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僖宗年間,中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其中以李克用(秦沛)及朱溫(劉兆銘)勢力最大,個據(jù)一方,互相抗衡。 李為人功于心計,立心滅朱統(tǒng)一天下。李利用女兒云羅公主(陳玉蓮)之美貌糾集屬下十三名來自各派的武林高手。 此十三名高手能征慣戰(zhàn),江湖中人稱之為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中以李存孝(黃日華)武功最高,為用之得利殺手,亦最為云所愛。 但孝淡薄權勢,他之所以納入用門下,目的只為殺溫為父報仇。但另一方面,十三太保之一的康君利(湯鎮(zhèn)業(yè)),為人供于心計,為得用之寵愛,處處設計陷害孝。 李克用在十三太保幫助下,本可處極好優(yōu)勢,但在內憂外患下,能否滅朱而統(tǒng)天下呢?而孝又是否能為父報仇呢?
思想起年幼時候的觀影印象,始終有兩個聲音縈繞在腦海中,一個是《險惡江湖逍遙劍》里脫不花毒發(fā)身亡前的凄厲的狂笑,另一個是《十三太保》中李存孝五馬分尸時的痛苦的嘶吼。
兩部電影的名姓都是后來才知道的。知道《十三太?!分螅簿椭懒藦垙嘏c他的眾位弟子,也就知道了常常為他的電影做編劇的倪匡。
《十三太?!愤@個題目下,既有張徹的電影,也有倪匡的小說,電影和小說的大致結構是一樣的,但呈現(xiàn)故事的效果卻完全不同。
同樣是悲劇,小說是忠義節(jié)孝的悲劇,但電影卻不是。
首先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十三太?!崩畲嫘⒌男蜗蟮牟顒e。
小說中的李存孝是個相當傳統(tǒng)的形象:出身卑微,得遇明主而躋身貴族,全忠全義,有勇有謀,遭人嫉恨,被暗算而死。
這其中就有一個傳統(tǒng)上這類人物的故事里共通的漏洞:暗算者的計策雖然狠毒,但是不夠奸詐,至少在這片土地上五千年的陰謀詭計里是排不上號的,李存孝既然智勇雙全,怎么會上這個當呢?
電影則不然。電影中的李存孝孩子氣十足,雖然勇武過人,也相當聰明果斷,但他是完全沒有政治頭腦的,也不懂人情世故。
開篇雅觀樓打賭的情節(jié)里,李存孝和朱溫打賭,朱溫賭注是玉帶,李存孝的賭注是自己的人頭。后來李存孝得勝歸來,朱溫抵賴,說玉帶是皇帝賞賜,不可輕易與人。
小說中,李存孝說:“玉帶既是圣上所賜,你以之打賭,便是欺君罔上!你既然輸了還有什么話好說,莫非我輸了也說是腦袋是父母所生,不能給你么?”
電影中,他卻是這樣說的:“胡說!難道我輸了,我也說腦袋是父母所生,不能給你嗎?拿來!”
雖然只少了前面一句話,添了“胡說”和“拿來”四個字,卻顯出李存孝不過是個孩子,只是贏了就要戰(zhàn)利品,全然不懂什么君臣之道。他若是稍微知道君臣之道,也不會在眾人面前和梁王朱溫起這樣的沖突。
另一處明顯的區(qū)別在中計遇害一段。
四太保和十二太保偷了李克用的佩劍去假傳軍令。二人去了先讓李存孝辨認劍。李存孝說:“這是父王的佩劍!”
小說中寫他認出劍來臉色一變,這是在外之將忽然見了虎符時的表情。電影中他卻雙眼發(fā)亮,帶著驚訝而又驚喜的笑說了這句話,其中滿是小孩子猜對了問題時的喜悅,又是在外的孩子看到父母的隨身物品時的興奮之情。
兩位哥哥傳了假令之后,小說中他是苦笑,感到自己功高蓋主而受猜忌,電影中的他卻露著不信和委屈之態(tài)。
小說中他跟兩位哥哥離開自己的大營,是將領為了自保不得已的行為。電影中,只身離去的他,卻是個受了委屈又無法立刻辯白,只好受罰的孩子。
在四太保帳中,他起了疑心,說要立刻見父王,小說中是一副就算治罪也要面見主公的態(tài)度,電影中則是孩子由于不能明白狀況而想要見到父親的急切之態(tài)。
及至被迫受縛,小說中他是驟然發(fā)現(xiàn)不對,于是厲聲喝問:“可是你們假傳父王旨意?!”儼然忠臣蒙冤之狀。電影中卻是先有疑問,但哥哥舉起父親的劍,他雖然委屈,卻不再反抗,最后哥哥把他綁定了,說了真相,他只說:“你們……原來不是父王要拿我?!甭曇艉茌p,含著孩子終于知道父母沒有怪罪他時的放松,又帶著發(fā)現(xiàn)是兄弟加害時的困惑不解。
小說中的李存孝有很多無奈,比如不愛殺戮,又不得不殺戮,遇見心上人又不得不離開,懷念牧羊的時光卻身在軍營……小說中他想做的一切只在腦海里,沒有付出過行動。
電影中的李存孝則像亂世中唯一的自由身。他的心地簡單以至于不會有對殺戮的思考,只是享受著跟隨父王的軍旅生活,習慣了備受寵愛,愛喝酒,愛熱鬧,打贏了便很得意,何況從沒打輸過。在和女子相處的短短時間里,他不會像小說里那樣去握住女子的手,至多是幾個對視和微笑,分別時的回頭再微笑,身邊留著女子分別時叫住他塞給他的手帕,后來重到長安,他去尋人沒有尋見,雖然一臉悵惘,那悲哀的神態(tài)卻不深重,仿佛一轉面就能撫平。這不是一個深深體會過感情的人,如此的他,天真到幾乎沒有真正精神層面的思考。
于是,在電影中,李存孝以孩童的天真率性與成年人的矯情偽裝相對照,以未經開化的自由不羈與文明教化的仁義道德相對照。
他乖乖受縛時,一個哥哥說:“你這樣才是忠臣?!边@個情節(jié)正好同時做出這兩個對照。他聽話了是因為他以為那是父親的話。他對父親無條件的信任,無關乎忠孝。而他的哥哥既是成年人又受了禮教的影響,才會試圖以“忠臣”二字來穩(wěn)住他。
小說與電影的最后一個明顯差別是李存孝的死狀。小說中他含冤含恨,死不瞑目。電影中卻是一臉沉睡似的安詳。
電影中臨死的他對自己的遭遇是十分不解的,他起初不明白父親的怪罪,后來得知父親沒有怪罪于他,似乎釋然了,卻又有了新的疑惑,即不能明白哥哥為何暗算自己。這時,他終于開始有了困惑,卻已無暇去思考,五匹馬向著不同方向一起奔跑,猛烈地拉動著他的身體。而他的思想,才剛剛被一種殘忍的方式啟蒙,也隨之被拉扯、撕裂,那些應該在成長中逐漸經歷的傷痛,經由五根繩索同時鎖住了他,他來不及驚愕,來不及憤怒,來不及哭泣,來不及反思,來不及學習,來不及長大。
本應該留待之后慢慢熬過的歲月被擠壓成一瞬間,本應該成為經驗傳授下去的話語被縮略成一聲最為原始的音節(jié),本應當延伸出無限可能的生活被簡化成唯一的答案——死亡。影片中,死亡于李存孝而言是一種解脫,從成人世界、從禮教世界的解脫。在人生中的純真年代將要結束的時候,死亡忽然間快步趕上了生命,這是何等的殘酷,何等的幸運,又是何等的榮耀!
(本文首發(fā)于“客路聞”微信公眾號。)
文 / 穆漁楓
十三太保。 沖著五馬分尸而來,卻被狄龍浴血太平橋勾走。 狄龍那時候真的帥。 還有雪地靴的萌萌噠小姜。 那時是連戰(zhàn)連勝,牧羊兒尚且恃寵,醉眠城墻之上,敗敵午時以前。 兒郎得勝回朝,哥哥們,提酒來! 小姜的小身板啊~愣是從兩層樓高的城墻往下跳,還依舊那么輕巧。 最愛的是劇終的鏡頭啊,少年們縱馬狂奔,狄姜尤為突出。往事啊往事,回首一場空。 當年當年,想當年,酒池肉林,玉帶一斷,少年輕狂一笑。 而今殘陽,半未落,魂已安。太平橋前,夕風兩斷。 再回首,仍是少年,兄弟走馬,豪情未卻。 風過處,云流來,清茄一片夢。
很少有人敢觸碰五代十國這個題材,也從來就沒聽說過誰能把五代十國拍好的,很顯然,張徹也不能。
2小時的時長,對當時平均90分鐘的邵氏來說,無疑是大制作,從出場的群演數(shù)量跟服化道方面,也能看出片方對此片的野心??上УK于年代限制,還有香港彈丸之地的限制,拍出來的效果到底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全片其實就那么一座城樓,就是把城墻上的名字換一下,上一個鏡頭叫長安城,下一個鏡頭就叫別的城了,城外永遠都只有那么一小片空地,這就是全片唯一的外景,剩下的場景就全都是熟悉的邵氏攝影棚了。
還有劇情,五代十國做為中國歷史上以混亂出名的時期,真正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其實并不多。你如果沒特意研究過這段歷史,或者沒聽過殘?zhí)频脑u書,那你恐怕連片中人物的動機都搞不清楚,反正歷史背景這塊幾乎可以給0分,缺乏對觀眾的介紹和交代,很多不了解歷史的觀眾估計都看懵了。
再說人物,十三太保屬于中國歷史上不太出名的武將組合,比五虎上將、一百零八將的知名度差遠了。而且說是十三個太保,但其余十二個太保都是李存孝的陪襯,純粹就是用來襯托李存孝的牛逼而存在的,頂多再算上一個盤腸大戰(zhàn)的史敬思,剩下的十一個太保,根本就沒有記憶點。我當初聽評書的時候,就覺得那剩下的幾個太保都是一群性格不突出、面目模糊的存在,電影里也有這個問題,出場人物實在太多了,十三個太保往那一站,除了狄龍的史敬思跟姜大衛(wèi)的李存孝,其他人都是路人臉,根本就分不清誰是誰。后面狄龍跟姜大衛(wèi)都掛了,剩下的幾個太保在那打,我就在心里想:兩個主角都掛了,你們這群路人還在那瞎打什么呢?你們都是誰啊?這電影怎么還不結束???
總之,導演應該是想拍出一種宏大歷史劇的感覺,可是礙于種種限制,拍出來的結果反倒令人感覺凌亂、空洞和無力。
算是倪匡本子里少有的沒坑爹的作品,就是結尾感覺有點倉促。這次張徹個偏心鬼還好,包子和囧雖說都死了,包子好歹是戰(zhàn)死沙場,總比囧兄弟鬩墻五馬分尸要好。ps.你們都不喜歡四太保,但他才是真正的吃貨,煎餅一場戲,只有他一邊吐槽好難吃一邊在走的時候拿著大半塊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吃貨不可信么
打我一手還你一腳式秀恩愛。一個是裹得嚴實綁著蝴蝶結會撒嬌的綿羊,一個長著睫毛一身正氣會吃醋的龍撅嘴。一裘紅披風站死橋邊的界牌關,慘無人道五馬分尸的花蝴蝶。領銜主演的女主出場不到10分鐘即炮灰,張導你牛!谷爺爺好不容易演正派卻喝酒誤事害了倆兒砸還是招人恨。
今天終于有幸膜拜了以陽剛暴力美學著稱的張徹大神的《十三太?!?,一部70年的電影在今天我依然可以饒有趣味的看完說明其不愧為經典之作!片中的狄龍和姜大衛(wèi)實在太奪人眼球了,真是后悔沒早點認識他們。PS:最后引用一豆友的話“至于狄龍,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狄龍之姣者,無目者也?!?/p>
姜大衛(wèi)的UGG好萌
羅密歐和朱麗葉,賈寶玉和林黛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狄龍和姜大衛(wèi)。
兩個大俠情商低,死得真傻比;兩個叛徒武藝高,死得真牛逼;
一個肚破腸流,一個五馬分尸。。。。。。。。。。。。。。。。。。。。。。。。。。。。。。。。。你連死都是那么美(ˉ﹃ˉ)
胡兒剽悍,英雄奇死??磸垙匕丫﹦〉能囕啈?zhàn)變成寫實,感嘆暴力美學的根基在戲曲里。鏡頭里的邵氏影城,城池宮闕 無一不“假”,焦火黃沙 未必非“真”,虛虛實實 真是動人。演員最動人啊,谷老爺有點戲曲節(jié)奏 ,但夸張到剛剛好。龍叔和秋官都是高大俊朗,不過一個是雄美猛健的“金”鋼,一個是靈姣風流的“水”媚,并不混同。小姜這種愛徒身份,實在很難叫人看不出,鏡頭對他太好,他自己也好,隨便換哪個來這套“瞪眼皺眉撅嘴三板斧”,都得做作死,偏他讓人信服這些都是天性使然。
亂世英雄沒有戰(zhàn)死沙場反而淪為權力爭斗、險惡人心的犧牲品,好可悲。愚忠愚孝害人不淺哪,小白羊你前面智計百出最后怎么還是蠢死的?前面黑白兩只綿羊打情罵俏甜甜蜜蜜就是為了烘托最后的壯烈死亡嗎?張老濕你個后爹。
狄龍反正不知道多少次肚破腸流了,而且腰斬過一回。大衛(wèi)哥通常是斷臂,這回玩的是五馬分屍。很好,很B級,很張徹。面具式人物看來不到刺馬是不會改了!
我就是個不要臉的顏控?。〗笮l(wèi)怎么能那么萌~小身板兒走路還一甩一甩的~還白色毛毛的UGG呢!就是太天真了死得忒冤大頭。狄龍?zhí)宦栋雮€胸膛啊噴血?。ㄔ趺炊加X得谷峰是有陰謀的樣兒,但這次他還真是個好人⊙﹏⊙b;武指劉家榮劉家良唐佳。
噴氣飛機表演的源頭是五馬分尸
苦苦念了好多年才終于看到這部極有名的片子。等看到報仇之后我才算對得起尊叔。
狄龍?zhí)恍亓鶋K肌,大衛(wèi)笑藏七分邪,二人眼角眉梢外,邵氏搭棚十分俗,亂舞最炫民族風,殺人砍瓜切菜,分尸茄汁雞塊,十三太保終不保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叮叮叮當當咚咚當當,葫蘆娃。
#1080p#片名乍一看是十三個人,其實只著重刻畫了小十一和小十三。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心正思無邪的兩少年是兄弟中的異類,注定不能受容于爭名奪利的世界。十一在橋上浴血奮戰(zhàn)到最后一刻手執(zhí)長槍死不瞑目,直到十三趕來,一聲顫抖的“十一哥…”才放心地閉眼倒地,生生把我虐哭了TVT!
暗夜中,史敬思身著紅色披風,手執(zhí)長槍,目光堅毅,屹立不倒——當真如歌如畫!相形之下存孝同學就慘多了,張導的暴力真不是蓋的——這是我第一次看活生生的五馬分尸,不知是該尖叫還是大呼過癮??催^后一直在想姜大衛(wèi)是怎么躺在地上蜷縮著扮演只有上身和腦袋的自己的...
小動物一樣生機勃勃的小十一,小動物一樣可愛的小十一
剛說《雙俠》的死法像隋唐里的羅成,這邊就真來說唐了??磩≌正埜缡且欢?70黨里冒出個180,和小姜身高差有點萌。五馬分尸最后還給尸塊來個臉部特寫是什么鬼。
誰還能把兄弟殘殺描述的這么深刻血腥。張徹認真起來,一定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倪匡又愛全滅和萬念俱灰,真是黃金組合。張導演愛誰,就給誰最美最凄厲的死法,每一場死亡就是一場高潮——小十一和小十三,愿你們在另一個世界開心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