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半邊天

劇情片中國大陸2018

主演:瑪麗亞·海倫娜·迪拉茲  翟·巴普蒂斯塔  奧嘉·多布里娜  亞歷山大·庫丁  沙克?!ぬ刮?/a>  

導演:劉雨霖  丹妮拉·托馬斯  伊麗莎維塔·斯蒂肖娃  阿什維尼·伊耶·蒂瓦里  薩拉·布蘭克  

 劇照

半邊天 劇照 NO.1
更新時間:2024-04-11 16:53

詳細劇情

  影片由北京西河星匯影業(yè)出品,中國導演賈樟柯?lián)伪O(jiān)制,邀請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五個“金磚國家”的五位女性導演,以女性視角發(fā)聲,分別以“當代女性情感與社會”為主題拍攝一部電影短片,而五部獨立的短片將匯集為一部片名為《半邊天》的集錦長片。

 長篇影評

 1 ) “我寧可痛苦,不要麻木”

看完了《我叫劉小樣》的訪談,不論是看電視電影還是書籍,我常常不寫評價或者只簡短說兩句看法,但對這訪談的觀后感,若只拿兩句概括,我怕我自己遺忘,怕我自己思考得不夠深刻,怕自己短暫清醒然后繼續(xù)麻木。

訪談的主人公是位來自關中地區(qū)的已婚農村婦女,名叫劉小樣。我實在為她的話所觸動,她說“我寧可痛苦,不要麻木”,她還說“我總覺得當一個人有想往的時候,眼睛里是有光澤的”。

她會思考,會想要汲取知識,想要讀書,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看看山,看看海,看看那個繁華的西安。她明白當下不是她想要的,書上有萬千世界,高速公路盡頭有渺渺眾生。她不想要一成不變,不想要只能一輩子待在“很平”的農村,所以她痛苦,她痛苦于無法改變,痛苦于她早已扎根在她生活的關中,不得抽身。

她害怕麻木,害怕停止思考,害怕這一日日重復的、平淡的生活終將麻痹她。她說農村女人自千年前的生活就是如此,如今還是如此,我不愿意那樣。

劉小樣有好多的不想要,那她的想要呢?想要變化?想要知識?想要去外界看看?

好像太表層了,更深層的想要呢?

視頻里沒有給出答案,我也不知道。

之前聽一位學者說過,中國城市化工業(yè)化的速度過快,導致現(xiàn)在這個年代的好多人還沒有從農耕時代的節(jié)奏轉換過來,表面上是個城里人,實際上思想還沒有良好地過渡到這個階段。

以我之見,其實劉小樣和我都處在這個尷尬的階段。工業(yè)化導致好多人一下就不用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花在生存上,而有力氣和時間思考其他,比如人生的意義、未來的方向這些問題。

多數(shù)人是迷茫的,大家都這么過一生,那我也就就這么過吧,沒有錯,但是這就是劉小樣害怕的“麻木”。不思考,或者思考后覺得痛苦于是轉而麻木,這也是我目前的狀態(tài)。

話已經說到這兒了,我還沒提及劉小樣的“想要”問題。劉小樣在這點和我一樣,不想要的明確,但想要的不明確。學習知識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在我的理解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自己找尋意義和價值。

而“存在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這些問題,偏偏即便在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后也可能想不明白,因為它既大又小,既實際又虛無。而如果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卻不得其解,就會陷入劉小樣一般的“痛苦”中。

劉小樣甚至較我們更痛苦,她迫切地想知道,迫切地想了解,迫切地想走出第一步——了解世界學習知識,卻陷于生活的泥淖。

當然,她身邊的多數(shù)人不認為那是泥淖,當他們不去想也不去看時,當下的生活就足夠滿足了。

 2 ) 半邊天與 紅與黑

小時候看過《半邊天》,很喜歡短發(fā)的女主持人,節(jié)目內容雖然已經記不清楚了,但印象中記得有一次節(jié)目里提到《紅與黑》,于是在爺爺家刻下了這幾個字(哈哈,估計當時沒記清楚,字反過來了)。22年,終于讀了《紅與黑》的故事。

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140個字

 3 ) 人就是有局限的

本來看到劉小樣的采訪是有一些遺憾的,因為我覺得既然你執(zhí)著于外面的世界,那就一定要走出去看看,不要用精神把自己困住。這可能對于她來說有些求全責備,但其實這是我對她投射了對自己的期許:如果真的有那么渴望,那就付諸行動。否則你的反思和思考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而后我看了后續(xù)采訪《平原上的娜拉》,她嘗試了,但后來又退回了,我不愿稱之為這是一種失敗。劉小樣所謂「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或許她自己也不清楚。但是那種美好的向往支撐著她,所以她會說,人是需要有追求的,這樣才會有進步。但是她沒料到的是,既然有一些更高層次的東西把她禁錮在了平原中的院落里,那也有東西把城市中的人圈定起來,所以人總會有被「圈禁」的一部分:追求確實是可以無盡的,但是作為人必須要承認個體的局限性,這也是她評價自己為「悲壯」的原因。就像她自己所說,有的人只是出去打工了,但回來以后其實沒什么不一樣。言下之意是,如果能留在外面,就是不一樣的生活。劉小樣的認識里有一點不大準確的地方在于,她把自己的「理想世界」等價于了「城市生活」,認為城市就是一種理想。但現(xiàn)實是,城市生活并不理想,很多時候在你想去打破自己與理想世界的障壁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可能在出生的時候就「圈禁」了你。這也是她越來越迷茫而失去方向的原因。同時,如果「理想」是有形的,痛苦也是力量;但如果理想是無形的,又往哪兒去追求向往呢?因此,她在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困頓迷茫。她的掙扎是一種執(zhí)念,而我們很多人都已經認命放下了。我不愿去評價這兩種人生,但我想說,至少我們都嘗試過,我們都痛苦過。

 4 ) 愿所有女性都可以-盡管去做自己想做的

她身處北方農村,面對采訪卻充滿智慧與松弛,與主持人的對話也舒服,她很會表達。

人生有很多選擇,比較痛苦的是,有的人知道正確的選擇,卻因為現(xiàn)實不能選擇。她的痛苦其實在于覺醒。不安穩(wěn),不能平靜。

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卻只能從僅有的電視中吸取。有獨立的思想,渴望外面的世界,又不想讓自己的想法被周圍的人議論。把秘密藏在心底,無處訴說。這是她面臨的困境。

如果她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每日照料孩子,做做農活,圍起來聊聊家長里短也就罷了。

可是她有自己的想法,倘若不是命運,明明可以不這樣,她或許能出生在一個大城市,擁有并享受比山里更得天獨厚的精神與物質條件。

倘若可以走出去,在更為開放的環(huán)境,也不必在乎周圍人議論,按照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行事。她完全可以更便捷的去獲取信息與知識,在城市中閃閃發(fā)光。

不僅僅是她,這是每個生活在農村,生活在閉塞的小城里,心中有思想,有渴望之人心中的執(zhí)念。有的人努力一把還有機會走出來,按照自己的想法過自己所期待的生活。

可惜有的人不能。理想與現(xiàn)實湊在一起,為了家庭,所有的不安分、不能平靜都要盡可能的克制。

你是追求自我,孤家寡人做個有思想的人,做出什么驚世駭俗的決定;還是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和家人、周圍的人保持一致,不至于被人指摘另類?面臨這種選擇,我們可能會理想主義的都傾向前者。但是若輪到自己,大概率會隨波逐流吧。

這個話題其實延伸開來,不僅僅是劉小樣在灰黃一片的天地和田壟間,向往從農村走出去,卻不能的問題。

而是,我們都會因為不知道路在何方感到痛苦,會因不知如何逆轉潮水的方向感到痛苦,會因無人理解的孤獨而感到痛苦。

哪怕我們已經身處光鮮亮麗、信息發(fā)達的大城市,擁有諸多便利,也很難在規(guī)矩與自我兩者之間做出自我的抉擇。

 5 ) 我叫劉小樣

本文整理自《半邊天》周末版 “我叫劉小樣”一期內容,侵權刪除。

  生活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修養(yǎng),不同貧富條件下,人和人之間心里到底有沒有一個真正共通的東西?我們在劉小樣身上看到了。劉小樣,陜西咸陽附近農村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


  張越:你在信里跟我們描述你生活的這個地方,你說這里夏有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的麥浪,秋有青紗帳一般的玉米地,這是很美的??墒悄阏f你就是不喜歡這里,因為它太平了,這個“平”指的是什么?我想肯定不光是指這個地特別平吧,還是說生活平?

  劉小樣:我指的是生活,相對來說生活它太平了,就覺得土地也好像太平了。

  張越:哪兒都平(劉小樣:哪兒都平),你從小到大的生活一直是非常平靜?

  劉小樣:越平靜,她的心態(tài)越不平靜,就是這樣。

  張越:你是哪年結的婚?結婚對農村女孩來說,算是生活中的一個大變化。

  劉小樣:九一年,結婚對農村女孩來說,可以說是她的第二次生命,她今后的一切,就取決于她今后的家庭。結婚前,她屬于她的娘家,結婚后,她屬于她的婆家,她自己的東西很少。

  張越:你婚前娘家也在這附近嗎?

  劉小樣:離這有大概十里地吧。

  張越:那以前上學嗎?小時候

  劉小樣:上到初二。

  張越:為什么呢?為什么不繼續(xù)上了呢?

  劉小樣:農村女孩子好像就是識幾個字就回來了,很自然的事情,家里人讓回來也就回來,她沒有什么(能)跟家里人去爭這個事情。

  張越:大家都這樣(劉小樣:大家都這樣)。那從小家里會給你什么教育?(比如)以后你得怎么過日子,以后你得怎么樣???

  劉小樣:教育一些結婚以后你應該注意的,就是家教。

  張越:都是什么呀?

  劉小樣:就是孝敬公婆唄。

  張越:孝敬公婆,干家務活。

  劉小樣:家務做好,做飯、做衣服什么的,很簡單的。

  張越:不會有一個人來問你說,你想要過什么樣的日子,以后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劉小樣:好像女孩子她選擇的余地很小,總是別人選擇她,她不可能選擇別人。

  張越:然后呢,你結婚是說媒?還是自由戀愛?

  劉小樣:媒妁之言。

  張越:你們這都興這個嗎?興媒妁之言嗎?

  劉小樣:當時自由戀愛很少很少的,你想我就是有那個想法,也沒有人啊【笑】。她不接觸人,就是在家里,就是跟村里的姐妹們(在一起)。

  張越:比方說如果要是有別的男孩,你覺得你會愿意去自己談戀愛嗎?

  劉小樣:我覺得我那時候還不贊成自由戀愛【笑】。

  張越:不贊成【笑】,都九一年了你結婚的時候,還不贊成自由戀愛呢。

  劉小樣:那時候,我的家庭很正統(tǒng)的,很傳統(tǒng)的家庭,母親的家教對我的影響很大。

  張越:換句話來說,家教好的人家的閨女會是去(按)媒妁之言,按規(guī)矩結婚,自由戀愛的閨女反而可能(劉小樣:不受人歡迎)。

  張越:那你那時候會(不會)擔心別人給你找來的一個男的,最后一起生活你不喜歡,這怎么辦呀?

  劉小樣:我覺得我找這個婆家,好像就是隨便找了一個,但是還是正合我的意【笑】,確實是這樣。

  張越:那我想知道你們當時怎么找的,比如說媒人來說媒了,說這條件都合適了,那你們自己見不見面呀?(劉小樣:見面)一般見幾次面呀?

  劉小樣:可能有三次。

  張越:他們家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劉小樣:他不是在外邊嘛,他當時的思想我很欣賞的,我覺得我好像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帶給我一個新的生活,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

  張越:他能給你講外邊世界的事。

  劉小樣:我不是喜歡看書,他們家原來老房子門樓上有個(匾額)寫著“耕讀傳家”。

  張越:啊,是讀書人家。

  劉小樣:當時我就想啊,我書沒念成,找這樣一個“耕讀傳家”,這樣一個家庭,我覺得我還是挺幸運的。


  一方面,這兒的人的生活似乎永遠不變。像這樣的集市一年只有兩天,就這兩天的集,算是本地人一年中最大的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劉小樣們的生活之單調可想而知。而另一方面經濟發(fā)展帶來物質上的變化,新房子蓋起來了,新衣服買回來了,人們心里隱約盼望著更大的變化,這就是劉小樣家鄉(xiāng)的生活。我們把這里稱為八百里秦川,人文歷史悠久,亙古不變的傳統(tǒng)下,藏著騷動和熱望。


  張越:你到現(xiàn)在結婚十年了,做了十年的媳婦,這十年的日子是什么樣的?

  劉小樣:在別人眼里很好的。

  張越:丈夫對你挺好的,家里我看房子也挺好,也蓋了樓,公公婆婆,一兒一女,我看兩個小兒女上學也挺好的,獎狀貼了一墻。對好多農村的女孩子來說,好像這樣的日子就挺好的了,也可以說是豐衣足食,不愁吃穿。

  劉小樣:現(xiàn)在的生活變化很大的,現(xiàn)在時代都走到哪里了,還要女人總是這樣,我還守在家里,那她就不平靜了。

  張越:就是你遠遠地知道外面的世界,聽說老在變,變化很快,但是你的世界和生活老不變?(劉小樣:就是)可能也變了哈,新房子蓋了一些,穿的稍微好了一點。

  劉小樣:我是不大在乎這些變化的,我覺得你穿得好了,你的外表變化了,但是你的心里要還是停頓在過去那種給女人定的模式上,我覺得那樣不好。

  張越:你說現(xiàn)在的農業(yè)生產越來越機械化了,人的勞動力越來越被解放了,好像要干的事越來越少了,比如你干農活吧,你種家里的地,你每年要干多長時間的農活?

  劉小樣:一般就是兩個月。

  張越:干兩個月,那差不多有十個月的時間就沒有什么工作(劉小樣:老守在家里),然后守在家里,每天就過著一樣的日子。

  劉小樣:我煩就煩在它過一樣的日子【笑】。

  張越:不按照這種規(guī)矩過日子就不對。

  劉小樣:就不是好媳婦。

  張越:你還是好媳婦嗎?

  劉小樣:我自己覺得我僅僅是個好媳婦,僅僅是個好媳婦。

  張越:你在信里這么描述,你說:你有錢可以蓋房,但不可以買書,可以打牌閑聊,但不可以去逛西安,不可以有交際,不可以太張揚,不可以太個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壞。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你要打破它,你就會感到無助、無望、孤獨,好像好多眼睛在盯著你,不需要別人阻止你,你會自覺自愿地去遵守這些規(guī)矩。

  劉小樣:我好像就是自覺自愿地遵守規(guī)矩,我的身體在遵守,我的心沒有遵守。即使我不能出去,但是我得想好多的事情,我不能做飯的時候我就光想著做飯,我洗衣服的時候就光想著洗衣服,我可以想別的。

  張越:可是我覺得這會痛苦的,你的身體在過著一種日子,你心里永遠在想著另外一種東西,而你想的東西你永遠不敢跟別人說。

  劉小樣:這就是我的悲哀。

  張越:這是什么滋味?總是這樣是什么滋味?

  劉小樣:總之就是別人追求的好像我就是不大追求,我追求的別人不大追求。

  張越:你心里老悄悄地藏著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劉小樣:就是),這么過日子是什么樣的?

  劉小樣:當然不好啊。

  張越:你說你有時候覺得別人在監(jiān)視你,有人在盯著你。實際上我想不是這樣的,這不是真的,但是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呢?

  劉小樣:農村女人她生活的空間很小很小的,她就會比較注意身邊的事情,別人家發(fā)生什么事情。

  張越:因為大家沒什么事就在一起閑聊,聊你的事、他的事。

  劉小樣:如果說她有別的東西,她有別的時間,或者她想知道別的東西,她就不會出太注意別人在干什么。人總要說話,但是她沒有別的東西可說,她就說那個(別人家的事)。

  張越:這會讓你擔心是嗎?老怕自己悄悄想的那種不太合規(guī)矩的想法被人發(fā)現(xiàn)了,被別人知道了,別人知道了就會議論你,這是一件挺(令人)擔憂的事是嗎?

  劉小樣:就是。

  張越:那其他的女人,大家聚在一起,你們會講外面嗎?講外面什么樣嗎?

  劉小樣:外邊繁華嘛,住得好,吃得好,外面女人穿得好。大家好像也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再好的衣服穿到我們身上,它怎么那么別扭。

  張越:覺得城里女人穿得好看。

  劉小樣:穿得好看,我覺得還是她有內在的東西在里邊。

  張越:你的衣服,你看你現(xiàn)在穿的是紅衣服,你的棉襖也是紅的,你的外套也是紅的,你好多件衣服都是這種顏色的。

  劉小樣:有時候,城里人會覺得農村人穿的衣服很俗氣,它主要就是艷,它為什么要艷?本來她就是土,她跟土打交道,你再穿跟土的顏色相近的衣服,她就特土了。我總覺得我在衣服上好像寄托著點什么,衣服上寄托著我的一種想法,就想人要活得精彩一點,所以我的衣服想要它色彩斑斕一點【笑】。

  張越:這兒的生活你覺得它特別平靜,特別單調,你想象(過)城市的生活,可是你知道嗎?城市的生活壓力特別大,節(jié)奏特別快。

  劉小樣:我覺得壓力它也是一種快樂,壓力就是他的追求,他要生活他就得不斷地吸取知識,他得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要不然他就會被淘汰。農村女人沒有淘汰的壓力,你當母親,別人不會淘汰你,你做飯,別人不會淘汰你,你干地里活,別人不會淘汰你,她沒有這個壓力,她就沒有這個追求。


  劉小樣的村落,一頭是鐵路,另一頭是高速公路,兩條路都直通西安。從小樣家到西安,往返路費只要九塊錢,但村里卻很少有人到過那里。

  大城西安,是劉小樣三十多年里的一個夢。當有一天,她的丈夫帶她到了西安,劉小樣站在鐘樓下的車水馬龍和紅男綠女中間,失聲痛哭,她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把她和世界分割開來。


  劉小樣:好多人他就是旅游的形式,就是看看風景,我好像對那風景倒是沒有多少留意,就是覺得我站在那個地方,好像特別特別的孤獨。

  張越:站在西安的鐘樓。

  劉小樣:我覺得自卑啊,那種感覺,我怎么這么土氣啊。我老羨慕人家,她走路的姿勢那么優(yōu)雅,穿的衣服那么合體。

  張越:你盡管向往那個遠處的世界,可是那個世界跟你沒關系。

  劉小樣:就是這樣。

  張越:你們村里面有沒有外出走得很遠去打工,(或者)在外面工作的人?

  劉小樣:有,幾乎所有的女孩她都有打工的經歷,她都出去。

  張越:那她們回來以后能給你講外面的世界嗎?能給你帶來外面的世界的氣息嗎?

  劉小樣:打工仔啊,打工妹啊,聽說掙很多的錢。他一天要做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甚至更多,你說做十二個小時那他累的呀。

  張越:還是接觸不到外面。

  劉小樣:你就是到了外面,但還是接觸不到外邊新的東西。我覺得那些事對人的思想它沒有起多大的作用,它只不過是一種經歷,也就是出去,過掙過一些錢,然后回來找婆家呀,找婆家然后就結婚呀,結婚然后就生孩子呀,生孩子就跟我們基本上又一樣了。

  張越:你說你特別羨慕大山大海,你見過大山大海嗎?

  劉小樣:沒有,【嘆氣】如果我住得遠一點,離這個高速公路遠一點,離這個鐵路遠一點,可能我的心態(tài)會平靜,我覺得那根本就不會屬于我,我也就不去想。但它就是看得見,摸不到,離得又不遠,又不近。

  張越:其實大山里面的生活很艱難,大海邊的生活也很艱難,可能不一定有你這個八百里秦川,這個平原的生活好,可是大山大海對你來說意味著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是嗎?

  劉小樣:我總覺得人總該有一點向往,她總不能是我生在這里,我就守在這里,我也不想外面的一切。我總覺得人向往的時候,她的眼睛里會有光澤的。

  張越:你說你推開窗子看見了外面的世界,可是最后你慢慢地不得不收回自己的目光,再回到現(xiàn)實中,你擔心這種單調平靜的生活,最后會把你溶解掉嗎?

  劉小樣:我是擔心的,但是我現(xiàn)在有一種折中的方法,就是不要把這個窗關上,我讓它一直開著,一直開到我老。我就怕我失去那些激情,怕我失去那些感動,所以我不停地需要更多的知識,需要知道更多的事情。

  張越:你很想讀書。

  劉小樣:好多好多事情我都想知道。

  張越:你現(xiàn)在能讀到書嗎?

  劉小樣:基本上不能,沒有書可讀的。那就讀電視(張越:讀電視?)讀電視,反正你們的《半邊天》,然后就是《讀書時間》(我都看)。

  張越:《讀書時間》這樣的節(jié)目你也愛看。

  劉小樣:我也愛看,我看那些節(jié)目我就不做活。其實我是在讀的,我就一個字一個字仔細地聽,它不是下面有字幕嗎?我就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

  張越:你把電視當書看(劉小樣:當書看),通過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劉小樣:就是這樣),然后了解人生?

  劉小樣:我覺得生活它也需要知識,不可能說非要念大學什么的,她在家里也需要知識,她的生活才不空虛。我寧可痛苦,我不要麻木,【哽咽】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滿足,(好像)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這就很好了,(但)我不滿足這些的。我想要誠實的生活,我想要知識,我想看書,我想看電視,從電視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東西,因為我不能出去。


  看著自己的一雙兒女,劉小樣好像看到了自己。孩子們還會重復她的人生嗎?還會重復已經重復了幾千年的人生故事嗎?


  劉小樣女兒:你就是個做飯的。

  劉小樣:哦,我是個做飯的,【嗔笑】我最煩別人說是做飯的,你還說我是做飯的。


  想到這些,劉小樣就不能忍受,她要讓孩子們過不一樣的生活,要她們有思想,有自我。


  張越:你想讓你女兒以后過什么樣的生活,像你這樣嗎?

  劉小樣:我想讓女兒到外邊去,我想要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她有自己的思想。

  張越:你說過,你說你就希望自己做一個有思想的農民。其實思想這個詞,本來每個人都是有權利有能力去(擁有)思想的,可是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思想這詞好像變成城里讀書人的專利了,好像農民就是可以沒思想,或者應該沒思想的,但是……

  劉小樣:人人都認為農民,特別是女人,她就做飯呀,她就洗衣服呀,她就看孩子呀,她就做家務呀,她就干地里活呀,然后她就去逛逛呀,她就這些。你說做這些要有什么思想,她不需要有思想,我不接受這個。

  張越:人們對農村女性判斷的標準是說:勤勞、善良、樸實、節(jié)儉,我們會這么判斷一個農村的好女人。

  劉小樣:我覺得這些絕對都不夠,過去這樣的女人是很受人歡迎的,也是受人尊敬的。我覺得現(xiàn)在她不能守著勤勞呀、善良呀、樸實呀,守著那些,她也應該有更深的內涵。

  張越:你會把你的這些不滿足,你心里的這些向往,跟你丈夫講嗎?(劉小樣:經常講)他怎么看?

  劉小樣:他就說我不太現(xiàn)實,我好像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有時覺得好像有點委屈我。

  張越:你會讓你的女兒上學一直上下去嗎?

  劉小樣:會的。

  張越:你不會讓她初二回家。

  劉小樣:不會的,絕對都不會的。

  張越:你女兒那么小,她知道你的心思嗎?你對她的心思。

  劉小樣:我女兒她好像就是很乖巧,很聰明,我從現(xiàn)在看來,我今后跟我的女兒可能(會)很好溝通。她有一次回來就(跟我)說,我們老師很厲害的,她都知道三千年有個孔子,他有七十二個徒弟。我說他是有七十二個弟子,我說你好好念書,你可能就會知道五千年以前的事情,你可能就是會知道許多許多的事情,以前的、 以后的,好多事情你都會知道。我女兒好高興,她就說媽媽那我就好好念書,我(要)比我老師還要知道得多,【笑】我說那你好好念書,你就什么都知道。

  張越:你覺得到你女兒長大了,她們那一代,這些女人,農村出來的女孩子們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能有自己的生活了嗎?

  劉小樣:總之我覺得時代總是要前進的,也可能就是到了我女兒那代,即使是農村女人,她也是有思想的女人,她可能也是有一定知識的女人。

  張越: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盡管你說你覺得生活單調,你覺得你內心有痛苦,可是,其實這就是進步的信息。你腦子里的這些想法,你的這些不滿足跟你上一代的女人,上上一代的女人相比,這已經是一種進步的信息,你的下一代,你女兒的生活和她的想法跟你又會不同。其實,這種精神上已經有了痛苦,有了更高要求,這本身就是我們正在向文明邁進,你在向一個更高的文明出發(fā),你感覺到這個信息了嗎?

  劉小樣:我感覺到,所以我不悲傷,我雖然痛苦,但我不悲傷。我的痛苦可能也是一種在蛻變(的過程),生活它就是要不斷地蛻變,它才能前進。一種思想它取代另一種思想,它沒有這個蛻變,它的時代可能就前進得沒有力量。


  當我們衣食無著的時候,我們?yōu)樯姹疾?。當我們豐衣足食了,我們就開始了精神的痛苦和追求,這就是人類向更高文明邁進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小樣既是她自己,又是我們每一個人。

 6 ) 。

后來很多年后看到美國電影《時時刻刻》,那里女性的一個個心里的疑問和劉小樣的不是一樣的嗎? 《達洛維夫人》里對自我的疑問,迷惑的,找不到出路的,別人無法理解的訴求,孤獨的抗爭與妥協(xié)。

湊滿140個字,湊滿140個字,湊滿140個字,湊滿140個字,湊滿140個字,湊滿140個字,湊滿140個字才能發(fā)布。

 短評

真是時髦啊,現(xiàn)在我們搞得東西其實二十年前已經有人在做了。小時候只是看著玩,長大了才明白這到底在干嘛。

7分鐘前
  • 非閑
  • 推薦

唉,倒退的20年

11分鐘前
  • 凱瑟琳·德沃金
  • 力薦

看過一兩次,沒印象了

12分鐘前
  • 夢軒
  • 還行

這種好東西再也不會有了

15分鐘前
  • 用心感受音樂
  • 力薦

看了劉小樣的6分多的采訪,節(jié)目是有深度的。網上不好找全集,劉小樣太理想化了,她想要有思想是值得肯定的,結果她用“悲壯”形容,令人唏噓,但她至少出走過,但也只能這樣了

16分鐘前
  • 已注銷
  • 推薦

像中老年節(jié)目。

17分鐘前
  • W
  • 還行

當年張越幾乎是被封神了的存在。還記得她采訪謝霆鋒,霆鋒乖巧的樣子。不記得是不是就是在這個節(jié)目上。

20分鐘前
  • ┢落┦
  • 還行

那些年,我看過的綜藝節(jié)目……

25分鐘前
  • Panda的影音
  • 還行

童年。

28分鐘前
  • 蘇黎世的列車
  • 還行

兒時回憶?!啊栋脒吿臁窓谀渴侵醒腚娨暸_一個以性別特征定位的專欄。自1995年1月1日正式開播以來,《半邊天》欄目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則,逐步確定了“關注社會性別,傾聽女性表達”的宗旨,明晰了維護女性權益,拓寬女性發(fā)展空間,提高女性生活品質,增進男女兩性溝通的責任。她以溫馨的風格、敏銳的觀察、領先的觀念著稱?!?/p>

33分鐘前
  • 這么近,那么遠
  • 較差

1995年能有這樣的節(jié)目 如今倒是不停倒退 可笑

38分鐘前
  • 褚澤
  • 力薦

39分鐘前
  • 木木三又二
  • 較差

1995年

43分鐘前
  • 想飛的魚兒
  • 推薦

那時我們是“半邊天”,現(xiàn)在官媒叫我們“女拳”。呵呵倒退的這些年。

48分鐘前
  • Whowho
  • 力薦

看過一點。就對其中講計生部分的有意思。張越真是吃了形象的虧,說話太有意思了。

52分鐘前
  • tiiiiin
  • 推薦

之前看過

54分鐘前
  • 柯尼柯尼呀
  • 還行

那些年的央視

59分鐘前
  • 崔化灰揮發(fā)
  • 還行

當年配合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展開而開播的節(jié)目!為國內女權意識、活動,奠定了精神意識基礎。并且狠狠地打了女權是丑女人才搞的惡毒言論和刻板印象的臉!記得90年代末,看到半邊天周末的節(jié)目介紹北京有些女性花1千多拍那種美美的藝術照,當時的我被價錢驚呆了,但是照片真美,有一種心馳神往的感覺。第一次知道女書也是在半邊天里了解到的。

1小時前
  • 我們在一九八四
  • 力薦

當年的影響力真的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它推動了中國女權的發(fā)展。

1小時前
  • Monalisa
  • 推薦

小時候就覺得好看,現(xiàn)在回頭看,真的是非常有先鋒意識的一個節(jié)目。平等,是一切群里的基礎。不是現(xiàn)在所謂的女權可以望其項背的。表白一下張越女神,聰明,犀利,敏捷,好主持,好女人,優(yōu)秀的榜樣。

1小時前
  • 田心之瞌睡蟲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