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春天,決定從今天開始什么都不做!宣布人生罷工——一個尋找28歲青春逗號的計劃。
講述了在28歲罷工并發(fā)現(xiàn)"自我"的女子(雪炫飾)和雖然是數(shù)學神童,卻在圖書館擔任合同工的男子(任時完飾)相遇,治愈彼此傷痛的人情MELO,為了什么都不做而來到村里經(jīng)歷太多事情后的樣子,引起現(xiàn)代人的共鳴。
一開始看這部劇可能抱著一種立意被拉高的態(tài)度,想著是放棄隨波逐流的人生尋找自我的故事,這一點可能會使很多人失望,覺得故事和人設都不是那么完美,但其實看完仔細回味的話,能明白最終自己獲得的感受其實就是自己渴望看到的東西。
劇名就是什么都不想做,在這種狀態(tài)下展開了一系列故事,有離奇的殺人案,有烏托邦式的美好,其中參雜著復雜的人性。這部劇談不上對人性的刻畫有多深刻和細膩,可每個人都是不完美但珍貴的自己。
劇里爭議比較大的有女主的選角,小春的人設,還有劇里大家似乎不合情理的舉動。
首先是女主選角的問題,一開始我也比較擔心雪炫的外形和任時完可能不太搭,但是打開第一集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了她身上所展現(xiàn)的女主的特質。女主人設是性格沒什么鋒芒,有時候也挺懦弱,不懂得適當反擊他人,但是同樣另一面展現(xiàn)的是善解人意,與他人相處的溫柔與禮貌。其實雪炫的身型比較高,膚色也不算特別白皙,可能與一些常見的女主不太相似,但是我個人感覺她的體型反而與人設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反差,笑起來的時候也憨憨的,有著與外形不符合的憨厚美,讓我覺得性格展現(xiàn)的更加意外和突出。這也是我個人覺得很喜歡女主選角的地方。我以為女主的性格后期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而慢慢改變,但是發(fā)現(xiàn)好像完全沒有,最后我自己也認識到了,這種性格只是在某些地方是需要糾正的缺點而已,而女主就是這樣一個人,每個人也會因為自己的不同的性格遇見不同的事和人,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活。
其次是小春的人設,大家看到她對于兩位男生之間的關系會說上兩句,但其實感情這種東西就是非常復雜,還是高中生的小春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代表著什么,或者又帶給了別人什么傷害,她知道的可能就是那一刻我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加上家庭對她人生的影響,她對于自己的人生都處于很混亂的狀態(tài),更別希望她能想清楚其他每一段關系給她的意義。大家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做了可以做的事情。
還有一些情節(jié),比如說奶奶要小春原諒爸爸,不要說出去,確實是來源一位母親的不知所措的愛,對于小春和自己的兒子她都存在無限的抱歉,劇里情節(jié)播到這一部分的時候,穿插了小春的回憶,講述了小春小時候和爸爸很溫情的生活,這一段日子很美好,而奶奶對于自己兒子的記憶只會更美好,這段回憶也就告訴了大家為什么奶奶要這樣慣著爸爸,小春又為什么最后放棄讓爸爸入獄,包括后期爸爸回來照顧他們的時候,小春總是默默地關心爸爸,等他一起吃飯之類的。人總是會靠著自己記憶中的美好去支撐現(xiàn)在展望未來,做出一些可能在別人眼里不太能被理解的事情。
想說的有很多,看劇的時候基本沒怎么快進,都在慢慢感受大家的生活,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我也會感到很開心,扣掉的一星是因為最后的結尾幾集,對于男女主感情過渡或者是情節(jié)發(fā)展都略顯倉促。但是總體來說美好的感觸大于不滿,偶爾看看這樣的劇確實還是挺治愈的。很希望自己能有勇氣或者有這樣的態(tài)度去審視自己的人生,更希望自己有能力去改變,如果改變不了的話,那就慢慢尋找人生的意義,沒有意義的話,有時候也是一種意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
“居然在這看到了四季”
當初為什么選擇這部劇?是對任時完的興趣,為什么堅持看完這部劇,有很多原因,當然,也有許多想要棄劇的時刻。像前三集抑郁到不行想棄劇,甚至到第十集小春奶奶去世的時候我也在想棄劇,因為對大凡和夏天的愛情還有期待,堅持著。
傻瓜般的愛情
兩人笨拙的人最簡單的愛情,小心翼翼的像極了上個世紀漫長的愛戀,一個想送對方鞋不知道買多大去量對方走過的地板,另一個想請對方看電影卻買錯了時間,都笨笨的傻傻的表達喜歡,不急于這一刻不急于這一時簡簡單單只關于兩個人的愛情,在結局之前我都只把它單純的看做是愛情劇,看完結局會發(fā)現(xiàn)是我想錯了。
如果從愛情劇的角度出發(fā),那這個結局就顯得太倉促了,到了結尾兩個人才在一起,其他的故事情節(jié)像湊數(shù)一樣,統(tǒng)統(tǒng)都沒有意義了,阻礙了兩個人的發(fā)展,太爛尾了。
但是我們從愛情劇中跳脫出來,再來看這部劇,看這個結局,不管是從結構上還是內容上統(tǒng)統(tǒng)都完整了,如果小春奶奶不去世就沒有辦法抓出真正殺害大凡姐姐的兇手,那就真的淪落成愛情劇了。男女主就像是兩個連線人,讓我看到了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愛情也只不過是這些事情的一部分,讓我真正覺得這個故事畫上句號,或者說夏天在安谷的夏天畫上句號,便是根浩媽媽去要夏天的電話號邀請他們吃飯的時候,這個舉動,從夏天到安谷的第一天遇到她最后幫了她的兒子,從惡語相向到感激。她的笑容,關于夏天,關于安古,關于這個電視劇就都足夠了。
“這電視劇就可小春一個人薅是嗎”是我看到的蠻深刻的一條彈幕,說的很正確,畢竟小春奶奶去世我是第二個想要棄劇的地方,看的時候真的覺得沒必要,好好的治愈劇為什么要寫死一個人?非常的不理解。但我可能更不理解的地方是最后小春的爸爸偷錢賭博扔下兩個孩子不再回來這件事。編劇這么寫是為了夏天能住到小春家里去?這是我能想到唯一的理由。但我真覺得借住在大凡家里挺好的,不需要搬出去。我完全信任大凡。
電視劇最后是兩個人牽手的鏡頭,我都很遺憾,他倆連kiss都沒有過。直到夏天說已足夠,我才收起我的貪心,知足的放棄我的奢望。意識到了愛情不是全部的觀點。
這部劇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女演員金雪炫,之前只知道她是aoa最火的成員,但這部劇讓我忘記她之前的所有頭銜,她就是女演員金雪炫,很有魅力。
這部劇慢慢的,淡淡的看到結局我會有一點在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的感覺,平平淡淡從身邊散發(fā)出來的生活的溫暖,小人物的喜與哀。它真實的讓我覺得真的有這么個地方,這么群人,他們每天生活在那里,有這么一個圖書館大凡和夏天在那里相遇,有這么一個慈眉善目的奶奶,電視劇結束后他們的生活還在繼續(xù)。
我最喜歡這部劇的點就是男女主的愛情,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世界最應該慢下來的就是愛情,兩個人慢慢了解慢慢展開,慢一點,多給對方一點時間去打開自己,多給彼此一點時間相互了解都是很必要的。他們倆是我夢想的愛情的節(jié)奏,什么都在快速的發(fā)生,只有我在慢慢的喜歡你的感覺真的很好。
我并不覺的看這部劇是在浪費時間,甚至我每周都在期待它更新,這樣匆忙的結局是我沒想到的,或許并不匆忙,只是我沒有想到會這么早結局,在看這部劇時我很開心,這就足夠了,我很喜歡這部劇,這也足夠了。
什么都不想做,那是因為不知道想做什么,但生活總在繼續(xù),就先做眼前可以做的事吧。夏天大概就是這樣一個迷茫且務實的人,用心生活,努力成長。 這個劇最大的點大概在于,首爾的夏天沒有朋友沒有生活,失去母親受迫于哥哥,那是一個沒有溫情極盡壓抑和黑暗的地方。安谷的夏天,認識了大范,認識了小春,認識了奶奶,還有小鎮(zhèn)里或遠或近的每一個人,他們也在盡力生活著,也釋放著善意。 小春奶奶的去世和夏天媽媽的去世,看上去有一種重疊。小春和夏天那么好,難說不是因為她們那么像。曾經(jīng)的夏天或許也有少女的意氣和夢想,而多年后的夏天想陪伴著那個少女小春,守護那份美好。 “沒事了,沒事了” 從事實最終結束到小春家里的又一巨變,夏天安慰小春的同時,也是真正在自己心里放下芥蒂了吧。夏天也會沒事了,也終于沒事了。 此后的夏天終于有了新的家,新的住處,早起的小鎮(zhèn)叫醒人,送牛奶到每一家,然后在圖書館享受自己的生活,一如往常。 其實最不懂的還是房屋中介家為啥要二次殺人,也許真的是人心不足吧。這次真的是再見啦,夏天!
在劇中人身上我無數(shù)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一直以來所過的不就是這樣的生活嗎,不斷的奔跑,奔跑,奔跑,小學時為了考好初中,中學時為了考好高中,高中時為了考好大學,到了大學為了考好研究生??晌艺娴南矚g讀書嗎,或者說我真的喜歡現(xiàn)在學的專業(yè)嗎!
不,不是,那我為什么還要一直這樣做,因為小時候我考的好父母就會開心,所以我要考的好,好像從小到大我和父母的所有聊天都是圍繞著學習展開的,成績、專業(yè)、排名和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對于我的期待往往建立在社會對于成功標準的界定上,或許就像劇中的那位7級公務員,可當無數(shù)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崗位,而目標崗位的所需人數(shù)遠遠低于報考人數(shù)時,為了獲得這個崗位,報考者就不得不被迫陷入內卷。在內卷中成為一臺機器,焦慮、失眠、麻木,并且忘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而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