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蘭/禍亂
2. 狗血愛情故事
3. 殺死的是誰?
4. 可憐又可恨
5. 演員和其他
1. 荷蘭/禍亂
題目是“??”,中文是荷蘭?!??”是從中文直接音譯過去的,現(xiàn)在更多使用的是Nederland的音譯????。所以原題是男主角從網(wǎng)頁和宣傳冊上看到的,據(jù)說“那里的人都活得差不多”的“荷蘭”,那個對其一無所知,永遠無法到達的La La Land。而且因為現(xiàn)在很少使用荷蘭的中文音譯,所以也顯得有點陳舊,和影片中(好像)世紀初的背景吻合。
中文譯名為禍亂。比起“荷蘭”讓人摸不著頭腦,只有看過電影才能明白其所指,“禍亂”能讓人一眼就對劇情有個估計,和整個電影的基調(diào)也很貼合。雖說逐字音譯是可以翻譯為禍亂的,但是,??幾乎不被用作禍亂之意。所以,我傾向于認為電影題目是“荷蘭”。
“荷蘭”,在那里,沒有階級和貧富差距,所有人都過得差不多。當然是幻想,世界上沒有抹消階級和貧富的烏托邦,即便在荷蘭,也有窮人,也有受難的人,也有被壓迫的人?!昂商m”不存在。
2. 狗血愛情故事
本片的內(nèi)容可以概括為:黑幫小領導治建(宋仲基)對有著相似悲慘遭遇的小鎮(zhèn)青年延圭(洪薩賓)一見鐘情,兩個人膩膩歪歪了一個多小時,最后上演了一出古早言情劇的傳統(tǒng)戲碼,有誤會我就是不說,我就是不說,我急死你,結果治建莫名其妙被延圭反殺的故事。
演員在采訪中大方承認,本片就是浪漫片。腦洞開大一點,還能看成多角關系,新寵舊愛,愛恨糾葛,當一部耽美來看也毫不遜色。
治建因為在餐廳里偶然聽見了延圭和店主的談話,直覺地認定這個叛逆男孩和曾經(jīng)的自己一樣。就是因為在人群中多聽了你一句,治建這個亡命徒的戀愛腦就開足馬力發(fā)動了。從一面之緣就痛快送錢,到后來把延圭納入麾下,百般愛護和照顧,無條件地信任他,在生活和工作上細心教導,甚至在他自己也畏懼的老大哥面前幫延圭說話,在蓄水池前對延圭吐露自己的過往,還精心制作了個小盒子,里面放著多年前將死去的他撈上來的魚鉤。將此物贈人,說是贈與真心都太淺了,就是把劫后余生的我連同過往和未來全部送給你的意思。
治建對延圭是明目張膽的偏愛,生怕別人不知道,也不怕其他小弟嫉妒,他反復宣告:以后那小子我罩著,誰敢動他試試。從一開始,治建對延圭說話的語氣都和對別人不一樣,就像對待一個小情人一樣,小心翼翼,呵護有加。內(nèi)心百轉千回,還要在對方面前裝出穩(wěn)重的長輩模樣。恨鐵不成鋼啊,那個小白眼狼看不懂大哥的風情啊??措娪暗奈掖沸仡D足。他超愛啊,愛得毫無理由,愛得沒有尊嚴,最后連命都沒了。建議治建和最近熱點時事的主人公一起去挖野菜。歐巴,男人心疼男人也會倒霉的!
治建留延圭吃飯,之后延圭傾訴自己的過去,是二人關系從生疏到親密的一個關鍵節(jié)點。大哥洗手作羹湯,刀工熟練仿佛在大潤發(fā)殺了十年魚,賢惠得讓觀眾自愧不如。還用寵溺的語氣說,我是不喝酒的,酒是給孩子們準備的,你要喝就喝。聞言,延圭乖乖把酒瓶放了回去??伤婚_始想拿酒而不是水,就是想和大哥變親近。做好魚湯后,治建直接徒手拿起魚肉啃了起來。延圭看見,有樣學樣。治建詫異、欣慰。延圭唐突、直接。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眼神噼里啪啦冒火花。
水足飯飽后,延圭問治建,“你又不認識我,為什么給我錢”?治建把延圭的臉上上下下掃了一遍,緩緩說:“我怎么會不知道你”。說明治建早已認出延圭,就是二十年前的自己。而他對延圭的關愛有自憐和補償自己的成分。這是我第二喜歡的臺詞,第一是:“玩會兒再走,在這睡也行。”
漫不經(jīng)心地捻滅煙頭,曖昧不清的一句話,停滯的數(shù)秒,欲望的暗涌,背對著鏡頭的人是什么表情,他為什么要在停頓后非要說出那后半句不可?在電影“春逝”里,女主角在車里對男主角說:“要不要吃拉面再走?”,之后一夜春宵。這句臺詞被無數(shù)次致敬和戲仿,如今不再是一句委婉的邀請,而是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任何變體廣大群眾一聽就懂。所以當治建對延圭說,玩會兒再走,就相當于是,要不要吃拉面再走,已經(jīng)夠了,不用再說了。但他好像是體貼年少無知的延圭,又怕對方木訥不解風情,還補上一句,在這睡也行。這這這這,別說一般浪漫片了,只有最狂野的耽美里才會出現(xiàn)這種句子吧?我TM差點昏厥在電影院。
有了這些前情鋪墊,后文的誤會就顯得刻意和沒道理。摩托車被有心人弄壞,搞得延圭被老大哥追殺,這時他憑什么一口咬定是治建干的?他的懷疑是從哪里來的?一個在他困難時出手相助,撇開其他老成員單獨偏愛他,裝作隨手實則刻意地給豐厚的小費(其他人肯定不會拿到那么多酬金,因為這個小組織看起來一點也不富裕),幾次為他開脫,還代替他拔下自己指甲的人,怎么會突然要害他?延圭憑什么放著那么多可以懷疑的對象,偏偏認為是治建要害他?
最要命的是,治建在這里不解釋。前面都把最痛苦的傷疤揭開給延圭看了,這時卻又吞吞吐吐、欲說還休。就算說當時是震驚沒來得及反應,之后看見延圭要抵押妹妹,無語又失望,拉不下臉對一個把自己看作所有災難的始作俑者的人說:我做了個木盒子送給你,我變賣家產(chǎn)幫你還錢,看看我為了你都做了些什么。但是臨到關鍵時刻該說還是要說,治建不該是這么扭扭捏捏的角色,為了戀愛腦的自尊心放任事情往不可收拾的局面發(fā)展。
在前文中,延圭對治建顯然是愛戴和依賴的。在走投無路時冒著大雨去找僅有一面之緣的治建求助,刻意模仿治建吃魚的方式,對還不熟悉的治建訴說自己,在聽到治建說玩會兒再走,在這睡也行的時候,那聲遲疑后的謝謝,還有拜托治建幫忙教訓欺負自己和妹妹的不良少年,在被繼父追著打時,看見治建闖入后延圭仿佛看見救星的眼神,都證明延圭把治建看作“父親”。到這里,兩個人的感情雖說一見鐘情的部分有點意外和突然,但也算扎扎實實,有來有往,是雙箭頭。
可是在最后半小時,統(tǒng)統(tǒng)破產(chǎn),卻沒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因為延圭越發(fā)恐懼治建和他所屬的組織,想要逃離嗎?但是有什么理由把這些針對治建一人?治建又不是終極大boss,他也只是老大哥的小弟。而且不是延圭自己上趕著,求著人家進的黑幫嗎?在這個殺人不眨眼的地方,治建是那個唯一可以護他周全的人,他連這都不明白?那先前延圭對治建的靠近只是真情流露,而沒有任何功利的意圖?如果是純潔的真情,最后真情又怎么突然變成恨了呢?我不明白延圭突如其來的恨,就像不明白治建不合時宜的沉默。就那么一個小小的誤會比命都重要。就算治建一心求死,早就不在乎了,那也該讓延圭弄清楚誰是恩人,誰是惡人吧。你想要保護的可憐人要害你,你想要弄死的仇人要護你。延圭不該至少上完這一課再說別的嗎?
刨掉最后半小時,是個不錯的黑幫愛情片,但結尾好像是導演一拍腦門想啥拍啥。電影的英文名是Hopeless。本片的Hopeless卻不是境遇所逼,而是主角太作。本來也不至于Hopeless,只要延圭安分守己,好好干事,抱緊美人爹地的大腿,就至少能在組織里混個位置,犯不著變成殺人犯。但這樣就不夠絕望,所以要把人逼到絕境??墒遣徽撃赣H的死,還是治建的死,都顯得不必要,邏輯上也不完好,讓人根本不能從延續(xù)的故事線上理解角色的動機。不是角色命運的偶然,而是導演的無能。
最后有一場高潮的打斗戲,就像一出激烈的bed scene。延圭看到路邊的玻璃上映著自己血淋淋的身影,突然失去理智,折返回去找治建,拔掉自己的指甲還給他,還要砍掉自己的手,就當還清了債,要從此退出黑幫。治建不準,二人發(fā)生沖突。一開始二人都充滿了憤怒,失去了理智,爆發(fā)了激烈的肢體碰撞。打到一半,治建放水不敵,延圭突然回神,茫然地看著治建,不知所措,慌亂不已。這時,音樂變得舒緩,氣氛變得曖昧,動作戲變感情戲,治建握住延圭抗拒的手,想要結束自己早在孩童時就已經(jīng)死去,而僅有肉身在茍延殘喘的生命。延圭不愿意,治建又握住,祈求,最終治建的手握住延圭的握緊鋼釘?shù)氖?,刺入了自己的脖子?/p>
這場戲,換種角度看(其實赤裸到不需要換種角度)就是:開始二人被來勢洶洶的情欲吞沒,喪失理智,肢體糾纏,后來恢復理智,繾綣曖昧,互相確認。一開始是欲望,后來是愛。這和bed scene有啥區(qū)別,這就是bed scene。
單靠延圭的力量是不夠的,在最后的時刻,他也需要這位父親/老師/情人的教導,需要借助他的力量,才能將釘子刺入他的身體。有那么多種武器,偏要用釘子。我很懷疑延圭能否準確找到動脈,更可能的情況是刺到氣管,治建以后不能說話了,像黑暗榮耀里的女三一樣。刺進肉體的釘子,作為情色的隱喻,是不言自明的。而這種細小尖銳的東西,也在佐證延圭的孱弱。(也可以看作是治建的殉道,但我覺得不如另一個明顯。)
除開腐女濾鏡的話,電影毫無看點。關于底層生活的描寫,黑幫和議會的勾結,黑幫內(nèi)部的殘酷,幾個角色之間復雜的情感關系,無法脫身的絕望的貧窮,童年的創(chuàng)傷和救贖,惺惺相惜到反目成仇,都寫得不好。給我的直觀感受是,導演既不知道黑幫,也不知道貧窮,也不知道父親/情人/老師的三位一體,他只知道在別的電影里看來的黑幫/貧窮/父親。同質化嚴重,模仿痕跡重,毫無新意,還超級過時,像是導演把喜歡的類型片拼拼湊湊,勉強圓了一個電影夢。他拍的或許是他喜歡的東西,但不是他自己的東西。
3. 殺死的是誰?
本片要講“弒父”。治建的確是延圭的“父親”,可是他真的是該弒的那個父嗎?
該殺掉的父親是權威的象征,他是威嚴的,是壓迫的,是令人畏懼的,由此才會在兒子殺掉父親時得到超越,成為新的掌權者,建立新的秩序。當兒子成為父親,他又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不斷地推翻,不斷地重建,才能不斷地進步。
本片出現(xiàn)四個父親,繼父、老大哥、治建、瘸腿司機、延圭。繼父和治建是延圭的父親,老大哥是治建的父親,延圭短暫當過瘸腿司機兒子的父親。
在片中,治建幾乎是延圭最正統(tǒng)的那個“父親”,所以殺死他從規(guī)則來看似乎沒有問題??墒侵谓ㄊ菣嗤南笳鲉幔克皇?。在片中治建的形象(尤其對延圭的態(tài)度)是溫柔賢惠,細心周到,輕聲細語,整個人散發(fā)著溫情的光輝,根本不像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了。他不是來統(tǒng)治的,來壓迫的“父親”,他是來照料的,愛護的“父親”。殺掉這樣一個父親,沒什么超越可以獲得。
不僅如此,治建顯然是父權的另一個受害者。他有兩個父親,一個是拋棄他的親父,還有一個是老大哥。電影里,治建不僅一直活在記憶的暗影中,還一直活在老大哥的威壓之下。老大哥在多年來充當了他的現(xiàn)實父親,并對他揮舞了權力。治建和延圭不構成“弒父”關系,和治建構成“弒父”關系的是老大哥,在二人的關系里治建是“兒子”。
治建和延圭不只是父親和兒子,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形態(tài)。治建是二十年后的延圭,延圭是二十年前的治建。他們是同樣的受害者??梢哉f,是延圭又活了二十年成為治建,來成為了自己的非父權的父親。
如果延圭要殺死“父權”,要殺死的要么是家暴的繼父,要么是笑面虎老大哥。最好是老大哥。這樣可以同時解放延圭和治建兩個人,也能代表對權力結構的反抗??裳庸缒膫€也沒殺,偏偏殺死中間最無辜的治建。該殺的不殺,不該殺的卻殺了。所謂“弒父”,莫名其妙。
既然延圭殺死治建,不代表殺死了父權,也不代表殺死了組織,那么他為什么要殺死治建?從父親和兒子的關系中找不到答案,只好看看另外的關系。延圭和治建是同一個人,所以延圭殺死治建,就是殺死了未來的自己。如果自己再活二十年,就是治建的模樣,延圭不愿意繼續(xù)在這種地方沉淪,不愿意成為另一個治建,所以他殺死治建,是殺死自己不愿意的未來的可能性。但這種解釋也很牽強,殺死了治建,即殺死一個愛自己的人,不代表就能遠離泥沼,自此開啟陽光燦爛的生活。和組織的矛盾沒有解決,還背上了殺人的罪名,只會讓延圭的人生更加沉淪,更加墮落,而非獲得新生。
從一開始,治建就不是作為延圭的救贖者出現(xiàn)的。延圭進入黑道不是去找救贖,而是墮落進去的。治建是墮落之處的一個安慰和倚靠。在后面,延圭殺死治建,顯然是墮落向了更低處。在整個影片中,他都在不停地墮落,所有非自愿的選擇都將他牽向更低處。如果電影對角色的擺弄不是完全冷酷無情的,人為的災難不是戲劇化的工具,那么它尚且的可取之處是,它告訴人們:有些人生是可以一直墮落的。
“弒父”是個濫掉的好題材。被無數(shù)人寫過,但一直在發(fā)生,就無法稱之為是過時的,就可以一直寫下去。我這種腐女濾鏡八百層厚的人,要求也不高,只要劇情結構完整,說明“弒父”的必然性和必需性,就會買賬。比如“不汗黨”、“他人即地獄”的那個程度就行了,也不是要求寫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東西。但導演連老調(diào)都彈不好,弄得一片稀爛,就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了。
不從象征意義上,而是單從人道的角度看,延圭殺死治建也絕對是有罪的。即便治建一心求死,殺死他的也不該是延圭。如果他那么想死,就讓他跳漢江去,或者拿槍崩了自己,不要假借他人之手。他的死是他的事。何況,治建一心為延圭著想,怎么會讓他背負殺人的罪名度過下半生。
在延圭殺死治建時,我預感延圭很快要死。在他抓著母親的手說:不是說好了我們要一起走時,我以為他那時要死。本來應該是那樣的。既然他殺死了未來的自己(治建),那么他自己也必然不能久活。在影片的末尾,看到延圭和夏妍騎著摩托,雖然二人表情嚴肅,但上頭艷陽高照,前方大路通暢時,我懷疑自己到底是看了什么東西。
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電影最后半小時那混亂不堪的、毫無邏輯的、莫名其妙的展開。此時我努力分析它,或是對我自己的浪費。
4. 可憐又可恨
延圭可憐嗎?當然了,他是把所有可憐要素都披在身上的角色,導演就是按要多可憐就多可憐去塑造這個人物的。他的墮落并非他所愿,而是在困境之中迫不得已。(我說不出世界上是否有所謂完全自愿的墮落,任何墮落都可說是迫不得已的。)他不停地挨打,受害,被騙,一路慌慌忙忙,從他人的暴力中逃跑。從繼父的暴力中,從老大哥的追殺中,氣喘吁吁地,一刻不停地逃跑。不面對,不反抗,不得說是懦弱,因為對方是他不能抗衡的對象。他面對繼父的暴力,第一反應是顫抖,縮成一團,躲起來,而不是拿起武器互毆。習得性的無力。就像一直被打的狗,不會再朝人類吠叫,而是在人類抬起手臂時,條件反射癱軟下來。
但延圭又可恨,尤其在對待愛他的人的方式上。一是治建,二是妹妹。他對治建的懷疑和背叛不必多說。延圭膽小又懦弱,本心的善一直在把他拽離黑幫的黑暗,他一直不能認同組織的做事方式,導致他執(zhí)行任務錯漏頻出。(治建應該也是同樣的,所以他一直找不到理由,只說是:因為是必須做的,所以就做。)他又有股陰狠勁,年紀輕輕嘗遍人間苦難的他有著不計代價也要達到目的的狠毒。問題是他腦袋不聰明。所以表現(xiàn)出來就是,延圭對欺負自己的人唯唯諾諾,對自己有恩情的卻重拳出擊。他對別人不敢打,不敢搶,不敢殺,對所有人都心軟,偏偏對治建心狠手辣。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唄?作為“年長版延圭”的治建,在對自己愛的人的盲目和對愛自己的人的冷漠上,可謂異曲同工。治建對延圭是百依百順,不惜傾家蕩產(chǎn)給延圭擦屁股,但對一直跟隨自己忠心耿耿的小跟班卻熟視無睹。治建懷疑是男三陷害了延圭,不問青紅皂白,就一頓胖揍,不顧往日情分,從男三的角度看,多年的情誼都錯付了,真叫人涼透了心。
妹妹對于延圭是事實的“母親”。他的母親不能行使功能,妹妹作為一個替代角色,一次又一次像母雞護崽一樣把延圭護在身后,她才是那個真正的“母親”。一開始,延圭似乎是哥哥,而夏妍是妹妹,哥哥為妹妹出頭,但越發(fā)展到后面,妹妹變成“母親”,哥哥變成“兒子”。延圭請求夏妍的在場,能為他擋掉皮肉之災。正面面對父親的是夏妍,而不是延圭。夏妍幾次拯救延圭于水火之中。延圭表面上很嫌棄無血緣關系的妹妹,又在內(nèi)心對和他處在同樣環(huán)境的女孩有惻隱之心,“畢竟生活在一個屋檐下”,而在更深層,延圭像依賴母親一樣依賴夏妍。這在最后他向妹妹打電話求助時達到頂點。說實話這個情節(jié)設計是挺無語的。延圭之前看到老大哥拜托人幫忙時獻上一個女人,這對一個活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十八歲青年來說不難想象,治建說“他太小,還不懂這些事”,只能說是愛子心切。延圭肯定明白其中的權色交易??墒侵螅衙妹玫盅航o治建時,說的是:是不是這樣就可以了?帶來一個女人,你就會聽我的請求?請你暫時就和夏妍在一起。這就很模糊,他的話好像是懂,又好像是不懂。一個十八歲的男孩不懂是不可能的。連年紀更小的妹妹也懂,所以她顫抖著問治建:我就這樣呆在這里就可以了嘛?她明知那種交易意味著什么,卻毅然決然地為哥哥/兒子前往,比起軟弱的延圭要強悍多了。可如果延圭懂,那么就相當于他把妹妹給賣了,是明知故賣,是不能饒恕的罪過。在延圭把妹妹帶來時,治建的表情很值得玩味,他越過夏妍,注視延圭,仿佛在說:你他媽在逗我?你要把妹妹送給我?就差翻個大白眼了。(大哥,他不要你妹妹,他要你啊,你這個木頭腦袋。他都準備好了,你就去低個頭認個錯撒個嬌,事情就都解決了,你傻啊。)
5. 演員和其他
如果把宋仲基換成一個新人演員,恐怕這部電影就不會受到那么多關注。宋仲基的形象就和黑幫不搭,即便他扮丑扮狠,還是不夠丑不夠狠。他站在人群里格格不入。還不如邊上幾個新人演員,長相一般,個頭一般,氣質一般,也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橫看豎看就是個普通青年。延圭扮演者臉上黑頭粉刺都很明顯,但宋仲基就算涂黑了還是能看出金錢堆積的美麗。
在一個講究協(xié)調(diào)感的電影里,氣質與眾不同,并不是好事。讓觀眾出戲,是演員的失責。對,他很好看,就算我以前從來沒覺得他好看,也覺得他在這個電影里拔尖得好看。(因為我吃黑幫美人的人設。)但我是去看電影的,不是去觀賞美貌的。我會看著他年近四十卻比二十歲的男主更光滑緊致的臉蛋,和每天在健身房鍛煉兩小時以上練出的身材,不禁陷入沉思,這個黑幫小領導究竟每天花多少時間金錢在保持美貌上?他難道是靠皮相上位的?而且,其他人體態(tài)都是有點弓著歪著的,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狀態(tài),但宋仲基時刻都站得板板正正的,要不是穿著松垮垮的衣服,還以為他是來走秀的呢。好像他對頹廢的理解就是歪著頭用懶洋洋的聲音講話,或者瞇著眼睛狀若深不可測地抽煙。這就是他能想象到的黑幫的全部了。
其他幾個新人演員要好一些,但算不上出彩。男主角在表現(xiàn)遭受長期暴力后,聽到腳步聲都會恐懼的肉體反應時,顯得有點模式化,好像老師這樣教,他就這樣演。他看起來很害怕,但我只從他縮起來的肩膀和顫抖的雙手里看到害怕,卻沒在他上下左右亂動的眼睛里看到害怕。(導演不懂貧窮,男二不懂黑幫,男主不懂恐懼。所有人都不懂愛。)他的眼睛有時候是空的。頂級的演員是不這樣的,是全用眼睛演戲的。這位新人演員表現(xiàn)還算可圈可點,除了一些瑕疵,整體是好的。他和大前輩對戲也一點不輸,反而把對方比下去了。(宋仲基在片中耀眼的只有美貌。)
還有那個暗戀/明戀治建的男三,是幾個角色里最像黑幫小弟的。倒也不是說他演得多好——韓國有那么多黑幫電影,各種各樣的黑幫形象都被這個影帝那個影帝演出花了,后來者很難再突破,只是在這部電影里比其他幾個好一些。
從電影院出來,我才明白電影格外賣力的宣傳和預定率不足1%到底是因為什么??吹筋A告片的時候,我想起了許多曾經(jīng)看過的黑幫愛情故事,想這部大概也是類似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老娘就好這一口呀??吹皆u論說劇情陳舊又血腥,我自動理解成了狗血SM,那不妙極?看完了發(fā)現(xiàn),廣大網(wǎng)友誠不欺我。狗血是夠狗血的,九十年代的韓國愛情片套路,一零年后,狗血鼻祖韓國都不拍這種愛情劇了,從業(yè)二十年的宋演員拍這部時肯定有夢回的感覺吧。原來韓國和國內(nèi)一樣,都是耽美落后二十年,要是換個性別肯定妥妥爛片,還上戛納呢,直接進垃圾桶吧。至于血腥倒還好,只有幾次打人和兩次拔指甲的場面,后者也沒給正面鏡頭,而是懟演員臉了,所以我覺得還可以,不算什么血腥。可能公映版和戛納版相比有所刪減吧。相反,我嫌它不夠血腥。既然是黑幫背景羅曼史,就該更慘烈,更冷峻,更尖銳,才更漂亮,但這個電影像一碗溫乎的湯,哪兒哪兒都不夠勁。
采訪里宋仲基說,原來的劇本是更激烈一些的,但后來做了很多純化處理,結尾原來是更絕望的。那你就不要做什么純化,反正降了分級也沒讓更多人進電影院,還不如直接舍棄大眾性,拼一把說不定能拼上藝術電影。討厭這種既要又要,結果高不成低不就,一團漿糊的電影。愛崗敬業(yè)的宋演員不是說了,怕電影為了能達到收益分割點而做妥協(xié),所以自己才不要片酬,希望這個偉大的作品能照導演的意圖拍出來嘛?合著導演的意圖就這?雖然不知道能讓宋仲基讀后大為震撼,毅然決然放棄片酬的劇本初稿是什么樣,但看到現(xiàn)在修改后的模樣,估計導演原來的本子也不咋地。要是他有那個才華,就不至于給改成這樣。分文不取也要保障藝術性的電影,就這?就這?看來宋仲基看劇本的眼光和他看女人的眼光一樣,都不怎么樣。
這部電影不建議去院線看,等到上流媒體可以看看。如果磕cp,前一個半小時會覺得很快樂,但如果不磕cp,整個電影就索然無味。如果是某個演員的粉絲,大概也可以看看。
愛溶于暴力之中。情感混淆于暴力之中。從影片開頭石塊上的血液混入水洼中開始,后續(xù)的一切就在不可收解的暴力與血液中行進。腥味十足,很濃厚,很可憐,很可恨。本來基于主觀情緒覺得ChiGun不該被“祭天”,只想打個四星的評價 _(-ω-`_)⌒)_,不過映后談導演的解釋,ChiGun也不知道后續(xù)能發(fā)生什么,而且他試著逃過了,但是失敗了,所以也...... 姑且可以被當成一種解釋叭。僅從電影素材的選擇、劇情波折角度分析來說,這部電影既主題同質化嚴重,劇情也幾近可以預見,也不難以理解會有觀眾不滿于這部影片。然而,如果本身心里帶著傷疤去看,以及在未對同類型電影脫敏的情況下,坐在電影院內(nèi)靜心去看這部電影,應該,還是可以被觸動到。
是我本人的戛納(沒睡的片里)最佳。可能因為沒看過幾部韓國片,所以不會有同質化嚴重的感覺。里面很多東西我都能找到一種東亞特有的共情。全片那么悲慘我都沒哭,但就結尾,妹妹上車后,我知道他們會離開這個hopeless的地方,會有一個光明的hopeful的未來,我眼淚刷的就下來了,就像前面壓抑的情感在這一刻得到了爆發(fā)…;宋仲基首映的深色休閑裝比電影里的造型還帥,就…很鄰家小狗很好看(和角色反差賊大),旁邊正裝的男主的拘謹顯得宋很從容很大佬的樣子w
兩星半 雖然不抱期待但還是更失望了一點
很常見的韓國黑幫暴力電影,少年男主角因為家暴、窮困等原因墮入黑幫,認識了和自己有相似經(jīng)歷的頭馬男二,兩人發(fā)展了一段關系。故事講得還算明白,但片長過長,兩個男主的結局很作,也沒太多表達可言。宋仲基雖然在造型上把自己弄糙,但實在是和那種厲害能打的黑幫頭馬形象有距離,他還是太秀氣了。如果男主找一個帥哥小狼狗來演,和宋仲基搭配在一起還可以嗑個cp,那或許這電影的娛樂性會更強一些。
沒看完就先不評分了,等以后哪天補完了再評,為了去趕文德斯的首映所以提前退場的。就看過的部分最大感受是作為一個標準類型片這敘事效率也太低下了,只是在水時長嗎??
2023.05.24戛納節(jié)慶宮 看到宋仲基善良的主動招手合照的份上加一個星吧剩下的有空再說/ 有些情節(jié)真的很沒必要 有些情節(jié)又出現(xiàn)的莫名其妙 總體上來說是一個熱門元素疊加但劇本老套且不連貫的霸道黑幫老大莫名愛上男主的故事(不),怎么說呢 冗長乏味折磨 看完指甲痛臉痛腦子痛 結尾我不知道想表達hopeless還是hopeful,建議別表達了??其實演員們演技都蠻好的,這個片子還是劇本問題更大。宋仲基穿深v線衫好絕 斯哈斯哈 身材氣質真的我哭死 三星里兩星都是給宋仲基的斯哈
后半段年度最折磨觀影體驗,深刻刻畫了什么是“無意義暴力”
#76戛納一種關注# 韓國為什么這么喜歡底層家暴題材,不僅劇本沒有新意,拍攝也是乏善可陳
前排老頭老太太當著主創(chuàng)的面紛紛離場
不知道在干啥 有點無痛呻吟
什么玩意
最后半個小時,導演非常矯情地把故事和人物帶向了毫無必要的絕境,而在此之前的一切還可圈可點。
#Cannes2023-30 前半部分對壓抑社會環(huán)境和底層人物狀態(tài)的描摹都還不錯,但是宋仲基飾演的黑幫副手三番五次圣母心泛濫多少有點不合情理。后三分之一太拖沓了,剪掉半小時毫無問題,反應鏡頭正反打切到讓人心煩,不由開始思考坐火車離境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退稅。
這個行業(yè)還是有太多不該吃這碗飯的了
太難看了 在戛納這么幾天第一次看到電影放完燈還沒亮大部分人匆匆離場的畫面
只能說宋仲基海外試鏡沒一個通過,不冤~
看中日韓電影記筆記,只想寫下一個詞:cruelty。中國的電影因為審查,角色都在忍耐痛苦,自我折磨。宋仲基這部簡直是不拿人當人,打斗狠、情節(jié)狠,當代酷刑,角色彼此折磨到觀眾不忍直視那些場景。結束吧,趕緊著。
在現(xiàn)場看完后回來,總體故事不錯,宋仲基狀態(tài)秒回太陽的后裔,演技nice,其他角色演技也沒問題,就是有點黑暗看的人壓抑,分是給宋仲基和新人演員的
一星半。韓國電影高度工業(yè)流水線下的產(chǎn)物,節(jié)奏流暢,但敘事和主題近年來高頻次出現(xiàn),加之劇本層面枝杈過多,趣味性僅停留在了血腥暴力上。宋仲基雖然是本片男二號,但拿出了頗為顛覆的表演風格,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繹。
劇本這樣不配拍這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