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意思,在看到這部有趣的印度電影的時候,我居然莫名地想起了1960年的《斯巴達克斯》——并因此覺得巴霍巴利王越看越惡心。沒錯,我對這部電影反胃不是因為神奇的歌舞、被掀翻的牛頓棺材板和詭異的戰(zhàn)場場面,而是因為我之前看過那樣一部電影,它的主人公是一個舉起了刀劍而最后死在了十字架上的奴隸。
巴霍巴利&希瓦誠然是得到了廣大支持的,人們高呼他們的名字,跪拜他們,熱切地期待這樣的國王的再次出現(xiàn),他們在戰(zhàn)場上如天神降世,他們是罕有的明君,但非常不幸的是,他們仍舊只是國王,所以奴隸無論如何也依舊是奴隸,反派之反不過不能接受這個英明的國王,正派之正則不過在于他打敗了邪惡的、哇哇亂叫的敵人,剎帝利還是剎帝利,濕婆也還是濕婆。
大家向林伽澆水祈愿,于是希瓦跑了過去,靠著倒拔垂楊柳一般的膀子力氣,把它掀起來了——然后把它放到了瀑布下,“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澆水了”。作為一個對巴霍巴利爺倆的隱喻,這是相當合格的——英明的國王用遠超別人的力量,讓神靈庇佑下的國家更加被神靈庇佑,他為神明考慮,他受到了神明的偏愛甚至具有神性,眾人為此跪地合掌。
這一跪與貫穿全片的“大家一起下跪”一起,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受愛戴的君主的形象;一旦貴族就餐就觸電般地站起來的奴隸和以與奴隸一起就餐為開明標志的王子一起,成功地建構起來了一個種姓分明的世界。
于是對于這樣一個世界而言,最大的HE就是英明神武的國王即位了。全片中位置最高的就是濕婆神,他創(chuàng)世,他接受讓希瓦活下來的祈禱,他在臨戰(zhàn)時被人祭祀,他賦予主角以神性。
而奴隸就是奴隸。
“我寧可在這里當一名自由人,面對長途的行軍和艱苦的戰(zhàn)斗,勝過當一名富有的羅馬市民;它癡肥而不事生產,身旁奴隸成群。
I'd rather be here, a free man among brothers, facing a long march, and hard fight, than to be the richest citizen of Rome, fat with food he didn't work for ,and surrounded by slaves.
“斯巴達克斯是一名古羅馬角斗士,軍事家,于公元前73年與高盧人克雷斯、埃諾瑪依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領導了反抗羅馬共和國統(tǒng)治的斯巴達克斯起義?!庇谑侵辽僭谒麕ьI著奴隸拿起武器的時候,奴隸就不再是奴隸了,他們成了讓腦滿腸肥的富人驚慌的力量,他們舉起了劍;于是他們的敵人不是《巴霍巴利王》里說都不會話的野蠻人,而是衣甲鮮明訓練有素的羅馬軍隊——所以這不會是一個“皇上英明神武”的故事,不會有一個有神性的斯巴達克斯去顯靈、去受人祭拜,相反地,這個故事最終只能有一個BE,斯巴達克斯最好的結局就是死在十字架上——以自由人的身份。
“我知道我們是一家人,我更知道我們是自由的!
I do know that we are brothers, and I know that we are free.
“我替你們的主人帶來一個消息,馬可斯柯薩斯,意大利指揮官,奉他仁慈的命令,你們可以免去一死。你們原先為奴,今后仍將繼續(xù)為奴。雖然可免于釘十字架這項恐怖的懲罰,但唯一的條件是…你們必須指認斯巴達格斯的尸體或是他本人”
“我是斯巴達格斯!”
“我是斯巴達格斯!”
“我是斯巴達格斯!”
……
當每一個奴隸在死亡的逼迫下拒絕招供并喊出“I‘m Spartacus!”的時候,他們就成為了一個整體意義上的“斯巴達克斯”,斯巴達克斯不再是一個高于別人的帝王,轉而成為了一個更廣大意義上的群體的代名——在這里,創(chuàng)世的是奴隸,而不是那個頂天立地、受人祈禱的濕婆神。平等不是以王子之名賦予的恩典,而是被堅守至死的理念。
所以,兩部電影的一個巨大區(qū)別是,巴霍巴利最終也只能是一個明君,《巴霍巴利王》里的奴隸會心甘情愿地把巴霍巴利的腳放在自己頭上,他對奴隸的平等態(tài)度也只是他作為明君的一個特例,并且“奴隸們對此感恩戴德”;而斯巴達克斯是一個奴隸,別的奴隸不是為他而死,尊他為上,而是同他一起,以自由人的身份,一起砸碎鐐銬,一起走向死亡。手拿鞭子的奴隸主在巴霍巴利的身后得到了一個穩(wěn)定繁榮的時代,在斯巴達克斯們的劍下則失去了奴隸和金銀。武器商想的是如何為卡塔帕贖得自由,而斯巴達克斯用戰(zhàn)斗去向愛人實行他的誓言——“再也沒有人可以把你賣掉”。
巴霍巴利可以成為一個傳說,但一旦跨越千年,他就該被埋進歷史的墳墓里了,而斯巴達克斯該被繼續(xù)傳唱——因為斯巴達克斯告訴奴隸們的是,砸碎你們的鐐銬,而巴霍巴利告訴奴隸們的是,等待明君,濕婆神會保佑他來拯救你們的。
所以,在賤民時隔千年還是賤民的時候,告訴他們濕婆神保佑你們的英明國王,他會來讓你過上好日子……是一件糟糕的事,因為一個好國王不會砸爛所有人的手銬腳鐐,而一旦出現(xiàn)一個壞國王它們就會變得更重。真正會毀掉鎖鏈的,永遠只能是奴隸積怨已久后舉起的那塊石頭。
We march tonight!
【巴霍巴利王】很經典!我今天用了五個多小時看完上下兩部,然后又很手癢,用一個下午寫了這篇劇情簡介和影評,供大家欣賞~這部寶萊塢電影堪稱史詩,可謂是“印度電影的巔峰之作”!這畫面、這特效、這陣仗,看得內心很是澎湃,這相較于那些好萊塢大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道我天朝什么時候才能夠拍出這樣一部像樣的史詩級大片?
【巴霍巴利王】上、下兩部加起來五個多小時,像所有寶萊塢電影一樣,這兩部電影把印度歌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每個主要人物(包括女人)好像都跟開掛一樣,都是大力士、神箭手、跑酷者……雖然也是“王子復仇記”似的故事,但是劇情并不俗套,親情、愛情、友情、忠誠、信念、仇恨…多種情感交織,敘事結構完整,全程無尿感(下部由于是網絡上流傳的DVD版,只有三分之一的字幕,剩下全是印度語,我竟然連蒙帶猜地給看完了~)…… 故事情節(jié)是通過倒敘展開的,完整的故事是這樣的: 巴霍巴利的父親是這個國家的王,結果英年早逝,留下了遺腹子的他,他的母親也因為在生他時難產而死去,于是他被大伯母撫養(yǎng)。 由于他的大伯(原國王的親哥哥)身體有殘疾且比較懦弱,而他的大伯母又比較強悍,國家政權轉移到這個女人手上,成為實際的統(tǒng)治者(女王)。 她對待巴霍巴利像自己親生兒子一樣,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看將來哪一個可以成為這個國家受百姓擁戴的王。 兩位王子都很優(yōu)秀、很有能力、很會帶兵打仗,女王的親生兒子打仗雖說是一把好手,但是缺乏憐憫之心,而巴霍巴利則不僅文武雙全,而且非常受百姓擁戴。 兩人都通過重重考驗,最終女王決定任命巴霍巴利為下一任國王,任命自己的兒子為護國大將軍,在準備加冕期間,巴霍巴利遇到了鄰國的一位公主,經過一段時間逗比地相處,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于此同時,王后的親生兒子(最大反派)因為沒有當上國王而憤憤不平,加之他那個殘疾的爹(巴霍巴利的大伯)在一旁煽風點火,一個陰謀在他的心里產生了。他向女王請示說自己愛上了鄰國的公主,請求女王賜婚,女王由于沒有把王位給自己的兒子心生愧疚,很爽快地答應了(此時她并不知道巴霍巴利也喜歡那位公主)。 幾經周折,巴霍巴利把公主帶回了自己的國家,當女王知道公主愛上的人是巴霍巴利時面子有點掛不住,加之這個公主是小辣椒的性格,觸怒了女王,女王一氣之下問巴霍巴利:你是要江山還是要美人?巴霍巴利選擇了后者,于是女王就當眾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巴霍巴利則成了護國大將軍。 然而,由于巴霍巴利太過于得民心,一直被新國王視為眼中釘,在他的精心設計下,煽動皇太后(原女王)收了巴霍巴利的兵權,把他貶為庶民。 在民間,巴霍巴利與百姓一起同甘苦共患難,在深得民心的同時,也“功高蓋主”,新國王決定必須除掉此人,在他的設計之下再次煽動皇太后,說巴霍巴利要造反,皇太后再三猶豫之下,派出了一位家族世世代代發(fā)誓效忠王室的奴隸(此人是巴霍巴利好朋友,他把這個奴隸當做親叔叔一樣看待),“愚忠”的奴隸內心十分痛苦而又很無奈,從背后一刀刺死了對他沒有任何戒備心的巴霍巴利,巴霍巴利在臨死前并沒有責怪這個老奴隸,并希望他能夠好好照顧母親(皇太后)。巴霍巴利死后,新國王出現(xiàn)了,對巴霍巴利進行了“鞭尸”(拿刀在尸體上亂捅),以瀉心中積攢多年的怨氣。 老奴隸把看到的一切告訴了皇太后,皇太后知道后很震驚和后悔,此時公主(巴霍巴利的妻子)已經臨盆,生下一位小王子后來到了皇宮,國王和他的殘疾老子也來到了皇宮,想殺掉這個小王子以絕后患。 皇太后感覺形勢不妙,抱著小王子在老奴隸的護送下,從暗道逃了出去,正準備乘船離開,被國王在城樓上一箭射倒進水里,隨著河流漂移,皇太后抱著小王子逃到了一個峽谷當中(世外桃源),在殺死最后一波追兵之后,本以為安全了,一不小心跌進了河水更加湍急的河流中,臨死之前她找到了一處石頭擋住了自己的身體并把孩子死死地往水面上舉起。 附近正在耕作的村民,聽到孩子的哭聲把孩子救了上來,村長老婆不能生育就想收養(yǎng)他,又怕外人來尋,于是叫人用巨石堵住了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 村子前面有一條瀑布,這個孩子(小王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想看看上面是什么,年復一年地攀爬懸崖峭壁,從來都沒有達到頂峰,弄得母親很是擔心,只能祈求河神保佑,村里的巫師告訴她:只要你從河里提來100桶水澆到供奉河神的石碑上(很像磨盤),你兒子就不會爬懸崖了。 在小伙子(小王子)看到母親辛苦提水的情景之后,直接把石碑舉起放到了瀑布下面,源源不斷水流流到石碑上,村里人都被他的神力驚呆了,正當他準備離開瀑布時,一個女性的木制面具從瀑布上面流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他苦苦冥想面具的主人是誰,決定一定要到瀑布上面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找到面具的女主人。終于有一天,他成功了,爬到了瀑布上面,機緣巧合之下找到了他的夢中女神,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這個女子和她的族人其實是那個公主(巴霍巴利的妻子 王子的母親)國家的遺民,一直不滿國王(大反派)的殘暴統(tǒng)治,知道自己國家的公主被國王鎖鏈囚禁在皇宮的廣場上,感到十分羞恥,所有族人誓死要救出公主。幾次任務失敗后,這個女子準備擔起使命救回公主,王子知道后說這應該是男人做的事,他準備替女子完成使命。 由于長得很像巴霍巴利加上力氣大,很多人以為他就是巴霍巴利,幾經波折他終于從老奴隸口中知道了自己生世,最后聯(lián)合父親的支持者(老百姓),從廣場上救出了自己的母親,打敗并燒死了大反派國王…… 好長的故事啊,打了好久的字,但是對于經典,是值得尊敬的~
怎么現(xiàn)在來豆瓣裝逼已經成了傳統(tǒng)了嗎?點贊第一的大兄弟你摸著良心,這片子跟咱的封神群魔亂舞是一個級別的嗎?~人家國家的文化和傳統(tǒng),你可以不欣賞甚至討厭,只是賣弄無知,卻是可憎。
和好萊塢比,它無所顧忌的自由。和中國電影比,它是神作。
拋開全劇人物都吃了長生不老藥,加上結尾大戰(zhàn)的恢宏氣勢,簡直驚艷我,拿一億給國內,可能也就小時代的水平。還有再次強調豆瓣評分越來越搞不懂了,這種打分真的會讓很多人錯過佳片!imdb8.5!
這部電影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做,饕餮之宴。許多人都懷有偏見甚至歧視的眼光看印度電影,但它就是TMD牛,女生就是美艷動人,能歌善舞,肉肉的肚子比我們中國的那些錐子臉性感多了,男人即便相貌普普,也絕沒有留厚重的劉海,服裝美輪美奐,卻真實可信,甄嬛那個頭發(fā)和眼影,你們真的相信是那個時代
阿三用了1億人民幣制作出了能讓中國導演看傻的電影 放了中國電影人三千里
這部片告訴我們:男人前進的動力不是想成為英雄的夢想,而是想打炮的心。另外結尾部分佐證了集合行為。
只有我一個人把海報看成是一只像恐龍的怪獸么2333
有點冰與火之歌的感覺,哎,不知道第幾次感慨,印度電影甩中國國產電影幾條街啊。舞蹈還有動作都很贊,不要光笑人家神劇了,僅特技就能做到這么細膩真的得豎起大拇指。
前半段只是覺得,神奇阿三,音樂無敵,幾分陶醉,但到了后半段,全程高能阿,開了個好頭,好想看第二部,再來個160分鐘吧!天朝版剪30分鐘雪特,真的好想在電影院看GOT私生子之戰(zhàn)那集?。?/p>
這才叫有史詩氣質的大片,城市的構造狠下本錢,特效用在實處,戰(zhàn)爭場面看得真爽,雖然顯得過分夸張和過多慢鏡頭,但這就是印度片的風格,期待下部
看了兩個半小時至少臥槽這尼瑪也可以了十次給三哥牛逼的想象力跪了。
瑰麗、雄壯、精巧,完全擔得起“大片”的名頭。
這樣的電影,除了片長有些長之外,觀影過程是無比歡樂的,印度神話版《趙氏孤兒》故事,不僅有一些常規(guī)的場面戲,還有各種腦洞大開的開掛表現(xiàn),關鍵是,邊看邊吐槽這種過程是太有趣哈哈哈,開場爬瀑布那段全片最佳,女神說,追上我就讓你嘿嘿嘿
前一個小時都在講一個印度泰山怎么撩妹,后面他遇到了一個印度海姆達爾,后者給印度泰山講他爸爸印度王大錘和他叔叔印度洛基搶王位的故事。印度索林+王大錘的戰(zhàn)場戲好看爆表。對了,印度泰山撩的是一個印度大表姐,就是饑餓游戲的凱特尼絲。你們感受一下。
故事結構一般,但秒殺七八月同檔期的國產片國外片成龍片是沒問題的。戰(zhàn)爭場面比bajirao燃,但是bajirao是走家庭倫理劇路線的。。所以我估計也沒什么可比性。。男主長的太印度減一星。。跟看我們學校的印度籍留學生一樣。。??
你們中國電影人就知道吵吵吵。我們不僅比不上好萊塢,比不上日本韓國,連印度也比不上。
巴霍巴利?。?!哇擦第一次在電影院看純印度語言純印度本土的電影,還要是印度神片,真他媽看得目瞪口呆?。?!歌曲太棒了??!太有氣勢了?。?!整個影院頓時被震撼了!頓時汗毛豎起!看畢一直縈繞腦海!大場面《權力的游戲》即視感,中國根本就拍不出這樣的片!可惜男演員顏值偏低,女演員都挺漂亮。
這片現(xiàn)在是imdb上面的最高分。。。
最后那場戰(zhàn)爭戲不錯,螺旋槳馬車。。。
特效和動作設計都可以,很多腦洞大開的地方,結局出人意表。男主父子和反派的掛都是天生神力,簡單粗暴甚合我意。別說什么放在國內就是無極,不真實無邏輯不是奇幻片的原罪,審美low逼無想象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