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所有的人 說話方式 思維方式 行為方式全部如出一轍 毫無差別
舉例如下
1.天國 一詞有很多說法 天堂 天界 上天等等 劇中人不論認不認識 有無交集 一律張口就是天國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天國 好像一個學(xué)校畢業(yè)的
2.丁元英將自己的行為定義為扶貧 打官司的時候 還未開庭 無論控方律師還是樂圣公司的人 一看對方證據(jù) 立即將格律詩公司稱為 扶貧公司 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樣 給農(nóng)村小作坊下訂單就是扶貧了?丁當(dāng)然可以這樣認為 樂圣公司也和其他人也這樣認為的話就過于想當(dāng)然了
3.格律詩成立之初 丁元英與韓楚風(fēng)交談 韓楚風(fēng)提到 你這樣坑樂圣公司 不怕林雨峰殺了你?丁答道 意料中事(大概意思 并非原文)而劇情最后 林雨峰果然找一個黑老大商量殺了丁的事 且不說作為一個成熟的商人 中國音響界領(lǐng)軍人物 林雨峰會不會干出這樣的愚蠢舉動 單就林雨峰一定會氣急敗壞殺人一事來看 作者過于想當(dāng)然了 人家的思路就一定按照你們所預(yù)料的方向去 做出如此拙劣的行為 ?如果作者寫的是玄幻小說 丁是狐仙 可以控制人的心智 那另當(dāng)別論
還有幾處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 格律詩公司用樂圣公司的配件組裝音響低價銷售 業(yè)界領(lǐng)軍企業(yè)樂圣就銷售停滯 無路可走了?小米用了三星蘋果的配件 三星蘋果就倒閉了嗎?笑話
再比如 劉冰會不會在要挾對方時自己不看看文件袋里的東西 如果真是黑材料 出于好奇心也會看吧 事情敗露 大不了離開公司 毫無損失 以劉冰一貫的實用主義態(tài)度 作者安排他自殺 太牽強了
還有 林雨峰 劉冰 到底觸犯了什么 單就道德層面來看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無可厚非 法律方面來看 兩人總是罪不致死 也不論就這種完全稱不上困境 更不必說是絕境的情況下兩人會不會選擇自殺 作者就草率地安排他倆死了 如果這就是天道的話 這天道也太不厚道了 犯了錯連個改正的機會都沒有 更何況這錯過根本就微不足道 算不算是錯都值得商榷
最后 劇中所謂的天道 大概就是丁元英嘴里常念叨的那些半吊子理論 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來 恕我直言 狗屁不通
況且這種半吊子理論竟然是建立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藐視和污蔑的前提上的 所謂文化屬性 什么強勢文化 弱勢文化 故弄玄虛 與前幾年流行的狼性文化什么的并無二致 都是打著勘破事物客觀規(guī)律的旗號 給中華文化診脈 切中民族劣根性要害之類妄言 將近百年中華民族的落后歸結(jié)為傳統(tǒng)文化的禁錮 視過去三千年中華文化領(lǐng)先世界于不顧
以為掌握了一點點自以為是的真理 就給中華民族看病了 有病也不是你這個看法 何況且輪不到你呢 你算老幾?
傳統(tǒng)文化利弊之爭 不都是五四運動玩剩下的?過了幾十年 你裝什么先知
說這電視劇好的 大概也是些無聊自以為是的蠢材 評分虛高的原因大概是打分的都是愛看的吧 不愛看的根本對此劇不屑一顧
看這樣的電視劇真是浪費我的時間 我兩倍速看的 完全不影響理解 云里霧里 裝逼 裝蛋到極致 垃圾 垃圾 垃圾 氣死我了 我專門注冊了號來說兩句 以后這種劇真的別拍了 誤導(dǎo)公眾 其心可誅
因此劇此書,結(jié)識好一些堪稱心靈知己的“道友”,互相啟發(fā),收獲難言。歡迎豆粉們來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kittyqiuqin討論《遙遠的救世主》和《天道》——
許久沒看過這樣好的小說了。大半個月來,應(yīng)對完年初忙碌的工作和緊張的考試,幾乎茶飯不思地沉在里面,翻來覆去讀到深夜,做了好多的筆記。有一兩晚是通宵在讀。早上曬著灑進窗欞的冬日陽光,回味著書中一句句精彩的對白,一下子竟不知身在何處。接下來,買到了原著者豆豆自己改編的電視劇《天道》,通過視聽反復(fù)品味……不光是感動!把它推薦給我的鐘明大哥說,它很飽滿,象一場精神會餐。我讀它,覺得如書中的肖亞文評價男主人公丁元英時說的:“就象開了一扇窗戶,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讓你思考、覺悟?!蔽覐奈聪蟋F(xiàn)在這樣,被難以言喻的感悟一遍一遍地撞擊著,不停地思考。
《遙遠的救世主》以獨特的視角和高度,刻畫了一對超脫凡俗的男女,一段可以說天國里才有的愛情,一個現(xiàn)代版的既合國法又合佛法的殺富濟貧的商戰(zhàn)神話。男主人公丁元英是個與當(dāng)今社會價值體系和常理格格不入的邊緣人,他從私募資金金盆洗手,隱居古城以圖清靜無為,卻與女刑警芮小丹相識。芮小丹的率性、勤奮、豁達和對愛的真摯感染了他,兩人成為知己。通過對“文化屬性”的討論和實踐,為了承諾的給芮小丹愛的禮物,丁元英為幾個古城的音樂發(fā)燒友和貧窮的王廟村創(chuàng)立了格律詩音響公司,設(shè)計了一場幾乎不可思議的殺富濟貧的神話。而就在神話即將實現(xiàn)、這對睿智知己的愛情和人生觀已升華一致的時候,芮小丹卻在一次執(zhí)行任務(wù)中不幸遇難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公然挑戰(zhàn),加上一系列的變故,讓丁元英惹來了更多的罵名……
這本書無論從思想境界、知識結(jié)構(gòu)、人物塑造、寫作手法、語言對話方方面面都是精品,它透徹地探討了宗教與人性、社會規(guī)律與文化屬性等深層次問題,展現(xiàn)了豐富專業(yè)的宗教理論、融資股票、音樂音響、商業(yè)法律等知識,具有相當(dāng)?shù)纳疃群蛷V度。但相信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懂或者耐煩看的,在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人們畢竟容易接受融合自己口味的快餐文化。書中繁多的宗教、音樂音響和商戰(zhàn)知識,讀起來需要慢慢地消化,而主要人物的觀點和思維對一些讀者來說會不可思議,甚至可能有遙遠、陌生、壓抑的感覺,即便能理解,但那種境界,可能也會讓人產(chǎn)生可望不可及的酸楚滋味。但是,靜得下心來,逐字品味,難以名狀的共鳴感會逐漸地包圍過來,再讀深一點,才發(fā)現(xiàn)自己因它,已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誰是救世主?
書名為什么叫“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救世主指的是誰?……為什么遙遠?行蹤怪異、不按常理出牌的男主人公丁元英出場后,一樁樁事件展露了他獨特的思維、獨到的眼光和神秘的才能。但是,小說并沒有試圖把他寫成一個救世主。他只是一個能破譯文化屬性密碼、能出好點子的智者。好心的主意出了,能“悟”到多少,“做”到多少,就看圍繞他身邊那些個人的修行了。在開篇不久他與韓楚風(fēng)夜飲時就感慨:“中國為什么窮?就窮在幼稚的思想,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種依賴別人的道德期望而企圖破格獲取的弱勢文化統(tǒng)治了中國幾千年!在王廟村,他給貧困的農(nóng)民明晰地闡述了這種道理:“咱們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薄叭倘怂蝗?,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些生存機會?!薄案淖兠\的只能靠自己?!痹谌~曉明等三人面對樂圣公司的訴訟要求退股時,他也并沒有告訴他們訴訟也是商業(yè)計劃里已預(yù)料到了的一步。如果每一個細節(jié)都告知他們,那么與直接的施舍有什么區(qū)別?人不能決定另一個人的路應(yīng)該怎么走。這是他明確的認知和社會責(zé)任感。
格律詩公司的“殺富濟貧”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離不開丁元英這個天才般的導(dǎo)演,但最為本質(zhì)的,還是人們?yōu)楦淖冏约好\的愿望和奮斗。沒有王廟村貧窮農(nóng)民滿腔熱情的投入和辛勞,沒有馮世杰、葉曉明等音樂燒友的良好愿望和熱情,沒有歐陽雪、肖亞文關(guān)鍵時刻對大局的充分把握,這個計劃無法實現(xiàn)。但在權(quán)衡個人利益、放眼長遠方面的不同,也使他們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結(jié)局。葉曉明、劉冰、馮世杰是這個社會中常見的一類,他們渴望有自己的事業(yè),也懂得創(chuàng)造機會、借助外力去實現(xiàn)夢想,但這個層次的人,受著知識水平、閱歷經(jīng)驗的種種限制,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自以為是,在利益面前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一個自己請來幫忙的高人卻被他們處處懷疑和猜測。這是人性趨利的本能,也是不善的一面,所以他們只能與機會失之交臂,用馮世杰自己的話說是“爛泥扶不上墻”?!皻⒏弧钡牧硪环?、對手樂圣公司的林雨峰也是個聰明人,可自認為“只有矛、沒有盾”的他永遠不明白自己是怎樣被看似軟弱無能的農(nóng)民打敗的。他不服氣,拿著槍找丁元英,丁說:“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道理講得明白,林雨峰還是聽不懂,只得開車墜崖。而劉冰,因著那點市儈的虛榮和期望破格獲取的貪心一直無法拋去,連最后的機會也想著算計他人而錯過,丁元英告訴過他“如果你行,到哪里都行;如果你不行,到哪里都不行?!睋Q句話就是“沒有人能救你,只有自己救自己?!?他還是無法想明白,只好怨恨著,跳樓自殺。
讀到最后,答案已很清楚,一句話:靠誰都靠不住,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杉热皇亲约?,為什么還“遙遠”?這就是作者想傳達的人對自己的認知問題。在忙碌追逐名利的現(xiàn)實社會里,有幾個人能看得見自己的心呢?經(jīng)歷決定視野,性格決定命運。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種丁元英多處談到的根深蒂固的“靠”的意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等。如果要想靠自己,首先要把自己信奉的最高東西都打破了,才可能重新建立自己的思維。天道其實就是人道,以人為本才是最基本的立足點。但要打破這些固有的東西,達到充分認知自我、及時把握機遇、順勢而為、智慧進取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得思索,得有勇氣拷問自己,得回歸一顆純凈的心。在這個價值體系和生存法則已非常浮躁、人人被市場經(jīng)濟大潮卷得隨波逐流的時代,能做到凡事以自己的“心”和“力”去對待,真的還相當(dāng)?shù)剡b遠。
電視劇改名為《天道》,更直白地突出了作者的意圖:天道,不是什么替天行道, 而是回歸人的本真,是做人、 對事要誠實、發(fā)自內(nèi)心,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
關(guān)于文化屬性的討論與實踐
有關(guān)文化屬性的討論,在開篇沒多久丁元英離開北京去古城隱居前夜和韓楚風(fēng)醉飲暢談時就已開始。丁元英把正天集團兩個副總裁一定會鷸蚌相爭、把誰破譯了文化密碼就能在中國股市開箱取錢、愚昧對于智者就是社會資源等都歸結(jié)為文化屬性的結(jié)果:“任何一種命運,歸根結(jié)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chǎn)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苯邮芰塑切〉さ膼酆螅谝龑?dǎo)她如何給高智商罪犯王陽明靈魂歸宿感以取得審理突破時,丁元英和小丹深入探討了文化屬性這個問題:“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chǎn)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guī)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比巳诵闹卸加幸粋€“主”——“支配人的價值取舍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書中出現(xiàn)最多的那句融會了基督神學(xué)、道教、佛教三大宗教共同點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是丁元英濃縮歸納的他認為可以互相參照了解東西方文化屬性中的共同之處。這幾個字事實上也就是文化屬性,就是以做人、對事的誠實支配自己的價值取舍,尊重客觀規(guī)律。初初看來是有些深奧難懂,丁元英把它教給了小丹后,小丹在對王明陽的審判中自己以用心的理解加以應(yīng)用,獲得了成功。出于把丁元英在古城多留一段時間、更出于對這個理論的實踐愿望,她向丁提出要以文化屬性給王廟村寫扶貧神話的禮物。在丁元英實踐這個神話的過程中,小丹越來越明白,文化屬性決定了命運,一個人對任何知識和理論,只有自己用心地覺到、悟到,才能有所為;我們讀者也越來越明白,對于個人來說,文化屬性就是認知態(tài)度、價值觀、人生觀、思辯能力。當(dāng)金錢在主流文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各種人在利益驅(qū)使下的種種表現(xiàn)也就不足為奇,最終,能夠在競爭中成功者,就是懂得尊重自己內(nèi)心、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覺者。
丁元英的扶貧神話,不是簡單的救窮,根本上是想引導(dǎo)農(nóng)民背離對傳統(tǒng)文化和思維方式。他和小丹不但沒有任何利益在里面,而且他早已預(yù)知自己設(shè)計的這場殺富濟貧對傳統(tǒng)觀念的公然挑戰(zhàn),“不打碎點東西不足以緣起主題,”會給自己招至罵名。他的想法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理解,開始連小丹最好的朋友歐陽雪都問:“這里邊沒有小丹什么事,你圖什么?”干事總得“圖個什么”的問號在大多數(shù)人腦子都閃過,因為在現(xiàn)今的價值體系下,人們認為一個人做件事情總會有所圖,不是圖利就是圖名,沒個實惠的“圖法”,不可理喻。這是弱勢文化的悲哀啊。
丁元英——為什么他可以扒拉靈魂
丁元英未出場,就被評價為“可以是魔,是鬼,但絕對不是人”。因為他有著超常人的思維和睿智,仿佛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而他為人處世與眾不同,不按常規(guī)出牌,個性極不入世,又讓人不可理喻。其實,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jié)果就不同而已。他只是一個善于撥開表象看本質(zhì)的思辯者。之所以說“善于”,是因為他在不斷地經(jīng)歷著覺和悟的過程。很少有人真正懂他,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和他站在一個高度、一個層面對話,因此他是孤獨的,這種孤獨讓人覺得悲涼;他精神的超現(xiàn)實某種程度也決定著在生活中的格格不入,他的這種自我修煉有點出家人修行的味道,這也應(yīng)了小丹那句“剃了頭發(fā)就可以當(dāng)和尚”。
他評價自己是“一個對傳統(tǒng)文化極具偏見的人”?!捌姟?,也就是說有著對當(dāng)下的主流文化不同的聲音。為什么用“偏”字,本身就說明傳統(tǒng)文化對非主流文化的不包容性,才會讓人們覺得他怪,覺得他身上充滿了“不合時宜”。他有著長時間在國外留學(xué)和生活的背景,使他得以感受不同文化的沖突和碰撞,從而比更多人有了抽身而出反觀中華文化的機會,對于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的不適他有著更深刻的體會。而恰恰是這種普通人所沒有的對傳統(tǒng)文化的“偏見”,使得丁元英對周遭的人有著神奇的吸引力;恰恰由于有了“偏見”,他才會深刻反思一個人在主流文化中應(yīng)該扮演的角色,悟到保存自我、尊重規(guī)律的重要,他以對天道的認識和思辯,以對文化屬性的抽身反思,獲得了縝密的智慧;以毫無圓通卻真率的人品贏得了信任和廣泛的社會關(guān)系,從而使格律詩公司海外檢驗通過、市場順利打開;以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態(tài)度預(yù)料到了一樁樁事件、策劃了成功的扶貧商戰(zhàn);而他的智慧和勞動又沒有用來為自己、為小丹有所圖!他的想法和行為,在這個金錢和權(quán)利已成為推動力的社會里太鳳毛麟角了,太標(biāo)新立異了,這樣的大智慧、大境界,有幾個人能夠理解?
丁元英與世俗文化的格格不入,還體現(xiàn)在有一種執(zhí)拗。通常看來,被認為處世成熟的人,也就是那種常常被主流文化所肯定的人,內(nèi)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現(xiàn)是可以從容變換的,而被人們認為“不合事宜”的人往往不屑于為了主流文化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外在言行,因為他們認為那種改變是虛偽。當(dāng)元英要去五臺山小丹說沒有辦法請假陪他時,丁元英的回答很直接,小丹不免嗔怪他不能順便裝著表示一下遺憾,丁元英就回答:“這就是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善沸赃@東西,今天缺個角,明天裂條縫,也就離塌陷不遠了?!笨煽闯鏊撬辉敢庀蚴浪孜幕讌f(xié)的孩子氣般的執(zhí)拗率真。
他其實是很善良的,希望人們能夠充分認識文化屬性,尊重客觀規(guī)律,抓住機遇勤奮獲取,他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循循引導(dǎo)著身邊人。但他堅守一條,就是幫助不是給予,人必須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他幫人不是幫在表面,而是內(nèi)心,是意圖改變?nèi)藗児室詾槭堑氖澜缬^,讓自己的認識從主流文化中沖出來,轉(zhuǎn)變觀念,尊重天道,回歸自我。因此,接近他、了解他的人,逐漸被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而認識了、理解了這種世界觀,不知不覺中,“覺悟天道,名開天眼”,就被他“扒拉了靈魂”。
通常我們會認為孤獨的人,內(nèi)心愛的能力較弱。但從丁元英對小丹的感情來看,恰恰是孤獨的人,一旦真愛起來,是會強烈、專注到極致的。他真的把小丹視為知己,至情至性:“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的一個情字。”“沒招沒術(shù)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給的那顆心了。”小丹回德國探親,思念驅(qū)使他不遠萬里飛特拉維夫,陪伴她游耶路撒冷。當(dāng)所有人都指責(zé)他對小丹臨別前電話的冷漠、質(zhì)疑他對小丹的情感時,他沉默著,他的感情沒必要向任何人辯解、證明!“情感不需要證明,證明本身就是對情感的褻瀆”,這只有小丹才能理解!他傷慟得吐血了,他是動了真情的??!
但作為一個思索者,丁元英又是矛盾的。他“處處體現(xiàn)出對世俗文化居高臨下的包容”,這種包容,其實就是自己堅信的真理無法融入實踐的一種無奈的姿態(tài)。他在格律詩創(chuàng)辦之初去五臺山見佛,求的是個心安。他在邊緣思索,企圖清靜無為,……小丹的坦然赴死,觸擊了他靈魂深處的所謂居高臨下的包容!小丹搶先一步進了基督的窄門,她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小丹所達到的,就是他一直希望而沒有達到的高度。佛講一門深入,道講清凈自然,基督講善惡有報。基督最了解人類,是基礎(chǔ);佛最了解宇宙,是升華后的更高境界;道教取法自然,或者規(guī)律。但是首先要了解自然與人類的互動關(guān)系,自然成就人,人也成就自然,人不能脫離自然獨在,當(dāng)人希望改變自然、實現(xiàn)自我的時候,清凈無為就無地自容了。小丹要丁元英給她造一個神話,只是一個善巧方便,不如說她給丁元英指了一個安心的法門。她不怕失去他,因為丁元英的緣起為她打開了窄門,她成神了,所以她可以繼續(xù)講故事。丁元英如果想進窄門,也只能沿著小丹的路繼續(xù)走下,找到自己的安心之所。若是繼續(xù)清凈無為的話,則永遠只是一個身處其中、卻欲冷眼旁觀的消極避世者,他的心將永遠不得安寧。
芮小丹——自性本來,最高境界
不是因為我是女性就這么關(guān)注女主人公。芮小丹這個形象真的深深撞擊了我。上網(wǎng)去聊,沒有哪個讀者不認為,她太完美了。
她的完美是因為她內(nèi)心的純凈。人世間最樸素的是心的本真。芮小丹就是一個真正為自己的內(nèi)心而活的人,活得樸素、真實、恬淡、灑脫。從小到大不論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和父母能給予什么,她都堅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獲得自己想要的,這種收獲不單是零用錢、生活保障這么簡單,這是一種心靈的自給自足,一種勤奮、務(wù)實的生活作風(fēng)。而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為她留有心中的凈土提供了最大空間,使她能夠以自己內(nèi)心的愿望選擇學(xué)業(yè)和事業(yè),追求自己所愛,率性而為,不昧因果。從警,是因為刑警的職業(yè)讓從小僑居異國的邊緣感讓她找到了主流社會的參與感,她熱愛自己選擇的事業(yè),忘我地工作;對將來,也有著危機感和明確的打算。她骨子里還有著天生的傲氣,這傲氣不是指對待別人的高視角,而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她對待任何事情都是波瀾不驚,對待任何人都非常淡定從容,再了不起的人,她只一句話:“這和咱們有關(guān)系嗎,”因為在她內(nèi)心,人從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她到北京找韓楚風(fēng)了解丁元英情況時面對高規(guī)格接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傲氣和尖銳,在面對馮世杰的巴結(jié)時坦然直接的說明,讓人肅然。她尊重人性,哪怕對待罪犯王明陽,她也強調(diào)人的尊嚴(yán)和靈魂歸宿感:“天國在你心中”,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理解和尊重去引導(dǎo)。
她的完美是因為她有著超然的境界。當(dāng)生則生,當(dāng)死則死。一個人連生死都能夠超越,還有什么不能放下?她知道在她當(dāng)上刑警的那一天,死亡隨時會伴隨著她,所以她很坦然自若地過著每一天,看淡了生死。丁元英接受了她的愛后,她沒有奢望天長地久,只是珍惜能擁有的每一天,這是何等的灑脫,有幾個女子能企及的啊。由于她的勤于思考學(xué)習(xí)加之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她自性本來、不昧因果的境界,她才能夠在丁元英的感染和引導(dǎo)下,更懂得覺與悟,更容易領(lǐng)會天道與文化屬性,升華了自己的思想境界,達到了人生的大覺悟。小丹的安然赴死,是唯美主義的升華,不僅留給了丁元英永生的魂和永恒的美,最重要的,還有對“作為價值”和“人生價值”更深刻、更本質(zhì)的思考。
她的完美是對生命和愛情的無比尊重。她喜歡的是有大智慧、大胸懷、心有大愛的男人。她愛上丁元英后,就向丁元英作了表白,做了自己認為應(yīng)該做的一切,而不管丁元英是否接受;丁元英接受她以后,她卻時刻在做準(zhǔn)備,這樣的幸福生活能維持多久,即便丁元英想離開她,她決不纏著不放,萬一丁元英不再愛她以后,她應(yīng)該怎么生活;丁元英已經(jīng)愛上她以后,她還在想方設(shè)法提高自己,思索將來的道路,積累能夠和他平等對話的資本……在那個雨天,她險些犧牲在罪犯的槍下,之后的害怕,不是怕死,而是因為怕再也見不到丁元英;而在最后已預(yù)料到生命危險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要跟丁元英告別,是告別而絕非那個雨天的害怕,因為她心中已有愛,已無所畏懼,生命的長短已不再重要。窄門也好,正果也罷,首先要心安,心安才能得正理正解。小丹是真正的心安,“存在與永恒”她都坦然接受了,她是真正的天國的女兒。
正由于我們常被世俗的東西束縛得太深,面對這樣一個閃耀著自性光輝的女子,無法不羨慕、敬重。和作者重筆刻畫的復(fù)雜的丁元英相比,芮小丹的簡單、本真更深深打動了我們這些在過著普通日子的讀者。希望我們能夠和她一樣,熱愛現(xiàn)實的日子,勤勞地養(yǎng)活著自己,不亢不卑地、隨性地為人,認清自己的內(nèi)心,無論做事、為人,都能恪守和追求精神上的清潔、自由和豁達。
世上哪里尋覓這樣的知己
書中男、女主人公塑造得非常特別,而他們的愛情更讓人許久無法放下。丁元英說的“造物主給的那顆心” ,“只要是需要證明的感情即有錯” ,匝地有聲,常常在我腦子縈繞著。
本來丁元英和芮小丹是來自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他們不僅年齡相差十幾歲,生活環(huán)境和人生目標(biāo)原本也大不一樣。起緣于對音樂更重要的是對丁元英的品質(zhì)、品位、思想的好奇和敬愛,芮小丹開始追求他,她的真與善、對生命和愛的敬畏打動了他。共同的海外生活背景,共同的對文化屬性的理解,使他們愛得深沉、愛得睿智、愛得超凡脫俗。清靜無為的丁元英隱居古城的日子,要是沒有芮小丹,他也許就這么一個人孤獨地生活直到離開這座城市。芮小丹的出現(xiàn)不僅讓他的生活有了色彩,而且讓他重新認識了一種自性本來的真率的光輝。她以隨性豁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領(lǐng)悟著、印證著他有關(guān)文化屬性與命運因果不虛的理論。與其做一個居高臨下的包容者,不如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實踐者,她的實踐修行讓他這個試圖苦苦修行思索的人,徹悟、珍惜、感慨,讓他這個本來超脫世俗的旁觀者投入了一場殺富濟貧的商業(yè)實踐,為的就是承諾送給她的神話的禮物……
“此生得你紅顏知己足矣!”這是丁元英的肺腑之聲。在他們的愛情中,芮小丹是主動的一方, 她理解他,心疼他,她身上的簡單真率呼應(yīng)了他祈望已久的心靈需求,感動了他。一般而言,孤獨的人很難被他人理解、也并不一定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而這樣孤獨的人,在愛情當(dāng)中就及其需要得到對方同一高度的內(nèi)心呼應(yīng)。丁元英這樣一個淡泊證到“一切有為法,應(yīng)作如是觀”的男人內(nèi)心深處,其實一直渴望著一種他所需要的內(nèi)心呼應(yīng),而這種內(nèi)心的呼應(yīng)就是一種博大的、溫潤的愛。無私、單純、本真的小丹,給予了他這種愛?!澳悻F(xiàn)在是有人疼的孩子了,”“乖”、“自家的孩子”、“疼”,她這樣的招呼,這不是麻,不是酸,而是一種帶著母性光輝、又飽含了理解的情感表達!她是真正地理解他——對女人有天生恐懼感的男人,本就是個極其渴望愛的孩子!
這對相愛的人兒時時對對方的那種尊重和默契,讓人羨慕而惋嘆,羨的是他們妙不可言的心領(lǐng)神會,嘆的是漫漫人生知己難求。無論丁元英多么不合常理的行為和深澳難懂的論調(diào),小丹都會從容去看待、傾聽、慢慢去體會,從不驚乍,即使當(dāng)時不明白,她也會經(jīng)過思考、覺悟達到理解。兩人即便對對方有什么要求和期望,也是在充分尊重對方立場的基礎(chǔ)上誠懇而談,從未有過因相愛而改變對方的絲毫企圖。這是對愛多么大的尊重。隨著相愛越深,他們站的高度越近,心領(lǐng)神會得越多。丁元英去五臺山參佛前,對芮小丹表達自己對保存品性的執(zhí)拗,小丹沒有象尋常女人那樣聽了覺得不適,而是心有默契地予以理解;小丹問丁元英“你對我開始厭煩了嗎”時,丁元英“命題錯誤,答即有錯”的回答;丁元英在接到小丹臨危的最后一個電話時的無言,對于小丹來說,不僅沒錯,而且是升騰于內(nèi)心的尊重,在可以預(yù)見結(jié)果兇多吉少的情況下,她的電話無疑只是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不管如何,我無憾無悔。事后丁元英獨自沉在傷悼的痛苦里,沒有向任何人辯解,因為只要小丹理解,就足夠了。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人生在世,可以有這樣的知己,夫復(fù)何求!
他們豁達如此的愛情,套在現(xiàn)實生活中似乎太不合常規(guī)。然而合不合乎常規(guī),在于這個“規(guī)”到底是什么。讀了這本書,我常常想,我們平常所認為的常規(guī)也許并不是常規(guī),可能只是大部分人因?qū)ふ易约旱纳鐣J同而默認的所謂的規(guī)律吧!他們的愛情其實是發(fā)自真本性,很自然而然的。我們羨慕那樣的愛情,能夠理解小丹那種“存在與永恒都能接受”的坦然,能夠欣賞小丹在與元英相愛之初就沒指望過天長地久、丁元英對小丹的未來不用打算的豁達,佩服小丹“愛與駕御沒有關(guān)系”“拿得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拿什么,愛就是了”的勇氣,可要真換了是自己,在現(xiàn)實里,我們卻絕對做不到!我們愛一個人時,不可能不想到占有;我們付出愛時,不可能不想到未來;我們要求婚姻,要求責(zé)任,要求這要求那遠遠超出了愛的單純,而變成了負擔(dān)和責(zé)任。說到底,我們還是自私的,付出愛,就是為了占有對方的心,甚至想壟斷它,要一生的專一和廝守。說到底,我們沒有回歸到真本心,不是純粹的愛情,而是企望通過愛情,為自己得到些什么……
最喜歡讀丁元英與小丹相處的那些章節(jié),他們在小丹家,在工夫面館,在夜色的王廟村,在古城廣場,在火鍋店,在耶路撒冷。不是為了看愛的纏綿,這兩個何等聰明的智者、精神上的知己和摯友,碰撞出的那些思想火花,何等精彩,讓人不住地拍案叫絕后,深深地思索著。
好象對自己會愛上這本書、愛上這兩個人有先知先覺一樣,2007年初秋,我迢迢千里,去了一趟書中他們呆得最多的地方——古城聊城。這座古城給我的印象是兩個字:“古,靜?!碑?dāng)時還不知道這本書?,F(xiàn)在,讀它讀得深了,回頭想去,他們倆在古城里相識,漫步,走過東昌湖那長長的拱橋,古老的光岳樓,四面環(huán)繞的古運河,還有小丹跳街舞的廣場,他們吃工夫面的巷口,仿佛在我腦海里一一地重現(xiàn)了……忽然真想重返那座安靜的古城,緬懷一番,就為丁遠英,為小丹,為他們倆的知己感。雖然現(xiàn)實當(dāng)中他們并不存在,但我敬重這份情感,這種清潔的精神。
友誼和信任——人性珍貴的光輝
書中圍繞在男女主人公身邊的幾位好友韓楚風(fēng)、歐陽雪、肖亞文,都非常生動可愛,他們對朋友信任和理解,凡事善于思考,能夠為他人著想。用韓楚風(fēng)的話說:“是明白人”。
韓楚風(fēng)大氣、實在,是事業(yè)和生活的成功者。他對人生價值的思悟與丁元英雖截然不同,但許多層面上可以理解和對話,因為他是以另外一種務(wù)實的方式去實踐著文化屬性與天道。他認為個人的平等、尊嚴(yán)在等級社會里不應(yīng)該受到傷害。他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珍視友誼,肝膽相照。
肖亞文聰明、干練、做事極有分寸,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對未來有清晰的規(guī)劃,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有自知之明。她代表著這個社會中一批獨立、自信、能干的女性,她們都想有所成就,而這種成就源于基礎(chǔ)、源自積累、源自機遇、更取決于自己的把握,而如何把握,仍是一個“悟”字當(dāng)頭——悟的是什么?就是道,是規(guī)律,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是深藏于種種表象之下的因與果。她對丁元英說過的“隨緣惜緣不攀緣”是用心去理解并用于與朋友相處之道中的。在中國長期以來的社會價值體系支配下,誰交朋友不是想“多個朋友多條道”?通過所謂的友誼換取些什么、趨炎附勢,已是正常的思維和社會現(xiàn)象。真正以自己的心去對待朋友、珍惜緣分,難啊。
歐陽雪求真務(wù)實,處事得體,知進退,從不對自己過高期望,也從不奢求不切實際的東西,卻靠著自己的勤奮、丁元英的指點,獲得了更多的東西。有著丁元英這樣的資源,歐陽沒有想過靠這個高人發(fā)財,卻用一顆平常心為自己贏得更多,得之有道,悖而不得。她對小丹那種真心的依戀和關(guān)愛最讓我感動,能有這樣的好姐妹,是一輩子值得珍惜的。
音樂的力量
音樂是這部小說的一條主線——音樂、唱片、音響、發(fā)燒友、音響公司。男女主角的愛情也源自于音樂——《天國的女兒》。最后原是賣唱片的劉冰,拿所謂的格律詩公司原始文件敲詐歐陽雪時,歐陽雪說,“劉冰,你聽了那么多的唱片都白聽了,居然干出這樣的事來?!笔堑模瑒⒈揪筒皇钦嬲男蕾p音樂,他只是把音樂當(dāng)作賺錢的工具罷了。
能夠真正用心靈去欣賞音樂,會發(fā)現(xiàn)音樂那種凈化心靈的力量。芮小丹第一次在丁元英家見識了音樂的力量后,一直被那種純凈到一塵不染、震撼到人的靈魂深處的聲音激蕩著,她一遍遍地問自己:是心靈的感應(yīng)還是靈魂在尋找寄托?音樂為內(nèi)心純凈的她打開了另外一片更高遠的天空,也自此把給她帶進了美好的愛情。作者描述音樂的那些文字,妙曼動人,如描寫羅德里戈的《阿蘭胡埃斯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琴聲,“激情、凄美和哀愁,仿佛一片片揉碎的心在秋風(fēng)里飄落。”丁元英對三位小提琴大師演奏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的評價是多么地精彩和吸引人啊。
改編成功的電視劇
24集電視連續(xù)劇《天道》是小說原著者豆豆自己改編,《亮劍》的名導(dǎo)張前導(dǎo)演。除了為數(shù)不多的改動和刪節(jié)之外,電視劇的劇情基本是忠于原著小說的,主要演員都選得合適,取景真實,演繹手法很細膩。但總體感覺一些細節(jié)太過強調(diào)了,使得劇集有些拖沓,特別是有關(guān)王廟村生產(chǎn)和格律詩創(chuàng)辦過程中的細節(jié)太多,給人予沉悶感,敘事節(jié)奏也把握得也不太好,而原著里一些精彩的對白卻沒有體現(xiàn),很可惜。
我所欣賞的王志文演丁元英,光沖著他就想看這部劇集。一向喜歡王志文的聲音,還有那種思索者睿智深沉的氣質(zhì)、不落俗套的個性和讓女性憐愛的略帶些病態(tài)的美。他那種與娛樂圈和這個社會規(guī)則格格不入的本色最適合演繹丁元英了。可看完24集了,怎么說呢,可能是小說以文字塑造的男主人公太立體太深刻了,真的很難演,他演得大部分算到位了,但對女主角的深情沒有到位。他倆有些對手戲給人不是特別協(xié)調(diào)的感覺,但我覺得不是女主角的原因,而是他的原因,似乎對這段超凡脫俗的愛投入得不夠。
反而芮小丹演得很好。導(dǎo)演選了被稱為氧氣美女的左小青,這個年輕演員雖然不如書中描述的那般美艷,卻有著作者筆下的芮小丹那種干凈、英氣、靈敏的氣質(zhì)。電視劇開頭幾集拍得很拖沓,但隨著芮小丹戲份的展開,觀眾逐漸被這個姑娘特別的個性帶入了情節(jié)。她演得很自然、真實、投入,沒有一點刻意,那種愛、那種真、那種豁達和隨性,追求愛情時的義無返顧、接人待物的爽直真率、緝拿罪犯時的機勇敏捷、審理罪犯時的聰慧從容、哪怕扮演臥底時的那點玩世不恭和眉宇間的風(fēng)情,活生生的就象芮小丹在眼前。看到芮小丹死那一集,淚水幾乎把我泡軟,傷痛,更多的卻是感動、感慨!雖然一個如此完美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但這個天國的女兒,已進入了基督的窄門,不但在深愛她的丁元英心中,也在觀眾心中,升華為永恒的記憶、永遠的感動。
看完劇集,再抱著小說仔細回味著文字和章節(jié),腦海中浮現(xiàn)出劇中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栩栩如生……這樣從兩種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同一部自己喜愛的藝術(shù)作品,更覺得了它的感染力。
小說里丁元英遠飛特拉維夫陪伴小丹游耶路撒冷一節(jié),是他們愛的高潮,也是兩人深入探討宗教與人性的精彩章節(jié)。丁元英迢迢萬里飛到小丹身邊,這個恬淡冷靜的男人也有對愛至情至圣的大情人的一面,讓小丹深深地感受到了被愛的幸福。在三大宗教圣地的耶路撒冷,看著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驚恐悲涼,他們探討著救主與自我拯救、命運的因果不虛。小丹在哭墻前,坦然告訴元英,存在和永恒她都能接受,沒有什么分別。當(dāng)看到她的結(jié)局后,回過頭來再讀這節(jié),雖感傷得難以自制,但對她臨終前唯美主義的選擇有了更深的理解??上щ娨晞】赡芤騽〗M無法赴以色列拍攝,這部分沒有一點的表現(xiàn),深深遺憾。
一本書能讓自己的精神滿滿的,真不容易。我最大的感慨是,當(dāng)我們已適應(yīng)了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潛規(guī)則時,自己還能為這些作品感動、思索,說明自己的心并沒有隨波逐流,還能堅守心底的那些真善和率性。這是“能為自己而活”的多么重要一點啊。
(2008年1月30日凌晨,完稿于珠海家中)
關(guān)于我兩次去古城聊城尋訪丁元英和小丹的足跡:
《古靜聊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b533f01008d20.html 《重返聊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b533f0100l7az.html 品讀豆豆的處女作《背叛》:
《感讀背叛:人生難得一知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b533f0100bpsz.html丁元英的助理肖跟了他一年,肖對他的評價是: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為何肖這么說呢?她的回答是:丁的思維跟正常人顛倒,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認識這個人,就像開了一扇窗,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能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其實就是精英階層的特質(zhì)之一,特立獨行,逆向思維。應(yīng)用在金融投資領(lǐng)域,就是冷點投資,哪里冷門往那里走,哪里熱鬧就離開哪里。就如巴菲特一樣,別人貪婪時他恐懼,別人恐懼時他貪婪。
正天集團總裁之位的賭局,丁用的正是道家的智慧:博弈學(xué)。站在兩位副總裁的利益角度,他們都要爭總裁之位。若韓先站出來爭,就變得了共同的敵人,就會促使他們聯(lián)合。所以丁讓韓給兩位副總裁先讓個道,讓他們先爭個你死我活,成為主要矛盾。而站在董事局的利益角度,最關(guān)心的只是公司的盈利。兩位副總因爭而忽略公司成長,韓則趁機表現(xiàn)讓董事局看到誰才是真正做事的,此消彼長,他的勝算就變大了。
丁為什么越來越沉默寡言?為什么喜歡獨處?
韓的一句話似乎揭開了謎底:更高級別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他的周圍找不到同類。所以,他幾年不回家,因為他不喜歡道家長里短,他的話家人也無法理解。他如此有能力,卻窩在一個偏遠落后的小城市里,還常常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正如巴菲特,如此富有,卻喜歡窩在奧馬哈那個小鎮(zhèn)子里。正如張校長的財富二年級,多次提到了精英階層的一個特質(zhì),不隨波逐流,不做羊群,喜歡孤獨,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張校長的交際原則是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跟弱智的人在一起久了,自己也會變?nèi)踔?。而丁的層次非常高,在身邊很難找到同級別的人,所以,他干脆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慢慢被影響,若處在一個對自己無益的交際環(huán)境里,那就情愿無言,無為,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環(huán)境里好了,何必從眾浪費自己有限的精力呢?
丁在街邊吃東西。明明已付過錢,是店家忘記了,又讓他付錢。丁一句話沒說,再次付錢。這類似的鏡頭出現(xiàn)很多,就如后面小丹在跳街舞,小丹笑丁,怎么又這么輕易敗了(被別人把坐位擠走)。丁前妻的話揭開了答案:他的每個毛孔里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居高臨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講道理。這種氣度,這種境界,讓我立之為榜樣。
精英階層特質(zhì):從不麻煩別人,不消費別人。想的都是奉獻,經(jīng)營,創(chuàng)造。就如丁來到古城后,人生地不熟,無親無朋,但卻一次也沒有向小丹尋求過幫助。當(dāng)小丹覺得很奇怪,主動打電話去詢問時,丁的一句話讓小丹震驚了:您有事嗎?丁本來是一位客人,卻是以一個居高臨下,幫助者的角色顯現(xiàn)自己的身份,所以可以看出,他骨子里是一位經(jīng)營者。今日學(xué)堂正是一直以經(jīng)營者,奉獻者的角度去教導(dǎo)學(xué)生的。你想想,你是喜歡與只會索取,只會帶來麻煩,只會消費你時間,精力的人交往,還是喜歡與創(chuàng)造價值,給你提供幫助的人交往?精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價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比如馬云,他為無數(shù)人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便利。馬化騰,他提供了無比方便的交流工具。周鴻祎,他為電腦提供了支持與保護。假如你或者你教的孩子從小都是怎么占別人的便宜,怎么消費別人,最多能得到一些蠅頭小利,但一定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只有作為一個經(jīng)營者,創(chuàng)造者,也才能讓人內(nèi)心對他真正的尊重,就如丁身邊的人對他的態(tài)度!
丁的父親的死那集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可以看出丁身上的理性之光。
關(guān)于養(yǎng)兒就是防老。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思想了,我也一直沒覺得這里面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聽完丁的邏輯以后,我被徹底顛覆了。他說:假如養(yǎng)兒是為了防老,那天下還談什么母愛?我生養(yǎng)你,不是為了什么母愛,什么血濃于水,只是為了讓你大了以后養(yǎng)回我,這只是一種交易,一種投資。儒家非得安上一個名詞,叫孝與不孝。既然是一種投資,賺與不賺(即孝與不孝),賺多少(有多孝順)都是完全可能的,又何必在孝字上面無限糾結(jié)?
關(guān)于這是我的爹,還是我們的爹?丁的大哥談到分攤父親的治療費用問題,這也是生活中極常見的一個場景,幾個子女會根據(jù)兄弟姐妹的表現(xiàn),來評估自己該盡多大比例的孝。而丁的眼中“還有誰的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是我的爹。因此,盡心盡力是標(biāo)準(zhǔn),而做到什么程度不是標(biāo)準(zhǔn)”。只有認為是我的爹,那么,這層血源關(guān)系,做多少都是應(yīng)該的。而一旦想到我們的爹,就一定會想著分攤責(zé)任,往往成了一個不孝的最佳理由!
關(guān)于丁的父親變成植物人后的抉擇。丁的大哥認為即使父親變成植物人,也要砸鍋賣鐵,維持父親的一條生命,他背后的思維是典型的黃色思維:不能讓別人背后說他們的不孝。也就是說,他們情愿讓自己的經(jīng)濟上蒙受慘重的損失,更讓父親人不人,鬼不鬼,活的又痛苦又沒有尊嚴(yán),僅僅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真是可悲又可笑的事,但卻是生活中常發(fā)生的事。而丁的選擇是果斷結(jié)束父親的生命,這是一種理性,是一種博弈學(xué)的應(yīng)用,站在所有人的立場,對誰都好的最好的選擇。但可悲之處在于,傳統(tǒng)文化里面其實有太多的糟粕,已經(jīng)滲透到人的骨子里面了,所以,在不愛思考的中國人眼里看來,這些理性的選擇,是一種大逆不道。整個片子把中國人的黃色思維體現(xiàn)的淋漓至盡,“給面子”這個詞出現(xiàn)很多次,辦事更喜歡拐彎找關(guān)系而非直截了當(dāng)。若國人能多一點理性之光,拋開黃色思維,我想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都將進一大步。
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復(fù)雜的人,則對簡潔有著特殊的心理需求。F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世界上最年輕的超級富豪,他一買就是十幾件同樣款式的衣服,長年穿一件同一樣的灰色襯衫,過著一種極簡樸的生活,他認為沒有必要把精力花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去過張校長家里的人也反饋他家里幾乎“一貧如洗”,只有生活必須品,極其簡潔。丁也是這樣的人,不僅簡潔,甚至可說是毫無要求,比如住的,吃的。只有內(nèi)心空虛,自我認同感不足的人,往往需要各種外在的物質(zhì)來填充自己,如名包,豪車,通過別人的認可,來獲得自我認同感。
丁與張校長還有一個共同愛好--對精品音樂的追求。校長的清心課就有專門的音樂課。真正好的音樂,是能洗滌人的心靈的,遠非流行音樂那么低俗。由此可見,精英階層追求的更多在心靈層次上面,而遠非外在的物質(zhì)。
丁從骨子里怕女人,但為什么最后卻接納了小丹呢?因為小丹的感情是無招無術(shù)的。比如,她不要求房子,不要求車子,甚至不要求婚姻,不要求天長地久(她知道留不住?。?,只剩下一顆純粹的心。既然無招,也就無處抵擋。
丁是個明白人!丁活的太明白了,他知道世人做的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意義,所以,他干脆就徹底的無為,雖然他有做好各種事情的能力,正如里面說“無所用,無所不用(同道家的無為而無所不為)”。所以丁不執(zhí)著于出人頭地,有口飯吃能維持生命的延續(xù)他就滿足了。
這是佛家的出世學(xué)。比如,你辛勤工作一輩子追求物質(zhì)的意義是什么?結(jié)婚生子的意義又是什么?深究到底,最終還是要歸于無,一樣也帶不走。哪天活明白了,哪天也就真正自由了。
著相了。意思是執(zhí)迷于表象而偏離了本質(zhì)。這就同于道家的根性思維,不為名相所迷惑,只注重最本質(zhì)的東西。比如,為腹不為目,吃飯是為了維持生命。幾塊錢的土豆可以,幾萬一餐的山珍海味也可以,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區(qū)別的,只是人的虛榮之心。正如我們上完財富課,每個人一定是賺的,因為,學(xué)員不再被名相所困,只尋求能滿足自己功能需求的較少泡沫的商品,消費欲望減少,追求性價比,消費支出也就減小。心自由了,財務(wù)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文化屬性。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即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強勢文化又叫秘笈,弱者文化因為易學(xué),易懂,易用,就成了流行品種。類同于精英文化與世俗文化。精英訓(xùn)練過程很艱辛,成才不易,一旦訓(xùn)練出來就是強者。就如今日學(xué)堂的學(xué)生,體能上,他們每天練拳,經(jīng)常都要戶外體能訓(xùn)練,所以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靈敏度都遠高于常人。這就是強勢文化,精英文化。而其他體制內(nèi)的學(xué)生,根本就沒有像樣的體能訓(xùn)練,平常不學(xué)習(xí)時就懶庸的躺著玩游戲,看電視。這就是弱勢文化,過的雖然輕松,但造就的就是體能上的弱者。同理,可以推演到其他各個領(lǐng)域上去。就如我上次假期回農(nóng)村,人們將工作以外的精力用在打牌,看電視,閑聊八卦上去,這種不怎么動腦子的易學(xué),易用的消遣文化,就是弱勢文化。而清一圈子的人,在上課,在訓(xùn)練,在學(xué)習(xí),在這種強勢文化的主導(dǎo)下,怎么會不越來越強呢?
丁給小丹在王廟村制造的神話,整個過程其實很平淡,沒有什么特別的手段。做一件事情不難,難的是徹底的順勢而為,無痕可究!充分尊重各方人馬的自由意志,讓每一方都無話可說。比如,林雨峰是憋死的(心服口服的憋死,高明到極致),劉冰更是自己跳樓而亡。為什么會這樣呢?從林的只有矛,沒有盾,音響界的風(fēng)云人物,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攻擊欲望極強勢的人,有著極度的自尊,自信,好面子。丁從一開始就料到了林的結(jié)局是必死無疑,所以他特意去五臺山寺廟求個安心。對于林的死,其實丁只是推了林一把,真正害死林的,是他自己的性格,他人性的弱點。因為樂圣公司官司敗訴,他只要肯接受失敗,與格律詩合作是優(yōu)勢互補,說不定公司會發(fā)展的更好(所以后來丁回答林,殺富濟貧,實質(zhì)上并殺不了富)。但他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情愿一死去逃避這個事實。
再來看三個燒友,性格不同,初衷不同,結(jié)局完全不同。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合格的商人,他加入股東,是為了能繼續(xù)做音響事業(yè),一切皆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所以他后面只是一無所獲卻也無禍。而馮世杰的初衷是為了帶領(lǐng)王廟村脫貧致富,脫離股東,他還有慚愧感,他有起碼的人性良知。最終,他獲得了事業(yè)的成功與村里人的尊敬。而劉冰,出發(fā)點就是為了抓根稻草,走上致富之路,但他卻一直沒有相信過任何人,總是在盤算著自己的小算盤。不肯承認判斷失敗,卻硬生生推卸責(zé)任認為是丁把他們耍了(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葉曉明起碼還肯承認失敗,認為斗不過丁,所以不玩了)。還極度貪婪,極度迷戀物質(zhì)世界(如舍不得開寶馬的生活,不是股東了還死皮賴臉回去打工,耍小聰明認為自己能掌控一切)。其實丁給劉冰的空白文件,危害程度完全取決于劉的貪欲有多大。劉不給別人留一點余地,最終結(jié)果就是用自己的矛戳死了自己。
丁很像索羅斯,看透了人性的弱點,并將之放大顯現(xiàn)出來。可以看出,丁不僅對佛家智慧精研,對道家智慧的運用更是爐火純青(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說到底,還是對宇宙規(guī)律,對人性徹底的把握。殺人不見血,讓人震驚,也讓人害怕,這就是思維強大到極致的恐怖的力量,品性不佳之人,要是學(xué)到這種智慧是一種極度的危害。
小丹與丁的愛情,是純粹之愛,知己的典范。很多人認為另一半很多缺點,總想著對方按自己期望的方向改變。引用小丹的話,若他(她)不是他了,你愛的是他,還是你自己呢?丁非常懂小丹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最后一通電話里,他一言未發(fā),充分尊重小丹的選擇,讓她做她最好的自己。我相信,即使小丹爸把墓地地點告訴了丁,丁也不會去看望小丹。因為,丁是一個明白人,本質(zhì)上,小丹只能存在于他的心里,而與時空地點無任何關(guān)聯(lián)。
前面說了殺富濟貧其實殺不了富,但也濟不了貧又是何解呢?我認為,王廟村的競爭力來源于不把人當(dāng)人,犧牲了環(huán)境,犧牲了健康,用極廉價的勞動力去換取的。這種競爭毫無門檻,極易取代,不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他們的弱勢文化屬性,決定了他們成不了強者,主導(dǎo)權(quán)完全的被動。所以從根源上來說沒有改變他們貧困的基因。只有文化屬性改變了(通過教育,轉(zhuǎn)換觀念,機遇等),才能夠真正的脫貧!
之前看了手機,知道了那個沉著、冷靜的中年男人原來叫王志文,(當(dāng)然之前也在不少電視劇和電影中看見過他的身影,只不過我這個人不算個追星族,不怎么特意去記住那些演員的名字的)于是上網(wǎng)查了一下他的作品,由于個人比較向往比較有深度的片子,又看見《天道》在豆瓣的五星評價忒多,也就看了看。
看完之后,還是不是很了解這天道具體指的是什么玩意兒,只能說太玄了。說一下整體感受吧,對于導(dǎo)演想拍、敢拍這么玄、這么有深度又不合人情世故的精神表示敬佩,但是導(dǎo)演和編劇明顯是沒有這么大的能力去駕馭這么玄的一部片子,在我看了前4集,我就大概了解了這部片子的幾個硬傷:情節(jié)拖沓,僅舉一例:某一集倒茶這個細節(jié)大概就拍了15秒鐘,受不了,太慢了;全劇格調(diào)由幽傷到憂傷,音樂背景太多了,顯得有點裝;過多的旁白,淡化了故事性,也顯示出了導(dǎo)演的功底不夠;朋友(韓楚風(fēng)和王志文)之間在一起聊得的確不是人話,而是說道,表達天道的形式過于生意了;音樂被神化或者妖魔化了;左小青愛上王志文顯得有點跳躍了;第四集,左小青請發(fā)燒友、王志文和幾個文化人吃飯,飯后歐陽雪的刁難有點說不過去,這算個什么事兒啊,買單的該是左小青才對吧,找錯買單對象啦,而且王志文還忒喜歡找嘴就來,要多少錢沒問題,要發(fā)財也沒問題,太不拿錢當(dāng)錢了,走得就是和偶像劇里面的那些公子爺一樣的路線。至于結(jié)局,有點兒扯淡,是不是因為左小青達不到王志文那種天道水平,這兩人永遠在一起會降低王志文的高度而非得搞這么一個事故呢,是不是注定了王志文就必須孤獨終老呢!還有那個林雨峰和劉冰的結(jié)局都有點扯,人家犯了哪條紀(jì)律了,還非得落下死這么個下場,想想都氣……
再淺談一下其它感受:神化或者鬼化了王志文也就是搞個人崇拜主義,這與天道精神肯定是不合的;如果王志文的行事方式與作風(fēng)是天道之舉的話,我覺得這天道也不算個什么東西,要是人人都按照里面王志文的那種生存方式活著的話,這個世界也就冷冰冰的了,這個世界也就不再有可愛之處了。人情世故也好,虛偽客套也罷,其實也就是這個社會機器運行時的潤滑劑,潤滑劑多了,機器會掉鏈子;沒有了潤滑劑,機器可能很快就報廢了。所以,我覺著天道不適合社會大眾,充其量也就適合社會精英和喜歡哲學(xué)的人罷了,我們還是安心做一個老百姓,只要多一分理性就好。
新年以來,一直沉浸于《天道》這部連續(xù)劇中,片子從頭至尾看了有兩遍,后來忍不住去翻看了豆豆的原作《遙遠的救世主》讓我感慨良多,久久不能自拔!每天下班后看片子,看小說、思考讓我仿佛置身于自己精神的避風(fēng)港與世俗的喧囂離得越來越遠!我想這么長時間的沉迷應(yīng)該暫時要告一段落了(不然怕是要走火入魔了呵呵?。?,但是作者帶給我們的關(guān)于愛情的闡釋,關(guān)于文化屬性的窺探,關(guān)于人性的思考將不會停止,至少與我而言會繼續(xù)!
來這個討論吧有一段時間了,看了很多朋友們的精彩評論,也看到了很多人對于文化屬性的提問和思考,但是好像沒有看到一個確切的解釋。我不敢說自己的理解一定是準(zhǔn)確的,但是作為一名心理學(xué)工作者雖然對于“文化屬性”這個詞語比較陌生,但是對于片中所闡述的關(guān)于它的解釋與我們心理學(xué)中的某些理論非常契合,這也是我一看到這個詞就感到了親切和了然!所以小女子也斗膽在這里賴著癖性與各位一起分享一下我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對文化屬性、對丁元英、對芮小丹的一點理解和感受!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同時也用這樣的方式,與這部讓我久久難以割舍的故事作一個告別!
(今天先貼上有關(guān)男主角丁元英的分析與感受,有關(guān)文化屬性的問題明天附上,因為解釋起來確實有些復(fù)雜?。┖呛莿e打我??!我是有意打虛假廣告哦!
丁元英——一個地地道道的孤獨者。他的身上充滿了“不合時宜”,但同時這滿目的“不合時宜”對周遭的人又有著神奇的吸引力,讓接近他了解他的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韓楚風(fēng)用尼采的話為他畫了一個圈,丁元英把自己圈在了古城,過著清靜的日子!很多人認為丁元英對女人的恐懼是到了骨子里,那為什么這樣一個“剛脫離苦海的人”會奮不顧身的再次跳入其中呢?
通常我們會認為孤獨的人,內(nèi)心愛的能力較弱,情感易于受創(chuàng)傷,恢復(fù)起來也就難!因此丁元英在經(jīng)過短暫的婚姻后,即使身邊美女、才女如云他也可以做到視而不見!
可是我卻不這么認為!借用國內(nèi)一位知名的心理學(xué)家的話:“孤獨的人恰恰是情感過于豐富,愛的欲望過強的人,孤獨可以讓感覺敏銳?!边@類人看起來很冷淡,但一愛起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表面上看,孤獨的人常?;钤谧约旱膬?nèi)心獨白和幻想中,現(xiàn)實中走動的只是一個不被自己喜歡的軀殼??缮钊氲目?,孤獨的人常常是自戀的不愿意與人分享情感的人!”這從丁元英多次提及的“情感不需要證明,證明本身就是對情感的褻瀆……”,“只要是需要證明的情感,就是不能稱之為……”,以及當(dāng)所有人都指責(zé)他對小丹臨死前電話的冷漠,質(zhì)疑他對小丹的情感時,他依然選擇了沉默。這種沉默透露的是:不辯解,不證明,更加不屑于向那些凡夫俗子去解釋,包括小丹的父親!這樣的男人是何等的自我,何等的氣度,也許這就是極致“自戀”!想來,這與王明陽被捕審訊時的沉默頗為相似!呵呵
“孤獨更像是一種內(nèi)心決定。人的個性有兩個層次:一是內(nèi)在自我(真實);二是外在自我(虛假)。成熟的人或者說主流文化所肯定的人可以在兩者之間從容變換,游刃有余以適合所處的各種情境.而“不合事宜”的人或者說不夠成熟的人則會執(zhí)著于這種自我內(nèi)涵與外延間的是非差異!”請注意,是“是”與“非”的差異,是不可妥協(xié),不能忽略更不可以忽略的差異!他們認為自我的內(nèi)涵與外延就應(yīng)該統(tǒng)一,他們不愿意更加不屑于為了主流文化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外在言行,他們認為那種改變是扭曲是虛偽是“大非”的行為!所以當(dāng)元英要去五臺山小丹說沒有辦法請假陪他時,丁元英的回答很直接,小丹不免嗔怪他不能順便裝著表示一下遺憾。丁元英的回答:“這就是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這東西,今天缺個角,明天裂條縫,也就離塌陷不遠了。”看看,多么精透、多么率真的話!我很同意也很欽佩元英的睿智與思辨。但從我的角度看在這簡短的對話中除去深刻的哲理,剩下的是丁元英那執(zhí)拗率真孩子氣般的執(zhí)著,他不愿意向世俗文化妥協(xié)。也請您尋著這個視角繼續(xù)看——當(dāng)他卸下了柏林大學(xué)的經(jīng)濟學(xué)碩士,卸下了私幕基金的主腦,卸去了那一切一切有關(guān)金錢有關(guān)地位的光環(huán)之后,他確實是不“成熟”的,是孤獨的,是極需要人來疼的!
一般而言,孤獨的人很難被他人理解,同時他們也并不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因為被他人理解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逐步被曲解的過程。而這樣孤獨的人,在相愛中就極其需要得到對方相似水平的內(nèi)心呼應(yīng)。而這種內(nèi)心的呼應(yīng)就是一種博大的、溫潤的愛。這種愛如孱孱溪水般清澈,如初春微風(fēng)般輕柔地撫慰丁元英那顆貌似堅強實則孤獨的心!一如芮小丹在日記里寫道的:“你是甚么人呢?你是我忍不住想疼的人,我把我積蓄了26年的能力在這一刻為你化作萬般柔情!”
很多人認為是小丹無私的愛、漂亮的外貌或是熱烈的主動追求打動了丁元英。其實不然,應(yīng)該說小丹身上充滿了真與善的愛打動了元英,因為他本就是個極其渴望愛的孩子!也許,您不同意我把這樣一個將成功、睿智、深情演繹到極致的男人說成是渴望愛的孩子。但,正是他的在事業(yè)上的出色,在思想上的睿智,讓他在體驗愛、表達愛的方面成為了一個孩子!因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他在某些方面有超越常人的出色就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著比常人還要弱的能力!比如對待兩性間的相處,比如對待愛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小丹總用“乖”,“自家的孩子”,“疼”這樣的字眼來招呼丁元英,丁元英每每聽到這樣的字眼都會不好意思,但從來沒有表示過反對。這不是肉麻,也不是酸,這正是丁元英這樣一個外表堅強、淡泊證到“一切有為法,應(yīng)作如是觀”的男人內(nèi)心深處一直渴望而只在芮小丹身上得到的愛!而相反,在丁元英周圍的美女和才女中顯然還沒有哪個可以達到他所需要的內(nèi)心呼應(yīng)。那么如果與一個達不到他內(nèi)心呼應(yīng)水平的女子戀愛,所謂的戀愛過程將會是自由的愛被一步步磨滅和壓抑的過程。這也就是為什么丁元英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而看芮小丹是紅顏知己的緣故。
所以,我執(zhí)著的認為無論故事的結(jié)尾,小丹是否死去,都不會影響她在丁元英心目中的位置!因為她充滿母性的愛對丁元英這樣一個孤獨而又渴望愛的小孩來說就是永生的魂與永恒的美!……
2008年元月
眾生沒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惡,所以你就有了價值。覺悟天道是名開天眼,你缺的就是這雙眼睛,是一雙剝離了政治文化傳統(tǒng)道德宗教之分別的眼睛。然后再如是觀照政治文化傳統(tǒng)道德宗教,把文化道德顛倒了的真理與真相再顛倒回來,不管你怎么寫怎么拍都是新意、深度。
看傷了,徹底看懂,尚需時日
1、角色基本不說人話 2、編劇嚴(yán)重夾帶私貨 3、一不小心看成法制欄目
2007年還能在電視中看到這樣的反思,現(xiàn)在已經(jīng)死絕了。電視一直在探討何為道,讓看的人與它一同求問。濃縮一下,大概是:往湖里扔一顆石子,有人,能實事求是看著石頭落水,漣漪層層蕩出,看清了,不急不慢,該做什么做什么,理與情,找到位置。但絕大多數(shù)人,水花一濺,自己就不管不顧自說自話起來,瞎跳瞎動。最后事實總是打了他們的臉,無情地忽視了他們付出的努力,踐踏了他們的情感。于是,他們驚嘆前者的定力和預(yù)見力,說他是神:他們詛咒前者的謀劃,說他是鬼。總歸,真正去看的人,只落個孤獨。
久違這種走心的大陸劇了。雖然正常人不這樣說話,可是這樣說話也無妨,很欣賞編劇的企圖心……真得企圖說些什么的那種狂妄的企圖心,挺值的敬重。
第一次看還是2007年,大學(xué)剛畢業(yè),音像店買來的光盤用我的神舟筆記本電腦看的,當(dāng)時似懂非懂。第二次是2010年前后,成家立業(yè),悟了些道道。去年完成了三刷和《遙遠的救世主》原著閱讀,感慨作者“豆豆”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對人性的俯視與走一步看三步的格局,傳統(tǒng)道德的格格不入,都讓人肅然起敬。想起了丁元英五臺山求道的那封信: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jīng)。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注定?袈裟本無清凈,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此生是達不到丁元英的境界了,索性,該生則生,該死則死,活出灑脫和真我。
外殼還是模子里造出來的國產(chǎn)電視劇。。。雖然其實好久不看國產(chǎn)電視劇了。。。名字起得很大,道理講得很多,但是YY完了,現(xiàn)實還是現(xiàn)實
電視劇還是有好編劇的。本片雖然有愛情、商戰(zhàn)和警察的戲碼,但是本質(zhì)上講還是都市武俠劇。丁元英就是料事如神的武林高手,在退隱江湖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命中注定無法在一起的人。劇情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編劇還是不錯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女性角色的塑造?,F(xiàn)在國產(chǎn)影視劇的女性角色,要么有意污蔑,要么無意潑臟水,反正像女性和對待女性的三觀這么正的國產(chǎn)影視劇,并不多見。王志文和左小青演的都不錯。拋開有機鋒的禪宗臺詞,另外還是有一些臺詞不接地氣。好在演員用演技撐住了。如果除了必要的深意可以更接地氣,會更好。但是這并不妨礙這部電視劇五顆星。至于評論區(qū)有人覺得不好看,拋開電視劇這種形式或多或少會存在的鏡頭語言和調(diào)度瑕疵之外,只能說閱歷(閱讀量和經(jīng)歷)確實制約觀影感受。
此劇逼格之高,格局之大,未刪節(jié)版的臺詞鞭辟入里,字字珠璣估計十年內(nèi)難再有了。不光是審查問題,關(guān)鍵是劇作文本的深度和高度非一般閱歷見地的人可寫了。丁元英這樣的人,或者說是背后的原型沒有作惡,悲憫眾生,不看重錢財權(quán)力真的是普通人之幸。這部劇給普通人打開了一個口子,能夠看看另一個層次得人的想法和見地。原作九十年代創(chuàng)作而成,當(dāng)時社會分層還不是很明顯,井底的人還有爬上去的機會;但三十年后,中國階層分化進一步加劇,現(xiàn)在也很難再開這個口子了。最后這部劇讓我最大的感慨是現(xiàn)在再也沒有一部內(nèi)地電視劇里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如此熠熠生輝,堅強獨立,有思想有見地且知進退,不為他人而活。同為女性作家,這境界遠非現(xiàn)在的編劇可比。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理解老子的這句話,對整部劇的理解會加深一層。丁元英以一個近乎全知全能的姿態(tài)挖了一口關(guān)于天道的井,讓所有趴著井沿兒窺視的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太了解人性了,以至于活的不像個人,知行合一遁察世情的背后是對蕓蕓眾生的冷漠,正因為他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才明白自己的寂寂無名?!暗值拿F”遇見“清而又清的純凈”,高下立判,丁元英是名貴的苦酒,悟到最后也不過是避世而修,他給芮小丹的禮物是殺富濟貧,芮小丹還的禮物叫隨性而為。水不需要釀造,因為她渾然天成。天國的女兒,又豈是不簡單三個字可以形容。天道不可違,是丁元英的關(guān)礙,他能點出文化施救,已經(jīng)是功德無量,可小丹的死,讓一切都沒了意義,他吐血之時一定明白,她才是他的救世主。強勢文化在愛情面前無用,今后這世上怕是再也沒人懂他的名貴了。
也許我一輩子碰不到丁元英、芮小丹,我希望用我的5年、10年,修煉成一個肖亞文
纏的境界非常人所及啊
故作高深的臺詞 編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導(dǎo)演更是沒有功力 整個顯得做作 令人很失望 唯一的亮點是王志文 但這部戲的整體水準(zhǔn)制約了他的表現(xiàn)
《天道》不為人知是不幸中的萬幸。不幸是因為原著背后有高手點劃,探討人性玄妙,道玄佛法,中式意蘊,能耐絕非常人,注定曲高和寡。萬幸是誕生在十年前,允許高談闊論,搭上意識形態(tài)末班車。
一個住著別墅,有飯店,父親大導(dǎo)演母親德國開飯館,愛好當(dāng)警察的女主。一個什么都不干,卻無所不能的男主。一個各方面條件優(yōu)越的年輕女人包養(yǎng)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的老男人。各種崇洋媚外,各種自相矛盾,兩個來自德國的人上人,處處透露出他們的謎之優(yōu)越感,他們想怎樣就能怎樣,因為除他們以外的的人都是卑微的一無是處的工具人。拋棄了傳統(tǒng)文化的人定勝天、仁的核心思想,反而對那些宗教的糟粕大肆宣揚。骨子里就是公知那一套,一群人看著自己不曾經(jīng)歷過的生活尬吹,現(xiàn)實版皇帝的新衣。無情的神有什么可吹捧的,沒有貪嗔癡又何談愛,為了宣揚可悲的思想難以自圓其說。大格局的作家人人皆英雄,小格局的作家其他角色都是襯托他信仰的主角罷了。滿口大道理掩蓋不了思想境界的小家子氣
寫這小說的人,不簡單吶
小丹是“當(dāng)生則生,當(dāng)死則死”,來去自如,渾然天成。丁元英主要是通過自我修行而達到所謂高手的境界,而小丹是天然的高手,她已經(jīng)在身體踐行自然,雖然有些事情她還預(yù)料不到。看完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第一次看這么有深度的電視劇,感覺腦子不夠用了,有很多的問號,還要多體會。
“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總有種自卑感,總覺得格格不入,就想找個地方一個人呆著,沒有主義,沒有觀念,沒有沖突,誰也別妨礙誰?!?/p>
十年前似懂非懂的看過這部劇,一直沒記錄。最近朋友提及,又重溫了一遍。以影視眼光看起來粗糙簡陋的這部作品,細品其中最原始的商業(yè)邏輯和做人準(zhǔn)則,居然一點都不過時,甚至是現(xiàn)在看反倒剛剛好。
高手過招就是不一樣,人家送個禮是扶貧一個村。丁元英不只是怕女人,他怕一切不在一個層級上的人,所以他也從來不屑于跟他們解釋什么,所以他一直想躲開人群,自己一個人待著。亞文這個人也不簡單,不放過眼前任何一個機會,進退有度,成了最后的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