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灑雞血,巫師進行祭祀,為尼日利亞少女寶貝驅除恐懼,使她安心出國賺錢養(yǎng)家。抵達奧地利后,才發(fā)現(xiàn)所謂工作原來是賣淫。在鴇母威迫操控下,少女由同鄉(xiāng)老手阿歡帶領企街接客。阿歡雖同情關顧,亦暗藏私心,望盡快還...
相當難得,這種題材的影片里沒出現(xiàn)常見的西方人偷窺視角與意淫色彩,這或許與導演本身的跨文化背景有關。她是出生成長在奧地利的伊朗人,這一點跟《邊境》的導演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有相似之處。導演跨越兩種不同文化的經歷在表現(xiàn)色情人口販賣這個敏感題材有著客觀清醒的思考角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性別的緣故,女導演的敏感度與著眼點有別于男性導演,更重視女性情誼的一面,她們暗中默默扶持、相互依靠。
影片采用非職業(yè)演員來演繹出發(fā)生在她們身上的真實故事,透露出濃烈的紀錄片味道,將生活在歐洲底層的非洲偷渡賣淫女性群體刻畫得入木三分。接連不斷的夜景戲與昏暗逼仄的生存環(huán)境,令影片充斥著壓抑絕望的氣氛,唯有她們在閑暇時隨音樂起舞的場景才透露出些許樂觀色彩,以及在模仿好萊塢口吻拍攝女主角教導新人的一場戲里流露出幽默感。
影片刻畫了一位性格堅毅、樂于助人的女主角,在艱難險惡的環(huán)境里依然殘存著人性中的善良,然而終究還是抵不住金錢與現(xiàn)實的誘惑,人性中的陰暗面浮出水面,走上販賣迫害非洲女性的道路,由受害者轉變成施害者的心理變化過程令人咋舌。這種惡性循環(huán)難以打破有其深刻的社會與文化因素:歐洲警察對打擊地下賣淫力度有限,無法為舉報者提供安全保障,而賣淫者也受到原生家庭及傳統(tǒng)宗教文化的牽制,無法抽身而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然而,歸根結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非洲與歐洲之間經濟發(fā)展的嚴重不平衡,導致源源不絕的人口從非洲偷渡至歐洲,這也將是長期存在而難以克服的難題。
為什么只有6分!我喜歡這個導演的風格。鏡頭只是紀錄者,沒有過多的配樂,也不用大段的演員的情緒表演,這就是事實,這就是生活。
即使時代步入文明光輝的當下,也依然存在污濁黑暗的苦難,半紀實提醒人們的這種存在
故事很殘忍 但是觀感和演員們的演技需要大大提高啊. 放映后導演表示拍攝不會提前給演員發(fā)劇本 都是拍攝當天給的 瞬間想到了洪老...
把自己的女兒姐妹“送”去歐洲做皮肉工作,只是為了自己能買車蓋房向鄰里炫耀,這個社會實在太變態(tài)了
自我救贖之路嗎……唉
現(xiàn)實題材,最后一幕加分,三星半
影片中的蕓蕓眾生,都是為了生活而活著。
導演很聰明 不從視覺體現(xiàn)殘酷 但是都感受到了 不過明明是joy的主視角 一開始給precious這么重戲份 讓我很疑惑
又名 歡樂
2019-141
善良的人性終究抵不住金錢的腐蝕和現(xiàn)實的誘惑,這種惡性循環(huán)難以打破是有深刻的社會因素,以及經濟發(fā)展嚴重不平衡所致。
蜉蝣
本片節(jié)奏感其實和《菲麗希緹》相似。同為黑人電影,后者是黑人自身地域中遭受的困境,前者是設置了異域的屏障。無論是經濟上的剛需,還是做雞的復雜心理,都是后者在道德困境中需要面臨的選擇。特別是結尾Joy去看夫人們如何挑選女孩成為下一個妓女時,她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后來又巧遇前任夫人,她又有想要接發(fā)夫人組織賣淫侵害姑娘們的想法,這都是交織的復雜意識。而最后重返歐洲的決定,讓自己又重返困境的選擇又是只能如此的無奈還是自己真的想這樣做。
75/100.導演通過描述一位妓女的生活,來展示非洲偷渡客在歐洲的整個妓女產業(yè)鏈,以及這些妓女在歐洲可能與遇到的種種情況。整部影片好像只是為了做展示用,情節(jié)和感情設計上的基本沒有波瀾,演員全程老K臉,看完只是覺得被科普了知識,還不如用紀錄片的方式可能更讓人覺得真實。
比較平,但是選題其實蠻好的。
身處底層的一點掙扎與向往,前方沒有出路也只得自救;來到異國所面對的抉擇,將信仰、道德與人性扭在了一堆。對待這些話題與情緒有著很準確的捕捉,但是看完后又似乎沒留下太多東西。
誰能給我說說結局是在干什么?是在再次的尋求偷渡嗎?
幾乎無法想象的世界
倫敦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關于非洲少女在歐洲站街做妓的故事。劇作平實,并不張揚,全程手持攝影,紀實感強。作為一部小文藝片,感覺蠻不錯。
看得時候想到項飚書里提到的中國外勞和巴黎風塵東北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