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音樂劇文化推廣節(jié)目集結(jié)24位正當青春年華的優(yōu)秀音樂劇演員組成三大劇團,以“讓青春奔赴一場熱愛”為口號,以劇團戰(zhàn)的形式爭奪“年度the one劇團”的稱號。節(jié)目引入國內(nèi)外著名經(jīng)典IP劇目,并由三位主理人帶隊,助力24位正當青春的演員實現(xiàn)音樂劇夢想。除了展現(xiàn)經(jīng)典劇目之外,團隊還致力于劇目原創(chuàng)孵化,讓觀眾看到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魅力。節(jié)目致力于呈現(xiàn)青年音樂劇演員們對音樂劇事業(yè)的尊重和熱愛,同時也呈現(xiàn)多樣、精彩的音樂劇舞臺,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觀眾涌向音樂劇市場,將音樂劇文化打造為上海獨特的城市名片。
當白雪公主的人設頻頻惹來爭議,灰姑娘的浪漫也被篤定照不進現(xiàn)實,誰也沒有想到,她們曾經(jīng)被恨得牙癢癢的后媽出圈了。
6月24日晚,《愛樂之都》開啟第三輪演出,蔣倩如、丁臻瀅、張會芳主演的《后媽茶話會》片段在短視頻里迅速出圈,不到24小時的時間,點贊突破200萬,觀看次數(shù)超過5000萬。
白雪公主的后媽、灰姑娘的后媽加上《魔法奇緣》的女巫,當后媽用音樂劇混搭rap,畫面有點暗黑,卻也帶著光。
在動畫世界里,被人恨得牙癢癢的三位“后媽”悄然在音樂劇舞臺上出圈了。
貴為迪士尼動漫的三大“惡婆娘”,2019年,《后媽茶話會》最初以卡通搭配歌唱的形式在網(wǎng)絡上走俏。
這也讓許多觀眾都開始好奇,如果變成真人版,誰來出演更合適。
而韓雪、張含韻等明星也曾跨界挑戰(zhàn)這個唱段,一度驚艷觀眾,只是并未扮成卡通角色的裝束,也少了幾分視覺沖擊感。
在《愛樂之都》第十期,《后媽茶話會》正式以音樂劇片段的形式亮相舞臺。蔣倩如的眼神一秒就能抓住視線,仿佛灰姑娘的后媽真的出現(xiàn)。
當丁臻瀅飾演的白雪公主后媽唱響那句“誰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時,幾乎與卡通畫面完全貼合的扮相瞬間拉人入戲。
而張會芳飾演的《魔法奇緣》里的女巫后媽亮相時,幽怨的眼神、哀婉的唱腔仿若卡通片真的變成了真人。
代入感太強,三個后媽還能一起唱rap,這樣的改編與融合讓《后媽茶話會》瞬間出圈。
而在成為討論焦點的背后,《后媽茶話會》的排練過程中,張會芳不小心被魔術(shù)火燙傷面部,面對導演有意取消魔術(shù)環(huán)節(jié),她堅決不同意,生怕舞臺表演效果打折扣。
離開醫(yī)院后,她貼著藥就又開始了排練,最終讓舞臺表現(xiàn)沒有任何異樣。
極具反差感的是,看起來惡狠狠的三個“后媽”,走下舞臺后卻都是可愛的女孩。
在登臺前一刻,她們看著鞠紅川與施哲明出演的《偽裝者》,禁不住興奮得手舞足蹈,根本不像同一個人。
這或許就是音樂劇的魅力吧。
在《愛樂之都》里,形成反差萌的還有鞠紅川。
從曾經(jīng)的聲樂小哥到如今音樂劇《偽裝者》版的明樓,他被靳東挑選出演了這個經(jīng)典角色。
一顰一笑都充滿了英氣。
作為愛樂助力人,也是鞠紅川的好哥們,阿云嘎與導演肖杰在原劇基礎上邀請來上海歌舞團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藝術(shù)家們助陣,在雨傘與人流的穿梭中,烘托出電影質(zhì)感。
《偽裝者》與《永不消逝的電波》兩個劇目的聯(lián)手很酷炫,卻給演員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原本已把臺詞、唱段都爛熟于心的鞠紅川禁不住開始捏把汗。
另一面,原本已敲定的汪卓成因為行程問題不得已放棄了這次演出機會,施哲明臨陣接手明誠一角,他要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完成排練,并登臺演出,這讓兩位演員都內(nèi)心唱起了“忐忑”。
全新的搭檔、緊湊的準備期,這讓鞠紅川和施哲明見面后直接開始排練,對于資深音樂劇演員來說,這樣的變動很突然,但也是日常,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秒鐘。
看起來只是和舞劇合作,而其中對音樂劇演員們在每個卡點和走位都需要極為精準,稍有不慎就會出錯,而且前來助陣的舞蹈藝術(shù)家們也行程滿檔,只能在演出前進行兩次聯(lián)排,這就讓演員們壓力再度激增;
在各種臨時變更和高壓籌備之后,最終呈現(xiàn)出熒屏里全新的《偽裝者》。
從《偽裝者》到《后媽茶話會》,經(jīng)過改編、融合后的音樂劇不僅看得觀眾們很燃。
就連作為愛樂助力人的張雨綺也直言,不時就會起一身雞皮疙瘩。
無論是將卡通世界變成真人版搬上舞臺,還是琢磨原創(chuàng)音樂劇,《愛樂之都》都在極力發(fā)掘音樂劇的更多可能性。
力推音樂劇能夠走向大眾,《愛樂之都》也并不是單純地換了演出載體,而是從內(nèi)核上探索劇目的豐富性,更容易被大眾接納。
《偽裝者》之外,《愛樂之都》也把眾多原創(chuàng)音樂劇首次搬上熒屏。
開心麻花團隊在2013年打造的《爺們兒》也成為第三輪演出的劇目。
原卡司劉思維繼續(xù)出演兒子覃嘯天,張瑋倫則出演父親覃壽,陳恬則出演佟婉秋。
1997年出生的“老父親”和1988年出生的“兒子”,這個搭配就很奇特了。
這部劇不是純音樂劇的模式,引入B-BOX、搖滾等音樂元素,配搭開心麻花自帶的喜劇效果,加入戲曲元素,看起來各不沾邊,卻又很搭。
用一種極為放松的喜劇形式來表演,《爺們兒》的每一個眼神都要細摳,一個吻戲如何能親出喜感,演員都要細細斟酌。
不出所料,這種完全刷新了音樂劇形式的原創(chuàng)音樂劇換來全場爆笑。而曾經(jīng)憑借這部劇入行的劉思維也在9年之后,演出了修改了人物動機后的全新版本,然而這樣的改變也讓已經(jīng)演了不下于500場該劇的劉思維緊張到不行。
演出換來爆笑的背后,演員的大汗淋漓格外搶鏡,臺上的逗樂與體力耗費的對比,無聲鋪滿熒屏。
把混搭的《爺們兒》搬上熒屏,阿云嘎坦言就是希望讓觀眾看到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可能性,并且讓外界認識到我們自己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豐富性。
廖昌永更是笑言,完全相信了張瑋倫與劉思維的父子設定,笑言兩人一個擅長裝“嫩”,一個擅長裝“老”。
《爺們兒》的輕松讓觀眾看到了代表高雅藝術(shù)的音樂劇也有另外的可能性。
從目的上看,《愛樂之都》的確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節(jié)目的最大功效。
而為了讓原創(chuàng)音樂劇出圈,《愛樂之都》將2021年最火爆的環(huán)境式音樂劇搬上了電視,讓黃舒駿和張雨綺都感慨一票難求的爆款劇直接面向大眾。
讓劇目出圈,《愛樂之都》也在不斷鍛造音樂劇演員們的變形記。
從最初《阿波羅尼亞》里充滿喜感的奧斯卡到《爺們兒》里的覃壽,張瑋倫從年輕小哥演到已入中年的父親,從先鋒環(huán)境式音樂劇到充滿老北京味道的喜劇,不斷變化的表演讓張雨綺直接丟出自己乘風破浪時的金句,稱“我看到了你的無限可能”。
被業(yè)內(nèi)稱為迪士尼在逃公主的郭耀嶸變身《劇院魅影》里的克里斯汀,展現(xiàn)她公主般的舞臺形象外,一口氣吼出接近兩分半鐘的High E唱腔驚艷全場。
資深元老夏振凱以及蔣倩如、朱芾等一眾音樂劇圈的優(yōu)秀演員都在突破多年在舞臺上滋養(yǎng)出的戲路。
就算是跨界而來的李紫婷,也從最初在《馬戲之王》里挑戰(zhàn)了高空吊環(huán)后,又在《再會》里變身妖艷嬌媚的玫瑰,展現(xiàn)了超寬音域,向全能音樂劇演員的路子邁進。
不斷挖掘每個演員的無限可能,《愛樂之都》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只能在劇場展示的音樂劇通過電視而被放大,每個演員也從原本的角色里進行全方位的挑戰(zhàn)。
在音樂劇市場,有名氣的演員們、知名的劇目能拉動票房,但這只是小部分。
現(xiàn)實的境況是,大多專業(yè)演員都囿于劇場,很少被觀眾認識,也缺少舞臺來展示。
更多沒有知名演員的原創(chuàng)劇目則少有人知,別說出圈,連想要多演幾場都很難。
在上海,這座國內(nèi)對音樂劇接納度最高的城市,2021年上演的音樂劇共148部,迎來52.4萬人次的觀看。這個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可以窺見音樂劇圈的逐漸蓬勃,但是平均到每部劇、每場演出,也在說明音樂劇還有待被更多人欣賞。
將《偽裝者》、《爺們兒》等等原創(chuàng)劇目片段搬上熒屏,也極力將更多專業(yè)音樂劇演員推上電視,《愛樂之都》努力在做一件讓整個音樂劇圈集體被認知的大事。
因為阿云嘎等聲樂小哥們出圈,音樂劇迎來了大批年輕觀眾的關(guān)注,這也被認為是國內(nèi)音樂劇圈的黃金時代。
有了這樣的天時,《愛樂之都》應運而生。
作為國內(nèi)音樂劇市場最為繁華的上海,不僅擁有上海大舞臺、蘭心劇院這樣絕佳的音樂劇表演場地,也有對于音樂劇更能接納的氛圍,這則是地利。
然而,要將劇場藝術(shù)搬上熒屏,不僅要打破視聽語言和現(xiàn)場表演的隔閡打破,也需要音樂劇圈人士和電視人的集體努力。
《愛樂之都》里有音樂劇的資深戲骨,也有新銳力量,更有跨圈演員集體加盟。比起許多明星,這些演員們對于音樂劇舞臺充滿了敬畏感。
有了好的展現(xiàn)手法、有了愿意徹底投入的演員,《愛樂之都》還有了廖昌永、張雨綺、阿云嘎、黃舒駿、大張偉組成的助力團從專業(yè)音樂劇人、音樂劇觀眾、音樂人的角度進行反哺,這則是人和。
孟子寫過,兵場成功三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而對于一直等待被更多觀眾認知的音樂劇圈來說,要素已經(jīng)具備,只欠東風。
于是,《愛樂之都》的風起了。
天時地利人和都碼齊,《愛樂之都》將原創(chuàng)音樂劇和音樂劇演員們推上線,這早已超過一檔平常電視節(jié)目的意義,在極力發(fā)掘中國音樂劇更多的可能性,也努力讓觀眾們愿意走進劇場、愿意了解音樂劇,讓小眾變?yōu)榇蟊姟?/p>
同時,也讓原創(chuàng)音樂劇和音樂劇演員們走出劇場,面向大眾,不再是以個人出圈的形式,而是以整個劇目、圈層的形式被外界熟知。
比起許多電視節(jié)目,《愛樂之都》從展現(xiàn)手法來說很難,也并不容易搶占娛樂類話題,但卻映射出一群人的砥礪前行,渴望讓這個藝術(shù)形式被更多人看到。
通過熒屏,《愛樂之都》極力讓原創(chuàng)音樂劇和音樂劇演員走向大眾。熒屏之外,2022年夏天,“愛樂之都歡唱巡演季”全國巡演也將啟動。《愛樂之都》中的人氣選手將集體回歸劇場,將打破一屏之隔,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真正的音樂劇。
節(jié)目和劇場最終不再是分離狀態(tài),將形成一個良性閉環(huán),讓音樂劇真正意義被大眾接納。
總的來說,邊看邊罵,一期不落。 從去年寒假到今年暑假,因為疫情的緣故,它停播多期,水了幾期,后面可能因為版權(quán)到期,半決賽和決賽選歌開始搞原創(chuàng),當然可想而知水平也是參差不齊,能順利完結(jié)實屬不易,但是該罵還是要罵。中國音樂劇演員和觀眾沒有招惹任何人,愛之深責之切說的就是你。賽制,劇本,包括評委,哪一樣你都值得被罵。這個節(jié)目就是劇圈自嗨,影響不了路人,我要是路人看一眼就會立馬跑路,并且懷疑花錢去劇院的人腦子多少有點問題。 槽多無口,在這里點名罵小柯,原因看過節(jié)目的都懂。直到廖老師和大張偉來了這節(jié)目才勉強像個綜藝該有的樣,阿云嘎是挺好的,但是你讓他怎么點評自己同事甚至是前輩們呢。半決賽更是慘不忍睹,不是說對川子有意見,但是你讓他進決賽淘汰夏老師和三老師,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決賽劇本太明顯,我承認我是葉粉,并且也認為這個糊綜里他絕對是個皇。葉哥,你真不適合站樁唱歌,唱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唱了。相信也并沒有人care這個最強卡司,最后那個獎杯也就值兩塊錢吧。要我說第一應該是倩如姐的,但是很可惜她最后選了一首并不符合自己音域的歌?;蛘哒f能和她一較冠軍的人已經(jīng)退賽了,沒錯,說的就是芾媽和??(沒有怪罪的意思,退賽是不可抗力)。 最后夸夸它,初心是好的,大多數(shù)演員是很棒的,也花了不少錢去買版權(quán)了。于我而言,也在煎熬中種草了幾部劇,pick了幾位不錯的演員。除了之前就聽過現(xiàn)場的??、夏老師、葉哥,倩如姐、越越姐、芾媽、煒鈴、郭郭、三老師的現(xiàn)場我也一定得找機會聽到!尤其是三老師的張東升。在這里不得不感慨一聲三老師多少有點演變態(tài)的天賦在身上,那個亂七八糟的牛魔王大戰(zhàn)伏地魔舞臺,我竟然get到了他的伏地魔,加上之前的牙醫(yī),我大呼內(nèi)行!曲目的話,喜歡瑞貝卡、天真罪、詩句、我們的樂園、在遠方、當我想跳舞。最可惜的是無間道,演員和舞美都很帥,歌巨難聽,從此避雷劉柏辛。 想說的太多了,這大半年的時間,提起ayzd我就激動,當然絕對不可能是因為喜愛。所以只能說,我被pua了?,F(xiàn)在它終于結(jié)束了,感恩。演員努力演了,導演努力排了,觀眾努力看了,就可以了,不要再有第二季了。當然如果有第二季我可能還是會去看。我就是那個最忠實的大冤種??
第一期 1劇院魅影(個人本期最佳,喜歡,也是入坑之作) 2馬戲之王 星空的顏色(熱情) 3搖滾紅與黑 榮耀向我臣服選段(感受一般) 4在遠方(好聽的,嘎子參與作曲) 5阿波羅尼亞 我的家族(感受一般) 第二期(無最佳) 1媽媽咪呀 Dangcing Queen(題材不錯) 2羅密歐與朱麗葉 愛人(嘎子太適合羅) 3謀殺歌謠(難以共情) 4巴黎圣母院 美人(經(jīng)典) 第三期 1蝶 新娘+詩句(本期最佳。音樂好美,川子聲音質(zhì)感好好,想看現(xiàn)場) 2搖滾莫扎特 隨風消散(一般,姐妹幼稚地吵架有點子可愛) 3致埃文漢森(社恐相關(guān)) 4魔法壞女巫(太出戲了,扮公主的太不合適) 第四期 1蝴蝶夢 瑞貝卡(本期最佳。實在精彩和震撼) 2巴黎圣母院 月亮(經(jīng)典!) 3搖滾莫扎特 憤怒交響曲(??) 4貓 memory(選段好聽好聽) 第五期 1人間失格 天真罪(太悲傷壓抑,挺符合) 2怪物史萊克 別讓我走(太鬧騰不喜歡) 3搖滾莫扎特 心曲叮咚(感受一般般) 4鋼的琴 練習曲(本期最佳吧,看過電影,是真的不錯) 第六期 1 忠誠 燃燒那團火(題材。。) 2 小王子 再會(唱的可以,但臺詞入不了戲) 3 沉默的真相 丟了(一般,想回顧劇版) 4 伊麗莎白 我只屬于我自己(算是本期最佳。喻越越挺好,但感覺有點大舌頭) 第七期
無。 越來越不好聽,棄了。直接聽川子part了。
這個行業(yè)有很多很多優(yōu)秀的從業(yè)者,參與這個節(jié)目的也是一部分老師,現(xiàn)場的魅力是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的,所以換到鏡頭前,多少會有些變化,像金星老師之前對于舞蹈表演的一句話,大意就是,大家要走進劇場去親自感受的。
我的藝術(shù)水平也不高,線下話劇就看過幾場,可是線下的魅力真的讓人無法阻擋,燈光,音樂,舞臺真的是非常沉浸的,活生生的演員在你面前調(diào)動自己的情緒打開自己去演繹。我覺得對音樂劇來說也是這樣的,欣賞的環(huán)境也很重要,搬到這個視頻上來說呢,會增加音樂劇的一個影響力和傳播力,不過我覺得如果真的要看的話,還是得去線下,不過可能有一些地方有一些人,他可能沒有好的條件去欣賞。
藝術(shù)不該凌駕于生活之上,我個人更傾向于雅俗共賞吧,當然有些東西就是有些角度去看也不太能去理解到,只是對于藝術(shù)這個行業(yè)來說呢,對于演員也是,只有真誠的人才能做好這件事情。我看到的是一群熱愛表演,熱愛音樂,熱愛舞臺的人在這一個節(jié)目上表演,在努力。
也有很多好的作品,畢竟他是用一個比賽的形式,我覺得比賽這個形式本身就充滿了槽點,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參加一些比賽,規(guī)則你懂的。就像演員的誕生啊,我就是演員這種的,就是用這樣的形式去呈現(xiàn)出來,會有點變味兒。線下去看的話會是一兩個小時,甚至兩個多小時,沉浸式的,無尿點的,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的感覺,現(xiàn)場的話,這個節(jié)目嗯讓我認識了更多優(yōu)秀的音樂劇的演員,也知道音樂劇有這么多表達形式。
我是會有點兒跳著看的,我會更專注看與舞臺上的節(jié)目的表現(xiàn),至于就是評委評價這個嗯專業(yè)老師的建議多聽聽,然后剩下的就是自己哎,看著來吧,啊,看節(jié)目咱也不是說一定要全都得看??????這個節(jié)目我覺得還是會有一些價值存在的,我真是佩服他們的好嗓子啊,嗷嗷的,咋就那么好聽,長得又那么好看啊,羨慕!
我只看了部分純享版,沒看那些選人、點評的環(huán)節(jié)。 東方衛(wèi)視這綜藝也不知道做給誰看的,處處是槽點。服化道做得像春晚小品一樣...非常奇妙。 一期一期說吧。p.s.我的評價非常主觀。
郭耀嶸和鄭棋元的《歌劇魅影》 演員實力是夠的,但是有點刻意去模仿原版了,其實沒必要。很厲害,但是和拉面還是比不了的,郭耀嶸很強,但是和人魚也比不了。最后的高音只讓我覺得:上去了,但是并不驚艷。不是每個魅影和克里斯汀都得照拉面和人魚這么唱,感覺他們可以用適合自己聲音條件的唱法去唱。
葉麒圣和方書劍的《榮耀為我俯首》 咱就是說,徐均朔版譯配珠玉在前,證明這歌中文版是可以媲美原版的,咱為什么不照好的譯配唱呢?這譯配得什么垃圾!方書劍唱得也拉!用力過猛,方方的經(jīng)典問題了,感覺根本沒有理解于連這個角色。
黃冠崧、南楓、王哲《belle》 太難聽了什么玩意!不跟原版比了,這個甚至不如金圣權(quán)、代瑋、高楊的翻唱。這三個人好像理解的不是角色,是角色的刻板印象。好像每個人都在努力用美聲(這歌為什么要用美聲唱?)去唱,但又唱不出來那個感覺。唱得爛演得更爛。唯一好點的是南楓,畢竟是唯一美聲能唱好聽的,而且形象也符合菲比斯。然后和聲也很難聽。
《隨風消散》 不會譯配就唱原版,別禍害法劇了我求求你。
朱芾 喻越越 《我只屬于我自己》 譯配非常大白話?!昂葱l(wèi)初心,我永不偏離”,我的天啊,這是演伊麗莎白,不是春晚,譯配你醒醒?。?聽完這首歌我感覺,中國的音樂劇演員和國外差距還是很大的。這兩位在氣場和唱功上都完完全全比不過原卡的pia或者maya,差太多了。首先伊麗莎白的定位就有問題,pia的伊麗莎白就很“女王”,獨自美麗的感覺,舉手投足都非常貴族,有那個范;maya的伊麗莎白更加叛逆一點,非常有個性。但是喻越越好像還在祝英臺的角色里沒出來,完全感受不到她演的是伊麗莎白。感覺喻越越還是更適合演三寶的劇,唱法一直是那樣沒變過。朱芾比喻越越好很多,我感受到她的女王氣場了,感覺就是:努力了,但聲線真的唱不出伊麗莎白。
劉思維 施哲明 《牙醫(yī)》 我挺喜歡劉思維的但是……看這兩個瘋批在臺上亂舞……我不理解……我大受震撼…… 實驗戲劇,嗯,我覺得不是什么國外的劇都適合被引進的…… 如果說劉思維還有點小帥的話,那么施哲明…真的好油膩…
夏振凱 王哲 《人去樓空》 選自《悲慘世界》,這首是我的入坑曲。 唉,又來毀原曲了,真的,小神馬都比他倆唱得好……夏老師我也得罵,真的沒唱出馬呂斯的感覺……
夏振凱 劉思維《在遠方》 劉思維真的很可愛hhh是很流行的唱法,但是no matter,很貼角色。夏老師唱得很成熟hhh畢竟是原卡,不費筆墨夸了。
《媽媽咪呀》 我沒看過原劇,但感覺很不錯。姐姐們唱得好聽,就是有的舞略尬。
選自DEH的《與你同在》 中規(guī)中矩。沒看過原劇確實會這首歌關(guān)愛抑郁癥,非常溫暖??催^原劇就會覺得這歌很諷刺。綜藝就直接改編成了一首給予人力量的歌,但這個改編我覺得可以接受。
鞠紅川 喻越越 《詩句》 實力在這朋友們!喻越越就是nb!川子就是nb! 其實初聽的時候并不喜歡,因為詩句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聽習慣了劉巖、林靜的版本。劉巖的梁山伯是溫柔才子的形象,而川子的梁山伯則是痞痞的浪子。林靜的祝英臺感覺是大家閨秀,喻越越的祝英臺顯得更加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又聽了幾遍之后也開始喜歡這個翻唱版本。 但是,這個版本完全是靠兩位老師撐起來的,你這個道具放個旋轉(zhuǎn)飛升秋千不覺得太出戲了嗎?把歌詞改成念白不覺得太奇怪了嗎?
南楓 葉麒圣 lune belle唱得太爛,所以對比之下同是巴黎圣母院改編的lune就顯得沒那么爛了。南楓還是適合唱巴黎圣母院的。葉麒圣,感覺不是他的舒適區(qū)。
蔣倩茹 陳恬 rebecca 這首歌是全綜藝最佳的了~我對蔣倩茹愛的開始!?。?譯配就得夸,真的譯得不錯,是能做到信達雅的。 兩個姐姐唱得也好聽,非常驚艷。
劉乙萱 喻越越 《隱秘的角落》 所以隱秘什么時候還有巡演啊!我想看!我想看! 兩位都演得很不錯,歌也算好聽。
李煒玲 劉乙萱 《人間失格》 不錯的。
葉麒圣 郭耀嶸 《當我想跳舞》 我宣布《伊麗莎白》的譯配全部失??! 唉,譯配爛,造景爛,伊麗莎白和死神像是各演各的。葉麒圣不在角色里,郭耀嶸好一點,至少有伊麗莎白那種叛逆少女的感覺。對比之前的喻越越和朱芾感覺郭耀嶸更加適合這個角色。
adieu 法劇《小王子》里面的歌,我的入坑曲之一。原曲真的很好聽,改編得有點尬,兩位演員演得也一般,但是唱得還可以。譯配中規(guī)中矩,感覺法劇都不好譯配,這個譯配也可以接受吧。
后媽茶話會 演員盡力了,歌不錯,魔術(shù)好看,rap算了吧……
陳恬 劉思維 張瑋倫 《爺們》 張瑋倫!好會演!!路轉(zhuǎn)粉了!! 開心麻花的原劇,挺搞笑的,還不錯。 劉思維真的還是適合演喜劇
12期的實驗音樂劇 不太理解牛魔王x伏地魔……嗯……搞搞同人算了,不要扯上音樂劇。 更不理解 鹿鼎記 ……
唯一覺得不錯的是蔣倩茹和張會芳的《念》,故事很感人,兩位也很在狀態(tài)演得唱得都不錯。
蔣倩茹 never enough 譯配太爛了,我譯配都能更好真的! 蔣倩茹姐姐感覺不太會選歌,感覺蔣倩茹姐姐適合需要那種很帥音色,然后情感上有大起伏的歌。這歌感覺得有一點美聲功底然后需要用很多共鳴的技巧去唱,她這么有點太單薄了。
看到一些公眾號寫了這個節(jié)目
也有朋友知道我喜歡音樂劇給我推薦了這個節(jié)目
還因為阿云嘎在節(jié)目里做推薦人
今天中午的時候抽空lou了一眼
可以說慘不忍睹
1. 開場音樂用的Lalaland(愛樂之城)的Another Day of Sun改編成中文。不知道節(jié)目定位是什么,肯定不是打“中國原創(chuàng)”了。如果只是音樂劇,改編倒是可以,但是我覺得這波只是為了蹭這首歌的熱度。完全失去了這首歌本身的意境和含義。
2. 第一個作品《歌劇魅影》,先不說選的這段有多難唱(太難了,唱好不太可能,唱不好…唱不好選這個干嘛?擺爛么?)但是男主鄭棋元幾乎完美的完成了演唱和表演。女主,還可以,但是幾次sing之后的高音,沒有情緒的遞進和升華,我可以理解成可能這個難度還是超過了本身演員的實力,所以駕馭歌曲已經(jīng)很難了,就不太能夠兼顧表演了。我完全理解,畢竟這是音樂劇的天花板。但是后來晉級的是女主。。。我就不能理解了,甚至有一個評委說:應該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我:?????♀??這是個晉級的名次,不是應該能者居之么?!怎么是需要的人?(為什么??不流向需要的人?)
我妄自揣度,是節(jié)目效果需要,也不能怪評委。
3. 第二個節(jié)目,巧了,是我2018年最喜歡的音樂劇電影The Greatest Showman,其中最喜歡的男女對唱之一。這首原唱是Zac Efron(從歌舞青春的小鮮肉就開始唱跳到現(xiàn)在成為唱跳老臘肉)和Zendaya(這幾年的新晉小花,今年上映的沙丘里面甜茶夢中一直出現(xiàn)的姑娘)。這是一段充滿戲劇張力的劇情,伴隨兩人的不俗的唱功(也有可能是電影后期修了一些音)在雜技的吊環(huán)上起起伏伏。綜藝當中的效果,簡直就是尷尬。。。出乎意料的是偶像女團出身的李紫婷妹妹唱功還不錯,碾壓了同場的音樂劇演員的唱功。
本著:不看節(jié)目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精神,看了前面的二十多分鐘,我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如果后面有精彩的部分,希望我可以被打臉。
我就想說:阿云嘎在下面坐著能拉收視率么?不應該讓他上去唱么!
之前還想著,劉師傅怎么又不來參加節(jié)目,現(xiàn)在看來,劉師傅不來,太正確了,不然一定是被祭天了。
沖著里面很多熟悉的音樂劇演員看,本來只是感慨選劇的局限,但看到李紫婷拿4A就非常無奈,如果節(jié)目的初衷是推廣音樂劇多少應有些底線。導師要選專業(yè)的上,流量不可能讓音樂劇真的好起來,請尊重專業(yè)吧。節(jié)目制作也透著一股塑料感,明明是上海音樂劇圈,怎么回事?番茄的綜藝觀太老了,第一期抓人不需要故事會需要的是驚艷與惺惺相惜。二星觀望。《在遠方》兩位演員好評,但我實在厭倦了綜藝劇本沖突質(zhì)疑,不必如此,綜藝不該靠噱頭
開場舞如果能現(xiàn)場唱就完美了!好多熟悉的角色。把what‘s a musical的詞也用上了。 7-22 前半段OK。原創(chuàng)在當下的此地真的不行。
三星是因為感覺買版權(quán)挺貴的??至于別的 我曬干了沉默
蹭《愛樂之城》名字未免太明顯
前幾期還有幾首好聽的 后面越來越難看了 作為一部音綜是失敗的 沒有怎么體現(xiàn)出音樂劇的魅力
四個評委除了阿云嘎稍微好點其他有專業(yè)的嗎?逼著鄭棋元叫阿云嘎老師是瘋了嗎??完全由四位評委決定的賽制是想干嘛?張雨綺給鄭棋元3A的原因就是想讓女演員有更多機會?????這既不尊重鄭棋元也不尊重郭郭(也有版本說是張雨綺按鍵按不下去那不能重錄嗎?)。總之別說什么譯配了,就沖這個劇本和賽制,誰看誰惡心。都懶得拉踩,東方衛(wèi)視你直接說你想捧自己的人就行了。
節(jié)目剪輯和流程好奇怪啊。。。最開始的解說聲音也很跳 愛樂之城那個表演口型也不對 觀感真的不太好 突然只想看表演cut了
有音樂劇節(jié)目就不錯了……鼓勵為主吧
什么垃圾,震撼我心,玩尬的是吧,非要挑劇里最難聽的歌來是吧?非要整一些暴走劇本虐粉是吧?東方衛(wèi)視你是不是腦子有水,不顯擺自己腦殘不會做節(jié)目?能不能好好唱歌?能不能請點正常導師?什么破爛玩意在這騙錢,白瞎了你們買的版權(quán)
聲入人心之后魔都的音樂劇一票難求,所以上海臺專門出個節(jié)目來讓市場冷一冷?節(jié)目組的戲比音樂劇的劇本還多?。。ù蚍謨H針對節(jié)目組,參演的音樂劇演員本身很贊)
好激動好激動,有個專門音樂劇的綜藝了,我們嘎子還是評委之一~昨天晚上無意間刷電視看到了歌劇魅影,然后看見了嘎子,再一搜,發(fā)現(xiàn)是第一期,很多時候真的就是這么的巧!目前第一期看下來,角色評A跟我想象的很不同,但是劇目都很棒,尤其是我們的原創(chuàng)《在遠方》,再一次的改編,真的特別棒!可能之后音樂劇的票更難買了吧~
為啥暫無評分呢?
張雨綺換掉行嗎…看了第二期,怎么說呢,就是感覺一般般。其實里面也有水平高的,也有原卡,可是為什么唱出來聽起來不是那個味道呢…我記得聲入人心的時候,當時并不知道音樂劇是什么,從那時候音樂劇才走進我的視野,我只能說從觀眾的角度。聲入人心的選手能把流行都唱的很高級,周深王晰都不是專業(yè)做音樂劇,可是唱的很好聽很高級,年紀輕的剛畢業(yè)的也唱得很有水平,更別說雙云了。但是這個綜藝,連羅密歐與朱麗葉,巴黎圣母院都能唱成這樣我真的……
演員賣力,舞美到位,但評級劇本的拙劣已影響到節(jié)目認可度,一旦這種信任體系崩塌,所有競演結(jié)果都可視作兒戲,演員的努力被消解,觀眾也不會投入真情實感?!堵暋芬粋€沒有淘汰的節(jié)目尚能建立相對服眾的評價體系,《愛》一個晉級節(jié)目卻無此意識,實乃自廢武功。音樂真人秀要拴住觀眾,除了舞臺,更要靠真人魅力。從這個層面講,《聲1》永遠是楷模。對于《愛》這個國內(nèi)首檔純音樂劇綜藝,我愛之深責之切,心態(tài)也很復雜。播之前:擔心越來越多人來跟我們搶票。播之后:嗯還是能搶到票的??上Я?。
在上海衛(wèi)視看到它的預告,欣喜終于有一檔音樂劇的節(jié)目了,然鵝等到周六看了第一集,就這?就說歌劇魅影那一組,沒有感情的唱調(diào);前面那個馬戲之王的插曲,女生是在唱流行口水歌嗎?最不能忍的是評分的評委有張雨綺?她是面無表情的演技好,還是唱歌走調(diào)的唱功好?她看過幾個音樂劇,有資格在這里指指點點別人?這跟叫ab來有什么區(qū)別?反正都是花瓶,不好意思,話多的花瓶。
為什么要請張雨綺啊?為什么演出場次0也能給音樂劇演員的title?。繛槭裁垂?jié)目組總是覺得觀眾會喜歡爛俗劇本?。?/p>
音樂劇假唱了還叫音樂劇嗎。。。
沒明白,張雨綺和小柯為啥是評委,就像我不明白李紫婷為啥是4a
惡臭劇本和舞臺預錄害人。講什么夏老師沒有熱誠我踏馬真的會打人謝謝,但凡看過他幾次現(xiàn)場都不可能講出這種話。節(jié)目組不會做節(jié)目不如別做,后面應該只看選段了。
冊那!真替這些音樂劇演員們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