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精神疾病的單身母親愛麗絲撫養(yǎng)著三個女兒,飽受疾病折磨的母親時常與女兒們發(fā)生沖突。一日,母親宣布將房子出售,全家一起去南美旅行六個月,這個決定受到了女兒們的反對。家庭的沖突愈發(fā)緊張,母女們都渴望和解的降臨。
猜測結尾是媽媽和老二都自殺了。
結尾母女四人抱在一起歡笑,整劇下來劇烈晃動的鏡頭突然就穩(wěn)定下來,媽媽和老二同穿白色的衣服,老大老三則不是。我本來以為可能是1??回憶美好2??和好然后喜迎新生活,但是最后媽媽的回憶停留在老三四歲時,最后畫面老三年齡不變,基本排除1??。而做孩子們一起早餐這樣的溫馨場景,作為剛從警察局被領回家,患有嚴重躁郁癥的媽媽來說,她心中有感動和欣慰等等,但可能更多是自責,以及失去對孩子生活掌控的巨大失落(參考和老三在天臺聊天,孩子問離家的事,她難以接受準備放棄生命,還有其他)?;蛘哒f她覺得【是時候去死了】,排除2??。
老二,發(fā)現(xiàn)媽幾次自殺是她,察覺媽情緒不對是她,維護媽拒絕爹的是她,端盤子賺錢的是她(屢次讓我懷疑她是長女),和媽媽都傷了手指染紅的,也是她。我實在沒辦法排除老二其實沒自殺這個猜測。 尤其不要臉爹回家,要帶老大老三去新的愛巢時,她倆喜不自禁,只有老二表現(xiàn)出的決絕又不忍。
我覺得她是最理解媽媽的,甚至可能只有她理解媽媽,她做出的所有努力和拯救,沒有得到回應。這也是我覺得悲劇的一點,媽媽自殺對她自己來說可能是種解脫,但對老二來說。則是看著自己一次次壘砌的沙堡被黑色海浪沖翻。比起躁郁患者意識不到身體異常,對本就無解的事情做努力而不承認其徒勞,或許更加悲哀。
這就要說她們的爹,男人出軌是常態(tài),但放棄對一個就要倒在自己眼前人的幫助和希望是無法原諒的(在警察局爹對老二說的話,很明顯他早就知道妻子生病)。這已經不是在男女層面上的不道德,而是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巨大冷漠,不管什么原因,完全沒有作為就選擇放棄,反正我絕無法接受。
不可避免產生共情與我自身經歷有關,我想每個人都會產生。人到一定年齡是會想要擺脫家庭(可能用擺脫不太合適),老大逃避,老三懵懂,老二在嘗試回歸,但也很別扭。尤其是和媽媽這個角色,有著更多正?;蚧蔚穆?lián)結時。換作是我,也不可能比老二做得好。蜂后不負責領導蜂群,持續(xù)繁衍至死,而蜂群的有序性來自于她利用分泌物弱化其他成員的功能這一特性。 不太喜歡以物喻人的手法,我更傾向認為創(chuàng)作者在寄予一種超越。畢竟人類社會是從母系氏族過來的。
最后還想說,糾正社會對抑郁癥的態(tài)度任重道遠。很多人還是想不明白,任何可稱為【癥】的疾病都有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這又不是飛來橫禍說來就來。自己和身邊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要在出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既然這樣,為什么不能坦誠地、平靜地去盡可能找到辦法,互相幫助呢?唉
家居場景的象征:
1、走廊的變化隨著劇情發(fā)展變化,好幾個走廊空鏡都無聲勝有聲,象征了家庭關系從親密走向分離。
2、餐桌環(huán)境展現(xiàn)了家人結構,女兒間隨意的拌嘴,母親以母親身份嘮叨女兒。
3、浴室浴缸環(huán)境展示了母親身份揭下后的脆弱。(有中期從母親側面拍,女兒倚在頹廢呆滯的母親身邊。也有后期從母親身后看著蜷縮嶙峋的脊背,陷入絕望困境的無力感。)
劇情到尾部非常精彩:
迷亂擺爛的派對惹怒了試圖維護家庭關系的二女兒,接踵的矛盾激發(fā):二女兒和大女兒,母親和一直忍耐的二女兒,傷人的話像摔碎的瓷片,尖銳中傷人。
大女兒把大部分窗都敞開,暗示著重新調整,似乎風吹進來帶回正常步調。
隨著廚房里孩子們的調笑,熟悉的生活氣息慢慢回來,母親睜開睡眼,隨著聲音走到餐桌前。
一切都好像恢復了最初最美好時光,母女們在陽光布滿的餐桌上輕顏歡笑,母親談笑了一件往事:4歲的露露從巖石上摔倒…安撫大哭的她…她還是喊痛…時常抱怨…去拍了X光片…原來是摔碎了鎖骨…我們都知道 你如巖石般堅強哈…
又是四人睡在一張床上的鏡頭,和上次四人相擁而眠不同的是,這一次母親離開了,女兒醒來后看向空蕩蕩的走廊和半開的門。(上一次的同眠,母親受到打擊即使被孩子們依偎著也無法排解而呆滯絕望著)
女兒不安的跑出門,鏡頭轉到較低視角的樓梯,窗子光亮得刺目。傳來了畫外女兒的哭聲、救護車聲。
最后接了母女四人最純粹的、美好的親昵時刻,片尾曲響起。
“ 不以悲劇而終,也不以喜劇收尾
愛來了,就從未離開
我敞開了心扉
就收不回心意
它堅不可摧
我得愛你直到永遠
雖然我們一起生活的日子已經結束
但并沒有要丟棄的東西 ”
那個談笑的小故事正是暗示了有精神疾病的母親,收到丈夫背叛的打擊,困于自己的病癥,反復的內耗、極端和渴望掙脫,讓人忽視了她也是那么堅強,曾經營著一個安靜、漂亮的家,和三個女人相處得像朋友一般的母親。
很喜歡這個選題,似乎切入口不大但深入。演員的表演很真實,特別是母親的表情眼神,不同精神狀態(tài)下的差異,狠狠共情了。
這母親演得也沒什么嚴重的精神疾病呀,最多也就有點抑郁罷了,呵呵
夸克
看完之后一臉迷茫。
選角挺好,這幾個孩子都像Ludivine;Ludivine也是,無論多大年紀都像個孩子。
視角主要在二女兒身上但是又很散亂,家庭的破碎及母親的歇斯底里讓三個孩子都不同程度作出了彼此傷害的反抗之舉,一地雞毛……
濃濃的窒息感,對每一個經歷生活苦難的人來說此片應該非常致鬱。為那個姊姊感到可憐,在母親因為心理疾病失能的情況下,幾乎是要獨自面對:母親發(fā)病時歇斯底里的壓迫及擅自做出的不顧家人的決定、瀕臨崩潰妹妹的叛逆、保護年幼不諳世事的小妹、跟出軌的父親抗衡、感情因為家庭因素的失敗。電影很真實的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破碎的家庭,每個人演技都很好,尤其是母親和姊姊,母親的眼神戲真的特別精彩
#IFFR2022
飛機上看的,沒看進去但是莫名平靜
5.0歐洲這種小成本文藝片看多了真是膩。美學攝影故事都透著一股子達內。正01:21:01全01:17:50 影博應該是沒有刪減,少有。
北京電影博物館 打開窗子吧 媽媽的眼神啊 才想起來是八美圖里的小女孩
南航hna上看完,一直以為最后會一起去南美度假旅行,一家老大確實是最難的啊!照顧長輩 還有小輩…母親情緒不穩(wěn),應該是躁郁癥患者了。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本就不易,再加上獨自撫養(yǎng)仨娃…歐洲福利應該杠杠滴!換國內難以想象。
@中國電影博物館4號廳-比利時影展5/6開篇第一幕的鏡子就是蜂巢。但是沒想好明白影片為啥叫蜂巢。生活沒有結局,無悲無喜。
有時候覺得生活最殘酷的部分在于它不像做菜可以等到萬事俱備再下鍋 總有背負著一堆問題還得繼續(xù)生活的時候 以及從呱呱墜地起就各種延伸發(fā)展的人際關系 千絲萬縷糾纏在一起也不能完全徹底地隔斷//雖然很討厭“和解”這個詞 但也需要一些讓人能夠放松的時刻
《蜂巢》抑郁媽媽和三個女兒的故事。走廊,餐桌,浴缸。一切都好像恢復了最初最美好時光,母女們在陽光布滿的餐桌上輕顏歡笑,母親談笑了一件堅強的往事,母女四人抱在一起歡笑中……不安注定會來,女兒驚恐的表情,救護車聲響起。
一些難以掙脫的情緒沼澤,好窒息……對影片里反應的一些社會差異印象比較深刻
是我變冷漠了嗎
彌漫的只有窒息和童真,她們更像是姐妹而不是母女。很有潛力的題材,很厲害的選角,但是欲言又止,有點可惜了
#iffr
7/10 北京比利時電影展 電影使用了大量的手持跟蹤鏡頭,以搖晃追隨的主觀運鏡,營造出飄忽動蕩混亂的視聽氛圍,演員們的表演真實克制,極其出色。全片彌漫著的壓抑無力和絕望,如同房間里長久縈繞的煙霧,直至影片末尾才散去部分。正如片名《蜂巢》,蜂群系統(tǒng)中專司產卵繁殖的雌蜂、交配后離群死亡的雄峰、維持蜂巢運轉的工蜂(未發(fā)育完全的雌蜂)與電影角色及現(xiàn)實社會形成了明確喻指。當蜂群失去賴以生存的巢穴,失去“內在情感聯(lián)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將隨之分崩離析。
救命,在南航的座椅小電視上看,有點喜歡,還剩十分鐘,專門留著想回來看完,結果怎么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