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杯是四年一次的嘉年華,那么在這個六月來推薦這部片子也就終于有了理由了。
按照慣例,對應(yīng)女生、男生、不良的三句推薦語分別是:他們的戰(zhàn)爭\我們的未來、二戰(zhàn)前世界局勢的大寓言,以及,又一部“福音書”(Gospel of Knaufias)
他們的戰(zhàn)爭\我們的未來
HBO的片子各有各的強處,不過強悍到《嘉年華》這樣,被安排去和一切最高點收視率節(jié)目對撞的就不多了:在短短兩季中,它被高層安排與《瘋狂主婦》、奧斯卡頒獎禮、超級杯之類的王牌節(jié)目正面對撞。
Fans們對這安排并不滿意,以至當《嘉年華》兩季被喊停,狂迷者在網(wǎng)上煽動“停播嘉年華,??碒BO”的活動時,這事還被拿出來做本劇一直在被以“險惡用心”對待,以及它被停播的理由是由于“太過真實以至觸動高層敏感神經(jīng)”(笑)之證據(jù)。
HBO的片子各有各的奇特,《嘉年華》(Carnivale)的奇特在于它的題材。如果說有什么劇是很難在電視上成功的,那就是魔幻(Fantasy)。如果說有一段歷史是全美國人民都不想再回想,那就是大蕭條。而《嘉年華》的編劇,偏偏就要把這兩個要素混在一起:然后再加上制片對于圣經(jīng)的奇特理解——這部劇在以“獨特”著稱的HBO,也被叫做“獨特”而得到毀譽參半的評價。
關(guān)于《嘉年華》另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時,比起HBO的其他熱門或長壽劇集,《嘉年華》的Fans人數(shù)也許并不驚人;但其執(zhí)著認真程度,可實在是令人贊佩;他們對這一部劇集的解構(gòu)之徹底,分析之透徹,上次遇見還是在狂迷《魔戒》的時刻。
那么,這么一部幾乎全部場景安排在陳舊破爛的鄉(xiāng)鎮(zhèn)、幾乎所有男人都風塵仆仆,臉上帶著歲月和風沙的痕跡、幾乎看完一季劇情還沒真正開始的電視劇,它到底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呢?
首先是片頭。對于塔羅迷來說,看著那以名畫拼出的塔羅圖案,以及伴隨著鏡頭的轉(zhuǎn)換,塔羅中的寓意與實際時代的背景巧妙融合的片頭,難免會有心潮澎湃、立即上線的想法。簡單說,就是“我要搜”。當然很可惜,雖然確實出了一套嘉年華的塔羅(這套塔羅的圖案也非常有趣),不過并非片頭所顯現(xiàn)的那套。事實上片頭的那套是特別制作的,因此并不齊全(HBO大騙子……),不過仿佛是為了彌補,HBO特意出了一個塔羅游戲,在官網(wǎng)上可以下載。
其次是攝影。HBO制作向來夸耀精良,不過攝影精美到可以和《嘉年華》這樣,也還是不多。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都是臟臟的男人啊,疲憊的女人啊這樣,但細心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每個鏡頭的用光和色彩,都相當精致;事實上,《嘉年華》里幾乎每個場景,截下來都具觀賞性,擁有如同油畫一般的質(zhì)感。這除了要感謝攝影外,也要感謝本劇的歷史顧問瑪莉-考瑞(Mary Corey)以及場景設(shè)計薩拉-安德魯斯-英格賽亞(Sara Andrews Ingrassia)。
也許會有人說,在一部存在著超自然力量的?。簡渭兊挠|摸可以治愈病人,眼珠會崩裂,暴風可以因一句話止息——在這種劇中,符合歷史還重要嗎?事實正好相反,只要是背景設(shè)計在過去,無論劇本身與歷史多么無關(guān),場景、服裝,以及那時的人怎么說話,如何思考,這些似乎不重要的細節(jié),恰恰是決定了它是否真能取信觀眾。說到這句,最近重看《終結(jié)者2》,看到阿諾一腳踩在散落地上的玫瑰花,仍舊興奮無比。無論科技進步到怎樣,過去驚艷的液體機器人現(xiàn)在都可以不希奇了,細節(jié)上的真實仍舊會令人興奮。
回到《嘉年華》。除了片頭和攝影外,它還擁有很優(yōu)秀的配樂和劇本。這些在HBO的片子里都不算出奇?好吧,那就回到比較不良的地方:嘉年華擁有(目前所見過的)最不情愿的救世主,以及最令人同調(diào)的偽基督(爆)
先來說說救世主。這不是尼克-斯度(Nick Stahl)第一次出演這類角色了。這位從4歲開始登上屏幕的童星,曾出演過眾多類型的角色,他的演藝經(jīng)歷跨越領(lǐng)域之多,可能連許多比他年長一輩的人都望塵末及;而在飾演《嘉年華》里的本-哈金斯之前,他最著名(也許也是最引人非議)的角色是《終結(jié)者3》里的約翰-康納。
所以寫到這里要承認,前面提到《終結(jié)者2》絕對故意,并非偶然。好吧,直到今天,對于終結(jié)者3換導(dǎo)演和換掉了愛德華-弗朗,仍舊怨念難平。而尼克只是很不幸的被選中,去演了成年的約翰-康納而已——比起《終結(jié)者2》聰明早熟的約翰,或是在《終結(jié)者1》里僅僅是當作背景露了下臉的未來領(lǐng)袖來說,這個時候的約翰可真是衰透了。也許這是他成長為未來領(lǐng)袖的必經(jīng)之路?只能說這部劇本身就太不討巧。
于是在《嘉年華》里,尼克再次成為了救世主:這次仍舊是很衰的救世主,一開始出場就是在倒閉的農(nóng)莊,有著一個落跑的老爸和仇視自己的老媽,在媽媽死后淪落到“嘉年華”的班子里四處流浪。啊,他確實是有超能力的:在第一集的末尾我們看到他治愈了一個小女孩,但在他給出那力量的同時,身邊的麥田一片片枯萎了下去:與傳說中的救世主不一樣,他并不能給予生命,只能把“生命”從一處轉(zhuǎn)移到另一處。因此,在他僅僅是想要玩些小男孩的把戲時,他只要犧牲一畝麥田,或是一湖里的魚,但當他真想起死回生的時候……
所謂“有光必有暗”,有救主也就必然有惡魔;本劇里的偽基督,或更準確地稱呼,毀滅者(Usher of Destrution)的角色,是由一位衛(wèi)理公會的牧師擔任(讓人聯(lián)想起了《達芬奇密碼》):克蘭西-布郎出演的賈斯汀-克洛修士。
前面說到尼克小同學是位多才多藝的演員。恩,克蘭西同學所曾出演的角色種類之多,比他有過之無不及:對于《Highlander》的fans來說,他是電影版里的克爾根(Kurgan);對于斯蒂芬-金迷來說,他是《寵物公墓》里的加斯-吉爾伯特;而多數(shù)中國觀眾來說,他是《肖申克的救贖》里邪惡的哈德利警官。(默)
寫到這里其實劇透的很嚴重了,其實在《嘉年華》里,直到第一季的末尾,甚至直到第二季里很多時候,這兩位到底誰是救世主誰是壞人還不是很清楚。哦,當然,在海報里克蘭西是張開臂膀做納粹演講狀,而可憐的尼克小同學則是流浪的小孩,不過,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光明使者和黑暗使者(爆,真是好爛的翻譯),如《星戰(zhàn)》中的杰迪和西斯同樣使用力一樣,他們的力量來源也是一樣的。而且,與元氣光明的《星戰(zhàn)》(雖然最近一直被朝暗黑里揣測)不同,在《嘉年華》里,做好事與做壞事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所謂好人與壞人,也是要從更遠景的未來來做參照的……
由于對這兩個主角透露的已經(jīng)太多,所以下面的介紹會盡力避免劇透。但不做也是不行,否則給男生的世界局勢大分析就沒有了基礎(chǔ)……
首先來看伊麗斯-克洛(Iris Crowe)。作為賈斯汀-克洛的姐姐,她的人生似乎只有一個目標:讓弟弟的一切夢想成為可能。在那場奪去她母親(Plemina Belyakov)生命的車禍后,她擔任了照看弟弟的職責。也只有她一個人知道賈斯汀特別的能力。為了幫他達到神圣使命,她可以不惜一切,而在這對姐弟間,還存在著不為人知的牽系……出演這個角色的是艾米-麥迪根(Amy Madigan),艾德-哈里斯的太太。一次金球獎,一次艾美獎提名和一次奧斯卡提名的骨灰級演員。
其次,則是克萊-杜凡(Clea Duvall)飾演的索菲,嘉年華中的算命師,只不過她的靈感似乎并非來自她的水晶球或是塔羅牌,而是來自她已變成植物人的母親。在嘉年華中她有一位堅定的崇拜者,但對來自外部的本,她似乎有著天然的好感。時常在她耳邊低語的媽媽,說的究竟是不是實話?失去了母親的她又怎樣找回自己存在在世界的價值……?
克萊也是一位簡歷豐富的演員,客串的劇集包括《急診室》、《吸血鬼獵人巴菲》等等。她的容貌和臉型都并非典型的好萊塢美女類型,但她確實有一種特別的氣質(zhì),適合與扮演卡珊德拉這一類女先知的角色。而在本劇的最終,她也會終于揭她的角色最神秘的身份……
“嘉年華”中值得一提的其他人包括:邁克爾-J-安德森(Michael J. Anderson)出演的侏儒山姆遜(Samson,或按照另一個譯法,參孫)。很多影評家都認為《嘉年華》的詭異風格,包括攝影的感覺,有點像大衛(wèi)-林奇的《雙峰鎮(zhèn)》。恩,安德森則是除此外的另一共同點了。他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角色是在《X檔案》里。忘掉別的角色可能很容易,忘記他演的角色則并不容易。
另一位(很可惜被犧牲)的角色則是帕特里克-保喬出演的魯茲教授。這位教授曾對本說,“為了能得到你能力的一小部分,我付出了眼睛做代價”,除了擁有奇特愛好之外,這位教授大概是衣裳藍縷的本劇中少有衣冠楚楚,具有紳士風度的人了,不愧是當年《偽裝者》中西德尼老大的演員啊。直到第一季末,他的目的似乎相當卑微世俗,僅僅是和管理者套交情而已。只是,他真實的目標遠不只于此……
嘉年華里其他的人包括:黛博拉-克里斯托夫森(Debra Christofferson)出演的里拉,那位有胡子的女士;迪安娜-薩林格(Diane Salinger)的阿波洛尼亞,索菲的植物人母親;安德琳娜(Adrienne Barbeau)出演的路西,玩蛇的女人;托比-哈斯(Toby Huss)的德里菲斯先生(脫衣舞一家的家長),他的太太麗塔-蘇(Cynthia Ettinger飾演),女兒里比(Carla Gallo飾演)。而與賈斯汀有密切關(guān)系的人,則還包括收養(yǎng)了他的牧師諾曼(Ralph Waite飾演),懷著打算接近他的記者湯米-迪蘭(Robert Knepper飾演),以及千里迢迢去追隨他的跟隨者范林-斯托德(沒錯,我對壞人的忠誠和追隨一向有特別的愛好……爆)
二戰(zhàn)前世界局勢的大寓言
在關(guān)于HBO的許多傳言中,流傳相當廣泛的是:它如此成功和受歡迎的理由是對性與暴力的描寫。強調(diào)這兩點,也許有助本篇之吸引男生。不過,如果以為這就是全部,那A片也該早就一統(tǒng)江湖了,笑。
哦,這當然不是說《嘉年華》里沒有成人話題。事實上,比起公共電視網(wǎng)或有線臺,它里面呈現(xiàn)的鏡頭會尺度更高,這點不用懷疑。
只不過,在說“HBO是給成年人看的成人話題”時,想要強調(diào)的并非這點。而是,HBO以它的一貫傳統(tǒng),給編劇和他的制作團隊以自由,去嘗試和挑戰(zhàn)各種界限,去面對成人世界里的成人問題。
正如曾在《六英尺下》、《黑道家族》里擔任導(dǎo)演,而在本片中也擔任導(dǎo)演的嘉西亞(Rodrigo Garcia)所說,HBO的特色是在它表現(xiàn)了成人的日常,他們?nèi)绾紊?、思考,以及如何面對現(xiàn)實的掙扎。
所以,HBO的片子是最沒有“教育意義”的了。它不會想要“教導(dǎo)觀眾”任何東西(以惡趣味誤導(dǎo)觀眾那是另一回事,笑),而其中的角色,也并不總是在“成長”或者“學到了教訓”:當然也有成長的角色,可是,經(jīng)常它顯示給你看的是世界中最無奈的地方:所謂人生不如意的那十分之八九。也因為是足夠成人,所以諸如“好人歷經(jīng)艱險終于取得勝利”類型的最后擁抱,在這里幾乎找不到。
比起這點,HBO的編劇和導(dǎo)演們,更加相信的似乎是“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這也是本片的創(chuàng)作者、最初創(chuàng)意來源以及關(guān)鍵劇集的編劇,丹尼爾-諾普(Daniel Knauf),所最想表達的東西。
(之下嚴重劇透)
丹尼爾-諾普是一位神人,稍微列舉他的事跡:他曾經(jīng)披著馬甲給人家當編劇,然后等馬甲暴光了以后,一不做二不休,把這個人物寫到自己的《嘉年華》里;他信奉神秘主義,很少外出,以至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堅稱,丹尼爾-諾普他并不存在,其實這只是大衛(wèi)-林奇的另一個筆名。在《嘉年華》被砍之后,他接受采訪時曾半開玩笑的說,故事可能會以其他的媒介方式完成,不排除他親自捉刀去寫同人小說(fanfiction)。哦,還忘記說,他馬上要加盟Marvel去寫最新六集《Iron Man》的劇情。
一直覺得,對于許多作者來說,某一個主題是他一生一直想表達,并會反復(fù)回去重復(fù)的?!都文耆A》之于諾普,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在開拍之前,這個故事在他腦海中存在已經(jīng)超過十年,只是他一直不知道該去怎么表達它:是拍部電影,還是迷你劇集,或是其他?
直到他碰到了HBO,并與后來擔任嘉年華骨干的霍華德-克蘭(Howard Klein)他們一起討論。這個世界已經(jīng)成型,所以他們決定把它拍成電視劇。
按照他的想法,這將是長達六年的計劃,分為三部曲,每兩季為一部:所以,當5/11日,HBO終于發(fā)公告說,《嘉年華》將被停,它已有了一個自然的結(jié)局時,我們看到的只是到第一部的完結(jié)。
未來的發(fā)展,很多在諾普接受媒體的采訪,以及線上新聞版的回答中有所解答,比如索菲真正的身份以及她最后所顯示的治愈力量的來源,比如本與賈斯汀在第二季季末都并沒真的掛掉等等,但仍有許多未知的謎團留在觀眾眼前,包括,在第二季的預(yù)知夢中,在核爆的背景下,本與賈斯汀為什么會在一起擁吻等。(Yahoo和官網(wǎng)討論版為此提出了各種奇妙的答案)
雖然劇情到了第二季,甚至可說在第一季,關(guān)于兩位男主人公各自的身份,就有了明確的解答,不過在諾普的眼中,“一切并非命定”。他也并不認可,治愈的力量就一定代表圣人,對此他有一個極妙的說法:
“第一季的最后,本治好了小女孩,很多人因此認為他就是個治療者,而那些枯萎的麥子,不過是副作用——但也可以反過來想,也許他是個奪走生命的殺人兇手,那個被治好的小女孩,才是真正的聯(lián)帶效應(yīng)而已”。
對我來說,第一季如此令人疑惑,也許正在這里:兩個人都不是“典型意義”上的好人,或者壞人。當然,“被打上標簽的人無法讓人感興趣”,或者,正如多年前所終于理解的那樣,真正的純粹不是未曾經(jīng)受誘惑,而是經(jīng)過猶豫,經(jīng)過選擇,最終做出的那個決定。
現(xiàn)在想起來,《嘉年華》的第一季有點像《X戰(zhàn)警》的第一集,回頭看,或已經(jīng)知道了故事的人,會明白每個人所在的位置,他當時的選擇或行動的理由;但對多數(shù)的觀眾來說,漫長的第一部分,就顯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了——
是說,“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這點,對于我自己來說,有很大的重要性。這也是對新約的故事一直如此同調(diào),推而廣之,對一切掙扎猶豫在選擇之間的Hero,有先天好感的原因。對于我來說,它是甚至比“幸?!备匾囊兀欢⒎撬腥硕紩@樣想;或者,在一部“關(guān)于雜耍團車隊”的故事里,選擇去看到這點。
《嘉年華》在第一季的后半,收視率的整體下跌,說來也不能全怪把它安排在各種“不可能的檔期”吧。前面提到過它的奇妙混合:大蕭條和魔幻主義。也許對于有的觀眾來說,30年代還不夠遙遠,到可以接受里面的各種奇跡的地步。
然而那是怎樣的時代?。旱谝淮问澜绱髴?zhàn)的陰影仍舊殘存,美國、一直欣欣向榮,認為未來無比燦爛的美國,突然落入到貧窮之中;而在歐洲,納粹正在萌芽;環(huán)境惡劣;科技與迷信仍處在奇妙的交接時期,有了無線電,也有了汽車,然而一切都還那么簡單,消息的傳遞可能錯誤……
這是先知和預(yù)言者能夠繁榮的最后時代。也是諾普——以及同樣具有想象力與原創(chuàng)精神的觀眾們,能無限發(fā)展自己想象力的年代。(笑)
《人人都愛去里茲飯店》在二戰(zhàn)期間被拍成了電影,就是《卡薩布蘭卡》。不用懷疑,亨弗萊-鮑嘉是直到現(xiàn)在仍鐘愛的演員,《時光流轉(zhuǎn)》是什么時候聽也會悵然若失的歌曲,“這是一段美好友誼的開始”是隨時可以引用的話……不過看到卡迷把里茲飯店的各色人等分析成代表成當時的各種政治勢力時,還是敗了。
同樣的事情正發(fā)生在《嘉年華》上,只是這次,也許相對來說不那么撲風捉影。雖然HBO的高層們宣稱“它已經(jīng)有了一個自然的結(jié)尾”,但觀眾們都知道,第二季的結(jié)尾只不過是到了1935年,距離“奇跡時代”與“理智時代”的分隔線,某一顆“偽造的太陽”的出現(xiàn),還有漫長的時間。
All is fair in love & war。這兩者也成為文學的永恒主題。愛情在《嘉年華》里并不缺乏,甚至可說,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愛情,只要你能想到。至于戰(zhàn)爭……無論是片頭顯示出的真正陰影,或是第一集中就提到的未來的戰(zhàn)爭,以及作為本劇中心情節(jié)的,前面所提到的光明與黑暗(CoL與CoD)使者之間的戰(zhàn)爭……這個主題也是無所不在的。
最近覺得,《圣經(jīng)》對于西方文學的重要性,正如《紅樓》之于中國。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本自己的圣經(jīng),有野心的作者更會按捺不住地把自己對歷史、對人類的理解給加進其中,形成自己的版本。某種意義上說,《嘉年華》和《達芬奇密碼》都是這樣的作品。
《嘉年華》的制片丹尼爾-諾普(Daniel Knauf)對《圣經(jīng)》的理解,會在下面詳細說。先提他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光明與黑暗(CoL與CoD)之間的戰(zhàn)爭永不停止,而耶酥的事例不過是最早的,被記錄下來的其中一起而已。而在神與魔鬼的替身中,有什么共同點時,他曾說過:“想想耶酥、亞里山大大帝、凱撒、佛陀、賈斯汀與本-哈金斯間有什么共同點”——按照Yahoo論壇上的同學得到的結(jié)論,他們都是男性(笑)
回到標題所說的:二戰(zhàn)前世界局勢的大寓言。目前對象征意義基本達成了共識如下:
管理者(盧西斯-貝爾亞科夫,賈斯汀的父親大人 Luscius Belyakov)代表的是舊俄的貴族(藍血),他們逃離了俄國(對應(yīng)影片中的隱身在嘉年華車隊里)。他是前一代的光明之化身(CoL)
斯卡德(Henry Sccuder,本的落跑老爸) 代表英國,前一代的黑暗之化身(CoD)。他并非有心為惡,只是比較帶衰,所以走到哪里就會祥瑞到哪里(真是惡毒……)
山姆遜代表的是荷蘭,他一心想保持中立,但卻力量微薄,無法影響到局勢。(世界杯期間的順便八卦:導(dǎo)播同學一定很愛巴斯滕,每場比賽給他的鏡頭比給任何一個球員都多,爆)
賈斯汀代表的是納粹德國,前面說到,他布道時的激情、感染力和架勢與希特勒有的一拼;他的姐姐伊麗斯,代表的是蘇聯(lián),而收養(yǎng)了他們兩個的“養(yǎng)父”諾曼,代表著舊德帝國(或普魯士帝國)
索菲(這個解釋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代表的是偽法政府(親德的維希政府),她是“靈感”的女兒(法國的啟蒙運動),她的母親是阿波羅尼亞——很容易聯(lián)想到太陽神阿波羅,而路易十六正是被人稱為“太陽王”——也許有人注意到,片中她用的塔羅牌,文字是法語的。片頭的塔羅注解則是英語。在別人拿這個問題詢問諾普時,他避重就輕地回答“因為法語是更性感的語言”,可是,誰知道呢?也許真正的用意是在這里。
路西代表著埃及,第二次大戰(zhàn)的前線。她是馴蛇女郎——讓人聯(lián)想起伊西斯,蛇之女神。象征著埃及,以及對未來的寓言。
不幸的德里菲斯家族,理所當然地象征著猶太人。
而本,作為主角和救世主的本,當然是代表美國,笑。他有一個年老的母親——“舊”歐洲。他不想離開她,卻又被迫踏上了嘉年華之旅(=參加戰(zhàn)爭)。
以上的這個版本是最被廣泛流傳的,但也非絕對的統(tǒng)一意見,比如就有人認為諾曼才應(yīng)該象征著法國——沒有定論,因為這不過也只是嘉年華的迷們(Canni)一個有趣的游戲。
又一部“福音書”(Gospel of Knaufias)
終于到了這一部分。再次嚴重劇透警告?!都文耆A》值得先看一遍,再去了解相關(guān)它的一切。
其實寫這套閑聊前,沒想到原本為了節(jié)省篇幅和時間做的限定(每家首輪最多兩部)會成為一個障礙。Fox的選擇已經(jīng)很頭疼了:為了惡趣味的《越獄》和更加惡趣味的《重案疑云》,暫時放掉了《豪斯》;CBS時為了Mac大叔以及Gibbs老大,放棄了《尋人探案組》和《犯罪心理》,而到了HBO,寫完理所當然必然要寫的《監(jiān)獄風云》之后,發(fā)現(xiàn)面臨一個更困難的選擇……恩,有選擇也算一種幸福吧。
至于最終選擇了《嘉年華》,自然還是因為趣味戰(zhàn)勝了一切。笑。
其實上面說的種種的好,都是給別人看的。對自己而言,會喜歡是預(yù)定的事:片頭之后,山姆遜的旁白剛說完,就已經(jīng)淪陷了。(情景可以參照很多很多年前,《斯帝爾傳奇》的那段“大偵探雷明德-斯帝爾有一個絕妙的秘密”,或是動畫版《星球大戰(zhàn)》的“遙遠遙遠的未來” 笑)
那段旁白是這樣的:“最初的最初,在天堂與地獄的大戰(zhàn)后,神創(chuàng)造了地球,然后,把它贈給他的造物:他叫做人的會動手的猿類。在每一代,都有一位光明使者(CoL creature of light)和一位黑暗使者(CoD creature of darkness)。戰(zhàn)爭一直在繼續(xù):魔法、貴族,以及無法想象的殘忍。直到某一天,一顆虛假的太陽升起,而人類為了所謂的理智(Reason)出賣了奇跡(Wonder)”
把這一段全部引用自然并不僅僅是因趣味問題(好吧,我承認,聽到Crafty ape那里確實爆笑),而是由于在這短短一段里,涉及到了我們將要提到的——因為想不到怎么叫好所以姑且沿用——“諾氏福音書”里的幾個關(guān)鍵定義。
讓我們感謝《達芬奇密碼》,它起碼讓廣大觀眾了解到一點:在四大福音書外還有其他版本的福音書。而我們《嘉年華》的創(chuàng)作者諾普的這個版本,就叫它做“諾氏福音書”好了。
在提到它的核心內(nèi)容前先說明一下:由于古語言,以及譯文版本的原因,對福音書以及,對影視業(yè)影響重大的某《啟示錄》,向來有著各種理解。尤其是對所謂偽基督,獸(beast)的理解等等。各《福音書》的版本,也確實有所不同。這并不奇怪。任何看過隨便一部罪案劇的人都明白,證人的眼睛,以及記憶,有多么的不可靠。哪怕他們記載的都是同一位人——那一位耶酥的行為。
《嘉年華》中的本-哈金斯所擁有的能力,與耶酥所顯露神跡,近似的地方很多:僅靠碰觸就能治愈的能力;影響天氣的能力;甚至起死回生的能力。按照諾氏福音書,這并不奇特,因為他們都是“神圣的化身”,或說,阿瓦塔爾(avatar)。
諾氏的主要原則是這樣的:
阿瓦塔爾是一種血統(tǒng);
它分為兩類:光與暗;
每代有兩位阿瓦塔爾——其必為男性;且為該血統(tǒng)的長子;(也就是說,一位阿瓦塔爾其他的孩子,就都無法成為阿瓦塔爾。他們被叫做:支系Vectorus)
阿瓦塔爾的屬性是隨機的:所以前一代的光明使者可能生下下一代的黑暗使者,同樣,黑暗一方也能生下光明面的阿瓦塔爾;
光/暗兩邊各有一位預(yù)言者(Prophet)。(回想劇中經(jīng)常說的那句:Every Prophet in his home)
每邊都有一位或多位可能繼承人(Princes),具體數(shù)量依照當時在世的代數(shù)而定(簡單說,和皇家血統(tǒng)的原則相差不大)
為了成為預(yù)言者,繼承人必須親手殺死前代。
自由選擇是存在的。
盡管比一般人更有能力及耐力,阿瓦塔爾仍舊是凡人(因此是可能死去的)
毀壞者(The Usher of Destruction)是預(yù)言中將代來“末日”的那一位阿瓦塔爾血統(tǒng)的預(yù)言者;至于他的真正使命,沒有人知道(在本劇中:賈斯汀修士)
第一位阿爾塔爾被叫做:阿爾法(Alpha)。她是一位女性,關(guān)于她的傳說由于亞力山大圖書館的毀滅而失傳;
歐米加(被多數(shù)學者認為與毀滅者是同一人)是最后一位阿瓦塔爾。她同樣是女性。她的故事尚未結(jié)束。
……恩,重建一個系統(tǒng)果然是復(fù)雜的,連僅僅把它解釋出來也覺得有些困難。
以上的原則中,有許多對四大福音書(尤其是馬太福音)有借鑒(或新定義)的地方,比如關(guān)于阿瓦塔爾血統(tǒng)的延續(xù),引用《啟示錄》的地方也許多,包括阿爾法,歐米加這兩個被定義為“始”“終”的概念。當然,它與傳統(tǒng)福音書不同的地方就不用說了……
來把《嘉年華》時,那一年代的情況來定義就是:
到了第二季時,本和賈斯汀,在第二季結(jié)束之前,分別繼承了光與暗的全部力量,各自成為了當代的CoL與CoD(所以兩個人的血液都是藍色)。
本的父親,亨利-斯卡達是前代的CoD(參見規(guī)則:阿瓦塔爾的屬性是隨機的)。雖然他的本心并不想為惡,但不幸卻總是跟隨著他(參見:巴比倫)。他離開本并非不愛自己的兒子。事實上,他對本的血緣親情甚至戰(zhàn)勝了光明與黑暗的巨大差別:他一直想幫助自己的兒子。
本的母親的瘋狂,與索菲母親的瘋狂是同一性質(zhì)的:因為她生下了當代的阿瓦塔爾。
賈斯汀的父親,則是前代的CoL。由于預(yù)知自己兒子的未來,所以他曾想殺掉襁褓中的他,導(dǎo)致了賈斯汀的母親帶著他和伊麗絲的出逃;他也是“嘉年華”第一季里從不露面的“管理者”。他所說的受到的“那個男孩的誘惑”,是說他本可以殺掉本,吸收掉他的能力好恢復(fù)健康,去完成他該做的事——只是那也意味著原本神圣的戰(zhàn)爭從第一開始就遭受到詛咒。
只有親手殺死前代的預(yù)言者,才能完全繼承他的力量和智慧:這是他引誘本殺死自己的理由。
索菲是賈斯汀的女兒。也是傳說中的“歐米加”。前面提到某幻覺時,忘記了說,當時版上都開玩笑說也許善惡最終一戰(zhàn)得以避免的辦法是賈斯汀和本跑去“斷背山”,而自從索菲的身份曝光以來,關(guān)于她與本最終走到一起的呼聲越來越高——如果第三季能夠出現(xiàn)的話,(時間設(shè)定在第一季結(jié)束后4年左右,1939-1940年間)我們見會看到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孩出現(xiàn),而畫面的兩端,一邊是索菲,一邊是伊麗絲——到底是誰的孩子?這將是(原本設(shè)計中)第三季的第一個謎題。
阿瓦塔爾可以將自己的一部分能力“給予”他人——路茲教授的能力由此而來;伊麗絲的能力則是因為她是一個Vectorus(支系),她們多半是阿瓦塔爾的姊姊,擁有一小部分能力。但她們無法成為阿瓦塔爾。
原本預(yù)計的第三部,將講述1945年前后發(fā)生的故事:在第二季的開頭,我們知道,隨著這一年7月16的那次核爆,奇跡讓位給“理性”(The Age of Wonder gives way to the Age of Reason) ——在那之后,不再有阿瓦塔爾;也不再有世代交替的善與惡的斗爭。
“神已死,唯有靠自己?!保℅od is dead , we are on our own. - HBO《Lucky Louise》)
The End
全文轉(zhuǎn)自
http://boysam.spaces.live.com/blog/cns!e2cbe30263352e55!149.entry標題是碟封面的一句話,就算不知道這部劇,我完全可能沖這句話買此碟
so cool....史上最坐以待斃男主,啥都不做總在一邊晃蕩。神父和男主竟然過了一整季都沒碰到面只在夢里相會。氛圍總體很棒,不過臺詞略嫌傻逼尤其是男主的臺詞。第九集開始床戲暴增,劇情直走下線。男主果然就是一團噩夢來源。神父黑化之后酷到不行,每次演講都好有煽動力。好久沒快進看劇了。
居然還有第二季???
有的意喻看不懂,求科普= =
這就是神作,無與倫比的神作!
看了一集,被宗教感寓言感嚇到了。。。男主設(shè)定好雷。。。節(jié)奏好緩慢。。。。大概任何片里只要出現(xiàn)任何不是被用來扔爛番茄玩兒的宗教我就完全沒有辦法看下去。。。這不共戴天之仇。。。。
大蕭條+家常便飯似的沙暴 排場和預(yù)算都比美恐4大多 只是節(jié)奏超級慢 說話也慢 還各種慢鏡頭 作為一個Okla的紅脖Ben實在太水了點 團長的三觀竟然是正的 算命妹子碧池惹她自己去約炮沒問題 暗戀的大叔跟人妻睡一次 她就去推倒人家女兒 老媽:FFF! 毛子偷窺老神父內(nèi)心結(jié)果老頭一生最大錯是把他養(yǎng)大 神打臉
其實我想看快樂的片子 可選選選選 就選到這種類型上來了~~
我操,這個也太陰暗了
陰翳詭譎,奇幻絢爛,贊嘆不已
很奇幻的片子,值得看
除了節(jié)奏偏慢,各方面都很出色
看的美劇不多,但唯獨選擇這部,魔幻+哥特+宗教+大蕭條,對二戰(zhàn)的隱喻,視角獨特,當然必須要了解福音書的背景才能真正讀懂。不可思議的神作!
前幾年看的??上Ш髞聿怀隽恕U媸浅壢A麗的電視劇啊。
這幾年看的最好的美劇。。
故事分兩條線,brother Justin 那邊非常引人入勝。馬戲團這邊關(guān)于Ben Hawkins鋪的很開,不知道會怎么完善整個故事。Babylon那一集很棒??
06.08.02s2ep06
大蕭條版本的matrix!!
特別好看的劇,追了幾年。
黑暗移動版的《七十二家房客》,當然此片要精致很多,貫穿全片的宗教隱喻,如古典油畫般的畫面質(zhì)感和構(gòu)圖,令這部電視劇有種雋永氣質(zhì),十四年過后依然讓人覺得好看。這劇生不逢時,看看現(xiàn)在的世界局勢,能在2000年初就寫出這種劇,編劇不但觸覺敏銳且有相當前瞻性,若遲誕生10年就不會那么小眾
每天每個人來一出神經(jīng),就有了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