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總動員3》在這個炎夏姍姍來遲。從2006年《賽1》到現(xiàn)在,十一年的時間,66號公路上的水箱溫泉鎮(zhèn)依然印象鮮活。麥昆5次奪得活塞杯,然而這并沒能幫助賽車英雄逃脫藍天博士、車王等前輩們的宿命,以一道優(yōu)雅而殘酷的弧線結(jié)束了職業(yè)生涯。不同于超人、孫悟空等熒幕常青樹,或許英雄遲暮已逐漸成為2017好萊塢動漫電影的關(guān)鍵詞,正如《金剛狼3》結(jié)尾那個斜置的十字架,眾英雄的紛紛退場,宣告了他們各自時代的落幕,也帶走了無數(shù)人的夢想與情懷,留下的只有無盡的遺憾與唏噓。長江后浪推前浪,無論有多么不甘與不舍,接受與放棄是唯一的選擇??v然精神與使命有了傳承,坐在恩師曾經(jīng)的位置上,不知身穿藍色外衣的麥昆是否會在掙扎的心中默默淺唱: 也許我們從未成熟 還沒能曉得,就快要老了 盡管心里活著的 還是那個年輕人……
賽車3對“告別”的這一主題的線索埋得細、是從麥昆那一次次(我們本有那么一點點閃光地期待著反轉(zhuǎn)的)失敗中累積起來的。
其實賽車2也是這個主題,只不過是通過一個“詭計”去寫老爺車的負隅;板牙大殺四方,可時代終究在前進。如今麥昆再一次開進加油道,不是為了“只加油,不換輪胎”,或是“最快速度換輪胎”,而是“聽著,應(yīng)該你來跑這個比賽”。于是一切都有了意義,不僅是賽車3的伏筆,更是賽車1、2的鋪墊——我們都曾年輕,而我們終將老去。
活塞杯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人/車才是。這就回到了皮克斯創(chuàng)作的核心。
(先這么寫著,有空回來寫全一點。)
Cars 1 is still my favorite, but 今天重看Cars 3,竟然看到忍不住眼淚。
為什么喜歡Cars,喜歡Lighting Mcqueen呢。
研究生同學曾經(jīng)說,每當沒有動力學習的時候,就看一遍“Good Will Hunting”。 I was like , “ really? It’s THAT good ? “. 但,盡管我給了那部電影兩三次機會認真的看它,我仍然get不到它—— 我懂每一句對話,懂每個人告訴我的它的意思,但當我看它時,我的思維和感受不會走到那里去。 但是當我看Cars,我看到人生。 那些能看到你的閃光點并支持你的人們,fullfilling of dreams (對夢想的實現(xiàn))過程中激動人心的時刻,個性各異可愛的好友們,人們對傳奇人生的敬意……這一切,這是人生的樣子??! 所以對我來說,這才是最好的勵志電影。 I get it.
喜歡麥昆說:
The racing IS the reward. not the stuff!
I don’t wanna cash in. I wanna feel the rush of moving 200 miles an hour, inches from the other guys, pushing myself faster than I thought I could go! That’s the reward! Mr. Sterling !
也喜歡Cruz說
“But I was the fastest kid in town, and I was gonna prove them wrong!”
雖然最終Cruz那句“ YES! I Do!”激動人心,但我還是內(nèi)心希望Mcqueen跑完了這次比賽完完整整的贏得了他的比賽。他值得。 在我的心中,他贏得了這場比賽,同時意識到Cruz也有潛力,然后帶領(lǐng)她一起走向了以后的比賽和勝利。 一定是電影時長限制,把這個過程精簡了;)
我感覺黑風暴杰克遜他雖然很強,但是也是并非不可戰(zhàn)勝,而一開始外觀他就是因為過于的驕傲自大,不肯接受很多前輩和后輩的指導(dǎo)意見,最后才幾次輸給他,最后我覺得他把自己本該獲得的榮譽和他人一起共同分享,體現(xiàn)了一種成就他人也是保全自己,而且我覺得酷姐的實力真的是牛逼呀,最后時刻絕殺黑風暴杰克遜奪冠。
年輕力壯到年老力衰,英雄末路美人遲暮的廉頗老矣式be美學總是貫穿人類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始終,即使是以夢幻和童話著稱的迪士尼和皮克斯也不例外。
不如說,我反而驚嘆于他們僅僅是套了個汽車形象的殼子就敢給展示給小朋友的作品中探討這么沉重的話題。并且不知是刻意剛好選擇了最能明顯地體現(xiàn)這點的競技體育行業(yè)。也許初看之時還會為一些情節(jié)逗笑,但一旦稍微涉獵一下競?cè)?,就會反?yīng)到很多好笑的梗和橋段背后隱藏著無數(shù)現(xiàn)役選手的辛酸汗水和退役選手難言的苦淚。
最讓我驚喜的是從中途一些伏筆就能看出的本作選擇用“傳承”這一課題去應(yīng)對這沉重的現(xiàn)實困境。
傳承,自古以來就是無數(shù)作品稱頌的美談,“努力地過完短短的一生,將成果交給后代繼承。人類就是在如此往復(fù)中成長,真的很了不起。”這是獨屬于人類文明的浪漫。生老病死在時間長河的各處不斷上演,其固然殘酷,但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長,就在于我們并不只會依靠基因里賦予的本能生存,我們會探求,我們會繼承,我們會試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觸碰更高的世界。
我們的肉體會衰老,會“生銹”,會“漏油”乃至泯滅,但前進的勇氣和一代代人積累的智慧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傳承下去。迪士尼與皮克斯用這個主題為《Cars》系列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2017美國動畫片《賽車總動員3:極速挑戰(zhàn)》,全球累計票房3.83億美元,定級G,豆瓣評分7.0,時光網(wǎng)評分7.3,IMDb評分6.7,于2011年8月25日引進國內(nèi)上映。
《賽車總動員》+《速度與激情》+《洛奇4》。本片的劇情像極了史泰龍的拳擊片《洛奇4》,厚道樸實的傳統(tǒng)賽車手迎戰(zhàn)目空一切的高科技賽車,只是片尾結(jié)局不同,《洛奇4》中主人公重振雄風,本片則是主人公退居二線、將榮耀留給了他人。
本片和前兩部的風格有所不同,第一部重在找尋自我的心路歷程,第二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火爆動作大片,而本片則是一部純粹的賽車片,從頭到尾都是圍繞著賽車,除了城市賽車和賽道賽車,增加了泥地撞車和沙灘賽車的戲份。
本片的水準整體來說低于前兩部,中間的劇情部分較長,節(jié)奏有些慢、笑點有些少,但片尾決一勝負的高潮戲很好看,節(jié)奏明快,緊張激烈、張弛有度。
在第一部驚艷亮相、在第二部中榮升主角的拖車板牙,在本片中戲份極少,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角中的配角。
本片的結(jié)尾,主人公閃電麥坤由賽車退役成了教練,這一情節(jié)設(shè)置不知道是否意味著本系列的終結(jié),或者第四部將是閃電麥坤重出江湖的復(fù)仇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三部《賽車總動員》的中國上映日期都碰巧在8月下旬,第一部為8月22日,第二部為8月24日,第三部為8月25日。
前兩部的中文譯名都沒有副標題,第三部則畫蛇添足地加上了副標題,而英文原片名是沒有副標題的。國內(nèi)片商近幾年特別愿意故作聰明地給進口電影加上副標題。
《賽車總動員》對汽車擬人化的構(gòu)思是獨創(chuàng)的,在此之前汽車擬人化是以車燈為眼睛,保險杠為嘴巴,而《賽車總動員》則開創(chuàng)性地將風擋玻璃作為眼睛,這使得汽車的表情更加豐富,情感色彩更加傳神,角色個性更加鮮明。
本片在CG技術(shù)上非常優(yōu)秀、幾無破綻,表情、紋理、運動特性、力學特性、光影效果、物體間的接觸和互動.....等體現(xiàn)CG技術(shù)水準的元素都非常精良,體現(xiàn)了好萊塢一流的3D動畫制作技術(shù)。
三部曲的中文譯名《賽車總動員》是錯誤的,賽車只是眾多種類汽車中的一類,應(yīng)該為《汽車總動員》才更為貼切,因為本片實質(zhì)展示的是汽車王國,所有角色全都是汽車。
很失望的一部,毫無亮點…最后連主角色系都改了,這個系列是該結(jié)束了。
2006年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第一部,那是第一次坐在電影院里哭。十一年過后今天一個人坐在電影院里看第三部又哭了一次?!禼ars》對我來說不是普通的電影而已,更是從小到大無數(shù)次真實存在的夢。當你看到世界上還有那么多人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著賽車,活在沒有汽車文化的中國也不覺得失落了。
“你怎么知道自己能行?” “I just never thought I couldn't.”
水準和第二部大致相當,延續(xù)了系列的風格,缺少新創(chuàng)意。賽車主題電影越來越少,速激系列失了初心只剩各種炸炸炸,《極品飛車》這樣的游戲改電影也只在外觀上盡可能貼近了原作,《極速風流》式的神作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作為動畫界獨苗,Cars的水準雖然沒有大起大落,只是看第一部時的小感動再也找不回來。
又是一個傳承,但是最后的翻轉(zhuǎn)太沒有道理了。
這個系列相隔10年了還能有些新的東西(比如對女性力量的強調(diào),還有繼續(xù)拓展的世界和故事線),另外也依然有一些很暖心的故事設(shè)計。再看看有些其他的系列動畫片,就覺得其實還不錯啦。#Mygirl#Cristela Alonzo(Cruz)is AMAZING!!! 希望未來還能看到更多這個角色的故事。
看這個賽車系列,很多時候都是在感嘆幕后團隊把汽車外殼的金屬感和反光效果做的多么逼真。到了第三部廉頗老矣,開始懷舊路線了,有那么一兩個瞬間會被感動到,感受到速度感的美好。這一部的故事不算精彩,但我很喜歡最后新一代的傳承,不是傳統(tǒng)的那種勵志結(jié)局,卻也不失深度和感動,生活本來就是這樣。
尊重自然規(guī)律和成全別人。這集的主題太讓人悲傷了。
就好像是皮克斯拍給自己的電影,致敬往昔榮耀輝煌也展望未來無限希望。片中那股濃濃的懷舊氣息讓朕這個30多歲的老年人也格外感慨幾度哽咽。人總會老去,舊的會被新的取代,但精神和匠心的傳承,卻會一代代地持續(xù)下去,就像四季循環(huán),生生不息。
過氣車手的主題和敘事都相當成人,這電影不歡鬧,不戲謔,也沒有酷炫的鏡頭,徹底質(zhì)樸。70%的時間都是對白和心理戲,這是皮克斯很“個人”的作品,更像一部心理故事片。對于動畫本身,現(xiàn)在的皮克斯似乎更注重不受形式限制的表達。到底是創(chuàng)作力降低,還是返璞歸真,故意內(nèi)斂和沒高潮,就見仁見智了。
年度最適合孩子觀看的動畫,回歸第一部傳承的主旨。體育競技中,贏只是一方面,付出與汗水,友情與愛情,尊重與傳承,這些更是不必可少的要素。<賽車總動員>借著熱血的競速故事,著眼于后者,格局一下子就大了,這也是本系列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看cars 1的時候閃電還是個新人,如今都退休帶新人了。還是迪斯尼傳統(tǒng)的成長故事,女主是拉丁女性,如果要是穆斯林同性戀就更完美了。
這種勵志片百看不厭,還沒出息的哭了好幾次,想起狼叔了。我還是好想閃電贏最后一場,雖然知道他老了,心里有點委屈。
看得出創(chuàng)作者各方面都已經(jīng)很盡力了,尤其很努力讓故事不落俗套,但是對這個無趣的系列實在沒有太大拯救。
前面相對沉悶,但看著看著就突然驚詫地幻想著自己面臨更新?lián)Q代的那一刻,哪怕離所謂輝煌還有十萬八千里。也有點體會到父母輩的失落。后半程,雖然與預(yù)料無太大差別,但繚繞著敬重、自知的那種懷舊與燃情,都挺觸動我的,也許賽車系列真的更適合年紀大些的人看。也許要終結(jié)了?然而我還是好懷念。
其實一直很喜歡Cars 1,賽車擬人化做得太好了。3只能說挽回了2的顏面,畢竟看到一半發(fā)現(xiàn)主角換了的動畫還真少見。連車都開始推女權(quán)了,你們?nèi)祟愒趺床恍咚溃?/p>
劇情發(fā)展乏善可陳,人物設(shè)定了無生趣,核心思想老生常談,笑點基本上也是零星到屈指可數(shù)。最終兩位主人公在賽場上角色潛移默化間的轉(zhuǎn)換成了唯一的記憶點。真的是這幾年最愛不起的迪士尼動畫了。
“悟飯,你來和沙魯戰(zhàn)斗吧!”
這哪兒是給小孩看的動畫,分明是在給快進入中年危機的職場“老將”指引方向。無論是麥昆的最后完成的角色轉(zhuǎn)換還是致敬保羅紐曼的那種情懷都感嘆皮克斯還是最會講故事,配上老練的鏡頭和完美的場景設(shè)計、光影效果,可以說是這個系列的完美謝幕。Don't fear failure!
今年皮克斯重頭戲還是Coco. 先導(dǎo)預(yù)告片讓所有人都以為這個系列終于嚴肅黑暗起來了,其實沒有。第三部其實是第一部的精神正統(tǒng)續(xù)集,第二部更像是拓寬了世界觀的外傳。和保羅紐曼的師徒關(guān)系挺感人,但Hud的離去從沒有被直接提及過,第三部里莫名其妙就成為劇情重心了??吹臅r候一直在想他什么時候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