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的夏天》很好看。
它把人拍得非常美好、非??蓯郏?/span>比如純純忘了信封上寫名字,先是對峰峰「裝傻」,待峰峰出門后,轉頭對自己說,「??!忘記了」;
它把青春拍得如此地怦然心動,一墻之隔,可心抱著吉他在哼唱,迪迪跳著蹦床張望,一靜一動,既文藝且活力。
這些描述過于細節(jié),不過看過節(jié)目的朋友,懂得都懂。
這個節(jié)目,來自張紅巖團隊。每每看這支團隊的作品,我都會感慨,「太會拍了素人」。
而屬于我的榮幸是,每年,我都會與張紅巖老師有一次創(chuàng)作者和觀察者之間的對話交流,今年,我終于挖出了這個「太會拍了素人」背后的支撐——
因為,他們有一套關于「人」的內容價值觀,而作品就是他們夾帶價值觀的自然流露。
張紅巖團隊創(chuàng)作出過很多很棒的節(jié)目,比如《我們戀愛吧》《怦然心動20歲》以及最新上檔的、本文主談的《相遇的夏天》。
我不認為,它們只是關于戀愛的綜藝,我更認為它們是關于人的綜藝。
不過,他們團隊跟素人 關系,確實很像談戀愛。
張紅巖說,「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團隊和素人嘉賓,就像跟自己選中的、喜歡的人,談了一場戀愛一樣,因為你可以通過他們來實現你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所以,這個團隊,是帶著他們對「人」的理解,來選人,來拍人,來呈現人。
他們認為人應該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價值觀的,所以每個人都似曾相識而各不相同。
張紅巖說,「我會要求大家在第一期,就能明確地感受到他們六個人是完全不同的六個人」。
如果人都是差不多的,差不多的性格,差不多的職業(yè),差不多的價值觀,做的也是差不多的事兒,這種同質化不只是不好看的,也是不值得倡導的。世界本應有多元之美,而我們應該呈現每一種審美、每一種樣態(tài),都值得被喜歡,而不應該固化。
這種精神,也在網絡上得到了網友們的正反饋,認為這是一檔倡導多元價值觀的好節(jié)目,因為他們看到了截然不同而都各自美好的六個年輕人——
女生這邊,三個女生就是三種不同女性風格,有小清新的純純,有富貴花的迪迪,有知性大氣的曾曾;
男生這邊,三個男生有三種不同的話語表達,峰峰是高情商的,善于言語交談;霖霖是大直男的,非常直來直往;可心是文才內秀的,表達直抵內心。
而這些人,這些風格,這些表達方式,似是故人來,我們身邊甚至我們自己,都能找到映射。
他們相信人是美好的,只要松弛、自然,而非防備、抵御,都能變得善良可愛。
「如果你不相信他、不欣賞他,你怎么把他身上的閃光點體現出來?」張紅巖說。
這幾年,隨著素人戀愛節(jié)目走火,意外事件頻仍,輿論甚囂塵上,對于嘉賓和主創(chuàng)之間的關系、之間的共創(chuàng),也是一個挑戰(zhàn)。甚至網上還會出現對網紅素人的抵制,但張紅巖有其基于實踐的理解:
「這個問題,我掙扎過。但是我一年接觸那么多人,我太知道一個不可忽略的現狀,就是現在社會的『自媒體化』成熟程度遠超于我們想象,它的觸角已經深入到比我們想象更深的地方。但凡長得不錯的、有表達欲的年輕人,即使沒有被MCN簽約,也會自己主動嘗試。如果我做一個『潔癖者』,因此拒絕掉一批很優(yōu)秀的、非常適合做節(jié)目的人,那么,對我的內容來說,路只會越走越窄。所以我們慢慢接納,不應該因為一份光環(huán)而否定一些人,當然,對于他們來的目的,我們要嚴加審核,只是你無法否定他來參加節(jié)目,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附屬品,但這種個人選擇不應該被拿來放大批評。」
所以,前期要嚴格、反復考量,一旦團隊認同了嘉賓,他們就會不帶雜念、不帶疑慮,錄制過程中全然信任他們,「錄制開始之后,我們的核心工作就是讓他們打消一切疑慮,放下一切防備,盡力做自己。對于做節(jié)目的人,非常討厭的就是不真誠,所以,只要是真誠的,發(fā)自內心的,任何選擇、任何狀態(tài)、任何表現,我都能接受?!?/p>
同樣,《相遇的夏天》也是帶著關于人的理解,來做人與人的關系的。
以往同類節(jié)目,設定都在別墅,一種上下格局、集體同屋的物理關系。但是,張紅巖團隊對此提出了他們的思考:別墅這種場景,是真實生活的常態(tài)嗎?
對于尤其都市年輕人而言,更加真實的場景是,兩個或者多個年輕人,拼租一套公寓,你有你的房間,我有我的房間,但也有大家的公共空間。
而把這個真實場景之于假期背景,增加一些浪漫想象,則用院子承載更為妥當,既符合生活實際,也創(chuàng)造美好意境,同時,也能創(chuàng)造三種不同的關系與狀態(tài)——
一人的房間,是完全屬于自我的,社交等級為零;
兩人的院子,是一對一的個體社交,它從零社交到走出第一步;
多人的公共空間,是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群體社交,它又從小范圍社交變成更大范圍的社交場。
所以,與之相應的,就是節(jié)目中觀察員們也非常喜歡評論嘉賓們的社交模式,比如,會發(fā)現很多人,在個體社交時候的狀態(tài)和群體社交時候的狀態(tài),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純純,個體社交她能打開自己,但集體社交她往往會隱藏自己,這也是很多你我的常態(tài),也會看到共鳴。
所以,如果只以戀愛綜藝來看《相遇的夏天》,就會把它看得有點窄,其實,戀愛,僅僅社交中,一對一個體社交的一種特殊情形,但是,在這個節(jié)目里,還有更多元的關系,向內看自己,向外看世界,既能有內在力量的成長,也有外在關系的變化。
張紅巖說,「雖然它不是一個很大的設計,但是它代表了我們在思考。我們在思考社交的本質是什么?我們又能提供給觀眾看到什么?」
我問,對于你們團隊,做素人節(jié)目最迷人之處,到底是什么?
張紅巖回答說——未知。
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樣的人,他們會有什么樣的選擇,又會有什么樣的故事。這一切,都存在著未知。
但是,在我看來,這幾年的戀綜節(jié)目,未知感在削弱,相似的模板、不同的臉龐,陷入了換湯不換藥的已知套路。
而這,卻也是我看到《相遇的夏天》,一下眼前一亮之處。
終于故事開場,不再是第一個嘉賓進場,局促地坐著;然后第二個嘉賓進場,客套一下繼續(xù)冷場;然后第三個、第四個,直到出現一個可以熱絡起來的人。我看夠了這種「尬開場」。
但是,《相遇的夏天》終于讓我看到另一種開場,三個女生與兩個男生,就在院子邊上,自然地相遇,還有一個人在房間里,這個「陣型」,一看就很不劇本,很不模板。
張紅巖說,他們只是要求了男生先到小院,女生晚些再來,但是至于具體要怎么發(fā)生,他們是「擺爛」觀望的,你們隨意。她說,「社交的開場并非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它可以是年輕人自來熟的;并非一定要魚貫而入的,它也可以是快節(jié)奏的,迅速地集結,迅速地分開」。
所以,對每一個慣性模式的「叛逆」背后,其實都是有思考的,都是有理解的。
而這種「叛逆」,其實就是要恢復素人節(jié)目的「未知感」。
由此,張紅巖也談了她對于「設定」或「未知」的觀念——
「我非常討厭編劇的放大化」,她說,「好像一個綜藝不配置一個總編劇,不配置一個大的編劇團隊,就不能做一個好綜藝了。但是我覺得導演本身就兼具編劇功能,好的素人綜藝,是不該預設立場和結果的,需要做的都在前期,開錄之后就可以擺爛了,如果開錄之后還要編劇介入,只能說明前期了解不夠透徹、不夠立體,前期工作沒做到位。」
所以,對于張紅巖團隊,他們研究的是「空間的設定」「規(guī)則的設定」,而不是「故事的設定」。比如基于「院子」的選鄰居、換鄰居,就是前一種設定。
第一次選擇,是「天意之選」,基于女生對于男生禮物的選擇,進行鄰居匹配。這往往就會讓兩個精神世界相似的人,最初住到了同一個院子里,所以,三個院子產生三種磁場,1號院是大咧咧的,2號院是知性風的,3號院是童真感的。
而從第二次開始的選擇,則是「心意之選」,相處幾天之后,你究竟是想跟喜歡的人住在同一屋檐下,還是想跟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如果第一次的選擇是精神層面的,第二次開始的選擇就是情感層面的。
甚至,這種選擇比起以前的留言也好、錄音也好,更加真實、更加直給。因為它是身體發(fā)出的信號,你想跟誰在物理上拉近距離,「這是一種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的,更加面對真心、面對實感的選擇」。
而這些設計、這些思考,都是開錄之前需要完成的,開錄之后就像實驗開始,只要觀察,不要干預。
而最真的節(jié)目,才會最好看。
張紅巖說,與他們團隊做過一次觀察室的藝人嘉賓,總會盛情滿滿地相約第二季。
因為它已經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成為一種樂趣。
因為在觀察區(qū),也充滿了人文精神。
張紅巖團隊會用心地為藝人嘉賓傳告一個愜意的、舒適的、敞開心扉的環(huán)境,比如,這次觀察場景,就置身于一個院子當中?!钙鋵崳愫唵畏艂€沙發(fā),也能觀察。但是,我們想做得更細、更多。院子這個意象,其實關聯著我最美好的孩童記憶,那是在暑假的姥姥家。而我想把這種回不去的愜意感,帶給我的觀察室嘉賓們,讓他們至少在這個『場』內,是放松的,是悠然的」,張紅巖說。
甚至,為了創(chuàng)造這種「場」,團隊里的美術老師,都會在鏡頭拍攝不到的地方,在石階、石轉上,畫上仿佛生長多年的青苔,感覺這個觀察室的「院子」,是用了很多很多年,有很多很多年的故事與回憶。
而這,就是對觀察室嘉賓們,充滿暖意、充滿關切的人文精神。
另一種的人文精神,則是對被觀察的素人的,以及共同觀察的觀眾的,都踐行著一種平等的人文精神——
張紅巖團隊所要求的,就是觀察室的嘉賓,不去審判素人,也不去引領觀眾,而能與故事里的素人同頻,與屏幕外的觀眾同頻,他們只是把三波人頻率連接在一起的擺渡人。
「這么多年,看這類綜藝的人,我認為是同一批人。你不要以為你可以引領他們,如果你這么以為,你就錯了。觀眾想的只是你要與我同頻,我生氣的時候你也生氣了,我覺得好笑的時候你也笑了,你居然跟我看法一樣,這種同頻共振,你能替我在場,才是觀眾所需。」
由此,確定了愜意感的場,確立了同頻的共識,剩下的,又是交給「自然」。
「我很害怕那種『假嗨』,所以我們的演播室從來不放額外音效,所有你聽到的聲音都是自發(fā)的。甚至包括工作人員,我也不制止他們發(fā)聲,大家要笑就直接大笑,有時候哄堂大笑的音都會串音進去,我也不會剪掉。因為這都是自然的,都是真實的,這種真實就會讓觀眾感同身受」。
所以,在這個節(jié)目的「場」里,素人嘉賓是做自己的,觀察嘉賓是做自己的,甚至工作人員也是做自己的,這種真實,這種自然,是最美的。
我很感恩,年復一年,能與張紅巖團隊,這樣一支優(yōu)秀而成熟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團隊,有定期的、復盤的對話。
對于2022年的這一次對話,基于《相遇的夏天》這一部作品,我可能更多地理解了,節(jié)目好看背后的支撐力到底是什么?
我想,不管是素人節(jié)目,還是藝人節(jié)目,只要是關于人的節(jié)目,最大的支撐力,都是關于人的認識。
你對人的認識程度,決定你做節(jié)目的精彩程度。
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
整理前期內容梳理下峰純心路歷程及迪的角色
第一天:
峰、純同院+約會,樂高、JOJO、音樂等共同愛好
迪:六人聊天和峰交流較多,被可心單向綁定
信件:純峰互投(后續(xù)峰和曾的對話提及峰在第一天寫信時有猶豫是否寫給迪。)、迪to可心
第二天:
峰:棉花糖專程送給正在和可心畫畫的迪(廚房和眾人說的是可心、其實過去是給了迪),聊天時首先去了1號院,此時迪和可心仍在2號院、迪回1號院后邀請迪單獨聊天、且在曾和霖來時故意說了為什么來打擾
迪:聊天問了峰信寫給誰、戀愛經歷(戀愛經歷這點迪和霖聊天時是霖主動提起,和峰時是迪主動問起且迪和霖說的是4次和峰說的是除了第一次其余的2次都比較短、只有一個月,此處有矛盾不知是不是剪輯原因或她和霖說4次時霖那句經典的“你好壞”且聽聞峰峰只有2次后有忽略一段更不像的?)
純:遞給霖棉花糖、送霖防曬霜(僅是對寫信的禮貌回應?),但在拒絕霖拉她入水且坐至她旁邊后主動Q峰拍照且夸贊峰帥
信件: 純峰互投 、迪to峰
第三天:
峰:選擇約會地點時從可心那里搶走了懸崖上的花(這里大概率是因為對迪的第一印象加上迪前一晚的信,不會向解釋的說單純是喜歡那里的風景)、未回答迪為什么選擇花(被曾反問迪為什么沒來打斷:這里不知是不是體現了曾的智商,此時還未和峰聊天明確峰對自己無感)迪來時說了有的人不真實
迪:選擇約會地點時打算去懸崖上的花(后來沒去、如果不是節(jié)目組干預可能是考慮到前一晚的信不愿太主動?)但后來還是去了,且問了峰為什么選擇花,追問峰看向她回答喜歡的問題是什么
純:選擇逃避收到三封信的峰去和一直給自己寫信的霖約會,關心峰的約會和誰、飯桌關心峰回答喜歡時看向迪,不停重復收不到峰的信
信件: 峰to純、迪to可心、純to霖(純收到峰信后掩面,這封信我猜寫時對霖完全無興趣)
實際為7月3日,峰號15:02分發(fā)微博:“ 懸崖上的花,越是易逝且孤美,越想用有限的時光將它記錄
”、猜想期待迪赴約或因迪未選懸崖上的花有些失落
第四天:
峰 : 和霖、純三人約會,和曾聊天談對迪外形認可度和接觸意愿, 約純海邊聊天(或許有打斷純想解釋前一天為什么寫信給霖且深入聊天的操作?聊天主要是因為之前約好加上霖搬來3號院感受壓力?)
純:和霖、峰三人約會,霖搬至三號院感受壓力(壓力很大一部分估計主要是因為自己前一晚寫信給了霖)、和峰海邊深入聊天被打斷后提及寫信打算逃避一天
迪:和霖聊天試探對純和對自己的想法(看不出喜歡、更多是因為霖搬走失落吧)
信件:峰to迪、迪to可心、純to楊戈(無意義票)
實際為7月4日,純小號23:13分發(fā)微博展示日記內容“今天的心情是灰色的”,可以看出在暗示想逃避一天但仍未收到峰的信且知道峰的信給了迪后受到了很大打擊
第五天:
峰:開始端水純、迪(一些場合和迪保持距離但選擇快艇時主動更換選擇了迪),和迪接觸后發(fā)現沒有發(fā)展成為男女關系的沖動(這個其實有點莫名其妙,難道因為得知迪重視工作遠大于生活發(fā)現彼此三觀不一致?節(jié)目給出的峰問了迪關于旅游的問題,迪說從來沒有旅游過,之前問純時純回答的是冰島和他的理想類似)
迪:主動靠近峰、未收到峰的信件和花時很失落,峰找她聊天時開始的眼神和得到峰委婉拒絕后的低姿態(tài)是節(jié)目中難得的真情流露(感覺)、知曉峰對純和自己的心意
純 : 對峰的快艇操作很生氣、收到了峰的花后有些許緩和(此時估計對收到花有點懵)
信件: 峰to純(和迪接觸后發(fā)現不合適,明確對純的心意) 、 純to霖 (從小號第五天的日記內容看,應該有被霖治愈到,即使收到花仍選擇了霖)、迪to峰 (動心表現,此時未知峰的信件和花去向都是純)
第六天:
峰:和純互動
純:和峰、霖正?;?/p>
信件:峰to純 (開始用心的信件)、 純to霖(一般內容的信件、忘記了直播解釋說剪輯根據結果刻意忽略了和霖的互動是不是說的今天)
第七天:
峰:雙人約會選擇沖浪、浪漫的一天、就餐向純解釋了和迪的接觸并明示心意
純:雙人約會選擇沖浪 、浪漫的一天 ,就餐向峰表達內心傾向
信件:峰純互投(雙向奔赴)
爭議:霖解釋純開始是選擇滑板、因三人選擇滑板后后續(xù)改選的沖浪,峰、純未解釋,這里比較奇怪的是純連續(xù)2晚收到峰表明心意的信件后為什么最開始的選擇是滑板 (節(jié)目中霖提出更換意愿后峰有抱怨何時純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選擇),難道是因為純在所有人未寫項目前表達了自己想玩滑板霖霖邀請了她玩滑板她的性格致使沒有拒絕?
截止第七期總結:
峰:理性。開始對迪的心動大于純、在發(fā)現迪不合適后選擇了純并給出了優(yōu)秀的表現
迪:事業(yè)狂。對峰心動,對其他嘉賓無明顯感覺,基本打醬油(PS:如果不是節(jié)目組干預,沒有選擇懸崖上的花同她的心意和性格還是有些差異的,如果第一次就選擇了懸崖上的花或許結果會不一樣,峰同迪的更多更早接觸即使不會改變峰對迪的兄弟定論但對純的影響肯定也不一樣)
純:敏感。對峰心動、對霖應該是安全感,接受了峰的猶豫(如果不是峰明確夠快的話難說)選擇了困難重重但心動的峰(現實能長久的壓力和困難挺大的,希望即使最終沒走下去至少不會受傷~)
PS:雖然是網紅但感覺純在節(jié)目上表現還是挺真實的,峰、迪就是正常上戀綜節(jié)目的操作、一個靠雙商一個靠顏值,有些推拉。三人的節(jié)目還算精彩,&大家少點對三人的批評吧。希望峰純線下也有好結果
霖這個節(jié)目沒結束線下就迫不及待各種宣傳的就不多評價了,我的觀點是考慮專一人設大于心動
曾曾來旅游的也不評價了。
可心~ 表現的很純粹,第七期沒收到信回家洗臉我相信如嘉賓判斷是哭了 對他來說迪那種性格或許是合適的可惜沒有雙向
其余嘉賓,目前看不出是來參加戀宗找對象來著。
男嘉賓全員都丑…女嘉賓里兩個茶藝大師,剩下一個又漂亮又高學歷,可惜是個憨憨……
《似是故人來》《你好壞哦》
很多言語都會帶來強烈的不適感。然后突然發(fā)覺,我果然不是會上文學的當的年紀了。
好好看好好看啊,嘉賓室和節(jié)目同樣精彩哈哈哈
對峰純表白以及琳琳單手抱迪迪瘋狂心動!啊啊啊 迪迪真的好美
媽呀 戀綜好可怕屬實把我尬住了 對基本盤絕望了三個男嘉賓沒一個長得帥的,從顏值上首先不匹配峰放出很多和純鎖死的信號,又對新迪也放出信號…可心想要走文化人路線,但他的選擇又是咋咋呼呼沒有內涵最后一個,王每句話都能讓人咯噔……這也是本事了……
社交部分都是片段,一點也被連貫。觀察嘉賓曾舜晞竟然比在戲里有魅力??,感覺整個人挺起來了,演戲的時候感覺整個人縮著沒打開?。∨枷衲忻餍沁€是有空多磨磨演技吧!
有人說“我對感情很謹慎”,有人說“我很慢熱”,有人說“我邊界感很強”,有人說“我只談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戀愛”,而我只想說,都他娘的是千年的狐貍,你在這兒玩兒什么聊齋,真的有被膈應到
我就喜歡優(yōu)酷這種不體面的戀綜
比隔壁心動5好看,也drama多了, 從一開始就覺得霖霖挺好,雖然他說話直接,后面幾期好像也證實他確實還挺好,專一還會逗女生開心,希望他快快迪迪,汪汪隊一起多開心?
純,怎么能有這么可愛爛漫的人兒~美好本身值得擁有一切的美好!
咱就是說,男嘉賓的質量可以高一點嗎!
本來過來看笑話的,怎么看著看著還覺得嘉賓都有點東西???
看到網紅臉就不想看了 都是為了宣傳接廣告吧……
太典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文藝老實男總是喜歡明艷掛的笨蛋美女 大男子主義唯愛看似好掌控的無腦甜妹 而真正有內涵有深度的女生則是永遠難逃獨美的命運 雖然很土但至少比隔壁要有趣些
相遇的丑男們
為了楊迪看的…怎么能這么無聊
竟然還蠻好看的,觀察嘉賓找的不錯,喜歡姜振宇,柳巖,楊迪還有主持人,很喜歡聽他們分析,比心動的信號強太多了。還有太喜歡這種海島風情了!很有夏天的感覺。這節(jié)目主要的缺點是男的太丑了而且一個個都好油
女嘉賓這么美找這么普通的男嘉賓節(jié)目組你們的心不會痛嗎
在不同的社交氛圍中快速融入,不做尷尬體質可以嘛?體現在這個戀綜中的問題讓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