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睹一名病人詭異的創(chuàng)傷經(jīng)驗之后,蘿絲·卡特醫(yī)師(索茜·貝肯 飾)開始經(jīng)歷一些她無法解釋的恐怖事件。當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可怕力量開始占據(jù)她的生活,蘿絲就必須面對她令人不安的陰暗過去,才能夠存活并逃離她充滿恐懼的全新現(xiàn)實。
(本文無恐怖畫面,請放心閱讀)
這部恐怖片,讓我回想起了很古早的互聯(lián)網(wǎng)難忘記憶。
當時QQ空間、貼吧、人人網(wǎng)什么的很流行一些惡作劇嚇人網(wǎng)站,例如讓你對著兩幅風景圖找不同,當你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上優(yōu)美的風景畫、將注意力集中到最大程度時,屏幕中就突然蹦出個巨大鬼臉,伴隨著關不掉的超大聲嚎叫,曾經(jīng)把少不更事的我嚇個半死,后來就長了記性,再也不去亂點那些奇奇怪怪的鏈接了。
沒想到多年以后,在《危笑》這部新鮮上映的恐怖電影里,依然沿用著彷如當年的復古嚇人手段。
本片里能嚇到觀眾的幾處Jump sacre cut,無一例外的都是用了這個手法——先讓女主(或者說屏幕前的觀眾)集中注意力/放松警惕,電影音量降低或直接靜音了,然后再BOOM的一下伴隨著超大聲的音效冒出個鬼臉,頓時直接把女主嚇得原地屁滾尿流、魂飛魄散、七竅生煙。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幾段,相信也是大家看完后會被嚇到的幾段,就有女主角半夜用筆記本電腦聽病人的音頻,忽然聽到一個若有若無的聲音叫自己的名字……然后她放大音量、專心聆聽,這時候那個聲音卻不見了,就在她沉浸其中思索時,鬼臉出現(xiàn)在女主身旁大吼一聲“ROSE?。?!”,我想在那個瞬間,應該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脫口罵出了粗話。
還有預告片里的經(jīng)典畫面,羅斯和她姐姐剛吵完架,坐回車里陷入沉思和不安時,電影突然直接靜音,當時我就感覺有什么不妙的事要發(fā)生了。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看恐怖片時不怕你搞出些詭異的音效、就怕你忽然沒聲音了。果不其然,在寂靜中,她姐姐走了過來靠近車窗,羅斯正要開口說什么,伴隨著巨大的音效,她姐姐的腦袋忽的就從車窗外扭曲脖子掉落下來。
這種先抑后揚、靠注意力反差來嚇人的手法當然很有效,我似乎都能想象到電影主創(chuàng)拍了這些情節(jié)后,心里想著“看我不把你們嚇死~”的那副賤嗖嗖的嘴臉。
但說實話,這種嚇人手段在恐怖片里應該算是很LOW的一種了,不是靠驚人的腦洞和創(chuàng)意(《電鋸驚魂》)、也沒有仿佛徘徊不散的陰森氣氛始終籠罩觀眾(《咒怨》)、或者涉及宗教神秘邪典的詭異氣質(zhì)(《遺傳厄運》)……純粹利用人類生理本能自然反應,用巨大的音效和突然呼你一大鬼臉盤子的方式來嚇你一跳。當然,誰都會被這種“突然”給嚇到,這就好像在貓咪身邊放一條黃瓜,貓咪一轉(zhuǎn)頭看見被嚇得原地起飛,但嚇完以后,你不會覺得這電影拍得很高明,只會感覺很低級。
事實上,一旦電影將節(jié)奏放慢了下來,拋棄那些用巨大警報聲、電話鈴聲忽然響起、在感官上給觀眾突然的刺激外的手段,你就會很明顯地感覺到,本片其他試圖想要嚇你的劇情,就完全不是那么可怕了,而且還有挺多槽點。
電影開頭,女病人獰笑著用陶瓷碎片緩慢割臉,身為一個專業(yè)的女心理醫(yī)生,羅斯居然就傻站著看她動作遲緩地自殺,而沒有任何一點阻止動作?
她那位愛碎碎念的病人卡爾,一直嚷嚷著“你死我死大家都要死”的演技著實令人捉急;而女主侄子終生難忘的生日派對,比起恐怖倒不如說更令人尷尬癥發(fā)作;最后惡魔現(xiàn)身時我更是有被笑到,那禿頭散發(fā)的樣子,瞅著咋還有像《讓子彈飛》里葛優(yōu)演的師爺呢?反正我是完全沒被嚇著,BOSS現(xiàn)出丑陋真身后完全把前面制造的神秘驚悚逼格給抹殺了。
總的來說,除了那幾個惡作劇突臉式的鏡頭外,電影想營造的恐怖氛圍都比較失敗、刻意加入的女主媽媽自殺的情節(jié)也很謎、似乎想制造出一些額外的深度感,但和電影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關聯(lián)、顯得很意義不明。
然后這位看起來比她所有病人心理狀態(tài)都還要更不穩(wěn)定的女心理醫(yī)生,撞鬼了以后非要和男朋友糾結惡靈和鬼的語意區(qū)別、明明有了厄運連鎖的證據(jù)也不好好解釋給未婚夫、姐姐、心理醫(yī)生聽,別人都覺得她發(fā)瘋了也難怪。
為了化解這場災難,看著她一個女心理醫(yī)生去找另一個女心理醫(yī)生咨詢,我實在是忍不住覺得有點搞笑,她自己都相信她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是真的遇到超自然力量了,那她去找看心理醫(yī)生能有什么用?
看著女主角到處瞎忙的樣子,我真的誠心建議她去找找《招魂》里的驅(qū)魔師沃倫夫婦、再不濟就去附近教堂里問一些德高望重的神父、念念圣經(jīng)灑灑圣水試試,這類超自然的惡靈只能用超自然的力量對付,羅斯連這點都沒想到,難怪最后淪為了惡魔的下一個炮灰。
是的,炮灰。
說起來恐怖片Bad Ending挺常見的,但是像本片女主這樣,看完以后給我感覺她就是個純粹的普通路人甲印象的卻不是很多。
雖然她在電影里也調(diào)查了一通,發(fā)現(xiàn)了厄運連鎖的原理并且想到了只要一個人獨處就不會發(fā)生惡魔附體人傳人的現(xiàn)象,但更多時候她的狀態(tài)就是處于驚恐、神經(jīng)兮兮、崩潰狀,任惡魔擺布而毫無反抗之力,表現(xiàn)與結局都和她的前一個受害者、或者前前一個受害者、前前前一個受害者、前前前前一個受害者…………一模一樣,作為被詛咒的無數(shù)人里的幾十分、或者幾百分之一,完全沒有什么特別的。
如果把她前面十幾號人的經(jīng)歷拍出來,效果應該也和羅斯的故事差不多,這也是我在看完本片后,內(nèi)心感覺憋悶的另一個理由。身為主角你要死也行,至少死得轟轟烈烈、特別一點嘛,不然我算是看了個寂寞?
好吧,至于這位傷害了小貓咪(我不能原諒這點,小貓咪做錯了什么)的惡魔的起源、為什么一定要人“微笑”,本片是完全沒有講清楚。預知后事,請看續(xù)集,下一位幸運嘉賓——倒霉的小警察喬喬的奇妙冒險,如果還有續(xù)集的話。
撇開邏輯上的槽點,《危笑》是一部把隱喻做得極好的驚悚電影,影片中讓人害怕的怪物不再是傳統(tǒng)宗教或傳說里的怪物,而是循著人類創(chuàng)傷而來,作為創(chuàng)傷隱喻存在的怪物。以至于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常常忘了它是一部恐怖片。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yī)生,女主小時候目睹了母親的自殺,為此自責內(nèi)疚,某日她接診了一位“急性精神失?!被颊撸颊咄瑯赢斔拿孀詺⒘?,從此她開始看見患者口中的怪物,并一步步踏上了患者的老路——無法勝任工作,緊張焦慮,被當成瘋子送到急診。 為了自救,她回到了母親死去的小屋和怪物對峙,可是… 如果怪物循著創(chuàng)傷而來,那么戰(zhàn)勝它的方式,恐怕不是消滅,而是接受。 影片里,怪物無處不在,在女主開車的時候,在女主和人交談的時候,在女主參加生日聚會的時候,看似老套的jump scare ,卻是這個隱喻第一次打動我的地方。 在現(xiàn)實里創(chuàng)傷不會具象,但它同樣也不分場合地出現(xiàn),可能是幾個你不想聽到的單詞,句子,新聞故事,或者僅僅是一塊顏色,一個味道,一個場景。 它勾起不好的體驗與回憶,就像忽然出現(xiàn)在你面前,恐嚇你的怪物,破壞你的時空感,現(xiàn)實感,讓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者沮喪憤怒,茫然不知所措。 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來,你變得緊張,你擔心失態(tài),你要做很多準備。 女主懷疑自己瘋了,她找到自己的精神科醫(yī)生,但醫(yī)生拒絕為她開藥,她展開自救,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這個怪物制造的連環(huán)自殺案中可能的一個。 她開始向周圍人求助,但很可惜,她得到的回應同她給那位自殺死去的患者的回應一樣。這是焦慮,是壓力大,是瘋了,是無法面對母親的死亡。 “你們根本沒有在聽我說的話,” 她憤怒地控訴,而這恰好也是死去患者在自殺前說過的話。 只有你一個人能看見的怪物,希望別人理解是太高的期待了。 女主窮盡了一切辦法,沒能趕走怪物,而怪物卻開始以熟悉的人的面孔出現(xiàn)。 那些她認識的人,她愛的人,愛她的人,他們說著話,卻忽然變成了怪物。 她的人際關系和對周圍人的信任開始瓦解。你不知道他們誰會變成下一個怪物。你感到不安,一切出乎意料的聲音都讓你害怕,電話聲,敲門聲。最糟的是,你有時候會忘記自己做過的事情,你不敢開門,不敢接電話,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令你困擾。 終于,無法忍受的女主為了結束這一切,開車前往母親自殺的小屋,她決定,哪怕失敗了,也要將怪物關在這里,不再害人。她面對母親的幻象喊出,我當時只有十歲,我沒有報警幫你是因為我很害怕。而后她點燃了煤油,燒掉了房子和怪物?;氐搅藧鬯娜松磉?。 …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個happy ending就大錯特錯 畢竟,喊上幾句能了結的痛苦,又何必在身上背負三十年,即便成為精神科醫(yī)生也無法改變呢? 真正的傷痛不會輕易放過你甚至無法被解決。 最終結局反轉(zhuǎn)。 事實上,如果沒有結局的反轉(zhuǎn),我不會給本片打五星,它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想要升華主題,卻流于表面的三流驚悚。而正因為這個結局,它變得如此真實。 這才是生活的真面目,怪物的真面目啊。每當你以為你已經(jīng)擺脫它的時候,它總會跳出來,嘲笑你,告訴你過往并未落幕。而事實也往往如此。 讓人絕望的不是好不了,是每當你以為你好了的時候,它總會不經(jīng)意間,死灰復燃,跳出來一秒把你打回原形。 就好像,你滿懷期待,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而明天永遠不會到來。 一旦你絕望放棄,怪物便會接管你的意志,死亡開始來臨。 正如你永遠無法抹掉過去,你也永遠無法消滅怪物。某種程度上,它改變了你的生活方式,甚至感覺和知覺。 但怪物一定會贏嗎? 如果賭注是生命的話,未必如此 太想消滅它才是失敗的根源,和怪物斗爭的經(jīng)驗在于,你要知道,怪物一旦糾纏上你,就可能再也不會消失,你可能得接受它的存在,接受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是一種常態(tài),在它出現(xiàn)的時候,閉上眼睛,等它離開。 也許某一天它不會再來,或者很長很長的時間不會再來,就算再來也沒有關系。 你知道它終究會走,你還有停歇的時候。 最后,作為一部驚悚片,我的打分顯然有點主觀,如果有不愉快的情緒,不建議觀看。
真的拜托,以后再拍這種原生家庭,童年陰影的恐怖片能不能自帶一個標簽:
本片帶有悲天憫人的原生家庭之痛以及大量的偵探情節(jié),并附有少量的jump scare和詭異音樂
我真的是不明白,近年來的恐怖片,尤其是美恐 基本都少不了兩個要素:小孩和原生家庭,其實這兩個要素歸結起來還是一個,童年陰影
永遠是主角已經(jīng)剩半條命了就抱著個破電腦一通查,然后開著她那破車跑到個鳥不拉屎的破房子里最后還真被她在一堆破爛里找到一些線索,最后溫情殺勇氣殺要不就被殺...
回到本片
本來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題材,心理咨詢師+詭異笑容,完全可以從大腦這個題材展開,打造一部現(xiàn)代版的“腦髓地獄”
然而本片最后還是繞了一大圈回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且完全不合邏輯,
按照一個多小時冗長的福爾摩斯環(huán)節(jié),女主看見病人自殺應該是她心理創(chuàng)傷的來源,跟她原生家庭有啥關系?那前19個人也都有原生家庭的心理創(chuàng)傷?要趕上個硬茬看見人死了沒有心理創(chuàng)傷怎么辦?就硬往上扣...
哦對了,最后一顆星給鬼爺,雖然要殺人 但有事兒真上身啊,我就要你的命而已,疼我自己來扛!
本以為是那種詭異的氛圍感電影,看完發(fā)現(xiàn)是全靠jumpscar和音效來嚇人的詛咒式恐怖片,手法雖然低級但是有效。延續(xù)的詛咒也沒有玩出花,總體來說并沒有讓人感到新意。
女主心理醫(yī)生的能力在電影中并沒有任何體現(xiàn),從與姐姐的對話可以看出女主也并不是真心想做心理醫(yī)生,而是處于內(nèi)疚。
送生日禮物那場戲臺詞過于生硬,讓人觀感大降。全篇也沒有呈現(xiàn)出那種微笑的詭異感,讓人覺得十分刻意。
總結:無聊!營銷大于內(nèi)容,以小博大的套路恐怖片。(不笑不聽不看不抬頭,拜托后面的恐怖片能不能來點創(chuàng)新啊)
#危笑# (Smile)(B+)就不發(fā)劇照了,因為這個電影的宣傳內(nèi)容真的都很恐怖,看了就留下?lián)]之不去的印象。影片本身比宣傳的還要恐怖,我真的70%的時間都是閉眼,但就這樣,還是被冷不丁出現(xiàn)的駭人景象嚇到。而且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兩年多沒在電影院里看恐怖片了,因為疫情期間這類都是改為了線上,這次突然重新感受到了影院音效真的與在家大不同,光聽聲音心臟都快出來了,有一段不斷用刀刺人的場景聽得我心臟好難受,真的想沖出去。
其實在家看恐怖片因為常常走神兒,或被其他事情分神,導致沒辦法很投入,所以過去兩年里沒看到特別恐怖的內(nèi)容。但這部真的被嚇到了,影院漆黑加音效確實會把恐怖片效果發(fā)揮到極致,在家里看應該會很不同。
畫面方面,就算我很多擋住沒看,但光暴露出的預告片和劇照就已經(jīng)足夠嚇人,更不要說片中每個人的死法都很恐怖,也有不少血腥內(nèi)容。
但最重要的是,本片看了會讓人心情沉重。因為它探討的是在生活中因為遭遇了某種巨大的刺激或心靈創(chuàng)傷,比如目睹了殘酷的、突然的死亡后,從此生活在陰影里,最終也瘋掉自殺。沒有人目睹突如其來的慘劇而不受影響的,大部分人有過這類經(jīng)歷確實會一輩子留下陰影。影片只是用了更為夸張的手法去呈現(xiàn)應激性創(chuàng)傷綜合癥。特別是片中大部分遭到死亡的人,其實本身并沒有做錯什么,也不是因為愚蠢,這與大部分的恐怖片是不同的。他們確實是無辜遭遇了刺激,還要因此繼續(xù)搭上命,實在令人覺得同情。更因為故事探討的是大腦的作用,經(jīng)常讓人分不清現(xiàn)實和幻覺,確實看完都覺得快瘋了。
女主很優(yōu)秀,但是暫時不希望看到片中任何一個人的臉了。看本片后需要看很多歡樂的內(nèi)容才能打消陰霾。
《危笑》 另類恐怖片,將傳統(tǒng)友善的、幸福的表達方式以“樂極生悲”模式闡述了一種毛骨悚然的恐懼。與《它在身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把詛咒轉(zhuǎn)嫁出去,相比《它在身后》中的神龍不見尾的惡靈,《危笑》中惡靈則是被主角逼迫顯現(xiàn),不過主角最終依舊難逃厄運。 影片更多的是暗示人心叵測的社會和一些需要照顧心理有創(chuàng)傷的人群。 觀后感:喜極而泣是幸福,樂極生悲是悲慘。
再次證明歐美人拍不好單純的鬼片。本來是年度最期待的horror,畢竟是和個人比較喜歡的《它在身后》一樣拍“日常之詭”的,可惜沒有很好地運用好這個元素,嚇人的點都放在預告里了,正片除了毫無意義的jump scare以外尿點也不夠密集。不得不說,歐美人拍恐怖片能不能改改讓鬼說話以及把鬼和怪物弄混淆這兩個臭毛病???以及,真的沒人care受害者的trauma,把戲份多分一點給evil being不好嗎?
在jump scare之間穿插的文戲太過無聊,光女主坐在駕駛座上的戲可能就有十場吧。最后剝皮怪出現(xiàn)的時候,感覺特效組露怯了。最恐怖的還是姐姐掉頭那個鏡頭,不過已經(jīng)都放在預告片里了......
偽恐怖片愛好者看完后需要看10遍帕丁頓熊安撫我的魂魄
怪物形象和Barbarian有點撞,而且長得好像曼森,現(xiàn)形后就只剩喜感了。全程毫無波動,全場看得哈哈大笑。
三星半,完成度還是不錯的,跟Fall相比稍微遜色一點,可能是因為Fall更短,來不及暴露更多缺陷就結束了,而這片足足倆小時……預告片里的高光驚嚇場面用完之后,就是肉眼可見的疲態(tài)和拖沓,好在女主trauma的情感邏輯刻畫還是很清晰的,警察男二雖然還是不能擺脫恐怖片黃金萬能好配角隨叫隨到的俗套,但那個午夜兇鈴式的結局落點在他身上,也不是完全毫無用途的工具人了。另外發(fā)現(xiàn)的幾個槽點:1. 這是一部歌頌居家隔離的電影,男主非必要拜訪,導致自己陽了。2. 片中所有黑人角色幾乎都很糟糕,充滿了偏見、仇恨和不信任,女主的黑人老公更是直接搞背刺,唯一給予女主情感撫慰和幫助的是一個很好很nice的白人警察。你品,你細品。
9/26/2022 學校pre-screening 從來沒有看過jump scare這么密集的恐怖片 屬于是不講武德
試著笑回去會怎么樣?
一個3星的點子寫了個2星的劇本拍了個1星的電影。派拉蒙都在拍些什么?????跟同期的barbarian和pearl比真的差爆了!怎么會有人覺得重復說“you are going to die”很恐怖???這跟之前那個特攝片里反復說“what's going on”完全是一個效果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蠢了!
一部濫用jump scare、本質(zhì)上視聽語言形式上依舊老調(diào)重談的流水線廉價恐怖片。血淋淋地撕開“微笑”面具在立意上還是有點東西的、我們始終試圖把丑陋的傷痛和不堪藏進時間,微笑move on,小心翼翼維系著中產(chǎn)生活的階級謊言。
設定挺好的,最后boss長得有點搞笑,而且所有人都不信女主講話,只有前男友信,會不會有點太典
開個不恰當?shù)耐嫘?,或許可能是將傳統(tǒng)“詛咒傳遞”式的恐怖題材賦予疫情背景以及在此局勢下人際關系間矛盾性的隱喻,旁觀者成為感染者,為了躲避存在傳染風險的“危笑”社交,女主最終選擇了自我隔離;惡靈的造型設計夠驚艷;2022年步入尾聲,回望一下,今年還真是恐怖電影的大年。
本來之前看預告的時候覺得這個微笑很瘆人,但自從有人說笑得像張瀚后,導致我頻頻出戲,完全看成了搞笑片??????
今天在土澳看了 劇情一般 沒有交代的很清楚 jump scare不錯 搭配影廳巨大音效有夠嚇人 最后的怪穿著女士內(nèi)褲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前夫哥最大冤種
戴個口罩唄
作為一部跳嚇恐怖片,基本算是完成任務。不過也只是完成任務。
學校電影院看的 美國人reaction太激動了 全場不斷尖叫嘆氣大笑
在新交的好兄弟們面前立了膽大包天的人設,結果被jump scare嚇得滋哇喬叫,怪丟人的????
三星半,大晚上看《危笑》還是過癮,綜合了《午夜兇鈴》和《它在身后》的概念,玩的還是jump scare,美學上有copy阿里. 艾斯特,如顛倒鏡頭和遠景人物突出。電影的核心理念是,心理創(chuàng)傷從一個人轉(zhuǎn)嫁到另一個人,完全吞噬他們的靈魂。某種程度上,神秘威脅之物是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象征,邪惡的微笑只是這惡性循環(huán)的標志。索茜·貝肯的表演挺加分,跟著她的反應一直調(diào)動著緊張的情緒。最后的最后,觀眾充當了目擊者。
不愿再笑
驚悚到位 適合朋友們邊看邊聊邊尖叫 我就是這樣 然后我開始學著電影里的笑 怎么感覺他們比看電影還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