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這是人性的選擇題!
猛一看電影名《加勒比海之勒索風云》,會誤以為是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之一,很多人以為這是在蹭大片的熱度,但是我以為這部小成本但制作比較精良的電影完全不需要,因為它并不遜色大片,反而更加真實動人更讓人回味無窮。
看多了場面特勁爆特宏偉,但劇情俗套甚至有些荒謬的爆米花大片,人們只是重復性的娛樂而已,當人們的視覺和心靈感受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更需要靜下心,品嘗一杯清茶,坐在屏幕前,看一部觸動心靈的電影,讓心靈來場旅行。
《加勒比海之勒索風云》正是一部值得讓人思考的電影,代入感極強!
看到電影的前半部分,我心中常常在責備男女主角,為什么不能想辦法在荒島上尋找食物和水源,或者自己制造干凈的飲用水?難道荒島大求生沒看過了嗎?如果男女主角有貝爾十分之一的生存技能應該能在荒島上愉快的生活一段時間吧?
我這樣想,確忽略了一些事實,根據(jù)劇情設定他們畢竟是平常人,面對突發(fā)的遭遇,首先想到的是逃離而不是適應,更何況他們的兒子身體狀況也不允許。從這點看,電影的劇情更接近現(xiàn)實,我的想法有些欠缺,這樣一反思,我便漸漸的走入男主角的內(nèi)心世界。
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和老婆孩子一起出國度假游玩,被困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不知名的荒島上,沒有食物沒有可直接飲用水源,而且孩子有脫水的癥狀,妻子精神和身體狀態(tài)也不佳。男主角想盡一切辦法尋求幫助,然而救命的稻草(遠方的船)從眼前消失,妻子和孩子狀況越來越不好,此時內(nèi)心有些絕望。
就在此時又一艘漁船從荒島旁路過,男主角用盡力氣大聲求救,一名皮膚黝黑身材瘦弱面目可憎的漁民前來,一看就不是好人。所謂面由心生,這漁民確實貪婪可惡,一上來就要報酬,一開口就是1百萬美元,而且不能還價。
男主角也是沒辦法,答應對方的要求,然后被可憎的漁民敲昏帶走,留下女主角和孩子在荒島上等死。為了家人,男主角無奈的被漁民控制和勒索,向親朋好友打了一遍電話才借到了大概20萬美元,可謂患難見真情。
可憎的漁民心里肯定在嘲笑男主角此時的落魄,20萬美金也不少了,于是要了錢但不準守諾言,把男主角鎖到一艘漁船的駕駛室,最后在大海深處被漁民用魚叉刺破船體,要把男主角活活淹死,以絕后患。
就這樣可憎漁民面對同伴的質(zhì)疑,沒有回頭,一步步邁進貪婪的地獄。
再說男主角逃離了駕駛室,沒被淹死,被路過的游客救了下來,此后電影進入了高潮期,矛盾和沖突一波接著一波。
首先是當?shù)鼐鞂δ兄鹘莿訖C的質(zhì)疑,懷疑男主角想騙巨額的保險賠償,然后是美國大使和當?shù)鼐?,對救援任務冷靜分析有理有據(jù)做出的拖延行動的決定。
家人生命在和時間爭分奪秒的賽跑,男主角夜不能寐,決定自己想辦法營救家人,他根據(jù)線索順藤摸瓜找到漁民的住所,漁民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而自己在和男主角的廝打中,喪命于刀下。
男主角以謀殺罪被當?shù)鼐娇刂?,當?shù)鼐秸J定男主角動機不善,取消對其家人的搜救,男主角一時無法證明自己沒有謀殺只是自衛(wèi),為了救家人,挺身走險劫持警察,逃離醫(yī)院。
電影中有一幕黑人警官用槍指著男主角,讓其投降,而男主角渾然不顧自身安全,繼續(xù)逃離。黑人警官看著男主角不顧生死決然的離去,黑人警官選擇不開槍,電影畫面定格與此,也許是迫于美國政治的壓力,我更愿意解釋為黑人警官相信了男主角沒有說謊。
從可憎的漁民到當?shù)鼐?,男主角和家人的生死就在其他人的一念之間,面對貪婪和質(zhì)疑,生命在暴風雨中隨時會支離破碎。表面看是貧窮和富裕,膚色和種族,付出與利益直接的矛盾,更深層次是人性的冷漠與陰暗,嫉妒與自私。但是人性中也有閃光點,因此黑人警官沒有扣下扳機,可憎漁民的同伴在垂死之際指明了荒島的位置,男主角選擇把車留給重傷的漁民同伴,而自己忍著傷痛一瘸一拐的趕向碼頭去乘船搜救家人,這是人性中奪目的閃光點,是男主角的人生觀,也是電影要告訴我們的選擇。
縱觀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選擇”這一詞展開劇情。
首先漁民選擇勒索和殺害,出賣人性來換取自己和家人幸福的未來。再者是黑人警官在關鍵時刻沒有開槍,他選擇了信任。而男主角一直在做著大大小小的選擇,他可以將計就計選擇得到一大筆保險賠償,而不需要自己多次遭遇殺害;他可以選擇全力依靠警方去搜救家人,而不需要自己舍命追查和搜救;他可以選擇開車去碼頭,而不是選擇忍著傷痛徒步,把車留給最需要的重傷員……
男主角是正能量的,他在人生多道的選擇題中,作出了自己的答案,贏得了大家的贊許和自己以及家人的美好的未來,但這樣的結(jié)局只是發(fā)生在電影中,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為了利益選擇勒索和欺騙他人呢?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壞人因果報應呢?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好人慘遭傷害呢?答案的真相往往是讓人悲哀的,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選擇做個好人?我想正如電影中男主角那樣:選擇由心,問心無愧!
2 ) 劇情巧合太多就顯得太牽強了!
影片節(jié)奏感把控得不錯,劇情巧合太多顯得太牽強了。
巧合的是全家出門旅行不帶手機,巧合的是全家開船出海不帶水,巧合的是男主一落海就有船只經(jīng)過,巧合的是找到土匪家又意外的弄死了劫匪和劫匪的女兒,巧合的是躲避警察上了公交車可以遇到劫匪同謀,巧合的是剛要問到地址同伙又被車撞了,巧合的是肇事司機還沒有手機。
編劇為了讓劇情跌宕起伏也是蠻拼的了!前面的巧合還能接受,后面生硬的巧合越來越多,到劫匪同伙被車撞時達到高潮,你以為是在拍死神來了嗎!
這片可以當旅游警示片,告訴大家 旅游有風險,出行須謹慎!意外隨時可能發(fā)生,雖然沒有主角的經(jīng)歷那么離奇。
3 ) 該不該帶手機及其它
電影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場景處理得敷衍了事,比如荒島求生連個標配的干裂嘴唇都木有,有些劇情值得商榷,漁夫2號沿路邊往前走卻突然被車撞,讓我一度以為是當?shù)鼐鞛榱吮Wo旅游而殺人滅口。但是導演能利用略嫌夸張的戲劇性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總體來說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然而評論區(qū)里很多人卻在質(zhì)疑手機該不該帶這類問題,以為抓住了劇情的硬傷,在我看來這是有失公平的。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好奇,老美們怎么還在用小屏幕實體鍵的手機,為什么他們不把家里的大肚子電視換成液晶,他們干嘛買的房子都幾十上百個年頭,一輛車動不動就開個二十年三十年。
老美也不理解我們,中國人真那么有錢嗎?怎么能如此頻繁的更換手機、電視、車子、房子?在他們眼里,好像我們只熱衷于一件事,就是改變。而這個是他們最不熱衷的事。
有時候討論個半天還是沒法互相理解,于是一言蔽之,文化差異。
說這些只想表明一點,就是這個文化差異,應該能讓我們理解,一個美國鄉(xiāng)村醫(yī)生,中年人,不像我們這樣時時刻刻機不離手的,他完全可以不帶手機駕艇近游一番。以一個美國導演的生活經(jīng)驗,這毫無違和感。
假設讓我們中國人拍,讓中國人看,劇情可能就是“帶了手機而荒島無信號”。結(jié)果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哪種設定其實都不影響劇情的進一步發(fā)展,何來的硬傷?
但是偏偏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這樣看來是我們有問題,比如說,我們評判合理性的標準。質(zhì)疑是可以,但不應該局限于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更不能把生活經(jīng)驗當做合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事好像我們沒少做。
在我看來,質(zhì)疑更應當基于常識。常識源自生活經(jīng)驗,也不僅僅局囿于生活經(jīng)驗。就眼前而言,這份超越就是對文化差異的認知。
不要小看這一點,正是它,幫助我們不成為那個因為無知而貪婪、因為貪婪而殘忍的悲劇漁夫。他的無知正在于不理解這種文化差異:一個美國人又是醫(yī)生所以他一定很有錢,他居然假裝湊不夠一百萬還威脅要告發(fā)我,是他自己選擇了金錢而不是性命。
正是這個人,救人只是為了贖金,拿到贖金卻搖身變?yōu)闅⑷苏?,而這一切又是為了救人(生病的女兒)。在他身上,我只能瞧見荒謬感。
4 ) 為家人可以拼到底--旅游有風險,出行須謹慎
開頭的三分之一確實感覺主角的智商不在線,但6.9分的片子也不至于那么難看,于是堅持看下去,感覺還是不錯的。
比如為什么主角一家三口沒有帶手機呢?這個對于現(xiàn)在這個社會手機不離手、沒有手機簡直不能活的現(xiàn)狀來說,確實有點不合理。小孩子沒手機可以理解,兩個大人竟然不帶手機,難道是忘了帶?或者說拍弄濕了特意不帶的?好在主角回到旅館后有一個取手機的鏡頭,看來兩人手機都同時沒電了,放旅館充電了。其實簡單給個鏡頭或者三言兩語的臺詞就能帶過這個問題了,也不至于讓觀眾始終為這事糾結(jié)了。
再比如主角被帶回大陸后,竟然那么老實的打電話籌錢。以他的體型和那個瘦黑子相比,完全可以跟他干一仗或者逃脫迅速報警,或者把他打暈然后帶到警局等等等等。。。。。都可以做到的,但是主角就是和我一樣那么老實實在,也是醉了。
總之前三分之一就是各種為主角的智商著急。等到后面警察登場之后,故事就開始好看了,主角的腦袋似乎一下子靈光了,動作麻利思維敏捷,這又似乎和開頭的三分之一不大協(xié)調(diào)了,就像一個植物人突然從病床上醒了一樣。
但后三分之二的劇情確實是值得一看的,無論是和警察的周旋還是和反派的打斗,都很真實可信,雖然沒有什么大場面,但幾個大遠景仍舊拍的很美,和音樂的搭配也很有感。
不過劇情仍然少了母子兩人在荒島求生的戲,如果在男主努力想辦法的同時穿插一些母子兩人在荒島遭遇了怎樣的兇險和怎樣努力求生的場景就好了,可惜編劇直接設定母子倆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兒子昏迷還可以理解,母親一個大人不至于和兒子一樣的體質(zhì)吧,這有點牽強了。
另外結(jié)局倉促了點,應該給個大團圓的畫面,那樣似乎更完整一些。
總之還算不錯的一部影片,故事雖然老套,但仍有可圈可點之處。
5 ) 《勒索風云》
賴利醫(yī)生一家三口去加勒比海度假。租了條黑船暢游大海。沒想到小船擱淺在一個小島上。經(jīng)過幾天缺水缺飯的掙扎,被一個漁夫救起,索要酬金100萬美元,并把他老婆孩子放在島上,逼他去銀行轉(zhuǎn)賬。給了錢之后,那個漁夫又起壞心,把他扔水里想淹死他。獲救后,警察也懷疑他為了老婆和孩子的保險謀害他們,弄得他里外不是人,無奈之下,自己找轍。誤殺了漁夫。這下他的嫌疑更大了。經(jīng)過幾番尋找和逃避,最后終于救出了老婆和孩子,洗刷了自己的罪名。
正能量是:賴利是個非常有責任有擔當?shù)哪腥?,為了妻子和孩子,忍辱負重,全力以赴,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和榮譽。
負能量就更多了,先是那個黑心漁夫,后是那些傻警察,最可氣的是那條黑船,把割草機的引擎拿來做發(fā)動機,一停下來就打不著了。
從頭到尾,賴利就是個受氣包。受漁夫的氣,受警察的氣,受漁夫老婆的氣,受美國大使館的氣。好好的一個假期,就因為那條破船,惹了一身麻煩,差點把性命搭進去。
影片從頭到尾,編劇和導演向我們展示的就是按部就班不出所料的驚悚片。一個曲折平庸的故事。
唯一的亮點是漁夫的扮演者巴克德·阿巴蒂。一出場就似曾相識,趕緊翻他的資料。他出生于索馬里,在《菲利普船長》演一個索馬里海盜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他的相貌嘛,怎么說呢?奇丑無比。可能是基因遺傳吧,很出色的本色演員。這輩子估計演不了主角了。
現(xiàn)在到了秋天了,是旅游的好季節(jié)。建議有旅游計劃的朋友們都來看看這個電影?!板e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的比較的聰明起來了?!笨偨Y(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教訓就是:
1、防水防曬防漁夫;
2、不要相信黑導游,不要去租黑車黑船;
3、警察是靠不住的(美國的);
4、景色越美風險越大。
6 ) 整體很給力,細節(jié)欠推敲----一部頭輕腳重的冷門驚喜之作
又一部DVD直出的硬貨,完全夠得上院線水準了,盡管在節(jié)奏方面前中部分略顯失控,但其他各方面都很均衡,不論是表演還是攝影,配樂、剪輯,編劇、導演都各司其職,配合的不錯,作為小成本,這片彰顯了誠意二字
男主一家子這條主線完成度很高,生死時速,三天三夜,為了家人豁出性命,而別人僅僅只是一個醫(yī)生,靠的就是一種執(zhí)念,這種動機驅(qū)使完全沒毛病,配合各種反轉(zhuǎn),也是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基本可以原諒這條主線的略顯拖沓,看著抓人心才是王道——這才是這類片子的正確使力點,一味堆特效、大場面都是浮云
演男二反派的阿巴蒂小黑哥再次亮了,不愧是當年的影帝候選人,不僅演出了窮山惡水出刁民的精髓,更是把小人物的無賴、無良、無義、無奈這種“四無”險惡演得一面讓人咬牙切齒一面又有些許同情,因為他并不"無情",于是又不得不說劇本,除了黑遍了警方的無能(黑的漂亮?。?,在人設方面也是做得相當不錯的,既涵蓋了善惡之人性,又在某一高潮處凸顯了善惡之輪回,尤其后者,惡人終有惡報,但卻傷及無辜,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貧窮,于是由人設延伸開的這層含義顯得更加粗糲現(xiàn)實——至此可以看出原來這并不只是善惡之間的暴力博弈而是升級到了某種階級對抗——埋太深還是我想多了呢?
不過該稍微吐槽的還得吐,劇本很給力不錯,但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確實有點問題,我也不詳細說了,要是男主帶著全球通出海,這片也就拍拍風景算了,然而一家子人樂呵呵地出海玩兒都不帶水和吃的,這尼瑪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不是,后面一系列怒火營救的動機確實沒毛病,但是起因卻有點經(jīng)不住推敲,不免有點頭輕腳重了,算是瑕疵,但基本無傷大雅
總體來說絕對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冷門佳作,這如此實在的劇本絕對是驚喜
故事略沉悶,但導演節(jié)奏把握的不錯
很容易看出這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編導是多么地用心用力地設計鏡頭編排故事,拍了一部充滿無力感的故事
這算是一部平民版的《颶風營救》了,屬于驚喜小片,如果能把劇本再打磨一下,去掉一些多余的,拖慢節(jié)奏的內(nèi)容,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滿分了。隨便提幾個:1、男主如果不是靠運氣,而改為憑借自己機智和努力找到赫黑,這可以極大的給本片加分。2、如果結(jié)尾去掉條子幫倒忙的追船槍戰(zhàn),讓男主更快的見到家人,會流暢一些。3、如果能讓男主帶回家人,打一打條子和大使館的臉,觀影體驗會顯著提升。4、既然男主都找到家人了,男主又是醫(yī)生,沒必要再安排他昏倒,最后被直升機趕來營救了,這個編排有些多余
不錯的娛樂消遣類電影,編劇編的不錯。
簡單的電影,但是卻能讓你緊緊看下去,心跟著人物事件走,為了家人永不放棄,真實感動,雖然有些地方不合理,但是總的來說不錯的電影,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一個想要帶給妻子孩子快樂的男人,卻帶給了妻子孩子惡運的故事。話說不作就不會…。警方的懷疑、壞人的線索,一方面為證明自己清白,一方面為救妻兒,情節(jié)緊湊,劇情緊迫感很強,雖然有小漏洞,巧合太多了,但是還不錯。
稀爛稀爛,道德困境沒有,因為你死了個小女孩啊,莫名其妙的反派,前面還很真實,后面怎么就突然被車撞然后精神升華我告訴你你妻女在哪里,節(jié)奏不緊湊bug也不少
基本上合格,但沒有什么驚喜,反而有些小的細節(jié)方面讓人覺得太過于偶然性了。。。
男主始終智商不在線,全家人沒一點求生自救意識,看得老子好著急
傻乎乎一家人出門旅游還學人家玩探險精神,你要是只單身狗隨便作,但帶著女人和這么小的孩子沒點安全保障就敢海上到處竄也是心夠大。故事情節(jié)不錯就是人物智商都不高看的捉急
全程無尿點,生死營救,爭分奪秒,尤其中間那段看得真的干死那個沒良心的黑鬼,收了錢還撕票,絕望透頂。黑人警察一副幫忙又一副無動于衷瞎亂誤解男主的行為也讓人看得惡心,別扭,揪心,感覺人性的無恥真讓人難受。雖然觀影并不愉悅,但故事及節(jié)奏仍不失為一部小制作佳片。
細節(jié)其實是很讓人絕望的,一步步進入圈套,明知不可信,但沒有辦法。唯一是音樂沒用好,緊張感沒出來。有時候,一種捷徑辦法不一定行通時,你會糾結(jié)繼續(xù)下去還是,在想換一個辦法會怎么樣。拍出了第九區(qū)的感覺。好電影
雖然有各種瑕疵和套路,可是還是很喜歡這部片。片頭從冒險生存逐漸變?yōu)榉缸锶诵?,男主為了妻兒各種拼命,只要他有任何一步?jīng)]盡力那妻兒都會死,過程看的很緊張。小成本用心做劇情真的難得。
美國人為了打擊加勒比旅游業(yè)真是煞費苦心了。片名翻譯真惡心。劇本及格線以上,命和錢這種選擇題拍出來一半都會引發(fā)思考的吧。
看得好生氣
男人一定要會修割草機。。。
被主人公蠢哭了。
關鍵時刻警方永遠都是電影里萬人唾棄的絆腳石!
加勒比風光拍的令人向往,但劇情感覺故意黑成分居多,老美的“政治正確”在本片中的表現(xiàn)一覽無余,黑人漁民的貪婪和無下限被刻意強化了,當然男主頭殼有包蠢得冒泡也是造成一切悲劇的首要原因,當做驚悚類型欣賞就算了,肯定會被急死,作為旅游警示看看倒還有些意義,不裝逼,不作死,應能享受快樂旅行
這樣一部神作,在國內(nèi)居然沒人看過,最可笑的事豆瓣的評分居然才6分!國內(nèi)的整體觀影水平太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