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伊斯特伍德想說的跟什么"英雄遲暮”沒有半點關(guān)系。
表面上看,《不可饒恕》是一部”反英雄“的影片,但從更深層級講,這其實更是一部”反暴力“的影片。 反類型片之所以被稱為此,是因為其將類型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元素統(tǒng)統(tǒng)顛覆,那么觀看本片就要做好所期盼的被一一打破的心理準(zhǔn)備。我們通常所見的西部片是什么樣子?兩個牛仔相對而立,劍拔弩張,電光火石之間正義戰(zhàn)勝邪惡?那么可以說,本片將這一點從頭到尾的解構(gòu)了一番。首先,主角就不是通常的懲惡揚善的牛仔,而是一個為了金錢的利益重操舊業(yè)的曾經(jīng)殺人如麻的牛仔。顯然一開始,導(dǎo)演就與傳統(tǒng)西部片分道揚鑣了,這里沒有什么高尚的基礎(chǔ),只有最現(xiàn)實的理由。之后,影片又通過英國槍手和其自傳作家的故事好好嘲弄了一番通常人們想象中的槍手對決。作家這個角色是很耐人尋味的,他很容易的就輕信了英國人夸夸其談的對決經(jīng)歷,后來通過治安官之口才知道那不過是完完全全的吹噓,英國槍手獲勝完全是因為對手的愚蠢和壞運氣以及其在對方手無寸鐵時的冷酷無情。治安警長道出了對決的真實情況,粉碎了想象中的暴力神話??梢哉f作家這個角色其實就是映射那些媒體,輕信神話,為了迎合市場去夸大渲染事實,真正遇到暴力又膽小如鼠。當(dāng)然,這些只是表層的反類型,顯然東木頭的野心絕不止于此,這一步僅僅是完成了”反英雄“,而他真正的目的是”反暴力“。
復(fù)仇和懲惡揚善,這是通常殺人正當(dāng)化的高尚理由,有了這些理由做基礎(chǔ),殺戮便成了一件大快人心,毫無不安感的事。本片中也少不了這兩點,承擔(dān)復(fù)仇這一任務(wù)的是那幾個妓女,被復(fù)仇的是兩個牛仔,且不論那個毀容妓女的當(dāng)事人是否就罪大到該死,他的同伴,那個年輕的牛仔確實是沒有做過一件事值得招來殺身之禍,他在他同伴向妓女施暴時在旁阻攔,后又因內(nèi)疚而主動額外賠償一只馬,他最后被東木頭扮演的殺手殺死了,顯然這里面沒有一絲一毫的”正義“,再來看主人公的黑人搭檔的死,他臨陣后悔決定返回時被警長抓住后被鞭打至死,縱使他年輕時曾經(jīng)殺過人,但也沒有理由在很多年之后因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盡管警長的目的是維持秩序,”懲惡揚善“,但這里面卻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再看看那些被主人公在酒館殺死的人,警長,他該死嗎?他是專橫,但他并沒有道德上的問題,也沒有做過罪大惡極的事情,他僅僅是想在小鎮(zhèn)上維持法律紀(jì)律。酒館老板,他雖不是什么忠厚的人,但他也不該在手無寸鐵下被一槍打死。至于那幾個警長身邊的助手,更是沒有一個該死的。但是,他們都被干脆利落的干掉了。其實影片最后警長和威廉的那一段對話才是本片的點題之筆,警長說“他不該死”,威廉說”該不該死和這沒有任何關(guān)系“,然后一槍轟了他的腦袋,我想導(dǎo)演想表達的就在這里,當(dāng)殺戮開始后沒有人管你該不該死,這是現(xiàn)實,不是什么英雄傳說,這就是暴力的實質(zhì),這里面沒有什么快意的復(fù)仇或者正義的懲惡,暴力就是暴力,他不顧一切,殘酷無情,就像東木頭在影片中所說的”殺人就是你奪走一個人過去以及將來的一切“。說到這里,你可能會想,主人公這樣的大肆殺戮,他最后一定罪有應(yīng)得,死在槍口之下了吧,如果導(dǎo)演這樣安排,那么其實就又繞回到了”該不該死“的圈子里面,顯然東木頭絕沒有這么簡單,他讓主人公平安的回到了家中,帶著他兩個孩子過起了平靜的生活,這一切看起來這么的不合情理,但這才是導(dǎo)演的高明之處,”不該死“的人死了,”該死“的人沒死,一切看起來是這么混亂,要說的就在這里,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該死不該死“,這只是人們?yōu)榱藲⒙舅鶎ふ业墓诿崽没实睦碛闪T了,導(dǎo)演把這個一切殺戮合理化的基礎(chǔ)連根拔起,擊的粉碎,還原了殺戮的本質(zhì):非理性與不可控制,沒有了復(fù)仇和正義,剩下的只是沒有必要的流血。沒有人有權(quán)利去判斷一個人該不該死,罪惡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承擔(dān),而不是別人外在的指責(zé),我想這也是片名的本意,主人公將在對自我的不可饒恕中安靜的度過余生,而這期間,沒有人會去找他”討回公道“。
我為什么只給了4星,而不是5星,那是因為伊斯特伍德的緣故,東木頭的氣場太強大,愣是把角色演的正氣凌然,導(dǎo)致大多數(shù)觀眾看完本片都對主人公產(chǎn)生一種認(rèn)同感,而沒有看清楚導(dǎo)演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這是表演形式和內(nèi)容的不統(tǒng)一所導(dǎo)致的,也是本片的缺陷。
論精彩程度肯定是比不上大多數(shù)西部片的首先開頭和結(jié)尾就欠佳。開頭的退隱到被說服出山,中間挺莫名其妙就改變主意了,而理由主要只是了為錢,其次才是懲惡揚善而且到中期懲惡揚善也立不住了,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還是決定殺人拿錢,所以殺人主要還是為了錢,為了錢殺人固然很符合牛仔的作風(fēng),但這不符合金盆洗手多年自我救贖的遲暮牛仔的作風(fēng)。結(jié)尾是頂級爽文,不老英雄為兄弟報仇絕地反擊是全劇的高潮,但爽文看的爽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就算你怒火中燒但畢竟年齡擺在那兒深入虎穴,為兄報仇,毫發(fā)無傷,從容淡定,瀟灑離去要不是克林特演自帶牛仔情懷加分這結(jié)尾絕對會被罵。我最喜歡的是主角雨夜挨揍的戲,這才是一個年邁的牛仔該有的樣子,那種深深的無奈。再說說情懷這東西,情懷大多數(shù)時候是最無理最蠻橫的一個理由,喜愛一個事物卻找不出理由來時,就可搬出“情懷”這把大刀。這些年情懷這個詞已經(jīng)被濫用到臭名昭著了,所以我挺討厭別人拿情懷說事的,我自己也是我討厭的人,這部劇固然不只有情懷但全片看完記住的差不多只有情懷
同類型的電影有很多,故事都大同小異。真正的無敵人物前期總是默默無聞,有時還會表現(xiàn)得很懦弱無能。但是反方一再的相逼,最后逼得我們的“英雄”走投無路,不得不撕下臉上的和善的偽裝,突變成惡魔殺人狂。伊斯特伍德一直都是越老越有味兒的那種演員,他那經(jīng)典的思考時的瞇眼動作讓人印象深刻。整部片子稍顯沉悶,前面大量的鋪墊,到了最后槍戰(zhàn)時卻波瀾不驚。那個被牛仔把臉劃破的姑娘真好看,而且身材也好。喜歡主角最后一刻說出的那句話:我殺女人和小孩兒,凡是會動的我都殺??釀艃菏恪叭灰粋€冷靜而放蕩的地獄來客。
討論《不可饒恕》的“主題”時,我們很容易陷入“反暴力”與“女權(quán)主義”的漩渦。不可否認(rèn),慘無人道的傷害與“不可饒恕”的“復(fù)仇”,很自然帶出“反暴力”與“女權(quán)主義”的“中心思想”。但是,當(dāng)我們用某些標(biāo)簽去評論電影的時候,電影帶來的視聽感受與心靈震撼都會大打折扣的。
當(dāng)然,暴力是《不可饒恕》繞不過去的話題,但影片絕對不是“反暴力”那么簡單,它更多是在探討暴力的方方面面,比如暴力的起源、暴力的后果、暴力的失控等等,還有暴力與法律、暴力與正義等關(guān)系。
《不可饒恕》的主演之一摩根·弗里曼在談及影片的“內(nèi)涵”時,說出了下面這句“金句”——暴力只會滋生惡果,暴力只會腐蝕人心。這句“金句”的核心還是“反暴力”,但也道出了影片對“暴力”的探討過程與結(jié)論。
據(jù)說,《不可饒恕》是一部高度忠于劇本的影片。由此可見,編劇大衛(wèi)·韋伯·皮普爾斯對影片的貢獻非常大。大衛(wèi)·韋伯·皮普爾斯也曾說過,與其說該片是反暴力,不如說它暴露了暴力令人驚駭?shù)囊幻妗?/p>
是的,暴力的最可怕之處并不在于暴力本身,而是在于暴力所引發(fā)的一連串的連鎖反應(yīng),這是暴力最“令人驚駭?shù)囊幻妗薄?/p>
妓女的一句刻薄話,引來了牛仔的兇殘的傷害。
牛仔的“不可饒恕”,引來了賞金殺手。
警長小比利的“爆裂執(zhí)法”或“過度執(zhí)法”,埋下了禍根。
賞金殺手威廉·莫尼等的“成功”,讓警長惱羞成怒,于是,他折磨奈德·羅根至死。
奈德·羅根的死,讓痛失摯友的威廉·莫尼內(nèi)心燃起了復(fù)仇的烈焰,最終,他在酒館里大開殺戒。
警長小比利沒想過他會這樣死去,他甚至來不及蓋完自己的新房。
妓女的一句刻薄話,“罪”不致被毀容,但她小小的“語言暴力”,卻打開了暴力的潘多拉盒子。
威廉·莫尼的搭檔,近視眼小子庫費一開始是個迷信西部神話的槍手。他踏入賞金殺手這個行當(dāng)?shù)淖孕判闹饕獊碜杂诨孟肱c吹牛,以及他找到了一個曾令人聞風(fēng)喪膽的搭檔。
庫費在近距離射殺正在如廁的牛仔后,并沒有在血腥中“成長”起來,而是深感不安與恐懼——殺人的滋味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它帶來的往往是噩夢。
這時候,作為資深殺手,威廉·莫尼說出了他的“金句”——
“殺人的滋味不好受,你奪走了他的一切和他的未來。”
威廉·莫尼曾經(jīng)是個殺人魔頭,即使這樣,他也沒有享受過“殺人的滋味”——可見,他還是有良知的。正是這份良知,讓他在遇到亡妻后,金盤洗手、洗心革面,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農(nóng)夫。
“殺人的滋味不好受”,但摯友被殺,“不可饒恕”!復(fù)仇的決心讓威廉·莫尼瞬間恢復(fù)了當(dāng)年的“血性”與“神勇”。
警長小比利諷刺威廉·莫尼是“婦孺殺手”,他目露兇光強勢回應(yīng):“我殺過婦孺,只要是動的東西我都殺過!”他,手起槍落,五個人應(yīng)聲倒下。他,殺紅了眼!
為殺手立傳的作家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這般殺人“神技”,由衷感嘆。
威廉·莫尼氣定神閑地說:“這次大概是我的運氣好。但我殺人的時候,運氣總是很好?!边@大概是一個殺手最霸氣的“宣言”了。
在影片中,暴力或殺人,并非來自快感或自由意志,殺戮是在感染或演變中一再失控的。
《不可饒恕》絕對是對暴力的“詮釋”最好的影片之一。但它之為偉大的電影,還在于它跳脫了西部片所固有的“臉譜化”,賦予了每一個主要人物人性與血性。
威廉·莫尼決定重出江湖的時候,已經(jīng)“英雄垂暮”了,他在試槍的時候,槍法已經(jīng)十分生疏。但窮困潦倒還是讓他決定放手一搏。
踏上旅途之后,威廉·莫尼一步步找回了“殺手”的感覺,到最后的酒館大戰(zhàn),他成功演繹了什么叫做“王者歸來”。
遭到警長小比利的一頓胖揍之后,威廉·莫尼已經(jīng)奄奄一息,差點丟掉了性命。生命垂危之際,他還要經(jīng)受良心的拷問:“我看到了死亡天使,看到了幽冥之河,……不要告訴我的孩子我過去的那些事?!?/p>
強大的求生意志把威廉·莫尼從死神那里拽回來后,他開始蛻變了,他找回了殺手的自信,他期待著拿到賞金,改善農(nóng)場和家庭生活。
本來,拿到賞金后,威廉·莫尼便打算“收手”。但莫逆之交奈德·羅根的死,讓他再次蛻變,曾經(jīng)的威廉·莫尼形神附體,他開啟了“殺無赦”的復(fù)仇模式。
奈德·羅根、庫費作為威廉·莫尼的搭檔,他們分別扮演了“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好基友”和“西部傳奇的膜拜者”的角色。
奈德·羅根對賞金的渴望并不強烈,但他知道威廉·莫尼需要他的守護,他對威廉·莫尼的友情甚至大于他對妻子的感情——換位之,威廉·莫尼的瘋狂復(fù)仇也是對這份友情的珍視。
奈德·羅根其實對獲得賞金的前景是悲觀的,但他卻能以積極的姿態(tài)陪伴著威廉·莫尼——他的內(nèi)心是掙扎的,但他無悔于所有的付出。
庫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大言不慚、行事魯莽,直到真正“攤上事”了,他才從幻想中驚醒過來。他成了“偶像”身邊那個六神無主的孩子——天啊,他真的還是個孩子。
在生死未卜時,奈德·羅根和庫費倒是一起在溫柔鄉(xiāng)里“沉淪”了——他們一再從妓女們的身上“預(yù)支”賞金。
影片對奈德·羅根的掙扎與庫費的蛻變不像在威廉·莫尼的身上“著墨”那么多,但他們身上的混亂與無常,使得他們成為了西部片“臉譜”之外的血肉豐滿人物。
警長小比利看起來是一個濫用暴力的“酷吏”,也許他不討大多數(shù)觀眾的喜愛,但他絕非一個惡棍那么簡單。
在某種意義上,他是一個以自己的方式維護并實踐“法律”的執(zhí)法者。
妓女被牛仔傷害后,他雖然反對妓女們以暴易暴,但也讓牛仔們賠償了價值不菲的馬匹——這是他認(rèn)為的“公平”。不過,不管是在妓女們看來,還是以常人的眼光看,這樣的“公平”都是遠遠不夠的。
他不讓賞金殺手到小鎮(zhèn)上來,根本原因在于維護“法治”。當(dāng)然,他維護“法治”的方式確實過于粗暴了。
工作之外,他正在修建自己的新房。從他用心修建房子的情況來看,他其實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他暴戾、冷酷,但他并不置前來的賞金殺手于死地,說明“法律”對他也是有一點點約束力的。只有當(dāng)對方無視他的“法律”,他才會以牙還牙,以殺死對方為己任。
在被射殺之前,他還鄙視威廉·莫尼是給“婦孺殺手”,說明他的心中是有所謂的“正義”的——只是,他的“正義”也已經(jīng)遠遠偏離正軌。
他還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人,他“創(chuàng)作”的“死亡公爵”與“死亡鴨子”的“段子”,讓人忍俊不禁。
警長小比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西部片中的大反派,他只是以殘暴、邪惡的方式忠于自己的職責(zé),他的所作所為體現(xiàn)了“法治”的荒謬性。
妓女們作為弱勢群體,在正義得不到聲張的情況下,她們執(zhí)著于復(fù)仇,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當(dāng)?shù)摹?。這很容易調(diào)動觀眾的同情心與憤怒情緒,從而獲得他們的非理性的支持。
妓女們最終復(fù)仇成功,很容易讓人想到“女權(quán)主義”。但這里的“女權(quán)主義”和《末路狂花》(1991)等影片中的“女權(quán)主義”是大不相同的。
《不可饒恕》中的“女權(quán)主義”是追求血債血償?shù)摹捌降取?,而這個“平等”最終還得靠男人來幫忙實現(xiàn)?!赌┞房窕ā分械摹芭畽?quán)主義”,是以高于男性的姿態(tài),睥睨男性并張揚自我來實現(xiàn)的。
以現(xiàn)在的“女權(quán)主義”觀看,《不可饒恕》中的“女權(quán)主義”只是“柔弱而堅韌的反抗”而已。
而大仇得報之后,妓女們也沒有覺得大快人心,反而,在暴力徹底失控之后,她們陷入了新的恐懼之中。
事實上,她們報仇的結(jié)果也遠超出了她們的初衷——傷害她們的三個牛仔之外,還有更多的牛仔在槍戰(zhàn)中喪生了。而在這之后,幫她們報仇的奈德·羅根死了,威廉·莫尼更是“本性畢露”,血洗小酒館。
可以說,她們追求的“正義”最終換來了“大屠殺”。
暴力的失控太可怕了,但這是妓女們的錯嗎?
如果追根朔源,牛仔們的傷害才是暴力的源頭?或者,西部世界的蠻荒才是暴力的根源。
暴力不斷蔓延、發(fā)酵后,必然侵蝕人心,被侵蝕的人心會一再突破暴力的邊界,引爆殺傷力更大的暴力。簡單來說,“暴”“暴”相報何時了?
什么是“不可饒恕”的?電影是不會給出答案的,答案在不斷的“探討”中——因為,暴力永遠不會終結(jié)。
作為西部片,《不可饒恕》并不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因為它難以復(fù)制,其他影片甚至無法跟風(fēng),不像“鏢客三部曲”那樣可以改寫類型片的歷史。此外,《不可饒恕》在敘事上并沒有突破,他的敘事策略和傳統(tǒng)的西部片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它的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設(shè)計,在某種意義上是顛覆了傳統(tǒng)西部片的模式的。
我更愿意稱《不可饒恕》為西部片的偉大變奏曲,在它之后,下一部稱得上是西部片的偉大變奏曲的影片是科恩兄弟導(dǎo)演的《老無所依》(2007)。
憋著一大口氣等著東木放大招還好他從未讓我失望過。和老爺車連看有點恍惚,因為這倆其實就是同一部電影… 他真是拍了一輩子孤膽英雄,作為導(dǎo)演他特別明白自己咋樣最帥(也確實很帥)。在傳說中開始,結(jié)束后成為另一個傳說,東木并不是要拍一個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訴說對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戀
“沒錯 我曾殘殺婦孺 只要會動的東西我都殺過 小比爾 現(xiàn)在我來殺你了 為了你對我摯友犯下的罪孽 閑雜人等最好離開”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偉大的力量是隱忍克制的。
你會知道,世界上有種人,有那么一種魅力。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總喜歡把壞人演成好人,這點最牛比
西部片最愛。英雄不會老去,只是漸行漸遠。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幫片,東木頭在全片前?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沖刷掉傳統(tǒng)同類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蠻粗糙的本來模樣;但他又在后?以神話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滅的傳奇;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電影的特質(zhì),整個文本都可看做是對西部片數(shù)十載由盛及衰的隱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
東方的哲學(xué),西部的表現(xiàn)手法
重溫,觀感比第一次更棒。這片太耐看了,劇作、表演、攝影、剪輯各方面都近乎完美、無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構(gòu)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義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無疑是東木最佳。
伊斯特伍德的間接描寫、節(jié)奏控制和煽情渲染,總是那么細膩、雋永、火候精準(zhǔn)。男人,老男人,劣跡斑斑的老男人,一樣可以像他那樣充滿魅力。
沒有純粹的正與邪。EastWood總喜歡拿生死這個話題來裝深沉,讓人看得一眼便知,這部里面臺詞也很別扭,既沒有觀賞性,也沒有藝術(shù)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倫理哲學(xué)內(nèi)涵。所以雖然捧回了小金人,卻很難震懾影壇。
類型意義自然可記一筆,東木這么早就演壯士暮年屬意外。片里諸多角色處理的絲毫不亂,襯哈克曼兇惡的英國殺手也背負(fù)英美民族性和華族血淚史、踉蹌成行的刺殺隊也包含殺戮自省和初哥豪氣(臺詞好不然就俗套了)、買兇妓女也有分江湖道義。傳記作者見東木泄憤時興奮一笑的細節(jié)抓得好。先生存再復(fù)仇有提升
好看啊,不愧是奧斯卡獲獎影片
娓娓道來的故事迎來了熱血噴薄的結(jié)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奈鞑壳閼眩戮匆埠?,默哀也罷,你僅僅只會唏噓: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卻依然流傳著Ta的背影和傳說。
對西部片的致敬與默哀
如果愛情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那多么令我羨慕。夕陽下,一個男人彎著腰,一鋤頭一鋤頭的耕作,有誰會知道他曾經(jīng)淋漓了多少鮮血。如果警長是個暴徒,如果殺手對愛情忠貞,對朋友義氣,那樣的話,決不饒恕。
ClintEastwood這回演了我最愛的那種人物,當(dāng)自己受到欺辱時,可以忍氣吞聲,但絕不容忍身邊的朋友或親人受到不公對待
Clint這部太帥了...完全被迷倒.在那個混亂的年份,價值觀早已被顛倒,我沒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義的動作除了Clint的愛妻.描寫殺人的感受十分忠實,可能是這個類型的片子里比較特別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終提到這點.最后的混亂,只能被大惡征服,或許也是諷刺的地方.
太多地方隔靴搔癢,但西部片風(fēng)格醇厚,所以不覺得有特別反類型之處,最激動人心的當(dāng)然是……還用說嗎,這是個自傳,演員和角色融為一體,一以貫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見證到一個依然在世的傳奇,夫復(fù)何求。
他可以把悲傷深埋在心底不去辯駁,自認(rèn)是殺人狂魔,獨自一人走進那小酒館打爆一票人的腦袋,在風(fēng)雨中命令所有對準(zhǔn)他的槍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則他會成為他們最恐怖的噩夢。然后,他就帶著所有的傳說,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還活著,但他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和他殺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