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如果看紅樓夢可能也會莫名其妙:每個人的下場一開始就暗示了,有啥懸念呢?出場的人又多又亂,情節(jié)卻沒有啥推動。
高斯福莊園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表面上像偵探劇,其實只是貴族時代的一曲挽歌,表面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里子卻盡上來了,最后人死鳥獸散,白茫茫一片真干凈。
如果是小說肯定很好,拍成電視劇也不錯,非要拍成一部電影就有點太局促了,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腦補才行,所以有人說是神作,有人覺得無聊,就看各人腦補功力了。
1932年的英國。高斯福德莊園(Gosford Park)。這里正準備舉行一次狩獵會,被莊園主人William McCordle和他的妻子Sylvia邀請前來的都是典型的英國社會“中產(chǎn)階級”式的中上層人物。而隨著William在書房被謀殺后,似乎人人都具有作案的動機,這個表面上鶯歌燕舞一派和氣的莊園內(nèi)部各懷心事的人與人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也逐漸若隱若現(xiàn)的浮出水面。 盡管本片過多的出場人物極有可能造成腦部的暫時性無序,但高斯福德莊園的確擁有一個構(gòu)思精巧而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的劇本,完全跳脫了某種類型片的繁縟框架。它的重點,非常明顯不是要追探這個謀殺案的始末(要是你把此片完全當作那種偵破片來看你就真out了。。。好囧),而是想通過這一樁看似意外的事件去深入挖掘出莊園內(nèi)部那些不安定的卻也微妙的種種關(guān)系。Upstairs與Downstairs的界限表面上涇渭分明實則有著太多莫名卻確實深刻的聯(lián)系,許多細節(jié)都在不經(jīng)意間暗藏著玄機。就像海報上Chicago Tribune的點評,"a masterpiece & a richly entertaining murder mystery"! 這里不去過多的討論劇情,其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激烈的道德沖突與批判的確是需要你自己去反復(fù)推敲和琢磨的,它像是30年代英國社會的縮影,在那樣一個刻板、壓抑、傳統(tǒng)的社會,充斥著的上流社會的黃色笑話、華麗的音樂還有璀璨的燈火在更多的時候都被批上了一層病態(tài)的糖衣。價值觀的碰撞并不會帶來更多所謂人性的進步與解放,畢竟在那樣的年代禁錮在內(nèi)心的涌動永遠只是蒼白和脆弱的。 不得不再提到一下本片的導(dǎo)演Robert Altman,面對這樣一部出場人物眾多且無絕對主角、條理性和縱深度都很講究的電影而言,他再次展示了擅于協(xié)調(diào)結(jié)構(gòu)繁瑣的劇本的深厚功力。高斯福德莊園的主題是悲劇性的,而在Altman的調(diào)控下高斯福德莊園一片從容不迫的揭示著內(nèi)在的核心而絕無沉悶臃腫之感,琳瑯各異的人物性格也被刻畫得充實和豐滿。同時Altman也毫不隱藏的鞭笞著英國上下社會階層之間赤裸裸的物質(zhì)與性、利用與被利用的丑陋本質(zhì)。再去看看本片演員名單上大牌們,Maggie Smith、Helen Mirren、Michael Gambon、Kristin Scott Thomas、Clive Owen和Emily Watson,一堆英國演技派的同臺飆戲讓高斯福德的表演性幾乎無懈可擊。 Henry Denton曾經(jīng)這樣問到Downstairs,"How many people here had parents in service? And was that why they chose to go into it?",這顯然是個愚蠢的問題。階級和等級早就升華成為了無可動搖的絕對價值觀,既然無力同制度和上流抗爭,也許容忍退避與遷就就不失為最務(wù)實最理想的選擇。畢竟這樣,他們至少還可以成就為 "Perfect Servant"(按Mrs. Wilson的話說就是這樣)。雖然這樣的代價未免慘重——"I have no life,…盡管每個人都明白他們的生活是被偷走的而并不是"沒有",不過又有誰會特別在意這些呢? 高斯福德莊園人物關(guān)系簡述: 【Upstairs】 William McCordle:高斯福德莊園的主人,曾逃避兵役,愛好打獵卻甚至"Can't hit a barn door"。年輕時引誘了多名女工與之發(fā)生性關(guān)系,所以像他這樣的色鬼不知道Robert Parks是他的兒子也正常 Sylvia McCordle:William年輕貌美的妻子,城府級深,與William的婚姻更像是場作秀,與Henry Denton在巧克力和牛奶的問題上趁勢調(diào)情并私通 Constance:Sylvia的姨媽,為人勢利說話尖刻,在餐桌上主動向William表示要與其"單獨交流"但遭拒絕 Lavinia Meredith:Sylvia的姐姐 "Commander" Anthony Meredith:Lavinia的丈夫,正面臨破產(chǎn)后的尷尬,一直在說服William為其在蘇丹的生意中投資 Louisa Stockbridge:Sylvia的姐姐,與William顯然有段不倫之戀,在William死后悲痛欲絕 Raymond Stockbridge:Louisa 的丈夫,冷靜、有風度 Ivor Novelle:William McCordle的侄子,好萊塢的演員,鋼琴技藝不錯,作風優(yōu)雅 Morris Weissman:Novelle的朋友,一位來自加州的電影Producer,正在拍攝影片Charlie Chan,因為不明白許多英國的俚語而出盡洋相,一個裝腔作勢的家伙 Isobel McCordle:William的女兒,性格倔強但也有軟弱的一面,與Freddie Nesbitt關(guān)系曖昧 Freddie Nesbitt:典型的人渣,"沒有工作、做事也不麻利",但似乎抓住了Isobel的某個把柄,要挾其讓W(xué)illiam為他安排"錦繡前程",與妻子貌合神離 Mabel Nesbitt:Freddie的妻子,似乎非常熱愛藝術(shù),對Ivor Novelle充滿仰慕與愛憐 Henry Denton:一開始打著Morris Weissman的男仆的身份,后來承認是一名體驗下層生活的演員。一個非常令人討厭的家伙,說話總是傲慢無禮且咄咄逼人,與Sylvia猶如干柴烈火一拍即和,挑逗Mary Maceachran時卻吃了Shit。非常不習(xí)慣旁人看他的眼光,"Why dose everyone treat me as if I were one of these stupid snobs?" Inspector Thompson:負責偵破高斯福德謀殺案的警官,但似乎嘴上的工夫比干實事的本領(lǐng)更強,對Upstairs的仆人們更是輕視無比,"only a people with a real connection with the dead man" Rupert Standish & Jeremy Blond:高斯福德的訪客 【Downstairs】 Jennings:總管家,努力塑造自己威嚴的形象,有某段難堪的過去,好像還為此進過監(jiān)獄 Mrs. Wilson:女仆的總領(lǐng),稱職的仆人,"I know it before they(指Upstais) know it themselves"。年輕做礦工時是廚師,被William McCordle蹂躪。不過她年輕時并不叫Wilson,而是姓Parks...個中原由不用多說。對于Robert Parks刺殺William她的意見是,"Not much of a crime to stab a dead man…They can never touch him, that’s what’s important——his life." Mrs. Croft:女廚師,Mrs. Wilson的sister,與Mrs. Wilson積怨頗深,拒絕承認曾在工廠打工…年輕時在工廠時是一位管理員,也被William McCordle糟蹋,不過孩子在年幼時患猩紅熱死掉 Elsie:負責伺候沒有仆人的Upstiars,自恃清高說話也很有些出挑,與William有某種難以言傳的曖昧情愫卻說自己"I didn’t love him, I didn’t mind him"。在餐桌上當面脫口回敬Sylvia而被打入冷宮,不過被解雇對于她來講應(yīng)該是種解脫 Mary Maceachran:Constance的貼身女仆,乖巧、純真,善于思考,與Robert Parks互生好感 Robert Parks:Raymond Stockbridge的貼身男仆,在孤兒院長大。作為William McCordle 和Mrs. Wilson的兒子,表情一貫冷峻,深奧、古怪,對William補的那一刀應(yīng)該是他所為,而對此他毫無愧疚之意,其解釋是"Can’t a man hate his own father?" Probert:William McCordle的貼身仆人 Lewis:Sylvia的貼身仆人 George:負責掌管安全柜的男仆,個性十足,對Henry Denton充滿厭惡之情,甚至故意把咖啡撒在他的腿上 Arthur:小心翼翼,但似乎對Jennings沒有安排他去服侍Ivor Novelle頗有微詞 Dorothy:踏實、謹慎,其父親曾是Lord Carton的佃農(nóng) Bertha:直率而且有趣,在片中她至少與兩個男士有染不過這純粹是為了感官上的刺激 影片開始如同潺潺流水般的鋼琴伴著細雨靜逸得讓人有些隱隱不安,與之呼應(yīng)的是結(jié)尾的一片風和日麗,幾代人之間難以言喻的恩怨似乎也一筆勾銷。問題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疑惑與創(chuàng)傷就從此平息了嗎? 高斯福德莊園榮獲第7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
英國莊園主仆系統(tǒng)大普及,雅思聽力范本,看到1/4時理清所有人物關(guān)系簡直累成狗(已經(jīng)算快了),短時間內(nèi)迅速進入腐國社會的必備電影,能寫出這個本子來也是夠神的,千萬別當成推理片來看,會非常失望。本片還是寫的還是大環(huán)境下的微妙群像,莊園人生百態(tài)。四星給導(dǎo)演的控制力。
英國資產(chǎn)階級群像。
所有的破案元素都有呈現(xiàn),封閉的謀殺環(huán)境,暗懷鬼胎的每個人,冠冕堂皇的華麗上流社會,表情內(nèi)斂克制的名流,無數(shù)個迂回曲折走廊背后的黑暗齷鹺,平靜下的數(shù)十年前的愛恨.貪婪可厭的老婦,年輕單純的女仆,同床異夢的中產(chǎn)階級夫婦,欲望泛濫的各色人等,在這個小世界里演繹著短短人生片段.
看的我頭疼。人物那么多,臺詞那么多,人物都分不清楚,哪有經(jīng)歷分析劇情。
英國片有時候就是具有百看不厭的特點。
了不起的群像!大致上會讓人生出這樣的情境,一群螞蟻聞風而來,它們相互碰碰觸角,然后又各自離開。
前一小時需要集中200%的精力去捋順人物關(guān)系。當然沖突爆發(fā)以后真是相當精彩,這各種混亂的深宅大院加主仆關(guān)系啊,臺詞永遠話里有話。各位戲骨的傾力出演自不必說,過癮。是需要看第二遍的電影
初中時因為人物關(guān)系過于復(fù)雜沒看完就放棄了。后來再看,發(fā)現(xiàn)是相當精致的群戲,敘事如行云流水,無論是場面調(diào)度還是剪輯,導(dǎo)演的功力都相當了得。另外,電影大牌成堆,觀賞價值極高。
人物好多,信息量太大了
4.5。得益于復(fù)雜空間帶來的調(diào)度自由,終于在奧特曼這看到了我認為呂美特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逐而不及的群戲電影感高度。而在“電影文學(xué)性”上,這種兼容閱讀感的觀影體驗更是上至《巴里·林登》下至喬·賴特之流都給不到的。打獵一段受《游戲規(guī)則》影響無疑,絕對需要且會看兩遍以上的大師之作。
貴圈好亂
看這個片,雅思聽力和閱讀起碼8分以上。
這部片子值得我像對待穆赫蘭道一樣打算看第二遍甚至更多遍
奧特曼著實太炫技了,普通導(dǎo)演就那一大幫演員就會吃不消吧,而劇本也能把這些人物都講得立體和清楚呈現(xiàn)不同身份的眾生相,犯罪的揭曉有些反常規(guī),就像撒了個大網(wǎng)捕魚結(jié)果卻用小鉤釣,用很明顯的表演痕跡連接人物,美國制片和編劇兼職的角色自我指涉的橋段厲害,更加用外人的眼光演繹了英國上流。資料館
這個電影范兒很好,但是作為一部推理電影簡直是荒謬,那些繁雜的裙帶關(guān)系已經(jīng)搞得人頭大,而最令人發(fā)指的是這些裙帶關(guān)系最后都沒用,兇殺案在一半的時候才發(fā)生 而且查查誰沒有不在場證明還有那直白的動機猜到兇手易如反掌
人物關(guān)系有點亂,沒看太懂,但是感覺到了各階級之間巨大的差別。
細節(jié)里藏著魔鬼
就算老子一直在驚呼:“啊影帝!啊影后!”,你也不能讓老子看完一遍還沒對上號吧。
千頭萬緒的臺詞,繞不清的人物關(guān)系,“貴圈太亂”的終極呈現(xiàn)。真相之前,每個人都有嫌疑。“I Lost Him”
人類電影精華。劇本多線并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奧特曼屌炸天的導(dǎo)演技法令人嘆為觀止,每個鏡頭里次要角色最細微的動作和表情都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背景信息給出得比較自然,觀眾和角色對事實的知曉程度反復(fù)交替,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戲劇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