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夫婦蘇醒與奚彬有個兒子奚望,身邊的媽媽都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理由給孩子們報了各種課程,可蘇醒夫婦讓兒子自然成長。眼看要上小學,原本小區(qū)對口的全區(qū)最受歡迎的小學被換成新成立的小學,讓蘇醒跟著其他媽媽焦慮起來。該給孩子超前教育還是輕松教育、要不要為了進熱門的學校換房、要不要為上特長班投入巨資?這些問題讓堅持不落人后的蘇醒和抗拒拔苗助長的奚彬爭執(zhí)不斷。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小區(qū)其他三位母親。四個家庭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代際關系經(jīng)歷著巨大挑戰(zhàn)。而當奚望因為心理壓力患上了口吃,蘇醒才明白最應該成長的是她自己。蘇醒決定不再糾結(jié)于起跑線上的競爭,回到立德樹人的初心才能幫孩子站上人生真正起點。對口的新小學開學了,蘇醒和媽媽們把孩子們送進校園,短短一年的學前教育讓年輕父母也收獲了人生中重要的成長經(jīng)歷。
2002年,剛滿20歲的寒門天才郎朗,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在人民大會堂進行百年慶典巡演,一時風光無兩。
媒體爭相報道,從而引發(fā)了國內(nèi)的鋼琴熱,許多家長抱著孩子直奔鋼琴培訓班,紛紛照搬天才之路,寄希望孩子成為下一位“天才郎朗”。
這一年,兩歲的易烊千璽也被媽媽抱去了培訓班。
因年紀太小,鋼琴培訓班的老師為他關上了一扇大門,但鋼琴班對面的舞蹈班老師為他打開了一扇窗戶,美其名曰:兩歲正是舞蹈啟蒙的黃金期。
不知道孩子適合學什么?
易烊千璽的媽媽選擇都試一試。街舞、民族舞、拉丁舞、書法、唱歌、打鼓、魔術、葫蘆絲、變臉……你能想象的一切,易烊千璽都被拉著去試過。
只要培訓班敢開,易烊千璽的媽媽就敢報,不給易烊千璽喘息歇口氣的機會。按照今天的網(wǎng)絡流行語來說,小易烊千璽就是讓無數(shù)家長羨慕嫉妒恨的“牛娃”。
但對老師的“天賦說”,小千璽表示不屑一顧,你不就是想多掙錢嘛,這種贊美的話就是騙家長掏錢交智商稅。
可后來,千璽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是真的有天賦。跟別的小孩一起學,他們做不到,我做得到。真的是學得快,感覺更到位一些。
從被逼迫,到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易烊千璽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真正喜歡上舞蹈。
選擇一條正確且喜愛的道路,再加之99%的汗水和1%的天賦,成就了2020年登頂福布斯榜的易烊千璽。
從鋼琴家郎朗到頂流明星易烊千璽,這是一條可被復制的成功之路嗎?
在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6歲的顧新月就是同齡孩子中的“牛娃”。
幼兒園開放日,顧新月一個人表演了三個節(jié)目:鋼琴獨奏、芭蕾獨舞、法語詩朗誦。還提前學了數(shù)學、英語、邏輯思維等等,顯然,提前搶跑的她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但父親顧家偉還是不滿意,作為他的女兒,她必須是全方位的、完美的、碾壓性的第一名,這樣才能滿足他的虛榮心與好面子。
第二名都會讓他崩潰大喊 “丟死臉了”,并將女兒的不完美歸納為:妻子林蕓蕓陪讀不夠用心。
從英語、法語和芭蕾舞這三項上來看,顧新月是有一點點語言和舞蹈的天賦。往她擅長的方向培養(yǎng),可能她也會像易烊千璽那樣,從被逼迫學習到慢慢喜歡上,再到精通,再而成為頂尖人才。
但在父親顧家偉的強壓下,她無法因為自己的喜歡從而專心鉆研技能,甚至必須重點攻陷短板,學習變得更壓抑痛苦,也就談不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和感受學習的快樂,也許,顧新月只能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普通孩子。
花錢砸出來的普通孩子,幾十年之后會過得如何呢?
王食欲,一名接受“雞娃教育”長大的95后女生,她以北京第一代“雞娃”的身份,將親身經(jīng)歷告訴網(wǎng)友們。
從四歲到十三歲,王食欲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考到了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八級,在幼升小簡歷里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學便在華數(shù)課、古箏課、英語角、芭蕾、跆拳道、工筆水墨等,各種培訓班輪轉(zhuǎn)。
靠著補習班和一點點寫作的天賦,王食欲勉強擠進重點私立高中。
在這樣的學校里,她切身體會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
被雞后的她,最終考進一所重點大學,成為一名編劇、作者,說得好聽些是自由職業(yè)者,在老一輩看來,大概是無業(yè)游民。
雞娃教育確實讓她比大部分同齡人賺得多一些,工作輕松一些,但依舊買不起房。
那些一起被雞的朋友們,很多已經(jīng)想開了,有的副業(yè)搞起了烘焙,有的辭職當酒保,有的在B站做UP主,還有的去做了健身教練、外賣騎手。
去了那么多國家,學了那么多知識,拿著碩士博士的文憑……90后的他們能力早已超越父母,但最后還不是一樣搬磚996,或者連工作都不要的混日子,淪為一輩子的打工人。
后來的她們,看透了,都佛系了。
但有些孩子沒有佛系的機會,正如劇中的劉濤,她在幼兒園開放日親眼目睹那些“牛娃”們的精彩表演,內(nèi)心感到非常后悔,自己此前對奚望太過于放養(yǎng)。
為了彌補自己的“失職”,她制定了非常激進的學習計劃表,爭取將過去幾年浪費的時間一把奪回來。
孩子的教育問題折磨得蘇醒心力交瘁,焦慮不堪,不顧孩子的意愿,與他此前從未接受過絲毫教育的現(xiàn)狀,逼著兒子趕超“牛娃”。
最終,奚望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得了“口吃”的毛病。
經(jīng)過這一番的折騰,蘇醒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奚望本身天資聰慧,按部就班的學習,成績并不會比那些接受超前教育的同學差。
但有些“笨”孩子等不來父母的醒悟,被家長拔苗助長,最終苗毀人亡。
素素就是這樣一位不太聰明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她的媽媽就把女兒的業(yè)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為素素請了各科家教進行一對一輔導。
初中、高中、大學,這位媽媽傾盡家里所有的積蓄,為女兒請來全市數(shù)一數(shù)二的輔導老師,一路將女兒護送進了中國政法大學。
大四吃散伙飯的時候,素素喝了很多酒,輪到她發(fā)表畢業(yè)感言時,她的發(fā)言讓很多同學紅了眼圈。
“畢業(yè)了,大家最高興的是終于可以走向社會,自力更生了。 而我最高興的是,終于可以不用學習了。 這16年的讀書生涯太累了,累得我很多次都不想活了......”
素素曾想過退學,對母親的安排一千一萬個不愿意,她深知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資質(zhì)平庸的普通人,更愿意成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但母親不肯答應,逼著素素不得不服從安排。
最終,在一個下午,素素從21樓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幾天后,這位媽媽才在自己的郵箱發(fā)現(xiàn)女兒自殺前發(fā)來的一封簡短的郵件:
爸爸媽媽,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是,我始終成不了那種人。 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屬于自己的圈子里,別人的優(yōu)秀都是用來突出我的愚笨。 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許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類,不聰明,但活得很快樂。
聰明的媽媽生了名不聰明的孩子,卻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可憐。不聰明的孩子有一名聰明的媽媽,被拔苗助長,可憐。
父母陷入教育焦慮,拼命砸錢,舍得一身剮,卻不愿傾聽孩子的意愿。
現(xiàn)實卻是成功如郎朗、易烊千璽者寥寥無幾,像沙丁魚一樣拼盡全力卷進985高校,最終還是掙不來一套房子的打工人,甚至有些累得不想活了,所以,這樣盲目地卷有什么意義呢?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權刪。
前兩天,我為《陪你一起長大》寫了篇分析文,題目是“你的婚姻,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文中提出觀點,婚姻決定后半生的生活質(zhì)量,也決定了孩子前半生的起跑線。文中強調(diào)婚姻的重大意義——選擇婚姻,就是在給自己和孩子選命運。
《陪你一起長大》中的四個家庭中,每一家的婚姻質(zhì)量都不一樣。
蘇醒與奚彬基本實現(xiàn)男女平等,是比較完美的一家子。林蕓蕓嫁給土豪,利用美貌實現(xiàn)階層跨越,婚姻質(zhì)量差,但也算求仁得仁,過上了喜憂參半?yún)s能讓人羨慕的富太生活。沈曉燕為了房子嫁給好吃懶做的上海土著李翔,婚姻讓她痛苦,最終選擇離婚。
同樣離婚,過得一地雞毛的,還有何景華。
1.何景華的擇偶眼光
何景華的底牌很不錯:上海土著,父母有錢——其名下至少有兩套房。
同樣是離婚,何景華的擇偶眼光比沈曉燕差太多。
且看沈曉燕的賬面實力。
出身差,非上海土著,沒有林蕓蕓的美貌,兩人卻有同樣的生存焦慮:利用婚姻實現(xiàn)階層跨越。
沈曉燕的婚姻慘遭失敗,一人打兩份工賺錢養(yǎng)娃。她為自己的婚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悲慘的是,因為沒有學區(qū)房,沈曉燕還要與李翔住在一起。正因為沒有學區(qū)房,她甚至沒有拿到李非凡的撫養(yǎng)權。
何景華的牌比沈曉燕好太多。
上海土著,有錢,何景華的婚姻市場價值全面吊打沈曉燕。這就意味著,她的選擇自由度更高,人生容錯率更高。
當何景華的第一次婚姻失敗后,她能嫁給蔣博這樣的年下男,過上一兒一女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
何景華不止一次羨慕林蕓蕓有位很有錢的老公。這話還有弦外之音,蔣博不能賺錢。
我分析過,何景華家的資產(chǎn)低于蘇醒家,但也很不錯。
他們家代步車也是凱迪拉克XT4,價位三十萬左右。
何景華的糟糕就是,即便她有重新洗牌的資本,找到蔣博這樣的男人,確實屬于下嫁了。
因為蔣博的遺傳基因并不優(yōu)良。
蔣思遠是他們婚后的結(jié)晶,人生理想就是天天生病,在家打游戲。
何景華吐槽蔣博對孩子的教育不用心,“但凡讓他教小孩,他就躲在衛(wèi)生間玩手機”。
這不是莫須有的罪名。
何景華給蔣思遠買的練習冊,蔣博拿來當桌墊,美其名曰,“廢物利用”。
蔣思遠答不對題,蔣博抱著兒子說,“這是不是豬腦子啊”。
蔣思遠表現(xiàn)不好,蔣博就取消他在周末去游樂園的承諾。紫寧也看不過去了,直接吼蔣博,“就事論事,這樣對待蔣思遠,他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
知人善任才是聰明人,很明顯何景華不是這類人。她的錯誤就是她沒有意識到蔣博的能力,依舊將教育孩子的重任給蔣博。
蔣博的父親角色,是失敗的。
何景華是家境不錯的城市女,蔣博是學歷不高的農(nóng)村男。蔣思遠和紫寧都是不省心的娃,何景華認為娃的外公外婆隔代寵,造成孩子無法無天。
這里面的情感邏輯是,外公外婆的個人意志大于何景華蔣博的個人意志。
乍一看,決定外公外婆權威的是長輩身份,事實上,真正原因是他們更有錢。
何景華吐槽蔣博總是墻頭草,他不敢反對岳父岳母寵蔣思遠,因為他沒有反抗的底氣。
她終究是小女人。
蔣博沒有資本,也沒有能力在何家拿到話語權。
孩子不省心,何景華與父母斗嘴,蔣博當和事佬,希望息事寧人。何景華的父親直接懟蔣博,“我們家的事,你不要插嘴”。可見老爺子根本不把蔣博當盤菜。
另一方面,何景華對蔣博的和事佬做派很憤怒,直接吐槽蔣博,“馬屁精,兩面派”。
何景華似乎不了解蔣博的生存焦慮。
2.蔣博的如意算盤
我毫不懷疑蔣博對何景華百依百順。但百依百順不能保證婚姻幸福。她們倆的結(jié)合或許是因為愛情,但愛情終究沒有解決他們因為階層不同帶來的巨大差異。
同樣是結(jié)婚,蔣博和沈曉燕、林蕓蕓算得上一路人,他們都希望通過婚姻實現(xiàn)階層跨越。
蔣博和林蕓蕓一樣,都懂得向另一半伏低做小。蔣博被視為軟飯男,林蕓蕓則被人羨慕,可見男女有別。
蔣博賺錢少,沒有體面且正式的工作,經(jīng)濟基礎決定了他的家庭地位。
蔣思遠不把他當回事,紫寧不承認他的社會地位,岳父岳母認為他是軟飯男,氣頭上的何景華會罵他“兩面派,馬屁精”。
蔣博難過的時候,就會獨自一人喝酒擼串,排解苦悶。只要蔣博買不起房,掙不到大錢,他就永遠活在軟飯男的陰影之中。
蔣博不是何景華最好的選擇,何景華卻是蔣博最好的選擇。
因為他有個非常大的生存焦慮——擺脫貧困。
論出身,蔣博是農(nóng)村人,資源背景匱乏。論學歷,他只是大專畢業(yè)生,沒有核心技能,無法成為像蘇醒那樣的行業(yè)大神。
蔣博娶有婚史的何景華,可以看出他是抄底成功的狠角色。他的岳父岳母擔心蔣博圖謀不軌,直接聲明他們名下的房子只會給蔣思遠。
蔣思遠有學渣體質(zhì),培訓班都不敢要的神獸。但這并不代表他沒有光明的未來。
因為何家的家境很不錯。在劇中,蔣思遠對架子鼓興趣盎然,蔣家有財力培養(yǎng)兒子的藝術天賦。
如果蔣博找個家境一般的姑娘結(jié)婚,蔣思遠這種學渣體質(zhì)的孩子,選擇更少,成才的幾率更低。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阿瑪?shù)賮啞どf過,“貧窮會導致令人難以容忍的人才浪費 ,他不僅僅意味著缺錢,也會讓人喪失挖掘自身潛力的能力”。
這話很好理解,孩子的資質(zhì)相同,家境好的孩子就是比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一定要注意,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沈曉燕那樣的運氣,家境一般,卻能有李非凡這種天賦型選手 。
沈曉燕本人也承認,如果給李非凡更好的教育條件,他會更加厲害。
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蔣博婚姻的意義。
總有些人相信后天努力,忽視貧窮對人的影響。
2019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給了阿比吉特·巴納吉和艾絲特·迪弗洛。兩人曾花費15年研究貧困問題,他們寫了一本值得推薦給每一位讀者的書《貧窮的本質(zhì)》。
兩位經(jīng)濟學家從營養(yǎng)學中發(fā)現(xiàn),貧窮陷阱真的存在。
“營養(yǎng)充足可能會為兩類人帶來更多的好處,即未出生的嬰兒和幼兒,因為他們還不能自主選擇食物。實際上,父母收入與其子女未來收入之間,可能也存在著一種S形曲線關系。這與子女在童年期間的營養(yǎng)攝入有關。這是因為,如果孩子在子宮內(nèi)或童年早期吸收了充足的營養(yǎng),那么他/她以后每年都會掙到更多的錢;經(jīng)過一生的積累,這個孩子就會受益匪淺。”
同樣是一日三餐,林蕓蕓家會給新月配備各種營養(yǎng)餐,沈曉燕家就沒有這種物質(zhì)基礎。
娶了何景華的蔣博,個人過得憋屈,后代卻不會像他一樣過農(nóng)村人的苦日子。
對蔣博來說,這也讓他甘愿忍受軟飯男的指責。
3.下嫁,不值得贊美
何景華與蔣博的婚姻關系都是各取所需。
如果何景華第一次婚姻沒有失敗,她很難嫁給蔣博這種經(jīng)濟能力差的農(nóng)村男。
如果蔣博經(jīng)濟基礎好,有發(fā)家致富的核心技能,他也很難接受有婚史的何景華。
我不否認愛情的力量,但婚姻比愛情復雜太多。
何景華的父母始終瞧不上蔣博,牢牢把控蔣思遠。兒女教育問題成為何景華蔣博的難題,本質(zhì)上就是他們因為階層不同造成的困境。
愛情和婚姻不是同一種語言系統(tǒng),對此,張愛玲曾在《第一爐香》中有過妙語。
她聽說過,有一個人逛了廬山回來,帶了七八只壇子,里面裝滿了廬山馳名天下的白云,預備隨時放一點出來點綴他的花園。為了愛而結(jié)婚的人,不是和把云裝在壇子里的人一樣的傻么!
何景華與蔣博的錯誤,就是他們的愛無力解決婚姻關系出現(xiàn)的困境。
這也意味著,何景華利用下嫁解決婚姻問題是失敗的選擇。
《流金歲月》中,朱鎖鎖告誡蔣南孫,女人不能下嫁。
朱鎖鎖說得對。
蔣南孫和蔣爸撕破臉,住在章安仁那邊。章安仁沒有為蔣南孫添置必備的家電,美其名曰,湊活一下。
朱鎖鎖傾家蕩產(chǎn)給蔣南孫添置家電,告訴章安仁,蔣公主是不能湊活的。
章安仁沒有給蔣南孫添置家電,也有一個隱形邏輯:我能湊活過日子,蔣南孫憑什么不可以?
蔣南孫沒有意識到這個隱形邏輯的可怕,但朱鎖鎖明白。因此她會告誡蔣南孫,女孩不能下嫁。但凡章安仁強悍,他也要懂得站在蔣南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不是總讓蔣南孫一味遷就他。
請注意,我并不是一味在為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唱贊歌。
我要說的是,如果兩個人的階層相差很大,他們在婚后沒有經(jīng)濟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解決因為階層不同而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那么他們的婚姻很難幸福。
何景華和蔣博的婚姻,值得大多數(shù)觀眾深思。
欲戴王冠,得先衡量自己能不能承受王冠的重量吧。
看完感觸很深 里面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自己孩子的影子 好真實 家長也像自己的一面鏡子 追著劇就像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自己和孩子 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時候 我們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溝通 忽然警醒!其中蘇醒家更是感觸良多 自己的情商和蘇醒一樣 講話做事都直來直去的 經(jīng)常傷害到人而不自知 看到蘇醒教奚望做作業(yè)時奔潰的樣子 就仿佛看到自己 但是蘇醒有一個很好的地方 就是執(zhí)行力強 但凡覺得自己犯錯誤了 就會自省 馬上改正 這點真的需要好好學習一下 加油吧 但愿我也能好好進化 成為更好的媽媽!
聽說這部是販賣幼升小焦慮的電視,我硬是看的是夫妻家庭的焦慮。
四個家庭,沒一個是正常的,不過可能也是當今社會的現(xiàn)狀,誰敢說有哪個婚姻和家庭是百分百完美的嗎?
披著好老公皮的豬隊友
蘇醒依舊是個能力超群的女強人,所以她很傲,開始應該是看不上其他孩子媽媽的,后來隨著職場和孩子教育的矛盾不斷激化,一部部打入媽媽圈,卻又不斷遭到排擠和孤立,甚至還影響到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很顯然媽媽圈并不太接受蘇醒這種高高在上對事不對人的做事風格。
蘇醒老公一開始出現(xiàn)簡直吊打另外3個,直呼完美,看到后面才知道還不如別人呢,比豬隊友還豬隊友,在孩子問題上陽奉陰違,甚至還幫著做作業(yè),各種和媽媽作對,說實話我看到這些我都有種窒息的感覺,要這種老公還不如不要了,對比之下沈梓浩大概太完美了,一度讓我覺得確實蘇醒可以和他一起回更好些,但是后來蘇醒的決定還是正確的,原諒老公,支持老公,并遠離了沈梓浩。畢竟現(xiàn)在看著是兩個人很合拍,但是如果真的結(jié)婚的話,未必真的能過得比已經(jīng)過了這么些年的老公要更好,婚姻要持續(xù)下去的,不能只靠一時的吸引,親爹都這樣,還能指望后爹嗎?
這也反映了社會一個問題,女性如果在職場太過優(yōu)秀,在家庭里應該誰來更多照顧小孩呢?
男女不平等之男強女弱
林蕓蕓一開始確實讓人討厭,她就是典型對人不對事,因為蘇醒說話惹到她了,之后就一直跟她不對付,甚至影響幼兒園、家委會都各種排擠蘇醒和奚望,這點來說實在不厚道,即使大人有問題,確實不要牽涉到孩子之間的關系,把小孩子都教壞了,所以后來新月還要撒謊,新月在幼兒園也讓別人不要跟奚望玩,哎。但是后面編輯又把林蕓蕓寫得正常了些,而且又跟蘇醒關系反而好了,女人啊。。其實兩個人都是有能力有想法的人。
林的老公就是最有意思的人了,在外成功人士,在家喪偶詐尸式育兒第一人,當然其實他每天下班就回家這點也是比很多男的都強了,在這部編得亂七八糟的劇人設里面,這個人設的邏輯性反而還好些。
男女不平等之女強男弱
何景華這家卻反了過來,女方強勢,男方在家毫無話語權。整個家里每天都是鬧哄哄吵來吵去,這多虧了兩個攪屎棍岳父岳母,天天不停攪,還有兩個問題子女,確實是要瘋了。所以所有觀眾等來了蔣博爆發(fā)的那一刻,大快人心,只能說說得太對了。蔣博其實除了學歷不高,對家庭方面還是比較拎得清的。這家的問題其實后來岳父岳母不鬧騰了,這家其實沒多大問題。
但是有個情節(jié)其實挺真實的,習慣了強勢的人,即使在蔣博要走的時候,都沒有采取正確的方式讓他留下來,反而各種鬧逼他走,這個情節(jié)胡可演的真的是,代入感太強了,我能感受到她其實是不想讓蔣博走,但話說出來就變了,夫妻關系的維護和修補實屬不易,也許每個人都該想想自己在這段婚姻中應該怎么做,應該做什么。
男渣女蠢別禍害別人了
沈曉燕這家是讓人最無語的了。男的渣是公認的,這種男的離了婚還不趕緊有多遠離多遠,居然還離婚不離家??編劇實在是太能制造問題了。由此可見這個沈曉燕是多不清白的人,這也是為后面各種背信棄義做鋪墊。后來在大家都以為會跟店長在一起帶著凡凡離開渣男的時候,她終于說出了對渣男還抱有幻想,偶買噶,真的要吐老血了,作為女人我真的對這種女的怒其不爭,但我不想哀其不幸,只能說是自找的。窮不是她的錯,無知且不自知,還有一副我弱我有理的樣子,像無頭蒼蠅樣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鉆,明明有機會通過自己改變卻總是想依靠別人,只能無語了。
這家我也覺得是最不現(xiàn)實的一家,一般像這種男渣女蠢的家庭,能培養(yǎng)出像李非凡那樣的天才兒童嗎,我覺得很難,就算有,在劇情推進中,原本干凈純潔的李非凡,被媽媽那無知的三觀已經(jīng)有帶歪的傾向了,變相撒謊,為了媽媽隱瞞真相,只能說一聲嘆息,好好的娃被這兩個人毀了,如果是現(xiàn)實世界,如果是這樣的家庭一直教育下去,我都不敢想象他的未來。
所以結(jié)局其實過于理想化,現(xiàn)實中李翔這樣的人大概率是不會浪子回頭的,還是就當個樂呵看看吧。
婚姻百態(tài),選擇什么樣的人,選擇什么樣的婚姻,選擇怎么做自己,也只能自己渡自己了。
最近一直在追這部電視劇,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導師!以四個家庭為切入點,講述了升學之際,四個不同的家庭所面臨的育兒故事,直面“家有萌娃”的新手父母們經(jīng)歷的種種挑戰(zhàn)與成長故事,還對親子關系、夫妻關系、代際關系展開了深刻的探討,父母“硬核”成長指南呼之欲出。 用溫暖現(xiàn)實主義講述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為家長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教育方法和焦慮情緒的紓解通道,給予觀眾深刻且有意義的教育思考和價值引導 。
越看越不喜歡劉濤這個角色,一方面又想當女強人,另一方面又對孩子揠苗助長。孩子養(yǎng)成學習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她教孩子就各種恨不得一蹴而就。
后來搶阿姨也很尬,為啥你覺得阿姨可以代替自己陪孩子?蘇醒的強勢帶著非常多的主觀和霸道,為啥新月成績好就不能跟她搶阿姨了?這都是什么邏輯?她對“王柏川”也挺雙標的…當然這些不吐槽了。
其實這幾個家長,真的還不如《三十而已》的顧家。雖然顧家有點過于完美,但她對孩子的教育是一直持續(xù)的,一直在平衡事業(yè)家庭與孩子。相比之下,蘇醒差的太遠了。
教育題材的劇還是很真實很貼近生活的劇,而且劉濤也是有兩個孩子的非常貼切,劇里的造型好美啊,蠻好看的!期待
好家伙感覺《陪你一起長大》是個有點好笑的節(jié)奏啊,熊孩子給我笑噴了
我在懷疑這部劇的編劇導演主業(yè)是干教育機構(gòu)或者賣房的 你以為這劇是育兒的 實則告訴你為了孩子要花錢花錢花錢 買學區(qū)房報培訓班 不花這錢就是不愛孩子 就輸在起跑線上 以后注定失敗。 配音出戲 四組家庭基本上沒有正常的 你可以展現(xiàn)不同階層的育兒方式 但麻煩你編的稍微正常點
真的是槽多無口,這劇也太不接地氣了吧,劇情也俗套,編劇能不能了解清楚情況再下筆寫,這么虛假的“真實”我恐了
穎兒飾演的媽媽觀點其實個人感覺很對,學的越多越扎實,那他就能獲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
穎兒還是很好看的,角色也有爭議點,可是這部劇的劇情我是追不下去了??
劉濤演什么都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演什么都讓我出戲。3星給穎兒演的和她老公。一開始覺得那個男人好煩,后來發(fā)現(xiàn)他自己扣還舍得給老婆買包,工作忙,對孩子都事情都很上心。能賺錢回家也操心,比現(xiàn)實中大部分男人好多了,現(xiàn)實是很多男人都是又沒錢脾氣壞的多的是。而且他還有點可愛,太喜歡這對了。
貌似是照著《小歡喜》做的。可太用力,各種元素塞滿了,但堆砌感很強,就像一篇公眾號爆文。只能釋放焦慮,不給人喘口氣的時間。整體表演不太行。
為了湊各種熱點,卻缺乏真情實感。
教育政策、學區(qū)房、孩子升學、直播、離婚、二胎、家庭主婦、女性職場歧視涉及現(xiàn)代很多方面,但故事闡述單薄,邏輯性差。
很明顯的配音,話題并不算是新穎,在家里拍的戲搭建的場景看的比較假,比如窗外的風景不真,不如小歡喜。
第一集看女主懟油膩男可太爽了?。÷殘鰦寢尪冀o我支愣起來!
有點生硬,尬住了
挺沒意思的,把一堆問題堆砌到一起,好像一部為了蹭熱度強行拼湊的劇,沒有什么溫暖和溫度。演技也就一般,沒有什么可期待的。強行拼盤,不好看。
現(xiàn)在販賣焦慮連個包裝都不帶了么。又是這種三個“階級”,但是目前只看到中產(chǎn)階級的自以為是,只有超市員工那家孩子是自己在帶,就沖這一點,那兩個中產(chǎn)媽媽就沒資格指責她。
第一集,在講孩子面臨學校選擇問題的同時,涉及到女性在職場、家庭所面臨的困境,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但是到了第二集就開始婆婆媽媽,家長里短,看得人煩死了。
不好看,劇情真的好難看啊一點都不吸引人!
我愛雞飛狗跳!因為工作原因目前就是在接觸幼升小,很感興趣!劉濤姐好美啊,新月和紫寧我也喜歡。
跟少年派一模一樣的通病,我小學的時候,寫作文老師就教育我要主題思想突出,這部劇偏偏要喜歡要燒一鍋大雜燴,孩子教育問題,升學,離婚,二胎,學區(qū)房,職場歧視,我想問編劇,你到底要寫什么呀?普通家庭哪有那么多的狗屁倒灶的事情,讓電視劇里面的演員過個正常生活,行嗎?現(xiàn)在國產(chǎn)家庭劇不耍狗血,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見人是嗎?
滿是學區(qū)房,夫妻矛盾,現(xiàn)在電視劇習慣性販賣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