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地制作了真人版《灰姑娘》《奇幻森林》和《美女與野獸》之后,迪士尼真人童話系列在2018年的表現(xiàn)非常不盡人意:無論是奇幻風的《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還是寫實風的《克里斯托弗·羅賓》,對普通觀眾和粉絲而言,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而將范圍放大到整個續(xù)集電影的范疇里,《新歡樂滿人間》和稍早的《加勒比海盜5》《星球大戰(zhàn)8》,甚至是看家的動畫續(xù)集《賽車總動員3》《超人總動員2》《無敵破壞王2》,也在不同程度上有失水準。
但對于財大氣粗的迪士尼來說,這并不是個了不得的問題:僅在2019年一年里,就有《小飛象》《阿拉丁》《獅子王》《沉睡魔咒2》四部投資水平至少1.5億美元的真人童話電影上映——這還不包括冷飯當熱飯炒的《玩具總動員4》。
與藍色的威爾·史密斯相比,不會唱歌跳舞的小飛象可以說是未來這幾部電影中最正常的CG形象了。從一部誕生于將近80年前的一小時少兒卡通,變成全長的真人奇幻電影,審美獨特的導演蒂姆·波頓顯然做了很多工作,而迪士尼也給足了面子:在迪士尼出品的一系列真人電影中,這是為數(shù)不多的一部,沒有一個迪士尼制片人參與的IP改編項目。
在這樣的創(chuàng)作自由下,《小飛象》顯然要比其他改編電影更有導演的個人印記:百年歷史的馬戲團幾乎是《大魚》的直接移植,團長甚至同樣都是丹尼·德維托;《蝙蝠俠歸來》之后,邁克爾·基頓時隔近30年后的再出演;與新繆斯愛娃·格林的第三次合作(《黑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與配樂大師丹尼·艾夫曼的第16次合作(《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
然而,盡管蒂姆·波頓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都喜歡描繪那些扭曲而善良的角色,《小飛象》并不是水準線之上的作品;在一系列迪士尼真人動畫電影中,《小飛象》也并不是一部值得過多關注的作品。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小飛象》是迪士尼體系中,最適合蒂姆·波頓的形象了:被世俗誤解的天真主角,簡直就是為這位性格古怪,表現(xiàn)不穩(wěn)定的電影制作人量身定做的一樣。但與許多從作者型導演轉型成大制片廠的特效大導一樣,蒂姆·波頓也難免“出賣”了他自己——《小飛象》的美術風格經(jīng)常顯得陳舊和過時,在更多的時候,電影中流露出的強烈的流水線風格著實令人沮喪。
對于熟悉蒂姆·波頓的觀眾來說,這種結果并不奇怪,畢竟他在翻拍電影這一領域是習慣性的馬失前蹄:睡前故事變成童年噩夢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科幻經(jīng)典變成人獸畸戀的《決戰(zhàn)猩球》,與兩位舊愛,海倫娜·博納姆·卡特和約翰尼·德普的分手作《黑影》??梢钥闯觯晳T了原創(chuàng)作品的蒂姆·波頓,在爆米花大片中并不像蓋·里奇一樣有著很強的適應性。
就《小飛象》而言,原作中過于簡單的情節(jié)也為改編增加了難度。寫就《變形金剛2&3&4》,以及一部《攻殼機動隊》的編劇伊倫·克魯格,保留了動畫原作的核心敘事框架,但對故事的擴寫只能說是好壞參半。 當《小飛象》能夠真正聚焦在它的動物主角身上時,電影還是能夠施展出魔法的。但每當電影開始講述那些表面化的原創(chuàng)人類角色時,就開始原地踏步。
這一問題,也曾在蒂姆·波頓的其它爆米花電影中出現(xiàn)?!稅埯惤z夢游仙境》《黑影》《佩小姐的魔法城堡》中,布景和服裝要優(yōu)先于角色刻畫——而角色刻畫本來就不是以“奇”見長的蒂姆·波頓的長處。
在這種情況下,表演并不是《小飛象》的真正短板。向來沒有票房緣分,但是貴在認真的柯林·法瑞爾給出了一如既往的敬業(yè)表現(xiàn);作為性(感)化身的愛娃·格林雖然已經(jīng)開始失去新鮮感,但還是有一點樂趣;丹尼·德維托和邁克爾·基頓打的是懷舊牌,當年《蝙蝠俠歸來》的正反雙方這次身份對調,盡管75歲高齡的前者已經(jīng)很難有什么突破,而邁克爾·基頓幾乎是在模仿蒂姆·波頓電影中的約翰尼·德普——除了不用把臉抹成調色盤。但電影中缺少的,是全CG的小飛象那樣的安靜的靈魂。
從《大眼睛》到《小飛象》,蒂姆·波頓似乎正在回歸當年在《艾德伍德》中引起他興趣的母題——也就是藝術和商業(yè)之間的碰撞與共存。但也正如他過去那樣,《小飛象》被純粹的視覺奇觀分散了注意力,而將故事中的人性元素置于次席。 對于野心勃勃,企圖在2019年大展拳腳的迪士尼而言,《小飛象》不過是暑期檔之前的開胃菜;對于蒂姆·波頓本人而言,《小飛象》是一次風險頗大的冒險。但對于失去了聚光燈的小飛象而言,《小飛象》是沒能起航的幻夢一場。
總體上來講劇情很一般而且魔改嚴重,原著里主要戲份都在動物身上但是真人版里戲份卻更多放在人的身上。經(jīng)典程度自然是比不上原著不過作為一部兒童向的電影還不算糟糕。不過結局我認為還是挺好的,甚至超越了原著。最后小飛象和他的媽媽一起回到了大森林里和他們的同類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繼續(xù)留在馬戲團里。這才是他們應有的生活。
如果是問“《小飛象》在迪士尼的作品中的地位”會更貼切。
仔細算,小飛象不能說是完全的蒂姆伯頓影片,IP就擺在那里,電影結構也都別人搭的。
具體一點就是,故事內核,劇本,情感走向基本都限死了,真正蒂姆伯頓的東西不是很多(人性溫存還有童心保留很好 不容易),他只是奉旨拍完而已。
真要權衡的話,熟悉的家長和兒童、勇氣和成長的部分還是比較有導演特色的。另外,伊娃格林女士應該很享受《佩小姐》的合作經(jīng)歷,片中完成得中規(guī)中矩(估摸著之后應該還要有合作)。
一份工作嘛,導演也要吃飯,迪士尼才是大老板。
才忽然意識到,蒂姆?伯頓如今也已經(jīng)60多歲,可以叫他老蒂姆了。不知道該為他開心還是難過,反正他的電影是越來越充滿童心了,比如這部《小飛象》。這可能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之后,我看過的老蒂姆最有童年印記的電影了。
雖然好多人都對本片不喜歡,但是講真,我還是被小飛象的故事感動了,這個“丑小鴨”式的迪士尼電影,固然不及王子公主的愛情浪漫,也沒有酷炫刺激的魔法大戰(zhàn),但是簡單真誠,寓教于樂,這就足夠了。說白了,就是一部給善良的孩子看的電影。
小飛象“笨寶”天生就與眾不同,一對大得離譜的扇風耳,不僅周圍的人類厭惡它的長相,在動畫版里,連馬戲團的大象們都對它另眼相看。在一個天生并不友善的環(huán)境里,只有大象媽媽喜歡它呵護它。在每個人的童年,多少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吧?比如因為自己是左撇子,走路姿勢奇怪,或者聲音和外表與眾不同,就因此從小承受了無盡的嘲笑與傷害。
可是話說回來,和所有人處處都一樣又有什么意思呢?我一直以為,那些與眾不同的人都是被上帝親吻過的孩子。正因為他們的與眾不同,所以注定這一生的路要坎坷不平,也注定了遲早要發(fā)出與眾不同的閃耀光輝。只要你肯用心學習敢于接受挑戰(zhàn),遲早會讓那些嘲笑你的人無地自容的。
電影里有一個細節(jié),因為被周圍人嘲笑,“笨寶”一直很自卑,它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天賦異稟,只有當一片羽毛出現(xiàn),才能展開翅膀一樣的耳朵自由翱翔??墒侨绻鹈灰娏?,它就害怕地不敢飛了。羽毛成了幫助它飛翔的工具,也成了限制它自由高飛的咒語。其實有沒有羽毛都沒什么關系,只要你是一只會飛的象,你就能憑一己之力自由飛翔,無所謂羽毛神馬的。
小鳥要學會自己飛翔,大鳥會先給它示范,等它羽翼豐滿了,就直接把它從溫暖的鳥巢里推出去,天性里的飛翔本能就會促使它御風飛翔。小孩學步剛開始需要人扶,或許會跌倒受傷,但漸漸他就能自己走了。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剛開始學習練字,本子上都需要一個方框,是為了讓每個字不旁逸斜出,等你的字寫的越來越自如,那些方框就自然不需要了。而所有這些都只是外力憑借,卻不是你繼續(xù)前進的根本。小飛象“笨寶”后來也是在遭受了一次次挫折,又面臨媽媽被人類傷害的危險,所有這些都逼著它自己學會了勇敢飛翔,而那片作為“助飛器”的羽毛也漸漸不需要了。
道理看似淺顯,可是要自己真正克服這個心結,扔掉來自外力的幫助,也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好,“笨寶”身邊還有一些幫助它成長的朋友,比如那個失去母親的人類小女孩,她脖子上一直掛著一把鑰匙,這是她深愛的母親送給她的禮物,母親曾告訴她,這個世上有各種各樣的門,這把鑰匙可以開啟任何一扇門。對此她深信不疑,她一直相信靠這把鑰匙,就能邁過一切艱難克服世上所有困難,可是她后來也漸漸明白了,有些時候你自己才是戰(zhàn)勝困難的唯一鑰匙。所以在結尾處,她把母親的鑰匙扔進了火里,并對不敢飛的“笨寶”說,“你瞧,我不需要這把鑰匙了,你不需要羽毛,一樣也可以飛呀!”
是的,沒有任何一片羽毛,你一樣也可以自己展翅飛翔。不僅是對“笨寶”,還是對每個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的失敗者,以及每個不曾被善待的非凡生命,你要相信,你就是那片御風飛翔的羽毛,你就是那把解開萬物之謎的鑰匙,你才是一切迷途的答案。
別怕,勇敢飛吧,做回你自己,just do it!
作為稍微熟悉Tim Burton的觀眾來說,我感覺新版很不Tim Burton(一些地方會有可忽略不計的Tim Burton流露)。但風格多變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新版的感情節(jié)奏甚至一些細節(jié)邏輯都有一點點脫節(jié)。
從感情上來說,畫面的基調有一點灰色,小女主讓人感覺缺乏生機(如果不是演技問題,可能是為了突出角色的心理成熟且缺乏母愛設計的),按理說,在這樣的設定下,故事的邏輯應該是稍微縝密的。可是在這一種寫實的氛圍里,每到關鍵的感情轉折處,都用了十分兒童動畫的處理方式,很幼稚地帶過了(例如DUMBO瞬間無師自通人語10級,媽媽在必要的時候才聽得懂人話),這樣的對比會讓人覺得難以信服而且非常突兀。從理性上來說,我當然很理解,這是一個童話故事,自然任何事情都能輕而易舉地發(fā)生,但是從情感上來說,轉換的真的沒這么輕易。同理,在所有角色性格都不太夸張的設定下,有幾個毫無交代就突然激動暴躁,為了暴躁甚至不惜生命瘋狂舞動的角色,也會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從邏輯上來說,反派鐵了心思要殺掉DUMBO的媽媽,也很匪夷所思。雖然我好像能夠從只言片語中總結出,他似乎是有點情感障礙的,大概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被家里人拋棄了導致想報復社會,但是他這個變態(tài)心理并沒有在任何其他地方體現(xiàn)出來,只是為了情節(jié)而強行存在。在絕大多數(shù)多時候,反派的設定單純就是一個為了利益沒有人性的商人,那么一個只求利益的人,竟然完全不考慮成全母子所帶來商業(yè)價值可能性,而突然童年陰影,這是怎樣的一種騷操作?(在你的人設這么簡單粗暴的情況下,不要突然暴露你脆弱的內心世界好嗎???)
我也考慮過,是不是導演故意安排了這樣的對比,顯得在真實中有所荒謬,然后就好像很有個人風格。但還是不不不,因為所有的荒謬,基本都是有深層的邏輯在的,我個人真的沒有體會到。不過新版也不是沒有淚點,但這些淚點很多就是靠著自己稍微腦補一下出來的。拿著像DUMBO這樣經(jīng)典又完美的設定,明明可以從各方面都做都做到豐富靈動,足夠煽情,把心思都用在推廣上,真的是太浪費了。
回觀將近80年前的動畫版,格局稍微小點,角色少且夸張,畫風有點歌舞片的味道,但細節(jié)真的多且貼切,感情和邏輯是層層遞進非常通順的。雖然結束的稍微有點倉促,但也還是讓人忍不住贊嘆非常完整漂亮。最重要的是,動畫版雖然角色都可愛靈動,但它本質是一個非常現(xiàn)實和諷刺,有點傷感的故事,在這樣的背景中,也依然能凸顯出小DUMBO和媽媽,和朋友們的一點點成長與美好,這才是真正的回味無窮吧!
不過新版也有設計很巧妙的地方,它告訴了我們DUMBO名字的由來,貼切可愛又有點讓人心疼,我個人十分喜歡這個細節(jié)。而且新版給了小飛象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這個結局是否最貼切暫且不說,但它一定是正確的(現(xiàn)在的電影真的很講究三觀正確了,所以就少了很多思維層次),而且他完結了1941年小飛象的一點點遺憾----以前的小DUMBO從頭到尾都沒有意識要離開那個剝削他的馬戲團。 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導演的一個心結呢?畢竟小DUMBO這么可愛,它值得擁有更美好的命運~ 把新版當成大型同人的話,還是稍稍能獲得點安慰的。
#小飛象#連著兩天二刷Dumbo~二刷包場imax效果比一刷激光廳好太多,推薦imax。整個電影行云流水階段分明,迪士尼的純血寶寶,非常合家歡(如果不是結尾蒂姆伯頓的名字出現(xiàn),我完全想不到導演是他)~觀影還會有些小感動,比如科林叔把假手藏起不讓孩子們看到,比如Dumbo和媽媽隔著鐵柵欄相擁……當然最驚艷的是伊娃格林,她表演空中飛人的時候一抬手,美到窒息!電影里還有好多熟面孔,小丑妝都遮不住的四條眉毛科林法瑞爾,反派是老版蝙蝠俠主演邁克爾基頓,團長美地奇是企鵝人丹尼德維托,美人魚是《肥瑞的瘋狂日記》的Rae Earl~~不要太開心~所以有點想忽略電影的槽點了[捂臉]那就不說了,包容不完美也是電影傳達的觀點之一嘛~不過Dumbo明明就可愛到爆炸,哪里怪胎了,萌到想入電影里那個娃娃了好嗎[捂臉]
ps如果是蒂姆伯頓的電影愛好者,請忘掉導演是他,因為小飛象不陰森不哥特不可怕,反而很溫暖很family~
就開開心心的看個童話不好嗎[耶]
btw憑什么分數(shù)比那個煩人的帕丁頓熊低,不能忍!
這兩年的迪士尼真人電影一部比一部催眠,還是說我的童心一年小過一年了?
有神無形的Dumbo,并且曾經(jīng)Burton式的奇思妙想和天馬行空被演變成一場老舊又甚至在溫情中摻雜著些許“驚悚”的成品。異域風情的Green、壞人Keaton、古靈精怪小老頭兒DeVito,每一個人都成為了重復選角以及這出流水線上的一環(huán)?;旧瞎适绿茁芬簿褪牵o配樂版)《馬戲之王》了。不過童心是真的,每次翱翔帶來的感動也是真的。
《小飛象》對于迪士尼的粉絲大抵都有特殊意義,作為迪家老粉我也是沒有看過動畫版的,好羞愧啊。但是這似乎是一個優(yōu)勢,直接觀看真人版的《小飛象》,效果出乎意料得好,完全沒有動畫版的玉珠在前的先入為主的好感。相反,這一部真人版的《小飛象》還原了美國東南部在上個世紀初的馬戲團生活:雖然世界上戰(zhàn)事不斷,時時面臨歐洲舊世界的挑戰(zhàn),大蕭條的暴風驟雨即將來臨,但是,人們仍然努力生活,憧憬未來,探索科學,并且保持一顆溫暖和真摯。全片最動人的地方是感情真摯,兩段小飛象高空起飛的片段我也是悄悄抹淚了呢。誒,有可能是因為最近情緒比較波動,嘻嘻。最后,Eva Green真是美翻了。
很平淡,沒有什么波瀾壯闊,即使是高潮部分也是循規(guī)蹈矩。然而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希望每一個童年的書本都被拍成電影,就像希望世界上每一個動物都能存在于他們自己的世界而不畏懼,就像希望未來的人們評價21世紀的時候,會說,那是一個充滿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的年代,人們從自私中脫離出來,與自然達成了美好的共識。
迪斯尼式低幼。Tim Burton的暗黑系童話,這幾年已經(jīng)退化到只剩下童話了。
伯頓為迪士尼拍的命題作文,挺正統(tǒng)老派。原版64分鐘的《小飛象》直到后十分鐘才用耳朵飛行,新版前半截幾乎原樣照搬,后半截拓展了全新故事走向,保持原版基調和精神,文德維爾有句臺詞:“你讓我又回到了童年!”另外,伯頓早年曾為迪士尼影業(yè)的《黑神鍋傳奇》畫過百幅原畫,但一張沒用;拍《小科學怪狗》后被迪士尼管理層炒了魷魚。這次重回迪士尼拍《小飛象》還挺有意思,片中大反派“文德維爾”和他的游樂場感覺就是迪士尼和迪士尼樂園的陰暗面,他吞并美第奇馬戲團也是挺“寫實”的了。最后還一把火燒了游樂場,夠狠!
這么老的故事居然講得很精彩,最后變成環(huán)保教育片也一點都不尬,蒂姆波頓很棒。伊娃格林擔得起巴黎之珠的稱號,紅裙飛象,真是明艷動人。
家里有小朋友的,還是可以帶孩子一起看看的。其他人可能就要考慮下是不是真的要去看這個了,真是無趣老套到讓人坐立難安,邪惡的商人,善良的底層,天真的孩子,正義戰(zhàn)勝邪惡,藿香正氣。并不波頓的溫吞童話,伊娃格林演了一個沒什么亮點的花瓶。這片最大問題在于,沒有控制在90分鐘之內,太拖沓了。
四星妥妥的。但看短評心有不忿,親子合家歡電影有什么問題嗎?加一星,致敬在個人風格和電影主題間努力尋找平衡的導演。故事真的很美好啊小象讓我的心都融化了。
三星半。適合大朋友小朋友的溫馨催淚向真人動畫。1.童話般的故事,童話般的走向,壞人惡有惡報,主角貴人相助。知道是套路依然會被感動。2.伊娃格林真美。3.最讓我動容的不是小飛象飛起來,而是小馬戲團的成員見識到大場面的那種眼神,激動又落寞;以及他們得知自己被解雇后卻依然團結起來八仙過海拯救小飛象,這是本片最熱血的一段。
"You make me a child again! "
劇情簡單無腦直白臉譜化的兒童片,小女主從長相到裝大人的面無表情都特別不討喜,而且怎么做到把 Eva Green 這種級別的御姐女神拍這么無趣的…再加上對科林法瑞爾那張臉一點好感都沒,本劇要找個出彩的角色真是難。感覺迪士尼近年來的真人童話重拍都是這樣不溫不火乏善可陳,不禁對獅子王寫實版擔心了起來。不過所有一切加起來居然看得還挺愉快,三星半吧。(電影院小孩全程尖叫,不知道是不是想學大象叫
作為一部拍給兒童看的電影,拍得太無趣了。大人覺得幼稚,小孩也覺得枯燥。表面上沒什么問題,其實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拍得太工整了,四平八穩(wěn),所以也沒有任何亮點。這種中規(guī)中矩,走安全路線,追求穩(wěn)而不愿意有所創(chuàng)新的電影根本就不應該被拍出來。自從蒂姆?波頓去迪士尼拍合家歡電影后就越來越保守和膽怯,當年拍《剪刀手愛德華》《大魚》的大膽、靈氣、魅力、創(chuàng)新、想象力已經(jīng)蕩然無存。不得不說迪士尼真是毒瘤,太不思進取了,巴不得把所有動畫電影全部拍成真人版,巴不得給所有電影都拍續(xù)集,永遠吃老本,沒有絲毫創(chuàng)新精神,結果票房還那么高,搞得現(xiàn)在所有電影公司都紛紛效仿,不斷翻拍、拍續(xù)集、壓榨IP、打造電影宇宙……根本沒人去拍原創(chuàng)內容了。
嗯…伊娃真的好好看!
眼看著迪士尼把自家倉庫翻個底朝天,一步步從一流造夢工廠退化成流水線量產(chǎn)作坊。
小飛象飛多久,才值回多少票錢?!按笙髲牟煌?,不能以貌取象”。
無功無過的全新翻拍之作,溫和得讓人有點失望。蒂姆伯頓的戾氣都哪里去了?轉型成PG級親子片導演了?
我不知道給低分的觀眾是在挑剔什么,這就是非常經(jīng)典提姆波頓的童話,斷了手的騎士,不正常的公主(好吧是動物),不夠壞的國王,和額頭真的非常大的女主角。以及雖然我從來沒看過馬戲表演,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所夢想看到的馬戲表演大概也就是這樣了。
除了老套之外都可以,因為原版就這樣,迪士尼卡通真人系列經(jīng)歷了早期幾部魔改之后,從《灰姑娘》開始就一本正經(jīng)走原著黨路線了,本片也是四平八穩(wěn)的兒童童話,沒啥大毛病,蒂姆波頓那些鬼才趣味在這樣的故事里也沒啥大發(fā)揮之處,但樂園和舞臺效果非常不錯,畫面依舊是亮點,伯頓老師是否考慮執(zhí)導一臺晚會或開幕式?伊娃格林一如既往的美麗,最驚喜的是老蝙蝠俠與企鵝人的同框,這回企鵝人扳回一城,小女主演是帶資進組吧,桑迪牛頓的女兒,人設不討喜也演技差的可以
劇本又臭又長還充滿說教,饒是如此,蒂姆波頓的個人風格仍然保證了馬戲團的部分完爆「馬戲之王」。不過作為一部迪士尼影片,把一個類似Walt Disney的角色當反派,最后一把火燒掉樂園,還是挺有魄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