魯斯用精煉的語言,陳述了女性的現(xiàn)狀:二等公民,沒有權益,無法受到法律保護……
她對大法官們說:試想一下,如果你們的女兒和孫女也被這樣對待,你們會怎么想?我們一直努力的平等就是這么體現(xiàn)的嗎?
最終,她們贏得了這次訴訟。
講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覺得魯斯是個激進的女權者,其實不然,魯斯在法院上的辯護非但不激進,反而很平和。平和中帶有力量是她的標簽。
1975年,魯斯接了一起歧視男性的案件。
原告史蒂芬,是個鰥夫,因為要獨自撫養(yǎng)襁褓中的兒子,他想去申請單親家長保障金,結(jié)果被告知:“這是給單親母親提供的,沒有資格領取它。”
史蒂芬
魯斯主動接手了史蒂芬的案子,在她的辯護下,史蒂芬勝訴了。
在最高法院為性別歧視等不公平案例努力的魯斯,閃著光。
1993年,最高法院的一位大法官退休,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急需任命一位大法官,魯斯是最佳人選,克林頓只跟她聊了15分鐘,就確定她來接替大法官的職位。
從此,魯斯的平權之路開始了……
魯斯是幸運的,幸運出生在一個被父母疼愛、尊重的家庭。
跟她相比,另一位女性華莉絲·迪里就沒有那么幸福了。
華莉絲·迪里
模特,當選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
被譽為“非洲女權斗士”
華莉絲·迪里4歲被性侵、5歲被迫割禮、13歲差點被迫嫁給60歲的老頭……
她的存在被父親認為是不詳?shù)南笳鳌?/p>
華莉絲出生在非洲索馬里的沙漠,那里依舊流行著「女性割禮」,女性割禮就是把女性的生殖器官用鐵絲或尖銳的植物縫合,只在陰道外留一個小口。在女子成婚后子再由丈夫如同拆禮物的剪開。以示女性的純潔。
實行割禮的原因是,非洲部落認為女性生殖器是不潔的存在,會誘惑男性犯錯,因此需要被處理掉。
被迫進行割禮的非洲女性沒有任何衛(wèi)生保障,傷口也不會被清理,許多體弱的女性慘死在割禮中。
華莉絲也沒有幸免,慶幸的是她在割禮中活下來了,而兩個姐姐卻因割禮失去了生命。
母親看著女兒遭受這樣的罪很心疼但無能為力,直到父親要把年僅13歲的華莉絲嫁給喪偶的60歲鄰居,她哀求母親放走她。
母親實在心疼華莉絲,在一個夜晚悄悄放走了她,正好華莉絲的姨夫需要一個仆人,她才脫離了這個讓她心碎的國家。
25歲的華莉絲被美國星探發(fā)現(xiàn),開始了全新人生,登上T臺,成為超模。
擺脫慘痛生活的華莉絲并沒有忘記那些還在遭受割禮的非洲女孩,她開始為非洲女性維權,在她的努力下,非洲有26個國家廢除了割禮這項陋習。
魯斯與華莉絲雖沒有相同的成長背景,但都在為同一件事情而努力,那就是「消除歧視,維護人權」,歧視不止發(fā)生在性別中,也可能在人種、性取向…… 為平權而努力,是值得被高歌的事情。
這部紀錄片對魯斯的記錄多在工作上以及對社會的貢獻,鮮少講述生活里的她,這一點讓觀眾覺得有些美中不足。
好在,片中記述了一些她的浪漫愛情。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后定有一段令人艷羨的愛情。
魯斯17歲的時候,在康奈爾大學邂逅了她的白馬王子馬丁。馬丁的幽默深深吸引著魯斯,馬丁性格外向、為人謙和、愛笑愛鬧;魯斯沉默寡言、嚴肅認真,兩人剛好互補。
不同于一般高學歷晚婚的夫婦,魯斯與馬丁很快走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兩人同時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讀書期間,馬丁查出患有癌癥。
魯斯開啟了超人模式,每日只睡2個小時,既要照顧生病的馬丁,還要幫他溫習課業(yè),又要照顧2歲的女兒。
高強度的生活沒有壓垮魯斯,反而讓她找到了平衡高壓的方法。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馬丁恢復了健康,一家人又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
馬丁與魯斯就這樣相互扶持過了半輩子,馬丁對魯斯的支持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中,1993年,魯斯任職大法官前很沒有底氣,馬丁聯(lián)系了政界、法律界、學術界的人,為魯斯拉票。
后來,魯斯順利當選。
為了支持魯斯,馬丁辭掉了紐約的工作,搬到華盛頓,當起了“家庭煮夫”。要知道,此時的馬丁是全紐約公認的最好的稅務律師。
但,為了愛的人付出一切都值得。
回歸家庭的馬丁成了魯斯的后援,他在結(jié)婚50周年的派對上悄悄塞給魯斯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女王陛下?!边€把之前寫給魯斯的情書做成了一本相冊,魯斯在后面的采訪說,她當時都沒有時間讀完這些。
后來,馬丁再次罹患疾病,離世了。走前,他又給魯斯寫了封信:最親愛的魯斯,從我們相識的那天起,我從未停止過對你的欣賞和愛慕,但現(xiàn)在,該是我告別的時候了...
很不舍,但魯斯尊重生命的更迭。
悲痛的魯斯選擇振作,因為她知道這是馬丁希望她做到的。
酷愛藝術的魯斯,開始鑒賞藝術作品,聽歌劇,忙工作,與孫子孫女吃飯。
演話劇的魯斯
回憶起當年的生活,魯斯的女兒笑著說:“她做得飯根本不能吃。我們對她做的飯有陰影。”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這部紀錄片以一個溫柔的視角,講述著魯斯幸福的一生,她的幸福不止家庭的和樂,還有對平權的堅持與努力,這份幸福溢出屏幕傳遞給視頻前的每個觀眾。
有網(wǎng)友說:“我們曾期許的未來在魯斯的一生里體現(xiàn),所謂獨立與成長就是可以正視身邊發(fā)生的所有不平等。”
魯斯全家福
除了這部紀錄片,以魯斯為原型的傳記片《性別為本》也要上映了,這部影片講述了她職業(yè)生涯里為平權作斗爭的事跡。影片由咪咪·萊德(參與制作過《守望塵世》、《無恥之徒》)執(zhí)導,丹尼爾·斯蒂普爾曼編劇。
《性別為本》海報
許多美國年輕人,把魯斯當做偶像,把她的照片紋在身上,《周六夜現(xiàn)場》模仿她的動作……
與魯斯相關的周邊
魯斯看到這些特別俏皮地說了句:“她們把我紋在身上,不會后悔嗎?”
看到大家模仿自己,魯斯也會被逗樂。
《生活大爆炸》里對魯斯的模仿
得過兩次癌癥的她,選擇健身來維持自己的健康。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在健身房游刃有余地練習著器械,簡直是美國的「流量明星」,在美國,cos她的樣子也會成為一種潮流。
這部紀錄片拍完后,導演邀請魯斯前來觀看,片子剛開始,魯斯對身邊的朋友說:“我喜歡《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這個音樂”。
紀錄片最后,魯斯對前來請教的學生說:“再小的個體也應該被傾聽和尊重。”
*文中圖片來源于紀錄片截圖、豆瓣、網(wǎng)絡
她本人就像甘地一樣,安寧穩(wěn)定富有智慧,有時候覺得這種外柔內(nèi)剛的氣場反倒比激進派更具有影響力。想感嘆一句,人家的法律體系太TM先進了,男女工資不均、學校錄取性別比例不均都能打到最高法,直接影響法律的修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加之她自己是個法律天才,幽默溫暖富有的老公是人生的神助攻,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notorious RBG
“女權主義者都是丑到嫁不出去的蕾絲邊,要么就是婚姻不幸的老巫婆“?”RBG很響亮地抽了那些人一個嘴巴子。不要讓年齡、性別、容貌、出身這些東西定義你,用自己【做的事情】來定義自己,花幾十年將一件件小事累積起來,形成的合集,那就是你。說真的,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的確取決于她的能量和精力。而找到自己認同的意義感,是源源不絕滋生能量的關鍵。至少,它讓你愿意活著,并做個【有用】的人。RBG伉儷的佳話,或許會讓許多女孩子對婚姻和伴侶這件事更期待也更執(zhí)著。但我覺得它恰恰說明,好的婚姻,價值觀同步有多多多重要,遇不到這樣的伴侶(99.9999%遇不到也求不來),最好抱定獨立獨身。Gloria Steinem 站了好幾次臺,作為女權科普片,總之看得一本滿足。
RBG和她丈夫都無比無比優(yōu)秀,可是不要忘了,若是沒有70年代上街的那些婦女,她絕對不可能當上大法官。所以,我們必須相信,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改變世界,雖然只是一點點。
她說母親有兩點很堅持。一be a lady:不要被憤怒這種無用情緒所控,要用理性思考問題;二be independent:你可以嫁給王子從此幸福生活但仍要保持自己。另一細節(jié)是所有熟識她的人對她的評價中有一點共同的是no small talk,其中一人還仔細回想了下:嗯,從來沒有!
簡要介紹梳理了RBG的人生,爸爸是第一代移民,媽媽是第二代移民,媽媽從小就告訴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讓她受益終生??!父母對她的呵護與培養(yǎng)。她與老公的琴瑟和鳴,老公對她事業(yè)的支持,對她才華的由衷贊美,為她游說,病重前給她寫信讓她原諒她不得不離開了(令人潸然淚下),這是最美好的婚姻啊,倆個人都成長為最好的自己,老公會拉著她早點下班,好好休息,做好飯。RBG能成為大法官,是她和她老公還有女兒兒子共同的努力。介紹了幾個由RBG參與的美國男女平權重要案件,同薪同酬、男女平權、住房補助。就像RBG最常引用的那句話,我不是想女人權利高于男人,我只想讓男人把放在女人脖子上的腳拿開。每天堅持運動,衣服領子好漂亮啊!她是美國自由派的保護人,美國憲法的捍衛(wèi)者!不是她不退休,她是為了美國保守派自由派實力均衡,她才堅持
“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A living legend, an inspiring woman to all humans.
最大的震撼是:女主真的很會穿衣服選首飾?。?/p>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VMI那段看到熱淚盈眶,女性主義的實質(zhì)就是平權主義,用男性受性別歧視的案子在一幫老頑固面前argue平權太高了!美好的婚姻對雙方事業(yè)的作用不可低估。從Cornell開始一生的征程,至今仍在譜寫傳奇,RBG安靜溫柔又飽含力量的模樣令人動容。 "I dissent."
為女權奮斗了一生的學霸。這才是真正的實打?qū)嵉臑樾詣e平等做出了畢生犧牲的女權捍衛(wèi)者。notorious RBG!
中文標題里面的“女大法官”有點畫蛇添足,尤其那個“女”字
學法律的會覺得太淺,但對大眾來說娛樂性剛剛好。“臭名昭著”的RBG,性別為本的RBG,很難想象她枯瘦的身體下有著如此堅定的平權信仰,在美國最高法院越來越右傾的年代,用一份份少數(shù)派報告發(fā)出“我反對”的聲音。是女權更是平權,充滿人格魅力的紀錄片。
無數(shù)次眼眶濕潤,no small talk,偶爾睡2個小時,幾乎不記得吃飯,勤勤懇懇工作幾十年,鐵人般的精力和意志力,真正的大美女學霸,不負淑女而獨立的一生。
把RBG的判例找來看了看 文字好精妙 Language is power
我想這片子,能鼓勵1個中國人愿意為性別平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是功德。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難,一定要相信有些東西是值得付出的。
才知道這部紀錄片的中文名是【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簡直像男總統(tǒng)特朗普一樣諷刺
RBG講起來她小的時候,母親對她的教導,“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聽RBG講當年她老公是跟她約會的人中唯一一個真正覺得她是個有腦子的人的人。想起我法學院時的一個教授,Jeanne Charn,她也跟我講說她當年(五十多年前)在哈佛法學院成績優(yōu)異,男生們卻仍將她當作沒有腦子的花瓶一般,只有她丈夫appreciate that she's smart,我當時聽了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F(xiàn)在想想,她比RBG年輕一些但也差不太多,應該當年的環(huán)境真如此吧。為什么我們要憤怒,為什么我們要抗爭,為什么我們不能平平和和地接受、安安穩(wěn)穩(wěn)過自己的辦公室小白領生活,因為我們的今天都是曾經(jīng)的女權斗士們奮斗而來的,而如果我們不戰(zhàn)斗,世界也許會倒退呢。
原來一個人可以如此安靜優(yōu)雅地對抗世界啊
真的是極富個人魅力的一個人,難怪在美國這么受歡迎。本來確實不理解她為什么還不退,看完這片只盼notorious RBG還能再戰(zhàn)幾年,爭取撐到Trump下臺吧。另外她的丈夫也很有趣,可以說是人夫典范了。
兩個take away:作為女人今天能夠去大學里讀書,在大公司里上班,要求升職加薪,要求離婚,要求撫養(yǎng)權,起訴家暴婚內(nèi)強奸,這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權利,除了更加努力地推動男女平等和更加珍惜這些機會做到真正的女性獨立之外,沒有什么可以回報為之努力的前輩們;一個內(nèi)向又寡言少語的人,一樣可以在職場上走到高位,一樣可以有很大的建樹,即使是在美國這樣一個看重social的社會,最重要的永遠是業(yè)務能力,并學會如何有條不紊地表達自己。
魯斯與馬丁的婚姻美好到足以哭出五個鼻涕泡,真正的琴瑟和鳴世間難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