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其實是個悲劇
沒有最終幻想那裝逼的世界觀,沒有風之谷裝神弄鬼的情調(diào),有的只是對人類史也就是殖民史的反思和探討,編劇純真的手法,讓大人看了不覺得無趣,讓小孩看了也能引人入勝
最后的解決確實是個無奈,真實世界雖然有可能發(fā)生,像印第安人救西方航海家一樣,起初能和平相處,但最終總要被進步的文明所征服和屠殺
2 ) 塔拉星球之戰(zhàn)- - -十字軍東征
塔拉星球之戰(zhàn)- - -十字軍東征
總體來看,電影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塔拉星球的美好生活→地球軍入侵→地球軍內(nèi)部鷹派鴿派之爭(夾雜雙方感情)→地球軍入侵→塔拉反擊→和平解決→塔拉星球的美好生活。
影片首先展示的是塔拉的美好生活,人是游動著走的,似乎脫離了重力的概念,像魚一樣,非常美好,而且自由。當然,長老會的存在也透露出某些不自由,和禁忌。這很考察導演的想象力,外星人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是怎樣,導演并沒有多大的突破,這些外星人只是形狀稍微卡通了一些,移動方式改變了些,其他的與人類無異。盡管如此,這已經(jīng)很美好了。
當然和平不會是永久的。地球人襲來了。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觀眾逐漸了解到,這在“將軍”看來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地球人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沒有氧氣,沒有地盤,面對這塔拉星球,要么你走,要么我亡。地球軍的戰(zhàn)機設計很有特色,它的投影形狀竟然是十字形的,這讓人聯(lián)想到十字軍。長話短說,關于十字軍東征,百度知道是這么解釋的:
“十字軍東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發(fā)生的六次宗教性軍事行動的總稱,是由西歐基督教(天主教)國家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fā)動的戰(zhàn)爭。由于羅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十字軍東征大多數(shù)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主要的目的是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東征期間,教會授予每一個戰(zhàn)士十字架,組成的軍隊稱為十字軍。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為是天主教的暴行。盡管如此,十字軍東征使西歐直接接觸到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這種接觸,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開辟了道路。”
說地球軍的入侵塔拉星球,頗有十字軍東征的意味。的確,塔拉星球的文明似乎是一種更好的更和諧更先進的文明。塔拉星球之戰(zhàn),是否也意味著即將開始的復興?地球人要活命,要氧氣,“將軍”想到的辦法是霸占塔拉,鳩占鵲巢,他要把一個巨大的氧氣產(chǎn)生裝置投放到星球上,而氧氣對塔拉人來說卻是致命的。在將軍看來,活下去是第一要則,可以不擇手段。殊不知,塔拉也是在殘酷的斗爭中幸存下來的,他們也有著瘋狂戰(zhàn)斗的歷史,只是被長老會好心的藏了起來而已。地球軍的進攻非常犀利,塔拉人的反擊也卓有成效,接二連三的戰(zhàn)斗場面,讓人一時忘記了這是一個動畫片。
最終,依靠著一個英雄人物的自我犧牲,似乎完成了地球人的一種救贖。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結(jié)果只能是兩敗俱傷。聰明的塔拉人首領和地球人首領進行了和談,導演把這一段省去了,直接展示了和談的結(jié)果,即塔拉星球上辟出特區(qū)來,供地球人存活。這似乎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但會是永久的嗎?人類的野心就此消失了嗎?塔拉人和地球人會永遠的和睦相處嗎?并沒有答案。
從人物上看,地球人中有英雄戰(zhàn)士,有反派的將軍;塔拉人中有不動聲色的首領(打扮的像是非洲酋長,很不給力),有命運選定的小精靈;亮點是那個小機器人,起著連接地球人和塔拉人的重要作用,而且有時候還憨厚的可愛。
總之,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不乏想象力,還是3D的。
3 ) 認真的去看這片
讓人深思的小電影~不算什么大制造~但結(jié)尾很讓人暖心~
都在一個星球上的我們,對于其他物種也過于殘忍了。如果我們?nèi)祟愑屑夹g,照樣會侵犯別的星球。人類是造物主暴虐的體現(xiàn)。
就像霍金老師說的,乘著外星人沒碰我們之前,最好我們也不要去招惹外星人。。。。。
4 ) 侵略者沒有英雄!該片是對《獨立日》的反向解讀。
有些人可能沒有注意到,中間人類議會那女的告誡將軍,如果我們用武力奪取,那么將重蹈地球毀滅的覆轍,埋了一個伏筆但最后沒用上導致結(jié)局有點突兀
結(jié)局中尉的決定有些草率,也可能該片是要把中尉塑造成一個性格軟弱的普通人類,而不是一個像《兵人》里面的冷血大兵,他兩次面臨選擇,他都選擇了中庸,既保全自己的弟弟,又讓主角活了下來。
結(jié)尾處他此時面對主角和他弟弟,應該也是只求自己內(nèi)心過得去,完全沒有考慮結(jié)果。
這部片沒有塑造英雄,只塑造了一個在面對選擇時候茫然無措的普通人類
《獨立日》大家肯定都看過,威爾史密斯演的,這部電影就是獨立日的反向思考。
開頭同樣是一艘母船飄過宇宙,懸停在被侵略星球的上方
然后主角通過地利俘獲了侵略方一個飛行員
下面主角通過對方的飛船打入敵人內(nèi)部,
相比該片的感情牌,《獨立日》這里明顯漏洞百出,但大家看的正基情也都忽略了
最后侵略者被擊敗
類似的情節(jié)處理,但我們成了侵略者
我們看獨立日,人類是弱勢群體,而且代表了我們自己的利益,最后外星母船爆炸相信讓每一個人熱血沸騰。
而在這部片里面,我們變成了《獨立日》中懸在天空的侵略者,遮擋太陽把恐懼送給了弱小的泰若人,每個人都不愿意自己的未來被毀滅
我們現(xiàn)在想想《獨立日》里面的侵略者,他們可能也是和該片中的人類一樣,只是為了生存
反戰(zhàn)的主旋律和該片對《獨立日》的反向解讀,值得人思考
5 ) 太深刻了
有這樣一部科幻動畫片的存在實在是對迪斯尼的刺激與鞭策;
首先非常的贊外星世界的設定,根本不是老套的設計,充滿想象力又富有活力,一片和平景色很容易把自己帶入到那個世界去,甚至都開始想象自己如何在那個世界里飛舞了;隨著劇情的展開,揭露出地球軍面對的殘酷現(xiàn)實和不得不實行的陰謀,出人意料的本地居民奮起的反抗,“拆遷戶”這個詞突然出現(xiàn)在我腦子里,要不是這片早于阿凡達,說不定會被扣上啥帽子呢;
結(jié)局就不說了,因為當?shù)鼐用褛A了那地球最后的希望也沒了;如果地球軍贏了,那當?shù)鼐用駸o處藏身了;那份作為地球人的絕望之情非常強烈,在最后的混戰(zhàn)中也非常的有帶入感...
最后提一下背景音樂,切景切情,如果有單獨打分的話我至少給9分,呵呵;
為什么力薦呢?因為最后掉眼淚了,呵呵;
6 ) 反諷與反思
記得當我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一部當時比較多的被譯為《天煞》,后來更多被直譯為《獨立日》的電影讓我看的目瞪口呆,人類和外星人打的天昏地暗,很是撩人。而那段美國總統(tǒng)決戰(zhàn)前的演講,讓我這個中國孩子聽的熱血沸騰,最近看的動畫片《泰若星》則是對《獨立日》的逆向思考,或者說反諷,從主體劇情,到一些橋段,都可以看到《獨立日》的影子,只不過,這次,猙獰的侵略者變成了人類,他們妄圖征服,更準確說是毀滅一個性情溫和的外星文明,也遇到了頑強的抵抗。這部動畫我頗為喜歡,倒不是說它品質(zhì)如何優(yōu)良,而是它的一些認知和價值觀跟我的想法很契合。
本片一大成功之處,在于對泰若星文明的構(gòu)建,對于涉及大的文明交互性的電影,如何構(gòu)造一個獨特的,同時充滿說服力的環(huán)境一直是這類電影的關鍵因素?!缎乔虼髴?zhàn)》的一大瑰麗之處,就是它成功營造了很多外星文明形態(tài),同時將其交互的政治外交關系勾勒的很真實。而卡梅隆讓萬千擁躉翹首以盼的《天神下凡》,大家也無比關注他會獻上如何的文明。泰若星的文明形態(tài)是一種平和的形態(tài),他們以一種以地球眼光看顯得像來自于古代的交通工具、服飾、屋內(nèi)陳設等,卻形成上天入地的高雅感生活方式,同時還有帶有宗教意識的群體儀式。而這一平靜的生活,很快被一場人類的小規(guī)模試探式進攻打斷,而人類進攻武器和失事飛船中飛行員的裝束,也表現(xiàn)了當時人類的文明形態(tài),它是機械的、冰冷的,同時顯得高效的、強勢的,這樣的對比,多么像武裝到牙齒的早期殖民者們,對當時“落后文明化”的恬靜生活的異族的眼光。
本片有一點很得我心,就是讓泰若星的人們呼吸順暢,自如生活的環(huán)境,卻讓地球人會窒息而亡。記得當時讀生物,在闡述外星存在生命可能性時,就反復以地球標準討論,比如氧氣,比如液態(tài)水,我當時就想,或許,外星生物需要的恰恰就是呼吸二氧化硫,啃冰塊,而在本片中,看到確有此類暢想,難免心有共鳴。而正是泰若星的生存環(huán)境,引發(fā)了人類征服的方式就是,釋放氧氣,徹底改造泰若星環(huán)境,而歷史上的征服者們,無不對“落后民族”試圖進行著改造,他們本質(zhì)是想把環(huán)境改造的讓自己生活的跟舒適,卻常常說些提升“落后文明”生活品質(zhì)的大話,而這種改造常常破壞原住民的經(jīng)濟、文化,甚至如西班牙人帶到美洲的天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而本片正是這種改造的極端化表現(xiàn),殖民者從來不帶無利益的仁慈,維護其利益永遠是第一準則,他們對于被征服者充滿了上帝視角,可以將其隨便抓來實驗,隨便滅絕,甚至徹底毀滅。而隨著本片泰若星人馬拉跟著她救起的人類飛行員來到人類大型飛船找父親的過程,也引出了人類一方的生活形態(tài),有些類似《Wall-E》,這也是些無根之人,在太陽系人類的自相殘殺中,地球毀滅,他們只能隨著這一漂浮的文明去尋找新的居住地,但是與《Wall-E》不同,這個過程是殘酷的,在《獨立日》中,曾將外星侵略者比作蝗蟲,來到一個地方,消耗盡資源,便又去另一個地方毀滅,而地球人中,以鷹派將軍為代表勢力正是這樣的代表。飛船中的人類政治角力過程與現(xiàn)實沒有什么不同,戰(zhàn)爭的發(fā)起也是常見軌跡,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危機(飛船氧氣即將耗盡),鴿派拿不出可行性方案,然后鷹派煽動群眾,同時奪取政權,接著以戰(zhàn)爭轉(zhuǎn)移矛盾,他們以目標為導向,冷酷無情,卻常常在危機時刻更容易被迷茫的人們擁戴,于是,一場毀滅性的侵略開始了,而這個過程還是地球政治慣有的過程,讓人感覺絕望,同時也揭示出,對于掌權者常常振振有詞的“危機”、“生存空間”、“背水一戰(zhàn)”之類的言辭,我們應該抱有多么大的警惕!
或許是個人口味的緣故,我不喜歡本片的人道主義泛濫的結(jié)局,當然,我認同本片表現(xiàn)的溫情,特別民間,那個飛行員與馬拉的友誼。溝通的隔閡常常還是導致仇恨與戰(zhàn)爭的原因,飛行員被長期洗腦,初次見到馬拉也充滿了高傲和警惕,但是目睹了現(xiàn)實后,他的思想的轉(zhuǎn)變也體現(xiàn)著民間交流的可貴。常常,在輿論狂呼的緊張之下,排除偏見,真誠的溝通,會讓我們看到更多真相,而這些微薄的溝通,常常匯聚起來就可能改變歷史走向。本片以一種英雄主義的方式來擴大這種溝通可能帶來的轉(zhuǎn)機,當?shù)厍蛉说木薮蟮难鯕庵圃鞕C,以很像《獨立日》中外星人航母飛船的姿態(tài)來到泰若星,而泰若星的人也以很像《獨立日》中的地球人戰(zhàn)斗機的姿態(tài)進行無力到眼看要絕望的反抗時,一種自殺式的犧牲出現(xiàn)了,只不過不同的是《獨立日》中是一個平日廢材的父親,而《泰若星》中是飛行員自己反水摧毀了這臺巨大的毀滅機器,他是一個被戰(zhàn)爭撕扯心智的典型案例,曾經(jīng)被洗腦式教育,接著眼見真相,結(jié)交了來自對手陣營的朋友,眼見戰(zhàn)場上,兩方廝殺,他不知該站在哪邊,最終精神失常,以一種自我毀滅來總結(jié)自己的痛苦,也將戰(zhàn)爭給人的痛苦渲染到最高潮。其實,當氧氣制造機被摧毀后,導演本來可以順勢來個更具思考性的悲劇性結(jié)局,那就是讓人類就此毀滅,讓我們看到,如同《獨立日》中那樣被侵略會帶來生存危機,我們需要團結(jié),需要強健自己。同樣的,強健自身后,貪婪的、無度的擴張和對外侵略,同樣會給自身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但是,導演留下了一個合家歡的結(jié)局,或許,也是想告訴大家,一切其實沒那么復雜,恐懼和敵人常常是自己制造,乃至于朋友也成了敵人,換個角度吧,本來大家可以活的都挺爽,何必非玩零和游戲。
這是部充滿幻想和反思的動畫片,但是也充滿了現(xiàn)實意義,比如對于中國人,在反思類似中日戰(zhàn)爭上,我還是我的觀點,我們要看到曾經(jīng)的傷痛,強健自身,但是也要看到日本侵略他國最后,帶給自己的如核爆的后果。那些邊高呼富國強兵,又叫囂要報仇雪恨,把這炸平,把那血洗的人們,醒醒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5ce002424cebb21d50742dc.html
這個息事寧人的結(jié)尾真的不能說服現(xiàn)在作為一個偽現(xiàn)實主義者的我,真的。
呵呵,適合小朋友看的,意義還是有的,共享不是滿好嗎,為什么要殺人滅口霸占別人的土地。最后很雷,一起生活了,這個空氣變成了兩者都能生存的了嗎?嘎嘎~~
美好的畫面,很棒的想象力
一部《獨立日》反向電影,也可以解讀為反戰(zhàn)電影,我喜歡它,更多在于它和我的一些認知契合,結(jié)局太過善良,可能讓人類滅絕更有反諷效果。
阿凡達的主題+變1、瓦力的場景元素+神秘村的樂園情結(jié)+天襲的人設+全面失控的技術支持~ |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結(jié)局非常不喜歡,人類為什么沒有滅亡?
令人深思,依照人類的本性,真的我們會真正的實現(xiàn)和平共處么?暫時的是為了未來的擴張,人類本性的一貫作風
高中時候看的,如今最有印象的他們在天空飛翔的鏡頭!—— 2016.10.20:重溫后才發(fā)現(xiàn)這片子和《阿凡達》有些許像,不過比起《阿凡達》強大的視覺效果、壯觀火爆的動作場面和更嚴謹些的科幻設定,《泰若星球》還是顯得有點小兒科,但整體而言還是足夠娛樂小朋友的。P.S.:片頭尾的配樂挺好聽?!铩铩铩?/p>
都拿這部和阿凡達比..好吧,阿凡達我還沒看過~但從人設上看來這部要純凈很多,讓我想起純凈美好的游戲<<植物精靈>>,雖然是動畫,還是容納了很多科幻在內(nèi),尤其是地球人的歷史,試圖用一種簡潔的風格來闡述一段漫長的演變,還是很成功的. 尤其是在主角犧牲的那一刻, 不輸其他電影的感動.
這部電影負擔了過多的東西,最終不可避免的用力過度,否則這又是一部不可思議的動畫
我總覺得“阿凡達”和這部電影很相像。
和平太美好,結(jié)局太美好。相信后來人類和Terra星人一定還會為爭奪地盤和資源進行大戰(zhàn)的。。。
不愧說是動畫版阿凡達;地球人侵略和呼吸問題各種像;但比阿凡達還是弱了太多主要是時間太短進度太快沒有特別動人的細節(jié)也談不上趣味性什么發(fā)展都是意料之中包括最后的大團圓結(jié)局;其實演得最好的是機器狗;泰若人長得像龍騎士,又像是草菇和蝌蚪……
按人類貪婪的本性(地球金星火星資源都耗盡了)泰若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然后泰若星人喊:把地球人趕出去!然后阿凡達就第九區(qū)了
這電影在主題,情節(jié)和人物有點模仿AVATAR,Wall-E,不過山寨的還可以,除了結(jié)尾臺倉促提筆,需要改進。
還是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但是造型設計還略顯稚嫩。
什么時候你們才能用嚴肅的態(tài)度來創(chuàng)造科幻的世界?這種低劣的理論系統(tǒng)真的很讓人覺得傻逼透了,還有那個造型,那叫什么玩意兒啊操。低劣至極的設定。好吧是我錯了,我認真了,還算將就,3星。
基本上就是一部動畫版的阿凡達,但人設實在不討喜,說教意味太濃,沒有這種動畫片應該給人的放松感覺。
無論哪種生物終究也是自私的,這樣所謂的和平能持續(xù)多久呢,最終還是war的可能性比較大
片子很不錯值得給5星,不知道還有一這么個電影啊,之前也沒什么宣傳啊,最后的結(jié)局很圓滿也很感人,很可惜那位飛行員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