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終于變成彩色字幕了,孩子們進入十四歲的青少年時期。背景音還是問的前一部類似的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是坐在沙發(fā)上上了公立學校的約翰三個人,他們三人均按照自己7歲時候的說法上了當時說的學校。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政治,社會等方面的見解跟其他人不太一樣,特別是約翰。在鄉(xiāng)村自己呆著的尼古拉斯小哥真的很田園思想,他的想法會很純真。家庭教育區(qū)別在這個階段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
關于兩性話題:男孩子大部分感覺覺得現(xiàn)在還不到談論戀愛的問題的時候,而女孩子開始不愿意回答自己的感情問題,關心時尚和衣著。間接證實了同齡男生普遍會比女生晚熟的說法。
關于錢:一部人覺得錢是必要,但是成為有錢人不是必要。但這里面的一般家庭小孩變成有錢人的想法并不是很強烈。約翰會認為需要成為有錢人,因為這會獲得自立,他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愛好。他在愛好上燒了不少錢。而女孩子開始覺得此刻她們需要在時尚和著裝上花錢,錢顯得必要。
未來職業(yè):有的人還在堅持自己小時候的職業(yè)目標,比如tony,在為成為騎師而努力,而有的人只覺得自己當初的夢想職業(yè)只是小孩子的幻想,開始有了其他的職業(yè)目標。
關于這部紀錄片我很難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觀后感:因為它采用的是采訪的方式,沒有什么臺本,而且時間跨度巨大,多條記錄線并行,所以下面就分享一下一些隨看隨想。
·鐵絲媽媽
看到這里,不知道為什么想起了恒河猴的實驗: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后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也就是說,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fā)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
因此,西蒙永遠也沒辦法依戀他的母親,一個把自己拋棄在收養(yǎng)所里的女人,一個根本沒有教育撫養(yǎng)過孩子的“鐵絲媽媽”
更令人難過的是,就像大多數(shù)沒有父母的孩子一樣,他們不能克制地常懷著對父愛和母愛的渴望,殘酷的現(xiàn)實與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隱秘訴求永遠捆綁著他們,就像他們一直知道的,他們一出生就不被愛著的事實一樣。
·赤裸裸的野心
或許是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倡的“君子中庸”的思想影響,中國人信奉說不如做,講究淡泊名利,不爭不搶,所以有人說出來時,那就是大放厥詞。野心也一樣,人們會在前面加個定語----赤裸裸,在某種程度上屬于說話的“衣冠不整”
可說出來其實也很好,所謂的心里明白和真正說出來并被人聽到一點也不一樣,將自己的主觀感受投射到外界,這本身就是一個使我們的所思所想清晰化的過程,給了我們更確定或者更猶豫的機會,至少不會浪費時間。而且還給自己人為地增加了去遵守承諾的負擔,?;蛘哒f是動力。
所以我個人其實非常非常欣賞約翰,首先他說話前先停頓一下再說的習慣,說明他是慎重地考慮過,認為有把那些語言組織好并表達出來的義務,而且自信自己有承擔把這些話說出來的后果的能力。包括上文說的這些話,也因為他的停頓讓我相信他真的會做到。而且他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表達永遠明確且堅定(如下圖)
但與此同時,他又清醒而克制,說出來的都不是無的放矢,對自己的未來規(guī)劃清晰且在一點點將其變?yōu)楝F(xiàn)實??偠灾?,他有膽子大步往前走,他有自信不必再回頭。
這樣的男孩子實在太有魅力。
·人種歧視
對于歧視,約翰是非常理解的,因為任何歧視的對象都是一些無法改變的事。這個邏輯又有點難以理解,其實約翰并不在乎人們歧視那些品格上有缺陷的人,比如自私、下流,這樣的缺陷是本可以改變而不去改變的放縱,是個人的自甘墮落,自作自受,但是膚色不一樣。
前者是主觀上的不愿改變,后者是客觀上的不能改變,但在約翰看來,這兩者并無不同,畢竟最終結果都不會改變,他是這個意思。
但是在我看來,前者歧視的是被歧視者的行為惰性。后者更應該是歧視者的思維惰性。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差別還是很大的。
·自由
盧梭曾說:“人們?yōu)榱双@得更偉大的利益,用自然自由換取法律自由?!?/blockquote>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是自愿將舍棄了自由;
《美麗新世界》里曾有句話:“我想要衰老,丑陋和虛弱的權利……被各種難言的痛苦所折磨的權利?!?/blockquote>因為在那個新世界,他們連法律自由都得不到保障。
但約翰這里的表述其實有幾分偷換概念,就是說監(jiān)獄限制了人們犯錯的權利,但實際上,監(jiān)獄正是一種懲罰手段,懲罰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法律自由的不珍視,既然不曾在乎,何必惋惜失去。這和鎮(zhèn)壓罷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其實只缺了一根魚竿
我知道有些路不用自行車也能走,有些魚不用魚竿也能釣到,但這不代表我可以坦然接受永遠得不到它們的這個事實。
·財富不能帶來快樂
財富的確不能帶來快樂,但能帶來創(chuàng)造快樂的機會、滿足自己欲望的機會。
前提是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在成功前等待成功的耐心,不會迷失方向的堅定,以及對自己真正的興趣與愛好的清楚認知。
·上帝的骰子
上帝是否存在并不由我們決定,如果他真的存在;但也由我們決定,因為他真的存在。前者是指某個真的擁有創(chuàng)世之能的,符合我們對ta的定義的某種生物,后者則是這個定義本身。
·accompany his wander
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就是的確為這一段停留了。好像已經(jīng)陪他走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看著他漫無目的,不知他路在何方。
·England is too English
到底是客觀來說不會變化,還是你希望它不會變化,甚至是你會竭力遏制它的變化。
七年確實能改變很多,但有時仍有跡可循。還是先說少爺組,John太出眾了,7歲時規(guī)矩地戴著圍巾提醒小伙伴不要給動物喂食的小男孩,長成了一個精英少年,愛好是集郵,理想工作是律師,最終要走進議會,他的一舉一動已經(jīng)初具英國紳士的雛形,他的思考深度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紀錄片里所有的孩子,在被問及種族歧視的話題時,他回答:“這是你無法改變的自然現(xiàn)象。”而Charles,我感覺他明顯和John是兩種風格,有好幾次他和John的想法和觀點都相左,而產生爭執(zhí)。Andrew是個善良的孩子,常常在談話中充當調和劑。Jackie那幾個小姑娘,她們變得很現(xiàn)實。Neil,他眼里的光在逐漸黯淡。Tony沒有讀書了,居然真的在玩馬術。Susie,我感覺她沒有理想和追求,她從小接受的教育的確就是冷漠的。Bruce,他和小時候說話一樣溫和、不緊不慢,他仍想著要去幫助弱者。最吃驚的還是Nicholas吧,不看鏡頭的男孩兒,他已經(jīng)和鄉(xiāng)村的氣質格格不入了,盡管他仍住在鄉(xiāng)下,我預感他應該大有作為。
這一季, 很多點可以聊。
對愛情婚姻的看法。 大部分孩子都開始青春懵懂了。這很正常,畢竟到了14歲。 有幾個人給我印象很深刻。 一個是來自鄉(xiāng)村的Nick 。 他低著頭,像一個自卑的小男孩,說“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他這段時間,屬于全身心在學習上, 但是他的性格應該是把愛情看的極為重要的一個人。(跟我熟知的一個人很像??)。 sue 的態(tài)度讓人摸不清,她只是很諷刺地看了導演一眼。我認為,這段時間她的父母可能正處在離婚的時期,或者是之前一直以來她的父母感情都不好。這就埋下了一個伏筆。 另外Paul 特別可愛,他說自己不喜歡女孩,因為要給女孩做東西吃,女孩很挑刺boa boa 。而 精英三劍客孩子給我得感覺就是,對女孩一無所知,也不算特別感興趣,甚至有些冷漠。
對待信仰。 給Bruce 打電話! 格局非常大的孩子。
對待金錢和階級。 三劍客的觀點比較成熟,其中John提到,大英比較起古代,階級差別沒那么大。這的確是事實。 因為經(jīng)歷了20世紀兩次大戰(zhàn)。然后 nick 感覺有些糾結。 他說每個人都不該經(jīng)歷貧困。 我認為這是他發(fā)自內心的想法。 還有三姐妹, lynn “錢買不來幸?!?。 我喜歡。 這個姑娘會幸福的。 然后Susan 說“有錢人愛不起別人” 。 這個姑娘比較中肯吧,也不貪財,挺好的。 Jakee 對錢有些向往。tony 超級可愛。 直接給了有錢人一拳。
哈哈哈 去看第三季咯
各階層的少年之間有個很明顯的差別就是:上層的孩子往往對自己的目標和未來有著更為明確的規(guī)劃,對各種問題都有自己的更清晰的看法。 目標和觀點正確與否先不討論,至少他們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未來想要成為什么樣的,而中下層的孩子就不如他們。 但是,他們小時候差不多呀!差別隨著時間在由小變大,最初出生時除了生理上沒什么差別,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成長背景、學校教育、經(jīng)歷這些外在因素是造成差異的原因。而不是個人的努力,因為努力意味著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又包括朝哪個方向改、怎么改、能否堅持下去這三個問題,也就是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沒人先天就會,只是有人先天有潛質,和后天的環(huán)境上的優(yōu)勢。 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雖然可以反作用于環(huán)境,但終究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就好比將片中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調換一下,那么他們在片中說的話也將調換。
看完蠻感慨的。 對于有色人種,上級階層的人不管在7歲還是14歲的時候,都表現(xiàn)出來一定的歧視,反倒是下級階層更加寬容。 對于罷工、政黨的看法,也覺得真的是屁股決定腦袋,站在什么立場就會有什么樣的看法。 對于金錢的看法,富人也更加了解金錢的重要性,而窮人更多覺得,足夠生活就好。富人里約翰就想得很明白,只有財富自由才有選擇生活的權利。里面工人家庭的三個小女孩提到,學校午餐價格增長了,媽媽罷工要求提高工資,然后工資提高了;午餐價格又增長了,媽媽罷工要求提高工資,這樣循環(huán)往復。在那個時代,罷工就是工人和資本家協(xié)商的手段。想到去年雙十一快遞員罷工活動,了解了一下,快遞員的工資確實被壓榨得厲害,不應該剝奪工人發(fā)聲的權利。 總體來說,感覺窮人在幼年時期比富人更加寬容,善良。不過跟家庭教育還是有很大關系的,出生在傳教士家庭的布魯斯應該是比較富有的,但是布魯斯就像個小圣父。富家三兄弟除了約翰另外兩個相對比起來比較善良一些沒有那么苛刻。 還有就是發(fā)現(xiàn)比起男孩子們,女孩子們也是更加關注家庭、情感和打扮。其中蘇西作為貴族家庭出生的女孩,被培養(yǎng)得除了傲慢,其他一概不通,問什么就是說我就是這么被教育的,沒有什么自己的思考,像個精致的洋娃娃。關于拍攝這個系列的視頻,他們對此有什么看法,蘇西也只說到這樣是不禮貌的,其他人則可以說一些自己對此的看法。很難不懷疑蘇西的家庭對她的教育就是除了禮儀教育,其他一概皆是空白。在七歲的時候,問到關于未來想做什么,工人家庭三姐妹中的一個提到了想要有漂亮的大房子,幸福的家庭,男孩子們大部分都是說自己未來的職業(yè)暢想。女孩子們更多會被教育得更加關注家庭、情感、禮儀,應該更加鼓勵女孩子們去關注自己的發(fā)展。
看的太辛苦,腦殘真影迷。滿網(wǎng)找不到熟肉資源,找到無字在線版,射手下個字幕,對照無字版手動拉著字幕文檔看。7歲那集感覺自己英語水平還不錯,14歲這集明顯跟不上了。
到了青春期就瞬間現(xiàn)實了許多
「“你不怕殺生嗎?”“我從小受的就是這種教育?!薄?/p>
青春期的孩子總體分為三類:十分認真嚴肅、十分害羞、十分不在乎,與7歲的天真活潑呈現(xiàn)出強烈反差。也就是高富帥二號面帶微笑侃侃而談,所以說,你不成功誰成功呢?
富人家的孩子14歲就都實現(xiàn)了7歲時的計劃,進入名校,生活舒暢,游歷世界,雄心壯志“I want fame. And Power”。窮人家的孩子7歲時迷惘,14歲還迷惘。
開始虐了!開始虐了!
14歲有個共同點是大家不再像7歲時那樣開心,不愛看鏡頭,后面也才知道好幾個人爸媽在離婚期。富人家的孩子都如愿進入他們想要的私立學校,有保姆照顧,苦練鋼琴,滑雪旅游,政治上支持保守黨,即保有現(xiàn)階級利益。窮人家基本沒怎么邁出家門,孩子有的可愛小仙女變胖了,有的發(fā)育不好,有的還在找爸爸,有的出來干活了,他們都支持改革。有三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農場主家小孩有自我意識,懂得跳出來思考,一個想去非洲幫助的孩子思考變得深邃。蘇西,富家女,卻非常不開心一臉厭倦俗世。
十四歲,他們說話時不再看著你。
七歲看大。第一集這些孩子已經(jīng)展示他們之間的不同,但還沒有很直觀反映出來,14歲的孩子性格已經(jīng)基本成形,個人道路也比較明確了——當然,這只是一種指向。不得不說,出身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
第二部一對比立刻引人唏噓,少年的彷徨和無助,有的雄心壯志,有的懵懵懂懂,上層社會、中產階級、普通市民以及社會邊緣群體,出生背景當然是無法改變的,但是他們之間觀念的差異已經(jīng)開始逐漸顯現(xiàn)并且不斷擴大,身在其中卻渾然不自知。
為什么英國小孩14歲就這么會思考問題,關于政治,社會,宗教方面有那么多想法可以表達?我們14歲的時候在干嘛啊?
可以看到各階層之間的小孩的“觀點”分歧越來越大了(關于討論罷工的蒙太奇),特別是關于貧富這一塊。戀愛婚姻問題變得隱私。政治、信仰問題進入討論范圍。Kensington三劍客好有愛,John和Charles常意見相反,而Andrew是溫和派。John已有政客樣。然后,大家長得表現(xiàn)得基本上都沒有小時候那么可愛了。
John也太愛現(xiàn)了吧,私心對這種油頭粉面的公子哥兒不太待見……Suese過得很不快樂樣子。Bruce說話還是慢悠悠,但實際上并不害羞,和其他人很抗拒鏡頭的表現(xiàn)相比,他是少數(shù)面對鏡頭接受采訪的,男神啊你為何如此沉著冷靜!青春期大家都丑丑噠!
貧富差別在14歲就已經(jīng)很顯著了。富人家的孩子上私人學校,生活無壓力(保姆、養(yǎng)狗、象棋、集郵,貴族生活),可以到處旅游,政治上選保守黨(保護固有的階級利益,還想廢除罷工!);窮人家的或者仍然一臉懵逼,或者被迫早早出來謀生,明顯的嫉富和抱怨不公平,政治上多想投工黨選擇改革。9
七年前最可愛一小孩居然長殘了,男孩稱沒女友,女孩開始害羞?,F(xiàn)狀與當時的所想都有所不同,這花季年華,才是漫漫人生的第一步。
他們長大了。三個人john,charles,還有andrew上了他們7歲時說要上的學校。我等不及看他們21歲的時候。
有些孩子在堅守信念,有些孩子已經(jīng)旅居他國,夢想早不在。但是在14歲這個青澀的年齡時期,即使觀點不同,你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回答問題時思考的時間更長,他們遙望即將告別的幼稚,為成熟邁進。
哲學家的14歲
想想這個program真的挺殘忍的
問題的隔空回答太具殺傷力,七歲就是個暢所欲言博取眼球的年紀,十四歲的時候看不起七歲,十四歲的眼神里藏著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