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束后,腦海中升起了一句話—— 我是誰?我到底經歷了什么??? 回到豆瓣上準備標示“看過”的我,竟看到有推薦我使用的“女權”的標簽,我當時更是一臉懵逼,這哪里有女權了?拜托!把男人的常態(tài)直接反轉成女人就是表達女權了?老女人倒追小鮮肉就是女權了? 你們真的知道女權和男女平等的意思嗎?我真的不止一點懵逼??! 我曾說過,女人不會因為年歲增長而變得更有女人味或者更有魅力的,愚昧的女人老了也只能是愚昧的老女人,年齡不會給她加持任何更好的品質,對于愚昧的女人,年齡才永遠是攔路虎和絆腳石。 因為她們從未在其所耗費的寶貴光陰中,拾取一個成熟女人應該具備的氣質和技能,她們唯一在努力拾取的,是固執(zhí)、自我感覺特別良好,以及松弛和皺紋。
請問無論任何年紀的女人,如何能用固執(zhí)、自我感覺特別良好,以及松弛和皺紋夠捕獲男性?如有攻略,請無論如何都要推給我,我也要為我的老年撩漢生活進修呢! 少女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掩飾,好像所有的固執(zhí)和自我感覺特別良好都可以被遮蓋起來,加上號稱是“女權”的外衣,就更能夠讓松弛和皺紋都理所當然地被撫平。 拜托!這是一個60+愚昧老女人演繹的滿屏尷尬的少女心,跟女權真的沒有一丁丁的關系,大齡女性撩小鮮肉真的不是問題!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的《女鋼琴教師(La Pianiste)》、《心房客(asphalte)》都有很明顯的搞小鮮肉的設定或傾向,再加《將來的事(L’avenir)》里面老被彈幕誤會是要搞小鮮肉的狀態(tài),以上種種都沒有任何讓我不適的感覺。
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的年紀大概能跟片中的Doris匹敵了,但為什么于阿姨搞個小鮮肉不會讓人反感,而Doris試圖倒追小鮮肉卻讓人滿屏的尷尬,所暴露的問題就很嚴重了。
女人不要老想著什么逆齡生長和那些美魔女的傳說,要逆齡生長和成為美魔女,是要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的。
你可以回顧那些所謂的美魔女的背景,有哪一個是普通背景的?有哪一個真的是平民家庭?現(xiàn)實的情況大多不是自己特別有錢,就是另一半特別有錢,或者干脆兩個都特別有錢。女人看到的是逆齡生長的美肌,卻沒看到這美肌背后那些用過的儀器、保養(yǎng)品和化妝品。
如果你沒有可以讓你肌齡逆轉的財力,也就不要迷信廉價保養(yǎng)品或者各種DIY保養(yǎng)品能讓肌齡逆轉的可能了。如果護膚真的是存在便宜也有用的話,CPB、POLA、Albion還有各種澳洲當?shù)貎?yōu)質有機護膚品,真的應該關門歇業(yè)了,你們繼續(xù)用豆乳和無印良品去就好了嘛。
如果你不能拉住你的肌齡往前邁進的腳步,那么可不可以讓你心靈的年齡能夠稍微跟上你肌齡的步伐?畢竟總有一個需要在路上,對不對?
有人可能會跳起來,說這不就是服老了嗎?女人這樣不就很可悲?拉不住生理的年紀,還不能夠伸手去拉住心靈的年紀,簡直是可怕??!
這句話我是真真兒地跟朋友說過的:我們都不年輕了,現(xiàn)在還用中小學的思維處理感情問題,難道你不覺得這很可怕嗎?
不是要女人服老,而是要讓女人明白一個道理,女人要具備高于實際年齡(或至少與實際年齡匹配)的心理年齡才會有那種所謂的知性和內在美。
撩小鮮肉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你要做小姐姐而不是做老妹妹啊,沒什么男人特別好老妹妹這口的,道理就擺在這兒了,你還要掩耳盜鈴我能有什么辦法?
小妹妹說:抱歉啦我不是故意的啦,我不知道會這樣的,抱歉抱歉啦!
人們聽見了,最多就說那是小婊砸、綠茶婊。但是一個滿臉皺紋的女士這么說,這種就是惡意的強行賣萌了。惡意的強行賣萌的結果是什么?是讓人尷尬、害怕和逃跑。
千萬不要讓自己隨著年歲增長,還依然不肯拋棄和捐出心底里的那份少女心,你以為這是與自然抗爭,以為是解放天性,以為是童心不泯,以為自己是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以為自己是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以為自己是洛麗塔(Lolita)。
但別人看起來就是滿臉褶皺還不肯承認,固執(zhí)得讓人可恨。即便可恨的人總有可憐之處,然而,人們普遍對滿臉褶皺還帶著濃濃少女心的女人,容忍度偏低呢。
說人話大概就是:你少女心沒關系,你老也沒關系,但你老還執(zhí)迷不悟又肆無忌憚地裸露少女心,這真的好嗎? Doris在最后,單戀徹底失敗以后,總算是明白,要把過去那些與她的青春有關的垃圾都清理了,她總算是知道她的人生應該如何繼續(xù)(Move on)了,而你呢?
老阿姨們,明明帶著滿腦子的愚昧思想和早已上了年紀軀殼,還沉迷鮮嫩多汁肉體的樣子其實很可怕的,你說《洛麗塔(Lolita)》有戀童癖的傾向,沉迷小鮮肉的老阿姨們,你們又何嘗不是另一款的戀童癖?
該成長的時候,記得要成長,不然等到皺紋滿面的時候,只能直接枯萎了。
翻最近的電影,發(fā)現(xiàn)有兩部關于女性意識的片子可以放在一起說說。這兩部電影絕對不屬于好片的范疇,但我覺得他們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分別是《你好,我叫多蕾絲》和張藝謀女兒張末導演的《28歲未成年》。
大家或許對后者更熟悉一些,但觀影之后,我反而更喜歡前面那部。簡單來介紹一下,多蕾絲已經近六十歲了,但有一顆少女心,幻想家,彈幕里很多人提到了《白日夢想家》,的確,多蕾絲幻想的時候,也會讓我想起這部電影。
但多蕾絲的扮演者莎莉·菲爾德,是一個老戲骨,兩次獲得奧斯卡影后,年輕時是個美人。
1946年11月6日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幅薩德納。母親是女演員瑪格麗特·菲爾德,繼父也是一名演員。高中己熱衷演戲,寧愿不讀大學而加入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暑期表演班。1967年以電視喜劇集《快樂的修女》建立知名度。同年踏入影壇,出演銀幕處女作《西部新天地》。1976年以電視電影《西碧兒》榮獲艾美獎最佳女主角。1979年以《諾瑪·蕾》囊括奧斯卡、紐約影評人及戛納三項影后頭銜,也憑此片打破了以往那種甜蜜、活潑的造型,改走演技派路線。1984年以《以田深入》再度贏得奧斯卡影后桂冠,成為80年代惟一的奧斯卡“雙冠后”。90年代作品明顯減少,但仍以《窈窕奶爸》、《阿甘正傳》等票房巨片笑傲影壇。她最近的一部作品是2012年與丹尼爾·戴-劉易斯合作的《林肯》。
在這部電影里,有一個設定,多蕾絲喜歡上了比自己小三十歲的小鮮肉。小鮮肉很帥!?。⌒□r肉的女朋友是《破產姐妹》里的瘦妹子。
男主和女主之間有很多溝通和交流,但對方有喜歡的人,最終兩個人也沒在一起。女主身上有很多大齡女青年的特征,年輕時談過戀愛,受過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算不戀愛的時候,也會幻想自己是愛情小說的女主,希望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當遇到喜歡的時候,又畏畏縮縮,總自卑的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所以,需要一些外援。在這個故事里,女主并沒有很光明磊落,至少在臉書上發(fā)“我們的愛似太陽、月亮、更似星辰,而你將之撕為碎片,現(xiàn)在留我一個人,靜待死亡,似一粒塵埃,隨風即逝去?!边@段話的時候,有些綠茶婊的。
但誰都會犯錯吧,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生活困住。有些人真的就活在自己的圍城里。跟朋友在一起也好,自己玩也好,總是困住自己的身心,從沒有真正投入,這才是最可怕的。
女主最終也覺醒了,收拾擠滿雜物的房間,從辦公室離開,跟同事、上司告別,最后那段幻想,似乎也預示著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28歲未成年》也屬于瑪麗蘇電影吧,不過導演用了一個還算有趣的形式解讀。不太想評論倪妮和霍建華的演技,說實話,倪妮飾演的覺得還有變化,可能好辨別一些,稍微能夠看到驚喜?;艚ㄈA不適合大熒幕,在電視劇里看看他還好,但熒幕里的他,除了一張臉,演技很尷尬。好在老干部角色是本色出演,不需要太多表情和動作。
在愛情里,相處很重要,時間很重要,愛很重要,但不要失去自我也很重要。
故事里的涼夏為了愛情,都失去過自我。不管是十七歲的小涼夏,還是二十八歲的大涼夏,一旦陷入愛情,都是奮不顧身的樣子?;蛟S,女生骨子里都是這個樣子,最終醒來的時候,總會有些收獲。巧克力也好,事件也罷,自欺欺人最可怕。
電影里的人物,有自己短短幾十分鐘命運里的大結局,但生活中的我們似乎,總要經歷更多才能有所體悟。
我一直都覺得,愛和不愛都不要失去自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愛情是其中一種。
你可以為愛執(zhí)著,但不要為愛而活。
我們看過太多愛情電影,也聽過太多情歌。遇到喜歡的人,去追逐,去表白,都沒有什么錯。理性的人有自己的世界,感性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保持自我。我在新聞里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有時候,會想為什么愛情成了這些人犯錯的幫兇。
多蕾絲和大小涼夏都犯過錯,也最終獲得了原諒。
我們也是,在不同的情境里,犯了錯,做了不夠好的自己。
但這不是沉淪下去的理由。
整理好自己,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它,做好它,不要讓自己成為愛情的附庸。
兩星半。
多雷斯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處女,沒有結過婚,和年邁的母親一起居住在一個雜亂但溫馨的小家。但不幸的是,影片開場就是多雷斯母親的葬禮,揭示了多雷斯不婚的原因,為了照顧病榻前的母親,多雷斯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然而命運沒有眷顧這樣善良平凡的一位女性,兄弟覬覦母親的房子財產,幾次逼迫她搬家。多雷斯卻有自己的生活,并在此時在公司電梯里偶遇了新來的藝術總監(jiān)——年輕陽光的帥哥約翰。在電梯里的一面緣約翰的幽默和帥氣給多雷斯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念念不忘,多雷斯擅自拿了約翰背包外的一根鉛筆留作紀念。約翰陽光開朗,多雷斯甜美可人,這樣的相遇似乎不可厚非,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多雷斯已經老了。
如果多雷斯年輕20歲,一切皆有可能,然而此時的多雷斯,無論年齡和打扮,都遠遠超出了約翰的承受范圍。但是多雷斯就是多雷斯,她相信自己,相信命運,更相信愛情。對愛情癡心不悔的多雷斯開始展開攻勢。她和朋友的孫女討論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孫女給出她很多建議,甚至加上了約翰的FACEBOOK,由此更進一步地了解了目標人物——一個20出頭的搖滾音樂青年。由音樂開始,多雷斯又和約翰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影片至此似乎還是喜劇的,雖然我看時每每為多雷斯更進一步的接近約翰捏把汗,但是多雷斯做得很好,她真誠坦率,雖然不乏洋相和怪異之處,甚至有時她會想入非非,在見到約翰之前先設想他們之間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也算是電影的神來之筆。那幾段想象確實撩人心動,只是太過單向,完全是多雷斯個人的意淫,再春花爛漫也立時凋萎,無法和現(xiàn)實接軌。然而想象總有它的道理,看到多雷斯如此地投入感情,我們也被她的激情所感動。
機會來得很突然,忽然約翰喜愛的樂隊來開演唱會。多雷斯應約翰的邀請參加了演出,并購置了相應的服裝,結果大為成功。約翰從此把多雷斯當知心好友相待。影片至此劃開了最絢麗的一筆,因為音樂,因為多雷斯的不懈努力,也因為多雷斯相信自己并忠于自己的感受,她的特立獨行終于感動了身邊的人,并走進了約翰的生活。真是野百合也有春天,平時略顯孤僻和膽怯的多雷斯,因為照顧母親犧牲自己生活的獨立女性,在遇到自己真愛的時候,勇敢追求并付諸行動,這樣可敬又可愛的女性,怎能不打動約翰呢?因此略顯娃娃臉笑容甜美的約翰,也可以孩子氣地對世界說一句:為什么不試試呢?然而,影片的結尾留給我們一個懸念,約翰最后那句話依然出現(xiàn)在多雷斯的夢境里,只是這一次,夢境無比地真實和接近現(xiàn)實,他們會在一起嗎?
莎莉·菲爾德將這個為了母親付出了一生、孤獨、收藏癖、喜感、渴望愛情的多蕾絲演的異常可愛動人。但劇本還是比較平庸,不切實際~
老女人暗戀小鮮肉,無可厚非,真愛之花開不奇葩。但是,臉書變態(tài)留言攪局鴛鴦一對,心中毫無愧疚。剝去浪漫電影的皮,說穿了就是一老三上位,惡心透頂??雌速M一小時光陰。
迷之好笑尷尬和傷感
第一眼把片名看成了《你好,我叫杜蕾斯》o(╯□╰)o
真的非常的可愛,雖然看著覺得自己以后可能會變成doris,還是不想要成為一個catlady。想要趁早談戀愛,想要遇到可愛的他。
可怕的"現(xiàn)實",看得我差點兒扔掉所有粉色系少女配飾……比起電影,更像美劇。
幾乎沒有瑕疵的劇本,老年版的coming of age story。導演的Q&A太他媽酷了,這導演太酷了,真的任性。
她住在自己的孤島,每天靠渡船通向現(xiàn)實。(原聲帶太棒,去紐約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雖然不是說老年人就可以理直氣壯的插足別人的愛情 但是為了追一個人去偷偷翻他的facebook聽電子樂看演唱會當模特參加party 真是太酷了 愛沒愛到這個人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變成了better me
歐洲人拍的話就是《鋼琴教師》了,美國人還是樂觀多了。
多蕾絲追愛勇氣可嘉,但方式我無法認同,拆散了男主和破產姐妹,最終贏得了可能的機會,如果他們在一起真的會幸福么?劇情也略無聊。。
哈哈哈哈哈哈笑過,竟然有點小傷心。暗戀這件小事啊,什么年紀都一樣。
千萬別浪費時間,老去后所有故事都成了悲壯。
氣氛營造得很好,都市氣息很濃,乍一看還挺貼切生活的,Doris這個角色被寫得很立體,她的不切實際更是為電影增加了不少的笑料,不過畢竟是電影,一切都不是那么真實,所以看完了還是覺得感觸不深。莎莉·菲爾德演得超級好,把Doris塑造得相當可愛,讓人過目不忘。
媽呀!抱憾終生的人生是由第一次畫地為牢的選擇開始的。警鐘長鳴。別干擾我!
不管多少歲,在愛中的人們總是一樣的。
抬頭 挺胸 像Doris一樣前進
三星半。如果這片子是一個老男人配一個美少女,大概就不會有那么多人直呼尷尬了。可見這個社會對女人,尤其是未婚老女人還是有那么多偏見。我真挺喜歡這個片子的,敢于選這樣的題材就很有勇氣了,再加上那個干脆利落的開放式結局,很難說這片不好。另外女主角的衣品真好呀,把那么多色彩穿得那么漂亮。
有多天真,就有多殘忍。無論是電影還是人。
尷尬癥一陣陣。女人年輕時一定把戀愛談夠,把男人睡夠,等一把年紀、雞皮鶴發(fā)時,不帶任何遺憾的去做點別的開心事吧,游歷山川也好,發(fā)展愛好也好,別再心心念念記掛著不屬于自己的鮮肉了。奶孫戀什么的,接受唔到啊。知道這樣說有點癌,但女人垂老,還缺愛情缺體驗,不曾盡情為自己活過,真的很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