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孩子》是一檔少年職場體驗觀察類節(jié)目,少年體驗官參與三天兩夜的沉浸式職場體驗,由BOSS團成員言傳身教,用自身經歷指引孩子、影響孩子,讓孩子們獨自面對解決職場中的大小問題,在體驗過程提升知識、增長實踐經驗。
B站里有個一個多小時的采訪視頻,是zoom在線視頻采訪導演Francis Lee,Josh和Alec的。因為沒有字幕,外加個人英語能力有限,不能全部了解采訪內容。但是我非常喜歡這個視頻,信息量還是蠻大的,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英語好的小伙伴歡迎幫我更正和補充。
Favourite 1:
主持人請三位主創(chuàng)談談他們與這部電影的淵源,也就是怎么進入到這部電影的制作的。還有試鏡的一些趣事。
好,先看上面Josh這可愛的小表情吧!此時,他在非常小聲的說:"Thanks, Alec!"主要是謝謝Alec讓他先發(fā)言。??????
Josh說,當年他剛從戲劇學院畢業(yè),啥都不懂的時候。一次他的經紀人問他對今后要演的角色有什么想法。他說,他想演個來著Yorkshire(約克郡)的角色。十年之后,Johnny的角色來了,他覺得他要演(而且劇本非常好,角色與他本人完全不一樣——這是來著他其他采訪的回答)。他試鏡時,還在拍<德雷爾一家>。好像拍的也挺鬧心的,所以他錄了幾段<上帝之國>劇本要求的幾段試戲,發(fā)給Francis Lee,以為不太可能成功。但后來,還是收到了導演的邀請。在另一個采訪中,Josh說當時導演看到他的錄影帶,以為真的遇到一個來著約克郡的演員,而且覺得他不太好相處。Josh比較愛笑,后來他和導演見面時露出了笑臉,導演才放心了。
Favourite 2:
聊到劇中倆人河里嬉戲那幕時,三人回憶前一天當?shù)叵铝搜?,天氣非常冷。但導演說,劇組很負責,實地考察了一下,覺得還是可以拍下水這場戲的。導游吐槽,下水之前Alec很緊張,Josh很放松,而下水后倆人表現(xiàn)180度大轉變。Alec就像在地中海暢游一樣,而Josh就大叫起來,但拍攝沒有停止。由于Josh實在受不了水溫,上岸后不停發(fā)抖說sorry,演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就是當時只拍了唯一一條的樣子,這段導演說只用了大概五十秒的拍攝畫面。Josh說他自己一下水就冷的發(fā)出這輩子發(fā)過的最厲害的尖叫聲(哈哈哈??),而Alec說,原來他以為水會是非常冷的,但實際卻沒他想的那么嚴重,所以倆人才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于在岸上的表現(xiàn)。
Favourite 3:
導演還吐槽說,Alec的戲,比如接生小羊,給死去的小羊割皮,都是一次過,而且接生小羊成功后,Alec還動情的哭了。Josh的戲,一般需要2到3條能過。
導演說整部電影完全按照劇本順序拍攝。Josh和Alec正式開拍之前分別在倆個農場工作了倆周,Alec在導演爸爸的農場,Josh在電影里的那個農場(農場主人叫John),他們在劇中的第一次見面也是倆人真正的第一次見面(之前應該是Alec與另外倆位羅馬尼亞演員來倫敦試鏡,與Josh配對看化學反應那次見過)。隨著劇中倆人的感情加深,戲外倆人也逐漸熟悉起來,成了好朋友。
影片結尾,由于G被J傷了心,大晚上就離開農場了,戲外導演也把Alec派到倫敦,讓戲里的Johnny和戲外的Josh都好生孤獨。所以導演對Josh演Johnny一個人抓羊拖羊的力度和表現(xiàn)非常滿意,確實孤獨到抓狂的感覺出來了。等Johnny去找G,戲外的Josh重新見到Alec,那種情感也是從眼色里看的出來的。
Favourite 4:
主持人代表網友問了一個問題,大概是讓倆人分享一下倆人討論交流角色的幕后細節(jié)。其實感覺就是很八卦的想知道幕后倆人的互動。
Josh覺得這是很私密的事情,不會與他人分享。Josh說自己有個工作習慣,就是在演每一個角色時,會用一個小冊子記錄下所有他對角色的解讀和準備工作。后來發(fā)現(xiàn)導演也有類似的習慣,他覺得很有認同感。除了主持人,也有一些別的人,甚至一些熟人朋友,不是在這種采訪的狀態(tài)下,想看他關于角色搜集的這個小冊子,他都拒絕了。他認為個人花費了時間很精力與角色建立了紐帶,一些內在的東西是非常私密的事情。他最喜歡電影的最后一幕,倆人走進房子,關上房門,之后一片漆黑。他認為電影到此結束,之后是劇中倆人自己的私生活,觀眾們就不要繼續(xù)探索了。
最后奉上Alec的帥臉,除了聽他說一嘴羅馬尼亞口音的英語(跟電影里口音一樣),就是滿屏他的大眼睛長睫毛。這發(fā)型非常符合疫情下居家的狀態(tài)。Alec說每天花很多時間在他的游戲機mp4上,然后一圈圈在自己的公寓里溜達,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Alec其實是地道的城市男孩,出生在羅馬尼亞首都,只是祖父母在鄉(xiāng)間有房子,過去玩玩。拍這部電影之前跟農活根本沒搭過邊。Josh的媽媽是約克郡人,但媽媽沒那么重的口音,祖父母都是畫家,所以他從小就用畫畫表達自己,他說自己有書寫障礙癥。
最后,真的希望兩人可以再合作,不一定是<上帝之國2>。就像Josh在一次采訪中說I want to work with him in a heart beat. 我也迫不及待想看到倆人再合作。但貌似困難重重。Josh隨著演完查爾斯王子的成功,倆次得了艾米獎的最佳男主,事業(yè)蒸蒸日上。合作演員也越來越大牌。反觀Alec,好像已經回歸羅馬尼亞國內發(fā)展。 無論怎樣,祝福倆人,畢竟都是我的愛。
關于影片的討論已經很多,想說說那些容易被錯過卻不容忽視的細節(jié)。。
影片一開始,被奶奶嘮叨的男主走出屋外,一面坍塌的圍墻,對應他殘缺的人生。
跟牛的對話,顯示出男主約翰尼內心深處溫柔的一面。
斷然拒絕了p友的邀請,倒不是他真的那么無情,只是他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去處理親密的關系。連眼神都在回避。
一盞孤燈。。漂流于異國他鄉(xiāng),又備受歧視,有沒有人想到格奧爾基有多么不容易!但是他沒有自憐自怨,反而把他滿腔的愛給了同樣孤獨的人。
男主遇到之前的同窗,女孩的話里透露出一個訊息:男主之前也是個活潑風趣的人,直到生活將他壓垮!
同齡人可以想去哪玩去哪玩,他與他們的距離似乎只有一窗之隔,卻又是那么遙遠。
格奧爾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約翰尼的?我覺得一開始就有好感。約翰尼酒醉回來,直接地上躺倒了。第二天醒來時他身上蓋了個編織袋還是啥玩意。。誰給蓋的?奶奶和爸爸早就睡了,何況爸爸腿腳還不好,所以是誰蓋的?
格奧爾基望著窗外爭執(zhí)的父子,憑借敏感細膩的心靈,他馬上就了解了約翰尼的全部處境,并深感憐惜,這也注定了兩個人的關系中他要付出更多。
籠中鳥,被困在此處的約翰尼,二者皆注定無處可逃。
第一天一起放羊,約翰尼開始偷瞄。這是喜歡的開始?
經過了看裸體,被撲倒,約翰尼向下看的鏡頭,看什么?硬了?欲望到達臨界點。
兩個人的第一次。約翰尼吐了口唾沫在手上,然后被格奧爾基制止了。有人據此認為二人都是攻,格奧爾基力氣大,所以約翰尼由攻轉受了。。由攻轉受容易嗎?有沒有同志給解釋一下?我覺得這個還是值得商榷吧。不讓繼續(xù)也可以有其他理由,比如:你連個親親抱抱都沒有,提槍就上?接下來就是約翰尼屈服,俯身給格奧爾基不可描述,然后就沒有了。導演你壞壞,其他導演都把這個拍得明明白白的,你怎么這么含糊呢?這樣可能更符合導演審美,所以觀眾繼續(xù)猜吧。
這段第一次沒看懂,畢竟給羊扒皮還是有點令人不適。后來明白了,這個小羊是早產兒,它媽媽不要它,也不給它喂奶,一直是格奧爾基喂它。這個時候死了一只小羊羔,于是格奧爾基把死羊羔的皮剝下來給它套上,一方面可以保暖,另一方面羊媽媽聞到味道,以為它是健康的孩子,就重新接納了他,而約翰尼也是被媽媽拋棄的孩子。
當約翰尼看到羊媽媽重新接受了小羊,露出了由衷的。。。傻笑。你就像小羊一樣,獲得了重新被接納的機會呀!
約翰尼不擅交談,也不懂怎么處理親密關系,他的一切感情都通過行動去傳遞。
我想格奧爾基是有戀愛經驗的,而約翰尼,說來慚愧,他初戀甚至初吻都還在吧?所以他在親吻前才這么激動。不管身體的親密關系還是心靈的親密關系,他都是一片空白。羅馬尼亞小哥你有沒有覺得賺到了?
人們通常對周圍的景色熟視無睹,但是通過愛人的眼睛,我們可以重新發(fā)現(xiàn)它的美。
布滿傷痕的手?!稊啾成健防锏亩髂崴挂灿幸浑p這樣滿是傷痕的手。歐美演員真敬業(yè),確實看出來演員干了農活。
跟你在一起,我笑得如此之多。
兩個人修好了那面坍塌的圍墻。
面對濫交的愛人,格奧爾基先想抱以老拳,沒舍得,繼而想給他一巴掌,還是沒舍得,最終只是啐了一口。當格奧爾基遭受歧視和辱罵的時候,愛人沒有和他站在一起,而是在和別人在happy,這太讓人傷心啦!
打開冰箱,這是曾和愛人共飲的酒,趕緊放回去,失戀的人看不得這個。
這個光影很絕,可惜我看的這個版本不夠高清。
美就一個字!
他不擅交談,但是他記得他說過的每一句話,甚至是臟話。。記得說過的每一句話,這還不夠嗎?
去時的滿面愁容與歸途的一臉安然。i don’t want to be a fuck up anymore。要記得自己說過的話呀。
這是個圓滿的結局,可它還是讓人感到流淚的沖動,也許因為真正的愛都帶著疼痛,而我們跟著電影感受到了這種愛,并深感痛惜!
電影到這就結束了,但它在觀眾心中卻沒有結束,回味還在繼續(xù),相信那些真摯的情感也都在繼續(xù)。。。
看頹喪的人一點點恢復對生活的觸覺。像觀看冰雪的融化,很美。
在被《CMBYN》《每分鐘120擊》填滿期待的2017,相信還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一直在等這部低調的英倫出品——《上帝之國》。它在英國獨立電影獎上橫掃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編劇、最佳音效四大獎項。爛番茄媒體好評率持續(xù)99%,其因詩意的鏡頭語言和牧羊的相似設定,還被稱為“英國版《斷背山》”。
它在北美多個評分網站上的分數(shù)甚至超越了《斷背山》。
兩者在劇情和內核上很難不產生聯(lián)想,所以本文將對兩部影片都涉及劇透:)
上帝之國,最早在英國文化里用來指代威克洛山,后來發(fā)展成用來指代英國最大的郡——約克郡。約克郡正是本片故事的發(fā)生地,也是導演弗朗西斯·李的故鄉(xiāng),故事很大程度上來自他的個人經歷。
約翰尼是英格蘭約克郡的一個牧羊少年,家庭離異和父親中風讓他不得不早早放棄自由的人生,留在農場上照看羊群。于是約翰尼整日頹廢莽撞,通過宿醉和打野炮發(fā)泄自己,就像一只窩在黑暗里的小狼狗,用冷酷的外殼抵觸不滿的現(xiàn)狀,嗷嗷憋火。
格奧爾基是一個來自羅馬尼亞的移民工人,因經營困難而失去了家里的農場,變成滿歐洲打工的游牧。這個冬季,他來到約翰尼家的農場打臨時工。格奧爾基留著蓬松的卷發(fā)和濃密的胡子,穿著松軟的毛衣,做事慢條斯理,初看像只大綿羊。實則外柔內剛,對生活有著成熟的認知和規(guī)劃,他的到來,像照進寒地的一道光。
和《斷背山》中的杰克和艾尼斯一樣,約翰尼和格奧爾基間的愛情萌發(fā)也是因為一起放羊。上帝哦,我?guī)缀蹩煲煺娴叵嘈?,把兩個躁動的少年丟到山里放一星期羊,就會孵出愛情來了。
等寒夜降臨,牧羊人守著羊群躺下。說不清是冷的還是燥的,大家都沒有睡著,卻竭盡全力扮演著熟睡的模樣,像兩只謹慎的雄獸,聽著空氣中細微可聞的呼吸聲,截取彼此的情緒和意圖,伺機而動。對白的缺失讓每一場試探變得緊張克制又欲念噴薄。
兩人在山上的日子也多處致敬了《斷背山》。比如約翰尼對著身后全果擦身的格奧爾基置若罔聞,其實心里被撩得要死:
以及少年心氣,一言不發(fā)都能扭打起來:
最后還不是光著身子在山野間打滾做/愛:)
這同樣讓我想起碰巧也在山間纏綿的艾里奧和奧利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大概美好的愛情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愛情各有各的不幸。
1963年的斷背山下是異端之禍,2015年的天堂之國是現(xiàn)實之殤。歐元頹勢加劇,農業(yè)補貼減少,牲畜投入成本又太高,利潤急劇下滑,根據當年農場收入年度報告,2015年英國農場收入總額已降到近十年內最低值。而在這種時候,英國還在著手啟動脫歐,這顯然將沉重打擊早已融入歐洲市場的傳統(tǒng)農牧業(yè)。
這也是為什么格奧爾基總是強調“農場是活不下去的”,兩人在這個問題上產生分歧,意氣用事分道揚鑣。本片以小見大地反映了英國農場經濟、移民等現(xiàn)實問題,甚至兩個男主的身份和關系也可以看做是英國脫歐的影射。
所幸的是,接下來的情節(jié)沒有重蹈無數(shù)同性悲劇的覆轍,這也是電影最讓人欣喜的部分:
兩個男人,有一間小屋,經營一個共同的農場,每天一起放羊。
這是《斷背山》中杰克一生的心愿,他卻抱著這個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心愿被反同人士打死。
于是《斷背山》成了觀眾心頭彌留的痛,十二年后,《天堂之國》以一種溫柔的方式彌補了這種痛。
這里依舊有山巒、羊群、篝火、火上燉煮的豆子罐頭、和光著屁股在泥土里做愛的年輕人。不同的是,時代由冬轉夏,山腳有野花悄然盛開,吉普賽的暖男說了我愿意。
當約翰尼揣著和當年杰克一模一樣的心愿,驅車來到格奧爾基面前,也許只有短短數(shù)十英里,跨過的卻是半個多世紀LGBT生存狀態(tài)的變化軌跡。
當兩個男主可以在工地最敞亮的地方,無懼旁人地互訴衷腸,流著淚接吻,相擁很久很久。在返家的巴車上,沒有負擔地枕在對方肩頭墜入甜夢,嘴角掛笑。這是杰克和艾尼斯永遠無法做到的事。
與其說是個人的敢勇,不如說是時代的敢勇。
到這,便體會到了《上帝之國》的精髓在于兩個字——改變。約翰尼由墮落轉向光明,父子關系由緊張轉向平和,社會關系由混亂轉向明朗,生活、農場、世俗都在往好的方向轉變。人物的弧光,也是時代的弧光。
雖然無法超越《斷背山》,但《上帝之國》依然是一部珍貴的電影。它的珍貴就在于美好。
正所謂每個時代都有一座斷背山,山上的結局不盡相同,他們似流傳的火焰遙相呼應,告訴世人:
It gets better。
.
.
.
.
.
.
.
[本文首發(fā)于巴塞電影app]
一個補充:
我要特別介紹這片子的片尾曲,The Days - Patrick Wolf。歌詞感人到爆:
Have we gone too far or did we get too close? 我們是過于親密還是太過疏遠 Forgive me, Father, I've no son, here come, ghost 原諒我,神父,我沒有孩子,幽靈飄蕩 I promise I'll meet you 我承諾我將與你再續(xù)前緣 I'll meet you at the end of the days 我會與你同行在最后的日子里 The days, passing days 那一去不返的日子啊 Won't you meet me at the end of the days? 你愿意與我相遇在時間的終結嗎
創(chuàng)作者小狼也是很有才華的全能型選手,從尤克里里到中提琴小提琴手風琴幾乎沒有他不會的樂器,曲風融合現(xiàn)代電子樂和古典室內樂,常有吟游詩人般的質感。關于性向,小狼傾向于雙,但他完全不care這些分類,他曾經回答說:“就像我不知道我下一張專輯會是死亡金屬還是兒歌一樣,我也不知道我最后會是跟一匹馬、一個女人、還是一個男人過。咱能簡單點嗎?”。超級酷。熟讀并背誦。
(PS對我司發(fā)文不署名作者的行為實在不解,anyway覺得喜歡這篇影評就順手點個[有用]讓我知道吧,感謝讀到這里的逮噶)
很多人都給上帝之國以斷背山的標簽,不知道為什么,難道僅僅是因為發(fā)生的故事相似嗎?那簡直不負責任。因為細細想來,相似的不過只是那個讓故事發(fā)生的介質罷了。
上帝之國和最近很熱的cmbyn一樣,已經模糊了同性的邊界,沒有社會阻力沒有家庭壓力,成為了完完整整的愛情電影,同性不過是作為調味讓人們覺得這愛情不易罷了,斷背山講珍惜,講失去,講責任與自由的取舍,而上帝之國講成長,講磨合,講愛情。斷背山像暴雨,悲傷在沉重的歷史背景下發(fā)酵,情感的宣泄找不到豁口,只能在心底瘀積,李安鏡頭下滿溢的東方意韻又為這座斷背山平添幾多悲涼,而上帝之國更像是烏托邦,是封閉的伊甸園,在這里愛情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擾,阻礙和推動其發(fā)展的只有主人公本身。
斷背山是悲壯的,俄亥俄州向來冷酷,牛仔,駿馬,干柴烈火,轉眼數(shù)十載,只留得這斷背山獨守寂寞,而這里是北歐,寒風、霧氣、石楠花、矮石墻,情感在意象里得到慰藉,不講不碰人間大愛,不來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也足夠溫暖銀幕前的觀眾。
Johnny羞澀和尷尬的被檢查傷口,偷看Gheorghe被發(fā)現(xiàn)后的閃躲,深夜Gheorghe望著Johnny入睡時溫暖的眼神,吃杯飯時Johnny向Gheorghe的所求,在母親身邊偷偷的曖昧,公用浴缸,一起思考人生,事后坐在床上探討詞匯,還有Gheorghe下廚做飯也不忘吃Johnny餐盤中的食物,我愛所有上帝之國的小細節(jié),因為它們讓我再一次相信愛情。上帝之國的甜就是和斷背山最好的區(qū)分。還記得斷背山中被狼咬死的羊嗎,換做上帝之國,剛出生的小羊被Gheorghe用甘草救活,重生代替死亡,生命在這里得到拯救。
我從來厭惡同性電影落入用性愛做噱頭,用悲劇做榔頭的窠臼。可以說2018的開年我是幸運的,遇上了cmbyn,遇上了上帝之國,時代發(fā)展,同性電影越發(fā)無界,愛情漸漸成為電影的主體,而不是用來控訴社會畸形的犧牲品。它們的出現(xiàn)讓諸如我們這類的“其他人”也能醉心愛情之美好,人性之善良,而不是作為“受害者”站在歷史洪流的邊緣用眼淚自我安慰,在電影里找共鳴,宣泄憤怒。
晃眼已過13年,我們早應該走出墨色朦朧的斷背山,走出俄亥俄州,乘著大巴來到約克郡,來到上帝之國,在這里邂逅一場愛情,用同性給予深刻,銘記每一次親吻與撫摸,我即是你,你即是我,讓肉體與靈魂融合,待情感在這有幾碗杯面,一件毛衣,兩盤通心粉的北歐寒風中雋永。
原諒我對上帝之國的偏心,我不愿意它被貼上任何標簽,上帝之國絕對不是再續(xù)的斷背山,上帝之國就是上帝之國。
世界有的角落,仿佛被上帝遺忘了。
比如John一家的農場。
這里不是一派祥和的英國農莊,而更像頹垣敗瓦的第三世界,坐落在常年寒風呼嘯的高地?;臎觯兰?。
John在奶奶的責備聲和父親的使喚聲中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晚上下酒館買醉?;丶彝乱坏睾蟮诙旖又荒棠特熈R,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循環(huán)。
奶奶年邁,在家洗衣做飯;父親中過風,雙腿殘疾。John是家中唯一的勞動力,他像一頭牛一樣麻木而寂寞地在土地上賣力,除了喝酒和約炮,其余時間都陷在這沒有指望的日子中動憚不得。
隨著產羊羔的季節(jié)臨近,父親無視兒子的反對聲,聘請了一名幫工。Gheorghe是來自羅馬尼亞的移民,找上這偏遠的農場可想他在多少地方碰過灰。
兩人初次見面John輕蔑地喊對方“吉普賽人”,讓Gheorghe一下提高了戒備心;還說“這破地方,你肯定想回羅馬尼亞了吧”。這種存心不想對方好過,是小孩子面對“入侵者”的典型心態(tài),可見John心智有多不成熟。Gheorghe深知人離鄉(xiāng)賤,沒跟John過多計較。
兩人收拾行李上山跟羊群待去了。Gheorghe給羊接生的時候,John只會交叉雙臂一邊觀看,一邊講些酸溜溜的話。除此之外,他們幾乎不交流。
當John第N次喊“吉普賽人”的時候,沒想到一直忍讓的Gheorghe沖上前去把John撲倒在地給了他點厲害看。John嚇壞了,不是因為被警告,而是剛剛兩人快觸碰到鼻子的親密距離,讓John的心臟狂跳不已。
John學乖后,行為收斂了,眼神變得鬼祟。他會偷瞄給小羊喂奶的Gheorghe;他的手受了傷不讓Gheorghe看……他在躲避Gheorghe,然而視線總是不爭氣地被吸引過去??赡苓B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微妙的變化,但是有人看出來了。
Gheorghe夜間外出小便之際,John像鬼上身撞邪一樣跟著出來,眼神直勾勾地盯著Gheorghe。下一秒,Gheorghe笑了,他是不相信巧合呢,還是料到將要發(fā)生的事?總之John一碰他,兩頭野獸就廝打了起來。這一仗不打不行,否則何來身體接觸?男人和男人之間是通過粗暴的身體碰撞而不是甜言蜜語來表達“我要”。
發(fā)生了性關系后不代表感情馬上升華。第二天晨曦中,Gheorghe等John開口說點什么,那頭蠢貨只顧狼吞虎咽地吃早餐;Gheorghe看他哆嗦遞上自己的手套,John也不領情;兩人只要有眼神接觸,John馬上躲避。這一切,一如他的性格,Gheorghe選擇默默接受。Gheorghe在等,等那個人grow up。
羊群中一只小羊凍死了。Gheorghe二話不說,掏出小刀,開始肢解小羊。John不安地看著整個剝羊皮的過程,納悶他到底要干什么。Gheorghe把剝出來的羊皮整理好,抱出另一只幸存的小羊,接著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一幕:Gheorghe給小羊套上了那層羊皮,像一個媽媽給孩子穿棉襖。
John看著“穿棉襖”的小羊,笑得跟個孩子似的。我認為這里是本片最重要的轉折。如果說之前John只是被Gheorghe的外表吸引,那這次John是徹底愛上了Gheorghe。他的笑反映出他內心深處的感情——像孩子對媽媽一樣,他對Gheorghe產生了依戀。John眼中的小羊就是自己,Gheorghe給了他保護,溫暖和愛。他的笑也像孩子對媽媽的回應:他感到被愛和幸福??梢哉fJohn注定要無可救藥地愛上Gheorghe。
那如何確定大家的關系呢?John除了知道釋放原始沖動那幾下功夫,其他一竅不通。Gheorghe眼看干著急也不是辦法,只能親身啟蒙這個笨小孩。在小茅房的這一夜,Gheorghe躺在John身旁,眼神堅定地看著對方,親吻John那只受傷的手;John眼神不再躲閃,勇敢地接受了Gheorghe的柔情。慢慢地,兩人的嘴像兩塊磁鐵吸到了一塊。
John有沒有接吻的經驗,不知道,但是從他既害怕又渴望的表情看得出,這是他第一次深情地吻一個人。
從山上回到農場,年輕人把生產和娛樂熱情延續(xù),長輩們虎視眈眈。這天兩人回家得知John的父親二度中風入院。短暫的歡樂戛然而止。John無助地看著躺在病床昏迷的父親,奶奶要他擔起責任,不能再胡混下去。John從那天后變得消沉,退化到Gheorghe出現(xiàn)前的狀態(tài)。他又開始無緣無故地發(fā)脾氣,Gheorghe選擇在他身邊默默分擔。
John帶上Gheorghe去酒館借酒消愁。John試探Gheorghe的去留意向,肯定他還會留下來幫忙,John松了一口氣。但這馬上牽扯到下一個問題,就是兩人的前途未來。Gheorghe有點攤牌的意味,John害怕實現(xiàn)不了承諾,加上家庭壓力,靠那幾杯酒根本不頂用。John躲進了廁所,做回從前的自己,與里面另一個陌生男子放縱來暫時逃離現(xiàn)實……
Gheorghe發(fā)現(xiàn)后怒不可遏,轉身離去。此時的John還爛醉如泥。
Gheorghe走后,John徹底打回原形。出院回來的父親連口齒都不清了,還依舊使喚John,不給好臉色看。John真的覺得這樣的生活忍無可忍了,但是一輪發(fā)泄后,還是繼續(xù)走回老路。老路雖可恨,但已習慣了;新天地廣闊而未知,才是真正的恐懼。
最后是奶奶的一句話點醒了John:“難道你想像你爸爸那樣嗎?”
童年時母親跑路后,父親選擇一人扛起家庭和農場的重擔,最終壓垮了自己,熬出一身病痛陪伴終老。奶奶的話是為了阻止孫子重蹈兒子的悲劇。
這天天氣和暖,John陪父親外出散步,抓住機會向父親敞開心扉。這可能是爛泥扶不上壁的John第一次向父親爭取,也是向命運抗爭:“我必須找他回來。回來后,我希望這里變得不一樣?!睂Ω赣H,話只能說到這里,實則憋在心底的話是:“我要把我愛的人找回來,我才能活下去?!?/p>
.........................................................................................................................................
農場的象征是陰暗-父權-墳墓。父親受到精神和健康的雙重打擊是農場走向衰敗的病根。父權的威嚴繼續(xù)以農場的存在壓在John身上,吸干了他的勃勃朝氣。生命在這里只有凋零。
Gheorghe象征光-母親-愛。篝火光,燈火,燭光,Gheorghe的出現(xiàn)都伴隨著暖光背景,暗示他的出現(xiàn)就是為John驅散灰暗。
Gheorghe忠實可靠,擔當照顧者,也就是母親的角色。John每次用嫉妒又渴望的眼神偷看Gheorghe照顧小羊,無形中在為自己填補心中缺失的母愛。還有John的孩子氣,也需要Gheorghe如母親般的包容。
插個話,我也想過像Gheorghe擁有成熟魅力的男人怎么會喜歡一個好像還沒戒奶的大男孩。吸引法則這件事很難說得清楚,也許Gheorghe喜歡的就是John身上那些無法名狀的可愛之處。John喊“吉普賽人”不過是隱秘的昵稱,如果真心嫌棄你,懶都懶得瞄你一眼,還會花心思搞小動作吸引對方注意力?還有一個細節(jié),John見Gheorghe第一眼時就暗暗罵了句臟話,這不是討厭,而正好說明他心里有鬼,潛臺詞就是:“靠,來了個帥哥,完了完了……”這樣看,Gheorghe眼中的John還真是挺可愛的。
關于愛。Gheorghe在荒山上對John說過一句話:“這里很美,但很孤單,不是嗎?”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包含了多少含義:他來到John的家鄉(xiāng),熟悉了這個艱苦的環(huán)境;接觸了John,明白到他的心酸和孤獨。John聽出來了, Gheorghe是那個可以走進自己內心的人。
在父親住院那段最低落的時間,家中的餐桌會擺著插花和啤酒等John回來,接著Gheorghe端著做好的晚餐走出來。這時John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生活原來不只有寡淡的水煮土豆,還可以有精致的意大利面。是Gheorghe用愛澆灌,使美好生活的憧憬得以在John貧瘠的頭腦里生根發(fā)芽。
父親和奶奶也是愛John的,不過就是那種“恨鐵不成鋼”“愛在心口難開”的傳統(tǒng)長輩。當大家都被生活壓得只剩一口氣,用來說愛實在太奢侈了。
結局的最后,亞當和亞當重返伊甸園。從John決心去找Gheorghe那刻起,他已告別那個只會用不停吃東西來回避對話,遇事只會退縮的男孩,逐漸成長為能夠說出內心渴望,敢于面對失敗的男人。這一切的改變,都是源自愛。
有愛的地方,才能活出人樣。
有愛的地方,就是上帝之國。
文 | 結冰
《斷背山》是許多人心中的經典之作,并非針對異性戀或是同性戀而言。它超越了我們對于愛慣有的存在于差異之上的定義。作為好萊塢第一部撕下蒙在同性愛情上的扭曲面具的作品,固然是不可逾越的。
但是,在2017年,當我們都在為《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瘋狂的時候,外媒發(fā)現(xiàn)了另一部《斷背山》。
它就是——《上帝之國》
《上帝之國》橫掃第20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摘得最佳影片、最佳編劇處女作、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目前,爛番茄網站上,該片新鮮度高達99%,均分8.2,97鮮1爛。MTC網站評分85分,IMDb評分7.8分。
那么,評價如此之高甚至比肩《斷背山》的《上帝之國》真的如此嗎?
《上帝之國》的故事發(fā)生在英格蘭北部,影片一開始就足夠讓人感受到這里的涼意。風聲持續(xù)呼嘯,空曠的草原人煙稀少,除了殘破的磚塊墻壁,只剩春天的寒意。
喬什·奧康納飾演的約翰尼是約克郡一位孤獨的牧羊人,他整日沉浸在酗酒與性愛之中。深夜趴在馬桶邊上嘔吐,隔幾天繼續(xù)去當?shù)鼐起^狂歡買醉,經常喝醉了被別人順路帶回來丟在路邊。除此之外,就是在貨車后面與自愿的小伙子來一場快速、沉默的性交。
24歲的約翰尼在約克郡的日常工作就是照顧農場里的羊,到了產羔季節(jié),還需要接生小羊。他和自己的父親馬丁、祖母黛德麗生活在一起,他的母親在這段成長過程中是一個缺席消失的角色。
影片的另一位主角亞力克·塞克雷亞努飾演的格奧爾基。格奧爾基是一位來自羅馬尼亞的移民工人,他被約翰尼的父親馬丁雇傭在產羔季節(jié)幫助接生羊羔。
從這樣的主人公以及地理環(huán)境的設定來看,確實很容易讓人想起李安的《斷背山》。《斷背山》的故事發(fā)生在美國懷俄明州西部,兩位主角恩尼斯和杰克也都是牧羊人。
但是,《上帝之國》中主人公之間的情感流動還是有別于《斷背山》的。
約翰尼開車接回格奧爾基,帶他來到他狹小的住處。但兩人的這初次見面并不是很愉快,約翰尼始終表現(xiàn)出不高興甚至微有輕蔑的態(tài)度,他稱呼格奧爾基是“吉普賽人”,向他聳聳肩,臨走時還使勁地甩那扇怎么都關不上的門。
他們感情的變化源于兩人一同前去荒野露營接生羊羔。兩人獨處的這幾天時間里,不僅從身體上開始慢慢地放下對對方的防備,而且從內心、欲望上也開始潛移默化地接納對方。對于不自知的約翰尼來說,日夜的相處讓他切切實實地將身體和情感的溫度交合于自身。
回到農場之后,兩人之間的情欲之火更加旺盛。但是,他們都非常低調地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不過,影片還是在時不時地向觀眾們發(fā)糖,比如兩人共同躺在浴缸里,相視聊天,比如兩人全裸靠在彼此的身上討論著“cock”的另一種翻譯,比如他為她舔舐手心的傷口等等。
《上帝之國》在著重描繪兩人之間的愛的同時,還刻畫了約翰尼的家庭關系,與父親緊張的關系,祖母對其的理解,這些都是導演用來建立沖突豐滿人物的手法。
除此之外,導演還在電影里夾帶了一些自己對于當下時局的想法。影片里,一個世故的歐洲人教導壓抑許久的英國人如何學會愛。介于當下英國脫歐的情勢下,所拋出的甚至可以理解成英國移民作出貢獻的問題。
本片導演弗朗西斯·李就出生于影片故事發(fā)生地英國的約克郡,在羅斯布魯佛學院學習,《上帝之國》是他的導演處女作,該片還入圍了第67屆柏林電影節(jié)。電影臺詞不多,他用有靈魂的調度把人物之間的關系微妙地展現(xiàn)出來。
喬什·奧康納倒是演過不少角色,《騷亂俱樂部》《跑調天后》都有他的身影。另外一位亞力克·塞克雷亞努出演的作品相對少一些,包括《食人戀》等。
兩人男演員為了影片也是犧牲不小,比如他們在泥濘的草地上做愛,當然,也有正面全裸的鏡頭。兩人也出色的完成了表演。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不少,比如在格奧爾基離開約翰尼之后,約翰尼穿上他的衣服。這樣類似的橋段我們見得也不少了,《愛,簡單》里的那個男孩也是。
當然,影片最甜也是大家都在說的那個段落,是結尾。約翰尼去找格奧爾基,兩人頭碰頭,嘴慢慢地碰上,擁吻。鏡頭一切,兩人在行駛的車上,約翰尼靠在格奧爾基的肩上,睡著。
在他們的關系里,兩次重要場景里都出現(xiàn)了“FREAK”的對話,而這一來一往的“FREAK”“FUCK OFF”,變成了最溫暖最甜蜜最特別的詞語。
· THE END·
這是“不散”的 第543期 文章,THE DAYS。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不散(busan-movie)原創(chuàng)首發(f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如果cmbyn是根植于希臘式古典理想主義基礎的現(xiàn)實主義,那么god則是脫胎于自然主義粗獷與細膩交織的理想主義,它就像是一場人人都想擁有的美夢,在這個夢中,有一個近乎完美的他拯救深陷泥潭的你,為你驅散冬日嚴寒,融化內心孤傲堅冰,并將窮鄉(xiāng)僻野化作世外桃源,誰他媽還愿意醒來啊。(80)
感覺可以和《斷背山》一起放來個小型馬拉松,從前者令人感傷的情緒再補獲一份能發(fā)現(xiàn)簡單也沒那么多含蓄的鄉(xiāng)村夫夫樂趣:篝火邊的速食面,有著糙漢子風格的“燭光晚餐”,狹小浴缸中兩人的對飲再到用另一種語言講cock,都是容易產生“Awww”反應的瞬間。父母親負責飆戲,兩男主負責發(fā)糖,這設置特合理。
有你在什么風景都美一點,離開你什么事都難一點。
4 導演肯定把斷背山刷了千萬遍,荒野間兩位牧羊漢子的互動全然照搬斷背山的橋段,還不停加戲,發(fā)糖發(fā)到少女心如烈風中的干草般熊熊燃燒,誰能想到兩位農場牛糞黑泥里摸爬滾打的年輕男人之間的愛情竟會如此甜蜜,以至于連斷背山上的夙愿最終也在他們的故事中得到實現(xiàn)。同志單身狗絕佳續(xù)命片。
腐國男子吸引技術移民振興傳統(tǒng)農業(yè)
劇情比較單薄,而且導演鏡頭下的英國好像可以是許多其他導演的片里可以看得到的,顯得特色不足。更像是一部主角換成了英國農民和羅馬尼亞打工仔的致敬斷背山的粉絲電影...
在電影院買票,我:能給一張God's own country的票嗎?售票小哥:Seul La Terre?我:???小哥:倆男人在農場的故事對吧?法語名字叫這個。我:……哦,概括的真好!
片尾曲:Patrick Wolf - The Days
比結果更重要的是,一個完全不懂什么是愛的人,在一段關系中成長了,變成了更好的人,懂得了什么是愛,也學會了如何去愛別人,去愛自己,愛生活。
喜歡這個故事!愛就像一道光照亮他的世界,哪怕這道光離開,他也會努力的把它追回來。一個超級杰克蘇的主題被導演加入真實的農牧生活,拍得自然而樸素。你可以說它是英國版的斷背山,但比斷背山要甜一百倍:畢竟時代不同了,甜,是理所當然~
你知道如何套上羊皮把小羊救活,如何用茶杯布做奶酪和煎蛋,如何說羅馬尼亞的農場綿羊和公雞。在你面前我蠢得像頭牛,不知道如何用唾液治愈傷口,如何用殺菌劑照顧羊群,也不知道如何去愛。這山下風景,蕭條農場,酗酒人生,我也能活。但是沒了愈合傷口的唾液、空心粉上的鹽,沒了萬能的你,我不能活。
這個瑪麗蘇的故事看著簡單,但愛情來了之后,導演的鏡頭調度上花了不少小心思,比如試探階段的景深鏡頭和關系鏡頭,比如相愛之后,就拍很多開闊的大全景,連地上都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小花,不知不覺就用鏡頭在觀眾的腦袋里植入愛情來了的美好感覺,最后吉普賽暖男直接用愛情拯救了一只迷途的小狼狗。
還你一個《斷背山》沒能實現(xiàn)的夢,對白的缺失讓影片的情感顯得更為含蓄細膩,遺憾是討好觀眾的瑪麗蘇少女心和政治觀點的表達上顯得太刻意。
最后緊張的我差點想把電腦砸掉?。?!還好你們發(fā)糖!?。?!
#柏林電影節(jié)# 實際上這部電影真的不能說是很棒,能挑剔的地方太多了,可看完就是很感動很感動,需要更多的happy ending的queer電影,需要更多只是很簡單講述同性之間相愛的故事,像所有愛情故事一樣。we deserve happy ending.
這樣外剛內柔做事認真的gypsy麻煩給我來一打
甜出糖尿病的鄉(xiāng)村愛情故事,看久了大都市LGBT片真是耳目一新,單身狗感覺自己還能再活兩年。制片也提及周末時光的影響,我還問到脫歐有沒有讓劇情走向產生變化,答曰其實劇本很早就已寫好,導演也有親身體驗,脫歐其實只是給敏感的移民話題帶來了更明確的語境【英國人喝醉酒都是傻屌的設定太感同身受
我的天甜死了!男一上輩子積了什么德了老天爺送來了男二!能吃苦會干活能做飯能暖床,沉穩(wěn)老練+溫柔的眼神,男一你是豬油蒙了心的傷了男二!他居然還能給第二次機會!男一應該是被上帝眷顧的臭小子!男二幾次親吻或舔男一手的戲我都要升仙了。。。那眼神我的天呀><分都是給男二,以及演員們的演技
男二這樣的天使去哪里才會有 只可惜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在迷茫困惑甚至想要狗帶的時候 根本就不會這樣的人來拯救你 男一最后哽咽著和男二說的那段話是我聽過最動人的表白 沒有亂七八糟 沒有花里胡哨 有的只是想和你在一起(男二現(xiàn)實生活中是直的 果然這樣的天使電影里才會有 心碎一地)
看完這部電影,我學會了如何養(yǎng)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