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觀後感
高登網(wǎng)站連載的數(shù)篇小說,《一路向西》拍成了電影; 《那夜凌晨, 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上映了, 不久, 《男人唔可以窮》及 《含忍, 死人, 的士佬》都會繼後公映, 香港電影最能引以為傲, 打動國際的黑幫警匪片種能拍的題材用了十之八九, 劇本是電影靈魂, 獨步單方不斷提煉, 精華滲透了觀眾的魂、肉, 觀眾厭倦了爆炸、線人、密探、綁架的不住循環(huán)素材, 適時香港歸還了中國, 大國政治體制動搖了本土經歷了英國近155年的管治, 香港人一時適應不了中國獨特的行政方針, 我們迷失了, 港府放寬自由行配額政策加劇了中港衝突, 懂得抓緊自由行旅客的商家營業(yè)額大幅上漲, 普羅大眾飽受食材價格上升之苦, 業(yè)主理清高昂店舖租金只有大財團才能負擔, 加了數(shù)倍金額的原址迫走了與鄰里建立了數(shù)十年感情的懷舊租戶, 高登網(wǎng)站可以自由發(fā)表文體, 作家撰寫港人寧可內地光顧身材惹火流鶯, 不遭港女壓榨的畸形現(xiàn)況; 男人窮苦就是絕路; 小巴出了隧道的驚天巨變, 這些多樣題材給予了電影公司製作泉源, 電影老闆明白反映香港狀況, 本土獨有文化的港產電影不能通過內地審查, 亦明白香港人口約有7百萬, 肯進影院看電影觀眾有限, 能有數(shù)百數(shù)票房算是成績理想, 不時發(fā)現(xiàn)說普通話的國內人看香港電影, 票房增長之外, 內地遊客也能更了解香港民情, 他們要是諒解兩地文化差異, 收歛財大氣粗脾氣, 購物觀光, 發(fā)揚數(shù)千年禮儀, 就是兩利方案。
電影開段鬧市繁囂, 深夜時分, 燈光依舊, 途人像是不知倦意的在旺市遛達, 各人有各人的心事, 不約而同的乘搭開往大埔通宵小巴, 司機一聲[起飛], 交通工具風馳電掣, 穿越獅子山隧道, 抵達後縱使是凌晨, 街道景物依舊, 人卻不見, 香港人煙稠密, 不分時段, 總是有人, 現(xiàn)在人影消失, 從事電腦行業(yè)的眼鏡男子要大家是時候停下來, 叮囑不要騙自己外面一切正常, 他致電報案中心, 沒人接聽, 同座人士電話同樣撥不通, 他們是香港僅存的人, 香港人只要生活安定, 政局穩(wěn)定, 政府施政方針有利市民, 市民樂於閒日在家娛樂休息, 或是出外消費。然而, 特首班子未能制止每年大幅盈餘仍要加價的交通上市公司, 令市民額外支付高昂的交通費用, 未能抒解民困; 開放自由行配額只是富足了一小撮商家, 大量內地遊客充塞旺區(qū), 本地人假日僅餘地方所剩無幾, 他們寧願逗留家窩, 不願到市區(qū)面對外來旅客, 以免遭拖拉身後的旅行箱子碰到, 磨擦生事, 市民眼見當前狀況, 把辛酸於網(wǎng)絡討論區(qū)大書特書, 迫於接受。所以, 大埔不見人時雖然孤單可佈, 乘客不見得狂呼大叫, 而是冷靜的體驗無政府、法治, 制度的空城是自由可貴, 還回真實香港: 阿池可以在便利店免費吃關東煮; 發(fā)叔在變天前是以一袋橘子抵消欠債的過氣大哥, 他現(xiàn)在發(fā)施號令, 叫眾人在茶餐廳聚腳, 他學識低, 愛充面子, 阿池問他電腦訊息何解時, 他瞪大眼睛啞然, 可是他疾呼我們就是法律時豪氣干雲(yún), 帶頭行私刑淚流滿面, 他要大家齊心, 刀子扎入肌肉是無人管治下執(zhí)法機關裁定的律法死亡, 領袖動手, 萬事好辦, 受刑者以為天地無眼, 任意妄為, 卻小看女子齊心狠心, 她們行刑時招招往要害戮進, 一改平時懼怕臉色。
中年女人說了危言聳聽末世論, 手執(zhí)佛珠, 要大家悔改, 留意, 電腦專才說了要大家面對現(xiàn)實後坐在身後的女保險從業(yè)員臉露詭異笑容, 她經常加班, 回家時母親睡了, 母親留言記得喝保溫湯水女兒拿開了打開電腦工作, 繁重工作埋沒了親情, 家人消失, 她要還母親的愛還不了, 她從一個銷售令人心安保險卻無暇回應母親關懷的女兒變成在變形地區(qū)要大家認罪的傳道人, 遇上有人死亡時呼籲倖存者買保險, 她不能擺脫把握時機的老本行毛病, 其心可憐!
林雪演的小巴司機說粗話真的是[渾然天成], 他是立根於利益的義氣漢子, 他因為可以拖延半年還的欠債, 答應同行頂替深宵時分駕駛, 工作不忘問候行家妻子是否安全分挽? 利字當頭不失人情味, 他在無交通警察看管下駕駛小巴衝了數(shù)回紅燈, 不用問責的末世打開了他的狂野, 他的回頭是岸, 正是香港人失去了多年的同舟共濟。
導演在電臺訪問同意訪問者說的電影名字破了香港電影名字字數(shù)記錄, 陳果稱票房達到1,500萬, 要是有2,000萬, 下集可以開拍(到時請導演釋除上集疑問); 導演亦認同訪問者(梁錦祥)有感而發(fā)的小巴司機[起飛]是對應David Bowie歌曲《Space Oddity》詞裡太空人Major Tom迷失太空境況(電影那個長髮外表頹廢男子唱的《Space Oddity》, 解釋了部分疑團, MV拍攝手法加重了電影的迷離。) 陳果說要拍無人街景, 凌晨開鏡, 早上4時30分拍畢, 因為他於凌晨5時許聽到普通話交談, 他發(fā)覺活躍的內地遊客, 大感訝異; 他利用CG技術抹掉人群, 不能應用頻繁, 否則痕跡太多, 影響觀感。
男朋友送的禮物、母親留下的湯, 女兒照片, 加速血液運行, 激發(fā)了清淚, 洗掉紅雨灑落變了世界臉頰的冷。
Patrick Chan寫於2014年4月20日
2 ) Zz影射,早晚被J
沒想到任達華能接這片,不懼步H秋生后塵,夠勇。
簡單說說片中隱喻,多了肯定有問題。但另一個角度看,隨便發(fā)發(fā)影評都要回避這么多字詞,難怪港人想法多。我沒看過原著啊,只評電影。
首先片名就藏了包袱。坐上了紅色小巴,小巴不重要,重要的是顏色。從旺角開往大埔,旺角是啥地方?大埔啥地方?所以再看看片名: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有趣吧?
全車乘客就是港各色底層人物。一個個混吃等死,各安其事。從后面英文水平差,普通話說不好,甚至J尸能夠看出來,除去4個大學生,其他人普遍受教育程度很低。
似乎一切的源頭都歸結到一場爆炸,大亞灣出過事么?反正我是沒見過報導,姑且算是影片假設吧。反正你上了這個顏色小巴,不管有意無意,早晚出事,所以英姐說注定的。
最開始下車的一對男女,就出事了,全車人都看到了,但都覺得跟自己無關,旁觀心態(tài)。
第二波下車的是4個大學生,他們的學校這幾年很出名,因為啥不用講了。大學生嘛,出了事會做啥?到處找人幫忙唄,奔跑呼吁喊救命。然而現(xiàn)實是,找不到人幫忙,見到人喊救命又被無視,最后只能咕噥著見死不救炸成碎石。這里反映了路人的冷漠,學生空有熱血卻白白犧牲。
直到確認滿街無車無人,這一車小市民終于略有警覺了,主動留了聯(lián)系方式建群自救。注意,第一對男女的死和學生的死,都沒起作用,真正讓這車人警覺的是每個人感受到了恐怖的氛圍,每個人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安危了。
全片不時的逐個交代了這一車人的背景。老古惑仔追債不成反受辱;美女拒絕騷擾被辭退;lv姐無戲可拍曝尸街頭;英姐散布謠言賣保險;小媳婦喪夫悲喜交加貸款不用還;眼鏡哥為財幫北韓特工破密碼。這一車人生活都不易,小日子過得艱難。人命關天的事兒,密碼破不破解?不能破。可是有1000萬啊,那真不少,韓元?也不少啊,死不死人關咱啥事兒。反正看著這群港人真的覺得好慘,怎么混到這步田地?
捉到了害死lv姐的兇手,真是義憤填膺。犯罪的一段過于惡心,泯滅人性。這群人還抱有幻想想通過法律制裁,最終還是意識到了他們無依無靠,只能靠自己伸張正義。這一段又把普通人的懦弱描繪的淋漓盡致。
突然出現(xiàn)的面具Japan人很搞,給出了要救他們的承諾,但是實際的表現(xiàn)不過是圍觀和跟隨。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要開車上山發(fā)信號求救又翻臉要整死這一車人。這里有點亂,這伙勢力真的是Japan人么?還是電影打了個擦邊球?
最后結局算是留了點希望。漫天下起了血雨,又是個顏色隱喻,這個都能看出來。一車人終于團結起來,開著破碎的小巴回頭奔向九龍。發(fā)信號沒用,求人不如靠己啊。
幾個片段:
1 普選,不像前面幾個內定的,真想知道新TS是誰。有趣吧?
2 Google翻譯一點不照顧香港人,得說普通話。
3 X港孤島?說啥呢?
4 難道真的要離開了???
沒看懂的地方,yuki怎么一會兒美女,一會兒女鬼?最后也沒個交代啊。
3 ) 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這部電影評分這么低的原因
之前就很想看這個片子,一看豆瓣評分只有5點幾,抱著防爛片于未然的心就一直沒看。昨天隨便看了一下開頭,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的看完覺得很爽,本來想給四星,但是看到評分這么低,就打了個五星拉拉平均值。
看了豆瓣的評論以及在這個頁面的撕逼,大概明白低分的原因可能是這些。
1、雖然氣氛不錯,但是沒有給我一個答案啊?!究竟怎么回事?感覺像沒拍完一樣。
槽點:導演確實沒拍完。
而且從我個人而言,覺得這種在充滿希望的歌聲中戛然而止,也是不錯的處理。
2、導演沒錢拍下部就別拍上部。
槽點:你爸不是王健林,所以就不應該生你。
3、影片亂七八糟,突然在茶餐廳里唱歌,殺了人之后又講笑話,白粉男插了把刀又活過來了。
槽點:這些難道不是電影的精彩之處?
3、因為電影里影射了zg,所以這就是自大香港人的爛片?。?br>
槽點:太讓人震驚了,排名前幾個的影評下面都在吵。無非就是香港人自以為是,我堂堂天朝上國不接受你們這種彈丸之地的揶揄。
看了三水提供的原著背景,小說中確實把這些歸為ZF的陰謀和過失。但是我個人認為電影的ZZ立場還是很中立的。借司機之口說了普選,但也譏諷民選特首也是爛臉。發(fā)叔還根據(jù)內地的習慣創(chuàng)造了“春代”一詞,聽著親切。
我知道網(wǎng)友的民族自尊心非常敏感,尤其是這兩年對待香港問題上。只是不知道豆瓣也淪落至此了╮(╯_╰)╭
4 ) 無法被盡述的香港情意結
在我的認知里,電影就是給觀眾講故事,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以更為藝術和生動的方式來講故事或者表達思想。
而電影語言并不單單只靠精湛地鏡頭語言來呈現(xiàn)。
作為金像獎最佳導演的獲得者,陳果無疑是善于運用電影語言來真誠表達的導演和編劇。然而這次這部網(wǎng)絡大熱的香港本土小說被他搬上大熒幕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卻有些差強人意。
影片里的鏡頭語言和充斥其間的港式黑色幽默倒是不俗,但是整個電影無法盡述原著作者的香港情意結。
當年對原著小說還是很著迷的,對被搬上熒幕以及改編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看完也不算失望。
電影在畫面、剪輯、場景、道具、服裝、鏡頭、音效、后期等制作硬技能上毫不遜色,但是劇情有邏輯硬傷,臺詞有智商硬傷。盡管整體忠于原著,但是120分鐘無法只靠純生活化的口語和個個賣蠢式刻意編排以及假模假式的溫情雞湯結尾來支撐整個劇情走向。
看到有個長篇好評里說每個角色都是矛盾體,展示得很出色,但我想說的是,角色是在并未摒棄原著刻畫色彩的基礎上完善的,這并不歸功于電影本身,也不能代表整個電影盡善盡美。
這輛凌晨的紅VAN展示的就是一幅濃縮的社會眾生相。貫穿其中的是被詬病的“文化沙漠”之外的香港市民文化,這里有最人煙的香港,這里的紅VAN發(fā)車被叫作“起飛”。這里沒有什么主演,個個角色都極盡刻畫過,集中年不得志庸碌憨莽吹水廝混的港男眾生相于一身的大叔阿發(fā)任達華、神婆兼保險業(yè)務員且自詡天狼星人的惠英紅、賣得一手好蠢所以看著特別親切的小巴司機林雪、傻逼搞怪“道友”李燦森,以及一對普通夫妻,3個各有特色的年輕男女,四個大學生,2個躁動的青少年古惑仔,躲債扮丑貪財?shù)幕泟∨輪T。電影在探討人性“見死不救”和人們面對危險自保時的復雜心態(tài)的方面舉輕若重,內核并不飽滿,單靠臺詞來填補無法成為“電影語言”。
在全港只剩十七人的這個“被自治”設定中以白話俚語鋪陳情節(jié),隱喻政治、人權、自由、法律、金錢觀、道德約束、女權主義、經濟衰落,暗諷香港社會因經濟起飛而逐漸缺乏的精神文明、人文關懷、家庭溫暖,足見導演的企圖心,只是這樣想要面面俱到反而會顯得笨拙和貪婪。
過度標簽化了這個故事之后,扣人心弦的故事走向,風格獨樹一幟的鏡頭語言并不足以彌補電影內核的蒼白。當然,相比那些內地的名頭響亮名目繁多的恐怖懸疑電影,帶著科幻寓言、黑色幽默、懸疑、生化危機、未來式等諸多元素的本片無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從選角上說,個個演員都十分出色,刻畫到位,以林雪為最佳。
他滿臉橫肉,臉上油光瓦亮,白汗衫搭工裝,最是“市井”的形象也最接地氣,藏不住的樂觀精神,雖然賣蠢但是無法否定和忽視他的演技。這個集兇惡、呆蠢、懦弱于一臉的男演員,幾十年間演繹了不計其數(shù)的香港底層小人物悲喜命運。其實本片最能值得上好評的除了陳果的鏡頭敘事方式之外就是林雪的演技。當你看到他蹣跚地拿著大刀和一桶汽油趔趄地走在馬路上的時候你能從他的每一個趔趄的腳步和雙臂下垂擺動的幅度里看出他幾十年來為香港電影做出的貢獻。這并不是單純體現(xiàn)了一個演員的演技和素質,而是一個有生活接地氣默默奉獻的香港電影人大半輩子的沉淀。
相比之下,反而所謂的主角“阿池'黃又南和長發(fā)Yuki文詠珊的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技術型男全程負責“氣質”和“冷靜”,引出那首異常好聽又寓意神秘的搖滾老歌的歌美人丑嘲笑香港文化沙漠的“我陽痿”演技平平但是角色本身飽滿,惠英紅也是勤勤懇懇大半輩子賣力出演,但是由于劇情給角色的設定有點不著四六還是會顯得她用力過猛。
總之,演員演技都可圈可點,瑕疵也都是由于電影在角色本身的塑造上有缺陷,使得他們發(fā)揮受限。
從劇情上說,導演想面面俱到但是又無法將故事講圓,好在硬技術的鏡頭語言可以在畫面上引人入勝,幾乎沒有讓人膽戰(zhàn)心驚懷疑這是鬼片的爛橋段,在格調上就比那些所謂的內地恐怖驚悚電影要盡顯逼格。
但是,缺憾也十分地明顯。盡管我也并不覺得這是爛尾,但是這還是一個沒有講圓的故事。
下面幾點覺得實在缺少詮釋:
1.文詠珊飛來飛去的長發(fā)妖媚臉到最終也沒有被解釋
2.文詠珊在黃又南提及第一次遇到面具人地點的時候跟黃有著不同的記憶,也沒有被解釋
3.莫名其妙的電波、電話、大帽山里的秘密、小學同學日本印記男統(tǒng)統(tǒng)沒有在電影結束之前有任何地交代
4.莫名出現(xiàn)的面具人隊伍,如果是前來救援或者絞殺他們的,怎么可能蠢到在十字路口堵小巴卻只堵兩個相對的出口,而放過另兩邊的出口?如果以車輛不夠為由,那更不應該兩邊同時撞擊小巴導致小巴逃跑兩輛武裝車對撞炸毀,邏輯和智商硬傷實在敗筆。
5.片尾生硬出現(xiàn)的家庭關懷溫情場面太過俗套和刻意,簡直像是新手的習作,商業(yè)化地為表達而表達顯得無聊又low逼。
6.以“結局不結局的,還得看有沒有人投資拍續(xù)集,所以先埋伏筆”這種說辭為借口來美化故事的缺漏實在是流氓思想。對比十年前的《無間道》三部曲,每一部都可以是一個完整獨立精彩的故事,而三部合在一起看又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經典佳作,所以這種拙劣的借口不能被接受。
更有甚者,一部《讓子彈飛》,有太多的伏筆與引人遐思的情節(jié),我們愿意猜測它背后的寓意甚至假想后續(xù)情節(jié),但是我們也樂意《讓子彈飛》不出續(xù)集。因為一部就夠,真怕狗尾續(xù)貂破壞氛圍。
原著作者是留學英國主修電影的26歲香港本地人,原著中流露出的香港新生代對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的感情更加地厚重有人味兒,之所以反響熱烈,除了故事里貼合年輕人的視角以及豐富的科幻懸疑元素引人入勝之外,作者的情懷滿溢字里行間。這種香港人的情意結本身就是一種香港文化,香港乘坐VAN仔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以及紅VAN文化本來就是獨特而又沾滿人情味兒的。
而情懷這種抽象的東西被轉換成電影語言來呈現(xiàn)僅僅用鏡頭語言是不夠的。從結尾生硬地編排溫情戲碼來看,導演陳果對此也是了然于胸的,只是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卻 情節(jié)生硬,敘事拙劣,略顯低端。
故事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搭載了香港文化本土情懷借由荒誕元素、黑色幽默來呈現(xiàn)的寓言故事,而電影完全可以以更精進的方式進行故事架構的重塑,借由別具一格的電影語言以獨到犀利的方式來講圓這個寓言。但是陳果的成品看起來十分無力,最是讓人痛惜。
并沒有打太低分數(shù)的原因在于對這樣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本身期望不高,且陳果的鏡頭語言相當?shù)木?,加之影院效果所以對影片呈現(xiàn)的鏡頭沖擊力印象深刻。也算值回票價。
鏡頭太好,故事不圓,香港情意結盡述不能。
Kingco于澳門
2014-04-10 22:50
5 ) 最終,是什么都沒有搞成
本來沒有打算留影評,但寫不下就干脆寫多點放這里了。
沒有看過小說,也不打算看,就拋開原著來講講。
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成功的可能,導演似乎也是有想法的,但最后呈現(xiàn)的效果是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破破爛爛的樣子。
懸疑:總體設想是不錯的。但據(jù)說小說本身就爛尾,而且坑巨多。電影舍棄背景,直接截取也未嘗不可。不過省了很多事的同時,又創(chuàng)造了更多天坑。細節(jié)設定太隨意,很多情景估計只有導演自己才知道到底是為什么。例如,盲輝被斬又肩膀插著刀再出來,飛機昱也是死而復生,而且兩個人重新出來都類似智商歸零的狀態(tài),百思不得其解。還有幾個大學生,一直以為阿池會說見過他們,可后面幾乎相當于他們重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樣。和蔡駿的圓故事能力、架設場景水平一比,這就是小學生習作。
群像:一度也以為會是部群像電影,靠展現(xiàn)中下層的形形色色的港人生存面貌與情懷取勝。是有這方面的表現(xiàn),但完全只是電影來輔助、來增色的部分,還相對粗淺,故事基本就是靠簡單的回憶場景和角色的對話來展現(xiàn)。而且各個角色是各有特色,也算鮮明,但都只能算是很淺薄的介紹,并沒有什么厚度。
人性與社會:貌似這會是災難片或者無社會狀態(tài)下,很常見的主題?!堆﹪熊嚒贰端劳銎磮D》諸如此類。這些電影里面依然是有。對飛機昱的死刑及這個過程里面,阿信提議,Yuki老大先贊成,司機切爾西神婆英多少有點隨波逐流的意思。阿和是反對的,這是主角的常見立場,但從整部片來看,他的這個方面主題的推動是完全起不到主角作用的。執(zhí)行時,先互相推脫,再狠手下刀。這個整段可以說是這方面展現(xiàn)的唯一場景了。其余零零星星地基本就靠一些對白吐槽來達到了。
香港本土性:毫無疑問,這個才是導演想表達的東西。結尾的字幕,宣傳海報,算是昭然若揭了。紅VAN茶餐廳粗口很多十分港味的東西。但導演追求的本土,應該更多是政治訴求,chihua,huangchong,,沒有點名哪里的核電站,puxuan,日本和韓國人的形象,全副武裝嚴陣以待但多少有點弱的不明部隊……但就是這方面,導演依然沒有說清楚,導演的立場雖然鮮明,但并沒有證明,也沒有嘗試說服觀眾。有點我就是這么想的,你怎么想隨你,但你還是應該和我想法一致的。
驚悚:這方面的元素有,各種惡心的死狀。但電影卻似乎忽視了整個絕望、恐慌氛圍的營造。
這部應該算得上是cult片吧。其實,我最喜歡的片段式陽痿哥那段收眾人矚目的演唱,很有想法的一個場景。但莫名其妙轉個身就被燒死了。
總的來說,我的感覺是,這個故事可以拍成很多種類型片,雜糅當然也是一種,但導演一來個人意識太強烈了,二來也沒有協(xié)調好。就出來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作品。
不過想法還是能打三星。
6 ) 想要玩什么?
能看出來導演想要傳遞什么,但是這也實在可以算在行為藝術那一類型里邊兒了吧,有一種導演刻意戲虐買了票走進劇院的觀眾們與調笑整個香港電影現(xiàn)狀的感覺,“給你們看讓你們意想不到的煩躁的”,如果這是導演想要傳遞出來的一部分,他的確做到了,除此之外,我說不出這部片子任何直觀可取之處。這部片在臺上映于海報上打出的標題是【今日香港 明日臺灣】,這句話吸引了太多臺灣觀眾走進影院,但收獲到的全都是莫名其妙以及對這句“欺騙”意味標題的困惑。再說一次,如果那是導演想要傳遞出來的東西,那我接收到了。同時,如果我沒有接收到或根本懶得接收,那這部片就是一部爛到無法讓人提起任何興趣和思考價值的東西,因為它既潦草,又拖沓(兼具這兩點其實很難好嗎)(導演說票房賺到,有錢他就拍第二部)(拜托了,不要好嗎)。
7 ) 一部過重的紅VAN。
4月19日晚看完金像獎直播后,馬上找這部片來看。
原因有三:
第一,當晚的頒獎禮上,丁太和其他兩位男司儀談到這部電影時的用詞是:“災難片”;
第二,當晚頒獎禮上幾次插播的電影片段很吸引我——飛奔的紅VAN、最后裝甲車撞碾紅VAN的場景……也就是電影本身懸疑、恐怖的元素;
第三,沖著林雪和惠英紅還有李燦森去看;
第四,就是這個片名本身,同時也是小說原名。
以上是與這部片相遇的原因。
在看完那120分鐘之前,我完全沒有想過,這會是一部政治寓意如此深的一部電影作品。
先說說電影的大致劇情。
因為各種原因,主角17人(包括港中大的四名學生)上了這輛“亡命紅VAN”。穿過獅子山隧道之后,主角17人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只剩下他們17人的世界。
最先下車的四名港中大學生,其中一人下車之后立馬出現(xiàn)肚子不舒服的癥狀,其余三名同伴在扶他回宿舍之后馬上外出求救。但是完全狀況外的三人無法找到任何的援助,等一齊回到宿舍之后,驚恐地發(fā)現(xiàn)那名同學已經焦透。被嚇壞的他們又立馬跑到公路上求救,正好撞見騎單車去女友家的阿池,可惜阿池沒有認出他們,所以選擇了加快速度逃離。就這樣,三名大學生也紛紛離奇死亡于公路上。(順便,他們死亡的形式都很藝術xD)
當紅VAN駛到大埔之后,車上的人紛紛趕到不對路——出了隧道之后就再也聯(lián)系不上自己的朋友們,而且一向夜生活豐富的大埔居然靜無一人,更神奇的是,一輛車也沒有。
…………好了劇情我不想回顧了,因為我已經記不得了- =。
一般我會習慣看完電影馬上來寫評論,因為那個時候的記憶和感覺是最清晰的。
但是看完這部片,我卻沒有辦法馬上寫下觀后感。
因為看到最后一分鐘的我,即使沒有很明白,但是我能清楚地感覺到——在影片最后的半個小時里,導演想表達很多很多很多東西——很多不能明說,只能暗喻的東西——我都感覺到了,但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在觀影之前,我沒有去查過任何關于這部片的資料,所以自然沒想到這部片的意義這么深刻。
而我也不是一個電影發(fā)燒友,那天晚上在頒獎禮上才第一次知道“陳果”這個名字。我想如果之前我就對他有所了解,看過他以前的影片的話,我應該就能在看《紅VAN》之前大致猜到他的套路。
在我觀影過程中,第一次感覺影片與政治有聯(lián)系大概是 眾主角坐在茶餐廳里調侃2018年特首的時候。
接著就是之后的紅雨……紅雨一下下來,我馬上想到VAN仔是紅的,阿池的耳機也是紅的,現(xiàn)在連雨也是紅的 那時候我已經大概能猜到一點政治含義。
再后來,就是紅VAN被“防毒面具人”的裝甲車圍攻那里。裝甲車罔顧車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全速撞擊碾壓紅VAN。這是什么?八的平方。
最后,本來集體同意前往大嶼山(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山,真的不太記得了- =)的全車人,突然讓阿池改變方向——掉頭回九龍。
對于這個結尾,我的理解是:九龍大概象征著香港,以前的香港。那是一段全港人都引以為豪、息息相關的過去。大家在不確定前路和未來的時候,表露出更多的是懷念和珍惜。
然后熒幕上的一句:“隨著這座城市暗光沉睡之時,我們有否已淡忘了曾經光輝的過去,不知今夕何夕?!保m然覺得很生硬很煽情)給全片畫上句點。
這是一部承載過重的紅VAN。
它承載著香港的過去和未來;
它承載著香港人的緬懷和期待;
它也承載著香港人的不安與惶恐……所以最后,在沖破裝甲車重圍之后,即使只剩下框架、滿目瘡痍的紅VAN還是搖搖晃晃地駛回九龍。
大概因為那是香港人最美好的記憶。
整部片姑且可以看成一個香港人的吶喊,其中有不滿、有憤怒、有無奈、有嘆息、有憧憬,還有念念不忘。
導演想告訴香港人,或許香港以及光輝不再,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它當初的樣子。
而將它變得更好——“靠嗮你啦!春代!”
更多的隱含意義不再過多討論,作為一個純看客,我想說說這部電影的好與不好。
好:
第一,林雪和李燦森的演技絕對讓“司機”和“道友”這兩個角色超出本身設定的意義,而惠英紅的角色卻限制了她演技的發(fā)揮,有點失望;
第二,“陽痿毒撚”的space oddity絕對是全片最閃光的地方,沒有之一;
第三,片中高潮——全體對“奸尸潮童”討論并實施私刑的一段,在展現(xiàn)人性之余也暴露出當前香港面臨的社會問題;
第四,整部片的對白以及黑色幽默都十分地道并恰到好處。
不好:
第一,就電影角度來看,劇情沒有交代完整:妖魔化的Yuki、防毒面具人、全世界只剩下他們一行人的真相……還有很多不記得了;
第二,電影后半段純表達政治隱喻,沒有銜接和解釋,隱喻義也全部混雜在一起,很亂。
很多不懂背后文化的人看完整部影片會覺得沒看懂,而對我而言,是覺得導演想訴說想表達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
據(jù)說這部影片在香港打出的海報中,有四個大字:“還我港片”。
我想其中隱含的意思也不僅僅是電影。
那么我也希望,這部紅VAN能真正沖出重圍,帶給更多人希冀。
8 ) 看了小說閑的蛋疼無事且想看港片進步了沒且邏輯系統(tǒng)堅強的漢子們,看吧
上次看的港片且有印象的是《一路向西》。與其一樣的,該片也是來源一部網(wǎng)絡小說。先不說這部影片,先大概把小說講一下:
2017年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發(fā)生嚴重核事故,近鄰香港難免受影響,當然了少不了中央政府指導下港府一起掩蓋真相的橋段:各位親民們,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會影響生活的耶。但是事故的嚴重性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因為輻射而產生了世紀超級病毒,就是片里的“紫斑”禍首,后面不得不撤離疏散港民,最后在海南建立了新香港。
日本經過幾屆選舉已經幾乎完全右化,盛行軍國主義。一個與政府勾勾搭搭的邪惡組織“黑川社”老大是原某大學的教授,腦洞大開,一座空城且輻射剛剛的香港是絕佳活體試驗的場地,一來利用這個超級病毒開發(fā)生化武器,二來針對開發(fā)疫苗抗體。然后就找了些日本的無期徒刑或死刑犯,植入2012年香港獅子隧道失事大巴遇難的17個人的記憶,然后分批次的把這些植入記憶的人放到紅巴上,被輻射 中超級病毒死光光后再換下一批次。所以片里的人穿過隧道前“看到”了熱熱鬧鬧香港,一穿過去就荒無人煙。其中一個死犯爸比是大領導,沒能阻止兒子死刑最后只能參與該活體試驗延續(xù)生命,但是注射了初步研究的抗體。應 該男要求 其同為死犯的女友女也參與了,他們就是主角自行車男游梓池與陰沉女Yuki。別的試驗體都會死,他們不會,然后bug之類的,就會時不時的出現(xiàn)個幻覺(其實就是原本自己的記憶)……
香港,中央政府,普選,這些元素都有后,怎么能少了陰謀論。中央政府也實行了類似的棱鏡計劃——MajorTom,因為香港的此系統(tǒng)開發(fā)總監(jiān)喜歡美國老牌歌手DavidBowi的歌就用了這個名字。這個人工智能系統(tǒng)是不但能監(jiān)控網(wǎng)絡,還能日常生活 水電煤氣 交通之類的(什么轎車地鐵飛機不在話下,但是老土 紅巴智能化不夠,是不能控制的),更能檢測核輻射超標后自動啟動應急救援模式,疏導交通應急搶救(看到沒,這么好的系統(tǒng)中央給了香港?。┑?,大亞灣事故時居然不知怎么了,不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火上澆油……最后被政府關閉掉這個系統(tǒng)。
有壞的日本鬼子就有中日友誼萬歲的好榜樣——日本“蓋亞”組織,細思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想辦法啟動MajorTom,恢復被停用的諸多功能,就能挽救。蓋亞組織里,就有一個原男主的小學同學 胎記男,想方設法挽救男主,最終被試驗體們誤會被殺。
————我是佛與魔的分割線————
在影視作品里,亞洲基本上算是和平的,沒有什么外星人入侵,最多也就變形金剛喝著舒化奶來打打醬油之類的。亞洲影視作品雖沒有發(fā)展出歐美的大片,但是逐漸在講故事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是20年來港片堅持堅決不進步,亂亂糟糟打打殺殺的慣性思維仍未摒棄,當你看成龍童鞋的所謂第100部動作電影《十二生肖》……你就知道了一個所謂國際都市的影視作品是怎么堅持20年不進步的,不說也罷,哎?!赌且沽璩?,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 明明是一個電視劇,非要給截些片斷出來說是電影,然后“票房超過一千五百萬就拍續(xù)集“。
小說講完了,你就知道了片子是怎么截的了:小紅巴也不知道怎么的穿過隧道就香港空空的了,然后有人相繼死去,紫斑的之類的,中間穿插個擾亂你判斷的賣保險的女神什么天狼星之類的,還有對強奸犯的”民主“宣判,幾個生化服的黑衣人,似乎有好有壞,然后是應該會開去大帽山吧,血雨腥風,The End!這是懸疑?這是流浪漢在垃圾桶里撿了一副撲克牌打斗地主,你只看了一個人的牌且最為主要的是撲克本來就缺20張!拍續(xù)集的電影多了去,不說各種三部曲,就上下部的港片經典《大話西游》也沒有這么樣。下面來說說槽點:
1.大亞灣核電70%電是送給香港的,占香港總用電量的1/4,都TM荒廢了還燈火通明的,超市冰箱餐館的似乎都還好好的,僅僅是沒人而已,電哪來的?有必要這么拼嗎,燈泡們?
2.日本的死犯們被植入的失事的17個香港人的記憶,人還是日本的吧?那怎么這些人用著香港人的記憶回到了”家“里,照片之類的竟毫無違和感,他們看鏡子里的自己與腦子里的自己一樣嗎?
3.寫不下去了……電影的時間如此寶貴,卻浪費在大量的所謂”推斷“討論上,能不能演的真一些,導演們,演員們,別拍了。一部題材不錯的小說,要糟蹋也拍電視劇,輕一點兒糟蹋吧。
4.本人實在不愛寫些類似”到此一游“樣式的影評,看著豆瓣里還是有評論的,看來誤入歧途的還是有的,給其他人的忠告就是看看我的標題。P.S這么長的片名,得配個長的標題。
5.一句話,評論香港、評論香港影片:有太多心,而又缺太多的力。
明明是一個倆小時講起來有點來不及的故事,已然被導演弄得這么拖沓。不論是懸念性、群戲還是節(jié)奏感,連垃圾的原著小說都不如。陳果在影片中完全和一個新人導演一樣,hold不住情節(jié),也不知道怎么把故事講好。
空城異象本來懸疑味十足,到50分鐘亂得煙消云散,之后越來越無聊。
0分!真是個爛爆了的四不像?。∵^程中生硬地埋點,到最后沒一個說得通。見過故弄玄虛的,沒見過這么沒智商下限的,手法笨拙、剪輯失敗得慘不忍睹。整部片子滿是精神錯亂的編排,它絕對是導演、演員等所有演職人員職業(yè)生涯抹不去的污點,有多遠滾多遠!
之前讀過三流網(wǎng)絡小說般的原著,一開始覺得這次改編倒是很尊重原著,結果很快就礙于時間,很多的懸念都不了了之了,留下了很多謎團。這個可以拍好幾季美劇了,根本就不適合拍成電影,小說本就爛尾了,結果電影連故事都沒講明白,最后用所謂的情懷來收尾,就說類型片吧,最后40分鐘也很失敗。★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通往疫區(qū)的大巴
一開始我以為討論的是“究竟消失的是這個世界,還只是我們自己”,覺得這個命題很有趣。故事講到一半過后,我看到一群人捅一個人,又以為導演要討論人性的惡,雖然沒什么新意,但勉強還能接受。直到兩個小時過去了,電影該結束了吧,但導演啥都沒有講?。∷械匿亯|都是逗你玩兒呢,陳果你個死撲街!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貴陽開往荔波的紅VAN…
原書就夠亂了,制作太糙了
實話實說 這小說與其電影 讓大埔、港大和隧道清場 倒不如徹底舞臺劇化 陳果電影的完成也是很舞臺劇的 然而電影作為一門語言 若需額外輔助手段(比如提前讀小說)才能完成敘述目的 它就已經是個失敗品了 況且小說本身也是日漫老梗 寶兒聽這故事估計也要哭的吧 另外黃又南自香港荷里活后就金城武而不得了
如無爛尾就三星半入了;開場多猛,剪輯又碎又快,剪眾生匯成香港現(xiàn)世,分屏用得好,前半部當真佳片,驚喜陳果終于回歸;可惜從space oddity出來(真好聽)風格陡轉,想法太多再擰不到一塊:對google、棒子、特首、孤島的吐槽,從這點上說,陳果從未變過,依舊是無限熱愛香港的那個他。
電影最大的問題是過于啰嗦,它本該更加簡潔的。這部電影帶有極強的政治寓意,以致如果脫離對于這個角度的闡釋,它可能至少缺失一半的意義。它代表了對昔日城市的眷戀和對未來的不可知,恰如沒有結尾的故事,這種復雜的情緒透射出一種現(xiàn)實的不安全感。
懸疑小說和電影是一樣的,如果最后爛尾解釋不來你前面設的謎團,那謎團設的再精彩也沒用,小說爛了,電影也沒救回來,白瞎我看這么長時間= =
實在是太爛太難看了,但放到今天看有種預言成真的詭異:電影中空無一人的市中心、傳染性病毒、身穿防護服的恐怖身影…就在8年后的今天,在被"紅色"的包圍和控制下,也有一輛大巴駛向了死亡之途
群戲太好看,每人都有閃光點,疑似爆肚的臺詞精彩連環(huán)。沒想到的是有不少又cult又black humor的笑位。娛樂又帶點文藝情緒的陀地末日商業(yè)片。
開頭開的很生猛,結尾顯的好無力。不過,不影響我對此片的喜愛!
最后下起血雨的時候我可恥地濕了。這部電影有不少詩意時刻,比如文藝男唱完歌就即刻被燒死,死前還抱著一棵樹,樹沒了之后,我們才看到茶餐廳的招牌,沒有夢,不叫Michelin。又比如,神婆探出頭去淋了一鼻子血水,小巴角上的小紅旗在風中狂亂地飄著。
并不差。整體設定其實不是恐怖片的路子。反射的都是焦慮。香港人的市井、日子、快樂和壓抑都在各種細節(jié)中反射出來。既有Cult味道又有沉重的地方,有時也讓人會心一笑。林雪演得真棒,反倒是任達華差很多
。。。。。果然是徹底拍崩了,不過好燃搞笑就是了
以為是個驚悚,后來發(fā)現(xiàn)有點cult,最后get到是喜劇。。。
電影真是凌亂的可以,有政治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