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山嵐昏沉,暮煙繚繞,黃昏的河水開始朦朧了。”
小鎮(zhèn)里的姑娘撩起衣袖,和翁小關潑水的一幕。男女主人公飛揚的笑臉,飛濺的水花與清澈的河水,悠揚清凈的小鎮(zhèn)景色感染了我。
電影全文渲染出一種80年代的氣氛。我最初對80文學思潮的理解,源于對高曉松的認知。文學,愛情,夢想。那是回不去的曾經(jīng)過往。
那時我們有夢
關于文學,關于愛情
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波蘭來客》 ---北島
北島的這首小詩,是對80年代知識分子時代背景的最好描述。沒有功名利祿,追求著詩歌,編織著夢想。麗雯深愛翁小關,但她寧愿將他推離。她教給他的關于勇氣,源于夢想,歸于執(zhí)著。卻不曾索取什么。她對他說:“我知道,你是那種為道路而生的天下客,只有行走才會有意義?!彼悄敲疵赖呐印s@艷著時光,溫柔了歲月。
“你應該是一場夢,我應該是一陣風?!鳖櫝堑倪@句詩,也許就是對這段愛情,最好的詮釋。
2 ) 1980也不會存在的愛情
莫名奇妙的陪同學看了這場電影,看之前完全沒有了解,只是聽說這部電影是在他們那里拍攝的,其他的一無所知。而看之前也同樣在豆瓣了解過,5.2的評分讓我完全不抱希望,只是同學一再推薦就去了。
只是一部文藝電影,坐在電影院里我一再告誡自己,于是電影就開始了。開場部分大段大段的自白,緩慢的鏡頭,那個叫做公母寨的地方確實很美,其實整個故事很簡單,一個下鄉(xiāng)的青年遇到了曾經(jīng)的初戀,發(fā)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雖然結局很悲慘,但過程很美好。這是一個很美好的青春故事,夾雜著那個時代,那個地點特有的符號,特有的寧靜,特有的風景,原本應該是一個既能看風景又能看顏值的美好愛情片,卻分分鐘讓我出戲,太過文藝的對白,讓我覺得整個過程就像是兩個人在背書,雖然作為一個90后并不知道80年代人們的對話,但是總覺得如電影中那樣的對話是不大會出現(xiàn)的,你能隨口一句話就能引發(fā)人生無限思考還能保證押韻?其二就是無法忍受的慢鏡頭,雖然愛情片總該有那兩個鏡頭能夠讓人感受到浪漫,但,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無聊的等待,當然也有一些記憶深刻的鏡頭,就比如那個兩人坐在竹橋上徹夜談天,男主吹口琴的瞬間讓人感覺到了些許浪漫。其他的鏡頭和敘述真的很讓人出戲。
不過還有些需要被提起的,鄉(xiāng)長和老田真是片中最喜歡的兩個角色了,在這樣的懷舊愛情片中能夠出現(xiàn)這樣的小插曲還是挺好,一個就是男主和鄉(xiāng)長同上廁所,一個就是男主女友來找老田在樓下掃地說,飯菜能準備,床沒法準備,再一個就是鄉(xiāng)長拿錯男主寫的情書的時候。也就這樣的時候讓人會心的一笑。
如果按照觀影風向標的打分標準來說,我可以給的分數(shù)分別是劇情5分,表演4分,可以給鄉(xiāng)長和老田5分,而娛樂性是2分,有一個好的故事卻沒有一個會講故事的好導演,哎。
當然此類電影的出現(xiàn)本來就是值得贊揚的,電影院長期被小時代,匆匆那年等等青春愛情片占領的時候出現(xiàn)這樣一部稍微文藝一點的愛情片的時候,也不能苛求過多,只是這部電影能讓我記住的也就只有那山間的風景了,遠眺滿山的茶樹,中間些許采茶人,也有一條或隱或現(xiàn)的小道,主人公走在這條小路上去找女主的爸爸。
而對比我們的鄰居韓國,他們一向以愛情片為人所知,但當然他們什么類型片都能產(chǎn)出了的,但他們拍攝愛情片總讓人不能忘卻,我的野蠻女友已經(jīng)過了十多年,我依然會為男女主角的美好愛情所感動,我腦海中的橡皮擦,這只是一部偶然間看過的電影卻讓我無法忘懷,假如某一天我失憶了,我的另一半會有這樣的堅持,陪我重走一遍曾經(jīng)走過的地方嗎?而假如愛有天意,講過去的愛情故事,其實和這部1980有著相同的背景,卻拍出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這些韓國電影卻總有一兩個鏡頭讓人無法忘卻,總有一兩首讓人記憶猶新,而回想這部片子,我真的已經(jīng)想不到什么了,那兩首出現(xiàn)過的歌,真是讓看得我無比的尷尬,那真的是那個時代人唱的歌嘛?
而更加讓我無法接受的便是片尾追加的幾十年過后,一次同學聚會,一次滾床單,一次拒絕,而后又是幾十年的離別,最后男主想要回到那個寧靜的山村的時候,女主卻得絕癥去世了。世上有這樣巧的事情,真巧想到她的時候,她就不再了?雖然知道電影是由小說改編,可是這樣的離奇巧合讓我無法接受更讓我無法接受的是女主嫁人,而丈夫車禍去世了,女主還得了絕癥,這是再拍韓劇么?如果導演或者小說作者想要在最后營造悲傷氛圍的話,這并不是最佳的方法,我們的眼淚并不會這么留下來,而在此過程中我看到的是男主作為一個男人無法承擔起的責任,雖然女主怕步她母親的后塵怕連累男主,而選擇留在山村,如果說女主留在山村最后的目的只是照顧年老的父親的話,那么父親去世之后,她便沒有了繼續(xù)留著的理由,她也有理由追尋自己的夢想,追尋自己的理想,甚至是追尋自己的情人,雖然片中并沒有對女主有太多的感情描寫,但我堅信女主并不是不喜歡男主,不然何必幾年前給的筆記本還留著,幾年前給的口琴還留著,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故事太過悲劇,我并不想接受而已啦,我只是盡可能的講了我的感受,我并沒有看過小說或者了解過作者和導演本身。
而最后片中淺嘗輒止的歷史背景,大家都知道77年恢復高考,78年改革開放,而之前是整整十年的浩劫,鄉(xiāng)政府的老田,我倒是很愿意聽一聽老人家的故事,女主的建筑師父親,我也愿意聽一聽您的故事,那是真真的愛情,雖然片中老田也說過了,他說他并不記恨他的妻子,但是他們有感情,雖然那可能并不是我們通常說的愛,而橋梁建筑師的愛情則更加讓人惋惜,老人會后悔一輩子嗎?電影中也沒有交代,只是給了一個老人看著墻上妻子的照片久久不能走動的背影?;蛟S是因為審查的關系亦或許導演或者作者想要說明什么,這世上的愛情并不是什么天長地久,而是就是遠隔天涯也能默默的祝福彼此。
3 ) 關于新舊文化的思考
帶著好奇的心理看了霍建起導演的《1980年代的愛情》,前半段遲遲不能入戲,但總體看完覺得并不應如豆瓣上評分那樣低。直至昨天看完了野夫的原著,才恍然大悟。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電影都來自于文學作品的改編,這既有一定的市場保障,但同時很容易就會帶來口碑上的差評。電影與文學之間,往往隔著一條海。這海由每個觀眾各自的理解和思想?yún)R聚而成,文字是抽象的,讀者的理解各異,影像是直觀而具體的,一旦與觀眾原有的想象與思考的深度不符,便會被觀眾無情的打入萬丈深淵。比如今天我看到的《1980年代的愛情》就是這樣。在電影里,我以為我看的是一部純粹的愛情片,簡單而純凈,回蕩在山水之間,意蘊無窮。只是看完后我仍有疑惑,為什么男女主人公不能夠在一起?“1980”這個年代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總覺其中還有些深味,只是很難從美麗的山水影像中體會出來。
后來看野夫的文字,才發(fā)覺“哦,這原來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啊”。與看電影的過程不同,在看書的前半段時,就讓我深陷其中。沒有經(jīng)歷過文革的時代,只能從各類藝術創(chuàng)作中斷斷續(xù)續(xù)地了解一些。就像電影里的臺詞,總讓我覺得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個人的小事、大事,都離不開“組織”,離不開政治。在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面前,個人顯得是那么的渺小,微薄的吶喊與反抗顯得那么虛弱無力,毫無希望。因此,直至今天,老一輩的書評或是影評人也好,總期待著或是認可著有一部作品能深刻地反映出時代的面貌,渴望著藝術作品能夠扛起一定的文化輸出的職責,而不是單單地表達那浮于表面的東西。以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為例,為什么早些年的《紅高粱》《秋菊打官司》等能得到影評人廣泛的認可,而近些年的《山楂樹之戀》《歸來》等作品卻得到的是廣泛的爭議呢?
畢竟時代不同,在國泰民安、追求和平發(fā)展的當今,個體自由和環(huán)境問題被推入社會的焦點,教育公平、父母子女的情感、愛情觀念等成為現(xiàn)代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國與國之間的紛爭逐漸演變成社會內(nèi)部之間和小團體內(nèi)部之間的抗衡,個體成為世界的主角。因此,當現(xiàn)如今青春片等表達個體追求與情懷的影片大肆泛濫時,是容易被一些老評論家所不認可的,而這就是新舊文化的碰撞了。現(xiàn)如今有那么多人在翻唱《從前慢》,可誰又能真正理解這詩句中的時代含義。從前那個年代,興許需要等待個十年來的時光才換得一場歲月的美好,如今,生活中點滴的美好雖不時涌現(xiàn),卻常常被人們所忽略。即便想要在電影作品中濃墨重彩地凸顯一些簡單的美好時,又時常被市場和學術所拋棄,只剩下詩和音樂還在默然堅持著。
現(xiàn)如今文化傳播的手段日新月異,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捷,事物都會存在好與壞兩面。好的一面在于,如果真的能通過這些傳播手段去滲透文化中的精華之處,就像廣告印象一樣潛意識地去影響人們,這便不失為一種好的傳播。可是它危險之處又在于,這些傳播的內(nèi)容之中,若有大量的糟粕之處,加上它的迅捷變化,叫人難以分辨是非。從前的人可能怕的是選擇之后的結果,而現(xiàn)在的人恐懼的卻是選擇之前的決定。有時覺得周圍的一切就像云朵一樣(也正好對應了“云端”),散亂一片,飄忽不定。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感慨著想成為一棵樹,扎根于土壤,只朝向一個目標安穩(wěn)地前進。自己也時常懷疑是應該朝著人群的潮流奔涌向前,還是應該放慢腳步,自顧前行??墒?,這前行的路又在哪兒呢?
又想起《雙城記》里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jié),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jié);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p>
聽老師說如果喜歡電影,對于生活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喜歡戲劇,那么就是悲觀主義者。雖然這話不一定對,但起碼讓我相信自己還是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那么就請繼續(xù)相信善、相信美好、相信愛吧,未來在微笑著朝自己揮手呀。(即將快樂地跑去聽李健的歌)
——寫于還在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某一天
2015/11/17
4 ) 河的第三條岸
青山綠水畔,薄霧繚繞間,女主劃動著玉足向水中播撒著漣漪。一旁的男主洗著臉,言語間隱含著對女主的愛意。女主不動聲色,男主將溪水撩向女主,女主也用腳將水撩向男主,歡聲笑語,水花四濺,心花怒放,情不自已。本以為二人會走在一起,本以為有情人會終成眷屬,但卻響起了這首歌《永隔一江水》。這也許就是1980年代的愛情,雙方都心知肚明,二人也彼此深愛,但都發(fā)乎于情,止乎于禮。誰也不說破,誰也不越界,就像上學時桌上的那條“三八線”,二人的感情永遠隔著一江水。
“明天,公車一來,我就要走了?!薄澳俏揖筒凰湍懔?。”多么決絕的回復,掐滅了男主最后表白的勇氣。關上房門,女主倚著門淚流不止。男主到了城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或許讓他沒有太多閑暇去思念遠方的愛人。但女主過著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這首歌多么像女主的心聲,多么像那無數(shù)個思念的夜晚,從黑夜到黎明,等待,等待得心都要碎了。她多么希望男主能留下來,多么希望男主能回來。然而女主是矛盾的,她希望她心愛的人能有一番作為,而不是待在這窮鄉(xiāng)僻壤中了此一生,況且他是大學生,他需要更大的舞臺。同時女主還受到父母的遭遇的影響,他不想拖累男主,不想男主重蹈她父親的覆轍。她拒絕了男主的愛意,她的生活和希望,總是相違背。從此,她和男主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卻還得裝著毫不在意。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卻還得裝著毫不在意,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給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電影里,男主喜歡泰戈爾的詩,女主喜歡舒婷的詩。而二人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似乎就像上面兩首詩一樣。女主的心在男主身上,希望男主有自己光明的未來,而自己不希望成為男主事業(yè)的阻礙,只是默默地支持。而男主表達出自己滿滿的愛,換來的卻是女主冷漠的回應。這也許是二人不同的愛情觀,這也許這時代的悲哀,鄉(xiāng)村與城市,愛情與事業(yè),門第與地位……都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
男主最終和女主成為了河的兩岸,男主收獲了事業(yè),卻沒有收獲愛情。女主在艱苦的鄉(xiāng)下生活和悲慘的命運中英年早逝。擁有與失去間,讓人感到滿滿的遺憾以及無限的哀傷。若能趕上如今的時代,二人多半會雙宿雙飛,在另一個城市開啟不一樣的人生。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是可以挽留的,但愛情是可以挽留的,只可惜,他們都沒有逃過時代與命運的安排!
河難道只有兩岸嗎?人生難道不是出人頭地就是寥寥此生嗎?愛情難道只是相互拖累不是相互扶持嗎?男主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不是的,他需要愛情的滋養(yǎng)以及精神的支持,女主又何嘗不是呢。他們?nèi)裟芄淖阌職?,給彼此一個機會,或許他們能找到河的第三條岸,也許那是一葉扁舟,載著他們的生活與希望,順著河水靜靜流淌。
5 ) 麗雯: 一個聰明堅毅的女人
有些故事,是沒有勇氣再重讀一遍的,就像,1980年代的愛情
當事業(yè)與愛情矛盾時
作為一個男人,你會選擇愛情還是事業(yè)?
作為一個女人,你是否會愿意為了男人的事業(yè)兒放棄自己的愛情?
離別后的第一次相遇,她未嫁,他未娶,一切都正是當年。但,為了不讓他困在大山,她選擇了逃避,毅然決然的將他放逐。
此去經(jīng)年,鮮衣怒馬,轟轟烈烈,卻又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再次歸來,他已是千瘡百孔,她用她的愛與善良重新喚醒他早已萎靡的激情與欲望。他也終于有機會傾訴他對她深沉的愛戀,卻又被她再一次放逐。
那些小河畔的嬉戲,街頭街尾的陪伴,離別前黑夜的掙扎,看著愛人遠去忍不住顫抖的背影,都隨著麗雯的死,成了永遠都回不去的1980年代……
讀到最后,已忍不住淚流滿面,麗雯無疑是個善良美好的姑娘,但她更是一個聰明果敢的勇者。她愛他,但她更知道他是“為道路而生存的天下客”,是蒙塵的明珠,是沉睡的雄獅,他也許暫時希望有一個溫馨的港灣可以停靠,但他絕不會自甘平庸,他天生不會為任何人駐足。她若順從心意將他留在身邊,最終有一天,他會厭倦了她。她的狠心成全了他的事業(yè),更成全了他對她最初的愛,還有,最后的愛。
我無法評價麗雯的做法到底是好還是壞,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著只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追求。在我看來,即使最后終將被厭倦,我也會貪戀那無法言說的,如燦爛煙霞般轉瞬即逝的美好。
人生在世,何不及時行樂呢?
6 ) 鄭世平的電影絕對不是1980年代的愛情
我是一個沒有特別高電影和文學造詣的普通老百姓的后代,恰巧,父母們的愛情也出現(xiàn)在1980年代。
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寫影評,手生,也不夠格。
但仍舊希望書寫一筆自己的真知灼見。
昨日以前大學的教授有多的電影節(jié)票,問我要不要去看。我在此之前沒有看過鄭世平的書,完全是被老教授說“這是一部很虐的小說改變的入圍影片”而去“自告奮勇?!?br>
影片講述了一個1980年代畢業(yè)的大學生被分配到原籍下屬的公母宅鍛煉,然后偶遇神似神仙姐姐的同桌,同時這個同桌也是自己暗戀并且以荷爾蒙發(fā)泄后一直沒有得到的任何回復的“女神”。
很可惜的男主角在1980年代的寨子里留著2012年的胡子已經(jīng)2013年的發(fā)型,在1980年的川滇區(qū)域還有尼龍和POLO衫。
以21世紀的造型進入1980年的時間空間,如此的不協(xié)調(diào),是觀眾第一印象。
鄉(xiāng)鎮(zhèn)府老舊的辦公桌以及看上去很樸實的四川口音的老田并不能掩蓋制作方和導演對主角形象塑造的失敗。
你會認為一個穿著2013年品牌的POLO衫的男子操著一口北方口音是來自于1980年的窮寨子么?
接著在一頓莫名其妙的臺詞之后,女主角出現(xiàn)了。供銷社的女主角穿著民國初期樣式的依附,并且印花斑斕,和周邊來供銷社買菜的村民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倒和21世紀造型的男主角同樣“靚爆眼球”)
女主角看到男主角的時候,拿著的酒瓶就碎了,就碎了.....竟然就這么落地碎了。
既然女主角的爸爸可能是文革時代的被打成XX的人,那么你的衣服那么光鮮亮麗,在1980年代的村寨里,不是明擺著自己“招蜂引蝶”么,不是故意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審美做對抗么?就像是“老子就是特別,你們嫉妒我家里牛逼的背景所以打壓他,現(xiàn)在嫉妒我的美麗還要來打壓我么?不!我偏不!”一樣,讓人匪夷所思。
接著他們開始了編劇腦中只存在的美好的調(diào)情鏡頭。。。。。。
大致就是“女主角爸爸其實知道男主角的存在,以前也很看中這小伙子,現(xiàn)在自己日薄西山了還有個這個有前途的大學生畢業(yè)對自己女兒蠢蠢欲動簡直就是再好不過了最好帶著我女兒遠走高飛飛過長江與黃河遠赴大西洋?!?br>
期間男主角的大學女友出差路過寨子,晚上因為“1980年代的人還不夠開放”所以沒地方睡最后只能去女主角供銷社的房子借一宿。
然后看到了女主角這么漂亮就以女人的第六感感受到這女的一定勾引了自己男人。
寒暄兩句后就自顧自睡了。
睡完之后梳頭發(fā)時看到了舒姐的詩集,里面有自己大學男友的注明。然后更證實了自己昨晚的想法,接著結合自己男朋友對這個窮寨子流露出依戀的神態(tài)推斷出-----就是你個老妖精勾引我男朋友。
但是編劇的時代是1980年代,那個年代我們只有贊美沒有吐槽只有愛戀沒有痛恨。
男主的大學女友似乎在15秒的鏡頭里領悟出了1980年代的人們之間的真善美,也明白自己敵不過這個美女搶不走男朋友的心,所以撲哧的就去告訴女主“姐,我們都很喜歡他對不對?”
最可怕的是,1980年代出的時候,男主的大學女友擁有了最好的WALKMAN,不管是愛華還是索尼或是松下的,反正有了WALKMAN.
1979年第一臺walkman被索尼造出來,1980年初就能搞到,這女的家里不是壕就是壕......(而男主大概就是所謂的直男癌晚期了吧。)
走之前,女主角送了她兩瓶什么酒,她便將WALKMAN塞她手里,直接送給女主。(喂喂,你簡直壕無人性,其他綠茶婊以后還怎么裝逼。)
故事在美好的依偎中戛然而止。。。。。。因為男主要被調(diào)回省城了。
然后我們在男女主角標準且略帶北方口音的生澀對白中結束了寨子里的故事。
我不知道這小說是不是鄭編劇在闡述自己的經(jīng)歷,但是生澀僵硬的對白以及混亂無章的對白邏輯實在讓人覺得很像是大學生作品。
中間參雜了一些你濃我濃的詩詞就好像“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哦”一樣讓人無語。
接著男主就回省城再接著下海了,風生水起再一敗涂地。
接著中學同學聚會,大家在很豪華的帶休息間的大包間里吃喝。
然后女主最后來了,看到落魄的男主先是帶他回炮房酒店,為什么說炮房酒店因為那酒店的裝修和燈光就像三線城市的XX情侶主題公寓一般那么鄉(xiāng)非。
男主喝的一塌糊涂,女主被他吐了一身后就穿了很保守的打底衣。
男主酒醒后看到她還在幫她洗褲子,就上去OOXXX了。
OMG,編劇你前90分鐘的戲都在展現(xiàn)一個毫無弱點滿是空靈的女神形象,接著最后10分鐘就被男主推倒了,我真的無言以對.....
1980年的你記憶中的女神就這樣被你干了么?這就是雙方愛情的結晶么?
OOXX后,女主掛了。
在跳喪這個傳統(tǒng)文化儀式里男主闡述了很多他自己的東西。
知道影片結束,我都不曾在男主27歲血氣方剛的臉上看到一點社會歷練的痕跡,而女主在影片里的遺照都像是19歲的玉女一般清新脫俗。
簡直不可理喻......
總而言之,21世紀的造型+2000年的對白+1980年的風景+1960年生的人的記憶+2015年的粗糙制作≠能叫座又叫好的電影。
同時霍建起先生缺乏鏡頭語言的分鏡也讓在后排的老饕觀眾覺得更像是微電影里面的校園愛情。
或許選角的安排都是投資方來,或許這份愛情遠比電影本身要多的多的多,但是影片缺乏信息素給觀眾、純粹靠景別和利川市的風景堆砌出的純真感簡直就是侮辱自己的小說。
電影終究是電影,小說能表達的,電影不一定能達到。但是小說表達不了的,在不更換編劇思路的情況下,更不可能達到。
這不是1980年代的愛情,只是鄭世平先生對于小說里那個記憶中的女神,故意被忽略去缺點后,片面的電影展現(xiàn)。
最后的最后,吐槽一下鄭先生在現(xiàn)場高呼大家多多點贊。
不足以贊的,求也求不來。
還是把美好留在小說的記憶里吧。
女主有顏演的也不錯,男主臺詞差人設差就是來倒扣分的,女主太有犧牲精神好想吐槽,利川景色美得想去住個把月,喜喪民風民俗好評。
什么鬼?八十年代之后劇情跳得厲害,一夜情,葬禮,麗雯是個好女人?;艚ㄆ鸬膯栴}永遠是劇情和臺詞,攝影和置景很精致。
“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p>
風景不錯,當風景片看挺好的。但是人的造型也太不八十年代了,完全沒有代入感,看到中途棄劇。
很明顯是想復制《那山那人那狗》和《暖》,可惜我手賤搜了幾張女主的時裝照,再看,氣場就破了。
景美人美,但電影感覺還缺點火候。比那些流量明星小花們拍的鬧騰爛片好多了。前半段好過后半段,前后有點不搭。楊采鈺很美像劉亦菲,或者像年輕時候的劉亦菲媽媽,柔美。
1霍建起的愛情電影越拍越回去。2狀愛情之純真而近乎矯情。3前一個小時電影堪稱流暢充實,后半小時簡直爛尾。4男主女主你們不應該上床啊。
實在不忍心給兩星,但這部電影確實很做作。霍建起一貫的美景和美貌的演員,但難掩故事本身的蒼白無力。
被那幫影評人的差評給騙了,這片是我的菜,非常非常好看
風景是不錯的,女主蠻靈的,劇情比較單薄
朱亞文+沙溢 戀上 山口百惠+上戶彩+石原里美+吳倩蓮+劉亦菲。
很美的電影,每一幀都好美。
旁邊燙發(fā)女士一頭發(fā)廊染發(fā)劑的味道讓我?guī)捉柝?,后來男主角上廁所的片段拯救了我,這是一個有味道的鏡頭!
還是那個配方,還是那個味道,還是那個霍建起?!赌巧侥侨四枪贰?《暖》+《生活秀》的大雜燴。幫你找回男人的自信。1980年代的愛情就應該留在1980,何必去2000呢?
這片更應該叫1980年文藝青年的愛情。全片除了幾個外景和戀足的鏡頭之外,基本沒什么看點,男主也不太行。
霍建起山水鏡頭依舊如詩如畫,不少鏡頭定格都是一幅畫。遺憾故事有點水,畢竟小說和劇本還是很不同,思想表達植入太生硬。特別是1980年代牽手接吻都很大膽了,竟有床戲?沒床戲就不能表達愛情了??尾聲匆匆交代特別潦草,女主又是絕癥的套路。易中天為了捧自己學生有點尬吹了!
not much content
三星的比較多,哎,這么用心拍的電影,我給五分。
很不錯的電影,喜歡它偏遠安靜平和的氛圍,還是圍城理論:這么好的地方,城里人想去,當?shù)厝讼腚x開。一切都是那么的清純,對于有過80年的青春經(jīng)歷的人來說,是部很好的懷舊電影。電影有一處敗筆:男主角是80年的大學畢業(yè)生,他的出場服飾是牛仔褲+Tee,我覺得不符合當時的情況,更像90年代初的服裝。
原來小說記得蠻好啊;拍成這個鬼樣子,岔劈了,年代還原度還不如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