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上映時,我壓根沒關(guān)注過。對于這種片子,如果注意到它的存在,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打一星吧,噴它吧,顯得很無聊——又沒人強迫你去看。所以于我而言,碰上這種電影,最好就是無視,當不存在。
但是現(xiàn)實中總有一些人,自己掏了幾十塊錢,屁顛屁顛跑到電影院里看完,然后去豆瓣跟小時代的腦殘粉對噴。今天《爸爸去哪兒》上映,這些噴子們又出現(xiàn)了。我向來很困惑,這需要閑得蛋疼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這種花錢找氣受的事情?
像《致青春》這部片子,我噴它,是因為它裝逼,裝作一副很有藝術(shù)內(nèi)涵的樣子。結(jié)果一看之下,發(fā)覺上當了,這片拍的不是一般的爛,我當然要噴它。但《小時代》人家擺明了就是一部物質(zhì)炫富電影,也沒裝逼,既然有人喜歡看,礙著你什么事了?你非要自己花錢忍受倆小時視覺污染,然后去豆瓣教育腦殘粉,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裝逼精神?今天《爸爸去哪兒》上映后,一幫噴子們又有新的說辭了,“娛樂節(jié)目也能進影院,中國電影完全毀了”,一幅痛心疾首苦大仇深的樣子,仿佛他們是中國電影的救世主,眾人皆醉他獨醒。他有義務來教育腦殘粉,為中國電影的未來發(fā)展指明方向。
我向來覺得這種人比那些腦殘粉更惡心。存在即合理,有人愛看,這就足夠說明一切了。人們自己有用腳投票的自由,有誰規(guī)定娛樂節(jié)目不可以進電影院了?我真是不懂這些噴子們有沒有正常的思維和邏輯,居然還在大言不慚地指責那些打四星五星的粉絲。
換一個更形而上的視角,也可以看出,經(jīng)濟和文化的繁榮恰恰正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結(jié)果。市場經(jīng)濟的本質(zhì),乃至藝術(shù)的規(guī)律,核心就是自由。導演有拍電影的自由,觀眾也有看電影的自由。而總有一幫噴子們,指手畫腳,動輒指責這個是文化垃圾,那個是藝術(shù)倒退。有人逼你看這些文化垃圾了?
前些年很多惡俗的網(wǎng)絡歌曲廣為流唱時,怎么豆瓣這幫高端藝術(shù)逼沒出來叫囂中國音樂已經(jīng)毀了?我所看到的現(xiàn)實是,聽王菲的還是聽王菲,聽周杰倫還是在周杰倫,聽重金屬的還是在聽重金屬,聽鳳凰傳奇的依舊在聽鳳凰傳奇。
道理其實很簡單,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不同的人,精神需求不同。你不喜歡沒關(guān)系,但是你擺著一副高姿態(tài)指手畫腳,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中國電影真的被一部真人秀電影毀了,那說到底也是因為大陸民眾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太低了,因為像你們這樣高端優(yōu)雅有內(nèi)涵的人太少了。你們這幫高端藝術(shù)家們,應該做的是發(fā)起一場“新文化運動”,來提高蒙昧大眾的藝術(shù)修養(yǎng)。現(xiàn)在為難一部真人秀電影,這難道不是舍本逐末么?你們高貴的逼格和品味與低下的智商和邏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何況,有你們這幫冷艷脫俗的藝術(shù)家們在,中國電影怎么會毀。你們大可以去拍一部牛逼閃閃的杰作,把《小時代》《爸爸去哪兒》的腦殘粉爭取過來。這樣做是不是比只會在那瞎噴效果要更好些?這些電影不好,問題是還有更好的選擇么?中國電影什么時候沒爛過?這時候出現(xiàn)一部大家喜聞樂看的電影,難道不比當年大銀幕皆是空洞大片的時候要好些?
如果一部電影明明拍的很爛,但它打著電影藝術(shù)的旗號來忽悠你掏錢包,比如《致青春》《富春山居圖》。你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上當了,當然可以噴。但是《爸爸去哪兒》人家壓根就沒標榜自己多么藝術(shù),人家擺明就是為了圈錢。只要有粉絲愿意貢獻票房,這礙著您什么事了?
你要追求陽春白雪,沒人有意見。我沒見過《小時代》的腦殘粉們?nèi)姟缎ど昕说木融H》。相反,那些稍微看幾部藝術(shù)電影的貨們,倒是很喜歡出來賣弄格調(diào),顯擺品味,教育他眼里的“下里巴人”。
我就納悶了,這些人到底有什么資格去教育別人,干涉別人的自由?這是要幼稚和無腦到什么地步,才能做出這種“五十步笑百步”的事?我絕對不會看《小時代》,但我從來也不會對《小時代》的腦殘粉指手畫腳。
大張偉昨天在采訪里說了一句話深得我心,他說:“有人覺得SM特別不能接受,但有人覺得被抽鞭可爽了,關(guān)鍵是你看站在誰的角度上,所以人沒有底線之分,只有角度之分?!边@么簡單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懂,這些人總覺得自己偏好的才是唯一的,正確的。別人跟他不在一個隊伍,就是垃圾,就是低俗。
即使這些電影真的很腦殘、很垃圾,但國外的暮光不也大賣,加拿大吸毒的那個小JB不是照樣粉絲無數(shù),這世界無知的少男少女、無知的腦殘粉多了去了,都需要你去拯救?你特么是不是感覺太良好了。
法國人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如果沒有女人,這個世界或許就不會有商業(yè)廣告。說白了,這個世界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很多事物都是為了迎合烏合之眾而存在的。你境界這么高,你批判的過來么?是不是干脆所有的廣告和娛樂都要取消,每個人每天都精研佛經(jīng)、哲學,你這個裝逼貨就滿意了?
往往這些貨們,連基本的辨理邏輯都沒有,數(shù)學考30分,世界觀價值觀尚處于構(gòu)架期,看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就能把他洗腦。這些貨們大概就是看了幾部諾蘭的片子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之類的文藝片,便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指手畫腳,要指摘超度那些他看不起的腦殘粉。
但其實就如馮小剛在微薄上說的,這些人中的大多數(shù)連什么是蒙太奇都搞不懂,就出來大談特談什么電影藝術(shù)。你丫有數(shù)千部的閱片量沒?是否對各國電影各種類型的杰作都了如指掌?你了解電影史嗎?你丫看過幾本電影理論書籍?你知不知道有相當部分的“CULT”類型片,在當時是很爛的片子。
什么是藝術(shù)?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逼格很高、遠離世俗的東西才是藝術(shù)的唯一形式?你怎么不說現(xiàn)代的大部分藝術(shù)形式都是垃圾?二十世紀的流行音樂和之前的古典音樂相比,還有什么逼格可言。我相信,當上個世紀古典音樂式微,流行音樂取而代之時,肯定有相當部分的人在哀嘆真正的音樂已經(jīng)毀了。
費里尼曾經(jīng)對斯皮爾伯格說,你是幸運的,因為你所喜歡的東西是大眾喜歡的。這些噴子們?nèi)绻谏蟼€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恐怕也要噴斯皮爾伯格低俗吧。不過是稍微看過幾部不錯的片子,就不可一世了,覺得自己懂得了什么是電影什么是藝術(shù)?!渡倌陝P歌》里有句話說的好,“當你覺得你開始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才剛剛原諒你的幼稚”。
一瓶不滿,半瓶晃蕩。依我看,當初叫囂著《盜夢空間》《黑暗騎士崛起》改寫影史的人,也是這幫裝逼裝清高、秀優(yōu)越感的貨們。因為真正懂電影的都知道,諾蘭的片子給當年的《黑客帝國》提鞋都不配。而《小時代》《暮光》之類電影的腦殘粉顯然又不會對這種電影表示這么高的評價。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最惡心的不是那些一無所知的人,當一頭豬也有豬的幸福,《小時代》《爸爸去哪兒》的腦殘粉自有自己的幸福。最惡心的其實是這種人,稍微知道一點東西,就覺得自己理解了全宇宙,覺得自己高貴典雅,高人一等。
就像一句話說的,你永遠無法戰(zhàn)勝一個純傻逼,因為他會把你拉到和他一個層次,然后用他豐富的經(jīng)驗戰(zhàn)勝你。上述的這種人就是這句話里的純傻逼。
今日《爸爸去哪兒》上映,又有一幫貨們在豆瓣狂噴。吾為二貨們的那幅大言炎炎的正義精神所感動,故作此文。文字里出現(xiàn)了一些不雅詞匯,那是因為——這些詞匯再怎么不雅,也是對這幫貨們的真實寫照。
----------------------------------------------------------------------------------------------------
PS:本文的重點不在于討論《爸爸去哪兒》究竟算不算電影。只是看不慣那些裝腔作勢的人。這些感想也不單單是因《爸爸去哪兒》被噴而起的,里面說的一些東西,也是長久以來,豆瓣這些裝逼貨們給我的印象。
有些說辭可能有點拔高這部片子的嫌疑,那只是因為過于反感這幫拿著大棒到處傾軋的貨們。你當然有評論的自由,所以我也有罵你的自由。
話說回來,電影美學理論一直在發(fā)展,當代的電影美學觀念和五十年前完全不一樣。就我個人的感悟,不管什么學科,當一個人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他下結(jié)論反而越謹慎。很多問題到頭來,其實是哲學問題。為什么要說“一瓶不滿,半瓶晃蕩”,我始終覺得,亂下結(jié)論、亂扣帽子是種很淺薄很無知的表現(xiàn)。
批評一部片子劇本空洞,演技有瑕疵,鏡頭語言不純熟,這些當然都可以。只是當討論層面上升到“什么是電影”這么深刻的本原性的話題時,這個連新浪潮大師們都不能窮其究竟的話題,這些貨們居然能洋洋自得地談個不休,還拿著他自認為的所謂的“電影藝術(shù)”的定義來壓人,我覺得這實在太不能忍受了。這也是我為什么覺得這幫高端藝術(shù)逼們惡心的原因之在。
作為《爸爸去哪兒》電影片場被逼瘋的人之一講講親身經(jīng)歷
先自報下家門,我是電影《爸爸去哪兒》攝制組的,親歷了電影拍攝的前前后后,對這個電影也算是摸得一清二楚。節(jié)目這么熱,我也來說說電影的拍攝,爆一些大家看不到的事。
首先說明兩點背景:
1、你們說對了,電影的確是因為節(jié)目受歡迎而起意拍的。除了芒果臺,出品方還有天娛和藍火參和。說是三家想趁機賺錢也沒說錯,換成哪個臺哪個公司都一樣,不會有人閑的沒事干做賠錢的買賣;
2、為啥是滕華濤、林妍和謝滌葵。謝導不用說了,節(jié)目總導演,滕導和林導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他倆的主要任務是要提升電影感。片場林妍主要負責電影拍攝期的前場拍攝,還有機位布置、聲音,包括后期的制作,確切來說,就是負責電影生產(chǎn)。而且,滕華濤導演去年下半年還低調(diào)地做了奶爸,當時他在朋友圈曬出女兒新生照片的時候,我還在想,滕導是多么適合導一個親子題材的電影啊,沒想到這么快就被天娛龍總拉下水了……不得不佩服龍總的眼睛好毒……
都知道《爸爸》是一個肯定賺錢的生意,但是實操起來可沒那么簡單。接下來說下我理解中拍這部電影最讓人作死的地方。
《爸爸》本來是個電視節(jié)目,拍成電影也是真人秀電影,“真人秀”就意味著,你鏡頭里這群人完全是即興的,沒有人按照劇本來。在好萊塢都沒有過先例,國內(nèi)的電影人更是誰也沒拍過,誰也沒把握能做成啥樣。再加上電影的主演是孩子和一堆動物,這兩種是電影圈公認最難拍的。你懂的,拍攝時間短,近乎一次成型,不可能為一個鏡頭一遍遍拍……所有這些《爸爸》電影都占全了。
說到這兒插一句,《爸爸》電影宣傳期間辦過幾次活動,每次發(fā)布會之前都精心設(shè)計了不少東西,但是孩子一出來,就滿場跑什么話都說,把工作人員都嚇尿了。比如天天在第一次發(fā)布會的時候說“Cindy是老婆”(赤果果的佳偶天橙),就讓大人們特別緊張,張亮當時也嚇壞了,只能趕緊說“都是朋友”。不過,作為親歷過片場的人,在發(fā)布會上都笑而不語——這才哪兒到哪兒???孩子們在每天的表現(xiàn)那才是前所未有的大考驗。比如Cindy在河邊跑著跑著的時候,忽然裙子就掉了,還好穿著打底褲。攝像師也一時驚呆不知道怎么反應才好,只好如實地記錄下來……后來這段就出現(xiàn)在電影里了。雖然現(xiàn)在觀眾看著這些是歡樂,但在片場那都是大驚嚇啊。
既要拍出有品質(zhì)的作品,還要面對以上難點,第一批被逼瘋的就是滕監(jiān)制和林導。而謝導還作為“前輩”,講了節(jié)目拍攝時各種有的沒的突發(fā)狀況,這也是一針驚嚇劑啊。
兩個被逼瘋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大量討論和預判,把難度想象到無限大,盡可能地預計片場出現(xiàn)的可能,原則是孩子往左,就用左邊的方案,孩子往右,就用右邊的方案。另外,大全景、航拍,包括帶軌道的移動鏡頭,這些也要備齊。比起普通電影,《爸爸》特寫少,中景多,野外感比較強。
《爸爸》電影片場總共有23臺攝影機,470個工作人員,對普通電影劇組來說是相當龐大的,而且23臺攝影機僅僅是拍攝戶外環(huán)節(jié)的,五對父子房間里還藏了三四臺攝影機。這樣的攝制規(guī)模,普通觀眾聽起來是沒有概念的,那么我們以滕華濤、林妍剛剛拍攝完的電影《等風來》為例?!兜蕊L來》劇組有四臺攝影機,有100到130個工作人員。這個配置是一個電影劇組很標準的規(guī)模。于是《爸爸》電影劇組大約等于5個《等風來》劇組。也算的上是大手筆了。
《爸爸》之所以需要這么多人這么多設(shè)備,是因為真人秀電影拍攝的坑爹性,劇組有幾隊人同時待命,相當于五個片場同時開工。所有我們這些人工作人員在開機的前三天做了一個內(nèi)部演練,相當于天宮上天前的“模擬發(fā)射”。做了各種準備和“模擬發(fā)射”,真正按下開拍“按鈕”后,所有人都還是凌亂到不得不愛了。
《爸爸》電影在長隆野生動物園封園拍,除了村長、五個家庭、470個工作人員,還有幾萬只動物,每次轉(zhuǎn)場,都是浩浩蕩蕩的一大堆人馬。而在拍攝的時候,每個跑動的孩子后邊都跟著一長串攝像師,而且拍電影要求比電視高,工作人員是亂入不得的。跟拍Cindy的最苦逼,“風一樣的女子”總是追著各種動物跑,攝影師扛著幾十斤的設(shè)備也只能緊跟在跟在后邊,連后兩輩子的繩命都得用上才跑得贏。片場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爸爸們還沒聊完,一群攝像師就跟著孩子們跑遠了。然后爸爸們一邊跟著走過去,每個爸身后又跟著一串攝像師。然后還有一群其他職位的工作人員舉著手機跟著跑過去,邊跑邊拍照邊壓低聲音說:Angela好萌、林志穎好帥……所以每天片場都是這么浩浩蕩蕩的。
這種詭異的局面一般從凌晨四點半開始,因為導演要求拍到小朋友、爸爸全部睡著,所以晚上十一點以后我們才能收工。
本來導演應該是組里比較有范兒的,都是那種坐在監(jiān)視器前戴著耳機,然后抽著煙喊“卡”。但《爸爸》的謝導林導在現(xiàn)場跟場記似的,基本淹沒在人海里,跑來又跑去,在五個拍攝組之間“暴走流竄”。我印象里我沒怎么在劇組見過林妍,因為她在流竄作業(yè),而且只要一開鏡,我熟悉的幾個哥們也都是轉(zhuǎn)眼間就飛奔出幾十米遠了。估計可以給咱們國家的田徑事業(yè)做些貢獻了。
大家都知道《爸爸》沒有劇本,只有執(zhí)行任務的腳本,又同時有五個拍攝中心,而且電影必需有情節(jié)推動,有起承轉(zhuǎn)合,還要在結(jié)尾達到情節(jié)高潮……面對這些要求,林妍只能向節(jié)目總導演謝滌葵請教,沒想到謝導特淡定地說:“我們都是這樣的。”于是繼滕監(jiān)制和林導之后,攝影組跟著就瘋了,只能大量地拍、什么都拍、不問內(nèi)容。當然連帶著剪輯整個團隊也瘋了,要從海量的素材里找線索、拉出線來。后期的機房都是24小時的,把椅子拼在一起就當床了,剪輯師都是沒日沒夜的干,餓了吃口飯,干累了歇會,甚至都不太知道當時是幾點。
跟林妍聊天時她說過,這是她拍過最難、最神奇的電影。當然也不意味著完全“瞎”拍,導演們帶著所有團隊提前給影片做了劇情規(guī)劃,拉出來的主線是在90分鐘里,既有讓大家盡情歡笑的時間,也有讓大家回憶第一季節(jié)目點滴引發(fā)感觸,最后還要留給了觀眾暢想未來、暢想下熊孩子們長大,暢想自己有baby……
跟工作人員的高強度工作和緊張兮兮比起來,五個爸爸和孩子狀態(tài)都是很放松,enjoy這次旅行和拍攝的。畢竟,這里是長隆野生動物園,早上起來推開小木屋的門就有好多動物,看著長頸鹿、小老虎、大熊貓,有時候我們自己都忘了還拿著機器呢??吹贸鰜?,林志穎和Kimi都特別喜歡動物,但因為小志要保持那種偶像明星的范兒嘛,所以一般摸摸動物都是比較矜持的,但Kimi就是特別特別奔放的各種跟小動物玩。Angela看見小老虎就跑,把我們都逗得跟嚼了炫邁一樣——笑得停不下來。
我們在片場也有不少放風和等待的時間,五個明星爸爸和孩子也是一樣,經(jīng)常坐在小木屋門口發(fā)呆。我看見張亮放空就不只一次,但每次天天都是在外邊跑完一圈回來之后,找爸爸抱抱,然后張亮就恢復到人間的節(jié)奏,抱完天天,孩子跑了,張亮繼續(xù)放空或者玩手機。我特別后悔沒拿手機錄下來,不然現(xiàn)在隨便在微博發(fā)一發(fā),不也得粉絲上萬啊。
片子剪輯的過程特別艱辛,因為素材量巨大,片長有限,好多精彩鏡頭都要舍棄,還因為設(shè)備太重、真人秀等性質(zhì),好多東西拍時就沒有拍到。片子每剪一次,情結(jié)都變化不小。我有時候看素材也會紅了眼眶,想起那段跟明星們遠又近的接觸,想起在片場的日日夜夜。
總的來說,片子的專業(yè)性是有一定保證的,我覺得中等水平還是比較中肯的。要論電影情節(jié),那就不自夸了,笑劈叉了都,萌,還有輕溫情。作為一種電影新口味,又是2D片票價,看了應該是不會罵娘的吧。起碼,過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依闲《紩ル娪霸嚎吹摹?/div>
4 ) 登上大熒幕的綜藝節(jié)目
這部根本不能算電影,而是爸爸去哪兒的劇場版,是搬上大熒幕的綜藝節(jié)目。其實就相當于是一集爸爸去哪兒放到電影院里播出。
無可厚非,一部父子親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兒》,作為一個真人秀的綜藝節(jié)目,辦的非常成功,非常的火,在中國掀起收視狂潮和廣泛熱議。但對于這種火了就來隨便搬上大熒幕來圈錢的行為還是不能認同。但顯然電影院作為播放平臺是不是應該播非電影內(nèi)容,這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影院是中介平臺,反正如果電影院都放綜藝節(jié)目和電視劇,我是不會去看的。
電影理論大師巴贊曾經(jīng)說過:“電影是現(xiàn)實的漸近線!”《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顯然滿足這一要求,因為影片從頭到尾無非是在用攝像機記錄五個小萌娃在他們明星老爸的帶領(lǐng)下,一起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里進行各種古怪項目挑戰(zhàn)的實況。就這樣芒果臺將自己的熱門電視節(jié)目搬上了大銀幕,明星和星二代們玩到high,節(jié)目攝制組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三口之家們也在過年期間樂呵呵,如此三贏的局面,損害的卻是電影本身。如此投機的電影圈錢行為,對中國電影來說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5 ) 《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jié)目改版電影,前景如何?(轉(zhuǎn)自知乎)
在成熟一點的電影市場里,其實很多時候電影販賣的是一種視覺形象。
我們對電影的消費,其實本來就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消費。你購買一張電影票其實沒有交換到任何實際的物的“商品”。
現(xiàn)在好萊塢大片的收入比例里面,真正的票房收入其實占了大概只有30%的比例。更多的收入是來自于DVD銷售、電視網(wǎng)絡的播映版權(quán)出售、周邊商品的開發(fā)等等。
而所有后續(xù)收入能不能達到預期,又跟電影本身是否成功息息相關(guān)的。這也是為什么好萊塢大片的發(fā)行營銷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用一部電影塑造出一個可供持續(xù)開發(fā)、消費的“視覺形象”,然后以此獲得利潤。這是現(xiàn)在好萊塢高概念影片的策略。
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漫畫、電視劇改編電影會成為一種風潮了。
因為漫畫和電視劇提供的也是可供消費的視覺形象。如果這個形象已經(jīng)成功了,那么被電影公司拿來用簡直是最佳策略了。
同樣一個超級英雄電影,做一個原創(chuàng)人物和改編漫畫相比較,成本可能更高、風險也更加不可控制。這是《環(huán)太平洋》在北美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作為一種視覺形象,它刺激消費的能力相對在北美市場偏弱。
《中國好聲音》的電影改編我是不太看好。因為這個節(jié)目的紅不是因為任何“視覺形象”。除了節(jié)目模式本身造成的高收視率以外,它沒有被電影化的“點”存在。
這個節(jié)目在電視階段,就是一切為模式服務的。它并不刻意打造某個人,重點是在“轉(zhuǎn)身”這個動作。
稍作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同時段的快樂男聲則完全相反??鞓纺新暩涌拷嫒诵阋稽c??炷猩踔劣小芭枷駥W院”里私生活的24小時網(wǎng)絡直播。在節(jié)目里也是在不斷地挖掘、塑造選手的個人生活和形象??炷性谧龅氖恰霸煨恰?。并且成功了。無論是CP配對還是兄弟情誼,有了對某個“形象”的塑造、有了針對某個“形象”的粉絲基礎(chǔ),快男的電影化相對合理得多。
《爸爸去哪兒》也是一樣。節(jié)目本身生產(chǎn)出了一個可以刺激消費的“形象”群體。那么,電影化的改編也順理成章。只要受眾依然對這個“形象”有期待,就可以預見電影的成功。甚至我覺得《爸爸去哪兒》所生產(chǎn)出來的視覺形象是有開發(fā)周邊產(chǎn)品的潛力的。而這一點就更加說明,這個“視覺形象”資產(chǎn)是完全成功的。
但是,當然,電影和電視的制作還是有差別。而中國的團隊又同時很容易有兩個毛?。翰粚I(yè)的同時很自大。
《爸爸去哪兒》作為電視團隊我覺得是非常非常專業(yè)而且敬業(yè)的。但是如果他們因此覺得制作電影也就可以完全地“原班人馬”的話,那很可能電影本身的質(zhì)量會不怎么樣。這會對本身已經(jīng)形成的“視覺形象資產(chǎn)”造成一定的傷害。
甚至甚至,像這種比較特殊的電影項目,一般的電影制作團隊都未必能夠很優(yōu)秀地完成。因為除了電影制作的基本規(guī)律以外,更加需要深入挖掘的是觀眾對這個“視覺形象”所產(chǎn)生的觀影期待究竟是什么。
6 ) 如果你愛這五個孩子 請不要再折騰他們了
如果你愛這幾個孩子就不要去折騰他們了。
默默的關(guān)注,停止網(wǎng)絡炒作。
如果你愛這幾個孩子就不要去折騰他們了。
讓他們的熱度慢慢的冷卻掉吧。
如果你愛這幾個孩子就不要去折騰他們了。
這樣那些無聊的經(jīng)紀人就不會再隨便的找到他們了。
如果你愛這幾個孩子就不要去折騰他們了。
讓他們默默的在大眾的視野中消失吧,
這才是對他們最負責的愛。
------------------------------------------------------------------------------------
我很喜歡《爸爸去哪了》這檔節(jié)目,如果把這個電影放到湖南衛(wèi)視作為新年特別節(jié)目,我會很期待,很歡迎。
我也喜歡五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真實單純的那五個孩子,但不是各種廣告和一些無聊的晚會舞臺上的那幾個說著大人給好的臺詞的他們,不是進行生澀表演言不由衷的他們。
電影院不是他們待的地方,廣告里也不是他們待的地方,舞臺上也不是他們待的地方;我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我尊重這些可愛的孩子,我喜歡他們扮演真實的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沒有絲毫的裝腔作勢。
但是隨著節(jié)目收視率的提高,某些人看到了他們身上的油水,用盡一切去壓榨,看到小詩齡在預告片中的表演我就決定不去電影院觀看,這不是她應該進行的表演,我又看到她也在 吧啦吧啦小魔仙 的預告片里參與了表演,同樣的我感到有些遺憾。我不去影院,因為要把這股邪風壓住。
他們有幾個接起了廣告,某某點讀機,某某飲品,現(xiàn)在接起了廣告,以后說不定就會去拍電視劇,就會去拍電影(我是說真正的電影),可是他們還是孩子!他們還是孩子!愛他們就不要去折騰他們了。
時間久了,他們漸漸的會和一般的孩子的越來越疏遠,估計現(xiàn)在他們的生活就不輕松吧,坐著飛機飛來飛去,見者各個電視臺和廣告公司的滿臉賣笑的叔叔阿姨,穿著大人一樣的西裝禮服,背著一些生硬的臺詞,看的電視上全是自己的消息,他們慢慢會開始覺得掙錢原來是這么容易的一件事,慢慢的他們會自我膨脹不懂得尊重別人,慢慢的他們會陷入陶醉,忘記了他們現(xiàn)在該做的事情,忘記他們還是個孩子。
粉絲們,如果這些都在不久之后發(fā)生了,你們會喜歡這樣的孩子嗎?把他們變成這樣,你們有這不可推卸的責任。一群人YY哪個孩子喜歡哪個孩子,一群人無聊的在網(wǎng)上發(fā)布者他們的各種消息和萌照,你這么放肆為了娛樂有尊重過這幾個可憐的孩子嗎。你覺得他們喜歡這樣網(wǎng)絡和各種媒體不負責的炒作嗎?
如果你愛這幾個孩子就不要去折騰他們了。默默的關(guān)注,停止網(wǎng)絡炒作,讓他們的熱度慢慢的冷卻掉吧,這樣那些無聊的經(jīng)紀人就不會再隨便的找到他們了,讓他們默默的在大眾的視野中消失吧,這才是對他們最負責的愛。
粉絲向的產(chǎn)物,人家圈錢觀眾買單買的high,影院里歡聲笑語都挺開心的就夠了,用影評人的深度來評論大眾趣味就不太講究了。天天給張亮洗腳真的看淚目了,我淚點果然奇低。
我為什么要花錢去電影院看你們逛動物園?
大銀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頭剛出來的那一刻,就像第一聲音樂響起時的偶像演唱會現(xiàn)場,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沒看夠,也許是腦殘粉兒的心理作用。
想著“能從一大堆素材中剪輯出有開端沖突結(jié)局的電影來應該還是挺膩害的吧”所以去看了,看完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沒把它當做電影來做!完全是綜藝節(jié)目的大屏幕版而已??!
完全符合對這個節(jié)目的所有期待~
年初一影院人山人海,一大家子湊數(shù)看了場免費;因一萬年不看電視,萌點笑點掐不到,只能昏昏然;如果所有綜藝節(jié)目都能拍成“電影”,那中國無疑是第一電影大國了!負分滾粗!
救救孩子?!斞?/p>
忘評論了!真的笑點很足?。。∥益i的美貌值在大熒幕上又up了!天兒永遠那么美不說了!恬鎖大血紅??!
我已經(jīng)分不清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適合在這個時代生存了!
看完點映還有大長腿本尊可以擼誠意十足啊!從頭笑到尾整個影院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的逗逼氣氛!心情好你們還可以在最后來一次全影院卡拉OK!為他們13億票房的目標出一份力吧!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影廳里好久沒這么歡樂了,就像去年的《泰囧》《西游》一樣,從頭笑到尾…Kimi萌點、石頭笑點,森碟酷點,天天嗨點,Angela治愈點,真實的生活與情感交織,既搞笑又溫暖,結(jié)尾觀眾竟跟著合唱起主題曲…這雖不是一部嚴格電影,卻是一頓適合老百姓的美餐。
很久沒在電影院里看全場觀眾一起笑作一團的片了??丛陔娪鞍娴姆错懙姆輧荷系诙揪驮嗳笋R吧,找得著比Kimi還萌的嗎,找得著比天天還暖心的嗎,找得著比Cindy還可愛的嗎,找得著比石頭還懂事的嗎,找得著比angela還甜的嗎?就算找得著,不是他們幾個我也不看╭(╯^╰)╮
為了錢,下限永遠能比你的想象力再低一點
我是腦殘粉 掏點錢從頭笑到尾總比看笑不出來的電影強吧
我想為之前罵過小時代像MV或者貼吧動態(tài)簽名說句對不起
應該能大賣,雖然這不是一部電影。
電影廣告捆綁十幾條,票價和3d電影一個價,綜藝節(jié)目剪輯版就成電影了?這部電影和私人訂制一樣沒上映光廣告費就翻利了,靠人氣圈錢之作,孩子成了圈錢的工具,呵呵。中國已經(jīng)忘卻了電影的含義,簡直是侮辱電影,估計這電影票房不會低,總是有不差錢的人,拿著3d的票價在電影院看著腦殘綜藝節(jié)目。
沖著觀眾的感情看的吧,真人秀和電影結(jié)合不是一般人能弄好的吧
作為綜藝節(jié)目五星妥妥的 但是電影 呵呵 一星都嫌多 好意思這么圈錢么
不知道在影院看的話,會不會有種在看1000吋大電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