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節(jié)期間,我只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塔科夫斯基的《犧牲》,另一個就是這部《悄然之星》??赐辍稜奚?,上座率一半的影院里自覺響起了掌聲。而當這部電影結束時,大家似乎都集體愣了一會,似乎有種難以捕捉自我觀感后的悵然若失。我知道參展影片結束,觀眾表示尊敬和贊賞而鼓掌是西方電影節(jié)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為了表示贊賞,我率先鼓起掌來…… 園子溫為科幻電影抑或反烏托邦敘事貢獻了一個獨特的樣本。它不屬于反集權主義的反烏托邦傳統(tǒng),也不是科幻電影里常見的反思科技發(fā)展/工業(yè)污染的普通品種。(核泄漏的確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背景,但在電影的敘事邏輯中沒有它的位置。)按園子溫的設想,未來世界里人類已經無法競爭過機器人,壽命也無法突破一百年,人口占比大約只有五分之一。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同仇敵愾的人機大戰(zhàn),不是碳基聯盟與硅基聯盟的二元對立,而是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下的和平演變。那么,人何以至此?導演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微弱的線索。那就是鈴木洋子關于時間、距離與情感的念白。 人類的情感體驗因為時間與距離的消失而扁平化。(進而影響智力?)沒有了等待、也就沒有等待后的驚喜,沒有了距離,也就無法維持一份思念。仍然有人類采用快遞(其實這是最慢的手段)傳遞事物,可能只是人類最后的自我救贖? 影片是一個非人類視角,不過這個機器人太像人了以至于我們感覺似乎沒必要作出區(qū)分。通過機器人鈴木洋子的視角、口吻來反觀人類,導演有意識地站在外在于人類的角度思考人類的命運。散落在各個星球上的人類在一片廢墟間堅守著家園,他們的孤獨與無助是現實影像,還是未來世界的末日鏡像? 最后,在某個全是人類的星球上,出現在洋子面前的是溫馨和睦的家庭聚會與嬉戲場景。收件人接到了一件物品或得知一個噩耗。當災難再次發(fā)生時,人類是否能傳遞這份情感,保存這份記憶,從這份記憶中獲取改變的力量呢?小男孩給了洋子一部相機,洋子用相機拍攝智能系統(tǒng),像之前的錄音一樣繼續(xù)為后人保留一份記憶,而導演用這部電影為現實中的災難,也為觀眾保留一份記憶。
機器人女主說:“人類總是渴望被時空隔離的事物……大概是這能讓他們心跳起來。”
凌晨時候夢見自己在一個圓桌吃飯,同桌有高中時喜歡的妹子,還有幾個陌生人。前段時間駱駝和我說,他最近常常夢見前女友,夢里的悲傷比日常生活中更感真切。一早起來,忽然又喪得不行。前倆天兒子來家里吃飯,一起看《太空救援》,男主老婆夢見男主上天遇到危險,打電話給老公叫他別去。鵝子忽然惡心兮兮地問:如果你夢見我要遇到危險了,會特意來通知我嗎?我惡心兮兮地回:當然啦。想到其實大學時候有一次,我夢見自己在俄國被槍斃了,驚醒前在夢里最后一個想法是,我想再見她一面。但我并沒有去。 當年第一次夢見她是在高三升學后不久,恍如昨日。夢里她和我走在學校的林蔭道上。醒來我就想,??,完了。躲了她幾天才正常下來。后來悲劇了的大學幾年,偶爾也會夢見類似的場景,走在路上,沉默無言。 大二后一段時間,一直窺屏人家微博,想想有些好笑。幾年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大概就像某部電視劇里說的,走著走著,就散了。 大概就是這樣了罷。希望以后的對象假如看到了別生我氣。假如有對象的話。
日本民族向來極端。在影視方面表現為,拍純情初戀他們拍得最好,拍變態(tài)重口味也無人出其右。
園子溫的電影向來以暴力血腥重口味和十八禁而著稱,代表作《戀之罪》《神秘馬戲團》《愛的曝光》《地獄為何惡劣》……
因此,常有人疑惑,他是一個天才還是一個瘋子?
今天我推薦的這部電影也是園子溫導演作品。但有別于其它暴力和重口味的作品,這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文藝片——《悄然之星》。
首先我想申明的是,這是一部故事情節(jié)松散、文藝得讓人昏昏欲睡的黑白電影。
相比《東京日和》之類的散文式電影,此片更為考驗觀眾的耐力。反正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觀影時在不斷打開和關閉彈幕的過程中睡過去三次。
倒不是為了裝逼或證明自己看懂了此片,我在堅持看完這部電影之后又重新看了一次。最后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
電影的取景非常簡單。
一半的鏡頭在一個簡單得如同廚房的飛船里。
另一半鏡頭在一片片被人遺棄廢墟的城市里。
電影人物也很簡單。
一半的鏡頭里就一個寂寞無聊的生化機器人和一臺呆萌詭異的智能計算機。
另一半鏡頭里,也只有面無表情的生化機器人和在遺棄城市里送快遞時偶爾碰上的一兩個神色茫然的路人。
電影就在兩種鏡頭間不斷切換,沒有故事推進,沒有人物變化。臺詞也少得可憐。而人物之間簡單臺詞的發(fā)音也低沉空洞。不讓人昏昏欲睡才怪!
在這里插入一段本電影之外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把電影分為兩種。兩種電影對應文學體裁中的小說和散文。商業(yè)電影對應文學中的小說,靠故事情節(jié)來吸引觀眾。部分小眾電影對應文學中的散文,靠有意思的細節(jié)和細膩的情感來打動觀眾。
看了越來越多鬼才導演的作品后,我覺得還有一種更小眾的電影,它就像文學體裁中的現代詩。
這部電影就像一首現代詩,它用簡單重復的意像,表達一種不明確的情緒,用類似于行為藝術的情節(jié)和真實得就像紀錄片的鏡頭表達一種需要觀眾自行體驗的反思。
電影背景設定在科學技術已至巔峰的未來,機器人智能得超過人類,但由于人類壽命活不過百歲,人類被機器人替代并逐漸減少瀕臨消失。
一艘類似于廚房的快遞飛船航行在宇宙各個星球為堅持使用快遞的人類投遞各種物件。快遞的物件由于機器人鈴木洋子的好奇而展現在鏡頭下,它們是一個煙頭、一張廢紙、一串相片底片……
而快遞的接收者是堅持生活在廢棄城市的人類。彼時,科技已經發(fā)達到有比快遞這種費時落后更快速的方式傳遞信息。
電影中的女主鈴木洋子是一個生化機器人,但有著常人的外貌,像一個普通的快遞員。
她有著常人的習慣,喜歡喝罐裝飲料,喜歡像個家庭主婦一般不停地打衛(wèi)生。但她是一個機器人,沒有人類的情感,理解不了她運送快遞中那些煙頭和啤酒罐對于收件人的意義。
情感,是人類異于機器人最重要的東西。
送過太多快遞的鈴木洋子在看似重復的快遞派送過程中漸漸地有了人類才會有的情緒。
她學會了騎單車的樂趣,學會了將罐子卡在鞋子底下走路時發(fā)出哐當聲響的快樂,學會了笑。最后也終于學會了落淚。
宇宙還是那般空虛,人類還是瀕臨滅絕。她的快遞工作還在繼續(xù),對于鈴木洋子而言,一切似乎都沒有變化,但一切又似乎變得不一樣。
神樂坂惠,一個化妝品柜員,因為身材出眾(巨乳)成為寫真女優(yōu),也拍過不少大尺度電影。后來遇上園子溫并于2011年結婚。
情色暴力著稱的導演遇上拍情色的而出名的女優(yōu),在眾多宅男想法里應該繼續(xù)暴力情色吧?
但園子溫讓宅男些失望了。
在《悄然之星》中導演讓太太穿上衣服,抹去性感,散發(fā)溫婉,流露茫然,飾演一位寂寞無聊的宇宙快遞員。
一部科幻電影的前20分鐘,導演腦洞大開地讓神樂坂惠燒水、泡茶、洗衣、打掃衛(wèi)生,我就呆呆地看她20分鐘。因為鏡頭太有意思,細節(jié)太有趣味,最重要的是神樂坂惠的確被拍得很美啊!
你看,流氓文藝起來也浪漫得很?。?/p>
看完這部電影,腦子里突然蹦出一個想法: 會不會在未來的某天,和今天無聊的我隨手刷到這部電影時,看著看著,那人便因為電影過于真實的反映ta所處的時代,從而引發(fā)強烈的共鳴,潸然淚下……
等,真到機器人多于人,人類成為瀕危物種時,那時人們會不會驚嘆:原來早就有人預見了啊……
電影開篇,單調、乏味、不知所云,但后知后覺,導演的用心:這不就是機器人眼中的世界么?也許,也是未來科技過于發(fā)達時,人類所處的環(huán)境:一切都太過靜,靜,靜,靜到由骨子里散發(fā)出孤獨的氣息……那時人的心境會是怎樣呢?
拋去劇情枯燥,昏昏欲睡,但是,聲音的捕捉是真心贊?。?!這也是本片(僅個人認為)的王牌吧?。?!
乍一看,此片確實不適合當代,或許,某天會適合吧,誰知道呢……但在當代,此片也仍有許多值得思考之處:人類與科技、機器人的情感需求、福島事件……(雖然,可能跟導演想的根本不是一處,但管他呢,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況且,我本來也非導演肚子里的蛔蟲??)
影片剛開始讓我真心想睡覺,也根本沒把自己代入進去,但還是強撐著看下去,因為我好奇導演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我想知道!
當然,沒把自己代入進去的我,就忍不住在內心狂吐槽,比如,我在想,開頭什么鬼?機器人需要過得這么真實么?送個快遞居然要十多年嗎,好吧,就算要十多年,居然還真他喵有人送?機器人說話聲音壓低,好吧,我可以理解,但為毛連人類說話聲音也壓低了?
但當把自己代入背景與角色后,卻發(fā)現:這部電影本身的視角就是一個機器人,好像,開頭也就沒毛病了,因為機器人眼中的世界不就是那樣嗎?再者,洋子說她租下這座飛船是因為這里有廚房。想來,洋子雖為機器人,卻也有一顆想和人一樣體驗生活的心。
人類分居各星球,十年也合理。但也和洋子一樣困惑,明明有遠程傳輸更迅捷,為何?想來,就是因為什么都太迅速,人類也需要一份東西,可以用一生去等待吧。也許,這就是即使科技很發(fā)達,人類依舊卻沒有舍棄快遞的原因吧……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ω\)捂臉,個人拙見,不喜勿噴哈……天知道,我是腦子抽什么風了,特意注冊豆瓣號,來發(fā)表我那個奇妙又好笑的想法……關于未來的某一天有人看到的……)
(???????? 加內~
機器人為什么還要喝水、剪指甲,人類為什么要再發(fā)明個跟自己爭奪資源的機器呢?![我是桂子,但……]太空升級版。
人類逐漸消失的時光里,被殘存人性感染了的機器人,想象力依舊沸騰的園子溫。黑白畫面讓人聽覺更敏感,各種xixisuosuo的生活聲響,腳步聲、水滴聲、明滅電燈的電流聲,還有不知是不是幻覺的飛蛾翅膀撲騰聲...最后那個人生長廊有點動心,很不園子溫,又很是園子溫。默默的看完,默默的印在腦海。
孤獨會是人類生活的最終形態(tài),即使穿梭在無限可能性的宇宙中。
又名2015太空漫游。再次認證一個道理:任何一部深邃的科幻片,都難以擺脫”太空漫游“的影子。
有一個包裹寄件人和收件人是同一個,然而送到的時候那人已經死了,而且這部片的英文字幕又不難。
事實證明,園子溫把神樂坂惠變成妻子后,就不再讓她脫了,可惜了一把豪乳!野獸導演也是人,自私的人,不愿意繼續(xù)在銀幕上糟蹋媳婦,一旦據為己有,就不再和世界分享!
@新宿シリマカリテ|今年第一部不是為了交影評稿而自費去看的電影獻給本命炫妻狂魔園子溫。印象最深的三個シーン:①海邊煙草や的老婆婆。穿過蕭條的空氣去拉一個抽屜,自然災害后我們只剩下自己。②全智能環(huán)境下鈴木洋子竟然靠干電池啟動。這是一個ギャグ無疑。③人類最后一個包裹叫sori。等于sorry。
園導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園導一出手,地球抖三抖。
福島核電站環(huán)保主題。對距離和時間的向往,是人類最后的矜持是本片的主旨。人類文明發(fā)展太快,從前一封信寄很久現在一個短信,拉近彼此同時失去了漫長等待與期盼的渴望。核電站也是一樣。急功近利科技進步后是自食其果。園導炫妻狂魔,在幾個無聊星球間送了幾個無聊快遞。園導午夜電影死忠無一提前退場
氛圍片看個感覺就行了你說還需要什么劇情和敘事
他這個人,流氓只有一點點,還是很浪漫的。
蠻驚訝的,居然拍出了在視覺和聽覺上都非常節(jié)制的片子,因為園子溫在電影上一直是以一種溢出的狀態(tài)去揮霍元素的,就像他自己說的要“以量取勝”(作品數也好,作品中的元素也好)。這部是311三部曲里的,他曾經借用宮臺真司的概念,將核事故后的東日本稱為“永無止境的非日常”,這部電影里的“ひそひそ”(窸窸窣窣的聲響,聲音設計太好了 真的沒想到能這么干凈)就是這種非日常的體現,寂靜、肅殺的非日常人類社會風景已經成為被人們習慣了的日常,地球上的人等待一個穿越宇宙而來的包裹,有的幾年有的十幾年,仿佛永無止境但又安心地等待著??赡懿皇侨毡救说脑挘荒芾斫?11造成的延宕,那種震后靜止般的廢墟,畢竟連園導都為它連拍3部溫情之作?!坝罒o止盡的非日常” 也像新冠后的世界。
園子溫:我老婆不僅胸大,而是有內涵,不信我拍個文藝片給你看?雖說是福島主題的嚴肅向,但是最后變成了個ASMR作品也是蠻奇怪的。
再拍不好就去日本殺了你
我只有一個要求,能不能不要壓著嗓子說話......
園子溫的實驗田,幸虧去年上海沒看。
能把這片子堅持看完的人應該跟女主角一樣孤獨寂寞吧。
宇宙是安靜的廢墟,舊日的人們在此等待遠方殘響的孤單傳遞。4.5
以前看了一刻鐘關掉了,這次在晚班飛機上看,強烈的代入感,好像自己就是主角手里的快遞箱,被送往很遠的地方。
4/4/16 @ Metroplex (40th hkiff)。從去年幾套超級商業(yè)化的作品回歸獨立製作,最末段那個不能超過30分貝的星球,投射一幕幕人類家庭剪影的隊道拍得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