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森林里面有什么——《林中漫步》
童話故事里,森林里住著各種動物,故事里的兔子愿意耗費兩天和烏龜賽跑,猴子愿意去撈月亮,黑貓警長抓老鼠卻不為了吃掉它......小時候的森林是個有不停歇故事的寶庫,即便長大后不再有童話,你會不會好奇森林里有什么?
《林中漫步》,電影根據(jù)游記作家同名小說改編,故事很簡單,講了兩位零戶外經(jīng)驗的菜鳥老頭相約徒步穿越2118英里的阿巴拉契亞山小徑的故事。
最開始是被電影海報吸引的。倆老頭站在巖石上像聊天、像爭論、像兩個人要鬧翻了、像一個在慷慨陳詞另一個啞口無言......對,是因為好奇。
倆人失足滑落被救起后結(jié)束旅程,在回程的路上有一段對話,很精彩:
“我們離目標還遠著呢?!?br>“你說什么,我們做到了呢?!?br>“我們甚至沒有機會去看一眼卡塔丁山?!保ㄟz憾)
“另一座山?你到底要看多少山才滿足?在我看來,我們已經(jīng)走完了阿帕拉契山徑了,我們走過了烈日,走過了風(fēng)雪,我們走到雙腳流血,我們在阿帕拉契山徑遠足過,布萊森?!保ㄗ院溃?br>“或許你說的對。”
喜歡胖老頭說的這段話,他樂觀地說出了一些捉摸不透的道理——你為什么要遠行?
電影開始,布萊森說他想“探索自然、尋找自己的根”,真實的是因為自己的作品被媒體輕浮地挖苦,因為參加老友的葬禮的尷尬言論,因為他搬回故土卻又種種不適應(yīng)。他的遠行想回避也希望找到生活方向。這也同樣是大部分人的遠行起因。
故事里最大的抗爭是老頭們夜晚遇到了兩頭熊和最后失足滑落無奈等待被救,當(dāng)然老頭們沒有走完全程,甚至沒有走完一半。倆人聊起了往事,聊起了分開二十年各自的生活,也開玩笑也像頑童也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攝影機安靜地呆在一旁,記錄沒頭沒尾的談話和自顧自說的回憶(對我們最大的好處就是你不用先入為主地贊同誰的觀點)。被風(fēng)雪大自然洗禮后,在等待被救的夜晚,一個想起了從不缺席的集市一個想起了愛了二十年的妻子,倆人明顯不是在對話,是在自己的情緒里,說給自己聽。旅途或許沒有答案,但一定有關(guān)于答案的線索,不是嗎?
電影走到這里,是極具共鳴的。我停下來回想每一次遠行,很多人事都模糊了,可是記得累到崩潰繼續(xù)爬山的興奮,記得深夜鬧情緒窩在沙發(fā)里不睡,記得和朋友聊很久聊出的坦然,記得自說自話把自己感動得不得了,記得我說過我要忘記要有改變......所有的所有在后來潛移默化,我總有改變???,每一段經(jīng)歷都有意義,是不是很神奇。
長大后,我們不期望森林里有很多瑰寶,只希望看到一棵枯樹旁長出了新芽,看到小路盡頭有人走的腳印,看到黑夜里除了熊出沒還有微光......或許,這是遠行的一種意義。
2 ) 未完成的徒步
We are not most people.
為什么看這部電影?《蒲公英醇夏》中關(guān)于小鎮(zhèn),風(fēng)光,夏天的描述讓我覺得必須看點真實的景色幫助想象。
最完美的睡眠往往發(fā)生在艱苦的長途跋涉之后,特別是你已經(jīng)六十幾。
《林中漫步》很真實,風(fēng)景是真的普通,兩位演員是真的累,中途想放棄也是真的,但是當(dāng)他們一起走上最高處,眺望遠處,無限風(fēng)光在腳下,史蒂文跟布萊森坦白自己這輩子都喜歡喝酒,好像生活幸福感為零,生命出現(xiàn)一片空白,只有酒精才能填滿。
我們曾經(jīng)在阿巴拉契亞山道上徒步。
3 ) 旅途與旅伴的故事
《林中漫步》 (A Walk in the Woods)改編自美國小說家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的同名游記,講述作家布萊森(羅伯特·雷德福飾)在英國生活20年后,想要通過徒步旅行全長2100英里的阿巴拉契亞山小徑,重新認識美國的故事。這是一個旅途與旅伴的故事。人生、愛情、婚姻、事業(yè)與友情,實際上都與旅行一樣,都是或長或短的旅程。旅程質(zhì)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旅伴。好的旅伴,應(yīng)該是“同道、均衡、協(xié)同、有趣的”。所謂同道,就是志同道合,具有共同的志趣和理想;所謂均衡,就是勢均力敵,不拖后腿;所謂協(xié)同,就是可以互補,形成協(xié)同;所謂有趣,就是不死板,富有生氣。顯然,這些要求是不易達到的。斯蒂芬·卡茨就說不上勢均力敵,又胖,身體不好,差一點跟不上布萊森。因為好伙伴難尋,這世界上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獨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獨身。
4 ) 希望在國內(nèi)也可以有這樣擁抱大自然的機會,希望祖國的青山綠水能夠真正服務(wù)于所有的大眾。
片名似乎應(yīng)譯成“行山”,會更加貼切。
行山,是歐美人的一大喜愛。
美國所有的國家公園原來都是免費開放的,現(xiàn)在也只收很少的門票錢。公園入口處提供免費的等高線登山地圖,沿途有各種露營基地。對徒步登山者非常友好。
在香港,每天也都可以看到有很多手持登山杖,背著背包、水壺,結(jié)伴去行山的中老年人。周末的時候人更多,有很多是全家?guī)е⒆右黄鹑ァ?/p>
在香港這個只有1100平方公里的國際大都市,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都保留著良好的植被。走出家門不遠的后山上,就是那些遍布香港的行山徑。
最著名的有四大行山徑:
港島徑是最短的一條,全長50公里??梢栽谔缴巾敻╊麄€中環(huán)與銅鑼灣。
最有野趣的是大嶼山的鳳凰徑,全長70公里。
最著名的是從屯門到西貢,橫穿新界的麥里浩徑,全長100公里。
還有貫穿南北八個郊野公園的衛(wèi)奕信徑,全長78公里。
遺憾的是,在大陸這些稍有好山好水的地方,都被所屬的生產(chǎn)隊圈起來作為收費的景點。為了把這些切割成小塊的景點連接起來,一些地方的國資委陸續(xù)把原來由私營單位承包經(jīng)營的景點收歸國有,收費也要比原來更高一些,而且只能乘坐景區(qū)的游覽車,對徒步登山者很不友好。
真希望在國內(nèi)也可以有這樣擁抱大自然的機會,希望祖國的青山綠水能夠真正服務(wù)于所有的大眾。
5 ) 林中漫步
林中漫步
如果你老了,每天都是各種疾病的不期而遇,三五朋友的陸續(xù)葬禮,感覺過著的唯一意義就是等死,你會再去挑戰(zhàn)自己嗎?劇中一個人生贏家的作家,一個游戲人生的浪子,二個本關(guān)系不親密的老友約著去徒步一條2180英里的林道。為什么要去?妻子反問男主。我也不知道,也許就是去explore nature!去重新體會一下人生之路,暴雪,艷遇,黑熊,深陷囹圄,挫敗放棄……這條2180英里的路上你遇見的都是你預(yù)料不到的,但都是你在人生已體會過的。也許,生命之盡頭,更需要去探索內(nèi)心,探索生命的意義。只有內(nèi)心豐富的人,才能堅持走完這條路。By the way,國航樣樣好,就是機上電影不如東航影院啊[呲牙]
6 )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心靈之旅
沒有大牌云集,沒有特效加身,沒有懸念重重的情節(jié)設(shè)計,也沒有可歌可泣的故事背景,電影就這樣緩慢而平靜地展開了,猶如一幅生動的加長畫卷:背景是延綿的壯麗山河,風(fēng)兒在輕聲低語,鳥兒在婉轉(zhuǎn)歌唱,潮濕的空氣里,樹木、青草、泥土的味道都清晰可辨。兩個性格迥然的老頭,就這樣相伴踏上了一條山間小道。其間自然是狀況百出、笑料不斷。他們一起咒罵、一起笑;一起耍小聰明、一起搞惡作?。灰黄饾L進河溝里、一起摔在陡坡下……盡管最后沒能到達目的地,各自卻都找回了自己心里缺失的東西。
主演Robert Redford羅伯特·雷德福和Nick Nolte尼克·諾特,我都不太熟悉,感覺面熟又想不起在哪見過。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兩位老前輩在這部電影里表演自然、到位,就像是在演自己的人生一般輕車熟路,深邃老成的眼眸里時而流露出深如海底的無奈與落寞,時而又閃爍著孩子般的狡黠與樂觀,簡直就是完美?。ㄕ堊⒁馐謩荨?/div>
比較布萊森
畢竟是根據(jù)一本隨筆改編的,故事性偏弱,但很好地保留了布萊森的幽默,也沒過度詮釋和拔高。
悠哉日常
人在旅途
片子中規(guī)中矩。我只想說,看海報封面我以為是一個老頭和一個年輕人的雞湯之旅,看了全片才知道原來是兩個老頭。
比想象中有趣耶,Shaal姐太搞笑了
怎么什么書都能拍電影啊
不算俗套的雞湯,其實有很多對年華逝去的慨嘆,還有就是旅行的悠然與快樂。曾經(jīng)叱詫風(fēng)云的羅伯特雷德福,如今跨過一條小河溝都是一場大冒險。
兩個爺爺都好可愛呀
是預(yù)算很少嗎,小景別好多PD也很廉價...導(dǎo)演實在不行,off-colored jokes有點太多,Nolte還是很亮的~笑得很開心,路上風(fēng)景和走山徑的文化還蠻有趣,科普性質(zhì)的游記書本來就容易流水賬,看看笑笑得了~~有些地方真的有點讓我想到Butch&Sundance,感慨唉...Bob沒能跟Paul一起演真是太遺憾了。
3.5星。好基友,好朋友。
人生平靜久了,就如溫水中的青蛙,就是需要靠折騰喚起生活的滋味。而兩個社會地位不同的老伙伴一起上路,看起來是很美好的重新喚起友情的過程,可如果你是單身久了的人,就會知道有時候出門選擇旅伴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選擇。當(dāng)然了,這兩件事我都不太有勇氣去做,所以老爺子好樣的。2016
爺爺們跋山涉水,為世人示范如何做清爽的老年人。爺爺之一是電影《Indecent Proposal》(譯名《桃色交易》,并不黃)主演。怎么說呢,爺爺老了也是迷人的爺爺,不是因為老了才迷人,是因為他本來就很迷人。
雷德福本來是想和保羅紐曼拍這片
飛機上挑電影完全靠名字和海報,沒想到剛好是講Bill Bryson老爺子。演員選得不好,長相太正統(tǒng),反而是演基友的老爺爺比較像本人。很喜歡拍到老爺子屋子的鏡頭,看見了墻上的圖書館照片。
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終于發(fā)行了。趕緊去書架找到老布親筆簽名的書。電影都出了書還看。趕緊讀讀讀....
顯然導(dǎo)演并不是一個有戶外經(jīng)驗的人,所以拍不出真正徒步的感覺
電影其實相當(dāng)一般,就跟迄今唯一讀過的那本比爾·布萊森的書一樣。但當(dāng)初看了《涉足荒野》之后就想去走Pacific Crest Trail,看了《朝圣之路》之后也想去走同名步道。如今這部看完,又想去走Appalachian Trail了。日子越過越少,清單越變越長。嘆氣……
Because I’m curious and I love being curious. I like knowing things about the world that we’re living in.(以及那個話嘮且一直diss裝備的女人太真實了,我也碰到過,徒步路上遇到這樣的簡直要發(fā)瘋!哈哈哈哈)
人生總有著各種各樣的起起落落,片中的兩位老人大概能算上已經(jīng)步入黃昏走向下坡了,但是他們卻不畏懼已經(jīng)無法支撐的身體做著讓人佩服和勇敢的事情。最美的風(fēng)景是走出來的是開拓出來的,兩位老人向我們展示了美麗的風(fēng)景和幽默的對話,看似瑣碎的言語和調(diào)侃,卻輕松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