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推廣曲《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食用電影更佳://v.youku.com/v_show/id_XNDE3OTI5MDc2MA==.html
劇情偏悲傷,但好在狗狗的吐槽和心理活動有效地中和了這種壓抑的感覺,讓觀眾在淚眼婆娑中轟然一笑也是角色設置的魅力。也是狗狗最先拆穿了Trent的暗戀,呼應到CJ與Trent互相告白時Trent那句“I've loved you forever”,這讓分離的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線來得不是那么突兀。
貝利穿越麥田的場景不僅完美接駁了場景的轉(zhuǎn)換,也弱化了時間推移給觀眾帶來的陌生感。如果看到最后,看到小小的Max穿越麥田變成Big dog、變成Molly,最后變成貝利穿越麥田,回到伊森的身邊。你一定會意識到,在第二部中,它的使命已經(jīng)完成了。CJ不再需要它的守護,因為她的身邊有那個強大而內(nèi)斂的男人——Trent——來守護她接下來的人生。
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也許會疑惑這部愛寵電影中為什么會有戲份吃重的愛情線,但看完電影的大家卻不會覺得違和。作為整部電影核心的CJ,她的人生不僅僅需要寵物的守護。小時候CJ將Molly視為安全感的來源,但人需要的是更多,CJ亦然。Trent正是彌補這種安全感的存在。人與寵物之間的交流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單向的,但CJ卻可以從Trent那里得到回應——他會提出想法、提供幫助。這樣看來,單純用萌寵電影來定義《一條狗的使命2》似乎并不合適,雖然確實其中充斥著許多可愛的毛球。
我很開心在好萊塢電影中看見我們熟悉的形象——劉憲華。作為亞裔青年本身,他對于這個形象的塑造完全不需要來自人物設置和想象。當他進入這個故事,他就是Trent??催^原著或者仔細看了電影的人一定會了解,Trent是一個書呆子,他可以是一個學霸,可以是來自牛津畢業(yè)的精英;但他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很笨拙,但我相信大家都懂,好的那種。我很喜歡劉憲華在電影中偶爾表現(xiàn)出來的“呆”和“笨拙”,這讓我切實地知道這是Trent,而非Henry。
Trent患癌癥掉光頭發(fā)和眉毛,以一個略顯滑稽的形象出場的時候,我以為我會笑,但我沒有,其他觀眾也沒有——盡管狗狗吐槽說“他看上去傻極了!”洛杉磯電影節(jié)的采訪中,主演劉憲華表示為了演好一個癌癥患者,在網(wǎng)絡上看了許多癌癥患者的視頻,了解了他們的行為舉止,以讓自己的表演更加逼真。于是看著Trent躺在沙發(fā)上,虛弱而蒼白,我的淚就止不住往下流。
如果你完全不認識劉憲華,那你完全不會產(chǎn)生任何的違和感。相反的,如果你了解他,那么你可能會對演員本身產(chǎn)生過多的關注,從而影響你對角色的代入感。但我想我適應地不錯。
主演們認為電影有“寵物、愛、人生”三個關鍵詞:主人們看電影會因為貝利的守護之旅對寵物更加看重;情侶們會因為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終相守的愛情而珍惜彼此;生老病死與人生夢想,這都是生命旅程里的點,很大,難以忽視的那種。這或許是一部劇情俗套甚至后期有些瑪麗蘇的電影,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了狗狗的角色作為緩沖,這些情節(jié)設置上的俗套某種程度上被稀釋了大半。實話實話,第二部并沒有第一部電影吸引人,但它終歸像這個故事本身一樣,迎來了一個圓滿。
如果你有一只寵物,看完這部電影請珍惜,孤單時你曾有它的陪伴。
如果你有一個愛人,看完這部電影請珍惜,困難時他也曾伸出援手。
如果你有一個夢想,看完這部電影請珍惜,或許當你完成后會有前兩者為你自豪。
另外,我很喜歡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兩次吻戲。有點呆卻也很甜,很自然。 所有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女生們似乎喜歡這種碰一下又分開的接吻方式。我鐘愛Trent接吻后的笑容,這讓我意識到他的成長與成熟,雖然是以演戲的方式。
【文章轉(zhuǎn)自公號:觀劇團長】
文 / 龍貓
距離《一條狗的使命》系列的第一部,已經(jīng)過去兩年了。
本片累計票房達到了6.07億元,遠遠超出基礎成本2200萬美元將近五倍之多,所以在本片結(jié)束后,續(xù)集的拍攝工作也就提上日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續(xù)集上映前, 有一部號稱《一條狗的使命》姊妹篇的電影在今年一月悄然上映,名為《一條狗的回家路》。
這部片直接拋開動物系列電影的普遍套路,選擇以“狗的流浪旅程”作為電影著重的敘事焦點,講述了一只叫做貝拉的狗,歷盡千辛萬苦回家的故事。
和早先《加菲貓》等為代表的“擬人化”動畫電影、真人電影不同的是,本片講述的故事更貼近于動物本身的生活與生存現(xiàn)狀。
這也使得電影中情感的張力相對客觀起來,隨著對動物行為了解的不斷深入,我們也能夠逐漸理解相對于人類而言,其他種屬的動物之間是如何傳達情感的。
行為是傳遞情感的基石,這句話放在任何物種上都是適合的。
理解一個人的想法,不是看他說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這句話對于我們身邊的動物而言,同樣如此。
動物表達情感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其中,用行為表達的次數(shù)要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多。
在《一條狗的使命》里面,主角貝利經(jīng)歷了四生四世,從一開始壽終正寢,再到最后一世回到主人身邊,讓故事形成了一個閉環(huán),而這個閉環(huán)的核心,被濃縮到了一場關于圓盤的游戲當中。
年幼的貝利和主人伊森的友情鞏固于一場圓盤游戲,所以在第四世他們相遇時,這種游戲的行為成了喚醒友情的重要情節(jié)。
當行為得到重復時,情感也得以復現(xiàn),我們看到了伊森重新認出了變了樣的貝利,貝利也在故事的結(jié)尾回到了主人身邊。
任何一種復現(xiàn)都會帶來情感或行為上的強化,在《一條狗的回家路》里,流落野外的貝拉遇到了失去了母親的美洲幼獅,貝拉擔當起了母親的角色,抵御外敵,直到后者長大才分離開來。
后來貝拉遇到危險時,那只美洲獅又重新出現(xiàn),解救了貝拉。也正是因為這種行為上的復現(xiàn),使得兩者間的情感更多了一層厚度,也讓最終的別離變得更為不舍。
必須強調(diào)的是,這種情感是相互的,并不是被施舍的。
當初,同樣年幼的貝拉也曾接受過貓媽媽的哺育,而如今滿足美洲獅的情感需求,就被貝拉當做是恩情的抵償。
因為,行為是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無論是接受情感還是拒絕情感,都在行為中有所展現(xiàn)。
所以,無論是貝利還是貝拉,表現(xiàn)行為的過程就是在表達情感。
而這種行為和情感形式上的匹配,也是《一條狗的使命》系列電影的母題核心。
在《一條狗的使命2》里,貝利又擔起了保護伊森的孫女CJ的使命,重逢的情感讓匹配的形式與開頭相呼應。
我們不會忘了在伊森的故事里,貝利和伊森重逢的經(jīng)典場面,也不會忘記在伊森的孫女CJ的故事里,貝利為了履行保護CJ的諾言,在最關鍵的時刻,拯救了CJ男友的那一刻。
行為的重復讓情感被放大,它同時也是最簡單、最奏效的表達方式,也讓寵物電影的主體結(jié)構(gòu)得到了一定的鞏固。
可以說,《一條狗的使命》系列的成功,為動物電影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選擇。
其實,單從數(shù)量來說,動物電影并不在少數(shù)。
在龍貓印象中,早先上映的《驚奇隊長》里,“噬元獸”的真身,就是一只橘貓(這大概又是一次有關“喵星人”來自外太空的戲謔)。
又比如,凱文·史派西主演的《九條命》獨辟蹊徑,讓人變成了貓,去體驗貓的視角與生活。這種奇幻的設定,讓人類有了新的角度去思考寵物的角色定位(本來是件好事,只不過因為貓角色過于突出,結(jié)果成了一部吸貓大片)。
早前,制作或書寫關于動物的影片、劇本或小說的過程中,很少會考慮到動物的思想。
《貓和老鼠》動畫系列中,除了在動物形態(tài)的基礎上,保留了貓和老鼠的對立關系和生活細節(jié)外,其他部分都是原創(chuàng)性的擬人化風格,連動物間的對立關系其實也可以從人類的社會框架中找到相匹配的部分。
《加菲貓》也同樣如此。
和《小鬼當家》系列相比,《加菲貓》只不過是將角色從孩子替換成了貓而已,如果脫離了人類社會及法則,加菲貓很可能就無所適從了。
當然也有例外。
說到底,擬人化的動物電影的最終目的,只是想要講觀眾的共性情感代入到故事中去。
《猩球崛起》系列大概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夠?qū)游锏臄M人化進程合理化的電影了。
從第1部到第3部,電影完整的展現(xiàn)了猿類從意識覺醒到領導地球的全過程,也完整的構(gòu)思出了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的能動思想,所能產(chǎn)生的可能性。
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動物的思想中同樣存在動機和目的,當它們選擇或?qū)嵺`了某些事物時,是能夠意識到事物所產(chǎn)生的影響的。
《一條狗的回家路》中,孤獨的流浪漢害怕貝拉離他而去,將貝拉用鎖鏈困住,后來流浪漢意外死亡,致使貝拉差點因為脫水死去。
龍貓不禁想問,我們養(yǎng)一只寵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
是想要一個朋友,還是充當一種工具?
流浪漢依靠貝拉賺到了路人的同情,但卻沒有給予它同等價值的溫暖,此時的貝拉顯然成了一種工具,終日被囚禁在流浪漢身邊。
貝拉所遭遇的處境,在于愛的剝奪。
因為生養(yǎng)的動機,撫養(yǎng)者和父母就理所應當?shù)膶ιB(yǎng)對象進行剝奪,但這種關系很難平衡和長久,因為誰也不知道你究竟能夠得到多少愛,也不知道你究竟會受到多少剝奪。
從這一點上來說,動物電影所要探討的,其實是人類與動物間的關系。
當動物電影在某方面與人類(主演)電影越來越相似時,是否說明我們對于動物的態(tài)度在逐漸改變呢?
《一條狗的使命2》的結(jié)局里,貝利完成了任務和生命的輪回,對于伊森和CJ而言,貝利的存在,更像是一位忠誠的朋友,而不是寵物。
這大概是動物電影主題的最好的展現(xiàn)方式了。
隨著人類思想的不斷進步,我們對于寵物的態(tài)度也在發(fā)生改變。
我們開始思考它們想表達什么,而不是思考我們以為它們在想什么。動物表達愛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當它們與我們在一起時,總會用我們最熟悉的方式來表達愛。
正如龍貓上面所說的,愛依靠行為得以表達和展現(xiàn),即使我們無法讀懂它們的心,但卻可以用身體去表達自己的愛,用它們最熟悉的方式,將這種愛傳遞回去。
它們的人生有千千萬萬種可能性,但是這一次卻選擇了你,這種選擇將伴隨它們的一生,也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改變。所以,無論是哪種動物,愛它們是最重要的一點。
與動物間長久的相處之道,也是人類共同且長遠的課題之一。
重點是,在友情建立的基礎上,賦予它們足夠的自由。它們不是簡單的擬人化的動畫角色,亦不是普通的馴服,更不是人性化的動物角色。
它們只是它們,在此基礎上,與我們相遇。
1,為什么大多數(shù)愛情電影的套路永遠都是女主遇渣男,老實人接盤? 2,本片女主遇到的除了男主全是渣男,男主遇到的除了女主都是渣女,合著電影里全世界就男主女主是好人,其他人都是渣男渣女嗎? 3,男女主各自都有過感情經(jīng)歷,結(jié)果到最后,一個說我一直都愛你,另一個說我愛了你一輩子了,你讓你們的前男友前女友情何以堪?合著人家就是用來過渡的嗎? 4,本片的主旨是狗貝利對主角家的忠誠和守護,狗重生了那么多次,卻只對主角一家忠誠,養(yǎng)過這條狗的都養(yǎng)了一條白眼狼嗎? 5,都9102年了,怎么在國外人的眼里面中國人永遠都是小眼睛,老實勤勞的形象? 6,車禍癌癥治不好,韓劇老掉牙的三大寶怎么本片又開始效仿了? 7,這片能有6.9分,打分的都是沖著狗來的吧。
一個人的命運初期的影響因素,由其家庭構(gòu)成了大部分,不單單是金錢,家庭的氛圍、陪伴、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更重要的。而使命2的女主不是一個lucky girl,早逝的父親,酗酒成性且極度缺乏安全感和責任意識的母親,使得女主的成長注定充滿坎坷。 而貝利的出現(xiàn)一次次的改變了女主的命運,不管是高中時期,逼走混混,還是女主在紐約時,助攻女主和竹馬,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happy ending。 而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belly,但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靠的是自己堅毅的品質(zhì),不服輸?shù)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相信困難總能被克服。 總得來說,使命系列作為催淚神片還是不錯滴,難為情的說起碼哭了四五次〃?〃,建議備好紙巾,周末給自己放放風,安利一波~
比第一部稍微有一些牽強,從尋找女主的各種偶遇以及超神的發(fā)現(xiàn)能力。但是喜歡女主,也喜歡狗狗和人的幸福,也有老一代主角的樸實生活價值觀??偠灾?,好的題材和立意成功了一大半了。不是很理解評論區(qū)說的人的狂妄自大和狗狗被一家人糾纏的可憐,何必呢。喜歡狗狗和女主,看電影就好啦~這就是一種簡簡單單的陪伴啊。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命運坎坷,但是身為主角能獲得一個好朋友長久的陪伴和幫助,我何嘗不希望自己也可以擁有這樣一份感情呢。總有一些對美好事情的向往,我覺得這并不是自私地讓狗狗永遠永遠與我掛鉤,而是真心希望真實生活中也可以有這樣的愛。至于劇情的漏洞和一些可能的不太正確的操作,let it go吧。
“我的名字是貝利,莫莉還有big dog ,麥克斯,我是好狗狗,也是狗老大”?? 貝利用一生陪伴著伊森,在生命末,伊森與貝利說,如果來生還能回來的話,要回到孫女 CJ 的身邊,替他好好照顧 CJ;或許是因為這份深情,狗狗貝利開始了輪回陪伴。?? 來到孩童時期 CJ身邊,陪伴她長大,這時候它是—莫莉,由于一場車禍,它不幸離世,貝利的使命被中斷;它繼續(xù)它的輪回,它是 Big dog ,由于錯過,它陪伴著便利店老板喬;再最后想盡辦法找到 CJ的,是麥克斯。?? 也正是狗狗貝利這一份對于主人伊森忠誠的使命,讓CJ不會遇人不淑,也和有著隔閡的母親釋然????????。也是它發(fā)現(xiàn)了特倫特的癌癥,讓其盡早得到了治療,這也使特倫特和 CJ直面內(nèi)心的情感,最后走到了一起??,使CJ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最后他們一起回農(nóng)場與爺爺奶奶伊森和漢娜相見。 貝利完成了它的使命,陪伴伊森走完了一生,同時也陪著CJ成長。最后,它結(jié)束它的一生,與伊森在另一個世界相遇。 劇情雖然沒有多大的起伏,節(jié)奏較緩,但在溫馨治愈的同時又不乏淚點,也不會無趣??
還是四平八穩(wěn)的好萊塢敘述,像在田野上與狗嬉戲,飛盤扔出去,知道總會穩(wěn)穩(wěn)地被接回來。哪里該觸動情緒,有點按部就班的規(guī)矩,可面對狗的忠誠與可愛,心中總有一塊柔軟的地方被反復摩挲。貝利與伊森真是最觸動我的一對了,舍不得它們離去,看著眼神黯淡下去,真是傷感,希望它們在天堂找到了永恒的歸宿。
答應我 貝利 你下輩子不要在投胎成狗好么 就算是狗也不要去他家好么
還是原來的配方,很好哭。
CJ讓貝利出了車禍它也不在乎,喬對它再好它也不稀罕,反正就是要拋棄喬,去追趕CJ。沒人領養(yǎng)它它就會被安樂死,寧愿被安樂死也絕不做除了CJ之外任何人的寵物?,F(xiàn)實中明明是主人離不開狗,電影卻拍成了狗離不開主人、離開主人就活不下去?,F(xiàn)實中明明是寵物是人類的一切,電影卻拍成了主人是狗的一切,狗的使命就是一輩子陪伴主人,投胎轉(zhuǎn)世也要陪伴主人。人類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寵物都圍著自己轉(zhuǎn)?第一部伊森和漢娜都是單身,順理成章在一起;第二部CJ和特倫特都有男女朋友了,所以就先把巴里和萊瑟拍成渣男渣女,再讓CJ和特倫特在一起。特倫特也很渣,都有女朋友了還帶別的女生回家住,你和女朋友商量過嗎?貝利真慘,6次投胎,7次狗生,永遠擺脫不了這家人。愿貝利一路走好,下輩子不要再遇到這家人了。
以狗為視角的展開,《一條狗的使命2》雖然只是延續(xù)了前作的固有套路,并沒有多少新穎的看點,但這部電影卻非常的清楚觀眾希望看到什么,一份純粹質(zhì)樸的愛,透過人寵之間陪伴與傳承的締結(jié),仍舊成為了電影能去打動人心,暖人心田的所在。
老實講,很一般
不喜歡CJ,蠻矯情的人,劇情其實也是,煽情又做作,母親的轉(zhuǎn)變,cj突然說愛以及屌絲的一生,以及劉憲華生硬的演技,都不太喜歡。但是狗狗們都很可愛,漢娜和伊森是真的愛狗狗的,我還是喜歡這個設定,真愛。
我的世界有很多人,而你的世界只有我。
滿足了部分人類狂妄的自我中心和自我陶醉,另外,如果影院里人不多,那么,在不攪擾他人的情況下這是一部十分適合一邊玩手機一邊觀看的電影。
如果有天走在街上,有條小狗突然跑過來親你,求抱抱,千萬別拒絕。因為它的上輩子,也許曾陪你一起走過。
從my boy到my girl,boss dog從來沒有離開過(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男主是劉憲華,還在跟姐妹討論這個男主有點帥??)
一條狗的使命是什么?身為一個狗狗,它會有使命感嗎?這種我們所謂的擬人化的“使命”會不會是強加給它的呢?看過影片之后,我感覺狗狗天生并沒有所謂的使命,它對人類的愛和陪伴、保護似乎都是與生俱來的品質(zhì)。他沒有被訓練怎么去愛,相反,是它在用自己的愛和生命去感染著人類。因為有了狗狗的存在,人擁有了更多的愛,擁有了更好的生活。在人類的一生中,狗狗經(jīng)歷了好幾個一生,但它依然無怨無悔的守候,讓人感動滿滿。
認出劉憲華的我,比認出貝利的伊森還震驚??
延續(xù)第一部給我的感動。
7.7/10雖然導演換了,但影片質(zhì)量基本沒有下滑,節(jié)奏控制得不錯,笑點和淚點也恰到好處,尤其是片尾“三生三世十里麥田”那一幕,真的讓人情緒泛濫,影片的主題也從守護一個人上升到了守護一個家,總的來說挺值得一看,520檔期首推的就是這部了。
7.5分,還是第一部輪回的敘述方式,卻依然能夠觸碰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溫暖感動。whereever you are ,I will find you.比前段時間的一條狗的回家路強很多。
這一次眼眶泛淚?? 拍的比1好part of the journey is the end
5.15看的點映場。劇本過于煽情與浮夸,但能理解對貓狗有著轉(zhuǎn)世期待的人看著會很溫暖。整部片差不多就記得狗狗們和劉憲華了。
邏輯欠奉,于是整個就看得很煎熬了。但是不得不說Henry的表現(xiàn)讓我很驚艷,剛看到他的時候還有些瞬間出戲,但是看著看著就完全讓人投入在他的角色里了,很不錯。
這一家人真費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