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了,體育題材的電視劇,都是披著運動熱血皮的青春偶像劇。實話實說我也是從陪你逐風飛翔遛彎過來才看到這個劇的。在這之前我從沒看過冬奧會,沒看過一次短道速滑比賽,我的關注點永遠都在奧運會射擊我們槍槍首金,跳水我們牛逼,乒乓球我們無敵。短道速滑是啥?不了解。沒看過。看不懂。如果說飛翔是青春帥哥靚妹,嘻嘻哈哈,特別明顯的擺pose+替身的拍法我也一笑了之,因為我知道,那不是體育,那只是個偶像劇。
可是看了這劇之后,我有些小激動了,這不是偶像劇,這是在用藝術化的方式描繪短道速滑,甚至可以延伸到整個運動界的故事。我原以為可能這種正劇會有很重的zz宣講色彩,而事實上,他只是慢慢給我們講了一個三代短道速滑人的故事,給我的感覺是真實的,感人的,不是強凹出來的勵志,也沒有刻意煽情或者熱血,只是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一個有血有淚,一個殘酷而溫馨的故事。
吳媽是第一代,她可能沒有名氣,也沒有獲得任何利益,有的只是對短道速滑的熱愛。無論是省隊教練,還是發(fā)配做少年宮教練,無論是大腹便便,還是已然白發(fā)蒼蒼,吳媽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她熱愛的冰場,她手把手帶出來一批又一批的短道速滑人,替她延續(xù)她在冰場上未完成的事業(yè)。
陳鄭江三兄弟,我覺得就是那個時代所有運動員的縮影,甚至不僅僅是短道速滑這一項運動。老陳是老大,刻苦卻缺乏運氣和天賦,第一年被人黑受傷,第二年名額有限加上意外都沒能進國家隊,等第三年終于進了,可是年齡大了,腿傷拖累,進去了也只能給優(yōu)秀隊友做陪練,即使他再認真刻苦,成績提升的再快,他也只能做一個優(yōu)秀的陪練。小時候我也練過體育,我比的那年高手如云,我連個獎牌也沒摸到。第二年因為年齡鎖不能比了,參加訓練我也只是個陪練。而我的隊友卻在那年拿了金牌,即使他的成績還不如我當年。即使我那時還只是個孩子,幾十年過去了,我都還忘不了當年上面來挑人圍著我隊友轉的樣子,而我站在邊上對他們來說透明的像個空氣,即使我手里拿著的獎狀上成績比他還好,區(qū)別只是上面寫的不是第一名。我懂老陳的痛,懂那些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卻不一定能收獲榮譽的痛。我為老陳的食古不化不肯讓女兒練冰而恨的牙癢癢,也懂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辛苦一輩子最后走了自己已然失敗的老路的良苦用心。
老鄭又是另一種人,有天賦,有成績,原本是街溜子的他身上有種不顧后果的江湖草莽氣,也可能是這種經歷和性格使他的決定最終都讓他后悔和自責,前面是誤傷隊友,后面則是在冰場上想要冒險嘗試超越失敗出局,這些都給他留下終生的遺憾和陰影。在那個年代,國家和隊友把希望全寄托在你一個人身上,而你卻搞砸了,這是什么樣的壓力可想而知。片尾的真人教練也說了,那年我們拿了5塊銀牌,一塊金牌都沒有。我懂的,沒有金牌,在那個年代,可能等于什么也沒有。我想到了劉翔,想起了我們總指指點點他的兩次退賽,尤其是他在家門口退賽讓國人失望了,丟臉了,卻忘了他是第一個在競賽場上超越人種優(yōu)勢,打破世界紀錄的中國人,他是我們的驕傲。在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別讓金牌再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每一個努力付出的運動員,都值得我們的喝彩。開心教練兜兜轉轉還是做回了教練,和他師傅一樣,將勤勉而熱愛冰的孩子們培養(yǎng)成才,他沒做到的,他的徒弟替他超越替他完成。
江是著墨最少的人,看到現(xiàn)在大約只能記得他受傷了,失蹤了??伤赡艽砹私^大多數(shù)的運動員,辛苦訓練,但是成績不是拔尖的,一受傷就只能被淘汰。一個項目,舉國多少人在練,最終能拿金牌的只有一個人,而其余的大部分人就是江,什么都沒得到,沒名沒利,只留下一只跛腳。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
第三代到了小陳,剛剛從雪中悍刀行跳車過來的我完全想不到那個毫無亮點的公主丫頭,居然跟這劇里肯吃苦,不服輸?shù)募傩∽邮峭粋€人。我只能說,是運動讓你發(fā)光發(fā)亮了吧。屬于小陳的故事還在繼續(xù),讓我們繼續(xù)看看吧,看她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極限。
突然很期待這屆的冬奧會了,祝福所有的運動員都加油,為我們熱愛的努力奮斗,超越對手,超越自己,收獲屬于自己的突破和榮耀。
目前看到第12集了,真的是寶藏電視劇。編劇和導演都是會講故事的人。時間線巧妙,故事內核傳遞的信念和力量后勁非常足。演員演技全員在線。每集結尾的紀實采訪是意外驚喜。真的是非常偶然的點開了第一集。感謝在當時那個時間點點開第一集的我自己。等29集全部看完,我再來補充和修改。難得的好劇。比心??。
2022 0127 看完全劇。兩個字:值得!
初一這天,終于把《超越》看完了。跟來這里留言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內心奔涌如江河濤濤,仿佛自己是某個熱血少年漫的主角。
結局當然是意料之中的HE,甚至有一些草草收尾的地方(也可能是過審的刪減帶來的),但收在陳冕削發(fā)明志、戰(zhàn)勝心魔這里,實在是精彩。中國人的劇,用了一個大概只有中國人才懂的設置,最后,是勾踐打敗了嚴秀晶。
我是一個主旋律不耐受的人,在此之前完整看完的主旋律作品也只有正午出品的劇,《大江大河》《山海情》,沒想到《超越》也讓我完成了主旋律觀賞上的超越。
一開始覺得1989時間線是明顯優(yōu)于2014的,在前半部分,《超越》甚至讓我有點不耐煩:因為2014的時間線里,檸萌好像又陷入了自己的中產經驗主義,在濟南到青島的這些戲里,處處可窺見《小歡喜》《小別離》甚至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影子。檸萌的舒適區(qū)是都市戲,明亮的燈光布景,精致的家居陳列,附帶鳥瞰的城市景觀,漂亮但模式化。但這種景觀的觀眾景深是極其狹小的,是占人口不足20%的中產視角。
而在平行閃回的處理上,《超越》的前三分之一也處理得不太好,跟我一起看劇的朋友,稍微走了個神,就不知今夕何夕了。
真正留住我的是1989年的青春。
那個時間里的青春,總有一種蒸騰著的熱氣,是我們今時今日沒有的近乎冒失的蓬勃。小伙子們赤膊在松花江邊跑步,冰天雪地里一股活潑潑的精神貫穿了畫幅,讓人感嘆,年輕真美,肉體真美!這才是讓人感受到五四的力量的時刻!
而冰上三劍客的刻畫同樣深入,街溜子鄭凱新不務正業(yè),隊長陳敬業(yè)謹小慎微,小弟江宏耳根子軟,幾個人在訓練的過程中打鬧成長,光這一趴,都能撐起一部劇。
89時間線好看的點還不止熱血,這部分講的故事其實是「天才」和「地才」之爭。競技體育,比的除了努力,其實一直都有天賦,而作為隊長的陳敬業(yè)在面對后來者鄭凱新卓絕的天賦時,是動過小心思的,這種灰色地帶,使得人物更加豐滿,我甚至一直在快進14時間線。
李庚希的表演相比89年的三位,也很難說出彩。她真正打動我的一場戲發(fā)生在第六集之后,在青島隊遇見陳敬業(yè)考察,在冰上的少女大聲爆發(fā)出內心的不滿:作為教練,你可以不相信選手,但是作為父親,你怎么知道女兒一定會輸?
自此,「天才」與「地才」的第二階段故事線正式開展。
這也是《超越》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令人贊嘆之處:除了弘揚體育精神,它真的有關注到人的部分,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有其感性及脆弱不可知。陳敬業(yè)深知自己是「地才」,害怕女兒重走老路,卻不知道阻且長,每代人都要自己走一遍。
當「天才」的心魔從兄弟之間轉移到父女之間,要如何才能解開?
鄭凱新無疑是關鍵的那個人。他不像陳敬業(yè)那樣教條主義,相信偶然,因此從不循規(guī)蹈矩。只有這樣的教練才能給陳冕機會。
另一位解鈴人是陳敬業(yè)的徒弟向北。和半路改項的陳冕相比,她看起來是更優(yōu)秀也更有天賦的那個人,但她面對陳冕時卻從不倨傲,格局堪稱主角之上。
作為主角,陳冕身上顯然放置了太多buff:低燒也能發(fā)揮超常,進入國家隊不久即超越了更強的隊友,爆發(fā)力甚至強過第一的主力隊員。但沒關系,「天才」的伏筆還會出現(xiàn),陳冕確認了自己不是二流的地才,卻在遇到嚴秀晶時爆發(fā)了最強的心理危機:「天才」也有排名。
劇里的處理其實很模糊,用了一個「削發(fā)明志」的處理,讓陳冕變身成為大魔王。但劇就是劇,現(xiàn)實只會更加殘酷。人人都愛天才,但天才也分三六九等,二等之外的天才,又要怎么辦呢?
這個答案其實沒法從陳冕身上找。本文的標題,靈感其實來自向北的扮演者在豆瓣的劇評:超越,是普通人的英雄主義。
這也是《超越》里讓我最喜歡的部分,它在探討一個問題:英雄到底是什么?只是賽場上站上領獎臺的冠軍嗎?冠軍身側的陰影里站著的其他人,就不是英雄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超越》給其他角色的故事線來看,人人都有自己的歸宿:侯思源在青島隊當助理教練,朵朵回了當?shù)伢w育局上班,羅竹君轉項大道,張浩宇成為藝人。陳冕的冠軍光環(huán)可能依然閃耀,但這次不是燈下黑,是各自發(fā)光。
國家隊集訓,淘汰不少人,每次送淘汰隊員走時,李教練都會親自前往,并且送上限量版的國家隊服。這個情節(jié)其實拍了不止一次,但卻相當有必要:因為英雄,不是一個結果,而是對自己的超越。每個人,在離開之前,都完成了自己的「超越」。
不是每個人都能萬眾矚目,但超越的剎那就是我們的英雄時刻。「超越」自己,是最小的英雄主義。可能這種超越無人問津,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某一個瞬間,身體和心靈,實現(xiàn)了全新。
盡管《超越》是一部獻禮劇,但它對于我的意義卻并不僅于此。人們常說(尤其中國人)應當韜光養(yǎng)晦,但少年意氣風發(fā),為何不能選擇超越?日日夜夜的汗水與磨練,只為那一瞬間的速度。
我已經不再是十八歲的少年,日常之中也難免少了少年心性,但只要有《超越》,我還能提醒自己:少年氣就是不斷超越,只要我仍保有這份野心,我就已經完成了最小的英雄事件。陳冕與我,與我們,我們都可以的。
這個題材看得人少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還是很想使勁兒的安利一下<超越>。
不談冬奧,不談政策,它仍舊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劇。
三代人的傳承和拼搏,有熱血奮勇的競技賽,有讓人震撼的父女對峙,有人性的弱點剖析,有對夢想的堅韌無悔。
上一代的江宏,在離夢想最近的那天,被現(xiàn)實狠狠的打了一巴掌。在意氣風發(fā)的年紀,他失去了追逐夢想的機會,他再也無法馳騁冰場。
馬麗飾演的教練,表面平靜的安慰完江宏后,獨自坐在醫(yī)院昏暗的長廊里,讓人覺得在命運面前,每個人都是那么的渺小無助。
而這一代的陳冕,被認定起步晚、沒天賦小女生,站在冰場上,面對一再要求她放棄的父親說:“今天我輸了,我很慚愧,但我現(xiàn)在心情很復雜,甚至有一點高興,因為我終于有資格站在冰上和大家一起完成一場比賽了,我現(xiàn)在或許只能做到完成一場比賽,可是我很享受,我很享受這種超越自己的過程,你作為一個教練,不想帶出一個注定會輸?shù)倪\動員,可作為父親,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女兒一定會輸呢!”每一個字都那么的擲地有聲震耳發(fā)聵。
而那個看似不明事理得父親,也只是因為他經歷過即使再努力,也無法完成夢想的痛苦與折磨,他只是不想唯一心愛的女兒再次走上這條路,他也只是希望女兒可以幸??鞓返淖咄赀@漫漫人生路。
夢想,說來簡單,可現(xiàn)實的殘酷讓多少人在逐夢的洪流中失去方向,又有多少人能迎風逆襲最終站在夢想的舞臺上光芒萬丈
各位豆瓣的網友大家好,我是演員陳雨賢,很高興在這里跟大家分享《超越》羅竹君的創(chuàng)作心得。
開播至今,觀眾朋友們對羅竹君褒貶不一。作為表演者,大家的反饋激發(fā)了我進一步對角色的思考,就和大家聊聊我塑造羅竹君的過程吧。
在《超越》開拍前,我興奮又擔憂。興奮在于羅竹君是我畢業(yè)后接到的第一個角色,擔憂源于如何“成為”羅竹君。對我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而言,這是一個極富挑戰(zhàn)的“工程”。
我“看見”的羅竹君因從小父母離異,變成了一個孤高狂傲、不近人情的人??晌覐男【筒蝗睈?。簡單來說,我的性格跟羅竹君,剛好相反。
拍攝前期,我很苦惱。反反復復出現(xiàn)在我腦海里的是曉波導演問我的兩句話,“羅竹君這個時候會沒有反應嗎?”和“羅竹君會在意這種事情嗎?”。“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我算是理解透徹了。本領沒學會,自己還丟了… 我只好盡一切可能,讓觀眾覺得,我還像是“羅竹君”。
直到有一天,我看回放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鏡頭前的羅竹君不再是那個別扭的陳雨賢了,是一個形似而神非的“我”。
似乎抓到角色的“我”開始復盤,總結了許多精要,其中我認為影響最大的一點就是封閉自己。去對抗一切我天然覺得對的事情,那些想當然處理事情的方法以及脫口而出的陳雨賢的回話,可能,就會是羅竹君了。
我開始催眠自己, “我”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不是片場,是青島隊。除了必要的的交流,“我”只在拍攝時說話;拍攝空余時,“我”也盡量與人群保持距離;收工回屋后,“我”也減少與家人的通話頻率。
剛開始這種狀態(tài)很痛苦,久而久之“我”習慣了。陳雨賢的世界漸漸地變成黑白,羅竹君的世界則愈顯清朗,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完成了《超越》。
1月9日《超越》開播,這也是我第一次以觀眾的身份看到羅竹君。大家眼前的羅竹君和最初在我腦海中的羅竹君,似是而非。我也不知是對是錯,或者,也無關對錯吧…
無論如何,感謝張曉波導演在2021年冬日里的教誨,感謝《超越》全體演職人員的協(xié)力,感恩觀眾朋友們對演員陳雨賢的所有評價。
我是《超越》里的羅竹君。我,叫陳雨賢
隨著《超越》即將迎來大結局,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作為一位新人演員,很榮幸能參演這樣一部講述短道速滑運動員故事的作品,并在其中飾演“向北”,讓我有機會通過她的視角了解短道速滑、體驗一位年輕運動員的喜怒哀樂。
也許在觀眾看來,向北這條故事線算不上多扎實豐滿,但對我而言,我是欣賞向北的,我希望能把這樣一個不善言辭,但善良堅韌的運動員的形象帶給大家。
在向北心中,報答教練、贏得冠軍幾乎是刻苦訓練的全部意義。如果不是陳敬業(yè)教練的知遇之恩,向北可能還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她和陳教練之間除了師徒恩情之外,還有一份如父如子式的親情牽絆。
和其他運動員相比,除了對冠軍的渴望,她也在乎人與人之間的情義。當隊友獲得進步時,她會發(fā)自內心地祝福,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鼓勵大家公平競爭。但向北最讓我欣賞的是她的堅韌,面對無法重回賽場的不幸,她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正視現(xiàn)實,選擇繼續(xù)以另一種方式在賽場上發(fā)光發(fā)熱。
如果說向北的“超越”是竭盡全力的拼搏,是拼搏后坦然面對的豁達,那另一層“超越”就是中國冰雪運動從舊到新的超越,是三代冰雪人奠基-傳承-發(fā)揚的歷程。中國短道速滑從籍籍無名到世界頂尖,我們都深感驕傲!同時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無數(shù)人的付出和努力、傷痛和無奈也都在默默上演。像向北一樣千千萬萬的運動員他們也值得我們的理解和關注。
“冠軍總是少數(shù)的,而冠軍背后有無數(shù)的無名英雄在支撐”。感謝你們的堅持與熱愛,才讓中國的國旗在賽場上飄揚,你們真的很了不起!
感謝曉波導演,讓我遇見向北。感謝《超越》的主創(chuàng)團隊及工作人員,讓我真正的去關注和了解競技體育榮光背后的付出、無奈和殘忍;感謝《超越》讓無數(shù)跟我一樣的觀眾真正感受到體育精神傳承的偉大。感謝了不起的運動員們!
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九天,我一定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祝愿每個運動員都能神采奕奕的出現(xiàn)在賽場上,不負熱愛,超越自我!只要奮力去拼過,那一定就是最漂亮的超越姿態(tài)!
對我這種旱冰都玩不轉的人來說,冰上運動簡直危險系數(shù)爆表。所以從第一集開始,我就打心眼里佩服。佩服演員為表演練就短道速滑技術,佩服現(xiàn)實中的運動員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拼搏歷練。堅持追下去,希望后續(xù)劇情能更打動我,給我?guī)砀囿@喜
父輩線值8分。吳冕線真的莫名其妙,吳冕半路出家,沒有天分,訓練的時候經常四處看開小差還脾氣巨大。她能當主角最后當世界冠軍的話,真的對其他從小訓練,刻苦又有天分的運動員是種侮辱。
看了三四集已經上頭了,雙線敘事太妙了,89年的敘事和14年的敘事也是相互勾連的,第四集的虎牙項鏈一出場起了雞皮疙瘩,切實體會到了體育精神幾十年的傳承感!
短道速滑危險系數(shù)真高,她們腳下的可是刀啊,只要劃一下就皮開肉綻,但她們依然還是穿著冰刀不斷練習,她們真的很勇敢。
李庚希長著一張倔強少女的臉,讓她演陳冕真的很合適,而且第一集沙溢一出場,和李庚?;甏└概?!而且后期教練和隊員的互動,一定會有“如父如女”的感覺,想想就暖心。節(jié)奏感太好了,不過兩集主要角色紛紛出場,各有各的性格和脾氣,刀子嘴豆腐心的教練、熱血沸騰的隊員、倔強不服輸?shù)纳倥?,追劇都更有動力了?/p>
很好看,演員選的合適,人物塑造平實不做作,最重要的是劇情不胡來,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狗血橋段,給個贊????
估計正好開幕式前播完,無縫銜接冬奧會。馬麗這次轉型挺成功,終于不再局限于那些尷尬無比的喜劇。
馬麗就像他們的媽媽,她真的很好,給學生最好的安慰!對江宏也耐心地勸說。她說的話真的很溫和。
為冬奧會加油的運動員們。
如果僅僅拿2014年的落魄教練X拼搏少女的組合講故事,那未免太過俗套,這部戲好就好在野心大,能力也跟得上。雙線敘事,89年一幫血氣方剛年輕人的故事也很有意思頗有熱血團魂的感覺,冬天滑野冰、偷跑錄像廳、家庭煙火氣,都讓人感覺很親切。
陳冕向北嗑死我了,誰懂??
2022年的開年驚喜!短道速滑雖然之前了解的不多,但竟然看的津津有味,可能是因為體育精神本就很容易鼓舞人心吧。而且不僅僅是體育精神,在短短的幾集里親情、隊友情、教練情都展現(xiàn)出來了,為隊友出頭打群架、鄭凱新別別扭扭的關切、母親對孩子夢想的支持,著墨不多但足夠動人。
我說這比開端好看不會被罵吧。雙線敘事越看越爽。老一輩的更有看頭。
陳敬業(yè) 鄭凱新 江宏 向北的故事線都不錯 但是女主的技術是怎么進步的這個基本沒有體現(xiàn)出來 精神力量也麻麻地 幸虧本身故事是偏群像的 要不真的很致命了
喜歡老一輩的故事很勵志,后面的陳冕一輩的故事有點老套
也沒有問題,也不好看,無聊就是超越的原罪
第一集看著質感還不錯,雙時間線的敘事倒是真的沒想到,馬麗一出來我就覺得這戲贏了,很會選角!英子的演技也高于我期待,總體可追~
超長冬奧預熱片
看完了!好看!感動!認真去拍運動員和運動了!有bug但瑕不掩瑜,實實在在拍出兩代人的體育精神來了。競技體育殘酷而美麗,大多數(shù)人都會遺憾收場,但愿他們無悔這段經歷繼續(xù)開啟新的人生,抱抱每一個向北每一個羅竹君每一個方易飛每一個楊佳雯每一個鄭凱新每一個陳敬業(yè)每一個江宏每一個侯思源,不管是轉身還是換項還是成為教練員,中國短道速滑事業(yè)都有每個人的一份功勞。最后希望站到最后的陳冕們可以在2022冬奧會賽出風采實現(xiàn)夢想,繼續(xù)發(fā)展我國冰雪運動!PS:真的心疼我的向北,有天賦又努力,被下黑手受傷被迫停下沖向巔峰的路。中國的獎牌都會干干凈凈地拿!
就喜歡這種不注水的?。£惷崛腙?、鄭凱新入隊,短道速滑的主線劇情直接開演!沒亂七八糟幺蛾子的劇看起來就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