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無知的聲音
日版譯為《12歲的戰(zhàn)場》,我更喜歡《無知的聲音》做片名,原意如此,且具詩意?!瓣幱?、潮濕”是這部影片的形象系統(tǒng),雨景、雨林、陰天、小鎮(zhèn)、恐懼的神情、諱莫如深的期待、被切割地流出汁水的芒果……
主人公像是《搖擺吉普賽》中那個假小子的弟弟,我喜歡這種長相的孩子。母親則漂亮、堅忍。那個逢人便叫爸爸的幼子,在槍戰(zhàn)時的床下又哭又笑的場面印象深刻,讓人會心一笑——兒童就是如此。他時而還會冒出些詩句,“以后就靠我了”、“沒有你我們會寂寞”等等。
另外一個“兒童就是如此”的情節(jié)是那個被軍隊抓走時嚇得尿褲子的孩子,后來他全副武裝地出現在昔日的伙伴面前,炫耀并恐嚇。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容易使人虛榮的事物,自身以外的,足夠強硬到使對方閉嘴的事物。如果你總是深受屈辱,急需雄起,那么把靈魂賣給魔鬼,就給你這武器,你干不干?“我把靈魂賣給魔鬼,他交給了我一手神出鬼沒的吉他”,我更喜歡《逃獄三王》里的這句對白。
“兒童就是如此”,恰瓦的那場愛情也很打動人。他憨傻的笑,靦腆的邀請,初吻及被初吻的羞怯與狂喜,失去后的悲痛……在這需要時刻警惕的世界里,不安的小動物們,讓我想起里爾克《獻給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詩》:“……我們是怎樣喜歡和害羞地向往對方,像那帶著會說話的書卷氣的羔羊,用我們的沉默說話。當我們充滿快樂,它并不屬于任何人,而它是怎樣地在路過的成人和對于漫長的一年的憂慮之中融化的……”
車輪和子彈在他們周圍,他們躲藏著看著一輛輛坦克和戰(zhàn)車,房屋坐落在他們周圍,頃刻間便會零散或被焚毀,虛幻亦不牢固——它們全不認識他們,只有槍聲和炮火是真實的事物,在“誰來統(tǒng)治這些我們可以盡情殺戮的人民”這個問題上。
另外一些記憶猶新的場景及細節(jié):神父在臨死前的演講;叔叔問:有女朋友嗎?恰瓦說:有,不過只有一個;被槍決前三個兒童的神情表現得十分好。盡管每個人對絕望地意識到并接受自己就要死了這個事實都會有迥異的反應,但這里所表現的空洞中的堅毅則顯得很恰當;原來孔明燈這種事物,在薩爾瓦多叫做紙螢火蟲。
主題曲很好聽:
瓦楞房頂上,傾聽雨聲的悲涼
住在瓦楞屋中的,我們的悲涼
勞動者走下山來,繁重的工作,他邁著疲憊的步履
多么艱辛,他不能擺脫,忍受著辛苦
在山丘上,留下了懷孕的妻子
俯瞰著小鎮(zhèn),籠罩在城市的魔掌下
今天也和昨天一樣
是沒有明天的一天
膚色如同大地的孩子們
受著和大地同樣的傷害
體內長滿了寄生蟲
住在瓦楞房子里的,孩子們的悲涼
小狗們,它們快樂地生活
住在剝削者的豪宅里
你也許難以置信,狗竟然也有學校
教他們如何啃報紙,可是狗的主人
多少年來,多少年來
都在啃噬著勞動者
住在瓦楞房子里的
孩子們的悲涼
2 ) 12歲的時候我們手里是棒棒糖,他們手里是冰冷的槍。。
Salvador內戰(zhàn),12歲的孩子被迫抓去充軍。然后作年輕的士兵,去殺死自己的同胞。
劊子手的年紀還只是個孩子,被唆使做殘忍的事情。
戰(zhàn)爭來的那么猛烈那么突然,前線會突然出現在村子里或者學校里。
人們顯得那么無助,在槍林彈雨中彈琴唱歌。
要是在中國,這肯定被冠以大無畏精神。
但事實上剛剛相反,人們極端恐懼無助的時候,當任何人為努力不起作用的時候,人們會去做一些沒有用的看似很浪漫勇敢的事情。。
12歲的時候罐罐手里是棒棒糖,他們手里是冰冷的槍。。
戰(zhàn)爭中的兒童。。
發(fā)現死亡離人們那么近。。
從沒有過的那種真切的感覺~
記憶猶新的3個情節(jié):
1。一個11歲的孩子看著他的鄰居小姑娘被流彈擊中,在他的懷里死去。
這是怎樣的驚慌和痛苦?!(罐罐小時候看到殺魚的場面一星期不能入眠)
然后他躺下來,全然不顧門外戰(zhàn)爭愈演愈烈,聽彈琴,和叔叔一起唱歌。。
2。四個孩子雙手放在頭上,面對小溪,背向劊子手(也是孩子)。
手槍抵住他們的小腦袋,他們的頭那么?。《伎蘖?!但是子彈還是射出了。。
兩個孩子應聲倒地??!
當抵住Chave的時候,salvadores來了?。∮螕絷牶兔绹甘瓜碌能婈爲?zhàn)斗起來??!
Chave本能的和游擊隊站在一起。
始終是一個孩子,他究竟沒有開槍去射擊那個長他不了幾歲的劊子手。
如果讓人們自由的選擇,而不是教唆和強加,人們是愛民族游擊隊的~
沒有人會去做美國人指使下的劊子手~
3。Chave的母親是一位堅強的女性。
永遠要和孩子們在一起,一個也不能少。
堅信她的孩子是不會被戰(zhàn)爭吞噬的,正是因為這份執(zhí)著,
激烈的戰(zhàn)爭沒有分開Chave一家:)
學校激戰(zhàn),她一路冒險去找Chave;將孩子們和村人一起轉移到安全地方以后,
冒險跑回滿是硝煙的原宅,
找回了走失的Chave。
3 ) 無知的聲音?觀後感
原名: Voces Inocentes,英文譯為"Innocent Voices",中文就是"無知的聲音"。
這套電影聲稱改編自真人故事,劇中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後來加的,不得而知。但是,至少,這套電影切切實實的帶出了一個訊息:戰(zhàn)火摧殘之下,兒童成為了最無孤的受害者。
#以下含劇情#
- 12歲的生日應該是高高興興的開個生日會去慶祝一下,作為小孩,誰不喜歡自己的生日。然而,因為戰(zhàn)爭中,男童年滿12歲便被迫上戰(zhàn)場。於是︰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數目永遠只有11枝…
- 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朋友在槍聲中乞倒下、消失在炸彈中,莫說是小小的心靈,即使是成年人,也會崩潰。
- 本來是很害怕被趕上戰(zhàn)場的,但是,純真的心被污染了,以為穿上軍服、拿起槍,便是勇敢的人,甚至用槍指嚇以前的玩伴,以示自己已經不再是膽小鬼…大染缸??!
-上個學也會隨時遇到襲擊,叫人如何專心呢?
- 到底哪一方是正確的,根本不得而知。
- 如此形勢之下,不是被抓去充軍、便是被殺,離開家人、逃亡到陌生的國度,便成為了唯一的生路吧!但是逃到別的地方,作為難民,生命是比較有保障了,但是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的日子也不會太過好過。
- 保住生命、保護家人成為了每一天生活中必須要擔心的事項。這一種擔心,可以令人發(fā)瘋的…
完全是另一個世界的生活,自小在香港長大的的我根本是不能夠想像如果自己生在那一片天空之下會如何的長大。
片中的一切就真的只像戲劇中才會出現的劇情,不能說我身同感受,只是十分同情那些孩子。
原文載於本人的Blog內:
http://mymaze.blogspot.com/2005/07/blog-post_112190752043849256.html 4 ) 無知的聲音人類確實愚蠢而不自知
選擇是留給生活在安寧和平國家人們的,而處于戰(zhàn)爭中的國家,只要是人就只剩下迫于無奈,本應該接受教育的年紀卻在戰(zhàn)爭中被迫面對的是放下槍和拿起槍這樣的關乎性命和永遠不能放下的同類相殘的愧疚,11歲的年紀,母親犧牲了所有才將他送至安全地帶,而自己卻留在原地期待一個未知的團圓。戰(zhàn)爭不僅殘酷更讓人深惡痛絕。
5 ) 有多少現實被人遺忘
★劇本、導演和小演員
再次為一部電影流淚不已,是《純真11歲》,我喜歡這個譯名,比《無知的聲音》好很多。墨西哥導演Luis Mandoki 2004年的作品,薩爾瓦多內戰(zhàn)的題材。還是那句話,小故事、小題材往往更打動人心。
故事取材于劇作家Oscar Orlando Torres的真實經歷。1980年薩爾瓦多內戰(zhàn)爆發(fā),經過4年政府軍和游擊隊夾擊中的槍林彈雨和擔驚受怕,12歲的Oscar終于在1984年成功逃往美國。又過了8年,內戰(zhàn)結束,20歲的Oscar創(chuàng)作了這個劇本,盡管他的初衷只是想把“紙板房”這首歌的故事寫出來。
200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墨西哥導演Luis Mandoki。這次會見的時間非常短,Oscar只有僅僅兩分鐘時間向Mandoki介紹故事梗概。但一周后Oscar就接到了Mandoki的電話,說他想拍這部電影。
后來Mandoki說,正是這個劇本“我講述”的視角,尤其是通過一個純真孩子的眼睛講述內戰(zhàn)的視角吸引了他,不像我們看到的新聞報道,我們只知道一些冷冰冰的數字和事實,而不知道也無從體會那里的人究竟遭遇著什么。
在墨西哥2006年大選時,Mandoki堅定地站在左派候選人那一邊并為其拍攝了紀錄宣傳片《誰是洛佩斯先生》。Mandoki執(zhí)導的比較有名的影片有《瓶中信》、《刀鋒》、《When a man loves a woman》等。
小演員Carlos Padilla出生于墨西哥城,演這部電影時只有10歲,念四年級。他早在5歲時就開始接拍廣告,6歲參演了兩部電視劇。《純真11歲》是他的第一部電影。
★影 片
正如片名《無知的聲音》,這部電影一直有11歲的主角Chava的旁白為這個沉重的故事做注腳。炮火、槍聲、廢墟、控訴、恐懼和雨等元素是這部影片的主要組成部分,當然,還有兒童未泯滅本能的天真、快樂和小小愛情的萌芽。Mandoki真是個很不錯的導演,他用一個一個的細節(jié)把內戰(zhàn)的創(chuàng)傷盡數呈現在你面前,敲打著你的心靈,讓你看到它的殘酷和絕望,同時他也不忘告訴你,在任何時候,即使這個世界背棄了你,生活仍然有那么些許美好值得你每天給自己和你愛的人一個微笑。
影片一開始是一個雨中的場景。一群政府軍押著四個兒童,其中一個是已經滿12歲了的Chava,他在質問:我們什么都沒有做,他們?yōu)槭裁匆獨⑺牢覀儯?br>
之后鏡頭開始回憶。
1980年內戰(zhàn)開始后不久,Chava的父親就拋下了妻子和三個孩子,于是11歲的Chava就成了家里的“男子漢”,懂事的Chava除了照顧弟弟妹妹,還在課業(yè)之余找到了一份公交售票員的工作,讓媽媽不至辛苦地一天到晚踩著縫紉機。??
影片許多場景的處理都讓我非常喜歡,或者彌漫著無奈的悲傷,或者充滿溫馨,或者兼而有之,總是在告訴你生活的殘酷和生活的美好。
比如夜里突如其來的槍戰(zhàn)里弟弟不止的哭聲,和小小游戲的破涕為笑。
比如“男子漢”。就在影片最后Chava爬上出發(fā)去美國的卡車后,2、3歲的弟弟抱著外婆的脖子奶聲奶氣地說:現在我是家里的“男子漢”了。
比如那首“紙板房”。游擊隊的首領(似乎是Chava的舅舅,沒弄懂)造訪的夜里,同樣的晚飯被槍林彈雨打斷,隔壁的女孩Angelita死在了媽媽的懷里,為了安撫孩子們的悲傷,首領躺在地上彈起了這首歌:Qué triste se oye la lluvia en mis techos de cartón, qué triste vive mi gente en las casas de cartón……吉他聲在槍聲的尖銳中顯得既悠揚,又無助。
比如Chava的愛情。在一個陽光的下午,陽光的Chava微笑著看著同樣陽光的Cristina,但是這個萌芽馬上就被混亂的尖叫聲打斷:政府規(guī)定所有12歲的男孩都必須應征入伍。Chava的好朋友Antonio就這樣被帶走,短短幾個月,他就從哭鼻子和尿褲子的小屁孩變成了cold & hard 的童子軍的一員。
但是這并不影響Chava和美麗的Cristina開始他們美麗的初戀。他們相約著夜里去放“孔明燈”-盡管這短暫的快樂迅速被提醒的鐘聲打斷-,他們在屋頂上怯怯地輕輕地吻-盡管隨后他們必須看見兩個女孩被士兵拖走-,他們曾經像所有“情侶”那樣在姑娘的窗前聽著唱著情歌相視而笑-盡管幾天之后這個房子已然成為廢墟。
在暴雨中Chava捧著Cristina黃色的碎花裙的裙擺在河邊顫抖、哭泣,祭奠他在炮火聲中結束的愛情。
比如神父的一大段控訴:孩子的眼里已經沒有了天真,他們看不到希望,他們的眼里只有恐懼!戰(zhàn)爭?有人說如果上帝存在那就不會有戰(zhàn)爭。可是如果人類不能遵守上帝的準則?
我不知道教會力量在內戰(zhàn)期間扮演的作用,但薩爾瓦多的主教在1980年3月由于要求美國撤出軍事援助而被暗殺,僅僅當年就有28名包括主教在內的神職人員被殺,另有21人被捕。而電影里的神父最終也因為與游擊隊有牽連而被捕。
形勢越來越嚴峻,學校停了課,整個村莊似乎都變成了戰(zhàn)場。Chava需要學習生存,除了躲避炮火的襲擊,還要躲避政府的征兵,畢竟,隨著時間過去,Chava終于還是滿12歲了。盡管有游擊隊的提醒孩子們在軍隊到來前都爬上了屋頂,可是躲過一劫,躲不過命運。大部分滿12歲的孩子還是被帶走了。
首領造訪的那一天,首領對Chava的媽媽說,讓我把他帶走吧,等Chava滿了12歲政府軍就會把他拖走,跟我在一起至少有我照顧他,能保證他的安全。??
一天夜里,Chava和三個同伴收拾行裝投奔了游擊隊。只不過當天夜里他們就被跟蹤來的政府軍繳了械。
鏡頭回到最初的場景。Chava問:我們什么都沒有做,他們?yōu)槭裁匆獨⑺牢覀??在河邊,Chava就這樣聽著槍響,兩個同伴在自己的身邊一一倒下。第三聲槍響,趕來的游擊隊開始了進攻。倉皇躲避的Chava驚魂未定,看著躺倒在不遠處的士兵,Chava鼓起勇氣揀起了沉沉的槍,可當他發(fā)現他瞄準的士兵是Antonio時,他扔下槍逃離了戰(zhàn)場。
★內 戰(zhàn)
1980年在一系列武裝流血沖突中爆發(fā),1992年1月16日政府和游擊隊在墨西哥的Castillo de Chapultepec簽署了和平協議,結束了持續(xù)了12年的內戰(zhàn)。
內戰(zhàn)共造成了7.5萬平民死亡,9000人失蹤和100萬難民。但由于Cristiani政府的大赦法令,沒有任何一個軍官、士兵、政府官員接受戰(zhàn)爭罪審判。
目前共有200萬左右的薩爾瓦多人居住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澳大利亞等國。他們的僑匯,每年23億美元左右,是薩爾瓦多目前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
★其 他
影片在最后說,目前在全世界40余國家共有30萬童子軍。在看到電影里尿著褲子被征兵的Antonio后來痞氣十足地對待當初的玩伴時,我想起了《血鉆》里的兒子,他被反政府軍抓走后,也同樣接受了各種“成長訓練”,一直到最后不要說童真,連天性也幾乎泯滅,他為自己的殘酷而興奮,甚至舉槍瞄準了自己的父親。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盡管它所反應的歷史就像整個中美或者整個拉美或者非洲的現實一樣,我們知道這些國家或者大陸的存在,卻完全意識不到這些現實,它們只是被我們這些與全球化共舞的國家和民族遺忘的角落。我們只知道這是貧窮的大陸,也帶著獵奇的心態(tài)幻想這片大陸的神秘文化和旖旎風光。
就像我們天天看著新聞報道說伊拉克的汽車炸彈又炸死了多少人而麻木一樣,我們對這個世界上太多悲慘的事情無動于衷。
我們,當然也包括我。
所以,也正是這種遺忘和冷漠讓我在看這部電影時那樣悲傷,太多的場景,悲劇色彩的,或者盡管溫馨卻注定悲劇的,都讓我情不自禁。
6 ) 純真11歲
本片是墨西哥、波多黎各和美國于去年聯合制作的,影片內容卻是關于八十年代的薩爾瓦多內戰(zhàn)!主角是一個十一歲的小男孩,父親在內戰(zhàn)開始后去了美國,做為家里年齡最大的男性所以他被母親稱為一家之主,但實際上整個家庭仍由母親一人承擔,家中還有一個胖胖的愛放屁的妹妹和年紀尚幼見誰都叫爸爸的弟弟!整部電影都是關于這個家庭以及他們居住的地方的內戰(zhàn)狀況……每晚的宵禁、政府軍和游擊隊的交火、政府軍隔三岔五的到學校抓壯丁、無能為力的神父(不知他第一次出場時抽的是不是大麻)、滿目瘡痍的街道……每一幕都是一種無言的控訴,弱勢群體的無奈在這里被暴力強權們蹂躪著,于是要么成為政府軍要么成為游擊隊,但是無論成為什么最后的結果都只有一個——成為無數無名炮灰中的一員——也正是因為源源不斷前赴后繼的孩子們逐漸成為戰(zhàn)爭機器中的一部分,于是使得這場戰(zhàn)爭能夠延續(xù)如此之久,至于那些孩子們,他們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利!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之一——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簡直跟當年法西斯的種族滅絕一樣慘無人道……當那個所有的白鐵皮房頂上都三三兩兩的躺著小孩子的畫面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那一瞬間時間和呼吸仿佛都同時停止了!
本片的敘事結構又讓我見識了一把剪輯的無所不能,影片開始時天上下著雨,慢鏡頭,一個孩子的旁白,一小隊面無表情的軍人押解著幾個身高最多只能夠到他們胸部的小俘虜,而“俘虜”們兩手抱頭,衣衫襤褸的走在泥濘的路上,隨著旁白的繼續(xù),影片故事逐漸引到了小男主角一家的生活,但是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以上的片段又原封不動的出現在了影片的后半段,非常自然而且讓人為之一震。
不錯
一個孩子眼中的戰(zhàn)爭與苦難;很多純真,很多慈悲,很多愛,很多殘酷,很多血腥,很多人性的異化與墮落,很多拯救,很多覺悟,很多警世之道;戰(zhàn)爭讓有些人變成了惡棍,也讓有些人成長圣徒,比如那位二傻子,神父;女人與孩子永遠是戰(zhàn)爭的犧牲品;希望這個世界永遠沒有戰(zhàn)爭,希望和平之神永駐人間,我知道這并不可能,但我衷心希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長,包括我的兒子!
如果有6星我一定給6星,我有10星我一定給10星,實在太好了,小男孩,小女孩,歡快的傻子大人,孩子的媽媽以及周圍所有人都演的太好了,栩栩如生。描繪了一個我們陌生的兵荒馬亂顛沛流離民不聊生的亂世,可能一不小心,就一輩子永別了。
好電影啊好電影??!
有幾個部分感覺不好
那小孩演的很真 現實總是殘酷的~
沒什么可說的. 就是震撼人心.
男主和小伙伴被俘虜到河邊被槍斃,滿河灘的小男孩尸體,槍聲響起連心都在顫抖??葱恋吕眨茨暇┐笸罋?,看盧旺達,只有對戰(zhàn)爭的恐懼和厭惡,這一部,連心都在顫抖,忘不了兩個孩子在槍口下臨死前驚恐而又無助的眼神。
聲稱人權最高的意志在全球範圍踐踏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當地球的人口到達峰值,資源耗盡,人類是自我調節(jié)還是互相毀滅?
4.5
P.S.由此我想種一棵芒果樹。。。
最好的戰(zhàn)爭片之一
結尾不會那么好
前少年兵Oscar Orlando Torres成為劇作家,寫出《Voces inocentes》的劇本,為一代犧牲的孩子發(fā)聲。且就成品看來,本片有相當部分或是向荷索的紀錄片《小兵之歌》致敬,比如以手持攝影機拍攝,並佐以童聲唱出的西語情歌……全文:http://hou26.org/zeta/children05.htm#t
假如薩爾瓦多小朋友最后被政府軍帶走,其后果可以參考國內出版過的某小說: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77370/ 。
雖然好像不合邏輯,但是處理的還是不錯
歌唱的力量,那戰(zhàn)地的吉他~
4.9分
悲劇而堅強的孩子們
譯名太不信達雅了。中美洲女人真好看,好看里帶著一種堅韌。媽媽有點像西班牙那個克魯茲。片尾曲好聽,叫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