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游》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有關于愛情的電影,完全符合我對愛情倫理的最本源的想法。符合我愛情倫理觀的電影有兩部,另一部是《屋頂上的輕騎兵》,那個我以前在豆瓣上曾經寫過,更側重于精神分析。其實《大話西游》和《屋頂上的輕騎兵》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大話西游》更接近我內心,看似荒誕不經卻道出了我心中的真諦。我所指的本源的想法就是,我從最早的時候對于感情的設想,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過程中從自己的體驗或者從另外的論證中找到認同的,并將這些逐漸歸結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想法和模式。這個本源是經過很多年形成的,很難改變。由于我的朋友金某某這個人和我在這個問題的看法上完全走向兩個不同極端,因此我們不斷地產生辯論和爭吵,爭吵的過程中不免容易帶著情緒偏離,或者說糾結在一些語言語境。我想我還不如將我的觀點整理一下,免得他誤解或者偏離討論的中心點?!洞笤捨饔巍愤@電影對于我來說非同尋常,可以說是我從它中找到我,也可以說是從我中找到它,也映射了我以往的一些經歷。還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學校禮堂,旁邊的人全在笑,我卻在哭,我已完全進入影片將自己代入并不以為恥。盡管這個電影曾被電影研究領域諸多高手做過深度的解析,我這次仍然愿意嘗試從不同角度討論。 一:愛一個人需要理由么? 菩提老祖的扮演者就是這個片子的編劇劉鎮(zhèn)偉,也就是當年用《東成西就》從刀下救出王家衛(wèi)的人,最早他和王家衛(wèi)交好的時候兩個人很多論調相近,但表達方式卻大大不同。那段關于“愛一個人需要理由么?”的臺詞環(huán)境是這樣的: 孫悟空在睡覺的時候呼喊白晶晶90多次,呼喊紫霞700多次,這個數量的偏重是代表內心情感的偏重,夢話表示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未經掩飾甚至未經自己內心的理性去說服的真正真實的想法??墒菍O悟空醒來后當即否定了這個偏重,他的理由是:我愛的是白晶晶,因為我和她有過一段甜蜜的過往,給我了最好的關于感情的體驗,我乘月光寶盒來到這500年前我就是為了去救我最愛的人白晶晶,白晶晶才是我的感情歸屬,我已經認定了就不會改變。然后菩提老祖說:那為什么你喊紫霞這么多次,這個人上輩子一定欠你很多錢。菩提老祖提到輪回問題是想暗示這當中一些緣由在于命中注定,而不是孫悟空能通過自我理性控制的。孫悟空馬上找到了理由:就算我喊紫霞很多次,那只是因為我以前騙過她,我內心的良心不安,但這個不代表我愛她,我根本沒有理由愛上她。這時候就出現了經典的對句: 菩提老祖:愛一個人需要理由么? 孫悟空:不需要么? 菩提老祖:需要么? 孫悟空:不需要么? 菩提老祖:…… 這段對話說明,孫悟空這時候尚未領悟到取經的意義,他是一個很偏重理性并對自己感情有明確定位的人,白晶晶就是他對于愛情的定位,也是他經歷千辛萬苦乘坐月光寶盒回到這500年前的原因,愛情也是他所做的一切壞事的原因,包括去利用和欺騙另外一個人的愛情。孫悟空就和多數的自認為理性的人一樣,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都找到合理性。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愛一個人究竟需不需要理由,在片子的最后,已經表示的很明白。有些俗話里是這么說的:沒有沒有緣由的愛,也沒有沒有緣由的恨。但那畢竟是“俗”話。愛和恨的產生和化解,才是取經的意義所在,愛有理由,恨也可以,甚至不管經歷多么久都不會消退。到后來,當孫悟空自愿的戴上頭箍,決定去西天取經來化解人世間的愛與仇恨,已經承認了事物的因果在生命的輪回中,而不是自我的理性分析中。 孫悟空對于白晶晶和紫霞的感情歸屬辨識,片中也有了明確結論。孫悟空如愿以償找到了白晶晶并決定和她成親,白晶晶卻離開了,白晶晶給孫悟空留下的話是:也許你回到這500年前,其實真正要找的不是我而是她。這句話的含義其實在于,如果去追究理由,并沒有終點。一個事情的結果,可能是另一個事情的原因,這是典型的佛學論點。 孫悟空當然是愛紫霞的。片中的結尾,在另一個輪回中,孫悟空將當年欺騙紫霞的話,對著另一個輪回中的紫霞說出,這時候已經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他愛紫霞,并且推翻了自己之前認定的理由。 二:愛的產生和歸屬 在孫悟空白晶晶紫霞三個人身上各有愛的產生和歸屬,我認同的只有紫霞的。但還是先按三個人的不同來比較一下。 孫悟空對于白晶晶和紫霞的愛是完全不同的。孫悟空對白晶晶的愛,也就是他說的有理由的愛,這個理由是什么?我真覺得可以套用金某某的理論即心理補償和性。他遇到白晶晶的時候還是一個山野匪幫,和一群男人們一起雞飛狗跳的干著搶劫的事業(yè),很多細節(jié)都說明了他對于性的需求,包括一些滑稽搞笑的拿生殖器官惡搞的片斷,男人們之間的粗話和沙僧這個角色的暗喻(強大的男性形象的樹立需要用一種個人情感崇拜去完成,在這里不是重點暫不細談)。當孫悟空遇到白晶晶,首先是被她的美貌吸引,然后展開追求,繼而產生互動,最后發(fā)展到性。兩個人在河邊互相脫衣服這就是明顯的性行為,盡管沒有XXOO(當然不會發(fā)生這又不是A片)。肌膚之親使孫悟空更加確定了愛的產生也確定了白晶晶就是自己愛的歸屬,并愿意為她付出一切(之前孫悟空其實是個對任何人都不會主動付出的人,看他怎么對自己的部下們就能知道)。我說的性并不是實質性行為,性幻想和性的準備都是在感情中的性的因素。 白晶晶對于孫悟空的愛是兩個時空的因素的集合,500年前的孫悟空玩弄并拋棄了白晶晶讓她不斷地尋找著孫悟空想用殺死他的方式來彌補自己感情上受到的傷害。對于白晶晶這樣的人來說,愛和恨是隨時可以交替變幻的,她和她姐姐都是這樣子,時而親近時而仇殺永無休止。白晶晶其實代表了普遍的感情上受到挫折的人,500年后當她再次遇到孫悟空,一開始的反應是要殺他,可后來以為他只是一個很像孫悟空的人,白晶晶對于這個孫悟空的好感多半來自對于以前的感情的替代,因為她在很多細節(jié)對于面前這個孫悟空(此時還未具備威力)是一種輕視的態(tài)度,但是最后仍然愿意為救他而死。白晶晶在河邊的哭泣,那是因為之前的傷害造成了情感脆弱而哭泣,是那么的可憐。她也有對于感情的缺失,面前這個人正是一個合適的補償,盡管其實是同一個人,但是她看來只是一個相像的人。也是在迷亂的情況下產生肌膚之親,這種肌膚之親也是對于過去未實現的肌膚之親的補償,但是,白晶晶的情感缺失最重點在于被愛,可是面前這個孫悟空是死心塌地愛她的,當被愛這個目標達成,她也坦然赴死,因為已經沒有缺失了。 紫霞對孫悟空的愛的產生,在諸多理性的思維里是不被理解的。很多人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她的愛情觀是那樣的,盡管對于她愛的表現和最后的結局都是認同的,但是很少有人細想過她的愛產生的原因。可是我卻深深認同!簡直是完美。紫霞對孫悟空不是一見鐘情,第一次見到他就將他打了一頓并加以虐待,當奴隸帶在身邊。紫霞根本不是一個以貌取人或者遵從社會安排的人(拒婚并放棄神仙身份),她對于愛情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命中注定”,她說誰能拔出我的紫青寶劍,誰就是我的如意郎君。拔出紫青寶劍并不是一個力量的符號,因為紫霞是仙子她用法力將寶劍設定為只有她在命運中尋找的那個人能夠拔出,別的人都不能拔出。紫青寶劍可以說是一種象征,這個象征就類似于一個觸發(fā)點,就算是一個癩蛤蟆拔了寶劍也是她的如意郎君,紫霞完全不會因為任何現實的權衡和任何目標的達成來設定自己的愛。用我的話來說紫霞的愛就是“純愛”,純愛的起因不應該涉及到身體現實或任何目標性的思維根源,她的愛就是一個契機一種奇遇一種獨一無二的偶然。當她看到孫悟空也就是她平時虐待的被她看作丑八怪的奴隸在陽光下無意中拔出紫青寶劍,她表面上什么也沒有說,但是內心已經非常明確這就是她要找的人,并用自己的努力和生命去達成愛的歸屬。 孫悟空對于紫霞的愛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他初遇紫霞就對她的暴力和強勢很反感,當紫霞直截了當的說你就是我愛的人,他沒有做任何表示。他內心無法容忍自己和紫霞產生感情也不會對紫霞產生感情,一個原因是因為已經確認了白晶晶是自己的感情歸屬,另一個原因是紫霞不符合不對應他對感情的設定,紫霞不能彌補他的心理補償,更不能讓他產生性的想法,因為她對自己最初的暴力對待讓自己對她產生了身體的抗拒。他對紫霞的示愛是沒有任何感覺并且極不耐煩的,他將她拋棄并逃離的遠遠的,紫霞傷心之后也放棄了自己原先對于愛情的祈望,決定嫁給牛魔王。當孫悟空再次遇到紫霞,是在牛魔王和紫霞的婚禮也是自己和牛魔王妹妹的婚禮上。這個婚禮的實質是一場陰謀,紫霞結婚意味著對愛情的放棄讓自己徹底忘記孫悟空,孫悟空結婚是為了在婚禮后拿到拿到月光寶盒回到500年前去救自己的愛人白晶晶。在一個緊要關頭,孫悟空為了利用紫霞的法力幫自己達成目標,用一段完全是假話的對白欺騙她并且達成了目標。這就產生了后面孫悟空自己所謂的內疚,而紫霞也在鉆入孫悟空的身體后看到他對自己的欺騙,沒有任何怪罪,只是留下了一滴眼淚后就離開了他,這滴眼淚永遠的留在了孫悟空的心中。 孫悟空是怎樣明確自己愛上了紫霞呢?當他戴上頭箍變成齊天大圣,決意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內心對于紫霞的愛是感激和接受的,但是卻不打算去按照紫霞的意愿去實現,因為他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凡人孫悟空,而是以一個神的高度打算去化解人世間所有仇恨的齊天大圣。紫霞的愛只是人世間所有的愛其中之一。孫悟空戴上頭箍以后就要舍棄情欲,非則頭箍就要變緊,來束縛他。取經前和牛魔王的決戰(zhàn)中,孫悟空又遇見紫霞,紫霞要求和他一起同行去西天取經,他再次拒絕但已經不是因為內心的否定而拒絕??墒钱斪舷妓涝谒媲?,身體飄向太陽,他緊拉著紫霞的手,頭上的緊箍咒已經表示他此時動了深情。紫霞臨死前那句話:我猜到了開頭,卻猜不到這結局。令孫悟空再也無法掩飾自己,他的愛經過長時間的壓抑和偏離,最終爆發(fā)。 愛的產生和歸屬,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個孫悟空白晶晶或者紫霞,之所以會有關于愛的糾結愛的不平衡愛的無法實現的實質原因,就是因為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并不是任意兩個人對于愛的產生和歸屬都能契合。但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產生的后果并不是改變一個人,而是引導出這個人藏在各種外在因素的壓力或者內在因素的分析詮釋背后的深埋于心中的愛,而不是口頭不斷念叨的和分析得出的。語言表達和心理分析終究是不足的,愛只能去感受。那么愛是一個字眼,但是卻被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行動闡述和演繹著。用我的話來說即是,愛的感受是相同的,對于愛的表達卻是千差萬別。 三:用愛的方式來完成自我界定 在紫霞和孫悟空的愛情中,自我界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故事的產生是因為這個,感情的曲折是因為這個,結局也是因為這個。在相遇前每個人自身都有各自的經歷但都還未完成自我界定,通過這份愛,兩個人都完成了對自己一生命運的定義。這部電影的主題歌是《一生所愛》,非常美而且十分切題。自我界定,即是,孫悟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紫霞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們原本是什么樣的?后來又轉變成什么樣的?是如何轉變的? 孫悟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北影一個老師(莊宇新《愛情的牙齒》的導演)對我說他覺得《大話西游》里面的孫悟空其實比中國連續(xù)劇中的孫悟空更合理更具備原著里的精神。孫悟空玩世不恭武功高強并且極其叛逆,但是最后怎么就甘愿死心塌地隨唐僧去取經呢?取經路上千辛萬苦并且波折不斷沒有發(fā)自內心的意愿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孫悟空是如何做出這么重大的轉變?一個曾經操翻全世界的人如何決定為了人世間的蕓蕓眾生去完成這個使命,這個“經”對于他來說意味著什么?我看到原著寫的很貼近人性化,在他們成為神之前的各種人性習慣比如豬八戒的好色唐僧的勢利無情等等都是神來之筆,原著里的孫悟空對于唐僧是有很多不滿和埋怨的,但是他有著比唐僧更大的取經的決心,很多時候他都是主動的并且意志堅定的。孫悟空這個人你根本不能讓他去做他不愿意的事情,原著里是如來佛將他壓在山下五百年,這五百年他怎么過的?不可能只是醒了睡睡了醒吧,這五百年中,如來佛的意思是讓孫悟空安靜的充分的看清楚人世間的百態(tài)(他當然看得見因為他是千里眼)孫悟空是個石猴所以沒有人性也不了解人間。只有讓他了解人間產生人性后產生主觀意愿才會去取經并成為神。 而《大話西游》里面不可能像央視連續(xù)劇那樣用一組一分半鐘的概括敘事鏡頭來講這五百年和他內心的轉變。當然多數觀眾其實只想看劇情并不在意他的轉變是否合理,但是好一點的電影總歸還是講究點的吧?!洞笤捨饔巍穼⑦@轉變的根源設定為愛,愛讓他完成由人到神的轉變。這份愛,先是由不愛,轉變成感動,轉變成接受,轉變成主動的去愛,最后轉變成對于人世間的愛的真諦的領悟。(既然愛是可以轉變的,那理由又有什么屁用呢?)用我平時一直說的那句話-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愛全世界,最好的解釋了孫悟空為什么要去取經。 孫悟空的自我界定就是成為神,他不是一般人他是齊天大圣他具備解救眾生的能力,成為一個人對于他來說不是終極使命。和白晶晶的感情就是一份普通人的感情,普通人大概可以將紫霞看成神經病或者入侵者,并堅持自己原本的感情歸屬和白晶晶在一起過過小日子做做愛或者經歷生活里其它的瑣碎的什么。但是要成為神,就要去領悟愛的真諦并站在一個高度去化解人世間的仇恨,這一切都是要以犧牲為代價的。 紫霞則是和孫悟空相反,愛讓她由神轉變成人并為愛犧牲了一切。紫霞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天界不讓有愛情她便到人間去尋找,她根本不稀罕去做神仙,只要能遇到愛的人就算成為凡人也沒關系。但是成為凡人卻是要面對死亡的,神仙當然不會死。紫霞在這一點上卻想的不太遠,她死之前說: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到這結局。她最期望的結局是和所愛的人永遠在一起,并不是死亡。但是她也沒有辦法,因為第一次孫悟空拋棄她,她選擇死但是又被牛魔王救起,第二次孫悟空拒絕她并叫她回天庭,她哭著說我已經愛上了別人就已經不能做神仙了。孫悟空已經為了更高的自我實現去行動,而她卻不能隨行,這時候已經注定要失去他了。紫霞和孫悟空這個時候其實都是痛苦的,但區(qū)別在于紫霞很坦誠,孫悟空還是一如既往的假裝著。紫霞說完這句話之后不久就死了,卻是死在所愛的人懷里,在死之前,孫悟空卻再也沒有假裝了,當紫霞飄向太陽,她瞑目之前一定是看到了孫悟空的真情流露,因為死,讓孫悟空不再假裝和掩飾對自己的愛,這是紫霞的勝利。這時候,死亡和為愛犧牲,已經是紫霞實現愛的唯一辦法了。 所以,紫霞的自我就是愛,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她的自我界定就是實現愛,實現愛的途徑就是為愛犧牲。紫霞純真勇敢并且同樣叛逆,為什么一定要叛逆呢?不具備叛逆精神的人容易隨波逐流,怎么可能實現一份完全脫離現實的理想化的愛情呢。并不是所有的愛情都一定要反常規(guī)或者故意和倫理對抗,但如果遇到了呢? 額,以上三個論點是我在這個電影中僅僅對于愛情方面的理解。這個電影很豐富還有數之不盡的可以挖掘的別的什么,寫它的人也很多。我寫這么長其實也沒有多少人有興趣看,我當然也不完全是為了給別人看而寫。同我自己聯系起來,我對現實很反感,對于愛的理性約束更反感,對于一些人在愛的過程中所做出虛掩和逃避反感至極,什么時候停止欺騙和偽裝?我覺得真正的愛,不應該有目的不應該考慮過多的身體因素更不應該完全等同于現實生活,而應該完全聽從自己內心的感覺,就像紫霞那樣。
轉眼間,大話上映已經二十多年了。 有時候,生活和電影一樣,都是如此無奈,看的人傷悲,自己過得卻感覺不到什么。沒有細膩的心,怎么會感受到如此多的如電影般的生活呢?在多少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一遍遍地看著《大話》,品味著電影之外,生活之外的感情。也許,我們得不到我們日思夜想的,也最終失去了起初牽手的美好,可是,我們還有記憶。
像紫霞說的那樣,我猜中了開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我們還得向前走,哪怕是屢戰(zhàn)屢敗,我們也不會放棄生活的信心,對人世間的熱愛。我們縱然沒有月光寶盒,我們到哪里去吻我們最愛的人。悲傷的時候,我們會哭泣著流淚,可是,我們最終都能從這些淚水的漩渦中走出來。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天又一天。因為,我們始終有顆柔軟而細膩并十足熱愛生活的心。 我們都能原諒悲傷,可是傷悲的是我們無法遺忘悲傷。我們都期待一萬年的諾言,我們都明白沒有一萬年,因為一萬年后的我們已不是我們。 這個時候我終于明白,面對世事那么多滄桑的歲月,孫悟空和我們是一樣的無奈與悲傷。于是他只有繼續(xù)西行,也只有西行。而我們,也只有繼續(xù)生活,并試圖活得更好,像我們祈愿般的那般美好!
[兩段臺詞] 劉鎮(zhèn)偉全片對王家衛(wèi)進行戲仿,其中男女主角的兩段臺詞,成為了觀眾反復背誦的名句: 男主角: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可以給我一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跟那個女孩子說我愛她,如果非要把這份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女主角: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穿著金盔金甲,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也許,觀眾們印象最深的臺詞會跟他們的性別有關。 [男和女] 再看后和人討論這是不是一部給男人看的片子,當然我看到的東西都是男人看到的東西。不過后來再看豆瓣上的短評,發(fā)現多人引用朱茵那句話。大概這就是許多女性觀眾看到的重點吧。婷說男人可以在女人和其它之間選擇,女人除了男人就什么都沒有了,大概又要追溯回遠古時代、社會制度云云。不過或許,逝去的愛,又或者甚至是所謂“青春的回憶”“初戀”(當時大話西游的火爆主要是在大學生中),是多數觀眾所共同追憶、感動的對象吧。 但在同時,這部電影確實是一部男人拍,拍給男人的電影。 大話西游在感人的點上,有一點像東京愛情故事。錯過的愛情,悔恨,永遠留在心里的無承擔、理想化,感動了無數人。紫霞和赤名莉香都是個性張揚的、黃蓉式的女性,勇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并且希望對方以真情來報答。莉香如花的笑容,紫霞的朱衣朱唇,都是純粹的美麗。這樣的女性,在男性看來,應該是近乎完美的一種女性的典型。 而相比之下,男主角并不靠具體的外貌和性格來吸引女觀眾,他表演的是幽默以及“身份”(“穿著金盔金甲,踩著七色的云彩”的齊天大圣)。在電影大多數的時間里,他只是一個帶著主角光環(huán),卻天命所歸的油嘴滑舌的男人罷了,甚至連讓紫霞愛上他的理由都那么牽強——僅僅是拔出了寶劍,如同童話里的情節(jié),王子公主理應相愛。在陳述紫霞對至尊寶的愛時,甚至牽強地使用出了“就連逃跑的樣子都這么帥,我真幸?!边@樣的臺詞。 當然,作為一個男觀眾,男主角的不出彩、不高大上甚至是可以讓人迅速帶入的條件之一。不過無論如何,劇情的邏輯始終不是這部片子的重點。本片要講的,不是合理的愛情故事,而是一個更加寓言式的話題:男人的社會承擔和兒女私情。 片子設定在一個佛教的語境中。至尊寶在時空的穿梭中(比許多偉大的愛情故事的“大時代”背景更加動蕩的背景設定)逐漸看到塵世的仇恨,也在觀音大士和唐僧的提示下慢慢接近自己孫悟空的宿命,最后選擇放下塵世的一切,去拯救世人。這種被命運指點的身不由己感,讓我不是很舒適,不過大概會讓許多人感同身受。 與東愛中完治對莉香猶豫不決的曖昧感情不同,至尊寶在紫霞面前始終對她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為念著他的白晶晶),而是在分開之后,在人的提示下,才意識到自己對紫霞的感情。最后向自己承認感情的理由竟然是“她在我心中留下了一滴眼淚”這樣的臺詞??赡苡腥藭袆?,但是仔細想想,這句話只能把他往渣男的形象上推。如果真的要讓男主角在愛情上也如此不主動,那他對愛情的留戀也沒那么偉大了,可能不過是成佛路上的試煉。 不過盡管如此,他讓大多數人感動、感傷的,不是他決定成佛、拋棄感情,而是他在決定之后,最后一次留戀情愛(也是他最終完全放下情欲)的段落。在金箍的疼痛中他最終放開了紫霞的手。一切好象是他自己的選擇,又都是命運的安排。 [男性的焦慮] 全片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這個佛教的思想背景。一般的故事的“命運”是強大的外力:戰(zhàn)爭流離、家族恩怨、人妖之分……但是什么都擋不住男女主角相愛的心。而這一次,是男主角在“命運的支配下”,“主動地”放棄了愛情。這樣的“主動”和“自由”的背面,卻又是“命運”和“不自由”。與“愛情”對抗的另一個選項,就是男主角的社會承擔。一方面,他的確是看透了塵世喧囂,但如果是個普通人,也一定愿意跟紫霞遠走高飛。但是另一方面,他被告知他是托世孫悟空,他知道自己應該跟唐僧去取經度化世人。最終他做出了決定,但作出決定的契機卻與紫霞無關,而僅僅是因為蜘蛛精殺了他的朋友(說不定還包含他對朋友的愧疚)。他毅然地選擇了孫悟空的事業(yè),而以一種悲壯的方式表達出了他對紫霞(情愛)的留戀。 依我看,全片要表達的,不是失去愛情的感傷,而恰恰是對愛情的放棄本身。 全片的高潮,便是解脫后的悟空了結最后一樁心事的過程。他憤怒地干掉了牛魔王,引發(fā)了自己心中對紫霞的所有情感,然后在命運的提示下(縮緊的金箍)放開了手。 與女性渴望的“男主角留下來和我在一起”的情節(jié)相反,劉鎮(zhèn)偉拍的,是對心愛的女人放手的情節(jié)。他展現、試圖緩解的是屬于社會的男性的普遍焦慮——為了人類、集體,男人必須(在某種程度上)犧牲女人和情愛。即使這不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強大的傳統(tǒng)。在牡丹亭中,柳夢梅必須先實現自我在社會中的地位(及第),然后才能和杜麗娘成親。片中結尾吳孟達飾演角色的轉世,在狀元及第,回鄉(xiāng)看兩位豆腐西施,也是起到這樣的一個平行的隱喻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男性的命運,反而不如一心追求愛情的女性自由。女性的愛情阻礙,來自于外力,出于自己的控制。而男性的愛情阻礙,則是已經由社會機制施加到自己的思考中的。 [焦慮的滿足] 如果說營救紫霞是男人對情愛放棄的焦慮本身,則結尾的一段城墻故事就是對焦慮的一種做夢式的滿足了。在夢中,人們“滿足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愿望”。 對紫霞放手是對這一焦慮的演繹,而最后鉆入夕陽武士的身體中對紫霞作出“永遠都不會走”的承諾,則是虛偽的“滿足”的過程。因為男人在現實中不得不放棄情愛,所以才在這一場不真實的夢中,毫無顧忌地作出“留下來”的承諾。 而女人也在這里得到了男人,得到了滿足。其實是一個很現實、普通的故事,所以殘酷。 而真正的男人,則回歸到了人群中,“像一條狗”一般地去實現他度化世人的宏偉夢想。 對男人來說的焦慮是愛情的不能滿足,不僅是對愛人的分心,而是對愛情的分心。有人會提前設置好心理防御機制,沉浸于工作或者對父母的孝順中,或者通過生理上的放縱,不讓自己的感情顯露。而對于無法做到的人,就只能在夢中實現對愛人的承諾,或者看著片子,感嘆一下愛情的失去而已。 再回頭看兩段臺詞,男主角的名臺詞,正是表現對于放棄愛情的“悔恨”的強調,但是這樣的強調,恰恰是潛意識中無法改變現實的前提下,無法選擇愛情那一方時,對自己做出的一種心理補償。而女主角的名臺詞,則是很單純的普通的,對于男性的期待。簡單些來說,就是 女:“留下來跟我在一起?!?男:“對不起,下次吧?!? 東京愛情故事所討論的東西,沒有超出流動的都市中男女之間的曖昧感情。受大話西游影響的大陸文學如江南《此間的少年》,走的也是戲仿、借用經典表達感傷的路線,但表達的內容不過是《那些花兒》中“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的典型大陸式的對校園和青澀戀情的回憶。大多數喜歡大話西游的人,大概沖的也是這樣一種感情吧。對當年的那個“失去的”或者是讓自己“情竇初開”的她/他的追憶。 但是絕不可以忽視在佛教思想的鋪墊下,大話西游所表達的男性在社會責任和情愛之間的掙扎。在神話傳說的劇情設定中,它又以一種不現實的方式,成功實現了對這種焦慮的滿足。不可不謂妙。 最后題外,全片的配樂、羅家英的Only You、盧冠廷的一生所愛,以三種方式詮釋了什么是“好”音樂。
紫霞飄向太陽時、齊天大圣離開城門時,都哭成了傻逼。有多慶幸能踩著五彩祥云做你的蓋世英雄,就有多遺憾沒辦法與你守護終身。喜歡的是五百年前的晶晶、還是給了自己三顆痣的紫霞;喜歡無拘無束敢愛敢恨的至尊寶、還是套上緊箍咒背影像狗的孫悟空?愛的命題究竟太空泛,恐怕還是要交給月光寶盒。
紫霞仙子眨眼的一瞬驚艷,無憂無慮的至尊寶。至尊寶面對現實的兩條路:不成大圣,我無法救你。成了大圣,我無法愛你。
一生所愛: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穿著金盔金甲,踩著七色的云彩來娶我。我猜中了前頭,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
#電影院# 第二部就這樣活生生地把周星馳塑造成了千古情圣,句句臺詞都催淚。反應了初戀之后男人遇到真愛(摯愛)的復雜心理。至尊寶其實真的很心軟也很善良,怎能因為紫霞流了一滴眼淚就愛上了她,我到現在都還喜歡白晶晶啊。
我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這結局。/ 20141024 在影院哭死
有人跟我比賽背臺詞么
我一直不知道她在心里留下了什么,原來是一滴眼淚
看了不下20遍,徹底看傷了。
盜用一句黃姐姐很喜歡的管風琴,"人能這么鍥而不舍地輕佻,骨子里一定有哀世傷生的肅穆在支撐。"
其實很傷感
坐我旁邊的那個年近四十、西裝革履的男人從電影剛開始就止不住眼淚,有些地方哭著笑出聲。而他的年輕女伴從開頭就一直低頭玩手機、到經典場景就煞有介事地拍張照片、不到一半時一直嚷嚷著無聊,硬是把那個男人拉走了。
一遍爛,兩遍笑,三遍哭
鮮花雖會凋謝,但會再開。一生所愛,隱約在白云外??嗪7饜酆?,在世間難逃避命運。相親竟不可接近,或我應該相信是命運。
曾經有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面前,我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 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面加個期限,我希望是 ...一萬年。
哈哈,也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了.看過好幾次,第一次看笑得半死,后來居然又看哭了.其實可以喜歡到不太想得起來.但是是值得永遠收藏的.
為什么越看越覺得悲傷
經歷過和正在經歷著悟空式的命運和紫霞式的愛情,才發(fā)現生命的本質是以最低的姿態(tài)出現的。英雄?你為什么不問問做英雄的代價? “想不到經過這五百年,我要找的并不是她,而是你?!比松H遇真是難以言喻。
小時候看著笑,長大了看著哭。
因為你還沒有遇到給你三顆痣的人
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可以再看一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