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選組始末錄
開著英文字幕看日本電影通常有種坐云霄飛車的感覺。片名和演職員表出來時,心情是最好的:滿屏都是漢字。不但字體極具美感(比時下國產(chǎn)大片那些土的掉渣的字體強上太多),而且?guī)缀鮽€個都認識!其中后者給人的滿足感尤為強烈,因為對于一部外國電影,你居然能比原產(chǎn)地觀眾更理解屏幕上的文字本義。然而,等到片頭過后角色開口,心情便急轉(zhuǎn)直下。那一個個橫看豎看都大同小異的日本人名地名,比歐美電影不知要復雜多少倍,以至于常常整片看完也不清楚它們到底是什么意思(除去Edo江戶Yakuzu日本黑幫等少數(shù)幾個)。許多貌似熟悉的官階、職業(yè)單詞,也由于在日語語境下有了特定解讀,一時間也變得陌生起來。更要命的是小日本的語速還特快,字幕抽抽地閃過……
可即便如此,也不愿意去查字典。更多時候都是采用一種不求甚解的“看”法:也不管你中文名到底叫啥,反正只是依據(jù)記憶暫留做到簡單的對號入住即可——比如此三個字母組合,匹配畫面中那個矮胖男人。不過對于這部《新選組始末記》,還是破了會例。一來,故事涉及重要史實,除非搞清時代背景人物關系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否則很難看懂。二來,新選組在日本歷史上影響極大,據(jù)說世界范圍的網(wǎng)絡影響力僅次于宮本武藏,所以多搭上點時間還是值得的。
勤快的結(jié)果也算不錯,至少知道了如下信息:
山崎烝(市川雷藏)抱著武士之崇高理想加入新選組,可現(xiàn)實卻是如此殘酷:先是統(tǒng)領芹澤鴨及其黨羽仗勢欺人為非作歹,然后兩位副統(tǒng)領近藤勇和土方歲三又以武士所不齒的暗算手法將其除掉并取而代之。山崎對此公開表示異議,引發(fā)了土方的不滿和猜忌。適逢倒幕派長洲藩浪士聚集京都策劃暴動,古高俊太郎便是行動策劃人。護幕心切的近藤派出山崎監(jiān)視倒幕派的一舉一動,并最終成功抓捕了化妝成古董商人的古高。
個人較為欣賞本片之后的編排:根據(jù)史實(百度百科版本的),著名的池田屋行動中,新選組兵力分散實屬無奈,因為他們不知道倒幕派聚集的具體地點。而本片則巧妙地將其轉(zhuǎn)變?yōu)榻M內(nèi)兩位大佬之間的關于武士信仰的性格沖突:理想幻滅的土方歲三,寧愿相信抓獲的古高俊太郎毒打之下必吐實情,卻不愿接受自己人(山崎烝)發(fā)來的情報;而近藤勇雖也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但骨子里卻還存留某種堅持,所以他最終決定兵分兩路,大部隊由土方統(tǒng)領奔赴古高供出的地點,他自己則只率六人趕往池田屋。而事實證明,古高與山崎二人都是真正的武士。
但影片的結(jié)尾不好。池田屋大勝讓所有新選組人都緊密的團結(jié)在了近藤旗下。其中山崎深切體會到獲得信任的幸福感,而土方則迅速進行了自我反省??蛇@樣一來,那個貫穿影片大部的山崎與土方之間的矛盾一下子失去了發(fā)展空間!不過,倒是可以理解導演的苦衷:改編歷史題材的作品,一方面要制造足夠多的戲劇沖突,另一方面又不能太過發(fā)揮而減損了歷史人物的英雄形象,所以自然免不了……
Shinsengumi shimatsuki (1963)
若山富三郎 飾 近藤勇(Mori Heihachi)
市川雷藏 飾 山崎烝(Yamazaki Susumu)
芹澤鴨 (Serizawa Kamo)
古高俊太郎 (Furutaka Shuntaro)
Tosa clan 土倉幫
Chōshū Domain 長州藩
Aizu 京都守護職的會津藩
大殺陣看起來很精彩,但是拍得還是挺亂。
主要是暗殺芹澤鴨和池田屋事件。作為商業(yè)片還是很棒的,有些細節(jié)很有趣,比如近藤勇照相片段。不懂日文真不爽,人名都只能自己辯。
敘事和拍攝都比大菩薩嶺時期大為進步不少,選角更是出色,若山的近藤,天知的土方極為貼合。劇情上可以和東映加藤泰的幕末殘酷物語對照。
主角應該是虛構(gòu)的人物,但是新選組的幾個頭目都是歷史真實存在,因此通過主角的視角,把謀殺芹澤鴨和池田屋事件串聯(lián)起來。貫穿全片的主題就是武士應該是怎樣的人,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行為準則、道德準則,既有堅守武士道被褒揚的,比如主角;也有丟棄了武士道的,比如芹澤、土方;既有從平民當上武士的,比如近藤,也有一心想當卻沒成的,比如大津。每個形象都有刻畫,也都有對立面,總的來說比較臉譜化。
比想象的好看一些,那個時候的日本導演就懂得快速切換鏡頭拍攝使故事觀感更豐富。幾乎間隙上沒有給觀眾留有亂想的時間。女角沒啥臺詞,存在感其實并不強。主角雖然是雷藏演得山崎,但是從側(cè)面看近藤勇反而被描繪得更有力度。若山富三郎感覺是那種在對話同時會給予對方一定啟發(fā)和帶動細節(jié)氛圍的演員。整部片只是新選組某一瞬間的改革和變遷。我本來以為會有更多描繪和幕府的接觸。我承認是為了看第二期前段的天知茂。。。
新選組集體與個人的生存小記
很難得的以山崎烝為主人公的新選組電影??梢哉f以他為切入點讓觀眾經(jīng)歷了兩次對新選組神話的破滅。大概是因為是以子母澤寬這本最早出名的《新選組始末記》為原型,畢竟當時沒有《燃燒吧劍》(72年出的),就顯得尤為殘酷(倒不是真實,畢竟原著是小說,最多說有一部分口述史的內(nèi)容)。一是暗殺芹澤鴨展現(xiàn)了新選組內(nèi)部斗爭的殘酷血腥,二是池田屋事件展現(xiàn)會津藩歲作為當時武士代表的道德潰敗。片中天知茂所飾演的土方與松本錦四郎所飾演的沖田幾乎是惡的代表,武士陰險的一面,只不過土方是真陰險,沖田略帶天真。具體故事自然和歷史有所出入,放到最后也不過是新選組這個組織最為輝煌的時刻罷了。片中彌漫著驕陽下憑借著手中劍攫取到權(quán)力的自得與幻滅。三星半。
以山崎蒸做主角的新選組題材影視作品不多見,把近藤勇寫得如此優(yōu)秀的新選組題材作品也不多,相比之下土方就明顯是當反派來寫的。暗殺芹澤鴨和池田屋拍得都很不錯。片中很多美工細節(jié)也是幕末風味十足。感覺子母澤寬做為新選組題材文藝作品開山者對司馬遼太郎影響還是蠻大的。
天知茂飾演的土方歲三完全是從書里走出來的感覺,氣質(zhì)上完美的還原,若山富三郎的近藤勇在草根的出身和蓬勃的野心上也很接近角色,就是有時太過沉穩(wěn)寡言沒有那種豪放勁讓人感覺工于心計,這片雖然是新選組的故事,主角卻是新選組原本并不重要的角色,結(jié)合多個新選組電影版本來看就比稍有趣味,
最后的池田屋事件,殺陣拍的不錯。
說是新選組緣起比較中肯吧,這名頭掛的。不過最后一章,池田屋事件拍得很刺激。
92.42
為了解決劇本虛構(gòu)出來的殺鴨叔導致的山崎的信仰危機,再次虛構(gòu)出池田屋的信任之戰(zhàn)將其化解,完全就是個全新的故事。山崎這種老熟人還是不適合新視角切入,怎么看怎么突兀。最敗筆的一定是裝可愛的「總司」,還沒有趴在桌上癡迷武士圖的小武士可愛。一些場景還是拍的很漂亮,喜歡買武士圖和志滿的故事線,尤其是最后的結(jié)尾。3+
3.5stars. 片名具有欺詐性,劇本也有明顯缺陷,不過池田屋事件拍得精彩。
3.5。以市川雷藏飾演的山崎,這個浪人武士為視角,講述了加入新選組后,刺殺芹澤鴨和池田屋事件兩個事件,但兩個事件前后沒有強關聯(lián),想是兩個故事,而山崎這個角色,以及本片的主題,武士精神,誠,道,義串聯(lián)起本片。但同時,表現(xiàn)了在表面光鮮亮麗的武士精神中,也存在著以土方歲一類的骯臟的一面,在暗部支撐。對局長近藤的描寫還是太少,整個劇本還是存在一點問題。最后的殺陣只能說還算可以,有精彩的地方(比如走廊兩個人包圍一堆人),但是整題有一點亂,沒有正面對手等。另外片名叫始末,其實只是始,而非末。
節(jié)奏是三隅研次一貫的利落爽快,從山崎加入到池田屋結(jié)束,以肅清芹澤一伙及池田屋為重頭戲,張弛有度,最后的殺陣也算出色。以非中心人物的山崎為主角及視角有趣,近藤憨實正派中也有精明之處的表現(xiàn)也很獨到,然而對作為反差的土方則是一味抹黑,不喜劇本如此捧踩。雷藏這個妝好看,還有睫毛好長!
少壯人強求出頭,亂世末法各佐主,成敗莫問頭點地。(3.5)
以新選組里擔當情報刺探的山崎烝的視角,還原了幕末時期知名浪人團體“新選組”的血腥崛起:暗殺芹澤鴨的行動宣告了近藤勇局長上位的序幕,池田屋血戰(zhàn)則讓新選組那面繡著“誠”字的大旗舉的更高;影片里的局長近藤勇一如后世評價一般穩(wěn)重、隱忍和重情重義,副局長土方歲三則與大部分動漫和影視作品描繪的形象相差甚遠:雖退位二把手但是左右著組織的一舉一動,在諸多決策上一意孤行,借刀殺人的伎倆信手拈來,儼然一個詭計多端的腹黑劍客。所謂正義只是一句口號,可以是“尊王攘夷”,也可以是“效忠幕府”,幕末的浪人們叫囂著這些自以為正義的口號,魚肉鄉(xiāng)里、勒索商客,隨意砍殺著一切與他們意見不一樣的人,這種行徑如野狗廝殺一樣低級殘忍。浸滿鮮血的新選組天藍色山形紋羽織,其實并沒有那么好看。
拿山崎烝做主視角不知是不是開了薄櫻鬼的先河,不過放在這部整體風格平實、節(jié)奏很緊的戲里,多少婆婆媽媽。好處是角度中立,對近藤勇跟土方歲三的陰謀與信義都不加掩飾,對所謂維新志士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嗜血也不回避。不過題目名不符實,寫到池田屋就打住了。
開始研究日本的歷史的故事的時候的是也