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波蘭-立陶宛帝國遭到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入侵,帝國猶如大廈將傾,岌岌可危。正在危急時刻,一部分波蘭人將希望寄托在拿破侖的身上。他們與拿破侖達成協(xié)議,法軍幫助波蘭人拯救家園,作為回報,波蘭人將協(xié)助法國人攻打俄羅斯。 在波蘭的鄉(xiāng)間有兩個對立的顯赫貴族,他們的仇恨從18世紀末便已延續(xù)?;衾锼蛊澘思易逯С知毩?,親善法國;蘇普里卡則對俄國向存好感。兩個家族的矛盾在國破家亡之際更加激烈,而蘇普里卡家的塔杜斯(Michal Zebrowski 飾)卻在這個時刻愛上了對方的女子…… 本片根據(jù)立陶宛(波蘭)詩人Adam Mickiewicz的長篇敘事詩《Pan Tadeusz》改編,并榮獲2000年波蘭電影獎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等六項獎。
簡直囊括了普羅普所總結(jié)的所有故事套路,事事交代到最后一刻的古典做派實在有點乏味,缺少知識背景看片也是史詩級看不懂啊??
不知所云。
天才的悲憫與曠達
春之優(yōu)美和夏之狂熱 兩個家族就是兩種表達這一點上很準 可惜背景打光又是一套的就形成了割裂感 Daniel 的 Gerwazy 的人物造型總讓我聯(lián)想到計春華老師的血刀老祖 2333 而且瓦伊達在這么個詩篇改編的歷史題材里 鏡頭追蹤感好 張力十足的對手戲也能快速轉(zhuǎn)換風(fēng)格 最后的 Polonaise 大氣工整 結(jié)尾呼應(yīng)開頭的攝影動線 鶴回巢詩意飄然
帶有19世紀貴族風(fēng)土的戰(zhàn)爭片,如果踏踏實實搞服裝玩宏大塑人物的話,是非常有看頭的,就像《迷人之星》里那些漂亮死了的臉蛋以及并不被削弱的敘事。可一旦要把詩作直接當做情節(jié)呈現(xiàn),那瓦伊達也免不了只能打造一出模棱兩可的風(fēng)景話劇。于是,通篇密茨凱維奇的詩作不過將抗俄英雄們烘托成莫名其妙的小丑
如戈達爾在《老地方》中所言,一點沒錯:電影即是傳奇。
七分吧。
結(jié)尾之前的一段還是非常帶感的
我發(fā)現(xiàn)文藝片導(dǎo)演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會講故事,音樂、對白、畫面都很好,就是故事講得不連貫,人物不突出
波蘭老師安利的,據(jù)說原著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的四大名著……很棒的動態(tài)風(fēng)物志,人美景美配樂美色調(diào)美。敘事方面有些欠缺,可能因為家喻戶曉所以不求講得太清楚?復(fù)仇與救贖的母題算不上新鮮,難得的是家族恩怨與家國情懷的結(jié)合毫不造作。波蘭文化對“起義”和“戰(zhàn)爭”的思考真是什么時候都沒停過啊……
這是部拍給波蘭人看的電影。繞口的人名、陌生的故事,看的很費勁。安杰伊.瓦伊達是想把他拍成史詩片,場面宏大,演員陣容強大。我倒是想看到男主和那位風(fēng)姿綽約的熟女成就一段婚姻,可惜了。
古老的模糊鏡像。
4.5 家族的恩怨情仇,上升到同仇敵愾面對外來入侵,具有強大的史詩氣質(zhì)。每個人物都極為鮮活動人。最后還有宗教救贖的意味,攝影和布光都極具水準。女主美爆了。
《入侵立陶宛 Pan Tadeusz》
看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這人也太多了,半天都沒搞清誰是誰......不過瓦伊達拍的田園風(fēng)光還是很美的
最后女主那套造型挺好看的,配樂不錯,看不懂,不像ordinary的瓦伊達電影
劇情
感謝pniao。這是我第一次看安杰依·瓦依達的作品emmm演員湊合,女主很美,但沒有泰梅莉娜小姐姐的颯勁兒。情節(jié)更是細碎,有些場景太舞臺劇。某些波蘭電影總有一種“鄰居都欺負我們,我們倒霉啊,冤屈啊”的調(diào)調(diào)。基拉爾老爺子的配樂超綱發(fā)揮,最好對著密茨凱維奇的原作聽。
東歐人,連莊園戲,拍得都比英國人更好,傲慢偏見理智情感呼嘯山莊苔絲之流,嘻嘻
深厚性隱秘性和遍在性都少了點,劇本不討巧感覺有點硬,演員有點硬,靈性不夠,音樂燈光場景都很好。劇情不太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