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我大學畢業(yè)后,什么也沒干的那一年。當時正值春節(jié),長白山里的隆冬,日日賦閑宅在家里,一口氣把阿米爾汗的電影全看了。這一部是最喜歡的。當時對這塊南亞大陸有一種說不出的向往,真的很想去那邊住一段日子,最好是能工作段時間。片子里淅淅瀝瀝下不停的雨,把潮濕悶熱的氣候透過屏幕傳了出來,帶給了當時里里外外都覺得冰冷的我。卻并沒有溫暖我。 后來又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差不多每隔段時間就會翻出來看看。今天又重溫,我身在異鄉(xiāng)。三月末,已是干熱的盛夏了。 再看,依然覺得很美,還是很喜歡。 孟買,印度西部的棉紡織業(yè)重鎮(zhèn),臨近印度洋,亞熱帶季風氣候,地理書上如是說。孟買同時也是寶萊塢所在地,算是個文化中心吧。我現(xiàn)在學校最好的朋友AA就是那里人,常常聽她講起,言語中是極深的思念,她已經(jīng)快兩年沒回去了。 電影里有四個人,也只有這四個人。特寫鏡頭把這他們都拍得很美很純真。兩男兩女分屬不同的階層,過著四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片子里不論是照片,還是錄像帶還是空鏡,都美得不像話。細細膩膩的,講了一段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的故事。我覺得片名翻譯成孟買日記格外好。四個人的人生交錯在一起,就像片子的海報,紅藍黑灰的頭像交疊,各懷心事。 發(fā)展中國家大多數(shù)人民面臨的各種困境和憂愁,以及他們心中一生都揮之不去的淡淡的惆悵心緒,還有莫名的自卑與沉默都是發(fā)達國家人民所沒有也很難理解的。我在這部片子里,全看出來了。 女主角Shai看起來像是混血,至少從她的英文發(fā)音來看,應該是美國出生和長大的。她父親的生意和母親的愛好都說明,她是徹底的白富美階級,只不過我們的女主角是個善良美好的姑娘,非常善良。家里的女仆給洗衣工廉價的杯子喝茶,她會主動拿來自己喝;朋友們取笑洗衣工的身份地位,她也不爭辯,只是尷尬地笑笑;朋友與洗衣工的哥哥黑市交易,她擔心洗衣工看見熟人會不自在就趕緊轉過身去。很多很多。她的腦袋里,幾乎沒有階級觀念。說來好笑,越是低階層的人,越是把這種差異看得很重,他們嚴格監(jiān)視著地位低下的人向上流動,比如Shai家的傭人,比如包養(yǎng)Muna的中年婦女,他們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著周圍人這種差異的存在。Shai良好的教育和修養(yǎng),加上她優(yōu)渥的生活,養(yǎng)成了她天真的平等觀念,才促成了整個故事。她愛拍照,很值得玩味的設定。兩位女主都在用鏡頭記錄著這座城市,看似真實,但其實卻是最真實的幻想。取景框是最主觀的客觀存在,身份、地位、接觸的人和受到的美學教育都使得拍攝這門藝術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reflection。最簡單的,Muna以為的好的照片,就應該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因為他根本就沒見過好看的人像攝影,更別提了解各種攝影流派和風格了。而我們的Arum,他是個畫家,屬于土生土長在孟買的藝術家,他不窮,但也沒有特別富。他的精神世界很倔強,一般人很難走進去?;樽冏屗麕缀鯊氐祖i死了自己的心。更有趣的是,離婚后,妻子帶著兒子遠走澳洲,徹底離開了印度。而他,盡管思念兒子,但卻固執(zhí)地留在了孟買。正如他畫展開幕式后所說:To Mumbai, my Muse,my whore,my beloved。他的全部靈感都深深扎根在這個擁擠臟亂但卻也錯落豐富的城市。他畫畫,看似最抽象的藝術。從他的畫風來看,應該屬于表現(xiàn)主義。但確有著最真實的表意,他的畫,畫出的是這個喧鬧滴雨的城市,表象下的真實。也同樣錯落富有層次。 四個人是怎么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一場畫展把兩個中產(chǎn)階級男女拉到了一起發(fā)生了一夜情,而后女生穿走了男人的衣服,被洗衣工認出。女生要用照片記錄孟買,于是找洗衣工幫忙做向導。而畫家在新租下的房子里找到了三卷永遠不會寄出去的錄像日記。故事的最后,畫家發(fā)現(xiàn)了錄像帶主人的最后命運,這個他剛慢慢愛上的女孩兒就死在這座房子里。匆忙再次搬家,此時的他完全沒想到那個曾跟他有過一夜情的女孩兒,再一次,洗衣工給了Shai畫家的地址,而這次,她應該不會再去找他了吧。短短數(shù)日,周遭發(fā)生了很多事。曾經(jīng)同樣天真美好的洗衣工不得不肩負起養(yǎng)家的責任,再也不能無憂地單純下去了。他所幻想的無階級的愛情只能是無疾而終。畫家Arum好不容易微微敞開的心卻再一次遭到了一記悶聲的重擊。Kiran寫劇本的時候對這個角色還真是殘忍。結尾的追車,是Muna最后的釋懷,把地址交到心愛的人手里,自己從此也就徹底放下了她。而這愛意的小包袱卻默默轉到了Shai的心頭。善良聰慧如她,怎會猜不到Muna的心思,當然也明白他的自卑與委屈。所以我覺得她是不會再去找Arum的。畢竟,她其實一直都明白,那個男人心里,并沒有她,或許就從未有過。而自己不知不覺辜負了的這個男孩兒,會在一段時間不輕不重地壓在心頭,讓她無法那么輕易忘記。 很喜歡很喜歡這片子的原聲,幾乎聽不出傳統(tǒng)印度音樂的風格,幽幽的吉他,沙沙地撥著弦,跟整個片子的氛圍契合極了,或者說,是這配樂為片子設置了這樣凄清的氛圍。所有空鏡頭的配樂都那么感傷,畫面多雨,配樂惆悵。但其實仔細尋味,卻依然還是北印度的音樂風格,循環(huán)往復,不緊不慢的節(jié)奏,典型的現(xiàn)代印度電影原聲的特點。 兩個女演員都太美,Shai最后看著Muna,讓他給自己打電話的那個鏡頭,微微低頭,溫柔的眼神,柔軟的臉部輪廓,美好得惹人憐愛。Yasimi穿的每件沙麗都好看,瘦瘦小小的身形,明亮卻不快樂的眼神,雖然只活在三盤短短的錄像帶里,卻美得好似仙女。而電視前的Arum,用他那對美麗異常敏感的眼神深深地望著她。他們四目相對地望了幾乎一整部電影,我感受到了化學變化。兩個孤獨的人,一個對著攝影機傾訴,一個全程失語。隔著屏幕,隔著時空,隔著陰陽,卻誕生了片子里我認為最美的愛情。我觸不到你,你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卻愛上了你,我知道我愛你,但與其說我是在愛你,倒不如說我愛上了愛你的感覺。我愛你,是源于我在你的眼睛里看見了自己,我自認為我懂你。我渴望你,卻并不想占有你。我對你的愛,至純至真,甚至不參雜人類最基本的性欲。Kiran的確很厲害,這樣抽象的愛,掌控不好就立刻顯得非常虛偽做作。不得不說阿米爾汗是個很好的演員,分寸拿捏的很好。那些情感表達,全然沒有人與之對戲,但卻把那份起伏翻騰的心緒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 Shai為什么輸給了Yasmin,不是長相,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從本質上,Shai缺少了能與Arum那個寂寞蒼老的靈魂對話的人生經(jīng)歷。這個一輩子順風順水的姑娘,成長的幾乎完美,但唯獨缺少一顆長期受壓抑的憂傷的心,而這,正Arum所心動的。Arum是破碎的,他內心渴望的是同樣一個落寞破碎的人與之為伴,惹他憐惜。Shai輸在,她太完整了。為何Muna愛上了她,Muna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帥氣的外表,渴望演電影當明星,他向往的是不屬于他原本階級的美好。而Shai的教養(yǎng)和審美,正好滿足了他的愛與幻想。愛即是幻想,我們愛的那個人,不過是一個剛好承載了我們那些浪漫幻想念頭的肉身罷了。 我們覺得一段愛情美好或是丑陋,與愛這個行為本身無關,愛這件事本身并有什么美與丑之分,所有的美好都來自于因為愛所做的那些忘我的事兒,同樣,所謂的丑,也是因為人們難以自制地以愛的名義做了傷害別人的事。愛,就是那么一瞬間的沖動,但那之后所發(fā)生的,才構成了整個愛情故事的樣子。Muna因為愛著Shai,帶她看盡孟買風景,在人潮涌動的夜市里,手臂撐起護著她;最后穿行于車流奔跑著,把Arum的新地址送到她手里。而Arum因為愛上了Yasmin,畫了那幅看似絢爛,實則寂寞無比的獨立畫作。種種的種種,都是構成了這部電影無比美麗的元素。 中間有一場戲我特別喜歡:孟買夜市的街頭,人潮涌動,偌大的城市,龐大的人口,Arum和Shai、Muna在導演的鏡頭里相遇,彼此卻感知不到對方的存在。Arum沉浸在Yasmin的故事和自己的思緒里,Shai的眼睛看向繁忙的人流,完全沒有意識到身邊Muna為自己撐起的手臂,擋住周圍不斷擁擠過來的人流。而Muna,忙著感受自己的愛,卻看不見Shai的眼睛。三個人,看似那么近,心卻無比遙遠。我想,終其一生,他們三個都無法理解彼此。這便是我們這個物種,有史以來最難解的,人與人之間關系是注定疏離的命題。值得玩味的是,這樣一個熱熱鬧鬧的畫面,配樂確實最寂寞的單吉他旋律。鏡頭下孟買夜晚的喧嘩都被消了音,只剩下不緊不慢的吉他咿咿呀呀,直白地訴說著寂寞。 我一直說這部電影美麗,并不代表它就美好燦爛絲毫不憂傷凄涼。其實這個片子如果仔細看,就會像是被片子里的雨水淋過一樣,心里一片清冷潮濕,一整天都緩不過神。 這是一部關于愛情文藝片,同樣,全片其實并沒有愛情這種東西。Shai自認為愛著Arum,其實她不懂他。他們之間除了在酒精的作用下,性欲難抑而產(chǎn)生的一夜情,以及此后女生一小段時間把心里上產(chǎn)生的依賴和慣性錯當成了愛情。她是喜歡他的,但這份喜歡,不足以被稱作是愛。Muna對Shai呢,他們雖然一起聊天,一起到處游玩拍照,看電影,喝茶,但其實Muna也并不了解她,我覺得倘若Shai想要告訴他自己的工作,Muna都未必聽得懂。而Shai呢,只知道對方的工作是最低端的苦力服務業(yè),至于他生活到底有多辛苦,她是無法想象的。一個雨天坐在自家花園涼棚下喝著茶看雨的女孩兒,是想象不出住在屋頂漏雨的棚戶區(qū)的除鼠男孩兒的心境的。他們之間,或許有些吸引,或許有些心動,但這也難以被稱作是愛情。Arum對Yasmin呢,對方是一個已經(jīng)死去的人,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而他自以為自己的愛,更多的是一種憐惜,一種心疼,一種惺惺相惜,一種陪伴,一種觸不可及卻偏要觸及的念想,一種隔著時空的發(fā)自心里的無聲呼喚。越是見不到,越是不了解,就越神秘,越覺得美好,于是Arum帶上了Yasmin留下的戒指項鏈,去她去過的海邊,在沙灘上寫下兩人的名字。與其說他是在戀愛,不如說他是愛上了追隨她的這種感覺??~緲的,似有若無的一絲絲情愫,一種冥冥中注定的聯(lián)系所帶來的浪漫的感覺。 隔著屏幕,Arum愛上了Yasmin;隔著階級,Muna愛上了Shai;隔著年齡、經(jīng)歷、還有那份哀傷的神秘,Shai愛上了Arum。他們都自以為自己愛的是對方這個人,其實不過是愛上了那份隔岸觀火帶來的朦朧燦爛,亦真亦幻的感覺。說不出的情愫,看不透的心思。這滋味,就好像是片子里鏡頭前氤氳的雨霧,迷迷蒙蒙中有著道不白的美好。 而作為觀眾的我,一遍遍看這部來自遙遠國度的片子,不也是因著距離和陌生,一次次迷醉于導演和配樂創(chuàng)設出的迷離的情景,醉心于這來自南亞次大陸的,關于一場似有若無的愛情的,美相叢生的,錯覺的歡宴。
《孟買日記》的精神圖像
01 影片開始于一段不太專業(yè)的攝像,搖晃而無定焦,女聲旁白。 與之一起開始的,是孟買的雨季,一場粘稠的夢寐。聚焦到一個城市后,故事就不那么薄了。 02 Arun作為一個與文化精英廣有交游的藝術家,在眾目的期待中成長起來。他的冠冕并不足以讓他得趣于此??偸侨秉c什么,帶著靈感的瓶頸,他開始尋找新的住房作為藝術空間。同時撞見的,是同在人生瓶頸的Shai,作為業(yè)余攝影人來孟買采風,和在老屋的柜子里的信物和陳片——片頭帶入孟買故事的攝像女子Yasmin。
Arun與Shai有相似的的品位、際遇和身世,上層社會的話語和藝術的精神符號看似拉近了他們的距離讓他們交付了彼此的肉身。他們自此反而疏離了。他的惶恐,她的無謂,影射的是來自兩個虛空的互斥。與之相反的是,同是旅居者的Yasmin的錄像,讓他嘗到了孟買雨季的氣息,鄰人家事的味道,塵市明艷的色彩以及人間的煙火和孤獨。粗糲的錄像是大段大段的色塊,還有Yasmin寂寞的生機觸碰到了他靈魂的性感。這種無分別的美感,錄像中每一個Yasmin的個人史的瞬間,就是他每一刻藝術時間中真實人生的幻相啊,喚醒了他與生俱來的靈犀。和他不一樣的是,Yasmin的孤獨和自我都太過明媚真實。Arun看到了旅居者的視角,看到了孟買的穢暗之上的亮色,了解Yasmin也是在了解著Shai作為另一個旅居者可能經(jīng)歷的一切,帶著欣喜他玩味著錄像中Yasmin的所有。 Shai遇見的是游走于上層和底層的洗衣工Munna,因為洗衣與Arun也有一些交集。一種人類學的靈感和興趣讓Shai追隨Munna的生活,開始了她攝影的藝術道途。從攝影棚到洗衣的河邊她在勾勒著根生于一個城市的小民的烏有夢想和面對卑微現(xiàn)實時的張力。鮮活的生存之境,也塑造著她越來越犀利的攝影風格。Shai在了解著Munna及其身后的孟買的每一個面向的同時,也在感知著作為孟買當?shù)厝说腁run對這個城市應有的情懷,和情懷之下敘事空場的愁緒。
當他們的靈感伴隨著藝術對象走到峰值時,死亡斬斷了去路——Yasmin最終沒有敵過生活的絕望,在Arun現(xiàn)居的房中上吊自殺;Munna的兄弟在幫派斗爭中替罪而死,無以名證。兩個賦予藝術他們生命的人,也讓他們的成果在終止中走向了完成,完成意味著更成熟反思的開始。 影片中還有一個阿爾茨海默癥的老太,構成了影片氣候低氣壓的前提。她的角色視角在于旁觀著這個城市的炎涼悲歡,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情緒。發(fā)生的一切形成了她的沉默,她用沉默訴說著一切。 03 有人說,影片就是通過一條紐帶把四個人的人生貫穿起來,呈現(xiàn)孟買??蓡栴}就在于這紐帶如何玄妙,也是影片的主要看點;有人說幾個階層如同自在物與此在的隔離,并未真正參與彼此人生,故事線是打散的碎片化的,故事情緒聚少離多,但這又大大降低了文藝片的趣味性,落入傷春悲秋的風月俗套,恐怕也不是作為藝術家的編劇和演員這一對靈魂伴侶的品味,所以這個說法也是可以商榷的。問題之所以作為哲學具有吸引力的密教,關鍵在于不斷生成的張力對撞拉扯而不破裂,而非答案本身。所以,其實不太贊同幾個階層視域下的孟買這一說法,多少是可以套用俗氣的階級分析,但不是影片本身的成色。其中只有兩種互錯的視角,以視差的方式來敘事。其一是當?shù)厝?旅居者——女主-攝像者:旅居的他者,男主-洗衣工:當?shù)厝?;女主通過當?shù)厝肆私馔钱數(shù)厝说哪兄?,男主通過他者明白了女主對孟買的期待。其二是表達抽象精神歷程的藝術家-具體人生故事的敘事者——女主-男主,攝像者-洗衣工;前者對活潑的現(xiàn)實有哲學敏感,致力于表義出生命的噴張,在世相中提純靈魂在娑婆中勾勒真如。后者的靈性滅于塵身,人世的蹉跎是他們的色塊兒與涂層,但加速他們的精神死亡;而用以維系男女主人公的藝術一開始是抽空的,直到兩個有故事的人賦予他們藝術生命,他們對這個城市與故事反思的開始,他們才是藝術上的共鳴和真正交往的開始——兩人在創(chuàng)作對象的現(xiàn)世靈光中獲得藝術的新生,真實的敘述者在生命之光被塵蔽后死于自己的故事中。
所以,影片與其說四種視角還原一個孟買,不如說是攝影愛好者和畫家藝術生命的冥合,展開的一段看似沒有關聯(lián),但實際上密契著的柏拉圖式交往。他們浮泛交換藝術見解和彼此的抽象欣賞并沒有真正的認同,看似更深入的肉體的偶然際遇卻使他們疏離。真正的親密反而在于一個通過攝影從本地人(洗衣工)的真實人生理解了正在活著和死去的孟買,另一個通過他者(錄像帶中的旅居者)的敘事看到了用繪畫勾勒孟買形上的希望和死亡。在還原,表達和完成了另外兩個生命的同時他們才開始真正進入彼此的生命,在藝術上實現(xiàn)了交合。藝術使命和作品完成之時,也是精神親密的開始之際。所以與初次見面不同的是,女主的心態(tài)由低姿態(tài)的欣賞者轉向了懷揣著故事化成熟的對話者,找到自我,成了攝影藝術家;男主在擺脫令他反感的藝術家光環(huán)的同時,走出自我,成了真實生命的敘事者,擺在他們面前的比起乍見之歡而言是揮之不去的人世的厚重情緒,把他們的命運再度關聯(lián)到一起。
比肉體碰撞,語詞交換更深刻的是真實生命狀態(tài)某一刻的照面,在交錯中鉚合,在剛好敞開懷抱時相擁。所以不難解釋洗衣工的成全與女主最后拿著畫家的新家地址思考是否去可能地重新遇見,因為一切都剛剛好但一切熱鬧也都已經(jīng)散場。他們都在經(jīng)歷著一段比死亡更安靜比表達更劇烈的賢者時間。完成他們藝術生命交互的兩個故事退場,他們自己的真實生命和故事在邏輯上可以得到展開,續(xù)寫孟買。 在被死亡斬斷的兩條故事線上生存的反思還在繼續(xù),這個城市的低氣壓之下藝術會重燃生的憤怒。
故事與虛空的張力,生存與藝術的張力,以及藝術所表達的生的憤怒又與阿爾茨海默死般的在世沉默形成張力,成為影片相拉扯而不破裂,膠著而利落的趣味。 嗯,所以敘事倫理確實是一種展開精神密儀的高級美學。密而不宣,有一種克制感又不失命運的自然而然。
不夠地球上的星星好呀
改變了對印度片的一貫印象
就為了在電影院里的膽怯和馬路上奔跑的釋然那兩段。
又見阿米爾漢+0,5,沒有歌舞的孟買風情畫
木有歌舞劇的印度片~不過還挺好看的
太棒了,阿米爾汗大叔真是天才,印度文藝片也崛起啦!好像我是一直都偏愛這種交錯線故事的,各個主人公的命運絕妙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浮世繪一般。和同類型最愛的《木蘭花》相比,《孟買日記》也不遜色。
印度文藝片~
去過印度的朋友,請問這算是貼近印度當下社會現(xiàn)狀的電影嗎?
完美。
所有的城市都有孟買那樣的窮街陋巷,所有的街道都埋藏了善良的尸骨和夢想。
for love
平淡的故事,若隱若現(xiàn)的情感,在偌大的城市不緊不慢展開,就像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有悸動,有彷徨,有迷戀,有生離和死別,卻又都不悲不喜慢慢鋪陳。
怎么沒有歌舞?
不一樣的印度電影,沒有歌舞,沒有搞笑,只有冷靜專注的在講著耐人尋味的孟買故事。四個陌生人的生活情感互相影響,交匯在一起,緩緩的還原一個現(xiàn)實、哀婉、殘酷但又錯綜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铩铩铩?/p>
從未看過如此純粹,如此細膩的印度電影。不緊不徐,事不關已的樣子,卻是處處以物喜,以己悲的情調,試圖尋找生活位置的人,最終迷失在這座擁擠的城
有了除了載歌載舞之外的,另一種印度氣息
一部反映印度生活的真實寫照。沒有任何藝術渲染,非常真實的生活再現(xiàn)
好喜歡這女的 希望我未來老婆就是這樣子 ~~~~~~看來只要有美女 悶片我也能看的津津樂道嘛
編導系阿米爾 汗的妻子(看之前我并沒注意到這一點),還在猜他為什么要演這么一部非常不寶萊塢的藝術電影。也跟所有以城市為主角的藝術電影一樣,四條敘事線索串聯(lián)起孟買這個城市的剪影:現(xiàn)代與落后在這里并存,個體生命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浮游,每個人都是異鄉(xiāng)人。
悲涼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