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山中的湯姆先生
2016-12-19 11:10
這樣的片子看100部也不嫌多。又是郁郁蔥蔥的人口稀少的鄉(xiāng)下。片名有些莫名,不過看到木閣樓上有跑動的老鼠,就不難猜到,湯姆,是一只貓。
小林聰美又跑到鄉(xiāng)下去和市川實日子生活了。用柴鍋燒飯,自己種菜每天吃葉菜的飯食,自己養(yǎng)雞每天吃新鮮的雞蛋,自己養(yǎng)羊做羊奶酪,連味增也都自己做。
要說小林聰美每部片子都一樣也不客觀,明明都是不同的電影,相同的只是片中生活的那個地方,無論是海邊,還是小村,都是世外桃源。只是生活中的她卻在現代的都市里離了婚,但這并不影響我愛看她的每一部電影。
“不是每件事都順遂,
但這樣也很有趣不是嗎?”
有自由,有書,有花,有月亮。有趣的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的活著。
2 ) 平緩的節(jié)奏,讓人看了之后心里平和
電影不是那種情節(jié)緊張,層層推進,扣人心弦的片子。但是看完之后讓人心里平緩。
最近自己的口味變化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喜歡這類講述身邊生活節(jié)奏平緩的片子。片尾阿時拿了杯水遞給阿花,兩人在屋子外面,手捧著有水的玻璃杯,兩人說說話,然后抬頭看看農村夜晚的銀河,自己的心里也寧靜下來,很羨慕這樣的生活,晚上就看看星光,說說話,回憶一下白天的時光,讓自己的日子過得仔細,認真,寧靜。
影片中很喜歡阿時這個角色,廚房被收納的干凈整潔,擁有一份好的廚師手藝,不管是做甜點還是正餐。特別是阿時每次出場,都是收拾的干凈整潔,衣服搭配很居家舒適又得體,坐事不急躁很穩(wěn)重又有耐心。特別是城市來的記者,來體驗農村鄉(xiāng)下生活,阿時端出自己做的蛋糕,并把蛋糕切開分好,這個動作讓我看的很舒心。
后來,阿時帶著外甥從士多店回來的路上,外甥說起自己原先是個棒球替補跑壘手,但是沒有抓住機會,成為一名正式跑壘手,覺得自己的人生都完了,覺得煩透了。阿時說不要一副大人的口氣說話,你的人生還長著呢。阿咩和小黑不是比以前聽話了嗎,這起碼表明你得到它們的信任啊。生活比以前稍微好些了。沒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順利的,種地也很多失敗,沒什么事情是順遂的??墒沁@樣生活也很有趣不是嗎?。有趣,我是在沒辦法理解,充滿失敗的生活是如何有趣。
3 ) 山中的湯姆先生——治愈系電影
“有自由、有書、有花、有月亮,有人會因為這些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嗎?”這句話應該就是本片的主題吧!
治愈系的小清新電影,心情煩躁的時候看會覺得寡然無味,安靜下來看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很美好。近期在家閑著,看了幾部小林聰美系列的電影,其中都會有固定的人物(光石研、罇真佐子)、相同風格(鄉(xiāng)村生活),但這部劇更能引起我共鳴。
為數不多的暑假,那些呆在外婆家的日子,就這樣自然浮現在眼前。夏日的午后,坐在老家庭院的樹蔭下,感受帶著熱氣的微風。百無聊賴時,漫無目的、獨自走在田埂上拍打植物打發(fā)時光。跟著哥哥姐姐們在家搜刮出釣魚工具,坐在門口的池塘邊釣魚。農忙時,跟著外公外婆到農田里插秧。躺在客廳聽到雞舍打鳴,噗呲噗呲的就跑去撿熱騰騰的雞蛋。
好像一切都是發(fā)生在不久之前,外婆外公都能自由行動,每天圍著家里幾畝地和十來只小動物團團轉。那時的他們,都是忙碌而幸福的。
“原本一心覺得,不去做辛苦又麻煩的事,才會心情舒暢,說實話,這大概反而讓自己更痛苦了,活著本身,就是件既充滿趣味又辛苦的事吧!”
所以,無論是選擇怎樣的生活,只要能夠樂在其中,辛苦不是在所難免的嘛!為將來的幾個月,即將踏入新方向的自己打個氣,加油(? ??_??)?船到橋頭自然直!
4 ) 山中的湯姆先生:抖掉身上的灰塵,一起回歸自然
在當下不少電影以心浮氣躁的姿態(tài)想要賺取更多利益的同時,日本電影仍舊不忘初心,保留著一塊源遠流長的純凈之地,俗稱治愈系的小清新電影,一鍋不顯油膩味道清淡的雞湯,一聽這名就有一股文藝的氣息撲面而來,將人生點滴行云流水般的溫情道來,我把這類電影歸類成能夠解憂解乏的茶泡飯電影,每年都會悄然無息的如期而至,嫻靜淡雅,細膩溫柔,低調謙和,看上去描繪的都是些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卻每每能從片中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中收獲到難得的養(yǎng)分,無需長篇大論的道理,或是艱澀深奧的主旨,不矯情也不煽情,只是一段日記般平淡生活的記錄,卻能從中收獲到滿滿的暖意。
這類電影往往以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為基石,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恩,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重視,以現代人的生活面貌為擴展路線,在手機不離手,眼睛離不了屏幕的快節(jié)奏年代下,就像近幾年極力推崇的生活理念——試著遠離庸碌繁忙的都市生活,抽點時間融入大自然,回歸最純粹簡單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勞作中體味付出和回饋,從深厚的大自然中頓悟生活,日漸成了大受追捧的非主流,這份理念也在最近幾年的日式小清新電影中得到了著重的刻畫和延續(xù),雖然一直以來都是一些親切的熟面孔樂此不疲的講著萬變不離其宗的那點事,卻很難激起觀眾的反感情緒,所呈現出的經歷都是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tài),就像飯團,從不會因為它形象上的樸實或單一,而否決它的價值和美味。
《山中的湯姆先生》就是這類電影的代表作,其中可以看到很多過往這類電影的影子和套路,從《西瓜》就開始同居的小林聰美和市川實日子,從《海鷗食堂》就開始愛上飯團的罇真佐子奶奶,被《哪啊哪啊神去村》里的受挫男孩附體的侄子,和《小森林》一樣遠離城市在偏僻寧靜的山林里過著無欲無求、自給自足的生活,老和貓有著不解之緣,少不了令人垂涎欲滴、精致到舍不得入口的美食,秀麗宜人的自然風光,樸實潔凈的居住環(huán)境,雖然能感受到很多以前似曾相識的元素和情節(jié),但還是挺喜聞樂見,我不會說這是一部多么好的電影,也有一些有意而為之的痕跡,但至少能讓人暫時從世俗的煩惱中抽離出來,放慢急切的腳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常說電影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讓人輕松地擺脫當下,融入片中的情境,親身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在《林中的湯姆先生》舒緩淡然的116分鐘里,就讓我沉靜在了一段最簡單不過的平凡生活里,苦中有樂,釋然滿足,覺得生活能過成這樣也挺好,片中有一段,在城市生活的編輯姑娘,對花姐她們這種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充滿興趣,穿著工作服和高跟鞋大老遠的跑來體驗,但這位手不沾水、下不了廚房、聽聞有老鼠立馬開溜的都市女性顯然不能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并不是說,所有人都得像花姐她們一樣生活才像話,有人也會發(fā)出質疑,誰會吃飽了沒事干跑到鄉(xiāng)下種田?完全是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但現實中付諸于行動的例子也不少,每個人對生活都會有不同的規(guī)劃和追求,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
窩在鄉(xiāng)間,并非逃避,花姐并沒有完全放棄東京的工作,而是在與土地、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收獲精神價值的一種渠道,幸福與否重點就在于知足。受到當地夫婦的好心幫助,花姐帶著郁悶的侄子,阿時帶著乖巧的女兒,生活在古舊的木屋里,勤懇耐心的照料菜園,開始養(yǎng)雞收蛋,抱著感恩的心利用親自種植的各種食材,烹調出色香味俱全、心意滿滿的料理,沮喪內向的侄子也在悉心照料兩只山羊的過程中打起了精神,一起勞動,一起野餐,一起玩耍,一起吃飯,一起釣魚…,一幅踏實窩心的生活景象,鏡頭有時只安靜的捕捉湯姆的一舉一動,一起見證湯姆先生的成長,成了這個家牽系彼此的情感紐帶,無論它如何的調皮搗蛋,依舊疼愛有加,或是會降低它抓捕老鼠的能力,每個人還是會忍不住悄悄地將它攬入懷中。
悅耳的配樂尤為令人稱贊,幽美而溫馨,輕快而動人,可能會有點出其不意,配著和睦愉快的畫面,會莫名的很感動。這是一部注定會被埋沒在茫茫片海中的片子,容易被大伙忽視和錯過、不會給予高度評價的電影,想要從影像中體會跌宕起伏的戲劇性、歡聲笑語的娛樂性的觀眾,可以直接棄了,這片只會讓你覺得乏味而無趣。日式美學和精神往往能讓人肅然起敬,宛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種簡約而淡泊的美感,宛若靜謐的山間潺潺流動的清泉,藍天里悠閑自在的白云,自然而然的滋潤著我們的生活,就像最后花姐說著以前在書里讀到過的:“有自由、有書、有花、有月亮,有人會因為這些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嗎?”有的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有的人則會給予滿足而肯定的回答。
1.在這生活之后,愈發(fā)覺得土地真了不起,播下種子就會孕育出新的生命,整日被大都市的鋼筋水泥包圍,在那里生活的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會在那生活直至生命終結。
2.我原本一心覺得,不去做幸苦又麻煩的事,才會心情舒暢,說實話,這大概反而讓自己更痛苦了,活著本身,就是件既充滿趣味又幸苦的事吧。
3.沒什么事是一下子就能順利的,種地也會有很多的失敗,不是什么事都能順遂的,不過這樣也很有趣不是嗎?!如果你只關注眼前的事,反而什么都看不見,如果把眼光放長遠,有時卻能看到眼前的事,發(fā)發(fā)呆也可以。
4.樂觀的人看到是甜甜圈本身,悲觀的人看到的是甜甜圈上的洞。
5.人啊,即使學習成績不好也沒關系,早早地丟了工作也沒關系,但是,對于自己想做的事,必須要做到最后,若是半途而廢的話,不會覺得無聊嗎?!
片中花姐說的這幾句話,雖然很雞湯,卻也挺受用,最后分享給能耐著性子看完這部電影和我這篇觀后感的讀者們,因為可愛的湯姆先生,想養(yǎng)貓了(●'?'●)
5 ) 保有童真和善良的人,本就是治愈風景的一份子~
日本的治愈系電影,有鄉(xiāng)村美景、有勞作、有美食、有動物、有小伙伴,簡簡單單、樸樸素素,就這樣認真過生活。
在平凡日子里,卻無意間講出一些話,讓人為之一震,哦,原來我可以這樣生活。
《山中的湯姆先生》湯姆先生是一只貓咪~被給予捉老鼠的期望。
“被抱過的貓捉不了老鼠?!?/p>
結果大家伙都偷偷地抱過這只貓,被它萌翻了,被小心翼翼地照顧。
日氏禮節(jié)充滿著節(jié)制、克制,吃飯之前的告知“我要開動啦”
接受對方的禮物、食物,美好禮貌的回應,表情里滿滿的滿足,“真的太美味了”
一個簡簡單單的飯團??、蛋糕??,都能吃出幸福的滿足感來,更多的是濃濃的人情味。
老奶奶開的店鋪,找零錢時認真的動作,還送了小敏一個兒童墨鏡,真是超可愛的。
可愛的獸醫(yī)給山姆看病,看完以后發(fā)現只有一天的藥??,說讓自己上六年級的孫子把藥拿給小敏帶回來。第二天再結賬,又補充了一句什么時候拿治療費都可以~
熱情幫助他們的當地夫婦,幫他們找了山姆,買了雞,買了山羊,做了雞籠~~印象深刻的是給大家?guī)砹诵迈r的卷心菜…
這樣的善良和互助,在中國農村也是真實存在的…
花姐給侄兒買了新襯衣,給每個人都帶了禮物,還給山姆買了玩具,還像逗小孩一樣地逗山姆,真是個可愛的女人??!
很喜歡花姐看書寫字的場景,貓趴在一旁,時光都慢了下來~
給小朋友們講書,場面太溫馨!
小時做事情很穩(wěn),能做出好吃的點心,用羊奶做奶酪,用雞蛋做蛋糕。把家里照顧得僅僅有條。還教別人做甜點~明明自己不喜歡貓,后來還是同意養(yǎng)貓,最后竟然也很喜歡山姆~偷偷抱起它來
小敏很可愛,負責起每天撿雞蛋,小小年紀也很負責任。
花姐的侄兒是個內斂的少年,作為男生很多問題都要默默承擔。很好地照顧好了兩只山羊,山羊跑出去吃了鄰居大爺家的莊稼,被大爺責怪,覺得很委屈很生氣。
在花姐的鼓勵下繼續(xù)承擔起照顧山羊的責任。
每個人都非常友愛善良又平靜,連老鼠死了都要替它安個墓碑,仿佛沒有一絲絲漣漪。當編輯小姐來體驗生活,才發(fā)現并非每個人都喜歡并適應這樣的生活。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編輯小姐只是喜歡這樣的舒適愜意,卻不能為之付出勞動和艱辛,打掃羊圈也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被頭頂上的老鼠聲嚇到放棄美味的食物中途逃跑哈哈哈哈!
門前的蔬菜也換了一次次,綠油油的生菜、西蘭花,細細的苗~大家在這里耕種、除草、收獲…
房屋最前面的木板子,太陽曬過來的時候,暖洋洋的,看起來溫馨極了!
山姆有了它的小伙伴,小敏的小伙伴們都來了~這里所有都充滿了童真和快樂,一切都是美好的樣子。
自由、書籍、花、月亮都有了,我們當然會因此而感到幸福??!
樂觀的人,總會看到甜甜圈啊^^
6 ) 山中的湯姆先生觀后感
電影不是那種情節(jié)緊張,層層推進,扣人心弦的片子。但是看完之后讓人心里平緩。片尾阿時拿了杯水遞給阿花,兩人在屋子外面,手捧著有水的玻璃杯,兩人說說話,然后抬頭看看農村夜晚的銀河,自己的心里也寧靜下來,很羨慕這樣的生活,晚上就看看星光,說說話,回憶一下白天的時光,讓自己的日子過得仔細,認真,寧靜。
影片中很喜歡阿時這個角色,廚房被收納的干凈整潔,擁有一份好的廚師手藝,不管是做甜點還是正餐。特別是阿時每次出場,都是收拾的干凈整潔,衣服搭配很居家舒適又得體,坐事不急躁很穩(wěn)重又有耐心。特別是城市來的記者,來體驗農村鄉(xiāng)下生活,阿時端出自己做的蛋糕,并把蛋糕切開分好,這個動作讓我看的很舒心。
后來,阿時帶著外甥從士多店回來的路上,外甥說起自己原先是個棒球替補跑壘手,但是沒有抓住機會,成為一名正式跑壘手,覺得自己的人生都完了,覺得煩透了。阿時說不要一副大人的口氣說話,你的人生還長著呢。阿咩和小黑不是比以前聽話了嗎,這起碼表明你得到它們的信任啊。生活比以前稍微好些了。沒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順利的,種地也很多失敗,沒什么事情是順遂的??墒沁@樣生活也很有趣不是嗎?。有趣,我是在沒辦法理解,充滿失敗的生活是如何有趣。
森林收留了他,鍛煉了他。讓他有了全新快樂的生活。
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歸土地了。有的是主動,有的是迫使,在土地中勞作,與自己在一起,將周身安放于此。
請這幫人每年都出來煮白粥給我們喝吧
人類都有親自然的屬性吧,雖然和土地打交道也不容易。鄉(xiāng)村的貓貓好自由~
又來喝小林阿姨的雞湯:自由、本、花、月がある。これで幸せでない人間がいるだろうか?楽天家はドーナッツを見て、悲観論者はドーナッツの穴を見る。這次聚集的也蠻齊的了????
平靜自然得像紀錄片,如果沒有配樂和小林式道理的話。湯姆的戲有點少嘛。沒有拍出青蛙和老鼠,感受到大大的善意呢。
日本城市化程度比咱們高多了吧,生活節(jié)奏也要快,所以人家崇尚崇尚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咱們當下恐怕還有80%地區(qū)還是這種田園生活吧,即便現在的城市人,往上推不會超過三代都從這樣地區(qū)出來的,也學人家崇尚自然,有點不理解!
所謂電影的療癒,就是讓混亂不堪的內心得到平靜和滿足,年紀越大體會越深;日本版的綠皮書一樣滑順的熱巧克力,跟夏天的西瓜一樣美好的貓爪。
活著本身就是件充滿趣味未知又辛苦的事兒。內心平靜,療愈一切。
小日本真的是每年都要不定期雷打不動的更新幾部這樣的田園“史詩”,可能真的是要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會開始反思和探索不同的社會生活人的共生關系。即使再寡淡如水,浮躁功利的天朝影人也未必在近幾年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吃頓好飯,喝口小酒,星空和月,在這些詩情畫意之外,還有踏實地工作,學習如何去承擔責任。有貓咪,有蘿莉。還有比這更美好的嗎?
這個口味有點吃夠了
小林聰美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有一間用來寫作看書的房間,推開后門就是植物覆蓋的山坡。理想的房間。女主角站在大湖邊眺望,有風鼓動松枝,這個畫面幾乎接近“神性”。
日本這種慢慢的治愈系電影真的好特別,讓人看了很平靜
住在山里確實為老鼠而頭疼,我就曾半夜和奶奶起來打老鼠,就在昨晚看這部片子過程中就有一只老鼠因為來家里偷吃剛挖回來的紅薯而命喪粘鼠板……因為怕貓,所以沒有像片中一樣養(yǎng)一只湯姆貓,雖然山上有一只白花花的野貓時常跑到我家門口來,但老鼠也還是每晚都來造訪,真的很怕放在閣樓里的油畫被它們咬壞……看片子里他們種菜的場景就像看到了我和奶奶的日常,喜歡鄰居大叔為孩子做菜的場景、還有田地野餐、河邊釣魚和最后一群小學生來家里做客讀書的場景?!坝凶杂桑袝?,有花,有月亮,有人會因為這些而感到幸福嗎?”,當然??!
這幾位每隔一段日子就要出來煮煮東西過過日子
一看到這班主演們就知道又是慢生活系列=_=,雖然依舊略做作,略迎合小清新的生活方式,偶爾累的時候看看還是可以的。湯姆喵加分。
真是個“好單純好不做作”的故事。充滿著復興人類母系氏族的能量。但我認為的返璞歸真并不是要你去田園生活里吃喝拉撒睡!其實主要還是導演的問題,小森人家的田園生活就給人很親近的感覺,但這片子里處處給人一種舊社會遺風的錯覺,我并不反感日本的繁文縟節(jié),但我反感做作的表演。毫無性格的人物。
比小森林節(jié)奏更慢,更加農村化的生活電影。種菜、養(yǎng)貓抓鼠、材火飯、養(yǎng)雞養(yǎng)羊,自給自足的生活,很辛苦但也伴隨著收獲與滿足。 最后閱讀的那一段真的很悅耳。還有日本人之間太禮貌了,親戚也一樣禮貌,總覺得有距離。 男孩一直沉默,棒球打的不好,卻以棒球為夢想,十分氣餒,但他也慢慢明白生活中還有很多可以為之追逐的東西。
大半夜花兩小時看一個流水日常片 也是讀不懂自己
這種生活方式多多少少都有逃避現實的心理在作祟 。。。
日本人擅長拍攝田園主義影片,布景功不可沒。曬褪了色的榻榻米,布滿劃痕的舊書桌,微微泛黃的窗紗,盡管農耕生活在影片中被浪漫化理想化了,但這些浸染了濃厚煙火氣的道具營造了生活的質地,就像那位女記者所說:“有種奶奶在身邊的安心感?!?劇情寡淡如水,但勝在細節(jié)真實溫暖,讓困囿于鋼筋水泥的都市人也能感受到土地的治愈力。這幾乎成了日本獨有的類型片——腳踏實地,努力活在當下,關心糧食和蔬菜,給每一只動物取一個可愛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