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夢想永遠不會讓你的努力白費,無論何時何地
影片沒有特別激動人心或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設置,但隨著故事的展開,漸入佳境,真實、溫暖,令人動容。
從影片中得到的啟示:無論何時追尋夢想都不晚,奇跡我們每個人都能創(chuàng)造,就看自己想不想。在追尋夢想的途路中,注定會有很多的挫折與阻礙:日復一日的孤獨練習、家庭的責任與壓力、親友的不支持、社會的不理解。但種種考驗都只是磨刀石,考驗的是我們的意志力以及到底有多想達成自己的夢想。
本片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生活中的吉姆·墨瑞斯,終于在年已35歲的時候加入了美國職棒聯(lián)盟,成為職棒史上30年來年齡最大的“新人”。
2 ) 懷舊
不記得是什么時候看過的電影,好像是在CCTV上看過,一個American Dream的中年版本,小時候的男主角特別喜歡棒球,做為一個投球手,他很有天賦,但是由于父親的工作,他在他高中的學校的壘球比賽前,搬家,搬到了另個個州,他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時間跳轉(zhuǎn)的很快,很久到了35歲,他做了一個高中的教師,但是他率領的學校的隊伍,獲得了冠軍,也有新探找到了這位老師。夢想和現(xiàn)在在他的世界里,不斷的翻滾。
讓我最感動的幾個情節(jié),也許看到時候,我還小,是少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24了,沒有體會故事的感人。
1.當那個老師覺得是否去選秀的時候,他跑到高速公路上,仍球來測試它的投球速度,78km/h他很失落的看這個高速公路的測試牌,但他回頭開走卡車的時候,那個破測試牌由于很破,真實的速度掉到了128km/h,讓當時的我為他可惜,為他難過。
2.當他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去很遠的地方選秀的時候,家里已經(jīng)無米下鍋了,老婆和孩子都在家挨餓,我看的都心疼,最后老婆還是支持他,太感動了。人到中年,有多少的責任和壓力,好這么理解你的一個老婆。這一生,足矣。
3.還有一個感人的地方就是,當他打的球隊獲得了大滿貫的時候,他曾經(jīng)反對他的父親,白發(fā)的父親都來到球場,我看到熱淚盈眶。在看國產(chǎn)的《向日葵》的時候,畫家的兒子開畫展和年邁的父親去看,我也一樣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典型的American Dream的電影,一部中年的勵志電影,一定不會讓你失望,讓你燃起對早年夢想的最求。寫下影片的時候是看了《死亡詩社》后,留下的,讓你心靈在放飛一次。(具體的細節(jié)也許有錯,很多年前了
3 ) 關于真實的Jim Morris和他本人的棒球天賦
這個電影劇情確實是很典型的美式雞湯片 不少影評也批評了這一點 不過我要說一下的是這個鍋可不是編劇和導演要背的,因為主人公的真實經(jīng)歷的確就是這樣,影片基本沒有添加什么虛構的東西。接下來就稍微介紹一下影片中沒有提到和稍加改編的好了。
1. 關于他的年少時期的描述基本都遵循了真實人物的經(jīng)歷。影片中沒有提到的是他高中時期由于學校沒有棒球隊,打的是美式足球。
2. 他本人可不是一般的業(yè)余棒球狂熱粉。他3歲起就開始打棒球,在高中打了幾年美式足球的情況下依然在1983年MLB選秀中以首輪第4順位被密爾沃基釀酒人隊選中。和國人熟悉的NBA選秀2輪60人不同,MLB選秀足足有40輪,每年都有超過1000多名球員被選中,但不是所有被選中的球員都會簽約。很多球員,尤其是后段選中的球員都會選擇不簽約,在大學中繼續(xù)磨練以求來年以更高順位被挑中,這樣可以拿到更多簽約金,也會更受球隊重視。Jim Morris本人就是1982年首次參加選秀在第446位被選中而放棄簽約最終在第二年首輪就被挑中。作為千余人(還不算每年的落選球員)中挑出的No.4,Jim當年絕非普通的業(yè)余愛好者,而是資料擺在大聯(lián)盟每位球探案頭的天才少年,而且他年輕時的球速也絕不可能是電影中自稱的大概頂多80幾mph,很可能是一個在高中時期就能投出近100mph球速的怪物級高中生。所以在電影中他參加坦帕灣魔鬼魚(現(xiàn)改名坦帕灣光芒)測試會時,球探很快就認出了他就是當年MLB選秀的4號新秀。
3. 電影中描述的他的中年生活基本是真實的。他的確是德州大湖鎮(zhèn)的中學理科老師兼校棒球隊教練,通過自己業(yè)余保持狀態(tài)最終在35歲加入魔鬼魚小聯(lián)盟球隊,最終在1999年9月大聯(lián)盟名單擴編時成功登上大聯(lián)盟。不過他的成功不僅僅是來自于個人的十幾年不放棄,更關鍵的因素是他本人千里挑一的棒球天賦。普通的業(yè)余愛好者是絕無可能復制他的成功的。而且電影中為了突出表現(xiàn)他的努力,挑選了一位精壯猛漢型的主演,然而他本人在登上大聯(lián)盟時看上去已經(jīng)是一位微胖的中年大叔了(當然棒球的投手位置對球員運動能力要求很低,參見MLB常青樹Bartolo Colón的體型)。另外他在電影中也有客串,扮演了小聯(lián)盟比賽中的一名裁判員。
4. 他的妻子可不像電影中那么無私地在背后支持他。事實上棒球小聯(lián)盟,即使是最高的AAA級別,生活都是非常艱苦的,球員的工資連自己喂飽自己都不足夠,更何況他在半年的小聯(lián)盟生涯中還需要養(yǎng)活家里的3個孩子。2000年為魔鬼魚出賽兩個月之后他就舊傷復發(fā)不得不再次手術導致整季報銷。2001年他試圖東山再起,遠赴洛杉磯參加道奇隊春訓,但是春訓后便被球隊放棄,妻子也最終選擇和他離婚。
5. 他在小聯(lián)盟AAA級別的成績其實非常一般,雖然球速很快但是控球不佳,保送非常多。但是他的故事在他還在AAA級別已經(jīng)被媒體關注,接受過電視專訪(這點電影中也有表現(xiàn)),因此球隊在大聯(lián)盟擴編時就順水推舟把他升上大聯(lián)盟(每年常規(guī)賽最后一個月時每支球隊可以把名單從25人擴展到40人。大多數(shù)球隊在此時已經(jīng)無緣季后賽,就會趁此機會鍛煉小聯(lián)盟新人或是給一些年紀較大仍在小聯(lián)盟蟄伏的球員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從電影本身來說由于上映時Jim Morris已經(jīng)是棒球界家喻戶曉的勵志人物,他的故事在他自己的演講和媒體的報導中也為大眾熟知,所以電影斷不可能加入太多虛構內(nèi)容,給編劇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其實很小,只能在渲染他對棒球的堅持和努力上多做文章,以及美化了一下他的家庭內(nèi)部關系。這部電影確實可以讓很多棒球少年心中熱血澎湃,但是要記住的是,任何運動到了職業(yè)的層面,天賦是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職業(yè)隊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向一個日復一日艱苦訓練數(shù)十年,水平卻仍達不到職業(yè)水準的業(yè)余愛好者敞開大門。
4 ) 當你三十而立,是否還有勇氣追尋曾經(jīng)的夢想?
故事很簡單,卻溫情而勵志。
吉米小時候很熱愛棒球,他一直夢想著能夠打進職棒大聯(lián)盟,在坐滿觀眾的最高級賽場上比賽。然而父親卻對他打棒球并不支持,不但沒有到現(xiàn)場觀看他比賽,甚至他贏得比賽后也沒有得到父親的一句贊許。父親認為“生命中還有比棒球更重要的事”,認為他的夢想是“想是一回事,做成卻是另一回事”,并不現(xiàn)實。
吉米一家遷到德州的一個小鎮(zhèn)生活之后,過上了鎮(zhèn)上所有人一樣的生活。他在小鎮(zhèn)長大,結婚生子。他當了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兼職棒球體育教練。他顯然沒有放棄熱愛的投球,多少個夜晚,一人獨自堅持在操場投球。但這也是一種興趣而已,他也到了三十多歲——一個打棒球的大年紀。一切似乎平淡無奇,波瀾不驚。
直到有一天,他在投球被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他向?qū)W生露了一手,學生心生敬佩。他興奮的跟妻子說起投球的事,忘記了曾經(jīng)手臂的傷痛,夢想的星火此刻開始燃起。后來的故事情節(jié)也很簡單,他在學生和妻子的鼓勵下,參加了選拔賽,接著是小聯(lián)盟,再接著終于被選上大聯(lián)盟。
故事很簡單,卻溫情而勵志。普通的家庭并不富裕,吉米一方面需要工作賺錢養(yǎng)家,一方面卻不忍放棄從新被激發(fā)的大聯(lián)盟夢想。在他面對這兩難抉擇,去問父親的建議時,父親卻依然是那句“想是一回事,做成卻是另一回事”,他失望至極?;氐郊?,一開始妻子也是認為他應該要為家里著想,掙錢養(yǎng)家才是現(xiàn)實。然而當妻子看到他們八歲的,正在熟睡的可愛的兒子,看到兒子的房間貼滿里爸爸打棒球的海報,她不想讓兒子失望,“八歲的兒子每天都在看著他爸爸努力地練習投球,你卻突然要放棄了,怎么向他解釋?”。于是,妻子支持吉米繼續(xù)追夢。
5 ) 勵志就是扯淡
心靈捕手是一部勵志到內(nèi)褲反穿的片子
勵志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勵志到又夸張的矯情 就很有點不靠譜了
有多少人天天年年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 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 而究竟有多少人 可以在放棄30到40年之后的某一天 在身體不那么好了 家里因為赤字床都被搬走的前提下 因為機緣巧合 朝花夕拾 不用訓練 不用努力 毫無頭緒的就開始了自己的這若干年前的愛好 以打醬油的水準重新投身于這個職業(yè) 于是當教練 學生就可以成冠軍 做運動員 自己就可以進大聯(lián)盟 這也太特么扯淡了吧
好吧,就算真有個叫吉姆·莫里斯的人就是有這么牛逼,個例永遠都沒有作為勵志片的價值,頂多可以迷惑幾個2B的青年 讓他們覺得自己也行
人一旦過了中年 夢想就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生活從來都不相信眼淚 生活也從來不會同情弱者
6 ) 想想愿望,計劃,活力,而不是只想著年齡
看過之后頓覺遺憾——為什么現(xiàn)在才看到這部電影?最近正糾結于對“改變生活方式”的思考,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很好的事例。
吉米非常熱愛棒球,因為傷病他不再打棒球,而在一所學校教化學,同時兼任學校棒球隊的教練。他是幸運的,遇到了一群好球員。他們激勵他在幫他們完成夢想的時候,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棒球隊奪得區(qū)冠軍后,他如約去參加選秀,最終被球探看上。吉米面對艱難的抉擇:是去接受另一個兩倍薪水的教師職位,還是去打棒球,繼續(xù)自己的夢想?他的內(nèi)心被棒球牽引著,他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父親告訴他,吉米的爺爺曾經(jīng)說過,想和做是兩回事,有些事情想想就可以了(聽到這句話,我也就不奇怪吉米的母親會和父親離婚了)。吉米最終得到妻子的支持,開始他的夢想之旅。在大聯(lián)盟的賽場上,他向那些關注他的人證明:他想到,也做到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這樣的觀點:“對優(yōu)越的追求是生活的一個部分,是生活本身,促使人使一個階段發(fā)展到另一個更高的階段。而只有改變生活方式,才能獲得優(yōu)越。”如果吉米只停留在懷抱夢想的階段,不去努力爭取,那么夢想永遠只是一個夢而已。很喜歡《心理月刊》網(wǎng)站上一幅漫畫的配字:“想想愿望,計劃,活力,而不是只想著年齡。”吉米的故事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吉米的爺爺只說對了前半句,想和做是兩回事。后半句應該是:只有做了,才知道夢想會有多么美麗。
想走old school路線,但只做到了形似吧
中年投手的故事。其實三振什么的就是集體運動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嘛。投手位置真是太騷了!
棒球真是熱血的運動,一部這么簡單主題的電影哭了好幾次。
尤其是MORRIS奔向大聯(lián)盟球場時所有的歡呼 所有的吶喊 所有的感動都為他而來 一直堅持著最初的夢想自己也被主人公從內(nèi)心里深深的感動必定會迎來成功的七彩世界Buy the way,his son is really very cute.
這類勵志片子實在看得疲勞了
im so tired.
對于我還是喜歡足球多一點。。但這個是正統(tǒng)的勵志片,看得很舒服,父親的形象很感人。
美國德州 救援投手 快速直球。雖然是2002年的片子,雖然定義范圍是勵志雞湯文,但是片子里并沒有大制作場面,也沒有煽情的話語。30歲男人一頭家的困擾呈現(xiàn),父親給的中肯的建議夢想是一回事,現(xiàn)實又是一回事。這句話不無道理,在小聯(lián)盟三個月妻子在家里帶著三個孩子收入下滑支出拘謹,畢竟化學老師的收入完畢救援投手600美金的收入多的多,自己有決定放棄,妻子徘徊后的鼓勵,哪怕是為了同樣熱愛棒球的兒子做個榜樣。男主也是幸運的三個月直升入大聯(lián)盟。結局也是現(xiàn)實的完成兩季大聯(lián)盟比賽,夢想圓滿了。落幕了想到自己追的日劇《棒球大聯(lián)盟》還是有用的賽場規(guī)則術語都能看懂,想起了越挫越勇傷痕累累勇往直前的吾郎,而這個片子中的男主也是20幾年不放棄,而且更多了許多現(xiàn)實味道
夢想和年齡無關
開局水準頗高,只可惜越到后面越落入俗套,前后判若兩片。
看過橄欖球、足球、籃球、冰球、高爾夫,終于來了棒球,沒什么亮點,和往常一樣四星。
“You do not have dreams,you do not have anything。”
看得太多就沒什么新意了
前后兩小時完全脫節(jié),有意義么,不如干脆點直接自己去面試不就好了
moris推開bullpen的大門走進MLB賽場的那一瞬間,感覺挺在那里就足夠
父子關系,給男人看的電影。男主你老演這種有運動天賦但中途受傷放棄的角色你知道嗎,i mean狗狗的故事。
有夢想就要立刻去追求 多晚都沒關系
PPTV 1520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009968/
竟然是真實人物,片尾令人大吃一驚。很好看,丹尼斯奎德演的很好,都以為是一個小鎮(zhèn)教練帶領球隊獲得不可思議的冠軍,沒想到竟然是自己去圓夢……電影比現(xiàn)實美好,事實上,他妻子和他離婚了。
無論作為編劇還是作為導演,John Hancock就擅長寫這種高唱積極生活追求夢想的勵志故事,絕不會讓你灰頭土臉地去悲催地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