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粗制濫造才是主流,但這部《天若有情》卻堪稱經(jīng)典。
首先是主題很經(jīng)典:美麗的富家女愛上街頭小混混,跨越階層,又笨拙又真摯,生離死別的愛情,讓觀眾非常動容。
其次是故事結(jié)構(gòu)很經(jīng)典:開場——發(fā)展——高潮——結(jié)尾節(jié)奏準確,讓觀眾的情緒得到恰到好處的抒發(fā),有很好的觀影體驗。
最后是場面和音樂很經(jīng)典:對于1990年來說,那么大的飆車和爆破場面,男女主人公駕駛滑翔飛機在高空飛行,應(yīng)該算是大制作了,給觀眾新奇、震撼和浪漫的視覺體驗。1990年,黃家駒還在世,電影非常恰當(dāng)?shù)厥褂昧怂囊魳?,很好地營造了氛圍,烘托了情感。
在電影里,主人公通常都是第一個出場的。
所以這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華弟(劉德華)開著摩托車風(fēng)馳電掣,非常瀟灑地躲過警察的查車。
在第一場戲里,電影交代了他的職業(yè)和性格,一句“我不做很多年了”和“大哥叫到,我一定做”,就點明了他本性不壞和義氣當(dāng)前的性格(早期的香港電影,資金來源多是黑錢,這符合投資人的價值觀),同時也埋下一條非常關(guān)鍵的劇情主線,為后續(xù)的故事發(fā)展做鋪墊。
在第二場戲里,電影創(chuàng)作者帶領(lǐng)觀眾來到華弟的生活,用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告訴觀眾,他被一群底層妓女養(yǎng)大,孤獨,貧窮,無所依靠,缺乏男性的模板——在電影的第三部分,導(dǎo)演借其中一個養(yǎng)母之口告訴女主角:連那個拋下年幼的他,跳樓自殺的母親,也不知道他父親到底是誰。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他走上歧路的原因:他要跟隨一個年齡大到足以做他父親的大哥,那個大哥為了罩他,肯為他挨刀子。最后,他也是為了給大哥復(fù)仇,才拖著身受重傷的身體,拋下心愛的女孩,“英勇”(但毫無意義地)赴死。
表面看來,華弟的選擇比較符合黑幫的價值觀(為老大拼命),但內(nèi)在里,也在說著:人們對愛的追尋,對依戀關(guān)系的渴求,是永遠都不會停歇的。
這就是好電影的意義。只要創(chuàng)作者是在依據(j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認真講故事,就總能進入觀眾的內(nèi)心和情感,給觀眾啟迪,讓觀眾思考,進行一場無意識的內(nèi)心旅行,乃至是精神的洗禮。
這部電影,試圖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
什么樣的女孩會愛上壞男人。
女主角jojo,大波浪,大紅唇,白襯衫,她美麗得超凡脫俗,天真可愛,又禮貌溫柔,受過很好的教育,家里超級有錢,卻愛上一個街頭混混,沒有讀過書、沒有前途、性格粗魯?shù)娜A弟。
在第一場戲的第二小節(jié),華弟來到一個車場。
在一片烏煙瘴氣之中,幾輛改裝過的貨車正在飆車。每輛貨車的頂上,都站著一個年輕的女孩,她們沒有任何安全防護,只徒手抓住欄桿,隨著貨車的疾馳,瘋狂地扭動身體,興奮地喊叫著,像是在享受這場狂歡。
然而很不幸,在這個小節(jié)的結(jié)尾處,其中一個女孩因為貨車剎車過猛,從頂上摔下來,身體砸破一輛小汽車的擋風(fēng)玻璃,卡到了駕駛座里。鏡頭給了她一個特寫:她滿頭滿臉都是血,痛苦地呼號著,希望得到圍觀人員的施救。
在電影的發(fā)展階段,華弟也讓吳倩蓮扮演的jojo站到貨車頂上,跟他一起去飆車。似乎,這就是他示愛的方式了——一個從未被愛過的人,真的不懂如何去愛別人啊。
在電影里,jojo其實是愛上了一個劫持她,讓她置身危險之中的壞人。然而就是這個壞人,卻給她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愛,讓她感到活著的意義。而她之所以愛上這個不懂怎么愛她的壞人,最最根本的原因:
一是她的母親就不懂怎么愛她。
她的母親不但對她缺乏情感反應(yīng),還非常冷漠,甚至是冷酷,只關(guān)心她做得好不好,是否優(yōu)秀,是否聽話,至于她開不開心,有什么需求,一個人住超大的房子害不害怕,全不在母親的思考范圍之內(nèi)。
二是她的父親在家里全無發(fā)言權(quán),更像是母親的附庸,跟班,忠犬,全無做父親的威嚴和責(zé)任感。這樣的父親,不可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產(chǎn)生“有人保護我”的感覺,因而容易在人際關(guān)系中退縮,遇到?jīng)_突情境時選擇壓抑自己,順應(yīng)他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華弟和jojo雖然在社會階層上差距非常遠,但他們卻一樣的孤獨,一樣的荒涼,一樣的無助。也就是說,他們的心理世界是有相似性的。如果來到現(xiàn)實生活中,有可能華弟都不用說什么,jojo就能通過直覺感受到:這個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聊聊。
那么我們就知道了“什么樣的女孩會愛上壞男人”的答案:
在原生家庭種被忽視、被虐待的女孩,愛上壞男人的概率會高很多。因為她們會循著味道,找到跟父母相似的男人,進入一段有著熟悉感的親密關(guān)系,營造童年時期的仿真版生活,強迫性地重復(fù)5歲之前的生活和內(nèi)心體驗(2021年4月即將出版的新書,花了不少篇幅來談強迫性重復(fù)的心理現(xiàn)象)。
有人寫文章說,現(xiàn)在搞創(chuàng)作越來越難了。因為動不動就會被人罵“三觀不正”,還舉例說瓊瑤《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何書桓,如何被年輕觀眾罵做“渣男”。言下之意是,觀眾不該用道德去評價藝術(shù)作品里的人物形象。
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現(xiàn)象,并非觀眾不寬容,更不是觀眾不成熟。事情恰恰相反,是因為如今的觀眾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藝術(shù)作品的要求更高了,不會輕易被創(chuàng)作者的邏輯帶走。
這意味著創(chuàng)作者應(yīng)該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作形象飽滿的人物,以及符合人物心理邏輯的情節(jié),而不是瞎編亂造。只有當(dāng)觀眾被故事打動,深深地沉浸在創(chuàng)作營造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喜愛藝術(shù)人物,共情藝術(shù)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對藝術(shù)人物產(chǎn)生心理上的認同,才能忘了道德,忘了是非評價,只是投入到藝術(shù)作品之中。
此外,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藝術(shù)人物時,不能因為喜歡自己的人物,而強行給他安排挑戰(zhàn)基本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情節(jié)。
比如在這部《天若有情》里,劉德華飾演的華弟,在電影一開場就因為哥們兒義氣(或者也是向老大報恩),參與了一場搶劫珠寶的罪案,為了脫身,他還偷襲了警察,劫持了無辜路人(女主jojo)。雖然觀眾很喜歡這個至情至性的人物,尤其是劉德華那么帥,演技那么好,足以讓觀眾忘記華弟其實是個罪犯的事實。
但是,雖然觀眾會因為喜歡這個藝術(shù)人物,而忽略他的罪犯身份,創(chuàng)作者卻不可以忘。所以這個人物,哪怕再瀟灑,再帥氣,再有情有義,觀眾再不舍得,他最終也必須得死,要么是被法律制裁,要么是其他方式的死亡。否則就是挑戰(zhàn)了最基本的社會道德。
最后說一點吳孟達的角色。
緬懷達叔,感謝他為觀眾塑造的那一系列生動的角色。
這部電影為吳孟達贏得最佳男配的獎項,是實至名歸的。因為角色的性格非常鮮明,而吳孟達的演繹堪稱經(jīng)典,無論是語氣、表情還是身體語言,還是走姿,都有著內(nèi)在的一致性,讓我有一種“他的每一根頭發(fā)都是戲”的感覺。
這個心酸的小人物,正面對著欺負他的混混,就沉默,或者滿臉堆笑,可一旦人家走遠,他就立刻跳起來罵人,吹噓自己的能力。他的存在,主要是用來襯托華弟生活環(huán)境的殘酷,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實在是“揾食艱難”,就業(yè)崗位只有那么多。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告訴觀眾:華弟并非不想好好找一份工作去生活,他一無學(xué)歷,二無技術(shù),三是社會環(huán)境實在太差,就業(yè)機會非常少。
電影的最后,導(dǎo)演給了吳孟達的角色最華彩的蛻變:一直膽小如鼠,唯唯諾諾的他,竟為了兄弟義氣,勇敢地拿著刀去手刃仇人,卻被仇人反殺。他為了保命,為了活下去,一輩子裝慫,卻在關(guān)鍵時刻,豪情萬丈,俠肝義膽。
試問他不得獎?wù)l得獎呢?
記得很早的時候看過這部電影,當(dāng)年的劉德華好帥。那個年代的香港電影特別流行這種黑社會的小混混打打殺殺的題材。其實這部電影現(xiàn)在來看也是很俗套的。一個小混混和一個單純的小姑娘相遇相知慢慢彼此相愛的故事,小混混怕連累小姑娘假裝討厭她就是為了讓她離開他,后來又在一起了。確實很浪漫。這個電影能稱得上經(jīng)典絕對是因為最后那一段。當(dāng)吳倩蓮一個人穿著婚紗在大街上奔跑著尋找已經(jīng)死了的男主角時,隨著(追夢人)音樂的響起~讓微風(fēng)吹起了你的長發(fā)讓我追尋你的夢。音樂配上電影畫面太感人了。
本來只是下飯看的,知道是俗套的愛情故事,卻沒想到哭到心臟都發(fā)緊。 經(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典,對我來說有這么幾點: 1. 開創(chuàng)了先河 我閱片不多,富家女和古惑仔的故事是常見的路數(shù),但本片中婚紗+摩托真的讓許多電影模仿 2. 情節(jié)夠豐滿 本片其實分三條線,男主黑社會線,男女主感情線,女主家庭線(較少),每一條線的因果,細節(jié),和幾條線之間的互動,都非常完美,用現(xiàn)在常常說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尿點,沒有注水。 最后,這部片子可以打動我,是因為我在這里面發(fā)現(xiàn)了人性的真善美。而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 拋開這些教條的話,說一些純粹情感上打動我的點和片段。 吳倩蓮的角色真的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女友,老婆。在《天若有情》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她無悔的執(zhí)著,這是一種純真又勇敢的東西。是周芷若的溫柔如水以及趙敏的膽識和倔強的“我偏要“的結(jié)合體。對這個角色的路轉(zhuǎn)粉從她去找吳孟達飾演的太保問華仔的消息開始,一個單薄的女孩子,闖入蛇龍混雜遍布黑幫的街區(qū)。太保不肯告訴她,她只好站在那邊不停的對太保陪笑臉。這笑融化了太保,也融化了我。接下來是她更沒有接觸過的地下舞池,冒著被其他人騷擾的危險她都要去找華仔,那時候我心里真的怕她被拖出去玷污了或者怎么樣……(片里好多次,不管是一開始荒郊野外還是男女主第二次見面被黑幫追殺抑或是這次舞池……)在我感嘆還好華仔還是帶她出去了的時候,卻帶她去了更危險的地方……我相信JOJO站上車頂,一方面是為了不讓華仔看低,另一方面也有自己性格倔強的因素在。好在JOJO崩潰之極,華仔終于被打動,知道JOJO是真心喜歡自己,不再趕她離開。接下來甜蜜的部分更讓我覺得這個角色也是非常俏皮可愛,并不是完全苦哈哈的。還要她拿到喜枕的那個欣喜表情,幫三個媽媽打理家事等等,都非常打動我。本來知道故事的走向,我以為我不會哭,一開始戳到我淚點的是JOJO即將去加拿大,違抗母親跳車,去華仔家打掃好了房間等他,華仔醉了,心里憤懣,其實是氣憤自己作為黑道,無法給JOJO安穩(wěn)的生活,故而摔花盆摔冰箱,把一切弄的亂七八糟。而這時候JOJO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把東西整理好,再把華仔安置好,照顧好。最后留下愛你無悔的紙條。無怨無悔,JOJO真的做到了。從頭到尾,無論華仔怎么受傷,怎么趕她走,她怎么擔(dān)驚受怕,她都沒有怨過一句。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媽媽有能力讓華仔坐牢,以她的勇氣,她也不會答應(yīng)去加拿大。這一切都是為了愛,放手的愛。和華仔可能是JOJO的初戀吧,已經(jīng)被戴上戒指,穿過婚紗的她,要怎么面對以后的人生?我真的非常心疼…… 而華仔是一個更徹頭徹底的悲劇人物,不知道父親是誰,母親自殺了。我想這導(dǎo)致他很沒有安全感,所以他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生活,可能本身已經(jīng)非常孤單了吧。業(yè)務(wù)能力很強,飆車,打架,都是可以一對多的人物,也有不顧一切的膽識。在黑社會這樣一個人吃人的環(huán)境,他卻堅守著自己的信義,也是導(dǎo)致他最后橫死的原因。他愛JOJO,愛的矛盾,反反復(fù)復(fù)問她后不后悔,時不時的推開她,又時不時的給她最危險刺激的浪漫愛情??褚暗娘j車,中秋的煙火,搶來的婚紗等等,沒有一個情竇初開的女生可以抗拒這樣的愛。有時我會想,他原本可以不回去殺喇叭的,這樣或許JOJO就不用苦苦的尋找,甚至下半輩子都會等,都無法釋懷。但是如果他不去,他就不是那個講義氣,沖動的華仔了。我甚至在想他最后去找JOJO,是因為覺得自己必死,所以想見JOJO一面,還是因為JOJO要去加拿大,所以想見JOJO一面了。我不得而知,也不想再揣測,怕再熊貓眼。一入江湖就沒有回頭路,可以說華仔的死,或早或晚,是必然的。即使在最好的大哥下面,他也只是個打手。當(dāng)然華仔的鼻血和盡力睜開眼讓自己保持清醒的樣子,還是深深打動了我……這是赤誠啊也是孤勇…… 再來說說配角,吳孟達的角色非常的有意思,一個窩囊的只敢在黑白道的大哥走了之后咋咋呼呼的,在黑道邊緣混飯吃,卻連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守不住的,卻又很可愛的一個人。在最后終于硬氣了一回。JOJO家的管家阿姨,最后看到華仔來找JOJO,沒有提醒JOJO媽,反而是指引她看向別的地方,這點也很打動我。每個配角,即使只是家里的阿媽,都有自己的戲份和性格。 很多劇評說JOJO對華仔的愛是斯德哥爾摩,我覺得是把他們的愛情說的太淺顯了。斯德哥爾摩是被綁架者在曠日持久的當(dāng)人質(zhì)的過程中愛上了綁架者,又或者簡單說,就是受虐者愛上施虐者,被虐久了,覺得施虐者一點點的好都是萬分的甜。但他們的關(guān)系完全不是這樣的啊。華仔從挾持JOJO做人質(zhì),到把她送回家,不過半天的時間。要不是警察撿到JOJO的包讓她作證,或許他們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另外JOJO不是受虐狂,她在華仔讓她上車頂被嚇?biāo)乐?,是放棄了想要離開的。要不是華仔發(fā)現(xiàn)了他/她的真心及時挽回,他們可能也不會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我認為他們相愛,除了有身份背景巨大差異帶來的吸引之外,主要是對彼此人品的欣賞,可謂真的是始于顏值,忠于人品。JOJO愛華仔的善良,正義,對她的舍命相護;華仔愛JOJO的單純,執(zhí)著和不顧一切??上н@樣的愛情就恰如中秋的煙火,太快太美,卻終將消逝。少女的祈愿,上帝不會聽到,這或許是這部電影里諷刺和現(xiàn)實的一點。但我們永遠會為少年的熱血和少女的真心感動。 可嘆,也可幸,編劇的筆讓癡男癡女的愛情在最高點永生。而我們最終要回歸生活,華仔實非良人。如果他們真的在一起了,在過了有情飲水飽的階段后,JOJO會不會后悔脫離優(yōu)渥的生活呢,而華仔又會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安全,自卑和遇事拿暴力解決的習(xí)慣對JOJO造成多大的傷害呢,可想而知。寫到這里,終于漸漸可以從電影中脫離出來,畢竟藝術(shù)是高于生活的,而我們還要回到生活。
#大熒幕#整部電影臺詞都不多,一個很普通的故事,硬是讓人心跳。吳倩蓮和劉德華在旅館里坐著,聽到樓上的叫床聲,外面的霓虹燈光打進來吳倩蓮躲進衛(wèi)生間,劉德華喝著Carlsberg啤酒,笑,把啤酒貼著臉,笑。/ 比完那場很危險的比賽,吳倩蓮哭著跑出去,卡車在后面炸成一團火焰,抱著。
天若有情~~天早塌下來了
后來那個騎摩托,后座坐了一個穿婚紗的女子的橋段,被很多電影一再沿用。
我清楚的記得你敲碎櫥窗玻璃,剝下婚紗,穿在她身上
中國最有性魅力的影史形象,在東南亞掀起了牛仔和摩托風(fēng)潮,當(dāng)年滿大街的海報。此片一出,人人想嫁劉德華,私奔也行。劉德華留著鼻血騎著摩托載著穿婚紗的吳倩蓮,伴著追夢人無奈奔向人生與愛的盡頭,可謂華語愛情片最浪漫的鏡頭。羅大佑的歌也讓人難忘: 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發(fā)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紅塵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當(dāng)時片場有段趣事。杜琪峰頭發(fā)稀少不騎摩托,不懂劉德華為啥拿下頭盔要捋頭發(fā),以為故意耍帥。劉想:嘿,不懂生活啊。就頂著杜的口水真去耍帥了,還上吹風(fēng)吹頭發(fā)。結(jié)果拿出了生涯最殺的一面,英氣和酷勁蓬勃而出,一切都徹底燃燒起來,造就了世界級的荷爾蒙神片,沒有平白浪費自己的天才。之后再合作,杜在片場就主動讓劉保持發(fā)型了。到耍帥和演技都收放自如的暗戰(zhàn),甚至說:有些人就是他媽的帥。
劉德華演的黑幫片總能令人感到陣陣絕望,如《旺角卡門》《龍在江湖》,為了兄弟情義、個人的尊嚴、自己的愛人情愿慷慨赴死,每每都有傻傻的愛人癡癡的等待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退出江湖的話也許只有死!而在這種死的睡眠里將會做什么樣的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
配樂很棒,比昂的幾首MV配合的也很棒,吳孟達也很棒,吳倩蓮也很棒,完。
哪有那么負責(zé)任的男人,明知道是末日,還跟你攜手去闖?
即便我的身上總是傷痕累累,見到你時卻總是英姿颯颯。縱使你的眼中總是淚光閃閃,抱著我時卻總是笑意盈盈。如果沒有結(jié)果,就請把身后的爆炸當(dāng)做無言的承諾。如果沒有未來,就請把帶血的婚紗看成最后的告白。無論前路重重艱險多少恩與仇,曾經(jīng)與你深深愛過便已經(jīng)足夠。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多少追夢人。在香港電影的傳統(tǒng)故事架構(gòu)中,浪子是無法回頭的,或死于仇殺,或受盡屈辱。正因如此,浪子的愛情都非常凄美動人,如煙花般燦爛而短暫。陳木勝用兩場爆炸戲來襯托男女之間的感情迸發(fā),直接而有效。這對苦命鴛鴦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皆因他們是同類,在面對出國和赴死的選擇時,他們都選擇為最親的人打點好一切,兩個責(zé)任感極重的人相愛,才會如此決絕,如此義無反顧。華弟載著Jojo飛馳而過,點點鮮血染紅潔白的婚紗,轟鳴的引擎聲就是這世間最深情的情書。
香港回歸以后,從此再也沒有所謂的“港片”!它已經(jīng)失去原有的味道了??!所以我對港片的記憶只停留在80、90年代~
后來那場隔窗取紗戲被人致敬。
盡管依然有很多打打殺殺的場面,但這是香港少有的以愛情和情義為核心來推進故事的“黑幫電影”。劉德華的角色還蠻討好的,特別是悲劇性的結(jié)局。吳倩蓮就稍顯花瓶,這種愛上黑幫帥哥的女孩大多都是有點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幼稚少女。
一部在今天上映會被女權(quán)罵出家的愛情電影
香港愛情電影永恒的經(jīng)典!華仔的狂飆鼻血,不知俘獲了多少人的心~~
劉德華是真的帥 噴鼻血都那么帥 最喜歡吳倩蓮去澳門阿公家找華仔那場戲 擦掉他嘴角的飯粒 然后哭著喂他飯——誰不愛浪子呢 可浪子不該有愛情的。。。。??赐陰滋炷X子里都還是這個片子!
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啊
當(dāng)搶劫犯真好,隨便抓個白富美做人質(zhì)就可以成為自己女朋友。當(dāng)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你要長得和劉德華一樣帥。
浪子還是不要回頭了,往前走,前路黃泉。少女的傷會結(jié)痂,婚紗會重新隨風(fēng)飄揚,她會成長,明白愛上你只是十七歲那年的一場夢。遺憾才是這場愛情的圓滿。
2009-10-4 23:31:06 8/7.3(252) 劉華難得鼻血都流得那么有型
年輕時候的華仔真的帥啊啊,吳倩蓮的氣質(zhì)萬中無一,這么慘烈的愛還是第一次看到,哭了好幾回,唯一不滿意的就是這心碎的故事情節(jié),怎么直接就奔著死去了,雖然早已過了情竇初開的年齡,但是不是真愛一眼望去便知,奮不顧身飛蛾撲火愛你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