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米里亞姆(蕾雅·德呂蓋 飾)跟丈夫安托萬·北松(德尼...
殘暴是愛的對立面,不是什么笨拙的表達愛的方式。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已經(jīng)于上周開幕了;
回顧一下,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給我們帶來了這樣一部拿到銀獅獎、金獅獎提名的影片:
《監(jiān)護風云》。
它是個劇情片——但越往后看,就越像恐怖片。
這片看得吧……
不知你會是被喪哭還是被嚇哭——反正到了最后,影院里和屏幕前顫抖著的觀眾,眼淚根本止不住。
情節(jié)沖突的來源很簡單:
離婚父母爭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母親保護孩子遠離暴力傾向的父親不讓其接近;
結果卻沒有爭取到單獨撫養(yǎng)權,與此同時父親以各種方式強行介入孩子的生活,最終幾乎釀成悲劇。
電影中對這個冰冷故事的講述,也是十分的簡單——
從法庭判決,轉向數(shù)次父子共處片段與母子共處片段的對比,再到矛盾徹底爆發(fā)。
在電影緩慢而堅定地逐漸推移過程中,你也許早就做好了心理預設:
對于這個主題,你可能也在別的片中見過了太多太多;
但是,當惡毒的面具被血淋淋撕裂的一刻,即使有著再大的準備,也過于難以承受了。
家庭暴力的極端陰影之下,孩子,是永遠的受害者。
看完片的我,覺得這電影若提示“部分內(nèi)容可能引起不適”都不為過。
無休止的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長輩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因孩子而起,也不應與他們有關;
遠近離合,也不該讓孩子負罪。
但在無數(shù)的高壓家庭案例中,被吞噬的恐懼時刻籠罩在孩子們頭頂。
“法庭”這一負責一錘定音的場所,這次卻不是結局,而被搬到了開頭。
一上來,用了長達約十五分鐘的單個場景,呈現(xiàn)了一場聽證會前做筆錄的過程。
沒有高聲爭吵,沒有激烈對峙,父母雙方的情緒表達也十分克制,僅在微小的神情間做著掙扎;
作為證人的孩子們也沒有出現(xiàn),只有他們的證詞,串起了整個場景。
但這看似平和的一幕,足以令人窒息。
這一刻鐘的安靜討論,足以使人坐立不安——足以讓你覺得,“為什么還沒結束”。
片中父親對待生活的方式顯然一團糟,孩子們都不愿意接近他;
然而對于母親保護孩子的行動反向指責其“過度”,居然為他扳回了局面:
法庭的判決,顯然是不夠公正的;
這一決策,開啟了后續(xù)一系列潛在事件的發(fā)酵過程。
為了保護孩子,母親用盡各種辦法,卻連謊稱生病都無法阻止父親的執(zhí)意;
兒子每一次坐在副駕駛上,與父親根本無法正常交流的重復場景——
說輕了是尷尬,實際上能看出,兒子的心理陰影面積巨大。
私下里不想見,見了面也恨不得挖洞躲著。
[無愛可訴]是關于更漠然的冷暴力形式——
父母沉溺于彼此之間的隔膜與對峙,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從這段家庭生活中消失——最后,他真的徹底消失了。
不管是沖突還是無視,對孩子的打擊都是巨大的。
爺爺奶奶家中的場景,可以說是對緊張氣氛的稍作緩和;
可惜這也沒有維持多久。
和爺爺奶奶還算交流順暢,但隨時都面對著父親下一秒的突然爆發(fā)。
不穩(wěn)定的情緒,當然也更是加深了孩子的恐懼,何況這種情況一再出現(xiàn)。
對孩子請求監(jiān)護時間的變動也是兇狠拒絕,隨后只顧自己摔門揚塵而去。
與此同時,對于前妻的控制欲也達到了病態(tài)的程度。
除了與孩子共處時的惡劣表現(xiàn),父親還將自己對前妻的暴力傾向間接施加在兒子身上,或是找到機會直接施加在了前妻身上。
即便這樣,父親仍在指責前妻對孩子“控制欲強”,認為是前妻“給孩子洗腦”,認為這才是孩子們疏遠他的原因。
好笑吧,雖然我已經(jīng)笑不出來了。
父親端著獵槍轟開家門、還傷到兒子耳朵的時候,看片的我直接跟著母親和兒子兩人一同發(fā)抖了起來——
回頭想想,在這樣一個父親身上,這簡直就是注定要發(fā)生,不是嗎?
暴力催生暴力、繼而催生兇殘的結局;
實施家庭暴力之人,未導致極端情況、想要強行占有的主權不得手的情況下,是不會罷休的。
這種人的腦中,沒有同情、沒有悔改、沒有理解,只有令人惡心作嘔的施暴欲望——對著自己的家人。
說到這兒,再轉頭看看最近的“滴滴”事件——
有些事情,光是嘆息和咒罵,簡直都讓人不知從哪兒講起。
好了,這片我是不敢再看第二遍了。
毫無疑問,這個家庭中的母親和孩子,全都是片中父親精神和肢體上暴力的絕對直接受害者。
本來就擁有保護孩子本能的母親,在經(jīng)歷過前夫的糾纏之后,變得更加絕望但謹慎——
那些為了幫孩子躲避他們父親的謊言嘗試和正面阻攔,都顯得那么蒼白、那么無奈、那么讓人唏噓。
她也只是個普通的女人——
雖然影片中沒有著重呈現(xiàn),但她與片中父親的悲慘婚姻,顯然也是充滿了暴力和痛苦;
她嘗試著去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去實施對孩子的保護,換來的卻是前夫莫須有的罵名和更加偏激的舉動。
女兒這個角色,設置得也十分巧妙:
她與父親兩人之間算是根本沒有正面的對手戲——但這個人物在故事人不可或缺。
她與男友的交往、與同學朋友的聚會代表著她的個人生活,而她與母親的交流代表著她與家人的交集。
這兩者在片中女兒身上體現(xiàn)出了交叉的相互作用,對故事發(fā)展起著輔助的作用;
這個家庭中的一切矛盾和化解因素,有時都可以從女兒身上通過疏離的方式以小見大地看到。
比如母親的律師、爺爺奶奶、女兒的男友和母親的朋友——
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通過自己對中心事件的態(tài)度、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現(xiàn),對比和映襯著父親的殘暴。
并且,這些角色也是母親和孩子們生活的正軌一面,并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影片緊繃著的氛圍。
司法機構,按理說該代表公正——
但很顯然,特別多的情況下,這并不是實際情況。
片中的判決也正說明了一點:現(xiàn)世的法律裁決,總有觸及不到人性至惡處的地方。
在這種需要鉆入“潛在危險”怪圈之時,法律就顯得十分無力了。
我不知道,呼吁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停止他們對自己家人的施暴行為,是否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
但我能確定的一點是,我們所有人,都不該輕視這個問題;
該動用的官方手段就要動用,該完善的法律就要完善,該下達的懲罰就要下達。
別再讓受害者在黑暗里越墜越深了。
-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電影解毒
A:二刷以后,突然有一個感悟吧,算是~~~恐怖,暴力,驚悚,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暴力直白一些就是恐怖,暴力隱晦或者不正面描寫,但暴力的氣氛無處不在就是驚悚了,這個導演在處理家庭暴力這一塊,采用了后者,驚悚的手法,個人覺得在藝術處理這一塊拿捏的很到位,值得學習 B:最滿意的一場戲還是第三幕開場,party那場戲,畫面里人物(姐姐)通過人物(母親)再通過人物(弟弟)用語言在傳遞著那場單場戲戲里很重要的一條故事線,但是臺詞完全被噪音給蓋過去了,觀眾什么也聽不見,但是卻完全不影響我們觀看了解劇情,因為這幾個人物的動作漸漸地串起了一天邏輯清晰的故事線,導演通過演員調度,鏡頭調度非常清晰地完成了這一戲劇任務,而這一切完全拋棄了臺詞,這點真的是一種特別高級的電影表達方式,單單就這一場戲,就覺得當年拿威尼斯最佳導演獎與最佳處女獎實至名歸。
C如果要提一點建議或者說個人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是第三幕結束的時候,當男主準備用獵槍轟開衛(wèi)生間的時候,警察及時趕到制止,這個地方從藝術處理的角度來看,在劇作上屬于順寫了,太平了。試想這個地方是報警的隔壁老奶奶拿槍跟這個男主對射呢?然后做下這個老奶奶的前史~曾經(jīng)也是一名家暴的受害者~這樣處理的話,這個旁觀者人物也立了起來,使得影片的主題表達在結尾的地方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D長片可以說是短片的續(xù)寫,短片可以看做是長片的前史。通過這兩個片子能夠感受到導演是一個氣氛營造大師,對敘事節(jié)奏的把控,視聽的呈現(xiàn),尤其是零配樂的使用,寫實音效的戲劇使用以及表演的把控也很到位,這些在處女作短片跟處女作長片中嫻熟的使用顯得難能可貴,值得學習!
E,不知為啥,特別擔心像電影里的男孩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會成長為曾經(jīng)他們自己所痛恨的父親的那個樣子,希望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家庭暴力,但事實上是不可能,這種家庭暴力在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地上演著,祈禱上帝,能夠治愈那些被家庭暴力所困擾的靈魂,阿門!
Jusqu'à la garde (2017) 家戰(zhàn),於@i后窗 南京電影放映。
影片拍得很真實的地方在於家暴並不是從頭至尾的肢體暴力,而大部分時候夾雜著語言和精神恐嚇。關於家暴者的家庭狀況鋪墊也點到充足,作為一個成長在有家暴情況的家庭裡的人,會有惡夢重演的心悸。
一句話說得不順心就可以暴怒,聲音高一度!再高一度!威懾的表情再猙獰一些!巧妙的時機,配合摔打東西~ 這就是解決/終止問題(=迫使對方服從)的方法啊。就是他在毫無預備跟保護跟還擊自己能力的時候被教會的親密關係相處方式啊。在往後的日子裡,作為成人的他要盡比別人多一些的努力才能擁有一段「正?!沟那楦?。但無論如何,原生家庭的缺失不應該作為任何人的過激行為的緩和借口。他的極端舉止幾乎是明確了他的某些精神障礙,法庭審判時也會著重考慮到他的狂躁與強迫的癥狀,監(jiān)禁和入院(幾乎等同於監(jiān)禁)的手段是必須的。
在我曾經(jīng)歷過的case裡,我由於精神履歷當天被放走,而男方因為情急之下扇了我一巴掌,被on hold三天最後上庭,幸而並未產(chǎn)生真正嚴重的後果。我個人作為這件事情中法律的受益者,其實是非常反對這樣的處理方式的,如果你說這是得益者「虛偽」的內(nèi)疚感也好。即使精神障礙者是不具備完全法律責任的人,但在走入迷惘和更深的困境的過程中,在逐漸喪失理智去選擇的能力的過程中,他/她是為自己做過抉擇的,每一天,每一個瞬間。
他/她收到別人對信息第一反應是左滑刪除;
他/她由於膽怯和懦弱把自己困在房間;
他/她任意的停藥和抗拒醫(yī)囑;
他/她在意識到自身狀況對原因後幾乎是順其自然地接受,而不是奮力去對抗。
這一切其實都歸咎於自己的不努力,不自律,不積極。即使在我心裡面對著兩股分庭抗禮的巨大引力,它要帶我走進黑,或是帶我走入僵硬而刺眼的光。這引力特別強大,我越來越害怕自己變成一個瘋子,而這一切都不可說,是因為被他人拋棄更加可怕。
非常喜歡最后一幕鄰居奶奶顫顫巍巍去偷看那里,會小小替奶奶擔心家暴男主出獄後會不會對她有報復行為,影片結束的位置剛剛好。最後的最後,對於完全傾重於社會議題的電影還是會有小小的一點排斥,但現(xiàn)場看來對於觀眾還是有意義的。特別可愛的是映後對談結束,幸運觀眾可以和邀請來的本地律師合影 :)
因為我最近喜歡看法語音樂劇,媽媽說要替我去看看法國電影《監(jiān)護風云》。 媽媽說:“法國電影都有大段的對白,比如這里面的開頭,就是一個法官,爸爸和律師,媽媽和律師,其實爸爸媽媽已經(jīng)離婚,媽媽要求單獨監(jiān)護權,爸爸要求共同監(jiān)護權。大女兒已經(jīng)成年不用考慮,11歲的小兒子的意見很重要。小兒子說,爸爸總是來騷擾他們,他不想和那個人一起。但是爸爸的律師說爸爸是個為了和兒子住得近特意搬到小鎮(zhèn)上來的,為了盡到父親的責任半夜守在門口的人。法官問爸爸,為什么你的兒子對你如此抵觸,爸爸回答,不知道媽媽怎樣給他洗腦了。法官不知道到底誰在撒謊,我當時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況。最后因為證據(jù)不足,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法官還是判爸爸獲得共同監(jiān)護權,這就意味著隔周的周六中午12點到周日晚六點,爸爸都要把兒子接走。” 我問媽媽:“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媽媽說:“很快,爸爸就原形畢露了。知道他們搬家就逼著兒子到新家,看是不是有第三者。因為兒子想?yún)⒓咏憬愕纳站蹠蛨猿忠髬寢尭岢稣{換的要求,而且趕到女兒的聚會上,對妻子很粗暴?!? 我說:“也就是說,這部電影講的是關于家庭暴力的問題!” 媽媽說:“對的。電影最后的場面里有大段的安靜,先是門鈴響,媽媽關上了門鈴,媽媽和兒子躺在床上,長久的安靜,兒子問,他是不是走了?媽媽說,應該走了。然后,在安靜中,漸行漸近的腳步聲,上樓梯聲,暴力的爸爸回來了。然后是大聲敲門聲,甚至開槍,兒子驚呼,耳朵聽不見了,媽媽慌張地報警,只會說,他有槍,他會殺了我們的,卻不知道告訴警察他們的位置,其實在這個時候,他們的鄰居已經(jīng)報警?!? 我說:“人緊張的時候,會不知道該說什么重要的內(nèi)容。” 媽媽說:“這里面有個非常溫馨的鏡頭,就是警察一直在電話里安慰母子二人,讓他們不要害怕,他會一直和他們在一起,在廁所里,頂住房門,躲進浴缸里。一步一步地指示已經(jīng)嚇得驚慌失措的母子?!? 我說:“這個鏡頭的確很溫暖!” 媽媽說:“最后,警察來了,爸爸被帶走了,門關上了,電影結束了。我總覺得應該有個對爸爸的審判才好呀!” 我說:“國外的電影會有個開放的結尾,讓你去猜測,不像咱們國產(chǎn)的電影,會告訴你結局!其實,門關上了,就意味著事情已經(jīng)結束了,母子二人已經(jīng)安全了!” 媽媽說:“一開始,我聽法語的時候,覺得真難聽!后來還好些了!” 我說:“那是因為你聽英語聽慣了,我最近聽音樂劇比較多,就覺得法語很好聽呀!”
分享:
從一份地圖開始,一個人的一生要走過多少道路?是否像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著名為“家”的太陽不停轉動?
那種深入靈魂的牽引力,給了我們巨大的保護,同時也被賦予了傷害你的權利。
以愛為名的綁架
不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家庭暴力,不是每個遭遇家庭暴力的人都會奮起反擊,這種幸存者偏差讓大多數(shù)人以為“家庭暴力”的重心不在“暴力”二字。
上一秒他說愛你,下一秒他對你拳打腳踢。
于是,太多人選擇了相信,相信刻板印象,相信隨口即出、“信誓旦旦”的謊言。
“每一個動手打女人的男人,都有一雙會下跪的膝蓋”。
經(jīng)歷了一次次的暴力、道歉、再暴力、再道歉……,在循環(huán)往復中當事者或許已經(jīng)疲倦,或許選擇放棄,或許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或許以暴制暴換自己一命……無論是哪種結果,都不會是好結果。
遭遇暴力不是受害者的錯
去年底的一條娛樂圈新聞占據(jù)好幾天的頭條熱搜榜,女方遭到親密關系的暴力對待,由于當事人的明星身份,一度讓“家庭暴力”成為熱門話題。
撇開當事人的高關注度,感情因素不能成為施暴的原因,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受到暴力對待。
在美國,平均每年有500萬女性遭受家暴,僅僅是在紐約,當?shù)鼐炱骄刻鞎拥?00通與家暴有關的報警電話;在印度,近3成的妻子遭受過丈夫的傷害,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她們之中有人認可自己被毆打;在中國,平均每7秒就有一位女性被家暴,受害人在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會選擇報警……而就在以“浪漫”名揚世界的法國,一年有50萬女性遭受丈夫毆打,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因家暴致死的慘案發(fā)生。
但這些血淋淋的樣本,僅僅只是平均數(shù)據(jù)。
導演澤維爾·勒格朗震驚于自己的祖國法蘭西,那個以“浪漫”揚名的國家竟每天都在發(fā)生慘案。他用鏡頭揭露了一種罪行——“家暴”風云。
《末路丟失》(2013)是他首次執(zhí)導的短片作品,曾在過百場國際電影節(jié)公映,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情短片提名,并贏得2014年凱撒獎最佳短片殊榮。
6月21日在國內(nèi)上映的《監(jiān)護風云》(2017)就是在他的處女作短片的基礎上擴展而成,并入圍當年九月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不僅奪得為處女作而設的「未來獅獎」,更是一舉拿下最佳導演的殊榮。
家暴的傷害不只有一次
“一顆受了傷害的兒童的心會萎縮成這樣:一輩子都像桃核一樣堅硬,一樣布滿深溝?!薄ㄉ溈ɡ?/p>
當導演聽到有的女性每天通過聽到丈夫的鑰匙插進門鎖的聲音,來判斷當晚是否會被施暴時,被震懾的同時也明晰了自己的作品不應該呈現(xiàn)流血的暴力,而是要展現(xiàn)一種持久的恐懼。
影片《監(jiān)護風云》擴充了《末路丟失》的人物關系,延續(xù)了之前的拍攝風格。大量的主觀視角和長鏡頭,帶來一種“我不是在看電影,是在看真實生活”的感受。
長片的故事發(fā)生在短片之后,母親Miriam被丈夫不止一次家暴后終于選擇了訴訟。
短片中Miriam受過的傷在換工服的時候赤裸裸的展示在同事面前,她的孩子Julien和Josephine遭受的傷害通過歇斯底里的大叫和默默無言的痛哭傳遞到觀眾面前。
在《末路丟失》中,Miriam的同事問到小兒子Julien他爸爸平時做什么,他說:他喜歡打獵,平時會帶著他家的狗Sally一起打獵,狗很喜歡,因為一直在叫。后來他說的那句話讓同事震驚并且沉默。
后作《監(jiān)護風云》中法官說了一段話讓小小導沉默:家庭暴力帶來的傷害永遠都不是一次。
父親的暴力傷害,和同為受害者、以保護者姿態(tài)出現(xiàn)的母親強行施加給兒子Julien和女兒Josephine的二次傷害,在孩子心中刻下的陰影是無法被抹去的。
《末路丟失》的結尾那陣犬吠,一度將影片氣氛推向高潮,最后的狂奔也只是趨利避害的本能。
在《監(jiān)護風云》中,同樣的奔跑情節(jié)有了一追一趕的緊迫。兒子Julien和父親Antoine對手戲,用非暴力的畫面描述了一場令人毛骨悚然的家暴。
影片中每個受害者的心靈都遍體鱗傷,但沒有一滴血,也沒有直接的肢體沖突,找不到關于施暴的鏡頭。在本片中,沒有任何音樂烘托氣氛,導演用空間感帶給觀影者無限遐想,把驚悚揪心的現(xiàn)實變成了影片的氣壓和心跳。
如果說情感的爆發(fā)需要一個收尾工作,一個旁觀者的視角來描寫是最好不過了。
透過孔隙我們偷窺到了什么?是他人還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的自己?
那聲槍響是開始,留下的孔隙是結束。故事被關在門里,門外的生活還要繼續(xù)。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5年,全世界已有124個國家將家庭暴力列為刑事犯罪。
最近頻頻發(fā)生的新聞讓家暴浮出水面,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勾連著萬千家庭,畸形的愛產(chǎn)生不可逆的痛。
或許沉默有不得已的理由,但別把暴力當做理所當然,別讓家成為危險之地。
-End-
十多年前,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第一次向我們展示了家暴的可怕。劇中馮遠征飾演施暴的丈夫,他猙獰的面容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人稱呼他為:“那個打老婆的家伙?!睙o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十多年后,又一部講述家暴的電影橫空出世了,它就是《監(jiān)護風云》。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這部電影將于6月21日登陸全國藝聯(lián)專線與觀眾見面,在最近的超前點映會上,這部口碑之作引起了現(xiàn)場強烈反響。大家觀影后的普遍感受是:害怕、緊張、憤怒。最后15分鐘的家暴戲過于震撼,以至于影片結束后大家都忘了鼓掌。到底是什么魔力引起觀眾這樣的反應?答案很簡單:這部電影纖毫畢現(xiàn)地講述了家暴的全部真相。家暴是讓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詞。試問,誰小時候沒因為淘氣挨過父母的“混合雙打”?報紙上都公開表示,適當?shù)捏w罰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晌覀兘邮艿哪墙凶觥肮靼艚逃?,和家暴還是有著本質區(qū)別。“棍棒教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父母打孩子大多出于“恨鐵不成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而家暴則完全不同,受害者除了忍受短暫的皮肉之苦,還要長期生活在心理陰影之下,可能終其一生都成為他們無法抹掉的烙印。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而施暴者往往心理都極度扭曲,他們?nèi)缤妊囊矮F般在施暴中獲得快感。所謂家丑不可外揚,大多數(shù)受害者都只能保持沉默,畢竟連自己最信任的人都是這副丑陋模樣,還有誰值得信任呢?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受害者的軟弱讓施暴者更加為所欲為,他們化身為天才的演員,把天使的一面留給外人,把魔鬼的一面留給家人,在兩副面孔間自由切換,外人根本無從分辨,受害者無奈地控訴也往往被認為是嘩眾取寵?!侗O(jiān)護風云》是法國導演澤維爾的長片處女作,93分鐘的片長,劇情極其簡單,但導演對節(jié)奏的把控、情緒的調動卻非常老練,影片將家庭倫理片與驚悚片巧妙雜糅在一起,產(chǎn)生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該片也憑借過硬的品質一口氣斬獲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銀獅獎、凱撒最佳影片等大小21個獎項和27項提名。那么這部電影是如何抽絲剝繭地為我們呈現(xiàn)家暴的恐怖呢?第一, 層層遞進,漸入佳境。該片的開頭波瀾不驚,有長達15分鐘的法庭戲,在法庭上一堆夫妻協(xié)議離婚,就孩子的撫養(yǎng)權問題展開爭論,雙方唇槍舌劍,好不熱鬧。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乍一看,夫妻二人,丈夫樣貌彪悍,談吐不凡;妻子面容憔悴,言語顫抖,與一般的離婚夫妻無異。可仔細一聽,缺發(fā)現(xiàn)信息量很大,妻子控訴丈夫虐待兒子和女兒,并且有直接證據(jù),希望孩子與丈夫完全一刀兩斷??烧煞虻穆蓭焻s辯解道,丈夫負責醫(yī)院的安保工作,在朋友和同事中都有著良好的口碑,家暴的帽子完全空穴來風,丈夫應當獲得孩子的探視權。面對這一出羅生門,法院最后當了和事佬,安撫了妻子,給予了丈夫探視權。看到這里,許多觀眾都被丈夫那憨厚的外表騙了,在大眾面前他愛子如命,周末開車接送孩子去奶奶家,對兒子的愛快溢出屏幕了。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可兒子的反應卻說明了一切,在與母親姐姐相處時,他表現(xiàn)這個年齡該有的童真爛漫,可是一旦與父親獨處,他立馬靜若寒蟬,可以肯定這是長期處在家暴陰影下的一種條件反射。別急往后看,影片在前半段溫吞如水后突然乍起波瀾,父親原本要開車帶兒子參加姐姐的party,父子在車上獨處時,這個模范父親突然摘掉了面具,露出了真容。他歇斯底里地朝兒子怒吼,逼迫她說出母親的隱私,還騙得了房屋的鑰匙,準備大鬧一場。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兒子癱坐在座位上,嚇得蜷縮成了一個球,隨后趁父親不注意,他下車逃跑,父子在馬路上來了一場追逐戲,兒子好容易才掙脫出了父親的魔掌,影片沒有直接呈現(xiàn)父親對兒子直接施暴的鏡頭,卻通過父親的轉變,兒子的反應旁敲側擊地反應了家暴的可怕,很難相信孩子和母親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影片最后父親徹底迎來了爆發(fā),他手持獵槍強闖母子的住宅,母子和孩子在屋中瑟瑟發(fā)抖,鄰居透過門縫暗中觀察,警察隔著電話遠程營救都讓影片的驚悚程度上了一個臺階??梢哉f,90分鐘里,父親從溫文爾雅變?yōu)槭妊衲?,整個過渡十分自然,觀眾的胃口也被一步步吊起。第二, 視聽技術一流,音效處理滿分作為處女作,導演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卻配上了最精湛的視聽享受,這種取舍顯示了導演大刀闊斧的勇氣。全片沒有配樂,卻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營造懸疑氛圍:汽車的喇叭、公寓的電梯、手機鈴聲、報警聲、槍聲,這些尋常的聲音經(jīng)過導演的編排化腐朽為神奇。導演是個控場大師,每個節(jié)奏,每個聲音都能才準觀眾的點,幾場家暴戲,通過不同人物視覺觀察審視,戲劇張力十足,讓我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第三, 家庭倫理的開頭,驚悚片的結尾看開頭的唇槍舌劍,你會覺得是一部“話嘮”的家庭倫理劇;可是看結尾,卻是標準的驚悚片。兩種風格的巧妙結合給以后的倫理片提供了可借鑒的模板。導演顯然深得懸疑大師希區(qū)柯克的真?zhèn)?,將懸疑包袱埋藏于波瀾不驚的敘事中,定點引爆,驚喜連連,最后父親和母子隔著廁所門對峙的場景是向庫布里克的《閃靈》致敬。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一個家庭倫理片這么拍,讓你體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刺激,還欲罷不能,在緊張、驚悚過后還能多一份對家暴沉甸甸的思考,這樣的片子怎能不愛?需要特別之處的是,馮遠征也成為了《監(jiān)護風云》的推薦大使,可見這部片子在載譽一年后引入內(nèi)地有著強烈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翻開微博,看看新聞,現(xiàn)在的家暴事件屢屢出現(xiàn),除了對施暴者給予指責,我們也應該了解家暴的前因后果,避免類似的悲劇在我們身上上演。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諧了,這個國家才能興旺發(fā)達。無法處理的圖片鏈接刪除 6月21日,去影院看《監(jiān)護風云》,對家暴勇敢sayno!
十多年前,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第一次向我們展示了家暴的可怕。
劇中馮遠征飾演施暴的丈夫,他猙獰的面容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人稱呼他為:“那個打老婆的家伙。”
十多年后,又一部講述家暴的電影橫空出世了,它就是《監(jiān)護風云》。
這部電影將于6月21日登陸全國藝聯(lián)專線與觀眾見面,在最近的超前點映會上,這部口碑之作引起了現(xiàn)場強烈反響。
大家觀影后的普遍感受是:害怕、緊張、憤怒。
最后15分鐘的家暴戲過于震撼,以至于影片結束后大家都忘了鼓掌。
到底是什么魔力引起觀眾這樣的反應?
答案很簡單:這部電影纖毫畢現(xiàn)地講述了家暴的全部真相。
家暴是讓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詞。
試問,誰小時候沒因為淘氣挨過父母的“混合雙打”?報紙上都公開表示,適當?shù)捏w罰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可我們接受的那叫做“棍棒教育”,和家暴還是有著本質區(qū)別。
“棍棒教育”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父母打孩子大多出于“恨鐵不成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
而家暴則完全不同,受害者除了忍受短暫的皮肉之苦,還要長期生活在心理陰影之下,可能終其一生都成為他們無法抹掉的烙印。
而施暴者往往心理都極度扭曲,他們?nèi)缤妊囊矮F般在施暴中獲得快感。
所謂家丑不可外揚,大多數(shù)受害者都只能保持沉默,畢竟連自己最信任的人都是這副丑陋模樣,還有誰值得信任呢?
受害者的軟弱讓施暴者更加為所欲為,他們化身為天才的演員,把天使的一面留給外人,把魔鬼的一面留給家人,在兩副面孔間自由切換,外人根本無從分辨,受害者無奈地控訴也往往被認為是嘩眾取寵。
《監(jiān)護風云》是法國導演澤維爾的長片處女作,93分鐘的片長,劇情極其簡單,但導演對節(jié)奏的把控、情緒的調動卻非常老練,影片將家庭倫理片與驚悚片巧妙雜糅在一起,產(chǎn)生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該片也憑借過硬的品質一口氣斬獲了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銀獅獎、凱撒最佳影片等大小21個獎項和27項提名。
那么這部電影是如何抽絲剝繭地為我們呈現(xiàn)家暴的恐怖呢?
第一, 層層遞進,漸入佳境。
該片的開頭波瀾不驚,有長達15分鐘的法庭戲,在法庭上一堆夫妻協(xié)議離婚,就孩子的撫養(yǎng)權問題展開爭論,雙方唇槍舌劍,好不熱鬧。
乍一看,夫妻二人,丈夫樣貌彪悍,談吐不凡;妻子面容憔悴,言語顫抖,與一般的離婚夫妻無異。
可仔細一聽,缺發(fā)現(xiàn)信息量很大,妻子控訴丈夫虐待兒子和女兒,并且有直接證據(jù),希望孩子與丈夫完全一刀兩斷。
可丈夫的律師卻辯解道,丈夫負責醫(yī)院的安保工作,在朋友和同事中都有著良好的口碑,家暴的帽子完全空穴來風,丈夫應當獲得孩子的探視權。
面對這一出羅生門,法院最后當了和事佬,安撫了妻子,給予了丈夫探視權。
看到這里,許多觀眾都被丈夫那憨厚的外表騙了,在大眾面前他愛子如命,周末開車接送孩子去奶奶家,對兒子的愛快溢出屏幕了。
可兒子的反應卻說明了一切,在與母親姐姐相處時,他表現(xiàn)這個年齡該有的童真爛漫,可是一旦與父親獨處,他立馬靜若寒蟬,可以肯定這是長期處在家暴陰影下的一種條件反射。
別急往后看,影片在前半段溫吞如水后突然乍起波瀾,父親原本要開車帶兒子參加姐姐的party,父子在車上獨處時,這個模范父親突然摘掉了面具,露出了真容。
他歇斯底里地朝兒子怒吼,逼迫她說出母親的隱私,還騙得了房屋的鑰匙,準備大鬧一場。
兒子癱坐在座位上,嚇得蜷縮成了一個球,隨后趁父親不注意,他下車逃跑,父子在馬路上來了一場追逐戲,兒子好容易才掙脫出了父親的魔掌,影片沒有直接呈現(xiàn)父親對兒子直接施暴的鏡頭,卻通過父親的轉變,兒子的反應旁敲側擊地反應了家暴的可怕,很難相信孩子和母親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
影片最后父親徹底迎來了爆發(fā),他手持獵槍強闖母子的住宅,母子和孩子在屋中瑟瑟發(fā)抖,鄰居透過門縫暗中觀察,警察隔著電話遠程營救都讓影片的驚悚程度上了一個臺階。
可以說,90分鐘里,父親從溫文爾雅變?yōu)槭妊衲В麄€過渡十分自然,觀眾的胃口也被一步步吊起。
第二, 視聽技術一流,音效處理滿分
作為處女作,導演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卻配上了最精湛的視聽享受,這種取舍顯示了導演大刀闊斧的勇氣。
全片沒有配樂,卻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營造懸疑氛圍:汽車的喇叭、公寓的電梯、手機鈴聲、報警聲、槍聲,這些尋常的聲音經(jīng)過導演的編排化腐朽為神奇。
導演是個控場大師,每個節(jié)奏,每個聲音都能才準觀眾的點,幾場家暴戲,通過不同人物視覺觀察審視,戲劇張力十足,讓我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第三, 家庭倫理的開頭,驚悚片的結尾
看開頭的唇槍舌劍,你會覺得是一部“話嘮”的家庭倫理??;可是看結尾,卻是標準的驚悚片。
兩種風格的巧妙結合給以后的倫理片提供了可借鑒的模板。
導演顯然深得懸疑大師希區(qū)柯克的真?zhèn)?,將懸疑包袱埋藏于波瀾不驚的敘事中,定點引爆,驚喜連連,最后父親和母子隔著廁所門對峙的場景是向庫布里克的《閃靈》致敬。
一個家庭倫理片這么拍,讓你體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刺激,還欲罷不能,在緊張、驚悚過后還能多一份對家暴沉甸甸的思考,這樣的片子怎能不愛?
需要特別之處的是,馮遠征也成為了《監(jiān)護風云》的推薦大使,可見這部片子在載譽一年后引入內(nèi)地有著強烈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
翻開微博,看看新聞,現(xiàn)在的家暴事件屢屢出現(xiàn),除了對施暴者給予指責,我們也應該了解家暴的前因后果,避免類似的悲劇在我們身上上演。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諧了,這個國家才能興旺發(fā)達。
6月21日,去影院看《監(jiān)護風云》,對家暴勇敢sayno!
長片處女作就拍成這樣讓人覺得前途不可限量,季度最佳觀影體驗。主線和人物關系其實非常簡單,可導演對氣氛的掌握堪稱控場大師,即便知道他在控場,也依然為每一個懸念繃緊神經(jīng)。
這父親就是個變態(tài)
爸爸有一把步槍和一只叫莎莉的狗,每次他拿起步槍,莎莉都狂吠不止。爸爸拿槍瞄準我媽的時候,它都停不下吠。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莎莉,每個周末被迫去見他,坐在他的副駕如同他的狗。心情好的時候貼面吻,暴怒的時候噤若寒蟬。那天他舉起步槍,打穿了房門。浴缸里我和媽媽緊緊抱在一起,仿佛墮入地獄。
畫面重現(xiàn),我躲在臥室哭,我爸狠勁用腳踹門,咚咚咚,門被活生生踹開,那種恐怖我懂。
這位新人導演的節(jié)奏掌控能力很驚人,第三幕有兩場戲的戲劇張力讓人把心吊到了嗓子眼,最后的高潮有一種看恐怖片的錯覺。這個故事本身也很有意思,講家暴,但丈夫和妻子兩個人都是家暴者,唯有孩子是受害者,雖然觀感很類型化,但劇本在塑造人物上沒有臉譜化目的性太強的情節(jié)。
無配樂制造出特別的恐怖氣氛,但是劇本會不會太薄弱了一些?家庭倫理片與恐怖類型結合的嘗試,家暴真是這兩年的熱門話題。
一部家庭監(jiān)護權糾紛電影,拍出了驚悚犯罪逃亡片的效果。前面的漫長鋪墊只為最后的爆發(fā),傾盡所有,無聲勝有聲。
現(xiàn)在的新導演,功夫全用在拍出一個驚世駭俗的結尾上了。
C+/ 劇本的人物刻畫分配無疑是極具欺騙性的。丈夫的狂躁表現(xiàn)與分裂心理和盤托出,而妻子的控制欲內(nèi)核則潛伏各處。觀眾或許以為自己終于看到了一場絕不客觀傾向性明顯的戰(zhàn)爭,最后合上門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他人私隱無關痛癢且無從接近的偷窺者。導演功力不值得最佳但作為處女作的確執(zhí)行力了得。
#北影節(jié)#前面就是一小池子水,偶然有個小漣漪,就這樣淡淡地過去。小孩的謊言,比大人的對話要更揪心些。后面爆發(fā)的那段沖撞,相當強悍,家庭暴力實在叫人頭皮發(fā)麻。不過不知如何終結,也就只能戛然而止了。長片處女作,加點分。417
處女作拍成這樣還不錯,掌控力挺強的,開始以為是家庭倫理片,后面十分鐘幾乎是恐怖片了,緊張得要死,偏執(zhí)型、控制欲強的暴躁渣男,不管是談戀愛,還是成家,對女人,對家庭,對孩子都是公害。
用懸疑驚悚類型片手法處理現(xiàn)實社會題材的法國電影,接連不斷的伏筆、懸念和張力,引向近乎于恐怖片的情節(jié)高潮。導演能力的確不錯,最值得稱贊的還是對畫外空間和對聲音的運用,對“看不見”或“聽不見”精準有效的設計。
導演水平確實還蠻厲害,觀眾情緒一直緊繃,人物不用開口都張力十足。被驗孕棒那個鏡頭的畫外空間運用驚到,接下來更是各種“看不見”、“聽不見”輪番轟炸,尤其最后的《閃靈》式追殺和“旁人”視角的關門更是厲害得不得了。不過姐姐線和原短片一樣略累贅,懷孕這么大的事件最后咋一點水花都沒了…?
可怕…這爸爸在挑戰(zhàn)惡心的極限……
地圖炮一句,覺得女主性格有缺陷是男主暴力狂原因的是不是都是男的?從男主第一次接兒子回奶奶家就已經(jīng)變態(tài)的超明顯了。這片暴力元素簡直超標,特寫恐怖直逼安嘉和,在電影院和旁邊的老太太嚇哭成一團團。
認為是女主的控制欲,漸漸造成了男主的暴虐情緒的人,恐怕沒看懂影片。剛采訪完主創(chuàng)團隊。他們想表達的是,其實家暴男往往在外人面前都表現(xiàn)很好,但是回家就暴力了,所以男主暴力的一面才慢慢開始展現(xiàn)。從展第一幕開始往后串聯(lián),我覺得家暴男從最初就家暴,他心理變態(tài),只是掩飾得很好,這點挺明顯的。
慶生派對那場調度得讓我以為一大桶豬血要澆到大女兒頭上了 然而并沒有
太可怕了!家庭暴力多可怕,可怕到影片結束后嚇得全場鴉雀無聲甚至忘記鼓掌,可怕到旁邊的女生一直在哭…那種緊張,不安,驚恐,高壓攝人心脾、不寒而栗,最后的高潮段落導演控制的太好了!小正太演技炸裂…錯過開場歹勢!都怪挨千殺的新彩云…
震驚了,居然有人說這媽媽有控制欲?有誰見過被掐脖子、受語言暴力肢體暴力、差點被槍擊的控制欲?WTF。說這話的人得是有多直男癌?我看完整個片子只是奇怪這媽媽為啥一開始被騷擾不報警。就算為了小孩安全也該報警啊白癡。
反類型的類型,對「聲音」關注。劇作的亮點是,某一刻你甚至會對父親移情,但最後的高潮打破了你這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